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请问如何把这句话落实在待人处世中一切时、一切处?
答:你要读《华严经》五十叁参,学习善财童子不见世间过,要明白看到别人过失就是自己的过失,别人没有过失,宇宙之间决定没有过失。「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所有一切差别都是我自己的心造成的,当我觉得这个人好,就会喜欢他,贪心起来了;当我觉得那个人讨厌,瞋恚心就起来了,心在面对外境时分别好坏。但要明白自己的真心本来是没有这些的。
这个道理现在已被科学证明了,一切众生,也就是动物、植物、矿物是一不是二,全体皆是法性,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法性没有好丑,法性是平等的。但人的意念会改变它们的好坏,这在江本胜的实验当中可以看得很清楚,你用善的意念对水,水的反应是善的,是美的。用恶的意念对它,它的反应是恶的,是不好的。矿物、植物、动物也不例外。由此可知,面对恶人,你以善心对待他,他回报你好;面对好人,你以恶心对待他,他回报你不好。
故不见世间过,不是要我们不知道世间过,而是自己清楚是非善恶,但是心裡头从来不起一个念头,就是《金刚经》上所说的「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心要像镜子一样,能够清楚、明白的照到外面,但镜子本身没动,如如不动。
凡夫是心随境转,带来无量无边的烦恼、无量无边的苦痛,这是自作自受,于人无干。总之,随外面境界动摇就错了。
我们学佛法的人,听见《法华经》有这种妙处,畜生听经闻法,都可以去做人;饿鬼在地狱里,听经闻法,可以生到天上去。因为有这种利益,所以有的人就会依照经上的方法,念诵
宣化上人时间:2025-02-22
原文 譬如人入大城中,必先觅安下处,却出干事,抵暮昏黑,则有投宿之地。先觅安下处者,修净土之谓也;抵暮昏黑者,大限到来之谓也;有投宿之地者,生莲华中,不落恶趣之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7
《谛闲大师全集》:世出世间凡百事业,总逃不出因果二字。故曰:要知前生因,今生受者是;要知来生果,今生作者是。世人不知三生因果,往往多生疑虑,疑者云:现见世间行善之人,或无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4
佛说杀羊屠夫六世生天的因果(因果报应丝毫不差)—(摘自《杂譬喻经》)—佛在世时,有一位国王叫阿阇世王。某日,一位以杀生为业的屠夫前往见国王,并请王答应他一个请求,王
邪淫果报时间:2025-02-12
南无阿弥陀佛!摘自净空老法师讲《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不但世间,出世间统统离不开因果定律。世间为什么乱?世间为什么这么苦?如果诸位很冷静的去观察,一定可以找到它真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08
什么是真念佛?在家自修。世间第一道场现在社会变化跟从前不一样了,变化之大、变化的快速没有人能想像得到,在这个时候找一个同参道友都不容易。所以我们修行自己一定要发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4
心里若公平,就要认账,还债就没事了。宣化上人慈悲开示:“要学好,冤孽找;要成佛,先受魔。”若不想好,则冤孽不会来找,愈想好,冤孽愈来找。因为从无量劫以来,生生世
宣化上人时间:2025-01-22
修道的时候要有助道因缘,什么是助道因缘呢?你修道的时候要穿衣,也要吃饭,也得有个住处。这就是助道因缘,资助你修道的缘。没有所依的资粮,这样去修行是成功不了的。你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0
我们出六道轮迴,比他们简单、比他们容易、比他们彻底。他们离开六道轮迴到哪裡去?到四圣法界声闻法界去。我们到极乐世界去了,四圣法界跟极乐世界不能比,差太远了。我们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3
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我们人在这世界上的时间,转瞬之间,就消逝了。可是人人放不下,执东着西,觉得世界的一切是真谛,所以争名夺利,勾心斗角,在名利上徘徊,为名利尽
宣化上人时间:2024-12-24
文--藏密难信能信有明显节奏的事情,渐次发展,最后一出结局出现时,人人都认为是理所当然,没人会感意外。人从出生而成长,从青年迈入盛年,由中年渐次进入衰老,然后老死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09
编者按:自古以来,世人对佛教有很多误解。有些因为不懂佛教名相,望文生义,理解不当乃至南辕北辙,却以为这就是佛教;有些因为门户之见太深,不肯虚心理解佛教文化,也就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3
云南有一位秤锤祖师,明朝人,姓蔡,住昆明小东门外。父母去世,遗下财产田园,生活过得很好,勤俭劳动,自种菜蔬出卖作零用。妻年轻貌美,好吃懒作,和野汉子私通。蔡虽明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1
文:梦参长老昨天我们讲菩萨度众生不见众生相。为什么?说我们发三藐三菩提心,帮助一切众生,让他消业障得福德,那这些个帮助别人或者度别人没有一个我相,意思是说我没有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09-26
