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给孤独长者成为佛弟子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沙瓦提国揭达林给孤独园,」许多佛经都从这些话开始,因此给孤独(Anathapindika)这位大近事男(upasaka)的名字,对阅读佛教典籍者来说是相当熟悉的。他名字的意思是「施给(pinda)孤独无助者(anatha)」,是对沙瓦提城苏达答(Sudatta)长者的尊称。
他是谁?他如何遇见佛陀?他和佛法的关系为何?这些问题的答案,可以在传统经典中和他有关的记载中找到答案。
初次遇见佛陀
给孤独(Anathapindika)长者初次遇见佛陀,是在大师觉悟后第三次雨安居过后不久。在这段早期弘法期间,佛陀尚未制定有关住处的规定。比库们各自住在任何他们想住的地方林中、树下、突出的岩石下、山谷、洞穴、墓地或空旷处。
有一天,马嘎塔国(Magadha)首都王舍城的一位富商,成为佛陀忠实的在家弟子。看到比库们的生活方式①,他建议他们去问世尊,是否允许比库接受一个永久住处。当佛陀许可时,富商立即为比库们盖了至少六十间房舍,并解释他是为了累积功德。那第一座房间精舍的建成,为传法奠定了基础,因为如今僧团终于有个训练中心了。[1]
这位商人有个内兄苏达答(Sudatta),一般都称他为「给孤独」(Anathapindika),他是沙瓦提国最富有的商人。有一次,他去邻国马嘎塔国经商旅行,来到王舍城,他一如往常地先去找与自己友谊深厚的内弟。当他进入房中时,惊讶地发现这家主人几乎没注意到他,内弟与其家人一向都热烈欢迎与关照他,但他看见他们都很忙碌,积极筹备各项事务。他问那全神贯注的内弟这是怎么一回事:「婚礼?祭祀?或有国王来访?」但这位内弟解释:「我邀请佛陀与僧众明天来此用餐。」
给孤独很感兴趣:「你是说『佛陀』?」
「没错,」这位内弟回答:「明天佛陀要来。」给孤独几乎不敢相信他的耳朵,又问了第二次与第三次:「你是说『佛陀』?」然后他长叹一口气,说:「『佛陀』这几个字的声音在世间确实难闻,真的能看见他吗?」他的内弟回答:「今天并不适合,但你可以明天一早去。」
那晚,当给孤独躺下睡觉时,他的思想与情绪激动澎湃。他如此渴望明天的见面,因此晚上接连醒来三次,以为天已经亮了。最后,在黎明之前他便起身出城,朝寺院走去。在黑暗中,恐惧袭来,疑惑与不安扰乱他的心,他的一切世俗直觉都告诉他回头。但一个无形的亚卡(yakkha)②西瓦迦(Sivaka)劝他继续往前:
十万头象,
十万匹马,
十万骡车,
十万少女,
宝饰庄严
不及一步向前十六分一。
「前进,长者!前进,长者!前进对你较好,莫再回头。」
因此给孤独便坚定地向前走。不久之后,他看见雾中一个人正安静地来回行走。给孤独停下脚步,然后这个人以难以形容的悦耳声音叫他:「来,苏达答!」
给孤独惊讶于这种表达方式,因为没有人会直呼其名。大家都只知道他叫给孤独,此外,佛陀并不认识他,而他又是无预期地来访。因此他很确定,面前的这个人就是佛陀。被这次奇特的相遇所感动,他拜倒在世尊脚下,以结巴的声音问他:「世尊睡得好吗?」佛陀对于他这个传统问候的回答,使给孤独得以一窥他的真实境界:
彼实常安眠,
梵志已止息,
不贪著欲乐,
寂灭无所求。
断除诸执着,
心中无恚碍,
佛陀实安眠,
已达心安稳。
开启清净法眼
然后世尊一步步带领给孤独,对他说布施、持戒与升天;说欲乐的危险、虚幻与败坏的本质;以及说出离的利益。当他看见给孤独的心意已准备好达到柔软、无碍、提升与安详时,他向他解释诸佛的不共法:苦、集、灭、道的四圣谛。给孤独因此开启清净法眼(dhamma-cakkhu)③:「凡有生,必有灭。」他已了解「法」的实相,克服疑惑,得到不坏净信④,于佛陀教化可以自立,证得入流道与入流果。
于是他邀请世尊隔天到他内弟家用餐,佛陀答应了。餐后,给孤独问佛陀,他是否可以在家乡沙瓦提国为僧团建造一所寺院。佛陀回答:「诸佛皆喜好静处。」
「我了解,大师!我了解。」给孤独因为他的提议被接受而狂喜。[2]
金币铺地,布施揭达林给孤独园
当给孤独返回沙瓦提国时,他沿途鼓励人们以恭敬的态度迎接佛陀。他一到沙瓦提国,便立即寻找适合的寺院位址。这地方既不能离市区太近,也不能太远;它白天不能受到人们干扰,夜晚也不能喧哗;它应该让虔诚的访客易于到达,并适合喜好隐居者。最后,在城市的环山带,他发现一处非常理想的美丽林地,这是揭答林(jetavana,古译:祇园),属于巴谢那地王(Pasenadi)的儿子揭答(Jeta,古译:祇陀)王子所有。
