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法师,尊敬的邹律师,法藏文化协会的各位大德,以及各位大德同修,大家晚上好,阿弥陀佛!
末学承蒙师父上人的慈命,在香港佛陀教育协会,今天开始为大家讲《无量寿经》。这次开讲这部大经的因缘很殊胜,为什么?在二十年前,我们恩师在香港第一次开讲这部经,是一九九0年七月份,我们现在是二0一0年的七月份,整整二十年。在师父的带动下,香港确实已经不少同修对于净土法门有深入的认识,而且也有不少同修在这个法门上面得到了成就。二十年之后的今天,我们再次来研习这部经。现在我们师父也在协会,每天下午四点到六点讲《无量寿经大经解》,黄念祖老居士的批注。所以,从各种缘分来看,这次我们一起研习这部经的因缘很可贵。师父命我用广东话来讲,老人家很慈悲,主要就是考虑到有些本地的同修可能对于国语不一定听得很明白,刚好我是广东人,这样就可以用广东话做一个复讲。
本来我在协会主要是讲解这些基础的经典,现在正在讲《论语》,都是用国语来讲的。但是师父老人家有一天跟我说,「现在世界灾难很多,我们希望要化解灾难,为世界,特别为我们东南亚、香港这个地区消灾祈福,一定要讲佛经,佛经的效果更为殊胜」。我本人对于《阿弥陀经》比较喜欢,我就想,「既然这样,我不如讲《阿弥陀经要解》,蕅益大师的《要解》」。但是师父说,「不行,你要讲《无量寿经》,因为《无量寿经》是净土的第一经」。师父这样一点化,我就立即有所悟,老人家很慈悲,真是念念想到为众生消灾免难。要用什么法门能够最大效果的实现这个目标?确确实实唯有《无量寿经》。你看我们师父一直以来都在讲《华严经》,讲了有十二年,但是今年突然把《华严经》都暂停,讲《无量寿经大经解》,从这个举动我们就可以得到很深的启示。
其实《无量寿经》也是中本《华严经》,这是清朝彭际清老居士以前说的话,他是深入《华严经》而行归净土。既然《无量寿经》是《华严经》的中本,《阿弥陀经》就应该是小本。因为《阿弥陀经》跟《无量寿经》是同一本,两部经本来在理论、方法、境界上面是无二无别的。但是对于我们一般人来讲,《阿弥陀经》因为讲得太浓缩了,很难看出里面的深义,所以可能在受持方面就未必有这么得力。而《无量寿经》是比较详尽的介绍西方极乐世界、介绍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介绍我们如何能够往生的方法,介绍得非常全面,受持起来比较方便。真正要化解灾难,和今生我们要得到成就,确确实实这部经是最适合,这个法门是第一殊胜。在《阿弥陀经》里面讲到,这部经典是「一切诸佛所护念经」。你看一切诸佛,十方所有的佛,不是说只是释迦牟尼佛,不是说只是阿弥陀佛,是所有的佛都护念这部经,都护持修这部经典、修这个法门的同修,当然也都护持我们所修学的环境。所以对我们自身成就,和对于化解现前灾难来说,这部经确确实实是最殊胜。所以我们这次的讲题叫做「当生成就第一法门」。这个题目不是我自己起的,是二十年前师父在香港开讲这一部经用的题目。我们为了纪念他老人家在香港开讲这部经二十周年,用同一个题目进行复讲。
这部经确实要讲起来时间很长。像现在我们师父讲《无量寿经大经解》,讲到今天第八十九集,差不多一百八十个钟头,才刚刚讲到第一品。所以你想想,要详细的这样讲,时间用得很多。可能有的同修心比较急,说:「我想很快的了解《无量寿经》究竟讲什么,既然这样殊胜的法门,我想很快速、很简单的能够明白这部经到底讲什么。」今天开始,我们就是为了满足同修们这个需要,所以我们只是打算用七天的时间为大众介绍《无量寿经》的大意,从头到尾介绍一遍,起码大家有个印象。否则,听师父讲不知道听到何年何月才讲得完,觉得心里面有点放不下。那我们先一睹为快,先明白一个大意。讲完大意之后,我们还会详细的、逐字逐句的为大家用广东话来讲解。
我们这次用的经本就是师父一贯以来所提倡的、夏莲居老居士所会集的《无量寿经》,题目就叫做《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为什么用这一部经?因为《无量寿经》其实自古以来翻译的版本是最多的。从历史的记录上来看,这部经在历史上总共翻译了十二次。在中国,从汉朝到宋朝以来,有十二个翻译的版本,其它经典没这么多。在翻译的这些版本当中我们仔细看一看,其实就可以明白了,这些不同版本不是说同一部经有十二个人来翻译,翻译的不同,不是这样。因为,如果是这样的话,虽然文字上有些出入,但是义理上,大概的内容都会一致。但是我们看到《无量寿经》的不同版本,现在遗留下来的只有五种版本,有七种已经失传了,很可惜。就是用五种版本来看,它们的内容都是很大的不同,证明什么?释迦牟尼佛不是讲一次,他是多次宣说这部经,所以翻译梵文的原本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知道佛对这个法门非常重视,一生以来讲了很多次。如果是一般的法门他就讲一次,不会讲这么多次,讲这么多次说明这个法门非常重要。
在现存的五种原译本当中我们看到,因为版本有很大的出入,有的内容这个版本有,那个版本没有。这样就确实要会集起来,把各个版本里面所讲到的内容集合在一起,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个全面的了解。这个事情宋朝人就已经开始做了,宋朝的王龙舒老居士第一次做一个会集本。但是很可惜,他手上只有四个版本,其中有一部,《宝积经》里面《无量寿如来会》这一本经他没有看到,他只用四个版本来会集,当然就很遗憾了。加上他有一些会集方面的瑕疵,因为他有改动了原文,这个是印光大师批评得最厉害的,因为会集不可以改动原经文。王龙舒居士会集经典的功德很大,他自己是站着往生的。但是毕竟他会集的版本有瑕疵,所以之后在清朝乾隆年间,有一个彭二林居士,就是彭际清,他做了一个节校本,是专门用《无量寿经》其中的一个版本,曹魏康僧铠的原译本。现在很多净土的学人都用康僧铠的原译本,因为五种原译本里面,这个版本算是最好的,但是毕竟还是有些内容疏漏了。在清朝咸丰年间,魏源居士做了第二次的会集,但是他也没避免王龙舒的错误,还是有增改经文。一直到民国时期,夏莲居老居士会集这部经,真正吸收了前人的教训,避免了前人的过失。他会集的这个版本用了十年的时间,用了很多的工夫,非常认真把这五个原译本真正会集得很好,不改动原译本一句经文,一个字都没改,而把这个意思会集得非常圆满。当时民国的时候,梅光曦老居士对这本会集本非常赞叹,认为是《无量寿经》的最善本,确确实实是最完善的一个版本。在民国时期,佛门的大德慈舟老法师也专门用夏莲居老居士所会集的版本(当时他会集的是初稿,三十七品的那个版本)来讲解了一次,而且为这个版本做了一个科判,就是分科,证明慈舟老法师对于这个会集本的肯定。
我们做为末法时期的众生很幸运,因为佛跟我们讲过,在末法时期要靠净土法门成就。而净土法门第一经因为历史上没一个好的善本,所以往往我们都没办法依据它来学习。你看中国人,自古以来依据的是《阿弥陀经》,很少听说依《无量寿经》来修学。我们现在居然能够得到《无量寿经》的最善本,这可以说是末法时期里面的正法时代。我们这一生如果真正依教奉行,一定能够成就。这次因为时间很短,我们重点式的来介绍这个经,介绍的重点是「如何修学」这个角度。因为师父常常提示我们,学佛一定要真干,一定要落实。这样我们在讲解过程中比较重视行门。但是净土法门「信愿行」这三资粮都是同等重要,行当中一定带有信和愿。