佛法在世间(三则)刘先和一、善良与慈悲我长久以来总是认为,善良就是慈悲,慈悲就等于善良。从对妻子的观察中我才得知,二者之间有明显的差异。妻子心地很善良,极富有同情心,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16
我们在讲经之前,先拜佛、拜老师,感恩!不是佛出现在世间,哪来的经典?饮水思源,展开经卷不要忘记释迦牟尼佛。这是报恩,叫反本报始,始是什么?开始的这个老师。现在一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16
早年章嘉大师就教我六个字,「看得破、放得下」,到底是 先看破后放下,还是先放下后看破?众生根性不一定,所以从哪个先下手没有定法,完全看个人根性。大概是烦恼障重的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02
我们想要消除我执,必须得到解脱,这就叫智慧。“无我”得有智慧,没有智慧,处处把我摆在第一位,没想到别人。菩萨不是这样,而是“一切众生就是我,我就是一切众生”,所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08-31
为什么清末民初 的知识分子那么痛恨儒家?实际上它最远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宋明理学。宋明理学它跟先秦的原始儒家有很大的不同。宋明理学用心性的,佛家禅宗、华严的大道理来
因果报应时间:2024-08-26
百漏世间佛法说我们的世间为有漏世间,有缺漏、不完美是世间实相。人生有一点缺陷,可以激发我们向上向善的力量。我们不反对意外伤害的整形,但是如果把真实的本来面目,为了一
情感世界时间:2024-08-23
达真堪布:若是得到了佛的果位,世间的利益自然而然也就得到了如果无量众生能依靠菩提心,能修持菩提心的话,很顺利、很容易就能获得解脱,能获得究竟佛的果位,很顺利就能
为人处世时间:2024-08-21
问:如果有人对世间物欲、情、食、乐等都能淡泊无欲,唯欢喜自然、种花、植草,那还要修观照外身吗?帕奥禅师答:欢喜自然、种花、植草也是一种执着。只要你的道智、果智还未在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15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宣化上人慈悲开示:色类自有道 各不相妨恼离道别觅道 终身不见道波波度一生 到头还自懊欲得见真道 行正即是道自若无道心 闇行不见道若真修道人 不见
宣化上人时间:2024-08-07
慧是指佛法的般若妙慧,这种智慧能够洞彻宇宙人生真相。佛法的般若妙慧并非从学习中获得,而是从实践修行中证悟到的。我们常把世间的聪明与佛法的智慧混淆,其实二者是有区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5
如何理解世间万事万物都是因缘和合的产物?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这段话即是说明佛法的核心缘起法。佛陀告诉我们:宇宙世间的万事万物,包括精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5
人,往往看到别人,看不到自己。由于自我的观照不够,因此产生烦恼;如果我们懂得观照自己,常常自我反省,并且待人以宽,律己以严,遇到事情的时候,能够把自己和别人的立
星云法师时间:2024-07-29
早年我初学佛的时候,章嘉大师教我:想发财不难,修财布施你就得到;想聪明智慧也不难,修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求长寿也不难,修无畏布施。世间所有一切众生,他们的福报,总离
向生净土时间:2024-07-20
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居士问:念佛修行可消业障,为什么很多菩萨境界的大德法师或居士他们还会有病?常常看到很多大德遗愿都没有完成就往生了,修行到他们这种境界对我们
大安法师时间:2024-07-05
问世间情为何物,你猜佛怎么说?感情是什么?我们经常讲感情,文章中也能把经常 看到描述感情的文字,生活中跟朋友聊天也会聊到我对我的家人感情很深。感情实在是个常见的
布衣百姓时间:2024-06-30
人,往往看到别人,看不到自己。由于自我的观照不够,因此产生烦恼;如果我们懂得观照自己,常常自我反省,并且待人以宽,律己以严,遇到事情的时候,能够把自己和别人的立
星云法师时间:2024-06-29
1修正自己错误的行为,这是真正的福报!2有机缘天天听经、念佛,是天下最有福报的人!3真正修道人,生活朴实节俭、随缘自在,诸佛护念,所以要知道,能放下的人,真正有福!4
向生净土时间:2024-06-28
编者按:这则故事摘自《维摩诘经》,主人公舍利弗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以智慧第一著称。经中童子问佛佛国一事,佛言佛国净土是心净的示现。这个时候舍利佛心中不免升起疑虑
佛教知识时间:2024-06-13
佛学理念其实并不是高高在上的存在,对佛学理念有所理解之后,我们就能够将所学到的佛学理念全数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并且绝大多数的佛学理念都是我们为人处世的一个指
风水知识时间:2024-06-10
四、世间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不说有人行到世界边者,我亦不说不行到世界边而究竟苦边者。」如是说已入室坐禅。时,众多比丘世尊去后即共议言:「世尊向者略说法言:『我不说
汉传人物时间:2024-06-09
吕洞宾成道前的十次考验一、吕洞宾自外远归,忽见家人皆病死,洞宾心无悔恨,但厚备葬具而已。须臾,死者皆醒,无恙。洞宾视家人死而不动声色,莫非无人性感情乎?非也!