给孤独去宫中拜访揭答(Jeta)王子,问他是否愿意出售林地。王子回答它价值一千八百万金币,但即使有人出此价钱他也不卖。「我现在就给你这么多钱,」给孤独回答。但他们一直无法达成协议,于是就去找仲裁者。仲裁者裁定,以一千八百万金币为基础,王子应获得能铺满这片土地的金币数额,于是双方在这个基础上达成协议。
给孤独带来许多装满金币的车辆,并将金币铺在地上。最后只有入口一小块地是空的,他便命人取来更多金币,但祇陀王子宣布,他准备自费在那个地方盖一个大门与塔楼。这个宏伟的堡垒与大门保护寺院免于受外界干扰,不仅隔离噪音,还能区别凡圣。
给孤独于是又花了一千八百万金币供建筑与装潢。他盖单人孤邸(kuti)、会议室、餐厅、库房、走道、公厕、水井、洗浴用的莲花池,以及大围墙。就这样这片林地被转化成寺院与脱俗的宗教圣地(Vin. 2:158-159)。为了纪念这两位捐赠者,经典总是将两人的名字并列:「揭答林」与「给孤独园」。(古译:揭达林给孤独园)
「第一施主」给孤独
一切工程都完成后,佛陀与僧众便前来沙瓦提国的新寺院居住。
他们一到达时,给孤独就邀请他们用餐,餐后他问佛陀:「我应该如何进行奉献这座揭答林呢?」「你可以将它献给现在与未来的四方僧团。」给孤独于是遵照办理。然后佛陀以下面的偈(gatha)表达对他的感谢:
免受寒、暑、野兽害,
以及夏季蛇、虫、雨;
避开可怕之热风,
庇荫禅观得自在
佛陀称赞之住所,
对于僧团第一施。
因此智者为自福,
应为学者建住所。
以清净心施仁者,
给予食、水、衣与住。
彼等教他断恶法;
悟法达无漏涅槃。(Vin. 2:147-148; 2:164-165)[3]
紧接在供养僧团(sangha)之后是在家众的盛大庆典,每个人都有礼物。这又花了给孤独一千八百万金币,算起来他在揭答林精舍上总共花了五千四百万金币。因此,佛陀称他为僧团的「第一施主」(AN 1, chap. 14)。
原注
[1]出处:Vin. 2:146 ff。
[2]给孤独和佛陀相遇的故事,记载于SN 10:8、Vin. 2:154ff与《本生因缘记》(Jataka Nidanakatha,乃本生经的序论与佛传)中。
[3]由荷那(I.B.Horner)翻译,《律典》(The Book of the Discipline),5:206。
译注
①那时佛陀住王舍城竹林迦兰陀迦园,尚未为诸比库制立坐卧处。比库们于是住在林野(aranna,古译:阿兰若)、树下、山中、洞窟、塚间、山林、露地等处。后王舍城有长者见到比库晨从林野出外乞食,威仪具足,心因而明净,所以向佛陀请求准予建造精舍。佛陀告诸比库曰:「诸比库!许五种房舍:精舍、平盖屋、殿楼、楼房、地窟也。」长者便于一日令建六十座精舍。
②亚卡(yakkha):半人半神的鬼类,古译:夜叉。
③法眼(dhamma-cakkhu):是指「有关法(缘起道理)的智慧之眼」,开启法眼即指能充分理解四谛或缘起法,而证悟得初果(sotapanna,入流果)。
④不坏净信:指作为入流者的四项必要条件,即「四不坏净」佛不坏净、法不坏净、僧不坏净、戒不坏净。也就是正确地认识并信仰佛、法、僧三宝,无条件地皈依,并完全、确实地具备圣者所爱的戒。
编注:
① 苏达答(Sudatta),又作须达多、苏达哆;译作善授、善与、善施、善给、善温。
② 给孤独(Anathapindika),又称之为阿那他摈荼陀;或者阿难邠邸、阿难宾坻、阿那邠地、给孤独食、给孤独
◎作者
何幕斯.海克(Hellmuth Hecker)
何幕斯.海克是德国重要的佛教作家与巴利藏经译者。他的著作包含《相应部》(Samuutta Nikaya 第四与第五部分)的德文翻译,以德文写作的两册佛教史,以及一本德国首位佛教比库(bhikkhu)三界智大长老的传记。
◎英文版编者
菩提比库(Bhikkhu Bodhi)
菩提比库是来自纽约市的美国佛教僧侣,于一九七二年在斯里兰卡出家。他目前是斯里兰卡佛教出版协会(Buddhist Publication Society)的会长与编辑。
他的著作包括《包含一切见网经》(The Discourse on the All Embracing Net of Views)、《阿毗达摩概要精解》(A Comprebensive Manual of Abbidbamma)与《中部》(The Middle Lengrh Discurses of rhe Buddba,为共同译者)。
