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法师、各位护法居士:
今天是佛学讲座的第二天,在讲过了佛教里面的许多奇人之后,我们继续讲佛教里面的许多奇事。
所谓佛教的“奇事”,就是指佛教里一些玄深奇妙、梵行高远的事迹,既非现代科学所能证明,也不是普通知识可以阐释的;然而这些不可思议的事情,几千年以来不但绘声绘影地存载于经典之中,更且言之凿凿的流传于故老之间,是的的确确发生过的事。我们究竟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态来面对这些奇人异事,先要“离众生垢,离我垢”,弃除一切不究竟的成见、我执,把平常惯用的分别心、凡俗心先搁置到一旁,把日常累积的事理知识观念放在一边,用白纸一样的心来听闻佛法。为什么呢?这就像艺术家作画,愈少的背景愈能凸显绘画的主体,愈单纯的心象愈能浮现作品的主题。我们平常吸收的一切知识未必正确,久而久之往往累积成为偏执的意念,形成一付有色眼镜,当我们不知不觉戴着这种眼镜来观察世界的时候,许多事理就会变色,失去了真实,造成“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的现象,我们如果像这样从世俗知识的门径夹缝中衡量佛教里面的奇人异事,也很容易“以管窥天,以蠡测海”,无法掌握到真实的实相。佛经里面“盲人摸象”的故事,最能说明这种所知障的弊病:有一群瞎子从来没有见过大象,很想知道大象长得什么样子,于是纷纷凭着手的触觉去摸大象、感觉大象。第一个瞎子摸到大象的长鼻子,就点点头得意的说:
“我知道了,大象像一支钩子!”
第二个瞎子一摸摸到象的大耳朵,就摇头反驳说:
“才不是呢,大象是跟芭蕉扇一样的!”
第三个瞎子伸手一摸,摸到大象的尾巴,立刻欣喜地喊起来:
“不对!不对!大象的样子像一支扫帚!”
第四个瞎子顺着大象的脚摸下去,细心的一直摸到脚趾头,才站起身来十分权威的宣布:
“你们都错了!大象长得又粗又圆,完全像房屋的柱子!”
这四个瞎子于是各各执着于自己的臆测,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对的,吵吵闹闹的争论不休,永远也不知道大象的全貌,这就是成见、边见的害处。我们一定要摒弃这种自以为是的“我执”,要避开一切心理的分别与识见的偏失,千万不要窒滞在知识的陷阱里,因为知识也会害毛病的,“知”有了病,就变成“痴”了,“痴”就不能了知真相。所以,我们要敞开智慧的心眼来认识佛法,用虚空万象的心胸来摄受个中三昧,先使心中的污垢清净了,方能“菩提月现前”。
下面,我就分成四点来向各位谈一谈佛教里面超凡入圣的奇事。
一、本省和大陆的奇事
奇异之事原是不分时间空间,不分男女老幼的,它遍诸一切有情无情,贯注各人三生十世,无微不到,无远弗届,在因缘凑泊时灵光一现,开出了奇花妙果。这就好比浩瀚宇宙中的星球,经由固定的轨道运行,在一定的时间撞击出炫亮的流星。
在台湾和大陆,都发生过许多佛教的奇事,有些迄今仍为人啧啧称道,我现在就说几件给大家听听:
(一)奇身
本省最奇的一件事,就是民国四十八年发生在汐止镇弥勒内院,曹洞宗第四十七代祖师慈航法师“肉身不坏”的事迹,这件事曾经轰动一时,各位之中可能有些人还有印象,有些人也可能已经去弥勒内院参拜过。民国四十四年我收到一封慈航法师在四月七日写来的明信片,上面很诙谐的提醒我说:喂!你这么久都不来看我?现在阎王和小鬼天天想陪我,你再不来啊,可不要怪我没有事先跟你说一声!”我看了信吓一跳,简直难以置信。因为慈航法师四月六日就已经圆寂了,我是先接到海明寺的电话,后来才收到他的信的,实在令人奇怪。更奇的是他在遗嘱里面交代:“遗体不用棺木,不用火化,用一大缸,跏趺盘坐于后山上,三年后开缸,如散坏,则照样不动藏于土,如全身,装金入塔。”因为有这么一段遗言,所以到了民国四十七年届满三年的时候,就有很多人想开缸看看,那时候我劝大家说:“这种事不宜轻举妄动,以免坏了慈航法师的道念。如果不开缸,让一件美好的事永远流传,不是很好吗?何必拿这件事为赌注,万一轻率开缸,坏了慈航法师的全身,大家不是会很难过吗?”因为有这一层顾虑,大家就没有开缸。第四年过去了,终于有人忍耐不住,还是把缸打开来了,这一看,可不得了,慈航法师的肉身果然没有坏,五官分明,眉毛长得又长又浓,连头发也长出来了,一日之间,国内外的报纸纷纷发布消息,照片在报纸上登了又登,二十一天之内前往瞻仰的群众竟超过了八十万人,消息一直传到海外各地,很多人都说台湾能出现一位肉身菩萨,是大家的福气!
像慈航法师这种肉身不坏,佛教里面又叫做“全身不坏”,或“全身舍利”。谈到舍利子,常常有人问我:这个舍利子究竟是什么东西?怎么样才会有舍利子?据说当年释迦牟尼佛过世的时候,火化出四万八千斛舍利子,一时四境信众争相供养,更有八国的国王为了争夺佛陀的舍利子而互相攻伐交战,这就是佛教史上有名的“八王分舍利”。现在在台湾,因为常常有人到印度旅游后,请了释迦牟尼佛的舍利子回来供养,所以也常常听到有关舍利子的消息,有的舍利子是真的,有的真伪莫辨,而流风所及,就形成了一种观念,被普遍的称道:
“某某寺的法师,死后火化出很多舍利子。”
“我们家的父母,死后烧了很多舍利子出来了。”
有人以为这就表示他们修为精纯、道德高尚,所以身体火化之后,会烧出发亮的结晶小珠,这个小珠就叫做“舍利子”,也叫“坚固子”,是千古不坏的,是得菩提、般若行的一种表征。但是有时也很难确定,譬如出家人身上挂的念珠,也会烧成一个个状似舍利子的小球,因此是不是真的舍利子,要用慧眼去看,不能只凭一时的臆度,而一个人的道行是否高超,也不能靠烧出舍利子来断定,全身舍利而遗爱人间的大德固然不乏其人,不留一物而长存人世的高僧更是不胜枚举!
