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 (饮誉天竺 留芳华夏)
曾经统治古代印度的戒日王向全印度发出敕命,命印度知识界、学术界、思想界、宗教界的一切有识之士,共赴曲女城,参加他亲自举办的无遮大会。这个大会是为来自中国的一名僧人举行的。无遮大会,就是无论僧俗、贵贱,一律平等参加的大会。在这个大会上,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只要他得到公众的认可,他就会成为法会之主,从而成为印度宗教界的领袖。这名中国僧人是这个无遮大会的论主。这意味着,他将接受来自个整个印度的所有学有专长,身怀绝技的人们的挑战。古代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到戒日王时期,佛教得到了充分地发展,高僧辈出,弘法遍及印度各地。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名中国僧人要想获得全印度的承认,摘取无遮大会的法主桂冠,谈何容易。
敕命颁布之后,过了近一个月,全印度的有识之士纷纷来到曲女城,参加无遮大会。五印度的十八国王全部到会,著名的印度佛教圣地那烂陀寺也派千余名高僧参加法会。此时,曲女城内人声鼎沸,参加法会的达一万多人。
佛教历史上著名的无遮大会就这样开始了。
按照惯例,这种大会,会期为十八天。在十八天中,只要有人对论主提出的众多论点中的一个论点提出疑问,并能够把它驳倒,论主就必须当场割掉舌头,向众人谢罪。参加大会的众人,也都是带着要向论主提出挑战的想法来到曲女城的。
这位中国僧人将自己所写的包含法相唯识精义的《会宗论》和《制恶见论》用大字书写,高悬于会场之上,接受众人的提问。在这十八天中,印度各地的高明人士向这名中国僧人提出了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中国僧人引经据典,侃侃而谈,把这些问题一一做了圆满的解答。
无遮大会结束了。这名中国僧人终于被整印度人所接受,成为来自异邦的佛教领袖。举行大会的戒日王非常高兴,赏赐给参加大会的众人许多财物。又命几个大臣,拿着这名中国僧人袈裟,到各地巡游,演唱宣传,把中国法师在曲女城大会的空前成就宣告众人。这时印度各派僧人共同欢庆,祝贺佛法大兴。大乘教派的僧人们,给这名中国僧人共同加了个称号大乘天;小乘教派则称其为解脱天。声誉之隆,无可复加。
这位扬名异域的中国僧人,就是唐初的著名僧人,中国佛教四个译经师之一,被尊为三藏法师的玄奘。
玄奘俗姓陈,原名祎,洛州缑氏县游仙乡凤凰谷陈村(今河南偃师县陈河村)人。隋开皇二十年,出生在一个官宦之家,祖上几代,都曾在朝庭为官。祖父陈康,曾做北齐的国子博士,父亲陈惠,也曾任隋朝的江陵县令,后解职还乡玄奘五岁时,母亲即已去世。
玄奘兄弟四人,他排行最末。他的二哥陈素,早年出家,法名长捷。二哥精通佛典,又熟读老庄,人称释门栋干。玄奘十岁时,父亲病故。第二年,玄奘随二哥长捷一同到净土寺。
玄奘幼年时就聪明异常。进净土寺后,在哥哥的指导下学习佛经。他聪明好学,十一岁时就能背诵《经摩经》、《法华经》。而且懂得了持律自守。
一天,净土寺的众僧在诵经做功课,时间一长,僧人们就走了神。此时又赶上住持不在,众僧于是放下手中的佛经,谈论起一些有趣的事来。正当众僧谈得兴致浓厚,吵闹声不绝于耳时,只听得有一人高声断喝:
佛经上不是说过吗?出家人要远离世俗,追求佛法。你们怎么能做这种游戏呢?这真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众僧抬头一看,只见他们面前站着一个神色凛然,面容清峻的男孩。众僧都为此而羞愧不已。顿时谈笑之声消失,众僧又认真地读起经来。
此时,东都洛阳大兴佛法,有许多法师到此宣讲佛经。玄奘每讲必听不误,听完之后就认真思索。在众人还对所讲佛经有所疑惑时,玄奘却能够升座讲法,而且解释经理头头是道,众人对他赞叹不已。
炀帝大业末年,饥荒连年,又加上炀帝骄奢淫逸,各地起义不断,天下大乱。洛阳成为当时混乱的中心地区。于是玄奘和哥哥长捷法师离开了洛阳,向西行进。
玄奘和长捷走到长安时,听说京中的道基的道法高深,于是他们前去投奔,住在长安的庄严寺,向道基学习佛法。玄奘的聪明和智慧使道基非常吃惊。道基常叹息说:
我过去曾经到过许多讲经之处,从来就没有见过如此聪明的少年!
也就是从这时起,玄奘开始了周游各地,学习佛经的漫漫旅程。
玄奘和长捷在长城听说蜀地比较安宁,且聚集了许多高憎。
他们就沿着当年诸葛亮修建起来的剑阁楼道,历尽千辛万苦,来到成都。到成都时,隋已被大唐所灭。
在成都,玄奘听法师讲阿毗昙论,一听不忘,被当时的人们称为奇迹。玄奘每说出话来,都表达了深刻的佛理,就同修行了多年的高僧一样。婆沙论,杂心论等,在东方流传很广,而且版本众多,每论大约有十多种。玄奘对这些不同的版本都能熟记在心,不会产生丝毫的混乱,而且他能够论述每个版本论述佛理上的得失。众僧对他的超常的智慧感到惊奇 。
在蜀地,有一个高僧,名叫景,精通摄论,人们称他为难加人。拜他求学的人众多。但他所讲述的摄论之义有十二种之多。他讲经的习惯是,他边讲边让众人修炼阅读。然而经义繁杂,听讲者都感到很混乱,可玄奘一听就记住了,而且没有一点儿错误。当玄奘上座讲述时,引用摄论中的论述不用看书,好象他已研究了很长时间。
武德(唐高李渊的年号)五年,玄奘在成都受了具足戒,正式出家为僧,这时他二十一岁。
玄奘在蜀地遍求佛法,名声大振,但他对此并不满足。他立志要学遍华夏大地,以求得正法。他曾说:
