憎恨别人于己是一种很大的损失
不能做到心宽的人,当自己受到不公平待遇、受了委屈时,就容易对别人产生嗔恨,佛说:憎恨别人对自己是一种很大的损失。一方面,憎恨别人时,你心里总是愤愤不平,希望别人遭到不幸,没有好日子过,却又往往不能如愿,他依然我行我素,但却破坏你的生活。让你痛苦、埋怨、憎恶、失望、烦躁,使你失去了往日的轻松和欢快,甚至连觉也睡不好,严重的还有可能使行武得越来越极端。另一方面,不管那个人有多坏,有多恶,有多对不起你,你越骂他,你的心就越被污染,你就难以保有完整的本性和一颗清净的心。而且,今天记恨这个,明天记恨那个,结果朋友越来越少,严重影响人际关系,成为孤家寡人。
有一位颇有名气的女演员,长得年轻漂亮、颇有气质,但是一场失败的恋爱让栓复和怨恨之情油然而生,从此脸色变得难看、皮肤变得僵硬和多皱,只好去美容院做美容。美容师在得知她的情况后,很诚恳地告诉她说:你的皮肤问题是由心中的负面情绪导致的,如果你不能消除心中的怨恨,即便再好的美容师也无法从根源上给你一副姣好的容颜。
由此看来,相由心生也是有它一定的道理的,满腔的怨恨无论从哪方面来说对自己都是一种伤害和损失。
即便你憎恨的那个人像你所期待的那样遭遇了惩罚,陷入万分不幸与痛苦之中,而你庆贺自己的憎恨奏效之后,能为自己带来什么好处呢?事实上,对你一点好处都没有。在你憎恨一个人的过程中,肯定投入愤怒、时间、精力,如此巨大的成本是无法弥补的。
我们不可能改变周围的人,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态和意念,学会宽容。宽容是由自己的内心生出的,宽容别人首先要宽容自己,唯有宽容了自己,我们才能宽容别人,这是宽容的第一个原则。想想看,我们所受的不公,仅仅是因为我们的心理有所欲求,认勿人应该有什么样的行为。当你不想再从某人身上得到什么,不再幻想别人应该怎么对你的时候,你就不会恨某人了。比如:有一对情侣,如果你不希望对方给你更多的爱,那么对方如何薄待了你,你也不会埋怨;如果你不希望上司给你升职,那么他提升了别人,你也不会对你的上司有半句怨言。所以,宽心就是要消除这些不应有的欲望。
其次,宽容是无条件的,我们常常在这一点上犯错误。有的人会说:我若得到心目中的某个职位或者得到加薪,我才能放过他。、你先向我说对不起,我才能原谅你、我放过你可以,但你遥证下次不会再犯。这些讨价还价式的宽容是行不通的,但很多人都在一意孤行。怎么化解呢?拥有一颗无私的爱心,用慈悲心来面对这一切。佛陀,教人修无缘大慈,目的是去除我们的憎恨。别人可以违背因果,别人可以害我们,打我们,毁谤我们,可是我们不能因此而憎恨别人,也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它却把香味留在了脚上,这就是宽恕,这就是去除憎恨最好的解毒药。
一位知名艺术家和一个朋友一起到街头的一个饭馆去吃饭,吃完饭,服务员给他找零钱的时候,作家很礼貌地对服务员说了声谢谢,而服务员却冷口冷脸,没有说一句话。
你经常来这家饭馆吃饭吗?朋友不禁问道。
是啊。
这儿服务员的服务态度不是一般的差,你为什么还要到这儿吃饭?两人一边走,一边谈论。
她每次都是这样,我已经习惯了。艺术家说。
那你为什么还对她那么客气?朋友不解地问。
为什么我要让她的态度决定我的选择?
在这位艺术家身上就体现了很高的修养,面对别人的嗔怒、无礼,他能用宽恕的心态去看待,不跟别人计较,这是怎样的一种胸怀?
