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法师、各位护法居士:
大家好!今天我要讲的题目是:我们心理的病态如何治疗。
在这个世界上,和我们人类最亲近,关系最密切的,是什么呢?就是我们的心。即使我们的身体死亡了,毁灭了,这个心也不会死的--就像云聚而成雨,雨水流入地表,汇成湖泊海洋,然后又蒸发成为云层,云又降成雨一样,虽然云雨湖泊河海的形相不同,水的本身却是不增不减,循环不灭的。人,有时候天上人间,有时候地狱、恶鬼、畜牲,所谓五趣轮转、六道轮回,尽管马腹牛胎,千种万变,我们的本性、自性,却是永远不变的。好比一段树材,可以把它做成桌子,做成椅子,做成栋梁,做成窗框,虽然形状都不一样,但是木材的本质是不变的。再譬如你有一块黄金,你可以做戒指,做手镯,做耳环,做成种种器皿,形状虽不同,黄金的本质却是一样的。人,身体终究会死,生命的本质--心,是死不了的。就像木材燃烧,前一段木材烧完,还有后一段;一根烧完,再加一根,藉着一根一根的木材,火可以燃烧不熄--身体如同木材,一个身体死了,换一个身体再生,一个一个身体尽管循环生死,生命的火却可以一直燃烧下去,轮回不绝。
我们佛教的信仰里,主要的就是相信生命是不死的,我们的心是永远存在的。永远存在的心,要好好爱护它,不能让它被贪瞋痴慢的病魔侵蚀,成为病心,成为坏心。否则在流转轮回的过程中,这一个病了、坏了的心,就不能在人间天上流转,而要轮转到地狱为畜牲去了,很可惜!我们要把这个心的病态治好,用真理和慈悲的法水去调伏,让它在人间天上安住,在佛菩萨和圣贤的境界里,永恒地常住。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说法的时候,感化了一位青年,发心出家,跟随佛陀听经修持。五年以后,年轻的比丘想要到深山中精进修行,得到佛陀的嘉许,就独自一人离开僧团,隐入山中。不到三个月,正当大家为他祝福的时候,年轻的比丘却垂头丧气回来了,满面风尘,拜在佛陀脚下不肯起来。佛陀慈祥的问:
‘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青年比丘嗫嚅回答说:‘佛陀,自从离开您以后,我一直努力修行,却一直不能证果,我觉得自己无能,因此中止修行而回来了。’
‘比丘啊!’佛陀和蔼垂示:‘你既然信奉我教而出家,为什么不让人敬佩你是一位精进者,反而让人唾弃你呢?你前生是个精进努力的人,很多人因你的精进而存活,为什么今生却要舍弃这可贵的精进心呢?’
‘噢!佛陀,我前生如何精进呢?’
‘比丘 啊!我今将你过去的因缘说与你知:
‘从前,有一位商人组织了百余人的商队经过沙漠,因为白天酷热,沙漠被太阳晒得烫脚,不能行走,所以他们只能在夜间赶路,天亮就得搭棚休息,等到太阳下山,大地冷却后,再继续跋涉。当他们一行昼伏夜出,快要走过沙漠的时候,这个领队的商人就向大家说:“明天就可以走出沙漠了,今晚吃过饭后,大家不妨把水尽量饮用,不必保留,这样,负担轻了,也好早一点离开沙漠。”
‘大家很高兴,就照他的话去做,有人干脆把水都洗澡洗光了。夜里动身后,年轻商人因为连日疲劳,不知不觉中呼呼大睡,没有发现牲畜走错了路,等到一觉醒来,仰望星宿,才发现方向错误,赶紧率队转头,已经来不及了。不久天亮,太阳上升,大家惊恐起来,纷纷怨恨青年商人,担心人畜无水,熬不下去。青年商人心里虽然很着急,却仍然镇静的四处寻觅水源,终于奇迹式的找到了一堆青草,他高兴的要大家跟他一起掘水,想不到掘了几尺深后,却掘到一块大石,大家都失望的放下锄头,颓丧地歎气,任凭青年商人怎么样鼓舞,怎么样劝慰,都没有人肯再挖下去了。这时候只有一个童子举起锄头,和青年商人一起在烈日下挥汗挖掘,两个人埋头苦干,终于挖出了清泉,使大队人畜获得水份,熬到晚上,安然离开沙漠。
‘比丘啊!你要知道,那位勇敢的商人就是我,帮商人把岩石打碎努力挖掘的童子就是你。过去你能精进不休,让大家获得水喝,为什么现在反而要放弃修持,不肯给大家喝真理的法水呢?’
