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达磨俱舍释论第十八卷
婆薮盘豆造
陈天竺三藏真谛译
分别圣道果人品之三
复次如凡夫生初定地以上。由舍欲界惑灭离至得。与彼惑不更相应。于彼亦尔。是故此执非证。复由何地。从何地得离欲。偈曰。由无流非至。离欲一切地。释曰。若依非至定地。修无流道。能离欲一切地乃至有顶若人依近分定。得下地离欲。为如无间道一切解脱道亦从近分定起不非。何为。偈曰。从定近分后。脱道三地胜。释曰。一切众生生地有九种。谓欲界四色定四无色定。此中从欲界离欲。乃至第二定离欲。名三地胜。于此三地中。最后解脱道。或从近分定起。或从根本定起。偈曰。非上近分。释曰。从三地胜以上。一切最后解脱道。皆从根本定起。悉不从近分定起。舍根平等故。于三定中近分及根本。由受根异故。有余人不能得入根本定。通修行根难成故。是故于离欲三地。最后解脱道。亦得从近分定起。由无流非至定得离欲一切地。此义已说。由余地未说故今应说。偈曰。圣由八自上灭。释曰。若由八种无流定得离欲。谓色定中间定无色定。从自地及上地。皆得离欲。非从下地。先已离欲故此中出世无间道解脱道缘四谛为境故。如谛十六相起。此义自成。偈曰。解脱无间道。世间如次第。寂静粗重等。想上下地境。释曰。解脱道起。寂静等为相。无间道起。粗重等为相。此二道如其次第。第一缘上地为境起。第二缘下地为境起。若解脱道思量上地。则缘寂静美妙出离随一相故。若无间道思量下地。则缘粗重逼恼厚壁随一相故。由不寂静。故名粗重。由大功用所成非美妙。故名逼恼。由多过失能违逆故。不得出离此地。故名厚壁。譬如罪人不离牢狱重障故。翻此相应知寂静美妙出离相义。说随本应余义已。复次从尽智无间后。何智得生。偈曰。若不坏尽智。后无生不生。尽智或无学。正见。释曰。若人成不坏法阿罗汉。从尽智无间后。无生智必生。非尽智无学正见生。若非不坏法人。从尽智更生尽智。或生无学正见。非无生智有退堕故。复次此无学正见。于不坏阿罗汉。为必不生耶。偈曰。此通应。释曰。若不坏法阿罗汉。从无生智后。有时无生智更生。有时无学正见生。何以故。此正见于一切阿罗汉。皆通无差别。是前所说四果。此果属何法。是沙门若果。何法名沙门若。偈曰。沙门无垢道。释曰。若道是无流称为沙门若。由此道人成沙门那。由能寂静惑故。如经言。此人能寂静多种恶法。不应慧法。染污法随顺生死能感后有。乃至老死故。名沙门那。凡夫非必定能寂静众恶故。非真实沙门那。复次此沙门若。何法为果。偈曰。有为无为果。释曰。有为无为法。是沙门若果。此果于前已说有四种。谓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如经言。比丘沙门若果有四。广说如经。复次此果有几种。偈曰。彼一减九十。释曰。此沙门若。沙门若果。有为无为。各八十九。此是何法。偈曰。解脱道与灭。释曰。为灭见惑。有八无间道八解脱道。为灭修惑。于九地各有九品无间道。各灭九品惑。各有九品解脱道。此中一切无间道。名沙门若。一切解脱道。名有为沙门若果。是无间道等流果。及功力果故。诸惑灭离。名无为沙门若果。由如此义。有为无为果各有一减九十。若尔于佛世尊此义应合分别。不可分别。若果甚多。偈曰。成立四种果。由五因具有。释曰。于灭道位中。若具有五因。于此位中佛世尊安立沙门若果。何者五因。偈曰。舍前得别道。得通灭果果。及至得八智。修习十六行。释曰。一先舍离前道。二至得未曾得道。由舍离至得向道道果故。三合数至得灭。由一至得。至得一切灭故。四一时得八智故。五四法智及类智。修习十六谛相。谓无常等相。如此五因。果果皆有此五因。不可于佛果中立。若唯无流道名沙门若。云何世道所得二种果。名沙门若果。偈曰。世道得离故。得无流持果。释曰。于二果中不唯以世道灭为果。谓斯陀含果。阿那含果。云何见道果灭于中相离。同一至得。摄一切灭。为一一果故。是故经中说。何者为斯陀含果。谓三结灭离。