再次,不要对宽容失去信心。宽容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到的,当别人因过失而损害了你的利益时,譬如,你因朋友的出卖而被解雇,或因下属的背叛败给对手,等等,从受到伤害到心生怨恨到恢复平静再到思考其猾的一面最后怨恨彻底消失,心灵上要经历很长一段时间的煎熬和洗礼。但只要熬过去了,你就会发现,原来你所认为的那些所谓的不公,其实根本不值一提。如此一来,你便获得了心灵的自由,对伤害过自己的人也就能报之以甜美的微笑。
最后,当你怨恨某个人的时候,要多想想自己的不是。你为什么痛苦?其实,你的痛苦不是别人造成的,根源在于你自己。这个世界,只有你自己才能真正伤害你自己,而不是别人。与其说别人让你痛苦,倒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多反思自己,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才能更好地改进自己。
不管怎样,你都要记住:每个人都会犯错误,而且每天都在犯错误;每个人都不完美,而且每个方面都不完美。当遇到你无法容忍的情况时,马上默念这一段,时间一长,你就会用宽容之心理解别人、对答人了。
慧开凿巨像黄龙洞又名无门洞,飞来洞。地处西湖北山栖霞岭北麓茂林修竹深颇洞天福地之气象。它虽以洞名,其实近代以来较为吸引人的是道观园林胜景,而在晚清以前,则以佛寺驰名
佛教故事:民间故事时间:2025-02-18
善良的白菊仙女很早以前,大运河边住着一个叫阿牛的农民。阿牛家里很穷, 他七岁就没了父亲,靠母亲纺织度日。阿牛母亲因子幼丧夫,生活艰辛,经常哭泣,把眼睛都哭烂了。
佛教故事:民间故事时间:2025-02-17
不幸在佛世时,有一位从小和给孤独长者一起长大的青年。给孤独长者的财力很丰厚,上至国王、王子都很敬仰他,其它士、农、工、商的人更是敬佩他,可是他这位朋友却一直都很困顿
佛教故事:民间故事时间:2025-02-17
比丘的遭遇在佛陀的僧团中曾发生一件事有一位好乐佛法的年轻比丘,原本对佛法很精进,很用功追求真理,心境也常在静定之中。但是,人的心念有时却像海浪一样,遇到强风就兴起狂
佛教故事:民间故事时间:2025-02-17
独眼侠客清咸丰年间,江南石门县出了个有名的武士,姓达名臻。他自幼拜名侠为师,轻功剑术已臻一流,还练成了一手金钱飞膘。达臻不但武功超人,更兼性情耿直,好打抱不平。这年开
佛教故事:民间故事时间:2025-02-17
王麻子清代安徽商人程伯鳞,久居江苏扬州,信奉观音大士极虔诚。乙酉年的夏天,乱兵经过扬州城,程君祈祷大士垂救,梦见慈悲的观音菩萨对他说:你全家十七人,十六人都能免难,只有
佛教故事:民间故事时间:2025-02-17
二六、怎样叫做清净怎样叫做清净?现在把它分作五段来说明:甲、清净的内容清净这一句话,在表面上看起来,好像很单纯,其实,分开来也有好几种:(1)一般人所说的清净,以为是只要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2
对一些烦恼重、业障深的人要静心持全咒比较困难这个时候可以善巧方便让他专持咒心这也是切入楞严咒的一个方便对很多人来说在外或不方便时你不可能随时随地持诵全咒这时候不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5-02-10
说到不久命终,咱们现在每一个人应该自己想一想,我什么时候死呢?婆罗门女的母亲不久命终了,而我是在哪一天死啊?我死了又到什么地方去啊?会不会和婆罗门女的母亲一样的去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5-02-10
按:凡造恶业有三种:一种是自己做,一种是教人作,一种是看见别人作恶自己却心生欢喜附和甚至协从。凡做善业也有三种,不仅自己行十善业帮助一切众生,也教导一切众生改恶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08
从前,有位幻术师非常精通幻术,他有一位朋友是出家师父,俩人非常要好。有一天俩人像平时一样坐在幻术师家里边喝茶边聊天。闲聊中,出家师父对幻术师说:“我想看看你的幻
佛教知识时间:2025-01-28
真实人生三要素真实人生的三项要素为:信心的定位基础、疑情的生命动力、智慧诞生的人生真谛。生命教育不是知识教育,是人类生命中的真实面,用知识的模式是无法追求的,所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5
依报随着正报转,如果有十朵花,那就只会吸引十只蝴蝶,如果有一千朵花,可能就会吸引一万只蝴蝶,花多蝴蝶多。同样的道理,好心和福报能够感召美好的环境。厚德才能载物,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2
许多人都喜欢问这样一个问题:我怎样做才能让我的人生顺利,让生意顺利,让孩子顺利? 其实,拥有顺利的人生,只要八个字就可以了。按照这八个字去做,你的生命就一定顺利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1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佛说阿弥陀经》提到:“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佛。”这一位阿弥陀佛,是十方三世一切佛之中的最第一,所以才说:“
宣化上人时间:2025-01-21
