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皈依观初修略法
释隆莲法师
(一)何故修定
一。一切成佛功德,皆由定生。二,不修定不能生智慧,一切佛法知见,皆成与世间学问知识无异,不能断烦恼,对境临事,不能起作用。三,不修定,持戒不能调柔,身心无止恶修善之大能力。四,修定能引生喜触及轻安,使人自然乐于修行。五,修定能引发神通前相,使人自于佛法生起信心(但非专为求得神通)。六,修定能调节精神,治疗疾病,补益体力;但使坐时姿势如法,即不能用心,亦有此作用(然不可一心注意求身体上之利益,应加入皈依三宝之信心,及四谛之了解,否则恐增加身执,且不得三宝加持力,身体所得利益亦小也。)
(二)何谓三皈依观
修观即是修定。依佛法中严格的定义,要得定以后所作的观方得名观。最初将三皈依观颂文记熟以后,依颂中所说的观境(月轮阿字上师三宝光明等),令心于所缘境,继续安住,不散乱,不昏沉,不掉动,能生身心轻安喜乐。生起喜乐方名得止。得止以后,所修的观,方名为观。止的作用在使心住于所缘境上,不驰散于其余的境。观的作用,在使心对所缘境上,起简择的作用(譬如头顶 字白色,如果现为黄色时,由观的力量,能纠正他,使他复为白色。如 字的o如果现为方形椭圆形等,由观的力量,能判别其错误而使之复为圆形。又如人是否可以永远不死,能判断其决不可能,都是观的力量。)由如法修观能得止,得止以后观更殊胜。再如法修观,止又更殊胜。如是互为因果,便名止观双运,亦名为禅,亦名为定。此定以三皈依为观境,故名三皈依观。
(三)何故初修应观此三皈依观境
一,皈依三宝为佛法入门故。二,三宝为一切佛法之总体故。三,观三宝境易得加持故。四,为生信故。五,为生起暖位故(佛言于我法中,但生欢喜,即名暖位。观三宝功德令生欢喜,易生暖触。)六,具摄一切四禅四空四无量生圆次第无边观法之基础故。
(四)如何修三皈依观
(一)积集资量 一,从敬信上师之前受三皈依。二,守护三皈依戒及所受别解脱戒不犯。三,从上师前听闻三宝功德及四谛道理,读诵思维,得其大要。(皈依发心摄要颂,菩提道次第科颂,无常颂等应读。)四,于财色名食睡,能见过患,能远能离。五,于饮食、衣服、卧具、医药随得喜足。六,不得追求事业,作诸杂务(在家人应于正当职业中抽出暇时,但能屏除非分妄想,无谓应酬及娱乐事,即有暇时矣。)(定道资粮颂应读)
(二)选择处所 一,不当风。二,不潮湿。三,不妨碍他人。四,洒扫清洁。五,若有佛堂,即于佛堂中;若无佛堂,随适宜处均可敷座。座位应稳固,不可听其动摇不宁;不可太高,高则心易惊怖;愈低愈好,但以不受潮湿为度。敷座之物,以软草为宜,不可太厚,易生热故。座位不可太狭小,致两膝局促。座位应平坦,或后部稍高,决不可使前部高于后部。六,坐处光线不可太强,令心散乱;不可太黑暗,易生昏沉睡眠。
(三)趣入方便 一,于上座修观前,饮食不可过饱。二,应于三宝前以身力修供事,礼拜供曼荼供水等,以此眼前所修福业,能速引生禅定福德之果。且由运动身体之故,易生暖触。三,应将手足头面洗沐清洁,涕唾排除净尽,宽衣缓带,使全身先有轻颂舒快之感。
(四)坐时威仪 一,金刚跏趺如佛之威仪而坐,令两膝与尾闾三点,支持全身之重量。从两膝引一直线与两腿构成一正三角形。全身之重心,即在此三角形之中心。不能金刚跏趺者,半跏趺亦可;不能半跏趺者,架马亦可;但必不可舒脚坐。然欲禅定成就,终须学习金刚跏趺。如是坐者,姿势安稳,如大龙蟠,任坐若干时间无踝骨酸痛之病。以肢体盘曲故,全身之气,自然聚敛,于定极为有益。二,身不可太向前,亦不可太向后。从发际上四指顶门之处,垂一直线,令此线通过喉心丹田,与地面成垂直线即可。脊柱不可令曲,亦不可用力。挺直坐下之时,先将腰身伸直,然后放下,使脊柱节节相拄,自然身形端正,久坐不疲。三,两肩齐平,不可左右低昂。两臂置于身之两旁,令与身平。两手心向上,右手压左手,两手拇指端相拄。手掌边沿靠腹部,手背置两足上。四,头微向前倾,作垂目观鼻之意。不可太倾太仰或偏左右。五,眼不太张太合,作注视鼻端之意(不可真用力观鼻端,久则目睛痛。)目光意注鼻端,鼻端与心垂直。两手心及两足心皆趣向聚合于肉团心,如是则全身精神皆聚矣。六唇齿随其自然;但不可张口呼吸。七,舌或言应令著上腭;但人舌有长短,亦不必强。八,息出入不可令作声,不可粗猛,不可急,不可滑,应令轻细至自己亦不感觉气息之出入;但不可注意令细。若注意令细,则气息反粗矣。别处所说数息之法此处亦不用,因光明之收放,即含调息之意。气息不仅从鼻孔出入,全身毛孔,亦有呼吸之作用也。坐时下部应覆令温暖;暑天至少亦应覆以一层单布。身之上部应稍凉,不可过暖,易生昏沉。头之后部及颈后不可使受风,天寒应以披单覆之;但头之前部顶门以前万不可盖覆。
(五)发心大要 一,思维自身,人命无常,在呼吸间。一息不来,三途六道,流转何所,毫无把握。若不修定,临命终时,自己如何作得主宰?二,思维自身,无始以来,流转生死,备膺万苦,以至于今,不知出离之道。今幸得遇此殊胜禅定法门,真有断烦恼出生死之功能,云何不修。三,思维父母众生,与我同在三界火宅之中,无有解脱之道。今我幸遇此法,若不勤修自求证入,云何能以此展转教他共趣大般涅槃菩提之果。四,不可起名闻利养心。五,不可起求胜过他人之心。六,不可盲无目的,堕于愚痴。七,应发自利利他种种善愿。