◎译者简介
赖隆彦
海洋大学造船系毕业,中华佛学研究所研究。
曾任中华佛学研究所藏文讲师、智光工商德育老师、 佛光出版社资深编辑、普门杂志社资深编辑,
译作:《森林中的法语》、《阿姜查的禅修世界--戒》、《阿姜查的禅修世界--定》、《阿姜查的禅修世界--慧》等。
编注:
比库:巴利语bhikkhu的音译,指称巴利语传承的佛世比库僧众及南传上座部比库僧众;
比丘:梵语bhiksu的音译,汉传佛教译为为比丘、苾刍等,指称源自梵语系统的汉传僧众。
阿拉汉:巴利语arahant的音译,是对佛陀的尊称,也可指一切的漏尽者(khinsava,断尽烦恼者),
包括诸佛、独觉佛及阿拉汉弟子。
汉传佛教依梵语arhant音译为阿罗汉,谓为小乘极果。其音、用法皆与上座部佛教有所不同。
本文采用巴利语新音译,参见《部分巴利专有名词采用新音译的方案》、《巴利语汇解》。
【巴利佛典略语表】
本书所出现的巴利佛典经文,都将采用巴利佛典的略语来标示其出处,因此,以下列出这些惯常使用的巴利佛典略语,供读者对照参考。
AN=Anguttara Nikaya《增支部》(标示节号与经号)
Ap.=Apadana《譬喻经》(i=长老譬喻,ii=长老尼譬喻;标示章号与段落;缅甸文版)
BL.=Buddhist Legends《佛教传奇》(法句经注释)
BPS=Buddhist Publication Society 佛教出版协会(康堤,斯里兰卡)
Comy.=Commentary注释
Dhp.=Dhammapada《法句经》(标示偈号)
DN=Digha Nikaya《长部》(标示经号)
Jat.=Jataka《本生经》(标示号码)
Mil.=Milindapanha《弥林达王问经》 (弥兰王问经)
MN=Majjhima Nikaya《中部》(标示经号)
PTS=Pali Text Society 巴利佛典协会(牛津,英国)
Pv.=Petavatthu《饿鬼事经》
SN=Samutta Nikaya《相应部》(标示章号与经号)
Snp.=Suttanipata《经集》(标示偈号或经号)
Thag.=Theragatha《长老偈》(标示偈号)
Thig.=Therigatha《长老尼偈》(标示偈号)
Ud.=Udana《自说经》(标示章号与经号)
Vin.=Vinaya《律部》(标示卷号与页数)
Vism.=Visuddhimagga《清净道论》(The Path of Purification 的章号与段落)
Vv.=Vimanavatthu《天宫事经》(标示偈号)
除非特别指出,否则本书所有参考资料皆依巴利佛典协会的版本为准。
慧开凿巨像黄龙洞又名无门洞,飞来洞。地处西湖北山栖霞岭北麓茂林修竹深颇洞天福地之气象。它虽以洞名,其实近代以来较为吸引人的是道观园林胜景,而在晚清以前,则以佛寺驰名
佛教故事:民间故事时间:2025-02-18
善良的白菊仙女很早以前,大运河边住着一个叫阿牛的农民。阿牛家里很穷, 他七岁就没了父亲,靠母亲纺织度日。阿牛母亲因子幼丧夫,生活艰辛,经常哭泣,把眼睛都哭烂了。
佛教故事:民间故事时间:2025-02-17
不幸在佛世时,有一位从小和给孤独长者一起长大的青年。给孤独长者的财力很丰厚,上至国王、王子都很敬仰他,其它士、农、工、商的人更是敬佩他,可是他这位朋友却一直都很困顿
佛教故事:民间故事时间:2025-02-17
比丘的遭遇在佛陀的僧团中曾发生一件事有一位好乐佛法的年轻比丘,原本对佛法很精进,很用功追求真理,心境也常在静定之中。但是,人的心念有时却像海浪一样,遇到强风就兴起狂
佛教故事:民间故事时间:2025-02-17
独眼侠客清咸丰年间,江南石门县出了个有名的武士,姓达名臻。他自幼拜名侠为师,轻功剑术已臻一流,还练成了一手金钱飞膘。达臻不但武功超人,更兼性情耿直,好打抱不平。这年开
佛教故事:民间故事时间:2025-02-17
王麻子清代安徽商人程伯鳞,久居江苏扬州,信奉观音大士极虔诚。乙酉年的夏天,乱兵经过扬州城,程君祈祷大士垂救,梦见慈悲的观音菩萨对他说:你全家十七人,十六人都能免难,只有
佛教故事:民间故事时间:2025-02-17