学经贵在理解经的奥妙之义,重在修持求证。如果只在一个地方学习,是不能求得经的精髓的。
于是玄奘决定离开巴蜀,去其它各地继续学法。他的哥哥长捷法师深知玄奘的远大志向,对他的决定表示赞同。玄奘辞别众人,沿着大江和峡谷走出巴蜀。沿途走过荆州、杨州,接着又北上燕赵。他先后向道深、慧休等人学习佛法。玄奘每到一处,他的名声就在那里传播。
后来,玄奘又到京师向道岳法常和僧辩学习佛法。在向法常学法时,玄奘一次向他提出了十个问题。这十个问题,个个切中佛经的奥妙之义。玄奘又一次名振京师。
仆射宋萧璃非常佩服玄奘的才华,他奏请皇帝,让玄奘住在庄严寺。这也并非玄奘的本意。玄奘对他说:
我周游吴蜀,走遍燕赵,历访周秦各地,为的是学习佛法。中国现在流行的佛法,我已蕴藏于胸中。但我国法师,所说义理,往往各执己见,派别分争激烈,对于佛法的流传非常不利。而且各种佛经的译文又欠缺完备。我想亲自读一读那些原始的佛经版本,然后再返回中土来传播。这样才能够使佛法得到振兴。我为此已将生命置之度外,誓死求得正法。
玄奘于是开始了西去求法的准备工作。他先是在京城各处向各蕃地的人学习他们的语言,接着又向朝庭奏请西行,但没有得到批准。但玄奘并不灰心,而一边静坐修炼,一边等待西去的时机。
贞观(唐太宗年号)三年,霜害成灾。太宗传旨,让百姓自谋生路。玄奘借着这个机会,开始西去求法的艰难而漫长的征程。
玄奘先到姑臧,然后到敦煌。玄奘从敦煌要向西行时,只见眼前沙海茫茫,无边无际。玄奘只得绕道到高昌(今新疆吐鲁番一带),打算从高昌西行。
这天晚上,高昌王麹文泰领着妃子和众大臣,在殿前等待玄奘的到来,高昌王的母亲也出来迎接玄奘。高昌王信奉佛教,商人和旅客们早把玄奘的名声传到了西域。当他得知玄奘要到高昌时,就亲自来迎候这位来自东土的高僧。
高昌王和众人手举着火把,静静地伫立在大殿的院子里,人们的眼睛都注视通往东方的大道。半夜时分,玄奘进入高昌城。这时,高昌城内,被千万个熊熊燃烧的火炬照得如同白昼。众人簇拥着衣衫褴褛、面色憔悴的玄奘走向大殿。高昌王急忙走上前去,拉住玄奘的手。此时的玄奘,衣衫被流出的汗水浸湿,上面沾满了灰尘。但玄奘神情振奋,两眼炯炯有神。高昌王激动不已:
久闻大师法名,今日与大师相见,真是三生有幸。
国母、众王妃以及诸大臣都前来与玄奘相见,高昌城内欢声笑语,人们在欢迎着这位东土高僧的到来。
玄奘向高昌王讲明自己西行的目的,高昌王和众人感动不已。高昌王希望玄奘地高昌呆一段时间,玄奘想到要为继续西行做更充分的准备,就答应了高昌王的请求,在高昌开讲法席。高昌王的母亲非常喜欢这位佛法高深,品行端正的高僧,就认玄奘为自己的儿子,高昌王认玄奘为自己的弟弟。玄奘在高昌给僧俗开讲了仁王等佛经,听讲者塞满了寺庙的院子。他的讲述,条理清晰,能够揭示佛经的微妙含义,听讲的人都说这是前所未闻的。高昌五和众人都希望玄奘留下来,在高昌弘扬佛法。玄奘对高昌王说:
我离乡背井,不惜生命,是为了西行求得正法。如果我留在此地,求法之愿不能实现,如不让我西行,我宁愿死在此地。
玄奘为此而三天不食,以示自己的决心。高昌王知道玄奘的志向不可动摇,就答应了玄奘西去的请求。高昌王为玄奘西行进行了充分地准备。高昌王赠给玄奘黄金一百两,银钱三万,绫帛五百匹,作为一路的费用。为了使玄奘路途顺利,高昌又写了二十四封书信,每信附赠绫一匹,给玄奘所要经过的二十四个国家的国王,让他们为玄奘西行提供方便。当时,西突厥叶护可汗的势力遍级大雪山以北六十多国,高昌想到玄奘西行不能没有他的关照。高昌王又特备绫绢五百匹、果味两车,让玄奘带上,做为献给叶护牙的礼物。并让六十人陪同西行。
玄奘要走了,王母和高昌王领着众妃子和大臣为他送行,高昌国的众僧俗也都出来向这位令人尊敬的东土高僧道别,送行的队伍有数里长。人们送了一程又一程,离别的泪水洒了又洒。在将要分手的时候,激动不已的王母上前紧握着玄奘的手,哽咽而语:
这次与法师相遇,一定是前世结下的因缘。法师如能求得正法,返回东土时一定要到高昌来,为我们讲经说法。。
玄奘郑重地点了点头,然后转过身来,向着茫茫的西方毅然走去。
叶护牙因为受高昌王这托,又接受了玄奘带来的丰厚礼物,因而传所属各国,为玄奘西行提供方便。玄奘每到一处,人们往往举城出迎,盛况空前,宛如皇帝出行。
玄奘一行从高昌到铁门,经过了十六个国家;从铁门到印度边境,又经过了十三个国家,这些国家,风土人情各异。路途中,有高山、雪岭、大河。这些国家中,大都信奉佛教,其中有许多佛教的遗迹。
大雪山中有一个梵衍国,国中有僧人几千人,学习小乘佛教的出世部佛法。在都城的北面山中有站立的佛像,高五百一十尺。城中有卧佛像,长一千多尺。城中的寺院用黄金珠宝装饰,庄严华贵,光彩耀眼,人们无不称奇。国中还有佛的牙舍利,有长约五寸的初劫时缘觉者牙齿,还有金轮王的三寸多长的牙齿。又有商那和修(罗汉名)的钵及其九绦衣,九绦衣的颜色仍鲜艳如初。
梵衍国的东面有迦毕试国,国中信佛教的人很多,僧人有六千多,奉大乘教经典。国王每年都要用银铸造佛像,佛像铸成之后,邀请远近各国的人前来观看。国中有如来为菩萨时的牙齿,长约一寸,文有如来的发引,约一尺长,呈螺旋状。
玄奘一行从迦毕试国自东走七百里,到达滥波国,滥波国位于印度的北部。印度是天竺的正名。印度北靠雪山,三面临海,南部地形狭窄如弦月,平原广阔,国境线长达九万里。国境内曾有七十多国家,这些国家时分时合,现在已统一为一个王国。
从滥波国向东走,玄奘到了伽罗曷国。玄奘在此参拜了许多佛教遗迹。佛经中记载的布发掩泥的事就发生在这个地方。国中有佛的头顶骨,周围长三寸,形状仰平,就象天穹一样;还有佛的头骨,形状象荷叶;佛的眼睛,圆而透明,形状象柰许,澄净而富有光彩。还有佛的衣服、佛的锡杖。这五种圣迹同在一城,是伽罗曷国的镇国之宝。这座城北临突厥,过去突厥曾入侵,要抢夺这些佛宝?可每次都不能到达藏宝所在,不得不撤兵回国。