(六)正修观境
(1)理观 一,总观三宝
释尊既证觉 转四谛法-轮 五比丘得度
三宝依次兴
观想本师释迦牟尼佛,在鹿野苑,说四谛法,我即五比丘之一,亲闻说法,如对目前想。
二,总观四谛
知苦思断集 慕灭乃修道 四谛先说苦
佛意至微妙
思维三界中无一处不苦,苦的来源是烦恼与业,烦恼业苦完全寂灭的境界,应当希求修证。能证的方法,略则戒定慧,广则八万四千法门,摄之则为三十七道品,再摄之则为八正道。尤为重要之中心结晶,则为我现前所修之观法。(若广观者,应加入菩提道次第乃至法蕴足论四谛品。)
三,别观苦谛
我与诸有情 罪苦逼身心 三苦八苦等
多劫恒相侵
思维我与父母众生,往昔由烦恼炽盛,造诸罪业,感得现前苦果,逼恼身心。苦中有苦苦,乐中有坏苦,不苦不乐中有行苦。生有生活逼迫之苦,老有龙钟昏愦之苦,病有展转呻吟之苦,死有风刀解体四大分离之苦,更有悍妻逆子等,怨憎会遇之苦,如是皆苦苦也。兵燹流离,家庭惨变等,有恩爱别离之苦;求荣反辱,事与愿违,有所求不得之苦,皆坏苦也。而三界一切众生所不免者,则为五蕴迁流之苦,亦曰行苦。(参考菩提道次第)如是诸苦,我等无始以来,饱经痛楚,不知求出。
四,别观行苦
展转受诸苦 性迁流无常
思维我等无始以来,受此诸苦,此息彼生,出水入火,无时暂息。
五,无常想
一期业报尽 终当谒死王 生者莫不死
死时谁预知 临时何法避 死已何所之
思维我身,报尽命终,定有死之一日。思维现生所见所闻,眷属亲朋,奄忽物化,不知凡几。以彼例此,知我决定亦不免死。又复思维现见婴孩夭丧,壮夫暴卒,种种横死,知我死期不知何时;出息虽存,入息难保。又复思维现见有财有势聪明勇健之人,临命终时,或医药罔效,或势穷力竭,无不束手就死,知我死期到时,决定无避免之道。一息不来,三途六道,漂流何所,前路茫茫;若不修行,毫无把握;修行而不刻实精进,亦无把握。(参考无常颂菩提道次第。)若修行有成就者,先能预知时至;欲留寿者,可修长寿之法;死后往生何所,因果分明;益以定力愿力,亦自可主宰也。
(2)事观 六,死想
我今作死想
思维人命无常,在呼吸间。勿谓今日不修有来日,今年不修有来年,即现前此刻,一息不来,一切不能放下之事,不由你不放下;一切不得了之事,亦只有以不了了之。即此便是放下万缘,息心入定之唯一妙法。观想自身,身冷气绝,肢体僵直,现前便是一具死尸。
七,不净观九想
①②③④⑤ ⑥ ⑦⑧⑨
膀胀青瘀坏 血涂脓烂蛆 化蛾飞身外
所余惟白骨 自他皆如此 历历观分明
贪欲顿休止
观想自身死已数日,渐渐变坏,如闻臭秽之气。初皮肤变紫;次肌肉肿胀;次一处一处变青色;次一处一处恶血浸出成紫黑色;次皮肉坏烂;次坏血涂满骨骼之上;次血腐成脓;次见肌肉脏腑溃烂,一块一块,脱落地上;次见坏烂血肉,尽生蛆虫,遍身钻吃,将腐肉食尽,化为飞蛾飞去不见。修此观者,能愈疾病。如身生疮者,想患处为虫所食,病即易愈。自己观成白骨。复观自己平时所爱之人,毕竟亦成白骨,贪欲自息。或有平时蓄恨之人,观彼与我毕竟皆成白骨,嗔心自息。试将刘邦项羽白骨置于一处,试观其复能斗争否。我与我之仇怨,势力及所争,均不如刘邦项羽,亦复皆成白骨,尚何争竞之有。(若不能观全身者,散乱重者,应从足大趾上指许大一块观起;昏沉重者,应从额际指许大一块观起,渐及全身。)
八,白骨流光想
粗重烦恼断 流光遍大千
思维自身已成白骨,粗大之贪嗔悉皆止息。然后观想自身骨节,一一洁白光莹,如白玉所成。一一骨骼之中心,各有一红线,放出光明,如电灯泡中之铁丝。光明射出白骨之外,笼罩全身,成一白光团。初时前后左右上下各一舒手远(即使其光成一半径一舒手远之球形是)。以后每次修观逐渐加大,乃至遍于三千大千世界。放光加大之法,要有一定界限。譬如一舒手远,次加至满一室,次加至满一屋宇,次一村一邑一国一洲等。若不如是渐加,徒想遍于三千大千世界,实则心力仍只能及于极小之范围也。如是观者,能治骨骼中病,能使骨力强健。
九,对治沉掉修止法
散乱及昏沉 对治知止处 二病俱无时
所止复相异
如是观想之时,若心散乱,不观想所缘白骨光明之境,而想其他之境界,对治之法,应注心想二足心。若心昏沉,所观想之境不大明显,应注心想于眉间。头部有病之人,应多于下部注心。下部有病之人,应多于头部注心。初修定及用脑之人,以注心足心为宜。初修定不能即希望得定,应以长久工夫,对治散乱昏沉。散乱昏沉对治了,定就成了。对治散乱昏沉的方法很多(参考定道资粮,止观略法,菩提道次第)。最简单的,除上述方法外,坐的姿势,散乱多的,头应稍俯;昏沉多的,头应稍仰。散乱多应合目,昏沉多应张目。散乱多应坐光线稍暗处,昏沉多应坐光线稍强处,皆是也。散乱时应引心向内,使住于一简单之境;昏沉起时,应令心稍用力,增加观境显明之程度。不散乱不昏沉时,应注心于脊骨末端。随时注心此处,于体力之增强,及修定气道之调节,有大作用。