经过佛陀慈悲的开示后,年轻的比丘生起惭愧心,发愿绝不退转,精进修行,最后终于证得阿罗汉果。
这一段故事,说明了因缘苦空都在一念之间。青年比丘随佛陀求道的时候,能息去妄念,放下世间种种羁绊,心里专注,就得大精进;后来离开佛陀了,心 中无主,种种放不下、割不去,修道的脚步就停顿了。年轻商人要大家舍弃负累,是心理作用;因疲倦而迷途,是心理作用;童子努力掘泉,也是心念意识的作用。种种成败得失,无不在心理作用的有无。我们在修道路上,常常会受到贪瞋的遮蔽,被无明误导,“直是本来无一物,青天白日被云遮”,妄心一起,幻相即现,种种受想行识就危殆了。所以对于一个佛弟子来说,环境不是障,生灭不是障,真正的迷障是心田的一起心、一动念。
《华严经》又说:“心如工画师,能画种种物”,我们的心,像一个画师,可以画出美丽的事物,也可以画成凶恶的野兽,甚至可以预料未来,所谓“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用最浅显的例子来说:我们的心就像工厂一样,工厂设备好,制造出来的产品质料就好;工厂设备不好,产品的品质也不好,连带的破坏了空气、水源,造成环境污染。我们的心,是好的工厂,还是坏的工厂呢?就要看我们对自己的投资有多少,如何增加三慧的设备,如何消除七垢的污染,心识健全,百劫不侵。
人的身体,活动空间是很有限的,所谓“大厦千间,夜眠不过八尺;良田万顷,日食不过几斛”,这个身体的使用是有限的,心的活动却无限无制。我们通常说:光,是世间最快速的东西,一秒钟的光速可以高达三十万公里,但是,心更快,心的一念“上穷碧落下黄泉”,一念之间,天堂地狱来回无数次,“心有想念,则成生死;心无想念,即是涅槃”,所以对于这么活跃、快速的心,这么容易支配我们生死的心,我们要好好的关注,好好的照顾。假如它有病了,如何好好治疗,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身体上的疾病,不脱“老、病、死”,心理上的疾病,不离“贪、瞋、痴”。如何治疗心理上的贪瞋痴呢?这一个问题,经常在讲经说法时被提出,我今天讲心理病态的治疗,就从四个比较严重的病态下手,提出克治的方法:
一.损人不利己的病态与疗法
什么叫做损人不利己呢?就是伤害别人,也对自己不好,这种病态通常以四种面貌出现:
(一)幸灾乐祸的心理病态
一般人总有某些幸灾乐祸的心理,看到不好、不幸的事情,心里面窃窃私喜,没有同情心,没有恻隐心,这个是病态。例如:看到什么人被倒闭了,我们不但不同情,反而故作先知状:‘哼!我早知道他会倒闭,倒得好!罪有应得嘛!’你跌倒了,我笑哈哈:‘哎呀,你像元宝翘,很好玩!’拿警察来说,我们社会里,好的警察很多,偶尔有一个警察因贪污被收押,就有人得意的说:‘你看!你看!连警察也犯罪了,警察也不是什么好东西!’这种唯恐天下不乱的幸灾乐祸心理,是一种病态。
(二)同归于尽的心理病态
有些人,自己没有本领去创业,去发展,见到别人来创业,来发展,就不喜欢他成功。拿佛教里面来说:做一个与世无争的出家人,难!做一个无沾无染的法师,做一个弘法利生的布教师,更困难!你很会演讲,马上就有人批评:‘瘸和尚说法,能说不能行啊,光是会说,不会写文章,有什么用?’行!你赶快努力写文章,以文字弘法,讥笑你的声音又来了:‘哼!光是会摇笔杆,有什么用?雕虫篆刻而已,又不懂修行!’哦,人家还要看你的修行,你赶快修行,很有修行了,他又摇头撇嘴:‘有什么了不起!只会修行,不会办事情,没有策划执行的能力。’喝!你办了几个大规模的法会,替佛教开创了新风气以后,冷言冷语又飞来了:‘哎!那个法师有什么能耐,虽然会办活动,不过像英文啦、日文啦这些外国语,一句都不会说,有什么用?’好!你努力进修外国语,能够应对交谈了,人家骂得更难听了:‘这个和尚,明明是中国人,却不讲中国话,会讲几句英文有什么了不起!’所以,不管你怎么样做,做来做去,都是一个没有用。这种心理就是这样:你怎么好都没有用!我没有用,你也不要想有用;你也没有用,大家都没有用,同归于尽啦!
我在高雄建设佛光山,十八年来,常常遇到困难,尤其是置土地。要把佛光山周围的土地再扩大一点,是很困难的事。地主不是佛教徒,不喜欢佛光山,出再高的价钱给他,他也不肯卖。我们的慧礼法师,和山下老百姓的感情很好,有人建议他一个办法,可以把土地买下来,就是要他假装和佛光山有仇,跟地主说:‘现在我被佛光山赶出来了,没有地方去,我想跟你们买一块土地,盖个寺庙,和佛光山斗一斗、对一对!’那人认为:只要慧礼法师气愤填膺的这么一说,地主就一定会卖给他。我们非常厚道老实的慧礼法师听了以后,吓一大跳,立刻合掌谢绝:‘阿弥陀佛,出家人不打诳语,阿弥陀佛耶!’
这是什么心理?同归于尽嘛--我不要看到你好。你好,给我好,我也不愿意;要我好你不好,我才愿意,至少大家都不好,干脆同归于尽。
过去有一个大富翁,他的太太要死了,他很舍不得,就请来一位名画师,想替他太太画一帧遗像,越酷肖越好,留作纪念。这个太太知道富翁的心意后,就同意了,但是却私下吩咐画师:
‘我头顶的宝冠要画上很多钻石,我身上的衣服也要画很多钻石。’
画师觉得奇怪,左思右想:‘不对呀!夫人,您戴的宝冠上明明没有钻石,为什么要画钻石呢?您的衣服已经很华丽了,为什么也要无中生有画钻石呢?’
这个太太在病榻上冷笑起来:‘画师啊,你要知道:我死了以后,夫君一定会再讨一个妾作填房,我辛辛苦苦为夫君攒聚的家产都归她享用,太便宜她了,我要让那女人永远不得安宁。你替我把宝冠、衣服都画满宝石,这样,那女人一定会常常跟我夫君吵架,说:“那个大老婆有那么多钻石,为什么我没有呢?”让他们早也吵,晚也吵,永远不得安宁啊!’
自己享受不到,也不让别人享受;自己没有,也不让别人有;自己不好,也不让别人好。这种同归于尽的心理,不是病态是什么?