现在我们先看这部经的经题,这个经题也是会集的版本,根据五种原译本会集起来的,会集得非常好,意思很圆满。因为经题一般来说有七种立题的方法,所谓「人法喻」。如果经题只有人,那就是人题;如果讲的只有法,那就叫法题;如果只用比喻,那就是喻题。有些可能是一对,人、法,或者人、喻,或者法、喻;有的可能是人、法、喻全都有的,这三个方面都讲到的。所以七种立题当中,这部经是以什么?以人法喻,很圆满的立题方式。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这个佛是人,我们说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无量寿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另一个名字就叫做无量寿佛。所以这部经上面有两土导师,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的释迦牟尼佛和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他们两位佛都跟我们有开示。讲到法,庄严清净平等觉是讲法,是佛对我们的开示。大乘是比喻,这个乘就是车,交通工具,有小乘、有大乘。小乘就是只能坐一个人的,叫做鹿车,以前是用梅花鹿来拉的车,它只能拉一个人,叫小乘;如果用马来拉的,马又叫做大白牛,大白牛车叫做大乘,可以拉很多人,这个比喻用来讲大小乘。这部经是大乘经,是释迦牟尼佛普度一切众生的法门,所以它不是小乘,是大乘,这部经里面第四十三品专门讲到「非是小乘」。所以,我们一切众生能够依据这个法门来修学,统统都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法门古德讲「万修万人去」,一万个人修,一万个人都可以去,所以它肯定是大乘,而且是大乘当中最殊胜的。
我们讲经,必定是讲经题要多花点时间,为什么?因为经题本身是整部经内容的浓缩,我们看了经题之后,基本上这部经的大意都能够明白,所以有必要多讲几句。首先我们看「佛说」这两个字,所有的经典都是佛说的,为什么有些经的题目有佛说,有些经的题目没佛说?这个是有规矩的。如果这部经里面正宗分当中第一句话是佛先讲出来的,这个经题就应该冠上佛说两个字;有的经是弟子请问的,不是佛主动讲的,只是回答弟子问题,这个经的正宗分第一句话是弟子讲的,请法的人讲的,就不用佛说,是有这样的体例。但是这个佛说当中还有一层更深的意思,因为这个「说」在古字当中就是喜悦的悦,竖心边的,就是佛很喜悦。佛有什么很喜悦的?我们知道,佛最希望是我们所有的众生用最快速度成佛,这个是他希望的。假如有一个法门能够使一切众生最快速度成佛,他讲起来是最欢喜的,这个法门正是在这部经里面。佛看到众生成佛的因缘到了,所以他欢喜、喜悦。你看在第三品里面讲到,佛那种欢喜、现光,我们一般都说「人逢喜事精神爽」,佛在讲这部经的时候精神特别爽,发的光跟一般的时候是不一样的。我们看师父讲这部经也是跟讲其它经不一样,你注意留意一下,师父讲其它经的表情、神采不如讲这部经那么好。我们明白了,这部经是一切诸佛所护念、所加持,所以你讲这部经一切诸佛都加持。我现在明白,为什么师父要我讲这一部经,不但讲的人得到一切诸佛加持,听的人也都得到一切诸佛加持。
善导大师,这是净土宗第二祖,他讲过一句话,说「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世尊、如来,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要来我们这个世间示现成道,为了什么来的?善导大师把这个秘密揭示出来。原来,释迦牟尼佛是为了跟我们讲这个法门的,是为我们讲明白阿弥陀佛本愿海,四十八大愿。但是很可惜,不是个个都能够信,这个法门叫做难信之法。既然我们不信,释迦牟尼佛没办法,只好讲其它法门,像五时说法,华严、阿含、方等、般若,最后讲法华、讲涅盘,讲这些为了什么?为了接引你入净土。所以如来为什么兴出世,为什么出世来讲经说法?就是为了最后导引你去西方极乐世界。所以《华严经》里面你看到,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他老人家是等觉菩萨,《华严经》的三圣之一,他跟文殊菩萨都是毘卢遮那佛的左右手。他们两位大菩萨带领华藏世界所有的法身大士,最后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证明这个法门是一切经典所指归的。所以善导大师讲这两句话真正指出我们这一生当生成就、当生成佛的光明大道。在座各位真是善根福德因缘具足,很赞叹,不但我在这里赞叹,十方诸佛如来都赞叹。因为你这一生成佛的机会到了,往生极乐世界就不退成佛。
我们这个世界现在确实很乱,孔子当年说这个乱世叫做「礼崩乐坏」。礼乐如果不兴的话,这个世界就叫做乱世。我们现在看看这个世间,确实大家都不懂礼,对于伦理道德观念很淡漠。这个乐是讲艺术,你看这些艺术现在是什么艺术?电视里面的节目,这些文艺的表演,确确实实离古圣先贤所希望的目标离得太远。人心确实堕落得很厉害,我们在香港的同修应该会有感觉。我住的寮房下面有一个看门的老人家,他有时跟我发牢骚说,「现在的人跟我们四十年前的人完全不一样。原先四十年前的人还有人情味,现在的人什么人情味都没有了,只是讲功利、损人利己、自私自利」。我们看到现前的灾难不是没有原因的,必定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未来我们的社会如何?这个我们都不敢想。我们师父的老师,李炳南老居士生前,就是临终的时候,特别嘱咐学生说,「现在这个社会,即使是诸佛菩萨、神仙再来,都没办法挽救,唯一一条生路就是,我们要一心念佛求生极乐世界」,这个是老人家苦口婆心最后的遗言。所以我们在这个世间不求名、不求利,一切的身心世界都要放下,心里面只有一个目标,就是这一生一定要去极乐世界;如果不去极乐世界,未来的日子很难过,即使是你再轮回作人,人作起来都很辛苦,灾难太多了。
经题里面第二部分是「大乘」,经题里面特别指出这部经是大乘经,不是小乘经。大乘经跟小乘经不同的地方是,大乘帮助我们这一生能够成佛,小乘最高的成就是能够离六道、出轮回,成就阿罗汉果。但是阿罗汉果再往上还要修,有辟支佛果、菩萨果、十法界里面的佛果。再放下分别妄想,然后才可以出离十法界,入一真法界,这样才叫做成佛。但是这部经是教导我们这一生就能够出六道轮回,不但出六道轮回,还出十法界,入一真法界,因为极乐世界就是一真法界,使我们这一生一生成佛。所以这个是大乘当中最殊胜的,不但是大乘,而且是一乘。
古大德公认的,这么多经典当中,一乘了义的只有三部经,一部是《华严经》,一部是《法华经》,一部是《梵网菩萨戒经》。这三部经叫做一乘,就是这一生当中可以成就圆满的佛果,是大乘中的上乘。但是《无量寿经》跟这三部一乘经典比起来,它是一乘当中的一乘。为什么这么说?师父跟我们分析过,他说,隋朝、唐朝这个时代就有古大德已经做了个评论,所有佛经当中哪一部经是最殊胜的?大家公认是《华严经》。因为《华严经》叫做根本法门,所有佛经都是从这个根本当中演化出来,佛成道之后第一部讲的是《华严经》,定中所讲。但是《华严经》到了最后,你看「入法界品」最后一卷就讲到,普贤菩萨修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是经到了最后压轴的一出戏,就是普贤菩萨为我们做表演,表演我们一定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才可以现前圆满十大愿王。换句话来说,如果普贤菩萨不往生到极乐世界,那个十大愿王都有一点不圆满。就好像《法华》、《华严》这些一乘经典,好像十四的月亮,还差一点没圆满,到了《无量寿经》就是十五的月亮,最圆满了。所以这部经是十方诸佛共同赞叹的经,其它经未必是个个佛都要讲的,唯有这部经是所有的佛都向众生宣说的,没一尊佛不讲这部经,个个都讲。
这部经题里面的第三部分讲的是「无量寿」,无量寿就是讲我们的真如本性。禅宗里面修学的目标是明心见性,见我们的真如本性,真如本性是什么样子?无量寿就是这个代表。其实在我们的真如本性、我们的心性里面,一切都是无量的,有无量的智慧、无量的福德、无量的财富、无量的才华,一切都是无量。但是佛跟我们讲无量寿,用寿命做代表,为什么?所有无量当中,寿命是第一德。你想想,如果一个人没有寿命了,即使有无量财富都是假的,带不走、用不到,人有寿命才可以享用一切的无量,所以无量寿是做为我们的第一德。当然一即一切,寿命无量也代表一切无量,六祖大师讲的自性当中本自具足,一切都圆圆满满的。我们要往生极乐世界,就是为了证得无量寿,得到一切无量。
下面讲「庄严」,庄严就是六祖大师讲的「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万法就是庄严。庄严是讲尽虚空遍法界、无量诸佛剎土都是庄严,我们这个世界、十法界都是庄严。讲到这个庄严,用我们世间人的话来说,就叫做真善美慧,这个叫庄严,个个都希望得到。我们这个世界真善美慧叫做有名无实,不是真的,不可以长久的,唯有往生到净土当中,那个庄严才是长久的。所以我们学佛,求无量寿、求得到真正的庄严、得到真正的受用。经题下面就教导我们如何得到。