十,童真想
白骨渐生肌 复还假合躯
观想白骨中红线放出光明,成为肌肉,丰腴润泽。放出之光明亦收回,成十五六岁童子相,勇健活跃,欣欣向荣,充满生活能力。如修黄文殊者,于此即修文殊观,持文殊咒。作是观者,能令延年不老。
十一,白毫想
眉间白毫光
观想自己眉间,出一白光,平射向前,如手电筒。
十二,月轮观
月轮妙莲花
观想白毫所射之处,蔚蓝净天空中,现一月球,清辉湛然,如中秋月,不高不下,正对自己眉间。其大如盘,在己面前一二丈远之处。作是观者,能增长白菩提。月轮之下,承以鲜洁之莲花,或作杂色。
十三,阿字观
观想月轮之中,现一阿字(梵文藏文汉文均可),作水晶色。阿字是无生义,是缘生性空义,是无我义,是一切法无自性义。
十四,皈依上师观想法 (甲)观师相好
阿字化师尊 三轮字安立 自体亦同安
惭愧求加持
观想月轮放大,直径丈余。月轮乃一大白光聚,并非质碍之物体。其中阿字转变成为恩德最重得法上师之相,著三法衣,现比丘相,跏趺而坐。其体性即是三世诸佛三宝及一切承恩上师之总集。如是坐于莲花座上,月轮光聚笼罩之中,观上师顶门有白色 (嗡字),表身轮之功德;喉间有红色 (阿字),表语轮之功德;心间有蓝色 (吽字),表意轮之功德。自身顶门喉间心间,亦有如是嗡阿吽三字安立。此三字,即是诸佛身语意三密之标相。安立此三字者,能得诸佛之加持。若魔于定中现作上师形相,来作损害,安此三字,彼相即不现。如是观想显现已,次应思维,上师与我,本来具足诸佛三轮功德之体性,平等无异。上师已修证,已成就,三轮功德,与佛齐等,而我尚于身语意三门,起惑造业。虽幸遇上师之悲愿摄引,而自身懈怠放逸,于本具之三轮功德,仍复不能现证。以此对上师前生大惭愧,虔诚祈请,恳乞加持。加者,谓由我虔诚恳祷故,感得上师三轮功德不可思议之力降入我身,增长我自身本具之三轮功德。持者,谓由彼不可思议力之作用摄持,能令我本具之三轮功德发起作用。加持之理,如无线电,装置之条件适合,即能起交互之作用。上师有如是愿力,我有如是如法之至诚祈请,即能发生加持之力用也。
(乙) 观师功德
具德我师尊 悲智无伦比
总观上师功德,与诸佛无异。别者,依菩提道次第所说善知识十种功德,及上师供所说密乘善知识十种功德,观上师于此二种十德无不具足。(若实不具足者,应作具足想。)一切诸佛功德总摄为悲智,上师悲智,与佛齐等,莫可比伦。又诸佛悲智业用,唯为度生,我由无始生死以来,诸佛出世,无福值遇,未蒙度脱,刚强难调,沉沦于生死大苦海中,唯有我具德上师,于无方便中巧设方便,多方摄引,开示此完全次第迅速易入之修定法门,使我由此渐次进修,得出生死,是于一切诸佛之中,于我尤有殊恩;悲智业用,即诸佛亦莫伦比也。
(丙)观师传承
上溯释迦佛 祖师相衔接 佛慈悲福智
修证师悉承
传承不断,法流清净,则加持之力亦殊胜。昔时有钦差至拉萨,患水土不服之病,医者谓应饮以汉地之水则愈。于是使人从成都运水至拉萨,每日只宿于有井水处,即将所运之水倾于井中。次晨复自井中汲水搬运前进。如是经数十站之路程,始达拉萨。钦差饮其水,其疾果愈。盖水性之不同,由于水中所含藏之微细生物不同而起差别,如江河之水及海中之水,其生物即不同也。成都之水,倾入沿途井中,其所含之生物,于夜间又复繁殖。次晨汲起之水,仍与成都之水所含生物无异,故能愈病。与成都新汲之水无异,承传之理亦复如是。若自释迦佛以下师师相授,有不断之传承者,其功德加持之力,即与佛相等。今此法之法流,得之藏地者,自释迦佛至阿底峡尊者,印度祖师,有不断之清净传承。阿底峡尊者到西藏之后,以三皈依法,救济西藏佛法之紊乱,有皈依喇嘛之称。阿底峡尊者以后之法流,宗喀巴大师集其大成。自释迦佛至老喇嘛康萨仁波卿共二十八代。中间历代传承祖师,无一人非大成就者。我等现前得法上师,受皈依修法于跑马山降巴仁波卿,老格西仁波卿,嘎登寺老嘎登尺巴,及老喇嘛康萨仁波卿。汉地之法流,则得于临济正宗第43代上佛下源老法师;实集合汉藏清净法流之汇归。是故释迦世尊所有功德,皆为师所承受。上师之功德即与佛无二无别也。
(丁)忏罪求加持想 (子)忏师前所生罪 (初)忏罪想
我违师言教 或扰乱师心 不信且轻蔑
口毁谤辱骂 打师滥用物 等罪皆忏悔
观想自己面对上师之前,追忆依止承事不如法所生一切巨细诸罪,克诚披露,痛切忏悔,作是念言:上师慈悲,愿忆念我,我于依止上师以来所有不能如教修行违师言教之罪,愚蒙无知扰乱师心之罪,不见功德腹诽不信之罪,不念恩德不敬轻蔑之罪,乃至口出毁辱之言,身为凌蔑之行,滥用师物不知护惜,所有一切依止承事未能如法之罪,如是等罪,应感三途极重苦果;设生人中,不得遇善知识,不得听闻法要。以是思维,生大恐怖,起大惭愧,诚心忏悔,后不复造。惟愿上师慈悲,许我忏悔,为作加持,令罪清净。
(依事师五十颂,菩提道次第亲近善士法,别解脱戒依止法及事师法,检点自身每日言动,若有不如法处,一一忆念忏悔。)
(次)加持甘露灌顶想
师尊大慈悲 欣然加矜许 闻思修证德
及佛加持力 照我妙光明 如甘露灌顶
喉心及脐下 四射遍全身 一一毛孔间
罪化黑气出