(三)磨人为乐的心理病态
有些人,以折磨别人为乐,越是让你为难,让你痛苦,他越觉得得意。比方说:有一位从美国南加州大学回国的教授,到户政机关办土地手续,他一大早从高雄赶到屏东,承办员说:‘这要验户口名簿,户口名簿呢?’哟!对了!该带户口名簿。他急急坐车赶回去拿,一个多小时以后满头大汗赶回来,承办员慢吞吞看着户口名簿,说:‘请出示身份证。’哟!身份证也要?怎么不早讲呢?这位教授看看表,快中午了,只好先打长途电话向学校请假调课,再坐车回去拿,等到下午拿回来,以为总可以办成了,想不到承办员又问:‘咦!你户长怎么没有印监证明?这不行!’这位教授一次跑、二次跑、三次跑,跑得头昏脑胀,承办员却显得洋洋得意,这就是“磨人为快乐之本”的病态心理。
(四)损人为己的心理病态
有些人不肯舍己为公,不参与公共建设,比如说:大家做好事开路,他那一小块地堵住了,怎么说都不肯捐出来;政府要盖一栋公益大楼,偏偏被一小块畸零地切割了,地主硬说那块三坪大小的地是麒麟地,绝不肯合建。只顾自己利益,不顾大众利益,这就是损人为己。
过去有一位信徒,买了一尊白瓷观音,非常庄严,非常美丽。有人提醒他:佛菩萨的像一定要拿到寺庙里去开光,然后借那个寺庙的菩萨分光、分香,带回去供奉才会灵验。他想想不错,就把那尊白瓷观音供在寺庙坛上,点起香,要来拜拜分光;可是那支香点燃后,风老是把它吹向旁边的菩萨,这个信徒一看,不行啊!他想:我的菩萨闻不到香,怎么行呢!噢!有个办法--他就把那个香团挂在菩萨鼻子下面,把香围住了,专让他的菩萨来闻。本来又美丽又庄严的白瓷观音像,就这样一薰,变成一座黑鼻子观音了,这就是一种损人利己的病态。
我们到寺庙去礼佛,有时候带了些鲜花、水果、饼干等供品,来到坛前一看,啊!佛祖前面已经摆满了别人的供品,你想想:不行啊!就把别人的摆到一旁,把你的摆在正中间。这样的做法,佛菩萨会喜欢吗?还有人到寺庙去诵经、超度,立了个牌位供在那里,隔天一看,啊!别人的供品摆了一大堆,摆过界了,你马上心里不高兴:“怎么可以把你的供品摆在我供的牌位前面呢?”就把他的再挪回去,这样的做法,佛菩萨会喜欢吗?其实呢,供养诸佛菩萨,都在虔诚一念上,只要你心到,放在哪里里都一样。分别你我,争位抢置,不但不是佛教徒应有的做法,而且是一种既损人也不利己的病态。
这些损人不利己的病态,应该如何治疗呢?我提出四个对治的方法:
1.与人为善:给人方便,就是给自己方便;只要能利益你的事业,利益你的前途,只要能助你向善向上,帮助你的进步,我就助你一臂之力。
2.和人随喜:给人欢喜,就是给自己欢喜。有时候嘴上说两句好话,做随口的欢喜;帮别人做一点事,指点一条路,就是随手的欢喜;别人做好事,做功德,我没有力量做,没有关系,我跟你微笑,引你欢喜,用微笑来随喜;甚至于口不会说,脸不会笑,但是看到你做好事,我打心底喜欢,都是随喜的欢喜!有人说:我们信佛教的人,到寺庙里拜拜,又要做功德,又要添油香,又要出钱出力,信佛不容易呵!这种想法错了!我认为一个佛教徒,出钱是最低的程度,比出钱高一点的是出力,比出力再高一点是出好话、出好口、出好心--你个个都来出钱,要那么多钱做什么?你个个都来出力,哪里有那么多事情需要你的力气?你出好话,不怕多;出好话之外,出好心,这个功德就大了。别人做佛事添油香,我虽然没有钱没有力,但我心里虔敬欢喜,真诚护持,这个功德,跟出钱出力一样大,甚至比出钱出力更大,因为在佛教里面,心力比金钱力气还要大。
3.凡事随缘:凡事随缘,自然更得人缘。所谓“欲学佛道,先结人缘”,结缘是为自己学佛舖路,是给自己方便。你处处结缘,时时随喜,你不求安乐,安乐自然会跟随你。《华严经》中曾有“普贤十大行愿”,其中第五种广大行愿,就是随喜功德。
4.遇事服务:遇事服务,自然就得到多助。我为你服务,消除三劫以来诸烦恼;我为你服务,消除贡高我慢的骄心;我为你服务,断离一切利养名闻;我为你服务,不分别内外法,不动受想行识;我为你服务,给你欢喜,给你快乐,这不是菩萨道吗?
所以说:损人利己的心理病态,源自心之贪欲、虚妄分别,源自心之颠倒想,心之欺瞒念。心病还需心药医,只要坚持“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的道念,日修月省,自然能断贪瞋痴,洗涤心垢,成大自在。南岳慧思禅师有一首偈:“道源不远,性海非遥,但向己求,莫从他觅”,就是对治心理病态的基本法门。
二.信坏不信好的病态与疗法
人类有个愚痴的劣根性:凡事相信坏的,不相信好的。比方说:谣传某个女人不规矩,红杏出墙,跟某个男子私通,噢,大家马上就相信了;如果你说某个女人三贞九烈,怎么好,怎么规矩,大家会将信将疑:‘真的这样吗?’不敢相信。我们去找医生看病,医生一检查,说:‘咦,你没有病啊!’你就想:‘嘿!这个医生不高明,怎么会没有病?我明明这里痛,算了!换一家看!’换了一家检查,医生说:‘哎哟!不得了,这个病严重了!要住院治疗啊!’你就相信了。医生给你药吃,不花钱的药,太便宜的药,你认为没有价值:‘这么便宜,哪里里有用!’药越贵,你越认为有用:‘噢!两万元的药哦!不好才怪!’,这就是信坏不信好的病态。
我们常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报纸上报导警察抢劫了,噢!大新闻;和尚杀人了,啊!大新闻。为什么是大新闻呢?因为狗咬人很平常,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越不平常,越耸人听闻。像我在佛光山,多少年来,常常有人问:‘您有什么困难吗?’照理说,今天我们有大有为的政府,社会有这样多的善良人士,我们好好的广结善缘、弘扬佛法,实在没有什么麻烦的事,但是,就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向政府一次一次地投书,一次一次地检举,蓄意打击佛光山。他说佛光山建了那么多寺院,钱是从哪里里来的呢?那些钱都是XXX帮助的--这种话伤害到我没关系,但是,佛光山是二十万信徒点点滴滴捐献建成的,他把二十多万信徒的功德金,捏造成XXX的钱,伤害了二十多万信徒虔诚护法的心,我觉得对不起信徒。现在政府不准民间私藏枪械,因为枪械会扰乱社会秩序,佛光山是纯粹的佛教道场,竟然有人检举佛光山藏枪两百多枝,这真是大笑话!佛光山连两百条棍子都没有,不要说两百枝枪了;佛光山烧饭都用瓦斯,两百根木柴都没地方堆,两百枝枪械藏在哪里?难道我还会使妖魔法术,把两百枝枪吸藏在肚子里啊?