(二)奇灯
佛光山在高雄的分院寿山寺,每年举办药师法会,十数年从不间断。有一年的法会中,由于信徒们的虔诚感应,竟然结了好几万粒的灯花舍利,甚至一个灯花就结了七、八粒,五彩缤纷,亮晶晶的很美丽,这种灯花舍利是我亲眼看到的。可是奇怪的是,有人把灯花拿回去点,在家里却怎么样都点不出来;而且在寺里进佛堂的时候,如果有人讲话或是穿鞋子进堂,灯花就不结舍利了。那个时候有几十人不分昼夜照料寺里几百盏灯火,在诚心礼佛的感应下,灯花舍利愈结愈多,使高雄的信徒们信心大增,把灯花舍利看成他们虔诚灵验的象征。
关于舍利子的奇事,不止在台湾出现过,在大陆上也常有所闻 :有的人用笔写经,写到笔头生舍利;有人潜心读经,读到纸上跳出舍利来;还有人持诵佛经时念念相续,诵得舌头都长出舍利子了……像这样的奇事,在佛教里面可以说是屡有传闻的事了。
(三)奇猪
过去有一个以杀猪为业的屠夫,作恶多端,杀孽很重,到了临终的时候,请人为他诵经,那时他已经病重得不能开口念佛了,不过手还勉强可以动,就竖起一只手,可惜另一只手还来不及竖起合掌,就断气了。几天以后,邻村一户人家生出一头三只猪脚、一只人手的猪,把远近的村民惊骇得不得了,大家都说这只猪就是那个杀猪的屠夫转世的,因为他死前虽然已经忏悔了往昔所造的各种罪业,想要合掌皈依佛,可惜来不及合掌,所以只有一只手成了人手,其它的部位还是转到猪身去受报了;大家对这只怪猪起了慈悲心,就把它送到寺院里面。这件奇事除了不可思议之外,更启示了我们因果轮回报应的真实不爽,经上说“一切众生所作业,纵经百劫亦不忘;因缘和合于一时,果报随应自当受”,就是这个道理。
类似的奇事还有很多,像嘉义地区曾经出现一头会做算术的牛,不但能算出几加几等于多少,连十位、百位数都会算得分毫不差;像西湖雷峰塔下,代代相传脍炙人口的白蛇白素贞,为争许仙而大战法海,水漫金山寺的故事,大家想必也是耳熟能详。这些在转世化身之间发生的奇事,真是太多了。
(四)奇观音
南海的普陀山寺里,有一尊大有来历的“不肯去菩萨”。是五代后梁的时候,有一个日本和尚慧谔法师到山西五台山参访,看到一尊法相庄严的观世音菩萨,非常喜爱,拜了又拜,舍不得离去。他想:如果向常住开口要这尊佛像,一定拿不到,不如直接向菩萨求讨,悄悄把这尊佛像请回日本供养,菩萨一定会原谅我的!于是就在没有人注意的时候,一把抱走了这尊菩萨,立刻乘船回日本,想不到船航行到舟山群岛─就是现在的普陀山附近时,海上忽然浮现出很多铁莲花,在船前船后密密围了一匝,使这条船既不能前进,又不能后退,就此困住了好几天无法脱离。这时候慧谔法师终于觉悟了:“大概是菩萨不肯去日本吧!”想了又想,觉得也许菩萨跟这个地方有缘,于是就抱着菩萨下了岸,在当地开山建寺。舟山群岛这个地方,从此得了“莲华洋”的美称,而南海普陀山也从此成为佛教圣地之一。慧谔法师在普陀山建的第一个寺院,就叫做“不肯去观音院”,用以纪念“不肯去菩萨”的这一段奇缘。
一年前,我在佛光山也遇到类似的情行形:有人在别的地方建了寺院,想供养地藏王菩萨,就雇了一辆大卡车从高雄运地藏王菩萨去,经过佛光山的时候,地藏王菩萨却好好的从卡车上掉下来了!我心里想:“难到是地藏王菩萨不肯去吗?”所以我就在原地的上面建了一座地藏殿,来共供养地藏王菩萨。这一类的灵异,有不可思议的奥妙境界,不是亲身历受的人不能体验的。
(五)奇桥奇塔
这就是中国佛教史上有名的“观音造桥,罗汉建塔”的奇谭。原来,有一天观音菩萨云游天台山国清寺,正好遇到五百罗汉在山门化缘,罗汉们看到这么一个庄严相好的人上山,就纷纷趋向前来合十结缘;观音菩萨心念电转,就有意无意的开示这些罗汉说:“我看你们这些罗汉对天台山一点贡献也没有,可惜可惜,白白糟蹋这么好的山!”罗汉们听在耳里,宛如晴天霹雳一样,个个大吃一惊,急忙向这个人讨教:“施主,请您指点!”
观音于是含笑说:“大家看看,这天台山云霭四合,别有洞天,各寺院的规模也大致具备了,可惜独独缺了一座镇山宝塔,岂不是很可惜吗?”五百罗汉面面相觑,仔细一想,觉得这话倒也不错,可是:“施主,建一座宝塔不容易啊!”
观音点点头:“原来如此,你们这么多人连个塔都盖不起来?这样好了,你们不必跟我化小缘,干脆由我来跟你们结个大缘,我来替你们天台山建个宝塔算了!”
罗汉们一听这人口气这么大,居然开口就建塔,不把五百罗汉放在眼里,就暗使神通仔细审视这个人,刹那间真相大白,原来是观世音菩萨法驾到此,这真是稀有难得的事了。五百罗汉一番商议,决定跟观音结大法缘:
“好极了,我们天台山确实需要这么一座宝塔,可是您看,最要紧的还是两山之间这个千丈岩要造一座宝桥,省得大家因为无法横渡而不停的上山下山,穿来越去的走辛苦路,要是千丈岩间有一道桥梁,那就方便多了!”
观世音菩萨望着天台山高耸险峻的山势微微一笑,接受了五百罗汉的难题:“可以!你们去建宝塔,我来替你们造桥,看谁能先在一夜之间完成,不过,听到鸡啼的时后就要停止了,不能再动工了。”五百罗汉听了,正中下怀,齐齐一声:“好啊!”
于是一到夜里,五百罗汉就大显神通,搬砖的搬砖,砌石的砌石,运料的运料,一层又一层的宝塔开始建了起来。观音菩萨看了心生欢喜,笑着想:
“这些罗汉毕竟还是神通广大,此后天台山总算有宝塔了。我也不能光看着他们忙,也该为他们去建桥了!”