观想上师博大慈悲,护念于我,犹如一子,闻我忏言,特加哀怜,熙怡微笑慰言:法子,汝能忏悔,是乃健儿。后当责心,慎莫放逸。作是语时,上师身中所有听闻读诵分别观察三藏十二分教闻慧功德,观察无常苦空无我等理思慧功德,暖顶忍等修慧功德,回向四果五道十地等实证功德,及得佛传承加持一切与佛齐等之三轮功德,悉化为光明之相,由顶上 字放出白光,喉间 字放出红光,心间 字放出蓝光。三处光明射我头顶。我之顶门有一小孔,如宝瓶口,直达脐下二指节处。光明至我顶上,化为甘露,如白乳汁,亦如溶酥,自顶门徐徐灌下,细细降流,不偏不曲,经过喉间心间,直达脐下。流经之处,悉生清凉之快感,如盛暑天,得饮清冷之泉水也。甘露流至脐下,四散遍灌全身。身中罪业魔障病患,悉被冲刷,从毛孔中,化为黑气之相而出,犹如夏雨时行,沟渠盈溢,所有积聚污泥垢秽,悉皆荡涤无余。黑气既出,全身悉为甘露充满,有充实膨胀之感。如炎热时,观想甘露充体,如披薰风,如浴清泉,烦热悉除,作清凉爽快想。如寒冷时,观想甘露充体,如拥薰炉,如浴热水,寒冻悉解,作温暖舒适想。且作师之一切功德,我已决定获得想。
(后)转加父母有情想
父右母则左 怨前恩亲后 地狱乃至天
六分作围绕 功德诸光明 三度尽量施
其相复如前 尽出诸黑业 皈依我本师
定中诚恳念
观想现在父母,在我左右。(凡作一切善法时,悉应观父母与我同作。)平生于我最有恩之人,在我背后。平生于我常作相违之人,在我面前,于彼亦作爱敬如父母想。在父母怨亲之外,有与我非怨非亲之六道众生,彼等亦皆是我父母。(参考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方便颂)面前天道在中,修罗在左,人道在右,背后地狱在中,饿鬼在左,畜生在右,成一大圆形,围绕而坐。法界众生,悉皆摄入,无一遗漏。思维我今受此甘露灌顶之乐,应令一切有情同我享受。我今具足上师一切功德,应令一切有情亦皆具足。如是思维,即时观想,己身周身毛孔,放出白光,照一切有情之顶,如上师为我灌顶之相。各各有情之罪障等,悉从彼身毛孔化为黑气散去。各各有情身分,悉为甘露充满,放出白色光明。我与父母有情,异口同音,念南无古 若干遍,将光明收入自身。(以下二段,亦如此作观。)
(丑)忏违越诸律仪戒罪
五逆及十恶 犯三皈五戒 乃至诸律仪
次二忏如前
如前观想,对师忏悔,作是念言:上师慈悲,愿忆念我,我名某某,所作罪堕,五无间罪所属之类,十不善道之类,违越皈依学处之类,别解脱戒相违之类。(五戒,八戒,沙弥十戒,比丘、比丘尼,各随所受之戒,思维戒相,追忆所作,如有违犯,应见罪见堕,说罪名数,别别忏悔。)如是等等,犯罪众多,应感极重苦果。今对师前,无覆藏心,发露忏悔,不敢复作。愿师慈悲,许我忏悔,为作加持,令戒清净。(甘露灌顶,转加有情,悉同前。)
(寅)忏违越菩萨戒罪
菩萨戒诸罪 次三至诚忏 安慰及加被
一一同于初
观想同前,面对上师,忆念所作违越菩萨戒之罪,而作忏悔之启请,作是念言:上师慈悲,愿忆念我,我名某某,作某某事,违越某某菩萨戒条,坏菩提因,障菩提果,失大义利,当堕苦趣,生大恐怖,起大惭愧,克诚忏悔。愿师慈悲,为作加持,令罪消灭,善根增长。 (应参考文殊五字真言念诵法菩萨戒略颂,菩萨戒颂,菩提道次第,瑜伽菩萨戒品,梵网经。)(甘露灌顶,转加有情,悉同前。)
十五,皈依佛观想法 (甲)观佛功德及相好
即师即是佛 无边相好现
以前观想师之功德,即佛功德。(参考皈依发心摄要颂,宝相赞佛所行赞,法蕴足论四证净品,三尊胜赞供养法等所说佛宝功德。)以前观想师之相好,换成释迦佛面貌,即是佛相。如是观者,所观佛相,奕奕如生,不致成金泥造像,无有生气。又如是观者,易成佛师不二之想。
(乙)忏罪求加持想 (卯)忏佛前所生罪
昔曾以恶心 出佛身中血 或以轻慢语
评佛像丑恶 质当贸易像 恶心毁坏塔
违越佛语等 众罪悉忏悔 初中后复三
三度佛光被 断德与智德 一切皆给与
转加父母等 于佛尽皈依
观想自己,面对佛前,五体投地,求哀忏悔,作是念言:大师慈悲,愿忆念我。我从无始以来,或以恶心毁坏佛像,或轻慢语评佛像丑恶,(只可说塑匠铜匠画匠技艺不好,不可说佛像不好。凡是佛像,没有不好的。)以像取利质当贸易,(佛像可送与具信者供养,不可取利;请佛像者酬工本时,应作供养想。)或以恶心坏佛塔庙,(好心改建庄严拆毁者不犯。)不遵经律,违越佛语,如是等罪,应感三途极大苦果。设生人中幸遇佛法,久不开悟,徒劳无果。以是思维,生大怖畏,克诚披露,求哀忏悔。惟愿大师,许我忏悔。(甘露灌顶,转加有情,悉同皈依上师观法。)灌顶已,想世尊断尽金刚习气,现证无上正觉之功德,我悉获得。我与父母有情异口同音,念南无布达耶若干遍。
(辰)忏违越诸律仪戒罪 (巳)忏违越菩萨戒罪 (悉同前)
十六,皈依法观想法 (甲)观法宝体相及功德
佛前十二部 教证光炽盛
观想佛前三藏经籍,玉函金帙,相极庄严。是佛四十九年金口所说名句文身十二分教,及诸佛菩萨声闻圣众内心所证功德光明。(参考皈依发心摄要颂,宝相赞,法蕴足论四证净品,三尊胜赞供养法等所说法宝功德。)
(乙)忏罪求加持想 (午)忏法宝前所生罪