还有人批评我:‘佛光山星云大师是政治和尚!’各位:我在高雄住了三十多年了,我参加过哪里些政治活动?我建设佛光山,从民国五十六年开山,就申请寺庙登记了,一直到六十六年才申请到,前后耗了十一年才把这个小手续办成。我一次一次失败,没有关系;有人建议我:‘哎啊!这个简单嘛!您只要拨个电话,找一位长官帮忙就行了!’但是我不要。为什么?我说:‘只要我不死,我当和尚可是一辈子的,总有一天会办成!’
有的信徒建议我:‘佛光山可以向政府申请补助费,装路灯呀,盖厕所呀,何必自己出钱!’我一概没有拜托政府给我补助,为什么?我们佛教为国祈福,为社会弘法,有成千上万的广大信徒支援我们,我还向政府开口要什么钱?像我在高雄三十多年了,除了高雄市政府请我去讲演过一次以外,我都没有跑过高雄市政府,这是政治和尚的做法吗?
讲到这里,我想起我们的教主释迦牟尼佛,当初也有和一些国王来往,如:波斯匿王、频婆娑罗王,都是佛陀的弟子,我们能称为政治佛陀吗?玄奘大师、鸠摩罗什大师为了使佛经广为流传,也都曾在皇宫里翻译经典,他们都是政治和尚吗?我们佛光山的法师,有时候遇到选举了,收到投票通知单,当然要去投票。为什么?因为我们缴税,我们爱国,我们要选贤与能,尽国民的权利与义务;噢!去投票,被照了相,就被渲染成“和尚投票,和尚参与政治”了,投投票就是政治和尚吗?当国内外的政要、名人仰慕佛光山,远道前来参观访问时,我们不能不接待,一尽地主之谊,新闻传播出去,我就变成政治和尚了。那么,我们接待核能专家,照一张相,我是不是会成为“核能和尚”?我接待一批医学人士,消息传开,是不是又叫我“医学和尚”?我们上个月曾接待几位美国太空人,我算不算“太空和尚”?
这种信坏不信好的病态,流行起来很可怕!像佛光山下有一位六十几岁的老婆婆,从开山以来,一直不停的要见我,为什么?她说她和我是七世的夫妻。有一天,她又带来了两位非常年轻英俊的青年上山,看我出现了,立刻拉着这两位青年拦住我,说:‘快跪下!这是你们的爸爸!’那两位青年很尴尬,很为难,拗不过老婆婆又逼又拉的,只好勉强跪下来,喊我:‘爸爸!’大家看:我象是做爸爸的人吗?不知情的人看到了,还以为我在外面养了儿子,现在回来认爸爸了,认祖归宗了。我是一个出家人,原不在乎恶人的千般毁谤,但是有些报纸杂志不顾新闻道德,用哗众取宠的手段来增加销路,颠倒是非,混淆黑白,迎合社会信坏不信好的病态,间接破坏佛教的声誉,因果昭彰,这是会有报应的!
我们佛教徒如果没有坚定的正信,存了信坏不信好的心理,一碰到流言蜚语,也会被染污--像我们有一位信徒常常做功德,捐钱给佛光山,忽然不出钱了,为什么?因为他在屏东,听一个女人说我要讨她做第五个姨太太,他就想:“星云大师既然要讨姨太太,我何必再护持他?”有信徒跟我说:‘这件事很严重,那个女人不是外人,就是你们佛光山的人!’我不相信,说:‘真的有这回事吗?她在佛光山哪里里做过事?’信徒说:‘她说她是大慈育幼院的老师。’好!这就很好查了!育幼院一查,原来是有一个屏东来的女子,在育幼院服务过一个月,因为她神经不大正常,院方怕影响育幼院的儿童,就请她回去了。她长得什么样子,我看都没看过;姓什么名字,我听都没听过,连她的高矮胖瘦全不知道。但是她回屏东,逢人就说是星云大师要讨她做第五姨太太,她很光彩啊!我呢?我自从十三岁剃度出家,修习佛法到现在,已经做了四十六年的持戒和尚了,四十六年来四大空空,我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有了四个姨太太?我可以告诉各位:不管什么人造谣,不管什么诬蔑,老婆怎么多,儿子怎么多,统统不要紧--我经常想:天下的长辈都是我的父母,天下的晚辈都是我的儿女,天下人都与我自家一般,我只愿普天成佛与成祖。我出家四十多年,就是为国家社会奉献,为佛教与大众舍身舍命,“来为众生来,去为众生去”,这是我一直在做的。如果说,我为国家社会建设的一面,人家不相信;我为佛教和大众舍身的努力,几本杂志,几句谣言,就能破坏、否定,这不是我个人的悲哀,这是我们中国的悲哀了!
对于这种信坏不信好的疗法,我也提出四种药方,希望今后大家能够做到:
1.往好处想:好与坏,并不是绝对的好坏,是立场不同、观念不同,所引出来的歧异。比方说:天上的月亮出来了,花前月下的情侣觉得很美,很高兴,但是小偷就觉得讨厌,嫌它太亮了,这是立场不同。这个讲台布置了这么多花,这么多衬景,大家觉得怎么样?噢!那位先生说很庄严,这位小姐说有些拥挤,你们看,大家观念不同。下雨了,坐在车里的人觉得雨景很美,路上淋雨的人却在抱怨;走进鱼市场,有人觉得腥臭扑鼻,有人却越闻越香呢?你说这个女孩不美丽,很难看,情人眼里出西施,她男朋友却觉得比林青霞还美呢!对于任何人事,往好处想和往坏处想,可以差个天与地。
过去有一宗无德禅师的公案,是说三个信徒活得痛苦,就向无德禅师求快乐法门,禅师问他们:‘你们想得到什么才会快乐呢?’
甲信徒说:‘我如果有钱,我就快乐了!’
乙信徒说:‘只有爱情才会让我快乐。’
丙信徒想了想:‘名誉!我要有名誉才快乐!’
