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念佛是因,成佛是果,普贤菩萨也就是修这个因果。我们今天来看这十六位菩萨代表的功德行愿。经上讲到菩萨『具足无量行愿』,无量行愿就是阿弥陀佛的行愿。阿弥陀佛这个「阿弥陀」三个字是梵文,翻译成中文就叫做无量,阿是无,弥陀是量,阿弥陀的本意就是无量,所以我们皈依阿弥陀佛就是真实的无量行愿。
下面又讲到『安住一切功德法中』。这个是我们身心都要安住,安住在哪里?「功德法中」。什么是功德法?《无量寿经》的经题上讲的「庄严清净平等觉」,这个就是功德法。身心都要清净,我们的心要平等,要觉而不迷,这个就是功德法。我们怎样达到?用净土的法门是最简单的,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你的心安住在一句佛号上,念念不移、净念相继,这样你就安住一切功德法。所以很简单,「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我们安住在一句阿弥陀佛的佛号上,就安住一切功德。
下面经上又说『游步十方』。这些大菩萨们无量的行愿,愿愿都是教化一切众生,使众生能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他们见到十方世界一切众生机缘成熟的时候,一定会化现去帮助这些众生,为他们讲法,随一切众生的根机,讲出他们能够接受的方法,帮助他们开悟。讲什么法?佛是无定法可说的,法完全是根据众生本身的根机、接受的程度来跟他讲,所以无有定法可说。你能够接受什么法他就给你讲什么法,所谓应机说教。这个一定要自己有智慧,懂得观机才好。
下面说『入佛法藏。究竟彼岸』。这个「佛法藏」,我们统指来讲,就是十方一切诸佛所讲的一切法。一切法都是应众生根机不同而讲出来,但是在这部经上我们见到,佛为我们讲净土法门。虽然佛菩萨「游步十方」去教化众生讲的法不同,但是所有佛菩萨最后都是希望讲净土法门,帮助一切众生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是一切诸佛菩萨的本愿。只不过我们如果不能够接受的时候,没办法,只好讲其它法门,慢慢接引我们。等到我们彻底明白、彻底开悟了,这个时候佛菩萨一定为我们讲净土法门。因为这个法门是我们当生成就第一法门,善导大师讲,世尊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就是这个意思。这些菩萨『愿于无量世界成等正觉』。这个就是说,应以佛身而得度的,就要现佛身为他说法,「成等正觉」就是成佛,无上正等正觉,经里面说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讲这个。
下面就为我们举出八相成道。成佛有一个次序,怎样成佛?一般来说,菩萨成佛示现出八种相出来。第一叫做『舍兜率』,「兜率」就是兜率天,诸佛如来在未成佛之前是做补处菩萨,等觉菩萨是补处。补处就是后补,等到众生因缘成熟了就会成佛来教导众生。现在众生因缘未成熟之前,他就先在兜率天,兜率内院。兜率天分内院和外院,外院是凡夫住的。天上有圣人、有凡夫,凡夫是没出六道轮回的,还在轮回当中的天人,在外院住;在内院的就是诸佛菩萨。我们现在的补处佛是弥勒佛,他在兜率内院,等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就会下生到人间示现成佛,这是我们贤劫中第五尊佛。我们可能就会问,为什么所有的佛成佛之前都要住在兜率天?我们要知道兜率的意思。兜率也是梵语,古印度的文字音译翻过来的,如果用意译,翻成中文的意思就叫做知足,我们中国人常说知足常乐。人为什么有烦恼?不知足,不知足他就有烦恼。即使大富大贵,他不知足,一天到晚他都是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的;知足的人即使是贫贱,他们都会快乐。所以这个知足不简单。甚至我们要成佛,都要知足才成得了佛,知足才叫做圆满。所以说菩萨都没完全知足,为什么?他还要度无量无边众生,「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他这个四弘誓愿还没圆满,他还没知足。足就是圆满,等到他圆满就知足了。所以,一切补处菩萨在成佛之前都要住在兜率天,是这样一个表法的意思。这是八相成道第一相,从兜率天降生人间叫做舍兜率,我们释迦牟尼佛当年也是这样的。
