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毁谤恶报 如影随形
诗曰:
妒妇奸谋子点头,堕烧煮狱苦千秋;
馀生五百遭谣谤,实力现身业不休。
有一天,佛陀告诉众弟子说:实力子比丘,因为他过去世曾经供养一位辟支佛,种此福因,所以他今生出生在富贵的家庭,生活受用均能得到安乐自在。他又能发心在我的教法中,出家学道,精进行持,而证得阿罗汉道。他虽然是得到圣果的大阿罗汉,因为过去曾造作毁谤的恶业,成道之后,也照常遭受人家的恶言批评与毁谤。
佛陀又继续说明实力子比丘受人恶言毁谤的原因。佛陀说:过去世时,在一个村中,住有一户富豪人家,夫妇之间的感情都很亲厚,没有任何嫌怨,只是为了婚后没有生育而忧闷不乐而已!有一天,妻子向丈夫说:由于我不能生育,而使夫君没有后代,你应该再娶一房,让她为你生生孩子。丈夫回答说:从古以来,家有二妻,则易起纷争,很多家庭,都是因此而破裂,难以相安无事。妻子又说:这些事情我都很'解,但是能够互相调和,相让尊敬,就可平安无事,你说对吗?我的心中不会有任何挂碍的。
邻村另外有一位富豪长者,他育有二男一女,都已经长大成人。不久,这二男一女富豪子弟父母均相继逝世。那对无子的夫妇,即委托媒人到二位兄长处去说亲,求娶其妹,结果得到兄长的诺许,遂迎娶为妾。
经过不久,前妻忽然有孕,生下一个男孩。这男孩长得端严可爱,又很聪明,对于事理都能通达,更不会说谎话。正因为这个小孩所说的话,都是真实的,所以大家都称为实语。
到了实语五岁的时候,他的母亲起了嫉妒心,她暗忖:我已经生下这么一个可爱地男孩,可是我的丈夫仍然如此宠爱后妾,太不应该了!于是妒心大炽,想把后妾赶走。她对儿子说:实语!你知道女人的苦事吗?实语回禀说:孩儿不知道。母亲告诉他说:女人心有苦事,就是嫉妒。儿子说:妈妈!嫉妒不是好事,不可存有妒心!
母亲说:实语!我想要捏造你庶母的罪恶,彰露她的恶名,你要为我当证人。
儿子说:妈妈!你要我作证的事,到底是真有此事,或者是假的呢?母亲说:是假的。儿子说:妈妈!我年纪虽小,但是大家都知道我实语不会骗人,岂可为了妈妈而说妄语?
该妇人于妒心之中,萌生出奸计之芽,扰乱这个小孩的心。她说:实语!你的父亲如果问你这件事,你可以不用口说,点头就可以了。你是妈妈的乖孩子,应该要听妈妈的话,才是一个真正的好儿子。五岁小孩的阅历未深,中了他母亲的奸谋,竟以点头作有力之证,因此陷身于无量万亿兆丈深之罪坑,而不觉知。
这个奸妒的妇人,就告诉丈夫说:夫君的爱妾居心不正行邪事,她与外面的男人私通。
丈夫说:贤妻!你不要有这种恶意的想法,她决不会做坏事。
妒妇说:夫君如果不相信,可以问实语。她的丈夫心想:我的儿子,大家都称赞他是实语,他一定不会说谎话。他对外人都如此说实言,岂会对我说妄语?
你知道你庶母和外面的男人私通行恶事吗?