无德禅师微笑问道:‘你们有了金钱、爱情和名誉以后,烦恼忧虑会不会随之而来呢?’
三个信徒一惊,相顾失色,答不出话来。
无德禅师哈哈一笑,开示说:‘金钱要布施才有快乐,爱情要肯奉献才能快乐,名誉要用来服务大众,才会觉得快乐。你们为什么不往好处去想,只往坏处想呢?’
观念一改变,“烦恼海中为雨露,无明山上作云雷”,因缘果报就不同了。所以,我们看这个世界要从好处去看,你这个唯识的心,可以把大地山河变成净土!用圣人的眼光来看,满眼都是圣人;用小人的心理来想,个个都是坏人。
2.往远处看:人,往往短视近利,只顾眼前,不顾将来,只见实惠,不见因果。买了一部汽车,就珍爱如宝,看得比自己还重,死了又带不去;为了升官发财,不惜日夜酒食酬酢,弄坏了身体,得到的不过是虚名与泡影,有什么价值呢?过去,唐肃宗曾经向南阳慧忠国师请求开示,说了半天,禅师看都不看他一眼,肃宗很生气,就诘问:‘我是堂堂的大唐皇帝,你居然不看我一眼?’
慧忠国师反问:‘皇上可曾看到虚空?’
肃宗抬手向空中一拂,说:‘这不是!’
国师颔首:‘请问皇上,虚空可曾对你眨过眼?’
很多事,往远处看,都是一片虚空。看穿了,看透了,好坏的分野比较正确,也不会盲目的信坏不信好了。
3.往真处察:什么是真的、假的?什么是好的、坏的?我们不要随便相信流言,要使是非止于智者。我对于人我是非,一向有个处理的方法,就是:不听是非,不传是非,不说是非,是是非非奈我何!我们要有自主的生活,不要被人牵着鼻子走,人家说好坏,我也说好坏,这是一种病态。
4.往同处解:遇到事情,尽可能设身处地,去想一想;推己及人,去想一想。因为道理不是一面的,是彼此的,大家互相认为对的才是有理。如果将心比心,先站在别人的立场去着想,就可以有相同的解释:“这件事,换了是我,我会怎样?”“如果我是他,是不是也这样?”这一想,很多好坏都可以坦然接受了。
我们要努力做一个信好不信坏的人,天堂地狱的移转,都在这一念之间!
三.畏果不畏因的病态与疗法
我们常常听人说:‘我什么都不怕!’在佛教里面,“菩萨畏因,众生畏果”。你可以天不怕,地不怕,但因果不能不怕。一般人畏果不畏因,一方面由于因是隐微不可见的,一方面也由于“不见棺材不掉泪”的病态心理作祟。像监狱里的犯人,十有九个在案发前肆无忌惮,想:“逍遥法外的罪犯那么多,不见得就我倒霉,正好在做案时被逮到吧!”噢,事后被捕了,才悔不当初,有什么用?
有一次,我在车站等车,看到一位老太太在嚼巧克力,听到她和小孙子的对话:
‘奶奶,不可吃太多!’
‘不怕!我有金十字胃肠药!’
‘奶奶,如果吃坏了胃,治不好呢?’
‘不会啦!才这么一盒,不会的啦!’
‘可是,奶奶,您天天都吃,已经吃了不少了。’
‘没关系啦!吃糖的人那么多,不一定就我生病啊!’
大家想一想:这种观念对不对呢?
过去,舍卫国有一个大财主,名叫提婆,爱财如命,不但多方聚敛,而且连一件极小的公益都不肯做,家藏八万余斤黄金,日常生活却过得和穷人一样,人们对他的印象坏极了!他一死,没有子孙继承,依照法律,财产全归国有,这下子人心大乐,不免议论纷纷。舍卫国的波斯匿王觉得疑惑,就去请教佛陀:
‘佛陀!像提婆这样悭吝的人,为什么他今生会这么富有呢?’
佛陀微笑回答:‘大王!这是业报,是有前因的--提婆在过去世中,曾供养过一位辟支佛,种了不少善根,所以感到多生多世的福报。今生的富贵,是他最后一次余福了!’
波斯匿王追问:‘他今生虽未行善事,但也未造恶业,在他生死相续的来生,能不能也像今生的大富呢?’
佛陀摇摇头:‘不可能了!他的余福已享尽,今生又没有布施种福,绝不会再享受福报了!’
这就是“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我们不要以为因缘无影无形,隐而不显,就忽略了业报。畏果不畏因的心理,实在是一种病态。
对于这种病态心理,我们要如何防范治疗,弭患于无形呢?我想,可以有四种方法:
1.诸恶无染:须知小罅可以溃堤,微隙可以伤谊,防微杜渐,始能弭患。我们要有一种戒律心,“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对五欲不贪不拒,对六尘不染不着,远离一切恶因恶缘。
2.诸行无私:一切行为,不自私,不自利,可以避免很多因果的障漏,曹山和尚说:“出语须教烧不着,潜行须与古人同”,就是一种对世间不厌不求的态度。
3.诸心无住:很多信徒入佛门,是为了生脱死而来,但是在修行的过程中,却不能真正断灭人我,勘破生死,结果徒然虚有其表。经典梵呗朗朗上口,道理能讲一大堆,真正的思想却不通,持戒也不严,《金刚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说:“了知无心处,自然能得度”,我们要以菩提心来长养慧命,慧命有了,自然知道畏因畏果。
4.诸情无执:人是感情的动物,常常因为一时的感情起伏,就种下因缘,贻祸半世,像韦应物的诗:“水性自云静,石中本无声;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感情太浓,风波多;感情太淡,还是有风波。最好不执不舍,用中道的智能来调御,能“照见五蕴皆空”,才能“免一切苦厄”,度越感情因果的险恶风涛呀!
因果,不仅是观念上的通透,更要靠行为的印证。没有造恶因,就没有恶报,我们要多多行善积德,畏果亦畏因!