这几件佛宝灵验无比,可以预示人的未来形象。大月支王想知道自己的来世的样子,烧香来拜佛宝,佛宝向他显示马的形象。这当然不符合他的期望。于是月支王大加布施,并忏悔自己的罪过。再次取香观看,佛宝现出狮子的形象。狮子虽是百兽之王,但毕竟还是野兽。月支王于是归依佛门,持守戒律,这时佛宝才向他显示了人的形象。月支王这才回国。使用这种佛宝的惯例是,看王相的人,要花一枚金钱;看自己相的,花十枚金钱。玄奘奉旨前来拜佛宝,所以不必交钱。
玄奘双手执香,虔诚而恭敬地走向佛宝。想到自己历尽艰险,是为求得正法,亲睹佛的遗迹。而今,自己能够去参拜佛宝,怎能不百感交集呢?玄奘恭恭敬敬地向佛宝施了大礼,然后站立一边,注视着佛宝的变化。立刻佛宝显示出前所未有的吉兆,玄奘感动得泪流满面。
玄奘从伽罗曷国到达建驮罗国。国中的佛寺有一千多个,国中的人都信佛教。国都中有钵庙,庙中曾供有如来的钵,现在钵已被移到波斯王宫中供奉。城东有迦腻王大塔,塔基周长达一里米。其中有佛骨舍利一斛,高高地放在塔中,塔的九轮上下共五百尺,象征二十五重天火之灾。这也就是世人所说的雀离浮屠。北魏的灵太后胡氏深信佛教,派僧人道生送来长幡,长达七百多尺,披挂在塔上,一直缠到塔基。塔的旁边还有很多遗迹,如世亲创作俱舍论处、千眼佛眨眼奉双亲处、须大拏太子修菩萨行处、仙裨女乱而转化成鬼处等。阿育王在这些地方都立有标志之塔。
玄奘就这样在佛教的故乡印度的大地上行走着。这个路途中,他克服了无数了无数的艰难险阻,有时甚至是死里逃生。所凭借的,就是他那一颗真心向佛的赤诚之情。
玄奘一行从羯若鞠阇国向东南走二千多里,经过了四个国家。这天,玄奘正带领众人顺着一条河继续行走。忽然,从对面杀出一队人马,他们把玄奘等人团团围住。就听见领头的那个面貌凶恶的家伙说:哈哈!真是苍天有眼,我正愁找不到祭天的供品,却遇到你们这群秃驴。快,都给我绑上!玄奘等八十多人被这群人用绳子捆住。
原来,这群人是打家劫舍的贼人,他们正想杀人祭天。贼人在这八十人中挑来挑去,挑中了玄奘做为祭天的供品。贼人在船上设了祭坛,把玄奘放在坛中。他们想先把玄奘生吃一部分,然后再用锅把剩下的那部分煮熟。此时,无人能够解救玄奘。
玄奘面无惧色,他轻轻地闭上眼睛,心里想着慈悲的弥勒佛、如来,暗自发誓说:
如果我的生命还不该结束,那么就请诸佛解救我。如果我的生命已对弘法无用,那么我就死而无憾了。
同行的众人看见贼人要杀玄奘,他们一齐放声大哭。
突然,河岸的狂风铺天盖地刮来,狂风挟带着沙宿向贼人的船刮去。顷刻间,贼人的船翻了,船上的木板被风吹折,贼人们恐怕地睁大了眼。与玄奘同来的人对贼人说:
这法师不辞劳苦,历经魔难,就是要专心求法,为边陲的人们谋利益。你们如果杀了他,就会有弥天的大罪,会受到上天的惩罚,我们愿意为他而死。
贼人听到这话,纷纷扔掉兵刃,以礼相待,对玄奘忏悔自己的罪过,把玄奘等人放走。
玄奘每到一处,都要拜谒当地的佛教遗迹,这些遗迹是先辈的佛家高僧大德们留下的。他们仿佛是要感谢这位来自异邦的虔诚求法者,纷纷向他显现出灵异的瑞像。
在印度中部,有一个摩揭陀国,国中有一座山,名叫伽耶山,世人又称之为名山。这座山是自古国王登临敕封的地方,如来佛离俗成道就是在这个山。在山上有著名的大菩提寺,是狮子国的国王出钱兴建的。此国的 十二月三十日 ,即唐的 一月十五日 ,国人称之为神变日。到这天晚上,会出现吉祥的光,同时天空中会飘下奇异的花,落在树上和院子里。
玄奘来到大菩提寺,看到经书中记载的这些遗迹就在眼前,他感慨颇多。他遗憾自己生在末世,不能亲睹佛的真颜。玄奘觉得,自己虽然见了圣迹,却还没有看到吉祥之景,他决定留下来,以自己的诚心来感动上天,显示吉景。玄奘在寺中打坐修炼,与高僧谈论佛理。一天晚上,玄奘正在听一个居士讲瑜伽师地论,突然,灯灭了,身上佩带的珠宝璎珞都失去了光彩,但却有光明照耀内外,只是不知光明来自何方。居士和玄奘都感到奇怪。他们走出屋子看菩提树,只见一个僧人手拿舍利,大小象人的手指,在树下举着给人看。舍利放出的光,明照天地,众人兴奋不已,远远地向舍利参拜行礼。只到清晨,光才消失。
玄奘在印度境内走过了几十个国家,终于到达他此次西行的目的地那烂陀寺。
那烂陀寺是印度最大的佛寺,唐人称其为无厌。这个寺院由五个国王共同出资建造,寺庙的供奉丰厚,衣食不愁,因此有无厌之称。那烂陀寺有五个院子,五个院子有一个共同的大门,周围有四重内门,外面有三重围墙。院中有水流过,水沟极深,院内种有花,色彩艳丽无比。寺中居住着一万多僧人,全部由国家供养。寺中有无数的佛象和各种各样的佛教遗迹。此国有一个惯例,对于那些德高望重、受人尊敬的法师,国王都要给他们封侯,赏给他们十城。后来逐渐减少赏赐的数量,但也不会少于三城。高僧大德们只在寺中讨论佛学,因而寺中的高僧道法高深。那烂陀寺每年要接收来自各国的学法者。那烂陀寺的住持叫戒贤,年纪已有一百零六岁,其道法高深无比,人称正法藏。正法藏博闻强记,内外大小一切书都能通晓。戒日王把十个城邑的税收全部送给他。
玄奘西行求法的风声早已传到了那烂陀寺。那烂陀的众僧听说玄奘快要到了,先派出四十多人去迎候。玄奘到达寺中的那天,寺中僧人二百人,俗人二千人,推着车,撑着伞盖,拿着鲜花,前去迎接,那烂陀寺内外,人潮如涌,伞盖如云,好象是在欢庆什么重大的节日。众人把玄奘领到寺中,与众僧相见。然后给他安排住处,待遇与寺中大德一样。接着,有人领玄奘前去拜见戒贤。
玄奘走到戒贤的住处,对着高居于座上的戒贤深施一礼。戒贤命就座,然后问道:
法师从何而来?