我们知道无量寿好、庄严好,用什么方法得到?「清净平等觉」就是我们的方法。这个是讲什么?要修清净心、要修平等心、要修正觉心。这三个方面其实就是三宝,佛法僧三宝,因为清净是僧宝,平等是法宝,觉就是佛宝。所以,这个经题里面三宝具足,不但三宝具足,三学都具足。三学是学佛修学的总纲领「戒定慧」,一切法门都是修戒定慧。持戒得定,修定得慧,开慧。智能是目标,怎样去修?持戒修定,这个是我们的方法。你看经题里面,清净是戒,平等是定,觉就是智慧,所以清净平等觉三学具足。用三藏来套也是一样,经律论三藏,经是定学,平等是经;律是戒律,清净的戒律;论是讲智慧,觉是论藏。所以,这个经题有三宝、有三学、有三藏,很圆满。从这个归纳里面我们可以知道,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讲的一切法都圆圆满满涵盖在这个经题里面,在这部经里面都有体现。
我们这一生很幸运,饮水思源,为什么我们有这么幸运,何以能够得到这部经?是我们师父上人一生不遗余力在弘扬这部经。他老人家弘扬这部经历尽了千辛万苦,因为全世界的人只有他一个人在弘扬。到了现在,一些人逐渐逐渐认识了,才慢慢开始重视这部经、讲解这部经。像我们法藏文化协会邹律师,在他协会那里也是开讲这部经,在香港这边也是很难得,我觉得为数很少。所以,想到我们师父为了弘扬这部经所历尽的千辛万苦,我们应该感恩,这个是恩德弘深,使我们这一生真正有机会可以当生成就。
这部经对于初学来说,可能有些人觉得读起来比较长,如果你刚刚开始读,可能要读二、三个钟头。当然,现在已经有粤语的读诵版,像我们邹律师那里也有,在网上也有。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去搜集,我们协会这里好像都有这个读诵版本。常常读这部经,最好能够一天读一次,为什么?这部经是一切诸佛所护念经,你一天读一次,一切诸佛都护念你、都加持你,这个利益太殊胜了。但是有些人觉得,「这部经这么长,读起来我没有这么多时间」,特别是香港人,都是争分夺秒,读哪一品比较好?经里面有四十八品,我们师父说你可以读第六品「发大誓愿」,是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这个可以做为我们的早课。每天读这一部经,就读第六品,读了第六品就等于把全部经读了,为什么?因为全部经的内容其实就是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的详细批注。
我们看三藏十二部所有经典,刚才分析的,浓缩起来可以说是《华严经》,《华严经》是根本法门;《华严经》导归极乐,讲来讲去原来是为了叫你信这个法门,所以导归到《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再浓缩,原来是四十八大愿。四十八大愿如果再浓缩一下,四十八条哪一条最重要?十八愿,叫「十念必生」。这是四十八愿当中的核心,阿弥陀佛接引真正深信切愿求生净土的众生,乃至十念都能够往生,念十句阿弥陀佛都能够往生,但是一定要至心信乐。十八愿其实讲什么?至心信愿求生净土,念一句阿弥陀佛,所以一句名号就是大愿的核心。所以,如果你把释迦牟尼佛三藏十二部经典归纳起来,原来就是一句阿弥陀佛的佛号,你看这个净土法门多方便。阿弥陀佛谁都会念、谁都懂得念,即使没文化的人,不明白道理、不会读经、不会听经,他会念阿弥陀佛,一样可以,太方便了。《华严经》里面讲,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落实到我们这个法门,一是什么?一句阿弥陀佛名号。一切是什么?释迦牟尼佛所讲的一切经,乃至十方所有诸佛所讲的一切经,浓缩起来原来就是一句阿弥陀佛。你只要念这句阿弥陀佛,老老实实念下去,也等于得到诸佛如来的法藏。所以这个法门,夏莲居老居士有一句诗讲,说很难相信的,「佛云难信诚难信,万亿人中一二知」,万亿人当中才一个、两个真正明白,所以这一个、两个才可以老实念佛。如果道理不明白、老实不了的,念念就想东想西,想到今天我做了些什么、今天有什么人说我什么话。那些人我是非放不下,那些牵肠挂肚的事情放不下,为什么?没明白道理。所以我们一起来研习这部经,为了什么?真正明白道理,能够对这个法门生起恳切的信心,我们念起这个佛就不一样了,叫做「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
我们一起来看这部经(经题我们介绍完毕了),这个版本里面我们看第二页,所有的经典都可以分为三分,就是三个部分。好像人写文章一样,有开头的部分,有中间正文的部分,有最后结束的部分,经典也是一样。这部经分为三分,第一是序分,秩序的序。序分是开头部分,蕅益大师说,序分比喻人的头,五官都具足。看一个人的头,这个人是什么人?特别懂得看面相的人,一看就知道你是什么人了。所以看一部经的序分,你如果懂得看,也明白这部经究竟讲些什么。第二部分是正宗分,序分是前面头三品,正宗分是从第四品开始到第四十二品。正宗分如同一个人的身,里面五脏六腑都俱全。四十三品到四十八品,最后的六品是本经流通分,流通分好比人的手足,可以运行。
我们先来看本经的序分,第一品,第一品叫做『法会圣众第一』。这一品经里面就介绍了六种成就,这是所有佛经的体例,和其它文章不同的地方就是它有六种成就。第一个成就是信成就,就是第一句『如是我闻』,这个里面有信成就、有闻成就。我们只能简单的讲,因为讲如是这两个字,讲十个钟头都未必讲得完,里面涵盖了释迦牟尼佛所讲的一切经典。《大智度论》里面介绍「如是」这两个字就有很长的经文,我们只能简单介绍。因为这部经是阿难尊者复讲出来的,他结集经典的时候用复讲,然后记下来,所以「如是我闻」是阿难本身讲的。阿难尊者是佛的常随弟子,他是佛的堂弟,听经听得最多的,多闻第一。而且记性特别好,听一次就全部都记得,很难得,比计算机还厉害,只要讲一次,永远记住。所以这是讲阿难自己说,「我从佛那里听来的」,如是我闻,「不是我自己讲的,是佛讲的」。如是这两个字其实就是代表自性性德,一切经典都是如来自性当中流露出来,这部经当然也不例外。但是这部经跟其它经典不同的地方,这个是如来自性性德圆满的流露,其它经典未必是圆满的,这个是圆圆满满。刚才我们分析了,连《华严经》、《法华经》最后都要导归到这部经上,所以是最圆满的。
六种成就,因为是讲大意,就不逐一讲了。『一时』是讲时成就。『佛』是主成就,就是教主,哪个人讲经?释迦牟尼佛讲。在哪里讲?『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在这个地点,佛常常在这个地点讲经,这个是处成就。『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等等,在人里面,大比丘一万二千人。还有第二品到最后介绍,比丘尼有五百人。比丘尼是出家女众,比丘是出家男众,受了比丘戒的。清信士有七千人,就是在家学佛的男信众,清信女有五百人。你数一数,一共有两万人参加这个法会。除了人之外还有诸天、佛菩萨,非常庄严的法会,这个是众成就。所以六种成就这里都具足。
我们先介绍经典第一品里面所列出的五位代表,往往从经典里面代表的听众我们可以看出,这部经有什么特点。第一是『尊者憍陈如』。这位尊者是佛弟子当中第一个开悟证果的人。释迦牟尼佛在成道之后,在鹿野苑开示,第一次讲经说法,座下五比丘听法,第一个证得阿罗汉果的就是这个憍陈如,他第一个证果。所以他代表什么?代表如来第一弟子。这部经最后第四十三品里面提到,你修学这一个法门正是如来第一弟子。所以,这位尊者所代表的就是第一弟子,这个法门是第一法门。其它经典很少见到憍陈如尊者列为上首的,很少见到他,舍利弗、目犍连我们见得多,但是他很少。证明这个法门不同于其它,是第一法门,这部经是第一经,我们修学这个法门是如来第一弟子。
下面是『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犍连』。舍利弗是佛弟子当中智慧第一,最有智慧的,目犍连尊者是神通第一。在其它经典里面我们都会见到他们两位,但是在这部经典里面,我们见到他们两位有所不同,因为他们排列在憍陈如尊者后面。憍陈如尊者是第一,第一开悟,舍利弗智慧第一,目犍连神通第一。上面还冠一个第一,第一当中的第一,智慧、神通都是第一的。说明你能够修学这个法门,就是第一智慧,你将会能够有第一神通,非常殊胜。下面:
『尊者迦叶,尊者阿难』,这两位分别是禅宗的初祖和二祖。迦叶尊者是富贵人家出身,我们师父今天讲经刚刚讲到他。他修苦行、持戒,「以苦为师,以戒为师」,释迦牟尼佛对他非常赞叹,说因为有苦行的修行人,修头陀行的人,我们这里才有正法常住。所以我们修学一定要记住佛的这个教诲,要「以苦为师,以戒为师」,这样才不容易堕落;如果我们太享受了,觉得这个世界很好,就不想出离了,不想去极乐世界了。苦一点有出离心,有好处。迦叶尊者是禅宗的初祖,释迦牟尼佛在会上,大梵天王供养他一朵花,释迦牟尼拿这朵花向大众示意一下,大家都不明白究竟佛是什么意思,唯有迦叶尊者看了之后微微一笑。然后释迦牟尼佛说,「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付嘱摩诃迦叶」,给迦叶尊者了,以心印心的禅宗就这样传下来了。迦叶后来传给阿难,阿难是二祖,一直传到最后,达摩祖师传到我们中国,达摩是我们中国的禅宗初祖,是这样传下来。迦叶尊者本身是代表什么?禅宗的人都要来听这个经、都要修学这个法门,代表禅净不二,真正禅上大通家一定会转过来修这个法门。譬如说我们净土祖师当中,永明延寿大师,这是净土宗的六祖,十二祖彻悟大师,统统都是禅宗里面大彻大悟转过来修念佛法门求生净土的。
阿难尊者是多闻第一,他是代表教下,就是我们学的教。教下跟禅宗不同,禅宗讲究一步登天、立地成佛,如果你不成佛,跌下来可能就很惨。六祖惠能大师讲过,禅宗接引的是上上根人,普通人修这个很难成就。一般人,上中下根人都来修教下,一起来学教,学教是慢慢爬楼梯,一步一步、一级一级上。就好像我们上十一楼,禅宗是坐电梯,一下就上来了;教下是爬楼梯,一级一级上,最后上来都一样。所以用的方法不同,我们中下根人用教下的方式,最后都能够达到目标。阿难尊者这里表什么法?表的是教下都要修净土。最有说服力的就是天台宗的祖师,从智者大师开始,他们都是修教下,但是大部分祖师都是求生净土。这里是介绍了第一品的五位尊者,这是撷取释迦牟尼佛弟子当中五位代表。
下面就介绍菩萨,我们来看:『又有普贤菩萨、文殊师利菩萨、弥勒菩萨及贤劫中一切菩萨』,这些菩萨众,菩萨这里也是表法。普贤菩萨是第一位,这里三位,普贤、文殊和弥勒,这三位都是《华严经》上面的三大士。文殊、普贤两位不用讲了,这是毘卢遮那佛的左右手,华严三圣。弥勒菩萨也是在华严会上有他的地位。在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当中,善财是文殊菩萨的学生。文殊菩萨在华严会上面,他自己是求生净土,所以他教的这个弟子,善财童子是他的入室弟子,一定是跟老师一起念佛求生净土。而且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第一参,吉祥云比丘,他就是修念佛法门。经上说,在别峰经行,他九十天在那修什么?在那里修般舟三昧,就是专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他是不坐、不睡,在那里经行九十天。所以,善财第一个参访的善知识是教他念佛法门,所谓先入为主的法门,他肯定是修这个法门。到了五十三参的普贤菩萨就更明显了,导归极乐。弥勒菩萨是第五十二位善知识,在普贤菩萨之前。在本经会上弥勒菩萨是当机众之一,他跟阿难尊者两位当机。我们知道,弥勒菩萨是释迦牟尼佛下面,现在是后补的,下面一尊成佛的,所谓龙华三会,普度一切众生。弥勒菩萨现在在兜率天,我们问他将来来到人间成佛的时候,他会讲什么法门?这部经已经显现出来了,释迦牟尼佛嘱付弥勒菩萨要护念这个经典、要宣传这个法门。所以,将来弥勒菩萨下生在人间示现成佛,他肯定是讲净土法门,劝导大众求生极乐世界。与其我们等到那时,什么时候?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之后,等那么久我们才听弥勒菩萨叫我们去极乐世界,不如现在就去,何必要受这么多罪,等五十六亿年这么长?所以,这三位大士非常明显的显现出来这个净土法门的殊胜。
不但三位大士,还有贤劫中一切菩萨。我们现在处在贤劫这个大时代当中,佛告诉我们,在贤劫这个大劫当中总共有一千位佛出世,这一切的菩萨现在都是补处菩萨,后补的,他们会陆续成佛。弥勒菩萨是下面一尊,我们释迦牟尼佛是一千位当中的第四,弥勒菩萨是第五,到了第一千位就是我们的韦驮菩萨。他们原来统统都来到这个会上面,听释迦牟尼佛讲净土法门。我们就可以知道,贤劫当中一千位佛讲什么法门?肯定都是讲净土法门,劝导一切众生往生极乐世界。我们才知道,原来这个法门真是十方诸佛所共同宣说的。
在第二品『德遵普贤第二』里面讲:『又贤护等十六正士。』这里是讲十六位大菩萨,以贤护为首,这十六位菩萨统统是在家菩萨,他们是什么地位的菩萨?是等觉菩萨,是补处菩萨,就是他再证一级就成佛了。跟文殊、普贤、弥勒这些大菩萨是一个地位,只不过他们是在家菩萨。前面出家菩萨列了普贤、文殊、弥勒三位为代表,这里贤护等十六正士,『所谓善思惟菩萨』等等,统统是在家菩萨。这个法门我们就知道了,原来更适合在家人,为什么?因为特别列出十六位在家菩萨,出家只列了三位。一般人觉得在家很难修行,因为牵挂很多,要出离生死确实不容易,出家人就比较容易,在家人很难。但是如果你修这个法门就不难了,你看贤护等十六位菩萨就为我们做样子,他们是在家人,在家人修这个法门一样可以平等得度,跟出家菩萨没两样。贤护菩萨是我们这个世界的,其它十五位菩萨是他方世界的菩萨,你看他们同来集会,也代表这个法门确实是一切如来所宣说的。今天释迦牟尼佛在耆阇崛山中讲这个法门,这些大菩萨从他方世界同来集会,来庄严道场,共同来沾受法益。这个就是讲到十六位菩萨。
下面讲『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这句话很重要,因为佛在《华严经》里面曾经讲过,菩萨如果不修普贤行就不能圆成佛道。所以普贤大士之德是最重要的,如果你不修普贤行,你成不了佛。我们这个法门当中个个都是修普贤大士之德,也就是说我们修这个法门,确实都是可以这一生得到成就,成的是佛果。当然,要成就普贤大士之德,也就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这个十大愿王下面有基础。如果没基础,这个十大愿王是没有办法成就的,变成空中楼阁。什么是基础?我们师父在讲经当中反复的强调,有五个科目,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大愿王。十大愿王是最后一个科目,前面有四科,三福是基础,这是《观无量寿经》里面教导我们的观经三福。
《观无量寿经》也是净土宗的三经之一,三经第一是《无量寿经》,第二是《阿弥陀经》,第三是《观无量寿经》。这部经发起的因缘是,当时的一个皇后韦提希夫人,因为遭受到家庭的变故。她的儿子不孝,杀他的父亲、害他的母亲,把他母亲幽禁起来要饿死她。当时韦提希夫人已经对人生完全失望,厌世了,所以她求佛为她开示一个能够尽快离开这个世界的方法,往生到一个好的世界当中,远离这些烦恼。释迦牟尼佛在没跟她讲经之前,首先为她示现,用神通示现出一切诸佛国土,要她自己选。佛教学很民主、很开放,他不会硬来,说「你一定要修这个法门」,不会。妳自己选择,全部示现出来给妳看,所有的国土当中妳喜欢哪个,妳自己选。韦提希夫人很聪明,看了这么多之后,她说,「我要选的是西方极乐世界,去阿弥陀佛的国土」。释迦牟尼佛很赞叹她,「妳选得不错」。没教给她怎样念佛求生净土之前,先讲三福,也就是说我们修学这个法门,三福是基础。不但是这个法门的基础,佛告诉我们,三福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就是一切佛之所以成就,都离不开这个基础。我们没这个基础不可以成佛,而且不可以往生,所以这个很重要。