这样诵经,能开智慧!凡是佛教徒都知道诵经,大部分的佛教徒都会诵一些经典。 可是没有几个佛教徒懂诵经的窍诀,他们认为诵经就是照本宣科就可以了。 其实诵经并非如此简单
为人处世时间:2025-01-17
我再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关于心地法门。一个老妪住在深山之中,每天念六字真言咒。将嗡、嘛、呢、叭、咪、吽念成了嗡、嘛、呢、叭、咪、牛。周围的山变得殊胜,有神气。一位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0
别人不是你永平寺里,有一位八十多岁陀着背的老禅师,在大太阳下晒香菇,住持和尚道元禅师看到以后,忍不住的说:长老!您年纪这么老了,为什么还要吃力劳苦做这种事呢?请老人家不
禅宗公案时间:2025-01-03
顺境善缘,就是善人,在这个境界里头最容易生的贪恋,你要在这里头放下贪恋,就是没有贪爱的心,没有留恋的心,你心清净,修这个功夫。逆境恶缘,遇到人都不是好人,都常常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2
一个人跑到释迦牟尼面前哭诉。“我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成功,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你没有学会给予别人。”“可我是一个一无所有的穷光蛋呀!”“并不是这样的。一个人即使
佛教知识时间:2024-12-30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提倡知足,知足者常乐。知足的意思,就是说我们要珍惜已经拥有的一切我们就会有快乐。如果对已经拥有的不知道珍惜,不知道满足,我们的心总是在一种渴求的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8
六交报之“思报”宣化上人慈悲开示:“六者思报,招引恶果。此思业交,则临终时,先见恶风吹坏国土,亡者神识被吹上空,旋落乘风,坠无间狱。”“六者思报,招引恶果”:第
宣化上人时间:2024-12-23
第二篇 十字街头好参禅 - 慈悲的智慧有许多人跟我谈到,他们旅行到贫穷国家时,经常看见满街的乞丐和游童,虽然心中悲悯,却又为了自己的爱莫能助而备感煎熬。总不能从此闭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9
人生最美的心境一位老先生怀抱我家门前清洁,别人家门前也该干净的心念,每天都去打扫街道。他以实际的行动来爱乡里、爱别人。二、三十年来,不管是刮风、下雨,从未曾间断过。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4
辑四 至爱篇人生有爱无憾事罹患癌症的慈诚队队员,在队友的细心照顾下,生理与心理上都获得了一股温馨的暖流。人与人之间,若能彼此扶持、相互关怀,社会便能呈现一片祥和!慈济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4
五、佛教对欲望的态度佛教对欲望所持的态度是什么呢?同样是遵循中道法门。佛陀不主张偏离中道的禁欲。他通过六年苦行,体会到一味禁欲对修道并无意义。盲目的自苦,既没有理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8
一、什么是欲?欲就是人类的欲望希求,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精神上的希求;二是物质上的希求。前者属于心理欲望,后者属于生理欲望。人类的欲望无穷无尽,所以,经典中将我们这个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8
达真堪布:精进是一种迫切,而不是一种勉强 有的人逃避心特别强,一讲轮回过患,地狱、饿鬼、傍生有如何如何痛苦,就不愿意听,这都是逃避心啊!执着,患得患失!你把轮回
谈佛说禅悟人生时间:2024-12-01
有一个县太爷,为了教化民心,计划重建县城当中两座比邻的寺庙。公示一经张贴,前来竞标的队伍十分踊跃。经过层层的筛选,最后由两组人马雀屛中选:一组为工匠,另外一组则为和尚
禅宗公案时间:2024-11-26
香道茶道花道都为生活的艺术,从贵族拓展到平民生活的细节中,至今仍生机勃勃。香道与茶道和花道并称为三雅道。茶道,就是品赏茶的美感之道。茶道亦被视为一种烹茶饮茶的生
香道与生活时间:2024-11-16
上师教言集:并非我有神通,不过我确实可以通过一个人说话做事等各方面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佛陀也曾说过,有烟之处必有火。想知道自己前世是什么,只要看看今生过得是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16
我们推广的是 圣 玄奘大师的如来藏妙义亲爱的朋友,您想了解:什么是真正的佛法?如何快乐学佛?佛法如何让我们断除烦恼?请联系我们电话:151 9580 6515微信:151 9580 65
文化资讯时间:2024-11-15
因果事例二则:深刻教训,贪字终成贫,千万不要占别人的便宜!因果事例一:捡钱不还,失主自杀,全家遭遇惨烈报应。摘录自地藏论坛我们生活的小山村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14