弟子久闻贵寺大名,从支那而来,欲学瑜珈等论,以期求得正法。
戒贤听完玄奘的话,忽然掩面而泣。众人面面相觑,都感有些惊异。戒贤好一会儿才住了哭泣,然后又向玄奘施一谢礼:
感谢法师,前来救我疾苦。我三年前得了病,疼得如同刀割一样,我当想不食而亡,以结束这种难耐的痛苦。就在这时,我梦见有金人对我说:你不要死,这种痛苦是对你前世做国王时所做坏事的报应,你应当自我悔过,怎么能死呢?现在有一个支那僧人到此学法,他正在途中,三年后会到这里。你要教给他佛法,然后让他把佛法再传到他的国家去,你的罪就免除了。我是曼殊室利,特地来劝你。
戒贤又问玄奘已走了多长时间,玄奘答说三年,这和梦中金人所说完全一致,戒贤此时悲喜交加,再次向玄奘施礼致谢。
那烂陀寺中设有十个法通三藏的称号,赐给那些学通经藏的高僧大德,是寺中的最高荣誉,现在已有九个人被授此称号。玄奘来到后,寺中把这一称号授予了他。对法通三藏者,寺中每日给上等佳肴两盘,大人米一升,还有槟榔、豆蔻、龙脑、香乳、酥蜜等。每人有四个净人婆罗侍候,出入乘象,三十个随从。大人米是一种梗米,大得象乌豆一样,做饭时香气可飘百步,只有这里出产。这种米是专供国王和知法者食用的。
玄奘请戒贤给他瑜珈论,和玄奘一起听讲者达数千人,十五个月讲究一遍,第二遍又讲了九个月。此后,玄奘又学习顺理、显扬、对法等经论,并不断地向戒贤请教。对于瑜珈论,玄奘认真研究了五年,朝夕不停。
这天,戒贤收到了统治印度的戒日王的来信。戒日王此时正在讨伐乌茶国的途审,信中说,一个南印度的灌顶师名叫般若毯多,通晓正量部,做了篇百颂的《破大乘论》。许多小乘论师向戒日王推荐此论,要与大乘教决一胜负。戒日王让那烂陀寺派出四个内外大小皆通的论师,到戒日王行军之处,与小乘论师进行辩论。戒贤于是派海慧、智光、师子光和玄奘四人为应辩之人。四人正在做出发的准备,那烂陀寺的外边一片混乱。立刻有僧人向戒贤禀报,有一个顺世外道的人写出了四十条,贴在那烂陀寺的门上,要与那烂陀的僧人进行辩论。并扬言,如果有人能把他驳倒,他就用自己的头来谢罪。他的论证、细密,很难找出破绽。而且寺中众人对这种外道了解得并不很多。众僧对能否可以辩胜表示怀疑,都默然不语,无人出去辩论。这个地方有一个风俗,如双方辩论后,输的一方要骑在驴背上,人们把粪尿从他的头上贯下去,然后在公众面前表示服从,做胜方的奴隶。
玄奘让人把那四十条抄回来,自己认真研究了一番,对众人说:
我要与他辩论,我们怎么能受他的污辱呢?请诸位给我做旁证。
经过几番辩论,对方辩解无路,理屈词穷,神情沮丧,立即爬在地上表示降伏。众僧欢呼雀跃,有人要对此人履行前约,把他斩首。玄奘制止道:
不可。佛法博大宽容,并不主张刑罚。我们要让他接受佛法,就象奴卜侍奉主人那样信奉佛法,这不是很好吗?
这个外道留在寺中,归依了佛门。找来小乘教论师的《破大乘论》,研究其中时谬误,以备前去论辩之用。玄奘问归依佛门前外道:
你知道乌茶小乘论师的《破大乘论》吗?
外道答道句:曾有所耳闻,我对他们的学说很了解。玄奘让他讲述了乌茶小乘教的学说,了解其主要的理论。玄奘用大乘教的思想批判乌茶小乘论师的观点,写出了一千六百多颂的《制恶论》,并把它送给戒贤等大德,众大德说这篇论可以横扫天下的敌人,没有人能够阻挡。
玄奘在那烂陀寺研习了五年的佛法,他觉得自己还有很多的东西要学,想留下来继续学习。此时,戒贤对玄笑说:
学习佛法,贵在交流,独自一人学习是不行的,你应该到其它地方去学一学,不然就会失去良好的时机。然后,你要及早返回你的国家,去弘扬正法。你不惜生命前来求法,难道不是为此吗?智慧是无边的,只有佛才能穷尽它。人的生命就象朝露一样,或早或晚,它是要消失的。你万万不可延迟。
玄奘从那烂陀寺出发,在印度境内拜谒佛寺,学习道法。他先后经过伊烂拏、三摩呾吒、乌茶、僧伽罗、憍萨罗等国。玄奘在这些国家中,学习道法,参拜遗迹。
在钵伐多国,有几个高僧,学识渊博,可以为师,玄奘在那里停留两年,学习正量部的根本论、摄正法论、成实论等。
在杖林山有一个胜军论师,是刹帝利人,他学遍内外五明,而在林中援徒讲经。从他学法的人日益增多,国王也曾前来拜见他,并封给他城邑,做为供养,玄奘向他学习唯识抉择论、意义论和成无畏论等。一共学习二年。
一天夜晚,玄奘在胜军论师处的寺庙中做梦,他梦见寺院内外和树林被火烧成灰烬,又在梦中见到一个金人,金人告诉他:十年以后,戒日王一死,印度就会大乱,就象现在燃烧的大火一样 。
玄奘醒来后向胜军说明此事,并下了回去的决心。
玄奘又回到那烂陀寺,向戒贤辞行。戒贤赠给玄类许多经书。玄奘想从北边回国,为的是路经高昌,好实现当年自己的诺言。
玄奘在回国的途中,像来时一样,一边走,一边参拜遗迹,学习佛法,同时他还把自己所学到的佛法在各地弘扬。玄奘又一次在印度的土地上,留下了他光辉的足迹。
在东印度的迦摩缕多国,人们信奉外道。国王童子王事奉天神,喜爱各种各样的道法。只要是富有智慧,他不问正邪,都予以尊敬。玄奘要在此国中,用佛法来扫除外道,因此而开讲法席。听讲者在国王面前称赞玄奘神思敏捷。童子王听后非常兴奋,想面见玄奘。他派人去请玄奘,玄奘推辞再三,才去会见国王。一见面,俩人都觉得似曾相识。二人谈起佛法来,兴致颇浓,忘记了时间。此时,国内有许多外道异术之人在国王的身边,他们要与玄奘辩论,让国王判定,佛法与外道谁优谁劣。外道者和玄奘辩论了不长时间,就全部败下阵来。国王对玄奘更如敬重。当国主问玄奘信奉佛有何益处时,玄奘称如来三身利物,并写了三百颂长的《三身论》赠给国王。中王说,这是他生平未曾看到的,于是他开始全心信佛。
戒日王起初统治的是一个边陲小国羯若鞠阇国。戒日本是佛家的谥号,应是人死之后,据其功德而追赠的。羯若鞠阇国的大德们,在国王刚一扬名天下时,就赠给他戒日的称号,是为了避免死后赠名的虚假不实。当时,势力最大的是商佉王,此人酷虐无道,摧残佛教。他命人拔掉菩提树,毁掉树苗,把三百多名大德活埋,其余的变成奴隶。戒日王在这个时候,准备起兵反对商佉王。戒日王和他的臣子们到拔掉菩提树的地方,对着树地发誓:
如果我能有幸统一天下,定要重建佛法。希望我佛助我一臂之力,让菩提树从地下长出,以示灵验。
说完,菩提树就慢慢拱土发芽,坑中长出。戒日王大受鼓舞,立刻带兵前往商佉的住处,一举灭掉商佉。戒日王由此对佛教更加诚信不移,又领着八万象兵,开始了征服整个印度的伟大事业。大军所向披靡,所到之处无不归依。这完全是因为戒日王信奉佛教而产生的威力。戒日王统率的军队不吃肉,每到一处,如果有羊,一定买来送给僧人,供他们食用乳酪。每五年,戒日王都要进行一次大的施舍,把他所收藏的东西全部施舍出去。
玄奘在迦摩缕多国弘扬佛法的事,早已传到了戒日王的耳中。戒日王对这位来自大唐的高僧已仰慕多时。戒日王的臣下对戒日王说:东面的童子王那里有支那的高僧,大王应该把他请来。戒日王说: 这正是我的想法。我已经邀请过他几次,可他总是推辞不来。 戒日王再次派使臣前去请玄奘,请童子王把玄奘送来。
童子王命令一支一万人的象兵,乘三万支船,送玄奘与戒日王会面。戒日王与臣下一百多人,领着一万多人顺河东下,去迎接玄奘。只见河面上旌旗飘扬,万人攒动,两支庞大的船队相向而行。犹如两支即将在海上展开恶战的两支舰队,但船上的人们兴高彩烈,精神振奋,显然面临是一件重大的喜庆之事。 玄奘与戒日王一见面,戒日王就行大礼参拜。随从的人撒花唱颂,场面庄严而隆重。戒日王对玄奘说:
弟子以前屡次邀请,大师为何不来呢?
玄奘说:我当时学法未成,所以延误了王命。
戒日王问:你们国家有个秦王,能征善战,精于歌舞。秦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美名为什么会传播得如此遥远呢?
玄奘答道:秦王就是大唐现在的天子,是大圣人。他平息***,恩泽六方,所以人们都歌颂他。
这是天让他做物主啊!戒日王感叹说。
戒日王请玄奘入宫相谈,玄奘给戒日王讲《制恶见论》。戒日王对他的臣子门说:
日光出来,烛光就要消失。大师一到,那些佐道都将被击破。
戒日王说:此论虽好,可却没有被更多的人所知,我想在曲女城开大会,让五印度的能言善辩和知识渊博的人都到会,让他们都知道这篇论。使邪道从正,众僧舍小乘而从大乘,不是很好的事吗?
无遮大会就这样,在戒日王的操办下,在印度曲女城召开了。
无遮大会圆满结束后,当时的人们已都承认,玄奘的学识已超过了他的老师戒贤,成为全印度的第一高僧。
玄奘向戒日王请求东归,戒日王让他主持了七十五天的大施场。此事完毕后,玄奘再次请求回国。戒日王命所属部下送玄奘出境。戒日王赠给数万金钱和许多头青象。这种象,形体圆大,高约三丈,长约二丈多,上面可坐八人,并放置一些物品。象行走起来,就象空身而行,坐在象背上感到很安稳,不会掉下来。玄奘不想接受金钱和青象。诸僧都劝玄奘留下青象。
这是佛法兴盛的象征。自佛涅槃以来,各国国王虽崇敬佛法,布施种种物品,但还没有听说有赐给青象的事,因为青象是极为珍贵的国宝。现在戒日王赠给您青象,说明国王对您崇敬至极。
玄奘于是收下青象。因为青象形体大,每天要吃四十多个草料饼,又三斛料。戒日王为此下令所属各国,要随供给玄奘草料。
戒日王等十八国国王,都来相送,执手垂泪,依依惜别。
此后的路程,玄奘昼夜兼程,极少休息。经过了卑利、于活、摩悉铁、商弥、竭盤陀、乌锻、于遁等国。途中的劳苦艰辛自不必说。
玄奘在越过葱岭后,就派人上书太宗皇帝。
贞观(太宗年号) 十九年正月二十四日 ,京城西郊,人流始涌,僧俗摩肩接踵,几十万人聚集在这里,迎接从西土取经归来的玄奘。从旧城西到京城朱雀门二十多里的道路上,站满了人。道路被阻,玄奘无法进城,只得在郊外的馆驿中休息。虔诚的人们守在馆外,通宵站立。
玄奘第二天把带来的经书、佛象送往弘福寺。京城中众僧竞相列帐支车,帮助玄奘运送。人声鼎沸,甚嚣尘上。天空一轮明日的周围,出现了彩色的云朵,佛像放射出红白相间的轮光。众人对此赞叹不已。从午时佛像入弘福寺的晡时,瑞像一直存在。
京中万民因玄奘回都而停业五天,众多的人归依佛门。对玄奘的隆重迎接,可以说是千古罕见。
那时,太宗正在洛阳。玄奘就从京都到了洛阳。玄奘把各国带来的奇珍异宝进献给太宗,太宗请玄奘入宫,与他见面。太宗与玄奘在宫中促膝交谈,从卯时一直谈到酉时,并不觉得时间过了很长。等到敲响出征的战鼓时,才结束了谈话。当时,太宗正带兵去讨伐辽左的叛乱。太宗请玄奘与他同行,玄奘因旅途劳累,又加上要翻译佛经,因而推辞不去。太宗传旨给留守京城的梁国公房玄龄,让他派人保护玄奘,且供给一切费用。
接着,玄奘又上表太宗,请求翻译佛经之事,并要选择贤能的人和他一同翻译。太宗说:
法师唐梵皆通,词理通敏,恐怕再找的人,也是孤陋寡闻之徒,他们是不适于翻译圣典的。
玄奘说:过去二秦之时翻译佛经,门徒有三千人。即使是这样,还恐怕后代无人知晓佛典,而去信奉邪道。如果现在不召集许多有贤能的人同时翻译,仅凭我一个人的为量是不行的。后来,玄奘又多次奏请,太宗批准了。
玄奘返回京城后,密集僧人慧明、灵润等为证义,沙门行友、玄赜等为缀缉,沙门智证、辩机等为录文,沙门玄模为证梵语,开始的中国佛教史上规摸空前的佛经翻译事业,先翻译了《太菩萨经》二十多卷,接着又翻译了《显扬圣教论》二十卷,《大乘对法论》十五卷,稍有空闲,又翻译了《西域传》十二卷。此后又译了《佛地六门神呪》。
从前代以来,翻译经文,大都是先谈梵文经典,然后根据对梵文经的理解,再写成汉文。这种汉文经书,和原来的经书相比,增添的或丢失的东西很多。现在玄奘却是从梵文直接译出,意义和原经相符。玄奘翻译佛经,出口成章,录者随写就行。吴魏时所翻译的经书,只是看重梵文的表面形式,注重文词的钩锁联类和重叠布置。这样译成的经书,显得冗长繁杂。玄奘因此让词工做贯通词义和节俭文字的工作,译出的经书语言简练而意义完备。
太宗讨贼回到京城后。玄奘上表,请太宗为所译经书写序。太宗说:
法师您行为高洁,已出于尘世之上,泛宝舟而登彼岸。我才能浅薄,对俗事尚且不能通达,何况是玄妙的佛理呢?