母亲急忙用手掩住儿子的口说:她也是你的母亲,你不可以说母亲的坏话罪状,如果这件事是事实,你但可点头。
这个小孩,因为不明白母亲是设计陷害,便糊涂遽行点头。实语之名,即从此隐没,变成妄语的大罪业人。
这时丈夫告诉后妾说:你行恶事,不应该住在我这里。便把后妾赶回娘家。
妾被驱逐之后,即含冤挥泪向哥哥哭诉说:被夫主斥逐赶回,他冤枉我私通男人,由实语作证。
她的两个哥哥就秘密查访邻居,大家都说:她并没有不端的行为。二兄知道妹妹是清白的,即留她住在家里。
这时,有一位得道的出家人,托钵行乞来到她家,二兄虔诚地供养这位圣者,其妹即发恶愿说:我今生被毁谤,来生及未来世,即使他出家修行,成就证得阿罗汉道,我也要毁谤他。
二兄也说:到那个时候,我如果遇到有人在毁谤他,我也要出面作证。就这样怨怨相报,至今不休。
佛陀又说:那时点头毁谤庶母的实语,就是现在的实力子比丘;庶母就是现在友女比丘尼;其二兄即友地二比丘。
实力子比丘,由于过去毁谤庶母,堕落在烧煮地狱千年,惨遭无量剧苦!馀业五百生中,世世均受人恶言毁谤。到了今生,他已经证得圣果,成就阿罗汉道,也常受恶言毁谤。
大家应当明白,造作黑业的人,一定会得到黑报;种下纯白的因,就会有纯白的果报。自作自受,因果业报,如影随形,永远不会分离。汝等宜勤修白业,应如是学。
诗曰:
毁谤谗言毒口开,恶因孽果永悲哀;
点头伪证无边罪,妒忌惨遭万世灾。
附注说明:
(一)这篇因果业债,乃是实力子大阿罗汉,普为天下后母,以及无量无边的有情现身说法。妄语毁谤,或假见证的人,应该要多加注意,以此为戒。
(二)女人的嫉妒心最为严重,造恶业受苦报,都是由妒心而生的。佛经说:十方世界有女人处,即有地狱。好像地狱是专为妒心人所设立的。
(三)毁谤骂人,或播弄是非、批评人家,就是亏欠人家的业债,均有种一得万的苦报。即然谤人是自谤,何必借此重利,自寻苦报呢?
所期望于佛教整理委员会者一、在佛教界内所争论的佛教问题,其实还没有真正关涉到佛教的本身,不过是僧徒的吃饭问题而已。长老们要维持他们传统的地位,不得不顽固地和环境争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1
从个人主义到集体主义——论佛教革新运动中的困难问题关于佛教的整理或改革,一般人都认为是一桩艰巨的工作,有人并且说足一切改革工作中最困难的一环,我近来也深深觉得。但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1
佛教与女性女孩也能证明她们比男孩强。女性在佛教的地位是独特的,佛陀给予女性参与宗教的自由和权力,佛陀是给予女性宗教自由的第一位宗教导师。在佛教成立之前,女性活动
南传人物时间:2025-02-20
夫教育者,遵从诸佛之教理,发育群迷之正智也。然群迷之正智,为何而欲发之耶?良以众生本无种种诸苦,以不了世间一切事物之实相,故惑无为有,惑妄为真,惑好为丑,惑善惑恶。以被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0
道人也包括僧人,“心无义”是假佛学,关于佛教你不知道的小历史今天继续和大家说一些关于佛学的小知识,希望加深你对宗教,对佛的理解。1、 道人原来也包括僧人“道人”这
金玉良言时间:2025-02-13
五、佛教与宗教有一班人以为佛教是宗教,还有一班人又以为佛教是哲学,又有一班人还说佛教是合乎科学。佛教究竟是不是哲学和科学,现在暂时撇开不说;至于佛教是不是宗教,倒要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二七、佛教与佛学佛教、佛学、佛化、佛法,从普通的一般眼光来看,似乎没有什么分别,但是过细思索一下,它每一个名词,都有它的用意与解释的,否则为什么不用一个就够了呢?诸君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佛教不相信定命论,但是相信因果论。因果是可以改变的,过去已造的因加上现在的因,可以改变它的结果。但是佛说:定业不可转,重业不可救。所谓定业,是造了极大的恶业,如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11
佛教饰品保养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具体的材质和种类而分别来说,大致来说有以下要注意的方面: 一、檀木类的佛教饰品比如紫檀、绿檀、檀香等材质,不能沾水,如果沾上要马
佛珠文化时间:2025-02-05
【原文】柳沂,钓伊水,得巨鱼,挈归。沂儿七岁,是夕梦鱼啄儿,惊寤。闻儿啼曰:适一大鱼啮我,痛甚。沂举火视儿,胸有疮流血,大惧。明旦,投鱼水中,旬余,儿疮愈。【译
佛教知识时间:2025-02-01
一代文豪鲁迅深受佛教思想的影响和佛教文化的滋养,他的人格力量与创作成就跟佛教有着重要的关系。鲁迅生于1881年,他的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写于1918年,时已37岁,在此
金玉良言时间:2025-01-26
佛教是公元前6至5世纪由古印度释迦牟尼创立的(大致与我国的孔子、老子时代相当),最初由西域传入我国,东汉初年开始广为流传,在隋唐和盛唐时,全国已经有了很多的佛教寺院,寺
禅宗公案时间:2025-01-25
每年的岁末年初,总能听到很多人谈论“生肖和犯太岁”的话题。提到“太岁”,很多人都会想到“太岁头上动土”“太岁当头坐,无灾恐有祸”等民间流传的老话。在中国几千年的
佛答时间:2025-01-23
请购佛教饰品有什么讲究 第一, 佛教饰品不宜说买,应说请,或者说请购。表示一种尊重。第二, 佛教饰品如果在不佩戴的时候,不要随便放在裤子口袋里,放在上衣口袋,或者