于是观音菩萨将身一移来到千丈岩前,缓缓伸手把两座山头一拉,石桥就造出来了!山岩石头那么硬,可是一到观音菩萨的手里,却仿佛成了软软的面条般,一捏一合,浑然天成,直到现在地质学家还无法解释石桥是怎么形成的。观音菩萨眼见石桥完成了,回头一看,罗汉们还在忙忙碌碌的赶工,宝塔都已经快建到塔顶了。观音心里一高兴,就想:
“给他们开开玩笑!”
于是随口发出公鸡咕咕的啼叫,五百罗汉闻声齐齐一楞:糟糕!宝塔的塔顶还差一截没有做好!可是有言在先,也只好全部停工不做。第二天,天台山附近的老百姓起来做早饭的时候,一个个吓了一跳,发现屋子里都是烟,原来家家屋顶上的烟囱全都被罗汉们拆去建宝塔了!一直到现在,天台山国清寺的“通天塔”还是又黑又难看的站在那里;而天台山附近的民家也还是没有起烟囱,就是为了纪念观音造桥、罗汉建塔的这桩神妙奇事。
这件公案并没有就此结束,还有一个尾巴:原来天台山的五百罗汉们自从这件事以后,总觉得心有不甘,一方面记挂着宝塔没有如期完成的憾事,一方面也想多多见识一下观音的法力,于是大家互相约定,等观音菩萨回普陀山的时候,他们也要跟着去挂单。等到罗汉们在普陀山过堂吃饭的时候,不得了!一吃吃了一百多桶还不够,一个个嚷着吃不饱,寺里的典座师父一再加派人手去煮都不够,简直要束手无策了。在大陆的丛林里有个规矩,就是不管怎么样,饭一定要给人吃饱,绝对不可以说吃不饱没关系,大家忍一忍就好了;或是敷衍说这次吃不饱算了,下次再补吃吧。因为有这个规矩在,五百罗汉就纷纷大声嚷叫起来:
“这是什么普陀山,还好意思说是什么观音菩萨的道场呢,我们不远千里来参访挂单,竟连一顿饭都吃不饱啊?”
这样子一嚷,终于惊动一位师父了,他走到罗汉们面前合了个十,庄严和蔼的安抚大家说:
“失礼失礼,我来煮饭给大家吃吧,请大家一定要放开罗汉肚皮好好吃个饱,也显示我们普陀山对各位的欢迎和礼敬!”
于是这位师父挽起僧袖,妙手挥动之余,一下子就煮成了一锅千僧饭,任凭五百罗汉如何吃了又吃,总是吃不完,上桌的罗汉菜也依样如泉涌现。五百罗汉吃得又高兴又欢喜,这才拜谢观音菩萨回去了,普陀山的各堂师父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观音菩萨现身来煮这一锅千僧饭、罗汉菜的!一直到现在,普陀山的斋堂还有个规矩,就是中午吃不完的饭要留一点到晚上再吃,晚上吃不完的饭,也要留一些到明天吃,一千多年的饭就这样餐餐相继的传下来了,一千多年的佛法也这样薪火相传的绵延下来了。在普陀山,观世音菩萨的饭是要一直吃下去的,正是所谓的“绍隆佛种,续佛慧命”。
你们各位听到这里,觉得奇不奇呢?我再讲一段发生在普陀山的奇事给大家听听:
(六)奇烛
很多信徒到普陀山朝山时,都喜欢点蜡烛。有的蜡烛很小,叫做“小拜烛”,就是点着了以后,拜几拜的时间内就点完了;也有的蜡烛很大,比我的人还高,大约有五、六百斤重。那时候朝山的信徒一批又一批的川流不息,真是人山人海,香灯师父在殿上替信徒们点蜡烛上香,由于人实在太多了,蜡烛刚点着,一拜完就得一口气“呼”的吹熄收起来,以免后面的人抱怨,因为等着点蜡烛的人实在太多了。有一次有一对富贾父子,也远从外地带了一对大蜡烛来点,香灯师替他点了一下就拿到旁边去,这个信徒立刻气上心来,责问道:“我辛辛苦苦不辞千里带了这么大的一对蜡烛来,是要点几个月的,您怎么可以这样才点一下就把它收起来呢?”当场又不好吵架,就气呼呼的离开了。
想不到才走道半路上,他的小孩就得了重病,来不及延医治疗就一命呜呼了。这个父亲伤心之余,也只好买了一口小棺材将孩子收殓了,准备带回家乡安葬。谁知道一回到家,那个小孩子却活蹦乱跳地站在门口喊:
“爸爸!爸爸!你回来了!”
这个父亲定睛一看,吓的脸都发白了,登时大叫:“不得了!有鬼!有鬼阿!”
等到父亲又摸又捏的确定这个孩子是真的人以后,就立刻把小棺材启开来检查,一看之下,哪里有小孩子的身影,只见棺材里横卧着一对大蜡烛,上面写着:“来意不诚,退回原处;财子才银,奉归施主。”
所以,奉劝各位以后送功德到寺院里时,不妨随喜顺受,东西任凭寺里处理就好了,你的福田总是已经种下了。所谓“净财入山门,功德归施主”,就是这个意思。我们敬佛拜佛,在心不在物,只要心诚意切,纵然是一毫一滴的布施,必定是功不唐捐的。
讲完了上面这些本省和大陆的奇事之后,我们接着换一个角度来探讨佛门中的奇事。
二、佛身和净土的奇事
佛身常住世,净土恒现前,这其间的因缘奇历,非功行深至者不能到,华严经上说:“一一微尘中,见一切法界”,就是形容十方诸佛的身土世界中,无有不奇。我们先举佛陀的法音来说:
(一)奇音
在佛教里面,形容佛陀的庄严相好,有所谓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种圆满具足的相好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经过九十一大劫的修行才成就的。在三十二相里面,有一相是:“口中音声,远能听闻”;八十种好里,也具足了“因应众声”、“声不增减”的庄严相好,都是形容佛陀说法的音声可以无远弗届而不增不减。例如有一次,佛陀的大弟子目犍连,想测量佛陀说法的声音可以传到多远,便飞身到十亿佛土以外的佛国,到了那儿,发现依然可以听闻佛陀说法的声音,清晰而明确,无增也无减。当时世自在王如来正在说法,忽然有一个弟子把目犍连尊者托在手里叫道:“我们的道场里,怎么会有一只小毛虫呢?”因为世自在王如来的佛国里,身相都很高大,相形之下,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都只是小毛虫了。世自在王如来听了立刻解释:“这不是小毛虫,是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座下的弟子目犍连。”并开示目犍连:“诸佛的威德不是你们声闻弟子所能拟想的,不可用怀疑的心,试探如来的声音!”
