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宁玛巴法王贝玛诺布仁波切圆寂了。在为贝诺法王的成就解脱而欣慰的同时,更惋惜娑婆佛教界又少了一位学识渊博、戒行清净的大德。故而祈请法王早还人间,再转法轮广渡众生。看到这些大德们的离开,心中颇多感慨,回朔佛教在娑婆弘传以来所经历的种种变迁,深感众生与如来圣教法缘之日益衰减,故今特书“佛教理论的两面性”一文以醒世人。
释迦佛陀佛教理论建立之初,没有两面性,只有独一理体,如释迦世尊所说三藏理论,是处于佛陀的境界中,对证取圣量境而获得解脱涅槃的方法所作的一种说明,或者叫客观记录。这样的佛教理论是由真实的圣证量所生发建立,而不是意识层面凭空设想成文,佛经里都有记载。初始的佛教理论与佛法证量是一体无分的,首先从实证的佛法圣境中诞生出完整的法义理论和仪轨,尔后再由完整的法义理论和仪轨造就实证圣境,理法相契,理为法用,法为理显。但随著众生法缘的变迁,大量法轨的遗失,佛教的独一理体在不知不觉中渐渐滋生出两面性,一面是理论与圣证量相得益彰的完整保留,另一面是基本脱离了圣境道量显现的纯理论。佛教理论两面性的呈现,客观上使佛教界形成两大派别,只要是佛教,无论何宗何门,大乘、小乘,无论显、密,说到底,全都归属在这两大派别中:一者“理论实证圣量派”,二者“理论知见体悟派”。当然,此处所指理论都是正知正见的佛法理论,而非举经论之名实则背离经教的第三者错误理解和邪见。
“理论实证圣量派”是依于经论,以正知正见的认知去体悟修行、心性真谛,实证到超越心智理论的圣量,并付诸实际证量的显现,以此证实其达到了究竟涅槃。这个派别以正宗三藏密典理论为基础,但不以空说理论为目的,必入圣境证量的呈显,以身心实际超越轮回束缚为修持宗旨,它拥有完整的传承教法仪轨,能显出超越物质和精神领域的神通智慧力量,是真正契合三藏密典诸论本质的派别,它是佛教理论原始第一面理体相契的完美佛法,对众生的解脱成就具有决定性效用。如释迦佛陀正法时期的佛法,如莲师所传佛法,阿底峡尊者所传佛法,玛尔巴大师、密勒日巴大师、宗喀巴大师、无我母大师、吉美林巴大师,以及达摩、玄装、慧能、虚云大师等等历代真圣者祖师所传佛法,都是“理论实证圣量派”佛法。但可惜,这个派别在当今娑婆世界已经非常稀罕,非常少见了,“理论知见体悟派”已取代其位成为主流。
“理论知见体悟派”也是以正宗三藏及密典理论为基础,是经由正知正见的认知去近附、体悟心性真谛,以期最终了证涅槃。这一派的佛法,只有理论精神部分的表达,自身没有实际的圣证量可以展显,故只能借前辈祖师的量境事迹为例证。现在大部分的佛法都应该归属于这个派别,这是当今佛教界的流行现象。但我们必须看到,这一派别的理论虽也是正知正见,但它所造就的解脱是很难彻底的,容易流入空洞戏论,是否真能解脱究竟涅槃还是个问号,因为仅靠单纯的理论极难将人领入圣者境地,况且这些理论还各说不一,如般若与中观论见不同,他空见又另有说法,若用现代术语“软、硬件”来譬喻,这各家理论到底谁者是可达成硬件成果的实用软件,仅凭软件本身很难确定,毕竟要实际造成了硬件的成果才能说明软件理论的对错。再者,所谓佛法之法,当为超凡解脱之法,这个“超凡”的表显在哪里,也不是单凭理论就能代表的。而这种仅从理论知见角度去求取解脱的现象,主要是佛法传承过程中许多教法仪轨失传造成的。特别是藏密法,理论部分从密法建立初期到现在没有多少变化,变化最大的是实证部分,过去的藏密祖师们传法,神通证量展显多不胜数,也正是这些惊人的神通证量,形成了藏密法在世人心中的神圣与特殊,像莲花生大师、阿底峡尊者示现的大量神通,如玛尔巴大师修夺舍法令已死的动物复活,密勒日巴祖师神足飞行,进牛角里躲冰雹,如日古温波仁波且带著全家连同帐篷牲畜一起飞行,如两位第四世多智钦法王所示现的殊胜证量等等说不完道不尽的证量圣境。佛法的本原特质就是具有实际证量展显的“理论实证圣量派”,但到了末世,很多法义都已不完整,修不出证量,多数佛法尤其是密法,开始向“理论知见体悟派”演变了。例如胜义内密灌顶坛城的彩砂结坛,莲师时代的这个内密灌顶法,是要隔大石板将石板表面所绘彩砂曼达拉图或金刚种子字,通过圣证量,隔石转入石下的曼达盘中成为穿石金刚砂,可到了如今,完整的法义已经没有,圣境证量修不出来,无法胜义内密灌顶,彩砂结坛已经演变成用彩色沙直接在曼达拉盘中画坛城图,毫无圣力显现了;又如内密灌顶的金刚丸,六七十年前的藏密真正圣德们,大多都能让金刚丸苏醒颤动乃至明震大动,可现在的藏密法中,金刚丸不过是一个象征表法的药丸罢了。又如财神法密密部灌顶,为胜义内密之法源,当场即能让受灌行人于坛城中升起圣次第,并以三种白物,糌粑面所制成的金元宝或吐宝鼠,在行人面前翻跃而起,呈显非人为物理之圣境,受灌行人即刻服食其法源之母,由此修法财神自然驾临而成圆满次第,可这样的法如今也失传了。