佛珠文化时间:2025-01-16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它主要说明两个问题:1、因果相续,贯通三世,不会中断。我们今生所受吉凶祸福,都是自因自果。明白此理,自然不怨天,不尤人。2
昌臻法师时间:2025-01-14
惟贤法师答:法门很多,但是走的路是相同,目标是相同,佛教在唯识学来说,分为五位: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修道位、究竟位。这五位啊,各宗各派都是贯通的。资粮位就是广集福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6
法字的梵语是达摩(Dharma)。佛教对这个字的解释是:任持自性、轨生物解。任持自性:指法能保持自体的自性(各自的本性)不改变,例如,一个人有一个人的自体性相,花草树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4
众善奉行——佛教思想与企业的和谐发展惟贤法师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重庆市佛教协会会长一.善的定义善者以利他为前提,利他必利已而致自他俱利,性纯净此世后世均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2
魏德东:佛教的婚姻观 婚姻的条件 在婚姻的条件上,佛教强调尊重当事人的意志,明确反对将自己的信仰强加于婚姻,主张可以与不信仰佛教的人士通婚。佛教主张众生平等。反对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5-01-01
六交报之“思报”宣化上人慈悲开示:“六者思报,招引恶果。此思业交,则临终时,先见恶风吹坏国土,亡者神识被吹上空,旋落乘风,坠无间狱。”“六者思报,招引恶果”:第
宣化上人时间:2024-12-23
三十九、鸡贩鱼贩恶报三则俞仁溥在东北仙台的地方,有一个开业不久的医生,医道很高明。一天,来了个四十多岁的妇人,咽喉有病,请求治疗。医生仔细瞧着她的容态,这病者像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14
佛教鼓励发菩提心的人赚大钱虽然学佛与道德、修行并不是对立的。但无始以来的贪心,使我们很容易对财富产生执著。所以说,佛教徒要不要追求财富?答案并不是简单的是与否,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9
达真堪布:有人为了佛教事业想经商赚钱却苦于没有机会 怎么 现在很多人都说,“我做生意赚钱是为了众生,为了佛教事业。”这只是在嘴上说说而已。没有看破放下的时候,真正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4-12-08
禅宗叫宗。我们佛教讲的宗教和我们书上读的宗教,和我们概念中的宗教不是一回事。最近我开玩笑跟大家讲,我说实际上我们讲的东西跟我们心里想的有时候不是一回事。像我们讲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3
果报通三世。我们起心动念要纯,心地要厚。心地厚,这个人决定有后福;心地薄的人,决定有凶灾。造作罪恶的人现在没有受恶报,是他前世的福报没有享尽,他所享的是前世的福
佛教知识时间:2024-11-30
从依机设教来说明人间佛教印顺一 教乘应机的安立施教宗旨:佛法是适应众生的根机而安立的,需要什么,就为他说什么。如『智论』所说的四悉檀,即是佛陀应机说法的四大宗旨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4
佛教之涅盘观一 涅盘之意义我国佛教徒,都说学佛是为了了生死。是的,了生死是佛教的主要目标。真能了生死的,就是得到涅盘。涅盘是学佛者的最高理想,被称为「一切圣者之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4
人间佛教要略印顺一 论题核心人菩萨佛:从经论去研究,知道人间佛教,不但是适应时代的,而且还是契合于佛法真理的。从人而学习菩萨行,由菩萨行修学圆满而成佛──人间佛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4
二、佛教之兴起与东方印度一 东方与西方印度文明的开拓者,属于西方移入的阿利安人。印度的每一区域,都曾渗杂了阿利安人的血统;每一思想,都曾受过阿利安传统文化的熏陶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3
第六十二节 蒋总统与佛教的关系煮云法师著有人说:蒋总统是不信仰佛教的,因为他已公开承认是基督徒。关于这个,我不否认,可是我要说,总统信仰佛教也是真的呀!同时我们
南海普陀山传奇异闻录时间:2024-11-23
第三十八节 现恶报浮海面魂往水晶宫煮云法师著当船开出约一小时的当儿,这位先生挂在肩上的一支卡宾枪,不知为了什么,忽然不自主地从肩臂上掉到海里去了!我们知道:军人
南海普陀山传奇异闻录时间:2024-11-23
三、从依机设教来说明人间佛教一 教乘应机的安立施教宗旨:佛法是适应众生的根机而安立的,需要什么,就为他说什么。如『智论』所说的四悉檀,即是佛陀应机说法的四大宗旨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2