经上记载佛陀具有广长舌相,声音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这种声音远闻的殊胜德相,在我们想来是很奇异的,可是也正好说明了佛陀功德的巍峨不可思议!
(二)奇掌
这个奇掌,就是西游记里面孙悟空和如来斗法的那一只佛掌,西游记一书系脱胎于《大唐西游记》,充满了想像、神奇的怪异小说,情节千奇百怪,多子虚乌有之事,与史实时有出入,有关佛教方面的叙述也与真正的佛法大异其趣,但是其中一段描述如来收伏孙悟空的精彩文字,对于佛陀法身的遍满一切处提供了美妙的诠释。原来孙悟空在未修得正果前,十分调皮捣蛋,既偷吃王母娘娘的蟠桃,又打破太上老君的宝炉,更与众神大战不休,想争夺玉皇大帝的宝座。如来为了收服悟空的野性,好让他助玄奘上西天取经,即唤了阿难、迦叶两尊者相随,来会这个孙行者:
“悟空,你若有本事一斤斗翻出我这右手掌,玉帝天宫就让给你,否则便须下界应劫。”
说完,目注孙行者。
悟空听了,肚里暗笑:“我老孙一斤斗翻出去就是十万八千里,他那手掌方圆不满一尺,哪有跳不出去的道理!”便即洋洋得意的赌下了。但见如来缓缓伸开右手,如荷叶大小;悟空抖擞神威将身一纵,站立佛祖手心里,发一声喊:“我去也!”,便一翻身腾云驾雾而去,瞬间十万八千里无影无形而过,来到一处地界,只见前方五根红柱子撑着一股青气,悟空心想:
“好极好极,这里大概是天界尽头了,老孙今天因缘和合来此,且留个纪念。”
说着变出一管笔,在那中间柱子上大书“齐天大圣到此一游”八个字,又再柱下撒了一泡猴尿,这才翻觔斗云回到本处,得意非凡的向如来索讨天宫,想不到佛祖却如如不动的诃斥笑道:
“祢这顽皮猴,那里翻出我的手掌心了?”
悟空不服气,低头一看,只见佛祖中指写著“齐天大圣到此一游”的字,指掌间还有一滩猴尿味,却毕竟未曾翻离如来佛掌一步。佛掌尚且如此广大,不似人掌之有限,如来法身之遍海虚空,无处不在,实在不是我们凡夫的知解所能窥探明了的。
(三)奇火
丹霞天然禅师是佛教史上的奇人,他为了根治众生的执著名相的毛病,常常做出一些奇事来。
有一年的冬天,丹霞禅师到一个寺院参访,看到上上下下的人只知道要执取、礼拜有形有相的佛像,而不知道与佛感应道交,启发自己本有的内在佛性,就在晚上大雪纷飞天寒地冻的时候,将殿里的佛像取下烤火,纠察师父看到了,大为惊恐:
“胡闹!怎么可以用佛像烤火?太不恭敬了!”
“我不是在烤火,我是在烧取舍利子啊?”丹霞禅师从容不迫的解说。
“胡说!佛像是木雕的,哪里有舍利子?”
禅师笑了,闭目养神说:“那好阿!既然只是木头,何妨多拿几尊来烧吧!”
丹霞禅师的这一把奇火,要烧的不是佛像,而是众生执著名相的毛病,其实,佛身遍及十方世界,宇宙无处没有佛,何必固执在泥雕木塑的佛像身上,而迷失了自身清净的佛性呢?要认识真实的如来,不能只从声音、手掌、木像等有形有相的表面皮貌去认知,必须先拂去心垢、粉碎边见,从无形无相的般若真如去体悟,才能印证真正的佛性。
(四)奇瑞
唐朝的善导大师,毕生致力于净土思想的弘扬,对于净土宗之确立功不可没。善导大师自身持诵弥陀圣号,精进不懈,一心念佛,虽然冰寒地冻的天气,也要念到汗流浃背才肯停歇,日积月累,功行愈深,后来竟修持至每称念一声佛号,即有一道光明自口中发出的境界,世人因此尊称他为光明大师。
比善导大师稍后的少康大师,不仅自己专注于弥陀信仰的追求,并且诱导小孩子念佛,每念佛一声,便给予一钱,影响所及,佛声竟盈络不绝,不少人因此而对净土思想建立信心,大师“欲令入佛道,先以欲钩牵”的方便智慧于焉可见。大师本身念佛不辍,德行高远,开口一称诵弥陀圣号,便涌出一尊佛像;十声连诵,十佛如连珠一般涌现,大众引以为奇!
善导、少康两位净土祖师,他们能有,奇异的瑞应,是平日加行精进,日月一深,水到渠成自然感得。我们若能效法古贤,把佛号念念了然于心,纵然不能口出光明、舌现佛像,也能够身心安宁,远离热恼。
谈到净土,下面我们就来谈谈极乐净土的奇妙。我们现代人生存的环境虽然只是一个因缘聚散的有限时空,但是近几年来由于不注重生态和环境的维护,造成了各式各样的污染、不平衡、灾荒……,使有限的环境更加支离破碎了;相形之下,净土世界更显得奇妙了。大家知道净土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吗?依照经上的记载,佛陀的世界不但大地辽阔,黄金布地,而且还有七宝行树、八功德水、花树奏乐、水鸟说法,生活得逍遥自在,称心如意。
大家听我说了这样的极乐世界,心里一定很向往,有人大概就想问我:“奇哉!奇哉!怎么可能有这么好的地方?”我跟各位说,真正重要的不是“有没有这个地方”,而是“你愿不愿意去这个地方?”因为极乐世界不但在佛说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及阿弥陀经等净土三经中有明明白白的记载,并由印度的龙树、世亲两位大菩萨各著论称颂弘扬,经过东晋慧远大师以来的历代高僧修持显扬,绝对不是无法实现的幻想;只要你当下了悟,远离五欲六尘的烦恼,一心修习诸佛善法,你就愈来愈接近佛国净土了。所以,佛陀的极乐净土虽然十分奇妙,可是如果你现在就发心前往,念念不忘,那才是人间最为美妙、珍奇的事了!
三、古德和古寺的奇事
在中国佛教史里面,几千年来发生过的古德和古寺的奇事,实在如同恒河沙数多得无法计量,先圣先贤典范长存,是我们参学的榜样。各位到过寺院的人,大概都会看到寺院的斋堂里供了一尊胖胖的弥勒菩萨;事实上,那不是弥勒菩萨本来样子,而是唐朝的布袋和尚,据说他就是弥勒菩萨转世的化身。
唐朝的天宁寺有一次举办法会,信徒打斋供养大众,到了吃饭的时候,住持还没有到,大家正在静静坐候,忽然不知从哪里跑来一个胖和尚,嘻嘻哈哈的一下子就坐在住持的位子上,纠察师父一看,这还得了!怎么连斋堂的规矩都不懂?就立刻上前一把扭住了布袋和尚的耳朵,低声斥道:
“下来!下来!”