三福教导我们,第一福是人天福,所谓「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个很重要。这个是我们师父常常强调的,要扎三个根。第一个根是《弟子规》,儒家的根,教我们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教我们这个。你落实了这条,落实了《弟子规》,就做到孝亲尊师了,这是三福的第一福的第一、第二条。第二个根是道家的根,叫《太上感应篇》,我们要学《太上感应篇》,明白因果,知道起心动念都有报应,对一切人都不可以伤害,不可以伤害一切众生,这叫做慈心不杀,所以慈心不杀落实在《太上感应篇》上面。修十善业就是佛家的根,《十善业道经》里面讲的。所以人天福很重要,如果这个人天福的基础没有了,我们无论怎样念佛,念到风吹不动、雨打不湿,没用,古德说「喊破喉咙也枉然」,这是人天福。第二福是二乘福,所谓「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个是小乘的基础。第三福是菩萨福,大乘的,「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发菩提心很重要,黄念祖老居士说《无量寿经》的宗旨,就是修学主要的方法,是什么?「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发菩提心很重要,没菩提心,我们跟大乘就不相应。
菩提心是什么?希望普救一切苦难众生。我现在要求生净土,为什么去的?不是说我为了享福,极乐世界应有尽有,黄金铺地,想吃东西的时候,突然间百味饮食全部在面前,吃完了还不用洗碗,这么好的生活一定要去。这是只为自己享福,为个人打算,还是自私自利,这样的心不行,跟净土、跟阿弥陀佛的心愿不相应。一定要发出跟阿弥陀佛同心同愿,阿弥陀佛希望所有众生都能够立刻成佛、都能够往生极乐世界,我们也要有这样的心。即使我们没有阿弥陀佛这样的能力普度众生,但是我们起码要有这个心,有心无力,也起码有个心,发菩提心很重要。「我现在有心无力,怎么办?」不要紧,你去了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一加持,你就有这个能力,你就可以马上向阿弥陀佛顶礼三拜,「我现在很怜悯娑婆世界的那些同胞,我可不可以现在就回去普度他们?」阿弥陀佛点下头,「可以,你去吧」,你马上就可以化身无量,回到这个世界普度众生。所以,一定要发出普度众生的心,这个是菩提心,这样才能够跟净土相应。
深信因果也很重要,这个因果不是说普通的因果。当然普通因果我们一定要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个因果我们是必定要相信的。学佛人信了因果才叫做真学佛,因果都不信的,学佛是假的,愈学就变得愈来愈不像佛弟子了。所以,真正深信因果的人,他的人都变了样,起心动念自己都会谨慎。但是这里说的菩萨的大乘福,不是讲这么简单的因果,它说的深信因果是什么因果?《华严经》里面讲的念佛是因、成佛是果,这个是大因果。如果你不念佛,你没办法成佛,「十地菩萨始终不离念佛」。十地菩萨就是在佛前的大圣的地位,到了十地的菩萨,上面就是等觉菩萨,再到妙觉就是圆满成佛了。十地菩萨始终不离,始是初地,终是十地,从初地到十地不离念佛,为什么?因为唯有念佛才可以成佛。我们现在念佛原来修的这个因,跟这些大菩萨的因是一样的,因相同,果一定相同,所以这个法门是平等普度的法门。等觉菩萨、十地菩萨修这个因,我们也是修这个因,大家因相同,果就相同,平等普度。
具足《观经》三福,总共十一句,你才叫做「善男子、善女人」。经上面常常讲到善男子、善女人,拿什么做标准?三福就是标准。没有三福,这个善我们不够格。所以,我们读到《阿弥陀经》里面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至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讲得这么明白。有些人说,「若一日至若七日念佛,打佛七我都不知道打了多少个了,别说七天,我七年都不止了」。有的人可能一辈子都没到一心不乱,往生极乐世界都好像很渺茫,一点消息都没有,为什么?经上讲得很明白,善男子善女人,这个善的标准是三福。首先我们自己扪心自问,我们符不符合善男子、善女人的标准?对照三福,如果不合这个标准,别说念七天,七年、七十年都不行。所以基础很重要。为什么我们师父反复强调要扎根,没有这个根,确实你再用功念佛,往往都是很难成就。这是三福。
六和,我们香港佛陀教育协会最近就提倡修六和敬僧团,邹律师代表法藏文化也参加我们这里的「学习六和敬大会」。我们师父五十多年一直向往,希望能够在世间出现一个六和敬僧团,可惜他说一生都没看到,为什么?想想在道场里面,两个人生活在一起都会吵架,那你说六和敬,六和敬僧团要四个人以上修六和敬才叫做僧团,两个人都搞不好,怎么会有六和敬?但是六和敬我们一定要修,为什么?第一要帮助世界化解灾难。佛家里面说,如果这个世界有一个六和敬僧团出现,确确实实做到六和,这个地方一切诸佛护念、一切的龙天拥护,这个地方不会遭到灾难,就是因为这个僧团里面四个人的功德。所以我们自己一定要落实。六和敬我们就不展开讲了,我在协会这里用广东话讲过我们师父的一篇六和敬的倡议书,光盘也有,我们大家可以拿来参考。
这里讲到六和敬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求我自己跟别人和,和谐,不可以要求别人跟我和。要求别人跟我和,永远都得不到和,为什么?你要求人,有要求就有对立。人家说:「为什么你要求我跟你和?你自己跟自己和就行了。」他没办法接受我们。我们要求人的这个心有控制的念头,控制就是对立。只能是什么?要求自己。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我都能够和谐相处、我都心里面没对立、我都能够随顺一切的人事物,「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我自己做到了,我就可以有资格成为六和敬僧团中的一员。这个僧团不一定是指出家人,只要有四个人,无论在家出家,修六和敬,这个团体都叫做僧团。但是出家人修六和敬就更加殊胜,在家人也是可以的。譬如说我们这个协会道场,大家一起共修六和敬,真正做到六和,这个团体也是僧团。每个人只是要求自己跟别人和,绝对不要求别人。假如有四个人都是有这样的理念,这样去修学,只要求自己,反求诸己,绝对不要求别人,四个人碰在一起了,这个就是僧团,这个地区众生福报现前;碰不上,那就没福报。但是这个我们不要求别人,我们只要求自己做。
三学是戒定慧,六度是菩萨六度,这些我们都不展开讲了,这都是十大愿王的基础科目。真正按照这五个科目来修学,我们这一生一定稳稳当当能够成佛。释迦牟尼佛教导我们,可以说我们师父用这五个科目很完善的总结出来,教导我们如何生活。最主要是学习佛菩萨的用心,佛菩萨用心不为自己,为一切苦难众生,凡夫的心是为自己。即使是儒家说的君子(君子是想到自己就想到别人,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是这样想,就想到别人),还是有个自己。佛菩萨心里没有自己,起心动念、一言一行,统统是为一切众生做榜样,启发众生断恶修善、破迷开悟、转凡成圣。
菩萨行,六度里面第一个是布施,这个布施最重要,布施是叫我们放下。试想一下,我们现在想往生极乐世界,如果这个世界放不下,你叫做叶公好龙,假的,不是真的。一定是这个世界统统可以放下了,你往生极乐世界的那个心才是真的。我们师父在讲经当中提到,他自己所得到的收入,就是四众同修的供养,统统拿出来布施、服务大众。他自己一开始学佛的时候很穷,什么钱都没有,他的老师章嘉大师启发他:「你先从一毛、一块这些小钱开始布施,慢慢练出布施的心。」要知道愈施愈多,钱不要存在自己的银行卡里,存在银行卡里的钱未必是你的。譬如说我们师父是从来不买医疗保险的,他说:买医疗保险的钱我要拿去布施。布施给什么人?布施给那些病苦的人,这个才是真正的保险。你把你的钱拿去布施了,这是无畏布施,帮人解脱病苦,无畏布施。你有无畏布施才真正健康长寿,这个不就是真正的保险吗?如果说把这些钱留下来让自己将来有医药费,那将来你肯定会有医药费的支出,你留出来了;如果你没有预备这个支出,留这些钱没有地方用,你用出去了、布施出去了,你就不会有这个支出。我听到师父这样说,我也学。我在美国工作四年,在大学教书,大学里面都有很好的医疗保险计划,让我买,我不买,我也拿这些钱去布施给那些病苦的人。去澳洲也是在大学里面教了四年书,也从来不会买医疗保险。现在已经辞职了,没收入了,专心跟我们师父学经教,更加不用买了,身体很健康。所以,确确实实相信师父,这个信心很重要。先从自己的身外物开始布施,师父教导我们愈布施愈多,我自己就证实了,我想做实验。现在都讲究拿出证明来,那我们自己从身上做证明。