第三章 阿那律尊者天眼第一阿那律阿那律是甘露饭王的次子,又译为阿冕楼陀,汉译无贫、如意。过去世以裨饭施辟支佛,九十一劫人天之中受如意乐,故名。他是摩诃男的亲弟弟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第二章 目犍连尊者神通第一的目犍连目犍连为婆罗门姓,因姓立名。本名拘律陀,树名,祷树神得子,因以为名 传说目犍连住过去世中,是一个捕鱼为生的渔夫。一天看到一位辟支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国庆黄金周前后,各路商家忙得不亦乐乎。金店和珠宝又可以说是金秋最热闹的铺子之一。原因就是婚庆珠宝。每年此时,选择婚庆珠宝的人群成为金店的主力客层。时尚的风向永远
收藏投资时间:2025-02-05
净慈宗镜堂示持准提咒准提咒大家一点儿都不陌生,可能我们每个居士、每个出家人都会背,但仅仅只是背一背而已,并不一定了解其中的深意。憨山大师就此给了我们一个开示!这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31
你看菩提心,我在三十年前在美国的时候讲的,我讲大家好懂。古人解释不好懂,我说的好懂,我说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真诚是体,下面这四个:清净、平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31
面对佛陀,我们就能得到很多修行启示从佛陀盘腿端坐在莲花坐台上,右手结降魔印置于右小腿,左手托钵于腹前,我们可以得到很多启示。我们先来看看,佛陀为什么左手托钵。佛
其他因果故事时间:2025-01-28
归纳上面这些外道的观念就是三大主要思想,与佛陀的思想再作一番比较。“﹝三大主义及佛陀的思想﹞印度当时的思想界,可归纳为三大思想,即:修定主义、苦行主义、快乐主义。一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8
清明,是我国农历的二十四节气之一。中国传统的清明节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几乎与佛教的历史一样久远。清明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0
编者按:再过几天是清明节,这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这一天有很多传统习俗,当然主要还是祭奠已故亲人。原本清明节与佛教并无直接联系,但一个孝字将两者紧密相连。虽然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0
文:善果有信者问赵州从谂禅师:“佛陀有烦恼吗?”赵州:“有!”信者:“那怎么会呢?佛陀是解脱的人,怎么会有烦恼呢?”赵州:“那是因为你还没有得度。”信者:“假如我修
佛教知识时间:2024-12-30
01『真正的护法居士』什么是护法?有不少人认为在寺庙、念佛堂或道场干义工,帮助筹办法会,或者是给寺院布施、募捐等等就是护法,这仅仅是一个方面。护法绝不只意味着物质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4-12-26
我希望能谈一下成为素食者的问题。要谈太多关于素食,也就是放弃吃肉的问题并不容易。我认为了解该如何看待吃肉一事,并付诸实际,是非常重要的。现在,我应该要开始说了,
大宝法王时间:2024-12-18
黄念祖:万修万人去,但是现在许多佛弟子并没有去,为何?修行人只要能够听到这个法,能够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就必定可以往生。这是人人都可以做得到的事情,是万修万人去
悟性时光时间:2024-12-16
女人多数都怨恨丈夫,不怨恨丈夫的少。男人也许会说:我媳妇还恨我啊,我还不知道呢。我告诉你,爱有多深,恨就有多深。女人为什么抱怨的多?因为女人从嫁给男人的那一刻起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12
出家剃度及沙弥生活——《沙弥别行篇》解读第一章 出家的意义济群沙弥是出家身份的起点。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从个人来说,当好如法的沙弥,将给未来僧伽生涯奠定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6