第二相,下面说『降王宫』。这个八相,本经的排列没这么明显,如果你看《四教仪》,天台宗的《四教仪》,讲八相就很清楚。第一就是从兜率天下降人间,第二叫「降王宫」,降王宫包括两种,一个是入胎,第二个是出生。佛要选择王宫去投胎,为什么?因为世间人都是羡慕富贵,希望这一生得到富贵,所以一天到晚在拼搏,不辞辛苦拼命的做,就是为了得到富贵。佛给你示现出来,他已经是得到富贵了,「你所求的我都得到了」,得到了怎么样?「我现在统统都舍去,你所要的我不要」。这个表法的意思告诉我们,富贵并不是使我们真正幸福快乐。所以,佛有富贵都舍去不要,他要出家,求什么?求佛法,佛法比富贵还要可贵。
下面第四相就叫做『弃位出家』。像当年释迦牟尼佛,他是太子出身,将来继承王位。王位是最富贵的,富有四海,贵为天子。但是他统统都放下,他出家,出家为了什么?为了了生死。自己了生死了,还要帮助一切人能够了脱生死。这个是大事业,世间任何事业都比不上这个事业的可贵、高尚,虽然出家是很苦。
下面讲『苦行学道』。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表演的是他苦行,因为人要吃苦才能够成就。当年释迦牟尼佛在因地上修行,吃的苦我们凡人都没办法想象。譬如说《金刚经》里面为我们透露出来的一个故事,佛当年是做忍辱仙人,在树林里面修忍辱行。结果来了个暴君,这个暴君带着他的宫女出来打猎,见到这个修行人在修行。这个暴君打了个盹,那些宫女见到修行人很庄严,所以都围着他,听他说法。等到暴君醒来之后,见到自己的宫女围着一个男人,心里面就很妒忌,无明之火就生起来,就质问他说:「你在做什么?为什么调戏我的宫女?」忍辱仙人说:「我没调戏她们,只不过是她们向我请教佛法,我为她们讲法,是她们自己来的。」暴君还是不解恨,就问:「你现在在做什么?」「我在这里修忍辱。」「你修忍辱,我给你一刀你能不能够忍?」忍辱仙人说:「我已经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可以忍。」结果暴君就给他一刀,鲜血就喷了出来,「看你能不能忍得了?」还是如如不动。又一刀,一刀一刀就把这个忍辱仙人肢解,叫做凌迟处死。这样很悲惨、很痛苦,但是忍辱仙人从头到尾没生一个瞋恚心,反而生起慈悲心,怜悯这个暴君太愚痴,为什么?不明白这个因果的可怕,杀害这样一个修行人,将来必定堕地狱,而且是最深、最苦的阿鼻地狱。他不知道,所以他做出这些恶行。所以他发一个愿说:「将来我如果成佛了,我一定要度你,第一个度你。」
如此不知过了多少生、多少劫,到忍辱仙人这一生成佛,就是释迦牟尼佛。结果成佛之后,他在鹿野苑度五比丘,五比丘里面第一个开悟的,本经里面上首弟子,第一位憍陈如尊者,他就是前世的暴君。佛信守诺言,真正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一定是实现的,果然第一个度他,他是第一个成阿罗汉果。你看释迦牟尼佛当年在因地里面,修种种布施、种种忍辱,不知道吃了多少苦。我们看他苦,他自己不觉得苦,为什么?他放下,放下四相。第一个我相放下了。我相放下了,你就不会有苦,为什么?「我」都没有了,谁在吃苦?因为你有我才有苦,如果你没有我了就不会有苦。所以,苦行在他自己来看不苦,很快乐,他乐在其中、不改其乐。好像孔子学生颜回,你看他生活很苦,叫做箪食瓢饮,居陋巷,不改其乐。吃饭的时候碗都没有,用竹子编一个篓拿来盛饭;饮水的时候杯都没有,拿个葫芦瓢,瓢饮;居住在非常简陋的巷子里面,居陋巷。别人如果在他那个境界里面,不知道有多忧虑,颜回是不改其乐,他很快乐,为什么?心中得道了,得道就快乐。
所以,我自己本人就很羡慕这些圣贤的快乐,我们师父说,学佛是人生最高享受,一点都不苦,是最高享受。师父得到了这个享受,我们很羡慕。所以我也把工作辞去了,跟着师父学道,学着修苦行。真正你学了一点之后,有一点体验了,你真是不觉得苦。像现在,原先我吃三餐,现在我吃两餐,两餐苦不苦?别人觉得很苦,吃的就是两条青菜,肉都不吃了,就是吃这么简单的,一点都不苦,为什么?因为我们得到法喜。尤其是我们讲《无量寿经》,这个法喜更加了不得,昨天我们才是第一天讲,我已经觉得那个能量不得了。你看,昨天我是早上三点半起床,一般来说,我到晚上九点半、十点钟就要睡觉,受不了了。但是没想到,昨晚我讲完《无量寿经》之后,回去后竟然睡不着,能量十足,看书看到十一点钟。后来说服自己一定要睡了,不睡第二天早上起不了床就麻烦了。结果今天早上早餐都不用吃,就是中午吃一餐到现在。你看一天就吃一餐,又不饿、又不累、又不会没精神,这个《无量寿经》特别的加持力不得了。我们的陈宝英居士昨天告诉我说,在听经的时候三次闻到异香。我们想这部经果然不错,十方诸佛如来共同加持、共同护念。你们在这个道场里面听,一定是得到诸佛灌顶加持,这个我自己都没想到。所以现在很感恩师父,我原先还不理解,我本来想讲《论语》。讲这个经第一次讲,讲一天就觉得其味无穷了,《论语》讲不讲都罢了。诸佛如来共同赞叹第一经,真正学进去怎么会有苦?