不惟这几法,多数内密灌顶法都已变质,虹身成就者也基本上看不到了,包括化虹最多的莲师道场噶陀寺,近代很多法王圆寂也未化虹飞顿。现在很多人动辄就以石头上留手脚印以示其证量,但那不是现场诸师证人监护展显的证量,有什么可信度?著名的格鲁巴隆务寺卡索仁波切在一次访谈中谈到西藏五六十年代的特殊社会状况,造成大量经论法本被烧毁,很多大德根本没条件把法义完整传承下来就被迫圆寂,逃亡印度的大德们也没有带走多少法本,在那之后全世界最多还剩下百分之二三十的藏密法,大多数法都永远失传了。正是这类失法因缘,造成当今大部分佛法都拿不出实际证量,说穿了就是不懂法,长久陷于空头理论,以致于很多人真的把佛法误解成理论精神性的悟境而已,对于证量的问题已自然麻木,甚至觉得没有证量是很正常的了。其实这种概念是非常错误的,“圣”与“凡”的区别,除了理论之外,实显圣证量是最重要的真假鉴别。
比如说到空性,空性的理论稍有学识的行人都能讲出一堆,但那头头是道的理论知见到底是对是错?这可不是单凭知见本身可以判定,也不是任何有为法意识经验可以判定的,非得住入空性真如,生发了妙有神通智慧力,才可真的晓了其知见对错。当年未证圣道的阿难被罗汉们逐出集结佛经的僧堂,他证破真如后回到僧堂门外,大迦叶尊者要他从锁孔进门以证明其已证道,阿难便穿锁孔而入。证空解结者,必定具备神通圣量进入非人为能力所及的另一空间状态,同时必得是拥有了这种实际超凡圣量的硬件成就,才能证明那理论软件是否正确实用。因而,在这个问题上,“理论知见体悟派”与“理论实证圣量派”的差别在于,前者止于理论性体悟,是否实际证入非意识的圣量得到了解脱,都是未可知数。不是此派隐而不表,而是其不完整的法义致使他们修不出证道圣量来表显。后者“理论实证圣量派”同样宣讲正确的教法理论,但绝不止于纯理论的机锋纠缠空性悟说,而是依完整法义仪轨实证真如体性,超越精神意识层面而解苦因之结,达成其转凡成圣的身心结构转变,实际超脱到轮回之外的圣境空间。
“理论知见体悟派”与“理论实证圣量派”虽然都建立在正宗佛教理论的基础上而进取涅槃,但这两派佛法大有成就快慢、高低程度的差别,且“理论知见体悟派”因仅限于纯理论领悟探讨,对法义中部分出世法的理解,往往很难站到纯正的解脱圣境立场去理解相应其本意,容易导致知见的偏差错解,稍不留意还会滑向邪见。
在末法时期能学到“理论实证圣量派”的完整法义是非常稀有难得的事情,而且这一派也不是固定派体,它具有演变性。就如前面说到的一些佛法,在祖师传法时尚且处于“理论实证圣量派”理体一味,拥有大量实证境显,坛城法规严谨,内密、外密、胜义内密区分有序不乱,但法义逐渐失传,传承到后辈,则演变成“理论知见体悟派”空说理论了。很多大圣德都认为,因佛法失传的现实状况,当今世界“理论实证圣量派”与“理论知见体悟派”相比,前者仅占大约百分之一二的比例,至于邪知邪见的所谓佛教大德,那更是遍地丛生,这就是当今佛教令人痛心的发展趋势。
所期望于佛教整理委员会者一、在佛教界内所争论的佛教问题,其实还没有真正关涉到佛教的本身,不过是僧徒的吃饭问题而已。长老们要维持他们传统的地位,不得不顽固地和环境争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1
从个人主义到集体主义——论佛教革新运动中的困难问题关于佛教的整理或改革,一般人都认为是一桩艰巨的工作,有人并且说足一切改革工作中最困难的一环,我近来也深深觉得。但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1
佛教与女性女孩也能证明她们比男孩强。女性在佛教的地位是独特的,佛陀给予女性参与宗教的自由和权力,佛陀是给予女性宗教自由的第一位宗教导师。在佛教成立之前,女性活动
南传人物时间:2025-02-20
夫教育者,遵从诸佛之教理,发育群迷之正智也。然群迷之正智,为何而欲发之耶?良以众生本无种种诸苦,以不了世间一切事物之实相,故惑无为有,惑妄为真,惑好为丑,惑善惑恶。以被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0
玖、因明入正理论讲话大前提——凡主张断欲者,都是会灭种族,小前提——佛教是主张断欲,断 案——故佛教是会灭种族。这是对于“民族主义”相冲突。大前提——凡主张戒杀者,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3
道人也包括僧人,“心无义”是假佛学,关于佛教你不知道的小历史今天继续和大家说一些关于佛学的小知识,希望加深你对宗教,对佛的理解。1、 道人原来也包括僧人“道人”这