出家剃度及沙弥生活——《沙弥别行篇》解读第一章 出家的意义济群第二节 劝说出家的利益这一部分,律祖引用《华手经》、《大智度论》等经论,进一步阐述劝说或辅佐他人出家的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5
比丘资格的取得《受戒缘集篇》解读第一章 具缘成受济群第五节 事成究竟第五,事成究竟。始从请师,终至白四,九法往来,片无乖各。界非别众,僧无不足,羯磨无非,受者心至,则成受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5
出家剃度及沙弥生活——《沙弥别行篇》解读第一章 出家的意义济群第五节 出家者之凡福行谓有比丘出家已后,但知持戒,不志尚道。以戒为上,余悉不为。用为非道,内多嗔怒。自污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5
当佛陀在舍卫城的时候。有一次,佛陀在去祇陀园的路上遇到一位婆罗门老人。这位老人一见到佛陀,就情不自禁地喊:「我的儿子,我的儿子!」还朝着佛陀扑过去,想抱住佛陀。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05
【原文】若有众生,出佛身血,毁谤三宝,不敬尊经,亦当堕于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地藏经》【注释】如果有这样的众生,他们肆无忌惮伤害佛陀,让佛身上流血,或
地藏经感应时间:2024-12-05
第五章 马哈咖沙巴与佛陀的关系我们已看到马哈咖沙巴(Mahakassapa)尊者与佛陀之间有深刻的内在关系。根据传统资料,这关系在他们的前世中就已缔结了。根据本生故事,马哈咖
佛陀的圣弟子传时间:2024-11-14
第四章 马哈咖沙巴如何遇上佛陀继续我们的故事,现在要回来看马哈咖沙巴(Mahakassapa)。㈠在他来到十字路口之后,他去了哪里?如前述,当两个沙门分手时,大地被他们的出离
佛陀的圣弟子传时间:2024-11-14
我在少年时侯,见有前贤排斥佛教,遂以先入之言为主,也随着藐视佛法,这是无知啊。后来偶然在某戒坛经书流通处请得数卷佛经阅读,这才大吃一惊,不禁叹道:假如没有读到这些佛经,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9
融合的佛教第一章 宗密其人及其佛教发展观宗密,在中国佛教发展到最高峰的时候,撰写了大量的著作,想表达这样一个重要的观点:融合。中国佛教应走会通的一路,具体地说,禅宗诸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4
给孤独长者之子初果进入圣者之流13~12一统大地的国王得生天界的天人主宰宇宙的天王不及初果者殊胜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给孤独长者的儿子卡拉。卡拉不喜欢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1
弟子序一本平平常常的书,被附上一个平平淡淡的书名,里面却蕴藏着一点也不寻常的内容。你可以说它是一本童话故事书,你也可以说它是一本寓言故事书,或者通俗小说等,无论
弟子序时间:2024-10-21
佛陀最初的侍从目前大部分寺院的大雄宝殿的中央,莲座上佛陀圣像的旁边,总是左面站着大迦叶,右面站着阿难陀,但佛陀最初弘法的时候,却不是这样。佛陀成道的最初两年中,
十大弟子传时间:2024-10-19
佛陀亲为缝三衣瞎了眼睛的阿那律,在僧团中生活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尤其对于乞食和缝衣,最感到困难。不过僧团中很友爱,健康的人,在外面托钵回来,总将余下来的分给有病
十大弟子传时间:2024-10-19
第六章 佛与佛身观本觉.始觉.究竟觉现在再把佛字的主要概念讲一讲。印度话佛陀,汉译为‘觉者’,佛者觉也。觉的内容有三:第一,本觉,即众生本有的觉性。这个觉性是人
流浪者群歌时间:2024-10-18
第一章、佛教如何看待宇宙有乃空现,莫讳空而执有;空在有中,非灭有以明空。本章副标题中的后一句(空在有中,非灭有以明空),是江味农居士所著《金刚经讲义》卷三第37页的一句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6