四.信假不信真的病态与疗法
世间各种事物,多为表相,似真实假,一般人参不透,常常误以为真。各位请看:讲台上的这盆花,很鲜艳,很漂亮,可是明天凋谢了,就是一堆枯枝烂叶,它真正的本质才会出现。现在看不出,想不到,你如果跟别人说:‘不要相信你的眼睛,这些鲜花不过是一堆烂枝叶!’噢,他信不信?
一般信假不信真的病态,至少有六种:
1.相信五欲六尘,不相信真如涅槃:比方说,有些人认为:世间五欲六尘这种快乐是真的,认为财、色、名、食、睡啊,色、声、香、味、触啊这些东西好重要呀!我们有了它就好快乐呀!对于真正重要真正快乐的真如涅槃,他反而不相信。释迦牟尼佛最初成道时,第一个念头,想到的是什么?就是不要弘扬佛法,要证入涅槃!他说:‘我所证悟的道理,与世间所想的、所要的恰恰相反。世人所沉迷的快乐,我看来是苦的根源;世人求取的五欲六尘,我认为都是假的;我印证的真如自性,是世间唯一的真理,人们又不相信!’我们要清楚明白的活,知道五欲六尘是会迷惑我们、欺骗我们的,不要再被它矇蔽,不要陷入贪瞋痴的苦海里,到最后一无所得。真正的真如涅槃,就是刚才说的自己的心,才是我们的,我们要知道宝贝它。
2.相信地理风水,不相信自心功德:人类心理上有个缺陷,有个病态:对于我们所不知的未来,常常盲目臆测,迷而信之,容易被神权控制。比方说:看风水地理的人断言:你的房子方向不正,对子孙不好,噢,谁愿意对子孙不好呢?于是改造门,改造墙,弄得鸡犬不宁。高雄市的道路都有都市计划,这排房子,统统是面南的方向,那条街屋,统统是向东建,这排房子有人赚钱有人赔本,那条路有人升官有人倒霉,不能怪风水,要看自己的经营方法好不好。看生辰八字、择日结婚的男女,有的婚姻幸福,有的不幸破裂,也不能怪八字作祟,找借口推卸责任。我的意思:不要盲目相信地理风水,真正的地理风水在哪里?在我们的心里!“日日是好日,处处是好地”,只要你的心好,什么都是好。
我自从建了佛光山以后,很多信徒误会星云大师很会看风水,很会看地理,都来找我去看风水时辰,甚至找我替他看相,替他算命。我一再告诉他们我不会,他们都不相信。后来实在被缠得没有办法了,要我看结婚的日期,好!都准备好了吗?就下个星期天不错。到了那一天,很多人家就嫁女儿娶媳妇,车来车往,好不热闹,他就说:‘大师好准 啊!看这日子多好呀!’各位想想:我明明不会看风水地理,不会择日命名,我说真话,他不相信,一定要我说假话,这是什么心理呢?
真正的地理风水,是自己这个人--你觉得怎么样好,那一个时辰好,哪里一个地方好,哪里就是好,因为自心功德是大于一切的。
3.相信吃喝嫖赌,不相信清净守道:我从小出家,过去常有人对我说:‘唉呀,好可惜喔!这么年轻就出家了!’我问他们何可惜之有?他们说:‘唉呀,又不能吃鱼吃肉啊,又不能谈情说爱啊,又不能娶妻生子啊,好可惜啊!’我请问各位:吃喝玩乐的日子有什么好?大限一到,万事成空;他们不出家,在尘世间过贪瞋痴的生活,日日劳心伤形,日日爱染执迷,这才可惜了!
4.相信金钱权势,不相信真理法财:近世社会风俗奢糜,重物质,轻精神,金钱权势的力量有时比真理法财大。五年前,我到电视公司讲演,录像都录好了,他不准播出,说和尚不能上电视;我说:‘电视上不是常常都有和尚出现吗?’那个总经理跟我说:‘那是演员扮的假和尚,真和尚不行!’这不就是信假不信真吗?经过五年的努力,情况好转了,教育部颁给我一帧社教建设的奖状,新闻局给我们的电视弘法一座金钟奖,电视公司更主动邀请我从下个月开始,每星期上电视讲《六祖坛经》。过去我们上电视讲一次,不但要付十三万,还要再替电视公司找二十万的广告,才能播出一次;四、五年来,除了信徒赞助外,佛光山总共花了五千万元做电视弘法,我们只希望有更多的人蒙受佛法薰沐,传布佛陀的智能。
5.相信健康力量,不相信生命无常:现在很多人喜欢抽洋菸、喝洋酒,显示自己有身份地位,人家劝他:‘哎,这对健康不好呀!’他说:‘怕什么!我健康 的很!’。有些人奋斗了大半生,年纪大了,正该含饴弄孙,他偏偏不肯,还要再多赚钱,多过“权威人士”的瘾。你劝他:‘生死无常,回头是岸!’他说:‘没关系,我还可以活二十年!’像这样,只相信健康力量,而看不透生死无常,真是傻!
6.相信人我是非,不相信无争平等:很多人只相信口舌传言,不相信心灵善良。明明你很了解这个人,知道他善良,可是别人一造谣:‘喂,他说你没有他好,说你小气,说你坏!’你就相信了。我们如果相信无争平等,拒绝人我是非,这个世界会清凉很多!
对于这些信假不信真的病态,我也提出四个方法来,因为道理较深,今天时间不够,只能简略说明:
1.用正见来认识好坏:不要用私见、妄见、邪见去判断好坏。
2.用般若来判断真假:般若智能,可以烛照一切真假善恶,所谓“黎山万叠波千顷,心境孤圆月一轮”,就是说明:尽管世间千烦万恼,真真假假,只要以般若映照,自然心月孤明。
3.用法印抉择是非:真正体验“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三法印的人,必不会困于是非黑白。
4.用空理体会有无:必须用空理才能知道真相、假相,《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我们的真如自性,等于虚空无相,也是无所不相,所谓“本来性即空虚是,自障尘因闻见多”。所以我们以后就是要信真,不要信假!
南岳怀让禅师曾经考问石头希迁,一问一答间,正好清楚凸显出了心理的病态与疗法:
‘如何才算是真正的解脱?’
‘谁绑住了你!?’
‘什么是真正的净土?’