布袋和尚却依旧笑嘻嘻的一动也不动,纠察师父使力一揪,胖和尚不但不叫疼,反而更加若无其事的笑开了口;纠察师父使气一拉,布袋和尚的耳朵立刻长了一倍,却笑得更开心了。纠察师父心中大觉奇怪,就再拉一下,又拉一下,拉了又拉的把布袋和尚的耳朵整整拉了一丈多长,都快扭到门外去了,布袋和尚反而越笑越开心,使满座的人咋舌不已,就在这个时候天宁寺的住持赶到了,一看竟然有个胖和尚高踞首座,耳朵拉得那么长,心知此人大有来历,就立刻制止说:
“让他坐!让他坐!我坐旁边吧!”
布袋和尚依然笑容可掬。
从那时起,各大寺院的斋堂在吃饭时,渐渐都把中间的位子留给大肚能容的布袋和尚坐了,终于形成现在一般斋堂供养弥勒菩萨的风气。有一首诗偈说:“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有人唾老拙,由它自干了;你也省力气,我也省烦恼”,就是布袋和尚“难忍能忍”奇行的写照。维摩经上说:“一切烦恼,为如来种,譬如不下巨海,不能得无价宝珠,如是不入烦恼大海,则不能得智宝”,我们现在很多人都有饮食丰盛的大肚皮,为什么不更进一步学学弥勒菩萨的大胸襟呢?
明朝云栖寺的莲池大师,是净土宗第八祖,他的事迹也很奇特,别的不说,单单拿他念佛来说吧!他有一种类似于佛陀“音声远闻”的本领,即使只在寺里悄然小声地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几十里外的路人却都可以听到。有一年,云栖山左近大旱,天干不下雨,环山近百里的稻田都龟裂了,禾苗也枯槁了,附近的信徒纷纷到寺里来请他求雨。莲池大师登时明言了:“我那里会求雨?我只晓得诵经念佛,别的法术是没有的!”
可是群众再三祈求不断,莲池大师只好勉为其难,他先薰沐净身,诚心诚意的祈求龙天护持,然后身披袈裟,手持木鱼,“笃!笃!笃!”的一面顺着田埂绕行,一面持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身后跟随的农民也跟著称诵,声闻于天。说也奇怪,不到一会儿田间起风,乌云四布,瞬间大雨倾盆而下,把久旱的田舍作物、土地农民都淋得欢忻跳踉,持诵的佛号也一声比一声大……
我讲莲池大师的这段奇事给大家听,是有深意的,各位不要以为人死了才念“阿弥陀佛”,平常你们如果祈求无量寿、无量福,也尽可以念“阿弥陀佛”,因为“阿弥陀佛”就是“无量寿”、“无量光”的意思,念“阿弥陀佛”往极乐世界,真正的意思是“生”不是“死”,是“吉祥”不是“凶煞”,我们诚敬诵念“阿弥陀佛”,就是希望能像阿弥陀佛一样超越时空,达到无尽无量的境界,把我们自己也念到无边无际的佛国净土。
还有唐朝的药山禅师也有一些奇异的事迹,他惯用临机示现的方式,去点醒众生的愚痴,表面上不着一字,里面却深藏玄机,需要别有会心的体悟。像文宗皇帝爱吃蚌肉,有一次正在兴高采烈拨蚌壳的时候,忽然从蚌壳里面现出一尊观音菩萨像,文宗吓了一跳,立刻着人传唤药山禅师来问个究竟,药山禅师说:
“佛身无虚应,这一定是观音菩萨现身启示陛下的信心,普门品里面说:‘应以菩萨身得度者,即现菩萨身而为说法’,可见陛下福报不凡,无须多疑。”
唐文宗听了,还是半信半疑:“你说的菩萨现身,我是看到了,可是,菩萨没有说法啊!”
药山禅师知道唐文宗落在形相音声的魔网里不能超越,于是从旁敲击,另作别解:“陛下,您相不相信这是观音菩萨?”
文宗说:“这尊菩萨这样庄严,我怎么敢不相信呢?”
药山于是机锋一转:“既然已经相信了,那不就是观音菩萨在为您说法吗?”
药山禅师与鱼朝恩的另一段对话尤其具有这种“妙高顶上,不可言传;第二峰头,略容话会”的性质。有一天,鱼朝恩问药山禅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有‘黑风吹其船舫,飘堕罗刹鬼国’的说法,什么是‘黑风’?”
“鱼朝恩!你这呆子,问此何为?”药山反问。
那鱼朝恩乃当朝天子跟前红人,几曾有人敢如此冒犯他?听到药山禅师如此诃斥他,不由得心头无名火起,脸色勃然大变,正要发作,药山禅师已经呵呵笑了起来:
“这就是黑风吹其船舫了!”
在佛教里,尤其是禅宗,特别讲究心证神会的工夫,讲求不言而喻、无言而化的境界,认为言语只是一道沟通心意的桥梁,而不是左右心灵的桎梏,类似的情形见之于德山棒,见之于临济喝,见之于大慧宗杲禅师的犀利机锋。那时有一个将军兴冲冲的声言要出家,大慧禅师袍袖一拂拒绝了他:
“你家中还有妻子儿女,不行,时候未到!”
将军立刻坚决的说:“这些我都能放下,我可以不要妻儿!”
大慧禅师还是不准,让他回去了。将军经过了这次挫折,就更加沉潜修炼,果然仪行举止很快就不一样了。有一天,他一大早就来寺里参拜,端庄地向禅师请安:“除却心头火,特早礼师尊。”
大慧禅师有意考量他,就故意数落他:“缘何这么早,不怕妻偷人?”
将军听了,面色大变,是可忍孰不可忍:“你这老和尚,焉敢乱开言?”
大慧禅师于是蔼然一笑的说:“轻轻一拨扇,炉中又冒烟!”意思是说:我不过稍微拿话撩拨了你一下,你这嗔恨的炉火就又开始冒烟了?可见这时候出家还太早了些,还是再等几年吧!