为了跟师父学经教,师父常常鼓励我们要发大心,要弘扬正法、救度苦难众生、绍隆佛种、弘法利生,讲了很多次,终于把我讲明白了。所以,四年前,二00六年,当时澳洲昆士兰大学给我终身教授这个职务,一般人很羡慕这个工作,很多人奋斗很多年都得不到这个终身的Tenure。我当时三十二岁,学校破格提升我,工资也不错,自己又有房、又有车,在澳洲生活环境也很好,比香港确实空气、阳光各方面是好很多的。但是师父的这个鼓励,我们要听师父的话,要放下,所以辞职了。辞职之后,再检验一下,师父说布施财可以得财富,布施无畏可以得健康长寿,布施法可以得聪明智慧。我现在是布施身外物,算是财了,我想想布施财我究竟得什么财富?后来突然间明白了,原来是什么?虽然现在我银行的账户已经关闭,没有什么数字显示了,但是得到了自在,有财富未必换来自在。我把一套房子布施出去了,我去到哪里都有房住,而且不用住自己的房子更好,自己的房子还要去打理,还要麻烦;住别人的房子,很多地方请我们去演讲,我们住的是很好的招待酒店,住完就走了,卫生都不用自己打扫。把车布施出去了,现在发现去到哪里不用自己开车,有人为我们开车。把薪水布施出去,没钱了,发现现在用不上钱。你看在这里,我每天的工作是在协会讲课,中午协会为我送一餐饭,我住在一个寮房那里,小小的,一个人住,很自在。真是什么都不用自己买,生活很简单,一天吃两餐就够了,真是用不上钱。我现在出门不用带钱包的,古人说「置金银于无用之地」,渐渐有一点体会。这种自在,确实不是钱可以换得来。把名位布施出去了,什么教授的头衔全部都不要了,现在发现大家更加尊重我了。孟子说的,我们不要人爵,要天爵,天上给的爵位,人的那些头衔可以不要了。但是人恭敬你,天人恭敬。你看释迦牟尼佛成佛,天人之师,这个我们要向往。
所以确实通过做实验我们证明,愈布施愈自在,愈自在就说明你幸福,你的那个财富是真正内在的财富,更加殊胜。所以明白人生苦短,几十年光阴很快就度过了,我们忙忙碌碌过一世,到最后什么都带不走。古人讲得好,「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你带得去的只有你善恶的业。造善业好,你可以去人天享福,那个享福,师父说叫「消福」,你的福很多,去那里消,消完之后再堕下来,那个福享不享都罢了;如果造恶业就惨了,造恶业消业是去三恶道那里消,那个就苦。所以,明白人世间就是这么一场,觉悟之后要回头。这一生有幸得到了,真是无上甚深微妙法,当生成就的第一法门,净土法门,一定要身心世界一切放下,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世界什么都可以放下,什么都可以不要。别说身外物,身体都可以放下,阿弥陀佛随时来接我们,我们随时走。我现在就是这样想的,我现在在这里讲经,别人说讲经是弘法利生,功德很大、使命很重,个个都跟我说,「你一定要好好干,你将来有大使命、大任务」。我说,「我希望早点去往生。如果阿弥陀佛现在来接我,我经都不讲我就走了」,真是这样想的,只不过现在走不了而已。所以真是什么都放下,甚至做功德的事我们都放下。什么是最大的功德?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是最大的功德。你看你去到极乐世界就成佛了,有什么比成佛的功德更大?所以,真正觉悟的人对这个世界一无所求,你走得一定殊胜。
在这里我跟大家讲一个例子,就在今年,有一位黄齐秀老居士,一位女众,在今年的四月初九往生,往生得很殊胜,坐着走的,预知时至。大家看看这张相片,是她往生二十六个钟头之后,断气二十六个钟头之后的样子,你看好像入了禅定一样,盘腿而坐,这个是真人真事,相片都有放出来。在网络上一位朋友告诉我,是他们辗转相识的一位老居士。我简单介绍下这位老居士的生平和她的修学经历。黄齐秀老居士,四川人,她是一九三四年出生于四川省一个农民家庭,今年往生,七十六岁。从小家境很贫苦,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折磨,所以练就了她不怕苦、不怕累的这种精神,宁愿自己多吃苦、多吃亏,也绝对不会去损人利己。为人很厚道、很老实,真正是「于人无争,于世无求」,她真正做到。即使是别人给她很大的委屈,她都是忍气吞声,绝对不会跟别人计较,忍耐的功夫很难得。这个是什么?真正的善女人。
她在早年,一九七0年代,有个邻居是一位李王氏老菩萨,也是一女众,这位邻居是吃素、念佛、求生净土。那时真是不简单,一九七0年代正是***时代,她居然在念佛。当时黄老菩萨还是四十多岁,这个李老菩萨当时就教她念阿弥陀佛、教她往生极乐世界。她听到这个法门半信半疑,但是听到了,因为她很有善根,听了之后也觉得应该去修学,也很向往极乐世界,但是信心没有真正坚定。后来这个李老菩萨告诉她说,念阿弥陀佛可以离苦得乐,临终可以不生病,可以蒙佛接引往生净土,了脱生死轮回。这个李老菩萨自己做个好样子,她在一九八四年二月十一日也预知时至,告诉自己的子女、亲朋好友说,「我过几天,二月十五日就要走了」。家人不信佛,说这个人是不是疯了,说这样的话?果然到了那天,因为大家好奇,都来看看她到底怎么死法。见到她坐在椅上大声念佛,念着念着,念了一会之后,大家发现天上金光闪闪,还有很好听的音乐,然后这个李老菩萨跟大家说,「我要到极乐世界去了」,讲完之后大声念阿弥陀佛念了三声,念到第三声就断气了,真是走得很痛快。在场的人个个都闻到异香,他们家人全部都得度了,全部都信佛、念佛了。这位黄齐秀居士当时在场,亲眼目睹这个场面,信心大增。
所以我们知道,想度人念佛往生,最要紧自己要拿出好样子。你自己往生极乐世界了,做出这个样子出来,看见的人个个得度。而且你往生的时候通知我一下,我来为你助念,为你拍下录像,将来可以做为我们讲经的一个很好的素材,这样普度众生。所以黄齐秀居士从此以后就专心念佛。后来一九九四年就得到我们净空老法师讲经说法的录音带、录像带,就开始专听我们师父讲经。修学可以说是很精进,每天三百拜,有时候念佛、拜佛都是通宵的。后来到了二00一年,因为年纪大了,加上有点心脏病,所以拜佛就减为一百拜。但是一直是以苦为师,自己从来不享福。譬如说家里人吃的饭菜有剩的,掉到饭桌、掉到地下的她都捡起来吃,很惜福。每天听经至少是四个小时,只听师父一个人的经,真是非常专精。儿女供养她的钱她自己舍不得用,统统拿去布施给那些贫苦的人,或者是拿来印经、印光盘,拿来放生。到了二00四年,她自己心脏不好了,实在是有毛病,就停止了拜佛。但是改为每天一万声阿弥陀佛、一部《无量寿经》,我们现在所学的夏莲居老居士的版本,就是读这部《无量寿经》,每天一部。早上从四点钟起床就开始念,一万佛号、一部《无量寿经》、三千南无观世音菩萨,平日行住坐卧一句佛号不间断。自己经常去佛堂服务,去做义工、去帮助大众,很慈悲、很有忍辱的精神、很忠厚老实。就是在家里念佛、念经和去道场服务,她不到处跑道场,其它地方都没去过,而且认准一个老师绝不动摇。
到了二00八年,四川汶川大地震之后,她觉得这个人世间灾难太大,要念佛为众生回向,所以提早到早上三点钟就起床念佛,愈加精进。她知道,她常常提醒人说,「这个世界灾难很多,一定要坚定求生净土」。在二00九年年初的时候,她就已经预知时至,她跟一位居士说她要往生。这个居士还说:「妳往生不要挂在嘴上,拿出实际行动来,要往生一定要静静的走,不要敲锣打鼓,这样到时候妳往生不了岂不失信了?」她说:「好,我一定往生。」到了二00九年六月十七日,她跟她的外孙女讲:「外婆明年就要走了,要去极乐世界成佛了。」她的外孙女不信佛:「不要讲这些不吉利的话了。」后来她又跟她的女儿说自己要往生了。她的女儿以为她年纪太大了可能精神上有些毛病,都不相信她。
