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八万四千法门,佛陀慈悲,依众生根机不同,随缘教化众生。佛教徒本有僧俗四众,比丘、比丘尼出家二众负住持佛法的责任,优婆塞、优婆夷在家二众负护持佛法的责任,合成
佛学入门时间:2017-11-08
清晨,我被梦境中痛苦挣扎的感觉唤醒。梦醒那一刻,一秒钟都不想多睡,心里充满恐惧。梦境中,一位警察,在破案过程中不幸染上了毒瘾。在整个戒毒过程中,他经历了常人无法
菩提书院时间:2017-11-03
亲近佛法我们既然成为佛陀的弟子,总是应该以亲近佛法学习佛法为最要紧的事。那么,怎么样才算真正的亲近佛法呢?在佛经中,有这样一段话:佛言:“比丘不以饭食转相呼为亲
佛学入门时间:2017-07-07
“以持正法,起于喜心”,以修持正法的心情来生起喜心,这里都是讲菩萨四无量心:慈、悲、喜、舍,是学大乘菩萨必须要培养的心情,也就是我们必须培养的情操。我们读佛经真
大德居士时间:2017-05-29
佛说了八万四千种法门,就是针对八万四千类众生,对治八万四千类烦恼。要多闻多思,适合自己的法门就是最好的。真正要体悟佛法,善知识就好比一条路、一座桥梁,顺着他的指
汉传法师时间:2017-03-26
孟母教子断机杼亲近善者才能改变命运一个人命运的转变,除了自己努力外还要亲近善人、学习好人。古代的孟母三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孟子小时候贪玩,
汉传法师时间:2017-01-13
何为亲近之德?(资料图)所亲近之德。所亲近指善知识言,所亲近之德,即善知识所具之德。此择师法为弥勒菩萨所说,见《庄严经论》。善知识所具之德大约有十种。一、调伏:与
汉传法师时间:2017-01-11
同学提问:请问上师,当我面对我很想亲近、很欣赏、很尊重的人时,我总是不敢亲近,会很害怕、很紧张,在生活中我不知道怎么和这类人相处,请上师用佛法的智慧给我开示,我
佛学入门时间:2016-12-15
度化他人的前提是要能把握自己恒顺众生是一种菩萨行为,是菩萨度化众生的一种方便。不过,若是自己没有能力去影响他人,还是要尽量远离,先保持距离,否则容易被带坏了。有
藏传法师时间:2016-09-05
对真实的出家人,要增上其出家发心,赞叹出家功德遇到出家人时,既要心生欢喜,也不得不加以观察。对假冒的,要心生悲愍——挪用十方财物将受五百世地狱报,何况挣菩萨财物
汉传法师时间:2016-08-31
虚云老和尚有的人曾经跟我说:“大善知识,在哪里有?老法师你给我介绍一个,我去跟他学习。”我说:“虚云老和尚,他在禅堂讲开示,就是你亲近他的时候。不过一个月他才讲
佛教故事时间:2016-08-19
远离愚痴者 交往贤圣人 敬应尊敬者 此为最吉祥【《吉祥经》经文】远离愚痴者 交往贤圣人 敬应尊敬者 此为最吉祥正文第一句是什么呢?“远离愚痴者,交往贤圣人,敬应尊敬者
汉传法师时间:2016-08-13
【《吉祥经》经文】远离愚痴者交往贤圣人敬应尊敬者此为最吉祥正文第一句是什么呢?“远离愚痴者,交往贤圣人,敬应尊敬者,此为最吉祥。”下面是释迦牟尼佛以偈颂来回答天
汉传法师时间:2016-08-12
世间的万事万物都遵循无常的规律,人和人的聚散也遵循这个规律,我们每一个人修学佛法的因缘也遵循着无常的规律。修学佛法最重要的一个因缘,就是要亲近善知识。亲近善知识
汉传法师时间:2016-07-18
《华严经》开示以二十一种心亲近、承事善知识;寂天菩萨作《集学论》,将此二十一种心摄为九种,此具此九种心也就是具弟子之相。若能明了此九种心之体相,以如是心亲近善知
藏传法师时间:2016-06-06
我们有时候宣传佛法,也会尽己所能去跟周围的人去讲佛法。但是你有没有考虑到一个立场的不同?很多人还是在我见的立场去给人讲佛法,在我执的立场去给人讲佛法,那样一定效
汉传法师时间:2016-03-14
恒顺众生是一种菩萨行为,是菩萨度化众生的一种方便。不过,若是自己没有能力去影响他人,还是要尽量远离,先保持距离,否则容易被带坏了。有些人本来是很清净、很精进的,
藏传法师时间:2015-12-31
文:贾平凹去泾河里捡玩石,原本是懒散行为,却捡着了一尊佛,一下子庄严得不得了。那时看天,天上是有一朵祥云,方圆数里唯有的那棵树上,安静地歇栖着一只鹰,然后起飞,
佛学入门时间:2015-12-16
星云大师全程聆听余秋雨演讲。余秋雨的夫人、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马兰,现场清唱余秋雨作词的“寻找”。余秋雨在高雄佛光山如来殿,畅谈佛法和君子的相互辉映。也是他走遍世界
佛学入门时间:2015-03-15
问:亲近恶知见、邪见的法师,对一个初学佛法的人有什么危害?慧律法师答:如果亲近的是恶知见、邪见的法师,久了以后,他会分不清楚什么是正知、正见、正法,因为初学佛法
汉传法师时间:2015-02-01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