愚迷谤正法 以经作货物 质当及取利
以伪乱正法 露置及跨越 与秽物杂置
评论说法人 辩才有无等 依法所生罪
一一披诚忏 二番及三番 如前求忏悔
佛音施安慰 法光三度临 转加诸有情
于法尽皈依
观想自己对大师前,至诚忏悔,作是念言:大师慈悲,愿忆念我,我从无始以来,所有执此轻彼,愚迷谤法之罪;货卖经典,质当取利之罪;断章取义,伪乱正法之罪;暴露经典,不知珍护之罪,跨越践踏,秽物杂置不敬之罪;评说法人辩才有无轻慢之罪。如是等罪,今皆忏悔。惟愿慈悲,许我忏悔,为作加持,令罪清净。如是白已,观想大师,欣然矜许,慈音安慰。法宝放光灌自顶门,观想同前。甘露充满全身,作三藏十二部教证功德皆获得想。教典不能解了者,悉能解了;不能记忆者,悉能记忆;不能现证者,悉能现证。如是想。次复观想己身光明,转加父母有情。我与父母有情,异口同音,默念南无达磨耶若干遍。
(未)忏违越律仪戒罪 (申)悔违越菩萨戒罪 (悉同前)
十七,皈依僧观想法 (酉)忏依僧宝所生罪
文殊及普贤 观音金刚手 地藏虚空藏
弥勒除盖障 佛侧八菩萨 次十六尊者 长老身子等 阿含经有名 毁谤贤圣僧 与破和合僧 夺物并分类 不信僧伽耶 因而取邪见 酬护法有阙 依僧所生罪 一一皆忏悔 五逆及破戒 如前依次忏 僧宝发慈音 三度垂加慰 光明无量集 黑尽白光出 父母及六道 于僧尽皈依
观想八大菩萨十六尊者,阿含经中有名舍利弗等大阿罗汉及诸护法,侍立佛侧,自己面对诸贤圣前,作是念言:诸大菩萨现前圣众,愿忆念我。我从无始以来,所有分门别户毁谤贤圣之罪,我慢僻执,破和合僧之罪,夺僧资用侵损僧物之罪,于七众中分别党类之罪;观寻过失不信僧伽之罪;虽信佛法不信僧宝邪见之罪;酬谢护法供事阙略之罪,如是等等,犯罪众多,应堕三途;虽得为人,幸遇佛法,障入大众,不得享受僧中利益。以是思维,生大怖畏,惭愧忏悔。惟愿诸圣,听我忏悔。如是白已,僧宝各各三轮放光,异口同音作安慰语。其光集我顶上,甘露灌降,观想同前。转加父母有情,与我共同默念南无僧伽耶若干遍。
(戌)忏违越律仪戒罪 (亥)忏违越菩萨戒罪 (悉同前)
十八,三宝加持想
三宝同放光 一一顶总集 甘露注如前
如佛度一切
观想三宝同时放光,光明皆集合于我顶上,化为甘露,灌我顶门,其相如前。观想自身病魔罪障,悉化黑气,冲刷而出。黑气既尽,全身光明充满,功德如佛无异。复从自己全身毛孔,放出光明,为父母有情灌顶。父母有情悉皆成佛。
十九,法界光明想
黑气已无余 光明照法界 各各身发光
自他遍无碍
观想我及有情,身中病魔罪障,悉已化黑气而出,消除净尽。各各身分皆光明蕴。我之心间有一明灯,光照尽法界一切有情。各各有情心间,亦各有一明灯,光明遍照法界。(若不能观心间灯明者,不作是观,但作光明互遍之观亦可。作是观者,只作数分钟,不可久。)我与一切有情,光明互遍互入,自他无碍。其光不放不收,湛然静住,作不来不去,无出无入想。
二十,内曼荼拿想
皈依三宝竟 众生归一心 法僧入佛心
佛师体无二 乘光入我心 三者无差别
观想从佛心间放光,光触法宝、僧宝。法宝化为光明收入佛心,僧宝化为光明收入佛身。我心放出光明,照触一切父母有情,悉化光明,自我身毛孔,收入我心中。我之心中,有一莲花月轮。六道众生,细如微尘,于月轮之上安住,其相如在外时。观想对面之佛,现比丘相,其体即是上师不异。观想佛相收小,高六寸许,乘光至己面前三四尺处,面对自己。佛座之高下,与我鼻端平。次观佛在己顶门之上,面向于前。莲座去顶上五六寸。次观佛相收小,大如橄榄核,自顶门孔中降下,坐于心间有情围绕之中,即佛即师,亦即是我之自心。观想佛心放光,为心间有情灌顶。有情身分放光,又收入佛心。如是三次作。心间有情,悉皆成佛。我心与佛,与一切有情体性是一,故曰心佛众生,三无差别。随时观此内曼荼那,则我与佛及法界众生,随时共住不离,利益甚大。
二十一,二空观
心境两俱空 即成二空观
观想心间之佛,心中有一蓝色 (吽字)。其字放光,照触心间有情,悉化光明收入佛身。佛身亦化光明,唯余吽字。其字放光,照触腹中脏腑,悉化光明。腹中光明充遍。若火大盛者,观其光蓝色,作清凉想。若火大弱者,观其光红色,作温热想。平等无病者,光作白色想。其吽字或不观亦可,是名内空观。作是观者,能治愈脏腑中疾病。脏腑机能有不健全者,能为补治。次观光明向外发,身如凝酥遇热溶化,自身亦空。光明所触,身外器物,墙壁山河大地,亦复成光。是名外空观。
二十二,大空观
大空明无尽
观想光明放出,先只一舒手远。(或由吽字放出,或不观吽字,唯观光明。)次再加一舒手远。如是加数次,以后每次加一里。如是加数次,以后每次加五里十里百里千里,乃至遍满三千大千世界,光明无尽。若第一舒手远光作白色,第二层作黄色,第三层作红色,第四层作绿色,第五层作蓝色,如虹彩形。如是色彩间别,则能分出远近矣。
二十三,幻身显现想
光明集座来 显现幻月莲 吽字化我身
观想光明从边沿渐渐收回,如镜面呵气收缩之状。最后收至自己现在座位之上。座位莲花之上,平置月轮之垫。月轮之上,显现竖立红色 字,光明收入 字之中,转成自身之相。
?