金玉良言时间:2025-02-13
《黄帝内经》上说:“夏三月,此谓蕃秀。”夏季三个月,是万物繁荣秀丽的季节。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之气上下交合,植物开花结果。因为夏季属火,五脏中对应的是心,
素食资讯时间:2025-02-13
五、佛教与宗教有一班人以为佛教是宗教,还有一班人又以为佛教是哲学,又有一班人还说佛教是合乎科学。佛教究竟是不是哲学和科学,现在暂时撇开不说;至于佛教是不是宗教,倒要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二七、佛教与佛学佛教、佛学、佛化、佛法,从普通的一般眼光来看,似乎没有什么分别,但是过细思索一下,它每一个名词,都有它的用意与解释的,否则为什么不用一个就够了呢?诸君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佛教不相信定命论,但是相信因果论。因果是可以改变的,过去已造的因加上现在的因,可以改变它的结果。但是佛说:定业不可转,重业不可救。所谓定业,是造了极大的恶业,如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11
佛教饰品保养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具体的材质和种类而分别来说,大致来说有以下要注意的方面: 一、檀木类的佛教饰品比如紫檀、绿檀、檀香等材质,不能沾水,如果沾上要马
佛珠文化时间:2025-02-05
一代文豪鲁迅深受佛教思想的影响和佛教文化的滋养,他的人格力量与创作成就跟佛教有着重要的关系。鲁迅生于1881年,他的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写于1918年,时已37岁,在此
金玉良言时间:2025-01-26
佛教是公元前6至5世纪由古印度释迦牟尼创立的(大致与我国的孔子、老子时代相当),最初由西域传入我国,东汉初年开始广为流传,在隋唐和盛唐时,全国已经有了很多的佛教寺院,寺
禅宗公案时间:2025-01-25
每年的岁末年初,总能听到很多人谈论“生肖和犯太岁”的话题。提到“太岁”,很多人都会想到“太岁头上动土”“太岁当头坐,无灾恐有祸”等民间流传的老话。在中国几千年的
佛答时间:2025-01-23
请购佛教饰品有什么讲究 第一, 佛教饰品不宜说买,应说请,或者说请购。表示一种尊重。第二, 佛教饰品如果在不佩戴的时候,不要随便放在裤子口袋里,放在上衣口袋,或者
佛珠文化时间:2025-01-16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它主要说明两个问题:1、因果相续,贯通三世,不会中断。我们今生所受吉凶祸福,都是自因自果。明白此理,自然不怨天,不尤人。2
昌臻法师时间:2025-01-14
惟贤法师答:法门很多,但是走的路是相同,目标是相同,佛教在唯识学来说,分为五位: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修道位、究竟位。这五位啊,各宗各派都是贯通的。资粮位就是广集福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6
法字的梵语是达摩(Dharma)。佛教对这个字的解释是:任持自性、轨生物解。任持自性:指法能保持自体的自性(各自的本性)不改变,例如,一个人有一个人的自体性相,花草树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4
众善奉行——佛教思想与企业的和谐发展惟贤法师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重庆市佛教协会会长一.善的定义善者以利他为前提,利他必利已而致自他俱利,性纯净此世后世均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2
魏德东:佛教的婚姻观 婚姻的条件 在婚姻的条件上,佛教强调尊重当事人的意志,明确反对将自己的信仰强加于婚姻,主张可以与不信仰佛教的人士通婚。佛教主张众生平等。反对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5-01-01
佛教鼓励发菩提心的人赚大钱虽然学佛与道德、修行并不是对立的。但无始以来的贪心,使我们很容易对财富产生执著。所以说,佛教徒要不要追求财富?答案并不是简单的是与否,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9