下面第五相是『以定慧力,降伏魔怨』,这个是降魔。在这个世间「魔怨」确实很多,我们说妖魔鬼怪充斥在这个世间。魔是什么?魔是折磨的意思。什么折磨我们?我们的欲望折磨我们。你看为了财色名食睡这五欲,我们可能会很辛苦、疲于奔命,为三餐饭历尽了辛苦,古人说了一句话很形象,「为五斗米折腰」。为了欲望,成为欲望的奴隶,被欲望所折磨。怨是什么?冤家,冤家债主,现在特别多。用什么方法来降伏魔怨?我们要首先明白什么是魔怨,你就懂得怎样降伏。刚才说魔是折磨我们的,欲望、烦恼是折磨我们的。怨是什么?你看经里面讲的,怨是「十恶怨家」,造十恶是我们真正的冤家。所以你要远离冤家,远离十恶就行了。《十善业道经》里面讲的,十恶的反面是十善,用十善来降伏你的魔怨,那是叫持戒。持戒就得到定、得到慧,你能够得到定、得到慧了,就能够「以定慧力,降伏魔怨」。
我们如何得到定慧?除了我们扎扎实实去落实三个根之外,还要一心念佛。光是用持戒很难得定,毕竟我们是末法时期,不同于正法时期。正法时期用持戒就能够得定、开慧,但是末法时期持戒还不够用。佛告诉我们,末法时期一定要以净土成就,就是念一句阿弥陀佛。所以,持戒的同时我们要念佛,念到一心不乱你就有定、有慧。这个时候所有的魔怨对你都没有妨碍,被你降伏、被你感化了。这个定慧的表现是什么?《金刚经》里面告诉我们,「不取于相,如如不动」,这个就叫禅定。什么叫如如不动,什么叫不取于相?外面的境界有相,这个相现前了,我们不受它的诱惑,不取于相;内心里面不动心,无论它怎样诱惑我们,我们就是不动心。譬如说外面种种声色的诱惑,在香港特别明显,你在佛堂里面这么清净,一出门立刻就有声色诱惑现前了,这个时候你能不能够不动心,不受它的诱惑?有人来折磨你的时候,回到家里家人看你不顺眼,批评你、骂你,你能不能够保持如如不动、不生烦恼?别人对我好,顺境现前,我能不能够保持不生贪爱?这个都是修定慧力。只要你能够一心一意求生净土,这个世界统统放下,无论顺境逆境都不动心,不忘记、不忘失你往生的大愿,这样你才有可能成就你的定慧力。
下面第六相『得微妙法,成最正觉』,这个是讲成道了。「微妙法」究竟是什么?讲真实语,就是一句阿弥陀佛,这句阿弥陀佛就是微妙法,为什么?你念一句阿弥陀佛就可以往生不退成佛。你看蕅益大师批注《阿弥陀经》,在《要解》里面讲到,释迦牟尼佛怎样成佛?一般人没想到这个问题,释迦牟尼佛也是念阿弥陀佛成佛的。如果不是蕅益大师给我们点出来,我们真是想不到,这个真是叫做微妙法。不但释迦牟尼佛成最正觉、成无上佛果是念阿弥陀佛成就,一切诸佛如来也是靠这个法门成就。所以,我们真正明白了,不要再想其它的法门了,这个是最微妙的法门,一心一意念佛求生净土。
下面经里面讲:『破烦恼城,坏诸欲堑,洗濯垢污,显明清白。』这都是我们修行当中重要的原则,修行一定要先断烦恼,远离一切的欲望。这个「烦恼城」,城是代表很坚固,烦恼很坚固,但是一定要破。欲望很强,一定要断,一定要「坏诸欲堑」,财色名食睡五种欲望一定要放下。在我们的六根跟外面的六尘境界一接触,眼见色、耳闻声、舌头在尝味道的时候,等等,这六根接触到六尘境界,一定要提起阿弥陀佛、提起觉悟,把六根收回来,叫做「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个佛号不要断,佛号一断,六根就攀缘外面境界、就迷失了,这就是堕入烦恼城了。