玄奘认为,弘扬佛法,必须借助帝王之力。因此,玄奘又再次上表:
奉您的旨意和奖喻,我才得以翻译佛经,传播佛法。我本来学识浅陋,却有幸参拜九州高僧,向他们学习佛法,又凭着您的英名而远涉他国学习佛法。弘扬佛法,所依赖的是朝庭的教化。我从天空得到的经论,奉旨翻完,只是还没有序。陛下您的智慧如白云遮日,英才超越千古,威名高过百王。我认为佛法无边,不是具有神思的人,不能够解释它的道理,圣教玄远,不是圣人的文词,是不配序写它的来源的。所以我敢冒犯您的威严,让您为圣经做序。帝王之言影响深远,您就不要再谦虚了。教化众生在于日积月累,如果只是观望等待,就会失去时机。
玄奘上表之后,太宗答应为他作序。太宗对附马高履行说:你以前曾请我为你的父亲写碑文。但我现在的气力已不如从前,我要给玄奘法师作序,不能给你的父亲写碑文了。你要理解我的用意。太宗在明殿写出了中国佛教史上著名的《大唐三藏圣教序》。
序文写成后,太宗让弘文馆学士上官仪对群臣朗读此序。百官听后,纷纷称赞。玄奘又上表谢太宗。
从此,朝庭众臣纷纷读经,佛法得到空前弘扬。玄奘经常被留在宫中,皇帝不断向他询问佛法。玄奘仍继续翻译佛经,为的是不错过这个好时机。太宗赐给玄奘云纳一领,又传旨让天下寺院,各自再度五人出家。皇帝在京城东北造弘法院,让玄奘长住其中,又在曲池为文德皇后建慈恩寺,让玄奘成为住持,并度三百人到寺中。又在慈恩寺的西北建翻经院,送给他新出家的弟子十五个。唐高宗永徽二年,玄奘上表请求建梵本佛经台,得到批准。
高宗显庆元年正月,为皇太子在慈恩寺设大斋,朝中众臣都来到寺中。黄门侍郎薛元超、中书郎李义府说:译经是佛法中的大事,但不知我们这些人在这中间有什么用呢?
玄奘说:你所问的,也是许多人所感到疑惑的。译佛虽是僧人的事,但它最终要凭借朝中权贵的力量。就象前秦时鸠摩罗什依靠安成侯姚嵩、元魏时菩提流支依靠侍中崔光禄,贞观初年波颇译经,仆射萧瑀、太府萧琼、庶子杜生正伦等为他阅稿一样。现在没有这些人,弘扬佛法就会受到阻碍。又承蒙圣上在大慈恩寺中发慈悲之心,建造了壮丽辉煌的寺院。要赞美这种德行,最好的方法是把它刻写在碑上,使之流传后代。现在二公相问,我想如果做了这二件事,就会流芳于古今了。 二人答应了这两件事。第二天早晨,皇帝派人来传旨,说所需帮助译经的大臣己安排好了,立碑的碑文皇帝亲自撰写。
玄奘自从东归之后,就积极致力于翻译佛经和弘扬佛法。有生之年,玄奘共译佛经七十三部一千三百三十卷 , 成为中国佛教史上的四大译经师之一。玄奘又充分借助帝王之力,使佛法的弘扬空前绝后。
玄奘入佛门以来,总是希望自己能够死后升往弥勒天。在游西域时,他又听说无著兄弟都升到了弥勒天,于是他更加频繁地发愿请求,每次都有所感应。
高宗麟德元年,玄奘告诉和他一起翻译的僧人和弟子:
有为之法都是会灭的幻影,形体这种虚幻的东西是不能长久的。我到六十五岁时,一定会死的,现在谁有问趣,可速来问。
年纪未到耆耋,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听到人惊奇地问。
玄奘答道:此事我自己知道。
玄奘于是前去向佛像告别。有门人要外出的,玄奘对他们说:你去吧,我现在就与你告别了。你再也不用来见我了,来了也见不到我。
正月九日 ,玄奘告诉寺中的僧人:
我要死。经里说,身体是可恶的,就象死狗一样。我死已后,把我的尸体在接近官寺的安静之处下葬。
说完就躺下来,闭眼睁眼,只看到大莲花,鲜艳洁白,又看到自己高大的身相。玄奘知道是自己将要升天的时候了。玄奘让僧人们读他所翻译佛经的名称,他感到很欣慰。玄奘把寺中门人全部召集起来说:无常将近,快来相见。并在嘉寿殿的香木上挂菩提像,向它施礼,并再次向众僧告辞,而且留下了给皇帝的表奏。然后他自日默念弥勒,让旁边的人人念:
南谟弥勒如来应正等觉,愿与含识速奉慈颜;南谟弥勒如来所居内众,愿舍命以必生其中。
到二月四日 ,玄奘右手支头,身体侧卧,寂然不动。门人问他:这是什么姿式呢? 玄奘说:不要问,妨碍我的正念。五日中夜,弟子问:和尚一定能生弥勒天吗?玄奘回答说:一定能。说完就断了气。玄奘死后两个月,尸体形色如常。
玄奘死后,皇帝下诏入葬,并让京中僧尼制作幢盖前往送行。只见送葬的队伍中,素盖白幢,如白云浮动,哀乐之声响彻云霄,令人神动。四俗为他悲痛,七众对他的死表示惋惜。玄奘下葬在白鹿原,在方圆四十里的地方,僧俗两众充满其间。后来,皇帝又下诏把玄奘改葬于樊川,把玄奘的尸体从地下抬出来,其面色就象没死时一样。众人叹奇异。如果玄奘不是愿力持久之人,怎么能这样呢?