因果报应时间:2024-05-25
「修行念佛三昧」,目标是得三昧,念佛三昧就是一心不乱,以这个为目标。一心不乱得不到没有关系,功夫成片就能往生,这才叫真的易行道。功夫成片,老和尚给我们示现的就是
佛教故事时间:2024-03-29
伟大的神秘家龙树,他曾全身赤裸的生活,仅有的家当就是一只钵,但他可能是世上最伟大的天才。他有无以伦比的才智,地位崇高的帝王、后妃及显赫的哲学家都是他的学生。有位
佛教故事时间:2024-03-19
达真堪布:为什么说这个世间没有永恒的快乐和痛苦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都要忍,且不能动心,心要如如不动,保持平静。无论面对快乐或痛苦,利益或伤害,健康或患病,甚至生
为人处世时间:2024-03-17
南无羌佛教言:“学道之识依师导故,为人师表德识照或,学者奋修诸识而积其品,终可至学于渊,是为人道之学道也”。《世法哲言》关于传道授业,我们来看看玄奘法师的《大唐
学佛受用时间:2024-03-08
一、清净心积大福报富豪们的巨大财富,几乎富可敌国,有人对此会非常惊讶、赞叹,感到极为不可思议。其实,现在世间特别有福报、人们特别羡慕的名人、富商,也不一定是前世
邪淫果报时间:2024-02-25
世间苦空的意义世间的一切,苦空无常从前,印度有个婆罗门,他的家中,生了一个男孩子,长得英俊端庄,父母非常疼爱.这孩子从小就聪明异常,和一般的小孩子完全不同。他在
佛教故事:佛典故事时间:2024-01-30
今天雨水纷纷,寒风彻骨,大家不避艰辛的插秧,为了何事呢?昔日百丈惟政禅师向大众说:“你为我开田,我为你说大义。”后来田已开了,师晚间上堂,僧问“田已开竟,请师说
佛经论著时间:2024-01-13
诵佛号这是一件真实的故事,是我亲身体验的,发生于今年六月五日下午约五点钟的时候。当时我正与三位朋友在庭院闲谈,突然堂妹(名叫秀珠,我四叔的长女,十一岁)跑过来喊
佛教故事:世间百态时间:2024-01-12
国王和补鞋匠久远劫前,有位勤政爱民的国王,人称察微王。他笃信三宝,敬慎心行,常常在生活中思惟并落实佛法的义理。在一个天气清朗的早晨,繁忙的政务刚好告一段落,察微
佛教故事:世间百态时间:2024-01-12
重伤在台南空军任职的莫正熹老居士为一虔诚的佛教徒,全家皈依三宝,其二女公子莫佩娴,任教于林园中学,她在佛教青年第八期中发表妙哉观世音一文,报导四件不可思议的灵异
佛教故事:世间百态时间:2024-01-12
弥多从前有这么一个人叫:弥多,弥多喜欢说别人的闲话,大家都讨厌他,只要看见他来了,总是会避开他,或者直接赶他走,没有人爱和他在一起。弥多觉得很难过。佛陀对大众说
佛教故事:世间百态时间:2024-01-12
报恩大约在三十几年前,发生在武界附近的深山里:当时山洪很大,山内有山崩的现象,我们一群人大约有六、七个人,被困在山崖边。后面已山崩,前面是深崖,崖下有溪水湍流,
佛教故事:世间百态时间:2024-01-11
大爆炸之谜1908年7月30日早晨,印度洋上空晨曦微露,晓雾初开。突然,一个巨大的怪物从九天之外,迅猛闯入地球大气层,接着以风驰电掣般的速度向着遥远的地球北方冲去。过不
佛教故事:世间百态时间:2024-01-11
胎儿听经孟伟和钟红这对青年对佛法有共同的信仰,婚后两人同心念经、持戒修行,生活美满,是令同修们羡慕的佛化家庭。钟红的同龄女友早结婚,都因为虔诚地诵念《地藏经》、
佛教故事:世间百态时间:2024-01-11
解脱,当下即是人是什么?相貌吗?地位吗?身份吗?这些都是外在符号,暂时和我们有关而已。真正的内涵不是其他,正是我们当下的心态、性格和人格。这种心态和人格来自生命
佛教故事:世间百态时间:2024-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