‘谁污染了你!?’
‘什么才是真正的涅槃?’
‘谁把生死给了你!?’
各位回去以后,请认真想一想:什么束缚了你的心?什么污染了你的心?你为什么生?又为什么死?
谢谢各位护法的护持,我祈愿大家灵台清明,无痴无瞋!
请购佛教饰品有什么讲究 第一, 佛教饰品不宜说买,应说请,或者说请购。表示一种尊重。第二, 佛教饰品如果在不佩戴的时候,不要随便放在裤子口袋里,放在上衣口袋,或者
佛珠文化时间:2025-01-16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它主要说明两个问题:1、因果相续,贯通三世,不会中断。我们今生所受吉凶祸福,都是自因自果。明白此理,自然不怨天,不尤人。2
昌臻法师时间:2025-01-14
惟贤法师答:法门很多,但是走的路是相同,目标是相同,佛教在唯识学来说,分为五位: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修道位、究竟位。这五位啊,各宗各派都是贯通的。资粮位就是广集福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6
法字的梵语是达摩(Dharma)。佛教对这个字的解释是:任持自性、轨生物解。任持自性:指法能保持自体的自性(各自的本性)不改变,例如,一个人有一个人的自体性相,花草树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4
妄计清净外道的心理之解剖(1938年)不久以前,在佛化新闻报曾登有频伽君的一篇文章,名叫妄计清净外道。上面述说某地有两个出家人,因为受人的愚惑,便以妄计清净之行求道,时常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2
众善奉行——佛教思想与企业的和谐发展惟贤法师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重庆市佛教协会会长一.善的定义善者以利他为前提,利他必利已而致自他俱利,性纯净此世后世均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2
魏德东:佛教的婚姻观 婚姻的条件 在婚姻的条件上,佛教强调尊重当事人的意志,明确反对将自己的信仰强加于婚姻,主张可以与不信仰佛教的人士通婚。佛教主张众生平等。反对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5-01-01
佛教鼓励发菩提心的人赚大钱虽然学佛与道德、修行并不是对立的。但无始以来的贪心,使我们很容易对财富产生执著。所以说,佛教徒要不要追求财富?答案并不是简单的是与否,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9
达真堪布:有人为了佛教事业想经商赚钱却苦于没有机会 怎么 现在很多人都说,“我做生意赚钱是为了众生,为了佛教事业。”这只是在嘴上说说而已。没有看破放下的时候,真正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4-12-08
禅宗叫宗。我们佛教讲的宗教和我们书上读的宗教,和我们概念中的宗教不是一回事。最近我开玩笑跟大家讲,我说实际上我们讲的东西跟我们心里想的有时候不是一回事。像我们讲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3
从依机设教来说明人间佛教印顺一 教乘应机的安立施教宗旨:佛法是适应众生的根机而安立的,需要什么,就为他说什么。如『智论』所说的四悉檀,即是佛陀应机说法的四大宗旨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4
佛教之涅盘观一 涅盘之意义我国佛教徒,都说学佛是为了了生死。是的,了生死是佛教的主要目标。真能了生死的,就是得到涅盘。涅盘是学佛者的最高理想,被称为「一切圣者之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4
人间佛教要略印顺一 论题核心人菩萨佛:从经论去研究,知道人间佛教,不但是适应时代的,而且还是契合于佛法真理的。从人而学习菩萨行,由菩萨行修学圆满而成佛──人间佛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4
二、佛教之兴起与东方印度一 东方与西方印度文明的开拓者,属于西方移入的阿利安人。印度的每一区域,都曾渗杂了阿利安人的血统;每一思想,都曾受过阿利安传统文化的熏陶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3
第六十二节 蒋总统与佛教的关系煮云法师著有人说:蒋总统是不信仰佛教的,因为他已公开承认是基督徒。关于这个,我不否认,可是我要说,总统信仰佛教也是真的呀!同时我们
南海普陀山传奇异闻录时间:2024-11-23
三、从依机设教来说明人间佛教一 教乘应机的安立施教宗旨:佛法是适应众生的根机而安立的,需要什么,就为他说什么。如『智论』所说的四悉檀,即是佛陀应机说法的四大宗旨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2
四、密教之兴与佛教之灭──『印度之佛教』第十七章──一 秘密思想之滥觞佛元八世纪以降,秘密教日见风行,以身语意三密相应行,求得世出世之成就果也。密咒远源于吠陀之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2
克兰佩的中国佛教季刊──三十五年夏作──十七年中国佛学会筹设中,及全国佛教代表会议准备中,曾出中国佛教旬刊一种;而抗战期中余在四川缙云山,亦有中国佛教之讲着。今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8
黄念祖:佛教中的“四依法”非常重要“了义中无上了义”。“了义”是什么呢?简单说来,就是分明显了真实究竟的义理。注解中的“分明显了”,就是常说的了了分明。其中的“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4-11-16
争什么争酒疯 - 争什么争 在今日科学昌明的时代,科学愈发达,佛教的教义,且有愈因而显露其无比的光辉;佛法的理论,随科学的进步而愈得到印证。科学是理智的产物,而佛教
文化资讯时间:2024-11-15
在中国,香的使用不但起源甚早,且与宗教有着紧密深刻的联系;这其中,佛教的用香不但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并在二千余年的历史长河里,持续地发挥它深远的影响力。中国香道
香道资讯时间:2024-11-11
故事二:书到今生读已迟 书到今生读已迟“这句话是明朝一位进士袁枚说的,他是说宋朝的黄庭坚字山谷的故事。黄庭坚,字山谷,江西省修水县人,他的诗书画号称“三绝”,与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09
论印光法师的佛教修持及其弘法取向编辑:陈永革来源:闽南佛学内容提要:本文以印光法师(1861-1940)的佛教修持及其净土弘化为论述主体,透过其迁单南下普陀后的修学行持、刻经
居士人物时间:2024-11-06
第三章 娑婆世界从空间上看,宇宙是没有边际的。从时间上看,宇宙是前前无始、后后无终的。佛将银河系称为一个「小世界」,一千个小世界组成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9
问:佛教的确立,首先在于戒律,经过道安的努力,以后还有哪些律部的传译?赵朴初答:道安和他的弟子们寻求戒律的热心,对于律藏的充实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道安在世时,已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8