(七)出观须知 一,应将皈依观颂文,从头默念一遍。二,将二手心搓热,搓拭面部,然后张目。三,张目徐顾四周,了知我身现在何处。四,思维我今已出定,次复当至何处,当作何事。五,徐摄衣整带安详下座。
(八)观境认识 一,初修观者,妄想甚多;入座修观,比不修时,妄想更多。此乃初修必经之阶段。如法修观,久久妄想自止。不可因入座便起妄想,便放弃不修。二,若身上某一部分发生跳动,或房屋振振作声,此乃将生触之相,不必恐怖,亦勿执著。三,若身上发生冷触或暖触感觉不适者,此是禅病,应禀承上师对治之;感觉舒适者,此是生触之相,不可执著,应作空观,或修菩提心,愿众生悉得此乐。再依自己所修之法,照旧修习,其乐自然渐更增长广大。四,观中见胜妙境界,应知悉是如幻显现,不应执著,著即成魔。如见佛及本尊现相,应修供养,发殊胜愿。五,若见可惊可怖境界,应作空观,并修忏悔。六,若定中受惊动,身上某一部分感觉不适,如法再修一次,其病即愈。
(九)初修要诀 一,不可畏难。众生之心,无始以来,在世间法中转。世间应事接物,境极繁复,不觉其难,以熟习故。心难趣定者,以未练习故。若今不练习,始终无熟习之时。二,不可无恒。三,初修每次时间不可太长,每次至少五分钟亦可,以后渐渐加长。四,每日至少修四次。五,每次应将全部观法,略修一遍,于中提出一段专修。
(五)三皈依观摄一切佛法
(一)摄三十七道品 观不净、苦、无常、空,摄四念住。忏悔求加持摄四正勤。生起意乐,精进修习,能生止观,摄四神足。于上师三宝及戒皈依,即是修信等五根五力。七觉支是定之支分。八正道是修得成就之应用。故三十七道品,无不摄入此中。
(二)摄一切禅法 一切观境,皆所以修寻伺,由寻伺引生喜乐,即入初禅。由修皈依三宝及戒,并观四谛理,得内证净,即入二禅。引生妙乐,即入三禅。修空观等舍念清净,即入四禅。修内外空、大空,即修空无边处。修诸观境,即修识无边处。心境俱空,即无所有处。观一切众生罪清净,即修悲无量。为一切众生加持功德,即修慈无量。观一切众生受禅悦解脱无上菩提之乐而生欣喜,即修喜无量。等观一切众生皆我父母,即修舍无量。皈依师修依止法,是三士道之前导。观无常,畏罪业,皈依三宝,是下士道。修四谛观法,是中士道。修加持众生离苦得乐,心佛众生无别,是上士道。自观与师佛不二,是密乘道。月轮阿字光明等,是法身修法。童真想自观成佛,是报身修法。幻身显现,自身放光加持众生,是化身修法。上师修法,是圆成次第上师瑜伽之基础。光明观是相明力明之基础。不净想对治贪欲,四无量对治嗔恚,光明观对治昏沉睡眠,修依止法及戒对治掉悔,皈依观对治疑盖。
“量子纠缠”揭示一个事实,当两个相互关系的粒子,其中一个粒子(状态)发生变化,另一个粒子即刻发生相应的变化。佛弟子呵护自己的“三皈体”,就要每天念三皈依,跟佛建
道了法师时间:2024-11-18
序(给第十一次版的)《觉者之言》的原版是以德文撰写。原文是依据佛教巴利文经藏中世尊的语言,择其精华,再依次序有系统化地把它编辑成书。希望这本书能成为初学者的入门指南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1
三下 十二 受三皈依的感化从前,韩国有个小孩子,每天听妈妈在佛前念三皈依,久而久之他也学会念了;一天,他问妈妈:念三皈依有什么好处? 妈妈说: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时间:2024-04-13
三皈依是什么意思?三皈依,即皈依佛(觉)法(正)僧(净)三宝,皈依两足之尊佛陀、皈依离欲之尊佛法、皈依众中之尊僧伽。意为对佛法僧的归顺依靠。佛陀是已经觉悟的人,
皈依修学手册时间:2024-04-08
早年有一个和尚,他的房子经常遭响马偷器械,和尚很生气,却也没有办法,只好天天把门窗关得紧紧的。有一天,和尚紧闭门窗躲在房中,响马又来了,“咚咚咚”地敲门。和尚说
佛教故事时间:2024-02-05
隆莲法师:入菩萨行论(隆莲法师译本) 目录 一、 赞菩提心功德品 二、 忏悔品 三、 受持菩提心品 四、 不放逸品 五、 守护正知品 六、 忍辱品 七、 精进品 八、 禅定品 九、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18
隆莲法师:阿弥陀经讲记 十四阿弥陀经讲记(十四)西藏有四皈依,先皈依上师,上师代表三宝,先念皈依上师,再念皈依佛法僧,皈依就是投靠依靠,一般人到了没办法时就要投靠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15
隆莲法师:阿弥陀经讲记 十二阿弥陀经讲记(十二)“是故号为阿弥陀”。法身充满不必说,从阿弥陀佛报身说,眉间的白毫要放光,胸间卍字德相放光,都“照十方国,无所障碍”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15
隆莲法师:阿弥陀经讲记 一弟子弘永记在念佛道场,有的道场早上念本师释迦牟尼佛,有的道场早上念南无阿弥陀佛。我们应懂得为什么我们念阿弥陀佛,不然人家看到我们和尚就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15
隆莲法师:隆莲法师关于佛教与作家的对话 作家:佛教最根本的东西是什么? 隆莲:佛教最根本的东西就是探索宇宙和人生的真理。生从何来,死从何去?是不是这个世界除了物质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15
隆莲法师:阿弥陀经讲记 二阿弥陀经讲记(二)下面说“发本神通”发挥你本来具足的神通。密宗就是要讲神通,彻悟禅师说你念得一句阿弥陀佛,就能发挥你本来具足的神通,因为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15