达真堪布:有人为了佛教事业想经商赚钱却苦于没有机会 怎么 现在很多人都说,“我做生意赚钱是为了众生,为了佛教事业。”这只是在嘴上说说而已。没有看破放下的时候,真正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4-12-08
禅宗叫宗。我们佛教讲的宗教和我们书上读的宗教,和我们概念中的宗教不是一回事。最近我开玩笑跟大家讲,我说实际上我们讲的东西跟我们心里想的有时候不是一回事。像我们讲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3
从依机设教来说明人间佛教印顺一 教乘应机的安立施教宗旨:佛法是适应众生的根机而安立的,需要什么,就为他说什么。如『智论』所说的四悉檀,即是佛陀应机说法的四大宗旨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4
佛教之涅盘观一 涅盘之意义我国佛教徒,都说学佛是为了了生死。是的,了生死是佛教的主要目标。真能了生死的,就是得到涅盘。涅盘是学佛者的最高理想,被称为「一切圣者之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4
人间佛教要略印顺一 论题核心人菩萨佛:从经论去研究,知道人间佛教,不但是适应时代的,而且还是契合于佛法真理的。从人而学习菩萨行,由菩萨行修学圆满而成佛──人间佛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4
二、佛教之兴起与东方印度一 东方与西方印度文明的开拓者,属于西方移入的阿利安人。印度的每一区域,都曾渗杂了阿利安人的血统;每一思想,都曾受过阿利安传统文化的熏陶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3
第六十二节 蒋总统与佛教的关系煮云法师著有人说:蒋总统是不信仰佛教的,因为他已公开承认是基督徒。关于这个,我不否认,可是我要说,总统信仰佛教也是真的呀!同时我们
南海普陀山传奇异闻录时间:2024-11-23
三、从依机设教来说明人间佛教一 教乘应机的安立施教宗旨:佛法是适应众生的根机而安立的,需要什么,就为他说什么。如『智论』所说的四悉檀,即是佛陀应机说法的四大宗旨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2
四、密教之兴与佛教之灭──『印度之佛教』第十七章──一 秘密思想之滥觞佛元八世纪以降,秘密教日见风行,以身语意三密相应行,求得世出世之成就果也。密咒远源于吠陀之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2
圆瑛大师文集—杂感圆瑛大师著洪启嵩、黄启霖主编世界提倡素食会十周纪念宁波佛教分部成立七周感言印光大师生西一周年感言印光大师西归二周年纪念印光大师往生三周年纪念颂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1
克兰佩的中国佛教季刊──三十五年夏作──十七年中国佛学会筹设中,及全国佛教代表会议准备中,曾出中国佛教旬刊一种;而抗战期中余在四川缙云山,亦有中国佛教之讲着。今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8
黄念祖:佛教中的“四依法”非常重要“了义中无上了义”。“了义”是什么呢?简单说来,就是分明显了真实究竟的义理。注解中的“分明显了”,就是常说的了了分明。其中的“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4-11-16
争什么争酒疯 - 争什么争 在今日科学昌明的时代,科学愈发达,佛教的教义,且有愈因而显露其无比的光辉;佛法的理论,随科学的进步而愈得到印证。科学是理智的产物,而佛教
文化资讯时间:2024-11-15
在中国,香的使用不但起源甚早,且与宗教有着紧密深刻的联系;这其中,佛教的用香不但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并在二千余年的历史长河里,持续地发挥它深远的影响力。中国香道
香道资讯时间:2024-11-11
故事二:书到今生读已迟 书到今生读已迟“这句话是明朝一位进士袁枚说的,他是说宋朝的黄庭坚字山谷的故事。黄庭坚,字山谷,江西省修水县人,他的诗书画号称“三绝”,与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09