佛教与婆罗门教的“虚妄”观念比较姚卫群佛教与婆罗门教在分析外部事物或人的认识时经常使用“虚妄”观念。这一观念在印度宗教哲学史上的出现频率较高。在印度早期的宗教圣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7
佛教经典中常赞叹佛陀有三十二种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所以我们在佛教寺院中看到的佛像或菩萨像,不仅身形健硕、相貌庄严,而且神情愉悦、慈祥,这实际上反映了佛教对于健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5
论中国佛教参与宗教间对话的《理惑论》模式董群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对于本土的中国文化、中国人来说,有一个接受的过程,有些人基于其本土文化的立场,特别是儒学、道家和初期道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4
融合的佛教第一章 宗密其人及其佛教发展观宗密,在中国佛教发展到最高峰的时候,撰写了大量的著作,想表达这样一个重要的观点:融合。中国佛教应走会通的一路,具体地说,禅宗诸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4
世之所尚者,皆沉檀龙麝等难得之物,更有奇楠之香锱铢即倍于黄金。以为如得奇香便可契道,岂知闻香悟道全在平常处积累,一旦因缘具足乃可得之。若嗜其嗅,徒慕乐受而已。乐
香道佛教时间:2024-10-24
第十五章 禅宗的理论要旨与慧能前禅师的心性思想第一节 禅宗的理论要旨——心性论禅宗是最为典型的中国化佛教宗派,因重于禅,主参禅,故名。禅宗的禅法是多种多样的,有的禅师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3
第三节 禅门三宗心说宗密在《禅源诸诠集都序》中,为了调和禅教,分别以北宗、牛头宗和南宗为禅门的代表,以唯识、般若和华严为禅外其它教派的代表,将其互相参照、比附,以示禅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3
第二十章临济宗的一念心清净与无事是贵人说唐代末期,禅师义玄(?-867)创立了临济宗。临济宗人忠实地继承了马祖、希运等禅师的心性思想,在平常心是道、无心是道的思想基础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2
虽然从政治和社会的权力关系而言,现代化一重要的意义在于宗教与政治之间形成了政教分离的格局,从而把公共性的社会空间交于俗世性的政治去处理,宗教逐渐从全能性的意识形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2
论秦巴山区佛教的几个特点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王亚荣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 李利安秦巴山区地跨汉江南北,位处川陕交界,山高水长,川岭交错,将我国西北和西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8
"无"是佛教修行的最高境界世间上的人总是在“有”上求,有车、有子、有钱、有名等,其实“有”还是有限、有量、有穷、有尽。佛法教我们从另外一个“无”上去思考,你“无
佛本生故事时间:2024-10-18
在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民族和宗教的冲突仍然不断发生。特别是霸权主义的强权政治、宗教极端主义和民族分裂势力,都是引发战争的因素。因此,我们倡导的和谐世界建设还面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7
第一章、佛教如何看待宇宙有乃空现,莫讳空而执有;空在有中,非灭有以明空。本章副标题中的后一句(空在有中,非灭有以明空),是江味农居士所著《金刚经讲义》卷三第37页的一句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6
现在社会上有一些人生活过得十分艰难辛苦,心中就认为不公平!他们怨叹世间怎么有的人:要金钱有金钱、要爱情有爱情、要事业有事业、要大楼有大楼、要官位有官位;我怎么什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4
老年人的学佛方法按照传统的说法,六十岁以上就称为老年人了。在中国佛教徒中,老年人约占百分之八十左右。因此,如何使老年人在学佛修行的生涯中,沿著正确的方向进取,得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3
净土九级教学次第论佛教事业的发展,首在教育。只有通过各种层次与不同方法的教育,佛法的真实修证才能如理付诸实践,佛教信仰的层次才能普遍提高,才会出现更多绍隆佛种、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3
可 行 性 策 划 案 编剧:邱竹林(法名:界悔) 鸠摩罗什对中国佛教思想文化的影响: 鸠摩罗什大师,天赋异禀、愿力深广,一生坎坷而传奇,是伟大佛教思想的传播者,一路从
文化资讯时间:2024-10-13
弘一大师是中国佛教史上的高僧,对佛教的弘扬贡献颇大,他致力于南山律学的研究,著书立说;采用西洋音乐创作佛教歌曲,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出版《护生画集》;以书法弘
文化资讯时间:2024-10-12
10月8日,首届江苏佛教素食文化博览会在无锡灵山祥符禅寺盛大开幕。此次博览会的主题为弘扬素食文化,倡导健康生活,培养素雅品味,实现五福人生,设置厨艺比赛、素食展示
文化资讯时间:2024-10-10
第十九课 探病须知 《梵网经》云:「若佛子见一切疾病人,常应供养,如佛无异。八福田中,看病福田,第一福田。」佛陀曾经到一位老病比丘处所探望,亲自为其洗涤身体;又在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10
第二十课 临终关怀应有的认识 有生必定有死,新生的喜悦常常令人忘记死亡的哀恸,人间也不知这边生命的结束原来是那边新生的开始。在这一生一死之间,只知道自己的悲伤,而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10
佛教的十大真理何谓真理?在古希腊,「真理」是指公开展现在人的理智之前的东西,具有确实、符合事理原则的意思。在中国老子《道德经》中论及,「道」是自然与天命相合的精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09
香在佛教修行中的作用烧香是佛教信众随缘而行的正常行为,早起一炷香,诵经礼佛要上香,节日要上香。但是到底为什么要烧香,烧香的真正作用是什么?有多少人在思考这个问题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08
9月22日上午,喀左县长寿山毗卢寺云居楼落成开光,为我市再添一处佛教文化旅游景点。省宗教局副局长赵佐贤、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玉华、市政协副主席李陌尘及我省各地佛教
文化漫谈时间:2024-10-04
古为今用 如虎添翼两千五百多年前出现于世的佛教文化,是一个古老而博大精深的文化。而企业文化,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由美国哈佛大学的几个教授刚刚开始研究的,仅有三十多
文化漫谈时间:2024-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