隆莲法师:阿弥陀经讲记 十一阿弥陀经讲记(十一)八圣道分属修道位,已经见了道的圣人在这个八圣道的路上走,真正见到诸法真理了。八圣道就是戒定慧三学,开始是正见,四念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15
隆莲法师:阿弥陀经讲记 十六阿弥陀经讲记(十六)正文已讲完了,释迦佛口说的经,这段话就讲完了,叫正宗分。正宗分主要是释迦佛亲口所说,阿弥陀经到这里已把佛口说的法说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15
隆莲法师:阿弥陀经讲记 三阿弥陀经讲记(三)阿弥陀佛又有无量光又有无量寿,所以他的功德、智慧、神通,他的佛土的依报正报的庄严,度生的功德都是无量,所以先把阿弥陀佛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15
隆莲法师:阿弥陀经讲记 十三阿弥陀经讲记(十三)佛道无上誓愿成,这个就是我们的大志向,这才是大事,一大事因缘。我们当了出家人,成佛就是大事,因为我们中国汉传佛法都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15
隆莲法师:阿弥陀经讲记 七阿弥陀经讲记(七)池中莲花大如车轮,金轮王的金轮有多大,金轮的轴心有四十里,这里所说的池中莲花大如车轮,不是世间上的车轮,是跟金转轮王的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15
隆莲法师:阿弥陀经讲记 五阿弥陀经讲记(五)第三怖魔,怖:恐怖,魔见到比丘都要恐怖。发心受具足戒白四羯磨成了比丘,魔就吓到了,你不听他的话,受了比丘戒不得听魔的话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15
隆莲法师:阿弥陀经讲记 六阿弥陀经讲记(六)“从是西方”是:就是我们这个地方,从这个地方往西方走,有人问为什么说西方?蕅益大师答你问得不对,假使我说在东方,你又说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15
隆莲法师:阿弥陀经讲记 八阿弥陀经讲记(八)我们这有个女老师,她才出生八十天她父亲就死,母亲把她带着,她父亲死了两年才转世。五岁时一天忽然说起大人话:你们找某处某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15
隆莲法师:阿弥陀经讲记 九阿弥陀经讲记(九)修行有五个阶段,拿我们来说,说得好点我们算是资粮位,说得不好我们还不够资粮位。什么叫资粮位?你已发愿要想成就大事,现在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15
隆莲法师:阿弥陀经讲记 十阿弥陀经讲记(十)四正勤主要说不犯戒,好事要做,坏事不做。出家人要把五戒守好,连五戒都守不好当啥出家人?出家人起码守好五戒诸恶莫作众善奉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15
隆莲法师:阿弥陀经讲记 四阿弥陀经讲记(四)苦就是矛盾,就是逼迫性,各人有各人的一本账,大人有大人的,老人有老人的,哪一界的人都有矛盾在他心里头,没有矛盾的人没有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15
隆莲法师:阿弥陀经 二下面说“发本神通”发挥你本来具足的神通。密宗就是要讲神通,彻悟禅师说你念得一句阿弥陀佛,就能发挥你本来具足的神通,因为你本来是佛。你本来成佛就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14
隆莲法师:心经浅释 隆莲法师《心经浅释》今天大家要求讲《心经》,因为大家天天都在念,如果不讲一下,就容易产生误解。一、先释经题: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佛教小乘在藏经中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14
隆莲法师:阿弥陀经 十一八圣道分属修道位,已经见了道的圣人在这个八圣道的路上走,真正见到诸法真理了。八圣道就是戒定慧三学,开始是正见,四念处是资粮位的正见,八圣道的正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14
隆莲法师:普贤行愿颂讲记 七普贤行愿颂讲记 七 今天我们在这里听法,学法,说法的人就叫以法布施,听法的人也是以法布施。为什么以法布施?你如法听法,你恭敬三宝的心,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14
隆莲法师:阿弥陀经 十三佛道无上誓愿成,这个就是我们的大志向,这才是大事,一大事因缘。我们当了出家人,成佛就是大事,因为我们中国汉传佛法都是大乘,出家也是大乘,汉传比丘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14
隆莲法师:阿弥陀经 四苦就是矛盾,就是逼迫性,各人有各人的一本账,大人有大人的,老人有老人的,哪一界的人都有矛盾在他心里头,没有矛盾的人没有,矛盾普遍存在,每个人都有矛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14
隆莲法师:阿弥陀经 三阿弥陀佛又有无量光又有无量寿,所以他的功德、智慧、神通,他的佛土的依报正报的庄严,度生的功德都是无量,所以先把阿弥陀佛这个名字我们念着,念着第一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14
隆莲法师:阿弥陀经 一上隆下莲恩师讲 弟子弘永记 在念佛道场,有的道场早上念本师释迦牟尼佛,有的道场早上念南无阿弥陀佛。我们应懂得为什么我们念阿弥陀佛,不然人家看到我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14