玄奘默默地来到世上,轰轰烈烈地过了一生,在华夏文明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戒杀生的故事-又哭又笑的山羊佛在舍卫国祗園精舍时,比丘众问佛杀牲畜以祭供祖先有什么好处?佛以此因缘告诉众比丘们∶杀牲畜以祭供祖先没有好处的。然後佛陀就说了一个故事
其他因果故事时间:2025-01-14
再来我们看下面这个,『一活蚁也,沙弥易短命为长年。』这个我们前面有讨论过,在《放生文》注解里面,也把它编进去,「活蚁二事」,一则短命长年。他这是讲有一位小沙弥,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12
有一个年轻人去买碗,来到店里他顺手拿起一只碗,然后依次与其它碗轻轻碰击,碗与碗之间相碰时立即发出沉闷、浑浊的声响,他失望地摇摇头。然后去试下一只碗。他几乎挑遍了
佛教知识时间:2024-12-28
从前有个人非常贫穷,无以自立,但志行高洁,从不做非法、非礼的事。因家里实在太穷,无法生活,他就去给一些商人当仆人。这些商人带着这个穷人,一齐入海采宝。他们采到了
佛教知识时间:2024-12-28
黑叶猴报恩的故事在重庆金佛山密林深处,猴子和人演绎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去年7月底,北基山脚下的山民王志成在林中采药时遇见一只两岁多的左手受伤的黑叶猴。王志成把黑
护生故事时间:2024-12-23
念佛的功德感应是非常多的,我们平时修行佛法的时候一定要认真恭敬,只有对佛菩萨充满恭敬,我们持诵佛法才能够获得无量的功德,我们多多的读诵佛法也是有很多的感应的,下
学佛感应时间:2024-12-12
转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亲身经历和聆听过很多有关于人的因果报应、地狱这方面的事,在本地的庙宇里或古迹里都详细的有这方面的记载、雕塑画像、壁画等等。使得人看后触目惊心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09
救龟奇遇的故事黄叔达在京城的高等学府里念书,见到友人捉得了一只龟,将要把龟壳剖脱下来(多残忍呀!)黄叔达可怜这只乌龟,把它买下来放生了。后业,黄得了病,很严重。他的儿子
护生故事时间:2024-12-07
心是所有法的先导,心是所有造作的主导,若人造作身口意恶业,必定受苦报,一如牛车紧随牛的足迹。有一天,盲尊者迦丘帕喇到祗树给孤独园向佛陀问讯。当天晚上经行时,他意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07
黄晓明皈依佛门饰玄奘黄晓明玄奘造型《大唐玄奘》佛国飞花横版先导海报 黄晓明现场诵《心经》 近日,在一次采访中,黄晓明承认已经皈依佛门,并称“缘分多年前就来了,于是
为人处世时间:2024-12-01
编者按:今天这篇故事,出自《宋高僧传》,主人公是唐代高僧圆观法师。圆观法师之事在历史上影响极为久远,后世所谓“三生石”即源出于此。只是在流传过程中,法师名字也已
佛教知识时间:2024-11-30
有一个卖气球的老人,拿着把五颜六色的气球,每当生意不好的时候,他就放出一只艳丽的气球。于是招来了一大批踊跃的购买者。老人在一阵忙碌之后,又放出一只黑色的气球。忽
香道资讯时间:2024-11-22
黄柏霖:讲佛典故事化解老菩萨心结我以前在讲佛典故事给老菩萨听的时候,有一个老菩萨,她在做资源回收,她讲给我听,她说她儿子非常地不孝,要夺她的财产,还逼她把房地产
悟性时光时间:2024-11-16
这样来打坐,身体香如玉如果你以清净心打坐,过一段时间就会闻到奇异清香,这个香气来自你的身体。这就是南怀瑾所讲的将津液转化为长生不老之液学佛打坐之道。我们打坐坐得
悟性时光时间:2024-11-15
印光大师讲故事 之 往生篇《高僧传》三集《法照大师传》云:大师于大历二年栖止衡州云峰寺,屡于粥钵中现圣境,不知是何名山。有曾至五台者言:“必是五台。”后遂往谒。大历五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4
丝绸南路平坦宽阔,事异时移,如今的玄奘已不再是当年那个战战兢兢都不敢在白天上路的偷渡僧人,不再需要小心翼翼沿途闪躲多走许多弯路,更不必担心取水时被人一箭射死--他
玄奘精神时间:2024-11-14
经过九年的准备,唐太宗于贞观十三年(也就是玄奘离开那烂陀寺在南印度游学期间)召麴文泰入朝。也许是看到了大唐对西域的野心,也许是害怕唐太宗的惩罚,麹文泰找了个借口
玄奘精神时间:2024-11-14
我是一名从医三十年的临床医生,也是个在家居士。在我的工作中,遇到过很多奇特的疾病,用医疗很难治愈,有的时候真是束手无策,自从学佛以后,通过佛法解决了一些医学难以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14
在清朝顺治年间,顺治甲午这一年,有一位书生叫汤聘,他是溧水县人,有一次要到省城去应试,结果在旅店里面就患了重病,到了半夜就断气了。他冥冥之中就感到自己的灵魂从头
邪淫果报时间:2024-11-13
方海权:讲因果故事二十二信诺施乞,考中高第有一个乞丐,总是喜欢躲在寺庙一个角落静静念佛。然后去乞讨,每当有人施舍他的时候,他总是面露笑容,并不停地说:“因缘,因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12
云南有一位秤锤祖师,明朝人,姓蔡,住昆明小东门外。父母去世,遗下财产田园,生活过得很好,勤俭劳动,自种菜蔬出卖作零用。妻年轻貌美,好吃懒作,和野汉子私通。蔡虽明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1
佛陀和阿难入城乞食的时候,看见一群男孩在路边游戏,堆积泥土当作粮食、宫殿。 有个小男孩远远看见佛陀到来,心生欢喜,想要供养佛陀,就把泥土当作米,上前施给佛陀。佛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11
故事二:书到今生读已迟 书到今生读已迟“这句话是明朝一位进士袁枚说的,他是说宋朝的黄庭坚字山谷的故事。黄庭坚,字山谷,江西省修水县人,他的诗书画号称“三绝”,与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09
黄柏霖:忍辱仙人与歌利王的故事这让我们想到,《金刚经》里面讲了佛陀的过去生,他在当忍辱仙人,就能够随时观照自己的心念,他当忍辱仙人的时候,在山上修行。那个时候有
为人处世时间:2024-11-08
贞观元年(公元627年)正月初三,李世民为庆祝自己的全面胜利,借春节之时宴请文武百官,并命乐工高歌猛奏《秦王破阵乐》。贞观七年(公元633年),李世民根据多年戎马生涯
玄奘精神时间:2024-11-06