古德的见闻觉知,往往能超脱世间颠倒取相的偏执,而进入无执无染的洞天,他们的奇异,不奇在言语文字上,而是奇在明心见性上,“百千灯炬常照明,向夕未尝知有暗”,他们是在一片绝顶光明的世界中呼吸的人。
以上我们谈过了古德的奇事,下面我们接着讲古寺的奇事。大家应该知道:中国的第一座佛寺就是汉朝的白马寺,传说东汉明帝永平年间佛法初传中国,是由印度迦叶摩腾、竺法兰两位法师用白马运经东来,所以就取名叫“白马寺”。因为因缘殊胜,上自王公大臣,下至士人百姓,都欢欢喜喜信奉了佛教,如此一来,就引起了原本盛行的道教抗拒,展开了一场中国佛教史上有名的佛道斗法事迹,一边是气焰薰人的道士,一边是两位平常的法师,比试开始的时候,道士们说:
“先比辩才。你们这些和尚不是以善说义法而自诩的吗?那就先比论说好了!只要你们说一个道理,我们就能接着说二个道理,你们若能举一,我们必定反三。有什么高深大论尽管道来!”
迦叶摩腾听了,就慢慢地把一只脚提起来,举向空中,微笑说:“阿弥陀佛,我已经举一了,请你们举二!”
那些道士面面相觑,被难住了,好半天都想不出破解的方法,就换个方式比:
“我们来比理论。你们佛教自称‘内学’,称我们是‘外道’,可是古往今来讲内外的,总是内不比外大,所以,你们的内学小,比不上我们的外道大!”
迦叶摩腾合十作礼,慢慢的开示解说:“天子居内宫,百姓居外城;内宫虽小,天子却大。一沙一石能容三千大千世界,沙石虽小,却比世界大。心在体内,手足在体外,心的活动无量无边,手脚的运作却很有限,这又是外不如内。仔细想想,佛教的内学比外道大太多了!”
道士们强辩无效,为了挽回颓势,终于使出最厉害的本领来:“比法术吧!”
于是桌分二排,一排放置道教的经典,一排是佛经和舍利,只见道士们手捏七罡脚踏五行,口中念念有词的举起三昧真火,要烧去佛经舍利,念着念着,他们自己的经书烧了起来,佛经反而放出光芒。这时候迦叶摩腾袍袖一挥,纵身飞上天空说法:
“狐非狮子类,灯非日月明;池无巨海纳,丘无山岳嵘。”
意思是说:你们道教的气度像狐狸一样小,和我们有狮子一般气度的佛教不同;你们的经书教条像灯火一样,和我们如日月之光的佛典经藏比起来,更加不可同类而语了。而道教的理论如果是小小池塘,那么佛法就像大海一样的空旷广阔;你们的道行如果是小山丘,那么佛教的神妙就是古木参天的千岩万壑了。
这次比试之后,佛教便在中国深深的扎下了根,不但人才辈出,而且基业辉煌,而白马寺便也成为中国佛教史上的首刹道场,一间间寺院随之兴建起来,中国佛教的奇花妙果之所以代代繁衍,就是从煌煌的白马寺发展出来的。
四、因果和轮回的奇事
关于因果和轮回方面的奇事很多,首先,我举出两件同样发生在金山寺的故事给各位参考。
王阳明是明朝有名的理学大儒,有一次到金山寺去游访,看见寺内外山水清幽,风清气爽,一时诗兴大起,就在壁上题了一首诗:
“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扬水底天;闲依妙高台上月,玉箫吹彻洞龙眠。”
这首诗自此流传下来。
他在游山之时,途经山后的一间关房,看见房门用封条封住,因为年岁久远,封条都已经斑剥碎散了。他忽然觉得一切十分眼熟,好像从前曾经来过此处,但是思前想后的想了半天,自己的确未曾到过金山。王阳明禁不住好奇困惑心的驱使,就特地礼请寺僧打开关门一看,寺僧原本不允,因为自从五十年前住持封关后,寺里即规定任何人不得擅自开启,怎么能破坏寺规呢?后来实在拗不过王阳明一再恳请,终于把关门打开了,王阳明持烛进到关房里,只见一僧坐化,面貌长得和他一模一样,墙壁上也题有一首诗:
“五十年后王守仁,开门犹是闭门人;精灵闭后还归复,始信禅门不坏身。”
原来,这个坐化的老僧乃是他前世的肉身。
另外有一位张方平,是宋朝的名臣,苏东坡曾经做过他的部属,后来,苏东坡到徐州任太守的时候,就邀请张方平一起到金山寺去游赏。张方平走到地藏院的时候,突然觉得眼前的事物熟悉得很,心内忽然有所觉悟,就叫人拿来一把梯子,爬到屋檐上观望,这一来就在屋瓦间发现一本用绢布写的楞伽经,经文没有完全写完。张方平一时愿心大发,提笔要将未竟的经文写完,才写了几个字,发现自己的笔迹和经上的墨迹一模一样,忽忆起自己的前身原是地藏菩萨的侍者,一时恍然大悟,痛哭流涕,勘破尘世出家了。苏东坡为了感念这一件奇事,就自告奋勇把经文写完,到现在,东坡居士的真迹还刻在金山寺地藏院的墙壁上。
关于因果轮回的奇异事迹,悟达国师的罹患人面疮,修制慈悲水忏的因缘,也是千古传奇、脍炙人口的奇谭!
悟达知玄禅师尚未显名于世时,一天途经京师,看到一位西域异僧身患恶疾,人皆厌其恶臭,拂袖而去,只有禅师耐心的为他擦洗,照顾他的疾病。病愈后,这位出家人就对禅师说:
“将来你如果有何灾难,可以到西蜀彭州九陇山间二松树下找我,以报今日活命之恩。”
禅师后来德风日播,朝野上下景仰,唐懿宗尊为国师,钦赐檀香法座,极尽优厚。一日膝上忽然长了个人面疮,眉目口齿俱备,每以饮食喂之,则张口吞啖,和常人无异。国师遍揽群医,都无法医治这个人面疮,正在束手无策,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忽然忆起昔日西域异僧的言语,于是依约来到九陇山,只见烟云飘渺间的两棵青松苍然挺立,一道银带似的瀑流,从两座耸入云霄的山岩间倾泻曲壑,气势滂渤。放眼望去,蓄着短髭的西域异僧早已站在松树之间,含笑迎接国师。国师道明来意,西域异僧怡然答道:
“不用担心,用这清泉洗涤,便能免去病苦。”
悟达国师正待掬水洗涤疮口的时候,说也奇怪,人面疮竟然开口说话了:
“慢着!你博通古今,可曾读过西汉书吗?”
“读过!”