隆莲法师:阿弥陀经十四西藏有四皈依,先皈依上师,上师代表三宝,先念皈依上师,再念皈依佛法僧,皈依就是投靠依靠,一般人到了没办法时就要投靠别人,要听别人的指挥,皈依佛常随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14
隆莲法师:阿弥陀经 九修行有五个阶段,拿我们来说,说得好点我们算是资粮位,说得不好我们还不够资粮位。什么叫资粮位?你已发愿要想成就大事,现在上路必须作的预备工作,这叫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14
隆莲法师:阿弥陀经 八我们这有个女老师,她才出生八十天她父亲就死,母亲把她带着,她父亲死了两年才转世。五岁时一天忽然说起大人话:你们找某处某家找来,我要给她说话。找去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14
隆莲法师:阿弥陀经 十二“是故号为阿弥陀”。法身充满不必说,从阿弥陀佛报身说,眉间的白毫要放光,胸间卍字德相放光,都“照十方国,无所障碍”。阿弥陀佛的光明是“照十方国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14
隆莲法师:阿弥陀经 十四正勤主要说不犯戒,好事要做,坏事不做。出家人要把五戒守好,连五戒都守不好当啥出家人?出家人起码守好五戒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努力好事要做,坏事不做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14
三皈依是什么意思?三皈依的内容三皈依,是指「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是回转或是归投;依是依靠或是信赖,即归投依靠佛法僧三宝。我们所皈依的佛、法、僧三宝,代表
佛教名词时间:2023-07-10
【何谓三皈】三皈依,即是皈依三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与「归」同义,是回头的意思;『依』即依靠。从何处回头?依靠什么?「佛、法、僧」是我们的依归,修
入门须知时间:2023-06-19
三皈依中的“两足尊” “两足尊”,是释迦牟尼佛的十大称号之一,并不是说两只脚很尊贵,不是这个意思,大家千万不要错解了。佛的十大称号: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
素食师兄时间:2022-08-13
今天大家要求讲《心经》,因为大家天天都在念,如果不讲一下,就容易产生误解。一、先释经题:《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佛教小乘在藏经中属于阿含部。阿含是音译。含:即包含。
其他文章时间:2021-08-27
1、皈依三宝的意义:学佛必从受三皈依起,三皈依是皈依佛、法、僧。受了三皈依,才算是佛教徒。虽研习佛教,若不皈依三宝,仍不为佛教徒。学佛之入门,以受三皈依为根本。
界诠法师时间:2021-03-04
我们受完三皈依后,虽身同世俗,但心是菩萨,所获功德,不可思议。生命的目标不一样,心态不一样,生命的品质就完全不一样。这就好像出污泥而不染的莲华。在没有皈依前,我
大安法师时间:2020-12-20
问:弟子家中多人皆是佛教徒,父母也在多年前认识佛教,可惜在他们对佛教认识还不够深入时,母亲就得了急症过世,父亲也患了老人痴呆症,因而父母都没有接受三皈。如今弟子
汉传法师时间:2014-02-12
问:三岁孩子能讲话,就为他受三皈依,请问是否可以?净空法师答:这是结缘皈依,实际上是做不到的。‘皈’是回头,‘依’是依靠,三岁小孩怎么能懂得这个道理!所以,这是
汉传法师时间:2014-02-13
皈依能为我们带来什么利益?或许有人会觉得奇怪:学佛者也讲究利益吗?事实上,学佛并非排斥利益,只是不执著利益,以无所得的心来看待这一切。但不执著利益,并不影响应得
汉传法师时间:2014-02-25
隆莲法师(1909—2006),是一位富于传奇色彩的大德高僧。俗家姓游,名永康,字德纯,亦名慈;法名隆净、仁法,别号“文殊戒子”“清时散人”。一九〇九年农历三月十三日,
汉传法师时间:2014-08-31
问:没有三皈依能往生吗?大安法师答:一般来说,如果我们要学佛念佛求往生的话,应该来受三皈依。如果你三皈依都不受,说明你还有一个傲慢的心。要知道佛法的利益,要从恭
佛学入门时间:2014-10-09
2014年12月13日,“上海玉佛禅寺第二十四届传授三皈依法会”在觉群楼万佛堂隆重举行。上午10:00,在寺院两序大众和护法善信的迎请下,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上海市佛教协会
新闻资讯时间:2014-12-15
达照法师主持皈依法会大众长跪聆听开示大众忏悔业障2015年2月26日(乙未年正月初八)下午13时,在浙江省天圣山安福寺灵山宝殿圆满举行了乙未年首次三皈依法会。法会由安福寺
新闻资讯时间:2015-03-03
若三千大千世界,满中如来,如稻麻竹苇。人以四事供养,满二万岁。诸佛灭后,各起塔庙,复以香花种种供养。其福虽多,不如有人以纯净心,皈依三宝所得功德。——《校量功德
汉传法师时间:2015-04-05
2015年4月7日,浙江省杭州市灵隐寺举行2015年首次皈依法会,恭请方丈光泉法师为法会主法,320名善信欢喜信受三皈依。在这个观世音菩萨圣诞的吉祥日子里,光泉法师向这些来
新闻资讯时间:2015-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