诠释七十空性论科摄圣龙树菩萨造胜友与智军论师译藏法尊法师由藏译汉法尊法师讲授科摄弘悲听受敬礼曼殊室利智慧萨埵第一章 标宗立义生住灭有无,以及劣等胜,佛依世间说,非是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3
第二十五回 拜无上胜长者善财从烦恼之深渊出发,途经苦海的千锤百炼,经过数日才登可乐彼岸。登上彼岸,烦恼顿息,身心轻安,如浣春阳。善财不须问路,只凭轻安感觉方向走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简介时间:2024-10-13
佛陀的醒世格言1.宁静一、宁静来自内心,勿向外寻求!二、放下过去的烦恼,不耽忧未来,不执著现在,你的内心就会平静。三、不嫉妒、不贪婪、没有私欲,在所有情况下,内心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07
第九十七、谁先见佛陀有一次,佛陀住在憍萨罗国首都舍卫城南郊的祇树给孤独园。一天,三十三天的统领释提桓因来见佛陀,劝请佛陀到三十三天为佛陀的母亲说法,得到佛陀的默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04
第五十一节 大小弟子 互不相害活佛放生的第二种方法,是要本庙主持出钱买各种生命放生,大寺里差不多都有放生池的设备,凡是活佛所到过的寺庙,那些主持都很尊敬金山活佛的
金山活佛时间:2024-10-02
鼓是怎样成为佛教法器的 鼓是怎样成为佛教法器的鼓是民间常见的打击乐器。世界各地鼓的种类、形状和称呼有很多,用于各种场合和仪式之中,如战场、殿堂、庙宇、舞台等等,
谈佛说禅悟人生时间:2024-09-24
我们看到相应这两个字,我们的身口意像不像佛陀?佛陀是我们的模范、是我们的典型,佛一生不妄语,换句话说,三皈、五戒、十善,佛在日常生活当中圆满表现出来了,有这个样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1
所谓伦理,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是人伦道德之理的略称,为人际相处道德准则之总和。汉代思想家贾谊说:商君违礼仪,弃伦理。[1]朱熹老夫子也曾教诲过弟子:正家之道在于正伦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13
清光绪三十三年,有一个其貌不扬的乡拙青年,穿着一身褴褛的乡下土装,来到鸡足山祝圣寺求见虚云长老,住持祝圣和尚问他:“你是谁?你来求见虚老做什么?” 那乡拙青年说
佛教知识时间:2024-09-09
马春然弟子实名举报郭德纲?师傅刚夸完公式相声,骂了老郭马春然弟子实名举报郭德纲?师傅刚夸完公式相声,骂了老郭看到一个相当的好玩的消息,一位自称是马春然的弟子的人
布衣百姓时间:2024-09-08
佛告大目犍连:汝行诣维摩诘问疾。目连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佛又命大阿罗汉大目犍连去问疾,他也不敢承当。大目犍连,具译摩诃目犍连,简称大目连、目连,意译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06
尔时,长者维摩诘自念:寝疾于床,世尊大慈,宁不垂愍?维摩诘心想,我现在卧病了,大慈世尊没有想到我吗?寝疾相当于现在所说的卧病,寝疾于床的这个床不是我们现在睡觉的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06
9.魔王当弟子有一天,阿难在树林间坐禅,忽然觉得心神无法入定,有些问题想请教佛陀,便来到佛陀的住所,请佛陀开示。阿难问:「世尊!憍陈如、跋提离、婆沙波、阿奢输、摩
海涛法师说故事全集时间:2024-08-28
佛陀的“应该”[作者]坦尼沙罗尊者[中译]良稹The Buddha’s Shouldsby Ven. Thanissaro Bhikkhu正定构成了道的核心。圣道的其它要素,作用有两个。一个是使你入定; 另一个是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