“既然读过,你还记得西汉时代袁盎杀晁错的事情吗?你就是袁盎来转世,而我就是当年被你腰斩于东市的晁错,十世以来,轮回流转,我一直在找寻湔雪冤仇的机会,可是你舍身入佛,十世为高僧,持戒谨严,苦无机会可以下手。直到最近你因为集朝野礼敬于一身,起我慢心,损及道行,因此我才有机可趁,附着你身,不过我现在蒙受迦诺迦尊者慈悲,以三昧法水洗我累世罪业,从今以后不再与你冤冤相缠。”
悟达国师听了人面疮这一番振振言辞,惊悚不已,不觉汗如雨下,连忙俯身捧起清水洗涤,突然一阵剧痛,彻及骨髓,一时闷绝过去,等到苏醒过来时,膝上的人面疮不见了,眼前也没有了西域异僧,只见两松中烟霭渺杳,山岩间清泉潺潺,诉说着千古的故事。
从佛教的立场来看,生死的因果和轮回的时空都是无限广阔,息息相关的,只看你能不能憬悟知觉而已。只要能觉,那么回过头来看看这些本省和大陆的奇事,想想这些佛身和净土的奥妙,听听这些古德与古寺的奇谭,参参这些因果与轮回的灵异,就知道这一切诸法从因缘生,从因缘灭,其实是稀松平常,一点也不稀奇。一点也不怪异的。
今天晚上,感谢各位来听讲,我们明天将继续讲“佛教奇理谭”,明天再见!
在中国,香的使用不但起源甚早,且与宗教有着紧密深刻的联系;这其中,佛教的用香不但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并在二千余年的历史长河里,持续地发挥它深远的影响力。中国香道
香道资讯时间:2024-11-11
故事二:书到今生读已迟 书到今生读已迟“这句话是明朝一位进士袁枚说的,他是说宋朝的黄庭坚字山谷的故事。黄庭坚,字山谷,江西省修水县人,他的诗书画号称“三绝”,与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09
论印光法师的佛教修持及其弘法取向编辑:陈永革来源:闽南佛学内容提要:本文以印光法师(1861-1940)的佛教修持及其净土弘化为论述主体,透过其迁单南下普陀后的修学行持、刻经
居士人物时间:2024-11-06
第三章 娑婆世界从空间上看,宇宙是没有边际的。从时间上看,宇宙是前前无始、后后无终的。佛将银河系称为一个「小世界」,一千个小世界组成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9
问:佛教的确立,首先在于戒律,经过道安的努力,以后还有哪些律部的传译?赵朴初答:道安和他的弟子们寻求戒律的热心,对于律藏的充实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道安在世时,已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8
佛教与婆罗门教的“虚妄”观念比较姚卫群佛教与婆罗门教在分析外部事物或人的认识时经常使用“虚妄”观念。这一观念在印度宗教哲学史上的出现频率较高。在印度早期的宗教圣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7
佛教经典中常赞叹佛陀有三十二种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所以我们在佛教寺院中看到的佛像或菩萨像,不仅身形健硕、相貌庄严,而且神情愉悦、慈祥,这实际上反映了佛教对于健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5
论中国佛教参与宗教间对话的《理惑论》模式董群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对于本土的中国文化、中国人来说,有一个接受的过程,有些人基于其本土文化的立场,特别是儒学、道家和初期道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4
融合的佛教第一章 宗密其人及其佛教发展观宗密,在中国佛教发展到最高峰的时候,撰写了大量的著作,想表达这样一个重要的观点:融合。中国佛教应走会通的一路,具体地说,禅宗诸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4
世之所尚者,皆沉檀龙麝等难得之物,更有奇楠之香锱铢即倍于黄金。以为如得奇香便可契道,岂知闻香悟道全在平常处积累,一旦因缘具足乃可得之。若嗜其嗅,徒慕乐受而已。乐
香道佛教时间:2024-10-24
第十五章 禅宗的理论要旨与慧能前禅师的心性思想第一节 禅宗的理论要旨——心性论禅宗是最为典型的中国化佛教宗派,因重于禅,主参禅,故名。禅宗的禅法是多种多样的,有的禅师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3
第三节 禅门三宗心说宗密在《禅源诸诠集都序》中,为了调和禅教,分别以北宗、牛头宗和南宗为禅门的代表,以唯识、般若和华严为禅外其它教派的代表,将其互相参照、比附,以示禅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3
第二十章临济宗的一念心清净与无事是贵人说唐代末期,禅师义玄(?-867)创立了临济宗。临济宗人忠实地继承了马祖、希运等禅师的心性思想,在平常心是道、无心是道的思想基础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2
虽然从政治和社会的权力关系而言,现代化一重要的意义在于宗教与政治之间形成了政教分离的格局,从而把公共性的社会空间交于俗世性的政治去处理,宗教逐渐从全能性的意识形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2
论秦巴山区佛教的几个特点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王亚荣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 李利安秦巴山区地跨汉江南北,位处川陕交界,山高水长,川岭交错,将我国西北和西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8
"无"是佛教修行的最高境界世间上的人总是在“有”上求,有车、有子、有钱、有名等,其实“有”还是有限、有量、有穷、有尽。佛法教我们从另外一个“无”上去思考,你“无
佛本生故事时间:2024-10-18
在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民族和宗教的冲突仍然不断发生。特别是霸权主义的强权政治、宗教极端主义和民族分裂势力,都是引发战争的因素。因此,我们倡导的和谐世界建设还面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7
第一章、佛教如何看待宇宙有乃空现,莫讳空而执有;空在有中,非灭有以明空。本章副标题中的后一句(空在有中,非灭有以明空),是江味农居士所著《金刚经讲义》卷三第37页的一句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6
现在社会上有一些人生活过得十分艰难辛苦,心中就认为不公平!他们怨叹世间怎么有的人:要金钱有金钱、要爱情有爱情、要事业有事业、要大楼有大楼、要官位有官位;我怎么什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4
老年人的学佛方法按照传统的说法,六十岁以上就称为老年人了。在中国佛教徒中,老年人约占百分之八十左右。因此,如何使老年人在学佛修行的生涯中,沿著正确的方向进取,得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3
净土九级教学次第论佛教事业的发展,首在教育。只有通过各种层次与不同方法的教育,佛法的真实修证才能如理付诸实践,佛教信仰的层次才能普遍提高,才会出现更多绍隆佛种、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3
可 行 性 策 划 案 编剧:邱竹林(法名:界悔) 鸠摩罗什对中国佛教思想文化的影响: 鸠摩罗什大师,天赋异禀、愿力深广,一生坎坷而传奇,是伟大佛教思想的传播者,一路从
文化资讯时间:2024-10-13
弘一大师是中国佛教史上的高僧,对佛教的弘扬贡献颇大,他致力于南山律学的研究,著书立说;采用西洋音乐创作佛教歌曲,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出版《护生画集》;以书法弘
文化资讯时间:2024-10-12
10月8日,首届江苏佛教素食文化博览会在无锡灵山祥符禅寺盛大开幕。此次博览会的主题为弘扬素食文化,倡导健康生活,培养素雅品味,实现五福人生,设置厨艺比赛、素食展示