四、密教之兴与佛教之灭──『印度之佛教』第十七章──一 秘密思想之滥觞佛元八世纪以降,秘密教日见风行,以身语意三密相应行,求得世出世之成就果也。密咒远源于吠陀之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2
克兰佩的中国佛教季刊──三十五年夏作──十七年中国佛学会筹设中,及全国佛教代表会议准备中,曾出中国佛教旬刊一种;而抗战期中余在四川缙云山,亦有中国佛教之讲着。今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8
黄念祖:佛教中的“四依法”非常重要“了义中无上了义”。“了义”是什么呢?简单说来,就是分明显了真实究竟的义理。注解中的“分明显了”,就是常说的了了分明。其中的“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4-11-16
争什么争酒疯 - 争什么争 在今日科学昌明的时代,科学愈发达,佛教的教义,且有愈因而显露其无比的光辉;佛法的理论,随科学的进步而愈得到印证。科学是理智的产物,而佛教
文化资讯时间:2024-11-15
在中国,香的使用不但起源甚早,且与宗教有着紧密深刻的联系;这其中,佛教的用香不但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并在二千余年的历史长河里,持续地发挥它深远的影响力。中国香道
香道资讯时间:2024-11-11
经言:人之谤我也,出初一字时,后字未生;出后一字时,初字已灭。是乃风气鼓动,全无真实。若因此发嗔,则鹊噪鸦鸣,皆应发嗔矣!其说甚妙。而或谓: 设彼作为谤书,则一览之下,字字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9
故事二:书到今生读已迟 书到今生读已迟“这句话是明朝一位进士袁枚说的,他是说宋朝的黄庭坚字山谷的故事。黄庭坚,字山谷,江西省修水县人,他的诗书画号称“三绝”,与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09
论印光法师的佛教修持及其弘法取向编辑:陈永革来源:闽南佛学内容提要:本文以印光法师(1861-1940)的佛教修持及其净土弘化为论述主体,透过其迁单南下普陀后的修学行持、刻经
居士人物时间:2024-11-06
第三章 娑婆世界从空间上看,宇宙是没有边际的。从时间上看,宇宙是前前无始、后后无终的。佛将银河系称为一个「小世界」,一千个小世界组成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9
问:佛教的确立,首先在于戒律,经过道安的努力,以后还有哪些律部的传译?赵朴初答:道安和他的弟子们寻求戒律的热心,对于律藏的充实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道安在世时,已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8
佛教与婆罗门教的“虚妄”观念比较姚卫群佛教与婆罗门教在分析外部事物或人的认识时经常使用“虚妄”观念。这一观念在印度宗教哲学史上的出现频率较高。在印度早期的宗教圣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7
拍摄淫秽电影的惨烈恶报linyithn 发表拍摄淫秽电影的惨烈恶报拍摄淫秽电影的惨烈恶报 昨天网上传来日本av女星xxx自杀身亡的消息,可见因果报应真实不虚,整理了一些相关资
戒邪淫故事时间:2024-10-27
佛教经典中常赞叹佛陀有三十二种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所以我们在佛教寺院中看到的佛像或菩萨像,不仅身形健硕、相貌庄严,而且神情愉悦、慈祥,这实际上反映了佛教对于健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5
论中国佛教参与宗教间对话的《理惑论》模式董群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对于本土的中国文化、中国人来说,有一个接受的过程,有些人基于其本土文化的立场,特别是儒学、道家和初期道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4
融合的佛教第一章 宗密其人及其佛教发展观宗密,在中国佛教发展到最高峰的时候,撰写了大量的著作,想表达这样一个重要的观点:融合。中国佛教应走会通的一路,具体地说,禅宗诸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4
世之所尚者,皆沉檀龙麝等难得之物,更有奇楠之香锱铢即倍于黄金。以为如得奇香便可契道,岂知闻香悟道全在平常处积累,一旦因缘具足乃可得之。若嗜其嗅,徒慕乐受而已。乐
香道佛教时间:2024-10-24
第十五章 禅宗的理论要旨与慧能前禅师的心性思想第一节 禅宗的理论要旨——心性论禅宗是最为典型的中国化佛教宗派,因重于禅,主参禅,故名。禅宗的禅法是多种多样的,有的禅师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3
第三节 禅门三宗心说宗密在《禅源诸诠集都序》中,为了调和禅教,分别以北宗、牛头宗和南宗为禅门的代表,以唯识、般若和华严为禅外其它教派的代表,将其互相参照、比附,以示禅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