习禅的人如何调心?修行人的毛病,不外乎昏沈、散乱两种障碍;所以,坐禅时不是昏沉欲睡就是心神散乱。入定调心,基本上要注意两个要点:一、调伏妄想、杂念,使心能收摄专
更多文章时间:2020-07-21
什么是止?什么是观? 所谓「止」是使心专注一处,也称「专注力」;就是将心念专注于一个定点上,只要意志坚定,必有达成的一天。如:修四念处、数息观、不净观、慈悲观等
更多文章时间:2020-07-21
更多文章时间:2020-07-21
禅心菩提,心若净,自然美
更多文章时间:2020-07-21
对治愚痴的因缘观虽然《小止观》并没有提到因缘观,但在五停心观中,对治愚痴、启发智能,要修因缘观,故在此也一并介绍。因缘观,就是要知道一切事情,都是因缘和合所生,
更多文章时间:2020-07-21
对治贪欲的不净观《止观》提到的对治观,是对治贪欲、瞋恚、着我、多寻伺等病,而列举不净观、慈心观、界分别观、数息观的法门。今先介绍「不净观」。不净观即是观身不净,
更多文章时间:2020-07-21
三、慈心观善根发相:慈心观善根发相可以区分为:(一)众生缘慈发相:于欲界、未到地定的静定心中,忽然发动宿世善根,起慈悲愍念众生的心,先见亲人得乐之相,而发定境,心
更多文章时间:2020-07-21
习禅时如何调呼吸?呼吸虽是人类生存的自然功能,但平时我们却很少察觉它的存在。良好的呼吸方法,对健康是有帮助的。所以打坐的过程,先调身、次调息、最后调心。调息时,
更多文章时间:2020-07-21
更多文章时间:2020-07-21
对治我执的界分别观界分别观,又称界差别观。界,是差别界限、类别的分际。一切现象乃至观念,都有其名、相、体、用,也均有它的界限、范围,故称为界。界分别观是观想构成
更多文章时间:2020-07-21
了知实相的「体真止」「体」是体会,「真」是真如。静坐的人细细体会心中所念的一切事事物物,全是虚妄,明白其中道理,心无执着、没有妄想颠倒,自然止息散乱的心念,就叫
更多文章时间:2020-07-21
习禅的人应该如何调身?吾人的身心,在日常生活中,是会互相影响的。初学禅修的人,必须藉由身体的调和来帮助修定。而调身可以分为:坐前的调身、坐中的调身及下座的调身。
更多文章时间:2020-07-21
更多文章时间:2020-07-21
对治散乱心的数息观数息观,梵语为「安那般那」,指出入息的意思,念出入息即是数息观。佛教修禅定方法中,不论大、小乘佛教,都视为最基础、最普遍、最好的入门训练。数息
更多文章时间:2020-07-21
习禅时必须具备的方便行?做事必须先有愿望、志向,才会朝方向、目标去执行。学习禅坐的人,也必须具备学习的欲望及动力,驱使你在禅修上下功夫。《小止观》提到要修学止观
更多文章时间:2020-07-21
修止观时的外善根发相修习禅定中,由此止观的应用得法,能让身心调和;因身心的调和,随所专注的所缘境不同,就会产生一些身心的变化,行人必须善加捡别,方能在禅定中有所
更多文章时间:2020-07-21
更多文章时间:2020-07-21
更多文章时间:2020-07-20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