及欲嗔痴薄弱。何者为阿那含果。调五下分结灭离。由无流道至得灭离故。故此道被持。由无流道力。至死不退失故。是故此灭如理应成沙门若果。是前所说名沙门若果。复次此偈曰。婆罗门梵轮。说此梵转故。释曰。由能遣荡诸惑故。说名婆罗门。或说名梵轮。由梵转故。与无上梵法相应故。说佛世尊名夫岚摩。如经中说。世尊是夫岚摩。如此寂静。如此清凉。广说如经。故佛世尊名夫岚摩。此轮是佛世尊轮。故名梵轮。唯佛世尊所转故。偈曰。法轮名见道。释曰。轮者何义。因此得行故说名轮。由见道似轮故。说此法名轮。云何相似。偈曰。疾行等辐等。释曰。由疾行故似轮。由舍此趣彼故。由未伏能伏已伏镇令不失故。由从下向上从上向下故。由此疾行等义故言似轮。由辐等义者。八分圣道。由辐等义似轮故。大德瞿沙说此名轮。正见正觉正进正念。此四法似辐。正语正业正命。此三法似毂。正定此一法似辋。是故见道说名法轮。立此见道为法轮。以何法为证。于圣憍陈如见道生时。由说言世尊已转法轮故。云何三转十二相。此法是苦圣谛。此谛必应知。此法已知。如此三转。于一一转中。法眼成智成明成慧成。如此三转及四相。谛谛皆有。由同三及十二故。说三转十二相。譬如说聪慧于二处七处。由此转见道修道无学道。如数已显现。毗婆沙师说如此。若执如此。不但见道有三转十二相。云何安立此为法轮。是法门本名法轮。此中亦具有三转十二相。若尔云何三转。于中三番转四谛故。云何十二相。三番思想四圣谛故。谓此法名苦圣谛及集灭道圣谛。此法必应知。必应灭。必应证。必应修。此法已知已灭已证已修。云何说名转。由行度他相续令彼解此义故。复次一切圣道皆是法轮。由能行度于弟子相续故。此法于他相续。由生见道故。正被转说已转。复次于何界中得几沙门若果。偈曰。欲三三界后。释曰。唯于欲界中得三果。于余无。最后沙门若果。谓阿罗汉。此果于三界通得。此前二果。未离欲人所得故。于上不得。此义应理。第三果云何于上不应得。偈曰。上界无见道。释曰。于欲界上无见道。若离此道。已得离欲人。至得阿那含果。无有是处。由此义。是故但于欲界有三果。由何因于上地无见道。于无色界正闻无故。不能缘下界境故。故无见道。于色界中。偈曰。无厌故此作。彼究竟经故。释曰。色界凡夫。由爱着三摩跋提乐。由无苦受故。不生厌恶心。若离厌恶。无别道理能引生圣道。如此等名道理。亦有阿含为证。经言有五人。于此造作于彼究竟。何者为五。中灭乃至上流。造作者。谓初发修见道。是涅槃正方便故。究竟者。谓至得阿罗汉果。由此经故。知于上界无见道。前已说此义。若不坏法阿罗汉。尽智后必生无生智。阿罗汉为有差别不。说有。偈曰。阿罗汉有六。释曰。于经中说。阿罗汉有六性。一退堕法。二自害法。三守护法。四住不动法。五应通达法。六不坏法。偈曰。前五信乐性。释曰。除不坏法一人。所余五人信乐得为先。偈曰。彼脱依时爱。释曰。此五人应知。彼解脱依时得成。及最所爱恒守护故。是故说彼有时解脱。彼观时得解脱故。由除观字故。说时解脱。譬如酥瓮。何以故。彼人现前修三摩提。必观时成时者。谓命缘无病住处时等。观此时彼俱解脱成故。偈曰。不坏法无坏。释曰。若不坏阿罗汉所得解脱。则恒成无破坏。由无退堕故。偈曰。故非时解脱。释曰。是故说此人不依时解脱。何以故。此人不观时。恒解脱如意。能现前修习三摩提故。复次由蹔时永时解脱故。立彼为有时解脱无时解脱。由有退失不退失义故。偈曰。此先见至类。释曰。此不坏法阿罗汉。于学位中应知见至为性。此六阿罗汉。为从初有六性。为后得六性。偈曰。有余本得性。有余练根得。释曰。有人从初本以退堕为性。有人从初本以自害为性。所余性亦尔。复次有人。先以退堕法为性。后由修练根行。更进得自害法为性。乃至进得不坏法为性。应知亦尔。此中退堕法者。若人必定从所得法退堕。不能得自害法为性。自害法者。若人必定应杀害自身。守护法者。若人随自所得必定应守护。住不动法者。若人离最强退堕因缘。虽不恒守。必定应住于所得不动。无退堕故。离加行故。不得增进。通达法者。若人后时必定通达不坏法为性。