结果,后来等到二00九年八月初九,她已经说她往生有把握了,而且交代给一个居士朋友,请他们安排后事。到了二0一0年四月初八,就是她往生前一天,这天是佛诞日,这位老菩萨一早就来到佛堂念佛,而且晚上不回家了,就在佛堂念一夜的佛,愈来愈精进,这个佛号真是不间断。到了第二天她跟大家说,「今天我要回家了」,向大家道别,很正经的、很严肃的向大家三问讯。大家觉得有点奇怪,回家就回家了,用得着这么大礼吗?因为他们以为她回自己家里,没想到她往生。然后她就跟大家说,「我要回家了,离回家的时间很快了,希望大家一定要听师父上人净空老和尚的教导,一定要乘上最后一趟末班车去极乐世界,要听师父的话,把往生西方的船票拿稳」,这是她最后的遗言。然后大家各自去休息,她就去到佛堂的一个侧面,就在那里打坐。大家休息完之后就回来,下午还有功课念佛,就叫她,叫她又不应,看她坐在那里端端正正,用手探一下她的鼻子,已经断了气,坐着走的。念佛二十六个小时之后,大家才开始给她换衣服,发现她全身柔软如绵,而且有异香出来。当时她这个佛堂后面有个窗口,对面楼的住户就说(就是她往生的时候,他也不知道她往生),他见到那个地方有很耀眼的银白色的光从窗口那里射进去,而且闻到很香的味道,什么原因?后来才知道原来那时候老菩萨往生。所以往生很有瑞相,而且最后烧出来有舍利子、舍利花。
所以,从这里我们看出,一个人真正万缘放下,一心求生极乐世界,最重要是什么?要落实师父的教导。听老菩萨最后的遗言,一定要听师父教导。一定要一门深入,好好受持《无量寿经》,一门深入,一句佛号念到底,这一生我们个个最后都有老菩萨这么殊胜。谢谢大家!末学初次讲《无量寿经》,有很多讲得不妥当的地方,请法师,邹律师,各位大德多多指导,多多批评。
往生有分第一集 妙莲老和尚灵岩山寺剃度大典纪实修戒「天下丛林饭似山,钵盂到处任君餐;黄金白玉非为贵,唯有袈裟披肩难。」出家乃大丈夫所行事,非将相所能为。而民国七十七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5
一、感恩人生在世,接受了来自国家、来自社会、来自师长、来自父母的种种恩惠,如果我们把生命存在的各种关系都排除掉,我们的个体生命在哪里呢?我们的个体生命能否存在呢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5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愿加被未来,于此门无惑,方便易成就。堪以教阿难,及末劫沉沦,但以此根修,圆通超余者,真实心如是”文殊菩萨说完了前边这
宣化上人时间:2024-12-25
摘自:《妙法莲华经》浅释观世音菩萨救我们三灾八难,和我们众生有缘。读诵到这一品,我们要知道法义在哪里。我们众生受持《妙法莲华经》,那么谁来保护我们呢?我们有难处,求谁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3
学佛的好处是看开和原谅,老法师开示。不能造业,不能造业这句话容易说,不容易做到。我们试问一问,能不能原谅一个陷害我的人,羞辱我的人,毁谤我的人?能不能?不能,不能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14
「所生之处,果报追随,相从不舍」,这几句要记住,三句。我们的一生记住这句话,天天所遇到的,是果报追随,相从不舍。果报要受,受都不放在心上,都不会引起分别执着,这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11
《堪布阿琼仁波切密传》堪布阿琼仁波切 著丹增嘉措活佛 译大堪布阿格旺波,又称堪布阿琼,生于公元1878年。乃圣地大班智达贝玛米札和雪域智者之王遍知者龙钦饶降巴的再显化
文殊花开时间:2024-11-27
忍辱是最妙的法门。不要觉得比黄连还要苦,要觉得比甘露还要甜,这样,才有受用。宣化上人慈悲开示:菩萨怎样能得到圆满的羼提波罗蜜?羼提译为忍辱。忍字是心上一把刀,这
宣化上人时间:2024-11-20
要如何修行?有几个重要的观点是我们应当要先认识的。一般来说,我们所谓的修行都是礼忏、念经、念佛,或者上早、晚课。其实这样的修行是不够的,我们往往忽略了现前的境界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1-20
楞伽经义记(卷第一)太虚大师讲述十四年夏在宁波天童寺讲释题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第一释题一 释经题甲 出题名1 别题(一) 出今本今所讲之四卷本,为藏中现存三译之最古者,乃六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7
丝绸南路平坦宽阔,事异时移,如今的玄奘已不再是当年那个战战兢兢都不敢在白天上路的偷渡僧人,不再需要小心翼翼沿途闪躲多走许多弯路,更不必担心取水时被人一箭射死--他
玄奘精神时间:2024-11-14
经过九年的准备,唐太宗于贞观十三年(也就是玄奘离开那烂陀寺在南印度游学期间)召麴文泰入朝。也许是看到了大唐对西域的野心,也许是害怕唐太宗的惩罚,麹文泰找了个借口
玄奘精神时间:2024-11-14
今天承诸位善友请我演讲。我以为谈玄说妙虽然极为高尚,但于现在行持终觉了不相涉,所以今天我所讲的,且就常人现在即能实行的约略说之。因为专尚谈玄说妙,譬如那饥饿的人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3
药师法门修学纲要(付:药师法门简易修持仪轨)普光整理壹、提要:修持药师法门当以信为入门,以四大目标为指南,以专念佛号为行持。 而其要点如下:(1)信: 一切如来身
佛教知识时间:2024-11-06
一、 供养:(香)愿此香花云,遍满十方界,一一诸佛土,无量香庄严,具足菩萨道,成就如来香。二、 礼敬:南无十方三世一切佛法僧三宝(一拜)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一拜)
佛教知识时间:2024-11-06
第三届两岸禅学研讨会略论文殊法门的圆顿与渐次----以《维摩诘经》与《诸法无行经》两部经典为讨论范围游祥洲世界佛教友谊会 ( World Fellowship of Buddhists ) 执行理事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8
钟茂森:梦人赠桂故事「梦人赠桂」选自《阴骘文注证》。讲元朝有一个人叫周德,家里很贫穷,但是他是乐善好施。在路上有一次遇到一个很污秽、滑人的东西,一种砖石、瓦片,
其他因果故事时间:2024-10-26
钟茂森:散心念佛的福善都不可计量,何况净念相继 你这里讲,希望用禅来开智慧,用密法来增加福报,蕅益大师说不用了,你果然能信愿持名,这一句阿弥陀佛,每一句佛号,一
其他因果故事时间:2024-10-25
善恶因果不能抵消,这是一定要懂的。那不能抵消怎么办?佛教导我们,对于善因加强,对于恶的,过去所造的,不再做了。让善的力量强大,恶的力量薄弱,将来往生的时候,力量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20
【解】因果相背,为是处,作恶业希望乐报,因果相背,为非处,犹言“无有是处”也。“无有是处”是没有这个道理。这一条,诸佛如来,法身大士没有疑惑的,“十力”这个摆在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8
大修行人指的是谁?诸佛如来、法身菩萨、阿罗汉这些人,应化到这个世间,与没有成佛时的这些众生又碰头了,有缘,都遇到了,这时候还有没有因果?有,清楚。我们在《高僧传》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7
钟茂森:不识字,只一心念佛,不会诵经,能往生吗 如果真能一心念佛,那一定往生。往生极乐世界,佛在《无量寿经》里讲得很清楚,第十八愿就讲到,若有众生「闻我名号,至
其他因果故事时间:2024-10-08
三、原妙及其禅法高峰原妙(1238-1295),吴江(江苏苏州)人,俗姓徐,十五岁出家,十七岁受具足戒,十八岁习天台教义两年,二十岁弃教从禅,至杭州净慈寺,就学于断桥妙伦,并立下三年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02
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南无地藏菩萨,愿垂恩光加持我。略释大悲无尽愿,普劝含灵起信仰!南无地藏王菩萨!(三称)现在我们讲第一品,我们念一段讲一段。我敲木鱼大家跟着念。如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02