文化资讯时间:2024-10-10
第十九课 探病须知 《梵网经》云:「若佛子见一切疾病人,常应供养,如佛无异。八福田中,看病福田,第一福田。」佛陀曾经到一位老病比丘处所探望,亲自为其洗涤身体;又在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10
第二十课 临终关怀应有的认识 有生必定有死,新生的喜悦常常令人忘记死亡的哀恸,人间也不知这边生命的结束原来是那边新生的开始。在这一生一死之间,只知道自己的悲伤,而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10
佛教的十大真理何谓真理?在古希腊,「真理」是指公开展现在人的理智之前的东西,具有确实、符合事理原则的意思。在中国老子《道德经》中论及,「道」是自然与天命相合的精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09
香在佛教修行中的作用烧香是佛教信众随缘而行的正常行为,早起一炷香,诵经礼佛要上香,节日要上香。但是到底为什么要烧香,烧香的真正作用是什么?有多少人在思考这个问题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08
9月22日上午,喀左县长寿山毗卢寺云居楼落成开光,为我市再添一处佛教文化旅游景点。省宗教局副局长赵佐贤、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玉华、市政协副主席李陌尘及我省各地佛教
文化漫谈时间:2024-10-04
古为今用 如虎添翼两千五百多年前出现于世的佛教文化,是一个古老而博大精深的文化。而企业文化,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由美国哈佛大学的几个教授刚刚开始研究的,仅有三十多
文化漫谈时间:2024-10-03
鼠与佛教也是“缘分不浅”!在汉语文化中,老鼠往往代表着负面的意蕴,比如,“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可见人们对老鼠是多么厌恶和痛恨;比如,“硕鼠硕鼠,无食我黍!”《硕
金玉良言时间:2024-10-03
中国人根据中华文化如何发展了佛教思想?中国佛教形成了哪些独特的佛教理论?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中华文化不仅为中华民
文化漫谈时间:2024-10-01
北京著名的夏荆山老艺术家,老居士,他说:世界看东方,东方看中国,中国看北京,北京看文化,文化看佛教。在古印度,最恐怖的事情就是,这个地方出家人没有了,他们就会生
文化漫谈时间:2024-10-01
在21世纪的今天,中国佛教的发展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但新形势、新环境也向具有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的中国佛教提出了一些新问题和新挑战。特别是
文化漫谈时间:2024-09-30
说到佛教与女性的关系,我们马上就会联想到广为当代女权主义者所病诟甚至深恶痛绝的八敬法,因为他们将这八敬法解读为是对女性的歧视,从而有悖于男女平等。不过,我倒觉得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9
觉悟与奉献新世纪佛教的修行与生活理念华方田说到觉悟与奉献,极易使人想起多少年来我们所经历的思想教育。这里我所说的觉悟与奉献是佛教对人生的阐释,是现代佛教徒所应提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8
六、禅宗的独特思惟禅宗,这已经是众所皆知,称为「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法门。不立文字,便是不用语言文字,不用语言文字,则其思惟便无挂搭处,思惟尚且不能挂搭,还有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8
昆明春节期间哪里好玩?据悉,位于官渡六甲的宝华寺将举办丁酉年新春祈福系列活动,为民众奉上礼佛、祈福、迎祥的传统民俗文化盛典。历史上的宝华寺就是老昆明春节佛教和民
文化漫谈时间:2024-09-28
首届世界佛教论坛论文人与自我的矛盾、人与社会的矛盾、人与自然的矛盾,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三大基本矛盾,自古及今,这三大矛盾始终存在着。正是在努力缓解这些矛盾的过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7
惠能是我国唐代的着名和尚、中国禅宗的实际创始人。作为佛教思想家,他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着特殊的影响。关于惠能及禅宗史的研究,中外学者已不乏着作问世,但观点并不一致;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7
论占卜与隋唐佛教的结合严耀中[北京]世界宗教研究,2002年第4期30-37页--------------------------------------------------------------------------------【作者简介】严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7
佛教学第三章佛教在印度的发展原始佛教以后,佛教在印度有长达1500余年的发展,经历了部派佛教、大乘佛教和密教三大阶段。第一节部派佛教在释迦牟尼逝世约百年之后,佛教僧团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7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院长、国际佛学研究中心主任魏德东近日在一个论坛上发表了《应科学理解佛教的特质与现代价值》的主题演讲。会后他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进一步解释说,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6
导读△△去年10月,东山岭迎来了每年的旅游旺季,随着纷沓而来的游客一起到来的,还有海南省旅游委副主任陈铁军对景区的视察工作,陈主任对景区的变化和佛教文化氛围的营造
文化漫谈时间:2024-09-26
太虚判教与中国佛教的现代化苏州大学哲学系韩焕忠引言中国佛教的判教,或称教判、教相、教相判释等,具有三个方面的含义:其一,就是将佛教的各种说法判定高下浅深和先后次序,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5
佛教的现代价值(上)肖永明佛教,对人类的终极关怀提供了一种解决之道,成为了众多人群的精神信仰,沿续两千五百多年,至今已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这,充分显现了佛教之于人类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4
复兴近代佛教之先行者——杨仁山居士佛学思想研究吕建福清末杨仁山居士,以其创办金陵刻经处的弘法利生事业而闻名于世,他的精印佛经、广为流通及创办“祗洹精舍”培育佛教人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3
佛教文化 何谓真理?在古希腊,真理是指公开展现在人的理智之前的东西,具有确实、符合事理原则的意思。在中国老子《道德经》中论及,道是自然与天命相合的精神境界,称之
文化漫谈时间:2024-09-23
浅析佛教“空门”的真实义刘元春一般人常讲,皈依佛教是“度人空门”,从此便是“五大皆空”了。但这其中不乏调侃甚至误解,认为是空无所有了,实际有否定一切,消极逃避现实的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2
栖霞山酝酿打造国际知名佛教文化旅游胜地南报网讯(记者 李子俊)未来的栖霞山,有望成为南京佛教文化的新地标,国际知名的文化旅游胜地。记者日前从相关部门获悉,根据最
文化漫谈时间:2024-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