不坏法者。若人必定不如前人有退堕。前二人于有学位中。无恒修及尊重修。但根有异。第三人恒修加行根钝。第四人尊重修加行根利。第五人具二修但根钝。第六人具德二修慧根最利。第一退堕法人。非必定应有退堕。乃至通达法人。非必定应通达。不坏法但约有义。故说此名。若人执如此。于三界中皆具六阿罗汉。此义不相违。若人执彼必定有退等事乃至通达。于彼人欲界中有六阿罗汉。色无色界唯有二。谓住不动法及不坏法。此二人更退自害。修练根行。此事不有故。此六人中何人得退。从何法退为从果。为从性。偈曰。退性有四人。五退果。释曰。自害等四人从性退。何以故。退堕法人。无更从自性退堕。退堕法等五人。皆从果退。此五人虽退。偈曰。非先。释曰。若人先所得性。此人不从此性退。由有学无学道成就令坚实故。若有学性。世出世道所成就。亦无有退。由修练根行。后所得性。此性有退。若人得初果。此人从初果无退。从余果得退。是故从须陀洹果。无有退堕。若作如此执。退法有三人。一在退堕性中般涅槃。二修练根所得性退。三退堕有学。自害有四。三如前。第四更还退性。如此余三增一一品。如次第应知。成五六七人。
第十八卷诸位观众,大家好!请掀开《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讲记》第四十九面,我们看经文。【阿难复白佛言。世间人及弟子。恶意向师及道德之人。其罪去何。】这一节经文是阿难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17
阿毗达磨俱舍释论 第十卷阿毗达磨俱舍释论 第十卷 婆薮盘豆造 陈天竺三藏真谛译 中分别业品第四 前已说众生世及器世。差别有多种不同。如此不同何因所作。非随一作者。以知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13
阿毗达磨俱舍释论 第二十一卷阿毗达磨俱舍释论第二十一卷 婆薮盘豆造 陈天竺三藏真谛译 分别三摩跋提品第八 由依止智慧一切功德。谓智慧种类分别说已。别性类功德今当分别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10
阿毗达磨俱舍释论 第十九卷阿毗达磨俱舍释论第十九卷 婆薮盘豆造 陈天竺三藏真谛译 分别慧品第七之一 已说诸忍及诸智已。说正见及正智。诸忍为非智。正智为非正见耶。偈曰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10
阿毗达磨俱舍释论 第十三卷阿毗达磨俱舍释论第十三卷 婆薮盘豆造 陈天竺三藏真谛译 中分别业品之四 由分别安立业道。此中是义应说。几种业道故意。与彼相应俱起。偈曰。故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10
阿毗达磨俱舍释论 第三卷阿毗达磨俱舍释论 第三卷 婆薮盘豆造 陈天竺三藏真谛译 释论中分别根品之二 复次。此义应当思量。是诸有为法。如彼自相。更互不同。为如此彼生亦不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10
阿毗达磨俱舍释论 第二卷阿毗达磨俱舍释论 第二卷 婆薮盘豆造 陈天竺三藏真谛译 释论中分别界品之二 于十八界中何法能斫何法所斫。何法能烧何法所烧。何法能称何法所称。偈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10
玄奘法师传第十八卷奘师又向东北行五百多里,到萨他泥湿伐罗国(今塔内萨尔)。又东行四百多里,到了禄勒那国(今卡尔西附近)。此国东临恒河,北靠大山,阎牟那河,流经此国中
佛教故事:玄奘法师传时间:2023-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