此时的玄奘也非常奇怪,不过他并不觉得自己的回答有什么不妥,也不便去问戒贤法师为何要痛哭,只是十分平静的坐在那里,静观其变。戒贤法师没有多说什么,而是让坐在一旁的
玄奘精神时间:2024-11-06
第十一章 胜任生命中的每一个角色于危难时方显英雄本色,勇气与责任,玄奘挺身而出!一个人只有为自己的事业、国家、民族感到自豪,才能赢得全世界的尊重;是顶峰,也是刀
玄奘精神时间:2024-11-06
玄奘来到的时候,石塔和泉水都还在,更加奇妙的是,这处阿父师泉会随着求人的人数多少而改变水量--如果人多,下面就会出现一个小小的水洼;如果人少,也就只剩下一个小水坑
玄奘精神时间:2024-11-05
不知道是狩猎收获颇丰,还是礼物起了作用,或者觉得高昌国离西突厥那么远,麹文泰还不忘让这位僧人带礼物来敬献给自己很有面子,叶护可汗收下礼物后,对玄奘非常客气,先派
玄奘精神时间:2024-11-05
长修,姓汪。住在皖北某村,活了五十多岁,心特别毒害,一辈子谁也不怕,一点亏都不能吃,光占便宜。村里人都不敢惹他。从下面几事中即可看到他人怎么样。九十年代中期,由
佛教知识时间:2024-11-02
裴休相国有一次到龙兴寺时,看见壁画问道:这是什么图相?寺僧:是高僧的真仪。裴休:真仪我是看到了,可是高僧呢?寺僧无言以对。裴休:不知此地有否禅人?寺僧:最近有位来挂单的云
禅宗公案时间:2024-11-01
暴发户买智慧的故事《经律异相》:从前有一个人,又贫穷,又愚痴无智慧,他不自觉无智慧之苦。但知贫穷难以度日,为了发财,故入海采取珍宝。这人入海,居然被他采得很多宝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31
这是一段盛世下的传奇故事,这是一曲荡气回肠的民族之歌;他来自东方,他从丝路而来;他用理想和信念塑就了那个时代的灵魂,他用自己的故事激励着千千万万的人们;他的名字
玄奘精神时间:2024-10-27
作者:琳达我姥爷出生在地主世家,他父亲哥仨都很有钱,他父亲排行第三。我妈妈还记得幼年时,家里院子周围有炮楼,还有人扛枪站岗。这么显赫的家族,富足的生活却与姥爷不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8
诵念心经 逢凶化吉 (唐 玄奘)唐朝玄奘法师,早年在四川时,一次看见一个生疮的人,又脏又臭,衣服破烂。起悲悯心,带他回寺院,给他衣服,饮食。病人很感激,便传授法师《心经》,从
释门法戒录时间:2024-10-17
双溪寺的三坛大戒已近尾声,传戒过程顺利如仪,求戒的戒子们都很欢喜。这天得戒和尚印海定律师对戒子们开示:“诸位戒子,此次传戒法会即将圆满,梵网经云,我是已成佛,汝
因果轮回时间:2024-10-11
不传人闲话的狐妖沧州盲人蔡某,以弹唱为生,每次路过南山楼下,就有一位老翁邀他弹唱,并与他相对饮酒。二人关系逐渐亲密起来,老翁也时常到蔡家与他共欢。老翁自称姓蒲,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03
怕什么东西?炮火连天,兵荒马乱,有人吓出了毛病,整天心神不定,一会儿急着看医生,一分钟都等不及;一会儿医生开了方子却不肯服药,医生请了一个又一个。印光大师笑他像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02
罗梓生居士生西记罗梓生居士,福建闽侯人,弟兄三人,排行最小。幼读诗书,八岁丧父,他侍奉母亲,善待兄弟,成年后参军。由于他忠厚老实,俭朴廉洁,从不自欺欺人,赢得军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02
麂子救人的故事 有一位从大峡谷中走出来的僳族朋友,给我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怒江边一个叫嘎拉的小山村里,生活着一个善良的猎人。一天,他在一条山涧边救助了一只不满
佛本生故事时间:2024-10-01
黄柏霖:魏武帝灭法的故事魏之武帝,这个也是在历史上很有名,要灭掉佛法的魏武帝,北魏的武帝,我们讲说三武一宗禁佛,这是北魏的太武帝。他刚开始是崇信佛法,后来因为受
禅理故事时间:2024-09-26
在当代唯识学研究领域,隐然有一种现象,并且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影响,那就是对玄奘所译传的有相唯识学持一种怀疑甚至否定的态度。玄奘所译传乃至创宗的法相唯识宗,在中国可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4
夏日炎炎,室友合钱买了一个大西瓜回来,急不及待地切开,不禁大失所望。淡淡的粉红瓜肉上面沁着几颗小小的水珠。“妈的,西瓜不红!”室友恨恨地骂道。我能明白室友作为消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23
恶口的异熟果报是堕落三恶趣中。往昔佛在世时,尊者满足去饿鬼界,当时看见一个饿鬼,形貌丑陋,令人汗毛竖立。这鬼的身体腾出炽燃火焰,并且口出蛆虫,脓血流溢,臭气熏天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21
打猎人(1)地震局的老刘,跟我学藏传佛教的修法,他和老伴还跟我到甘南合作镇求赛仓活佛灌顶。有一天他给我带来一个病人。这个病人胸部疼痛很厉害。他几个月之前胸部不舒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15
□所谓密和显,“密”并不是像我们人所想像的那个密,“显”也不是像我们所想象的显。在佛教里,“显”是人人都明白,我为乙说法,甲也会懂;为甲说法,乙也会懂,这是“显
佛本生故事时间:2024-09-14
高僧念佛的感应也是有很多的,其实只要是认真念诵佛法都是可以获得感应的。当然我们念诵佛法并不只是为了感应,我们在修行的时候要端正自己的态度,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高僧
佛经感应时间:2024-09-10
师徒两人,无事泡茶谈天,因情人节刚过,便聊起这个话题。徒:情人是什么人?师:情人是爱人、是仇人、是陌生人。徒:为何如此说?师:两人相爱时,是爱人;反目成仇时,是
佛教知识时间:2024-09-08
看到这个故事后,再遇到不讲理的人你也不会生气了有一天,孔子的一个学生在门外扫地,来了一个客人问他:“你是谁啊?”他很自豪地说:“我是孔先生的弟子!”客人就说,“
佛教知识时间:2024-09-07
有个小偷晚上钻进一座寺院,想偷东西,但翻箱倒柜的都找不到值钱的东西好偷,不得已,正准备离去时,睡在床上的无相禅师开口叫道:“喂!你这个朋友,既然要走,请顺便为
佛教知识时间:2024-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