所有同修都有一个最困惑的大问题,就是家里有蟑螂、蚂蚁、苍蝇、蚊虫,怎么办?不杀牠,牠就来扰乱你的生活;何况蟑螂、苍蝇还会带来传染病的媒介。杀牠,犯了杀戒,造了罪
向生净土时间:2024-10-01
前几天,有一个居士有个附身的,来见我,见了我之后他跪在地下告诉我,他不是狐仙,他是黄鼠狼。为什么缠在这个人身上?这个人在过去生中伤害他们家十几口。也就是黄鼠狼,
向生净土时间:2024-10-01
黄念祖:净土法门特别适合于在家人为什么在这里头特别标出十六正士做为上首(这里注解没有发挥)?这就表示净土法门特别适合于在家人,因此这个法门也就契会于当前的社会环境
佛本生故事时间:2024-10-01
1我们念佛人,心里面唯一的愿望是往生西方净土,在没有往生之前,我们这个身体还在人间,我们不能离开这个社会,不能脱离这个社会,要跟大家在一起相处。相处要以什么态度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30
「本经会中,以普贤菩萨为一切菩萨之上首」,他做一个总的代表,代表出家的,跟《华严经》上所列的完全相同。「余文殊、弥勒、贤护等出家在家菩萨,暨十方来会无量无边之诸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9
故于一切众生,不计亲疏恩怨。心量大,以平等心待人接物,恩怨平等,亲疏一样。一切众生里面,年龄跟自己父母差不多大的是长辈,像对父母一样的孝顺、尊重,年龄跟自己相差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9
1现在这个世界,由于交通便捷,距离缩短了,哪个地区有哪些善知识,几乎我们都能知道。可是这些善知识都有自己的道场,请也请不来,想请他来住世,谈何容易?2今天交通便捷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8
在这个世间,哪个人不喜欢财?可是要知道,不义之财,决定不可以取;不义之财你要是取得,你命里头的财库就有亏损,你命中的福禄就大大地打折扣了。你用偷、骗、杀生等不如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8
1在全世界的佛教,只有中国佛教吃素。中国的素食运动是梁武帝提倡的,这个要知道。2梁武帝读《楞伽经》,《楞伽经》里面讲“菩萨大慈大悲,不忍食一切众生肉”,他读了之后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7
1 “请转法轮”非常重要,什么原因?如果没人请转法轮,佛法就灭掉;有人请转法轮,佛法,也就是正法,才能够常住世间。2 我们建道场,目的在哪里?就是请这些法师、大德来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7
如果求做功德去护生、放生,未尝不是好事,因为没有功德,他就不肯做。到底有没有功德?给诸位说,没有功德。是不是白做?没有白做,因为有福德。福德与功德不一样,为求功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6
世间人常说:“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这是自古以来,大家所体会到的事实真相。为什么会不如意?受业力的支配。什么叫业力?妄想。我们成天想东想西,成天在打妄想,妄想的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6
我们去访问基督教所办的社会慈善福利机构,他们照顾乐龄老人、孤儿,这个功德很大。在佛法来说,如果着相,做这些慈善事业是修三界的福报;如果离相修善,就是无量功德。功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5
你有心想万缘放下、一心念佛,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不要放在心上,老老实实一心念佛就行了。如果念佛,还想学这个,还想学那个,你就放不下了。特别是世间最关紧要的,就是是非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5
「一时者,时成就也。盖时无实法,长短随心。延促同时,三祇一念」。这个意思就讲得深,首先告诉我们时间不是真的。时间在《百法明门》里面就是时分、方分,时分是时间,方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4
禅是修开悟的,听经也修开悟,为什么?你听这个经文,字字句句都是自性,都是真心,真心流出来的言语文字,它跟世间法不一样。听多了,听的时候不要去想它,只一味的去听、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4
在学佛之后。很多道友总感觉自己所学的不够。了解的不够透彻。经典看的不够丰富。以念经来说,念一部经嫌少,念两部经又嫌太长,听说《华严经》最圆满,就只念《华严经》。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09-24
「从实智以求权智,亦即从根本智而达差别智,故曰增长了知」。像密宗,刚才讲用莲花做比喻。「莲瓣之盛敷,可喻增长」。在莲花表法里头,「莲瓣之初开,可喻了知。心莲八瓣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3
1.初学佛的人,每天在做晚课的时候要做个简单的反省,想想这些我有没有做到。2.早年我在美国,净宗学会成立,我们提了五科作行门的标准。净业三福,要想想,这三条念念不能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3
「如《婆沙论》云」,下面是在论里头节录这一段,「菩萨昔居菩提树下,初夜魔女来相媚乱。……中夜魔军总来逼恼。……须臾觉察即入慈定,令魔兵众摧败堕落」,这是《大毘婆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2
「具众威仪」,威仪是规矩。规矩,佛门有佛门的仪规,世间有世间的规矩,但是现在这都没有了,现在学佛的人没有了,世间人也没有了。不但在中国没有了,现在外国也松了,不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2
1在因果法则里面是不成立的。作善就在自己心田里落下善种子(善因),作恶就在心田里落下恶种子(恶因),善种子和恶种子不能互相抵消,到它们因缘成熟时,各结各的果报,不会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22
1在今天,佛法已经走到了存亡的边缘,如果没有人懂得请法,佛法真的会在这个世间消失;有人懂得请法,佛的法运就兴旺,所以我们要懂得请。请哪些人?看看年轻这一辈里头,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1
我们看到相应这两个字,我们的身口意像不像佛陀?佛陀是我们的模范、是我们的典型,佛一生不妄语,换句话说,三皈、五戒、十善,佛在日常生活当中圆满表现出来了,有这个样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1
一个大灾难来了,许许多多人丧失了生命财产,但是还有少数人很平安,没有受到大灾难。这些人,你仔细去观察,你去做一个统计,然后你就晓得,从统计上看到,绝大多数心行善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20
问:“佛菩萨还受不受因果报应?”答:这个问题,过去百丈大师遇到老狐狸曾经问过,问的话就是“大修行人还落不落因果”,跟你这话的意思完全相同。老狐狸过去生中是讲经说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