丰子恺(18981975),原名丰润,浙江崇德(今属桐乡县)人。丰子恺多才多艺,既是著名的画家、木刻家,又是颇有成就的散文家,并擅长书法,精通音乐。丰子恺的散文,在我国
居士人物时间:2024-11-02
暴发户买智慧的故事《经律异相》:从前有一个人,又贫穷,又愚痴无智慧,他不自觉无智慧之苦。但知贫穷难以度日,为了发财,故入海采取珍宝。这人入海,居然被他采得很多宝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31
你若欲念轻,智慧就增加一点,欲念就属于五浊恶世。四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为什么叫六欲天呢?这儿的天人,虽然生到天上去,但是还有淫欲
宣化上人时间:2024-10-27
邪YIN会毁掉我们的人生的福报我们的福报是:健康,寿命,面貌、事业、名声、家庭、财富等等。 一、健康: 中医认为肾上通于脑,主骨生髓,脑为髓之海。《黄帝内经》中说:“
戒邪淫故事时间:2024-10-26
你一念楞严咒,无论怎么样重的罪都消灭了。本来破戒是不可补救的,但是你若能念楞严咒,则能恢复你戒根清净。但是能念,不是就念一念,一定要得到诵咒三昧。这个咒就是从你
宣化上人时间:2024-10-26
佛教经典中常赞叹佛陀有三十二种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所以我们在佛教寺院中看到的佛像或菩萨像,不仅身形健硕、相貌庄严,而且神情愉悦、慈祥,这实际上反映了佛教对于健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5
三、中国禅门的主要旨趣禅宗的精神以对生命的智慧有哪些教益?我们可以从禅宗的一些文本和故事中,自然领悟到很多非常有趣的东西。禅宗在中国佛教各大宗派的发展中,我个人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2
万事万物皆是有因有缘而形成的,并不是无因无缘的。我们的家庭也是一样的。世间人为什么有的能聚在一起开开心心过日子,又为什么有的会有“爱别离”?这与我们过去世自己造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9
第三章、佛法究竟主张什么样的人生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只顾耕耘,不问收获。尽心尽力,不贪不求,无疚无愧,自在自得。领悟了佛法的宇宙观和因果观,佛法的人生观也就顺理成章了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6
从众生心佛心分析比较谈成佛之道单培根南佛学众生心是怎样?佛心是怎样?一个要求修学成佛的人,应当首先知道。然而从来一般学佛的,却没有於此注意。现在是科学的时代,受科学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4
第八章 空与智慧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身心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宋无德禅师就佛学而言,当一个人把种种罣碍、尘劳和烦恼洗净之后,自己的心智获得自|由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2
达真堪布:在此处所讲的力,是一种真正的究竟的力量以违品不能夺取、不可侵犯叫“力”。我们经常讲“要有愿力”,也经常发愿。但如果经常违背自己的誓言,就说明这个愿没有
谈佛说禅悟人生时间:2024-10-11
有一位聪明的那先比丘,从他的智慧流露事迹中,可以知道他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奇人。有一次,弥兰陀王故意要非难那先比丘,就诘责他说:“你跟佛陀不是同一个时代,也没有见过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03
1我们念佛人,心里面唯一的愿望是往生西方净土,在没有往生之前,我们这个身体还在人间,我们不能离开这个社会,不能脱离这个社会,要跟大家在一起相处。相处要以什么态度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30
佛教在中国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季羡林先生曾说:如果不细致、具体、实事求是分析中国佛教在中国历史上和文化史、哲学史上所起的作用我们就无法写什么中国哲学史,思
文化漫谈时间:2024-09-30
首届世界佛教论坛论文人与自我的矛盾、人与社会的矛盾、人与自然的矛盾,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三大基本矛盾,自古及今,这三大矛盾始终存在着。正是在努力缓解这些矛盾的过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7
世间人常说:“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这是自古以来,大家所体会到的事实真相。为什么会不如意?受业力的支配。什么叫业力?妄想。我们成天想东想西,成天在打妄想,妄想的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