论印光法师的佛教修持及其弘法取向编辑:陈永革来源:闽南佛学内容提要:本文以印光法师(1861-1940)的佛教修持及其净土弘化为论述主体,透过其迁单南下普陀后的修学行持、刻经
居士人物时间:2024-11-06
第三章 娑婆世界从空间上看,宇宙是没有边际的。从时间上看,宇宙是前前无始、后后无终的。佛将银河系称为一个「小世界」,一千个小世界组成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9
问:佛教的确立,首先在于戒律,经过道安的努力,以后还有哪些律部的传译?赵朴初答:道安和他的弟子们寻求戒律的热心,对于律藏的充实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道安在世时,已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8
佛教与婆罗门教的“虚妄”观念比较姚卫群佛教与婆罗门教在分析外部事物或人的认识时经常使用“虚妄”观念。这一观念在印度宗教哲学史上的出现频率较高。在印度早期的宗教圣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7
佛教经典中常赞叹佛陀有三十二种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所以我们在佛教寺院中看到的佛像或菩萨像,不仅身形健硕、相貌庄严,而且神情愉悦、慈祥,这实际上反映了佛教对于健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5
论中国佛教参与宗教间对话的《理惑论》模式董群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对于本土的中国文化、中国人来说,有一个接受的过程,有些人基于其本土文化的立场,特别是儒学、道家和初期道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4
融合的佛教第一章 宗密其人及其佛教发展观宗密,在中国佛教发展到最高峰的时候,撰写了大量的著作,想表达这样一个重要的观点:融合。中国佛教应走会通的一路,具体地说,禅宗诸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4
世之所尚者,皆沉檀龙麝等难得之物,更有奇楠之香锱铢即倍于黄金。以为如得奇香便可契道,岂知闻香悟道全在平常处积累,一旦因缘具足乃可得之。若嗜其嗅,徒慕乐受而已。乐
香道佛教时间:2024-10-24
第十五章 禅宗的理论要旨与慧能前禅师的心性思想第一节 禅宗的理论要旨——心性论禅宗是最为典型的中国化佛教宗派,因重于禅,主参禅,故名。禅宗的禅法是多种多样的,有的禅师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3
第三节 禅门三宗心说宗密在《禅源诸诠集都序》中,为了调和禅教,分别以北宗、牛头宗和南宗为禅门的代表,以唯识、般若和华严为禅外其它教派的代表,将其互相参照、比附,以示禅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3
第二十章临济宗的一念心清净与无事是贵人说唐代末期,禅师义玄(?-867)创立了临济宗。临济宗人忠实地继承了马祖、希运等禅师的心性思想,在平常心是道、无心是道的思想基础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2
虽然从政治和社会的权力关系而言,现代化一重要的意义在于宗教与政治之间形成了政教分离的格局,从而把公共性的社会空间交于俗世性的政治去处理,宗教逐渐从全能性的意识形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2
《瑜伽师地论》叙卷上总略第一叙曰:应学瑜伽学。瑜伽,梵语云相应,云何相应?相应者如如,相应者方便善巧,相应者菩提涅槃。学瑜伽学能自他利,曰瑜伽师。摄一切理尽,摄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8
五、在家无师范,谬也。智者大师为护比丘住持,权说在家无师范义。若遂执为真实,则有自教相违过。《梵网》卷下,第十八无解作师戒、第四十拣择受戒戒、第四十一为利作师戒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