「洗濯垢污」,垢污不是说我们身体的垢污,身体垢污没有很大的关系,这个是讲我们心里面的染污要洗得干干净净。「显明清白」就是禅宗里面讲的明心见性,你把垢污、污染洗干净了就明心见性。为什么?因为我们的心性本来是无染的,本自清净。什么是染污?我们的妄想分别执着,这些是染污。这些本来没有的,现在无缘无故出来了,叫做无明,无始无明,没开始。当下你起了妄想分别执着就染污了,要把它当下放下,怎样放下?最好的方法就是一句阿弥陀佛。那些妄想起来了,你不理它,把心专注在阿弥陀佛佛号上。无论你的妄想有多少、习气有多少,别理它,它自然就淡化了,你的心收回来专注在你的佛号上。在观世音菩萨法门里面,《楞严经.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里面讲的,「反闻闻自性」,这个就是都摄六根。观世音菩萨用耳根,六根里面用耳根,把耳根收回来反闻,不要听外面的声音,收回来闻自性。
自性是什么?自性讲不出来,很难体会。我有一天向师父请教:「蕅益大师说阿弥陀佛就是自性,那反闻闻佛号不就是反闻闻自性了?」师父说没错。所以,反闻闻佛号,我们念佛的时候最关键是什么?耳朵听自己念阿弥陀佛,不要听外面的声音。专心听自己念佛,一句一句听得清清楚楚,这个时候你没在那里打妄想了;如果你没听清楚,忘失了佛号,虽然嘴在动、在念,但是听不到自己念了,这个时候你在打妄想,你就没反闻闻佛号。这个时候马上要把精神再专注在佛号上,不理妄想,由它去,它自然就没了,它是虚妄的,不是真的。功夫用到成熟了,那个佛号可以不断,嘴不动的时候佛号都可以听得到,这个功夫就得力了。所以,我们用观音菩萨跟大势至菩萨两位大菩萨的法门,合起来一起用。观音的反闻闻自性,我们用反闻闻佛号;大势至菩萨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个六根我们用一个耳根,你摄住耳根,六根都摄住了,一句阿弥陀佛相继不断。你看观音、势至是西方三圣,阿弥陀佛的左右手,教导我们如何修行,这个是教导我们怎样去用功。
下面第七、第八相是「转法轮,入涅盘」。转法轮这里说『调众生,宣妙理,贮功德,示福田』,这个是自利利他。「调」是调和、调理,把心调顺,叫做理得心安,心安理得。用什么调?用「妙理」来调。我们真正明白道理了,心开意解,就不会有烦恼。有烦恼是那个心没打开,你听听道理,明白了,心就通了。所以佛法很重要,经教一定要深入、一定要多听,听明白了自然就不会有烦恼。这些菩萨为众生宣说妙理,这是度他,这是真正帮助众生离苦得乐。苦就是因为不明理、迷惑颠倒产生的,这是菩萨对于众生最大的恩德。这个「功德」和「福田」究竟是什么?一般人说,「我捐了很多钱做功德」,那个是不是真正的功德?未必。像当时达摩祖师,禅宗初祖来到中国见梁武帝。梁武帝捐了很多钱,建了很多寺院,度了很多人出家,我们一般说,他的功德很大。他自己还以为自己功德很大,他问达摩祖师说:「你看我做了这么多的功德,我功德大不大?」达摩祖师说:「并无功德!」这是给梁武帝一盆冷水浇头,所以他很不开心、很生气,就把达摩祖师赶出去,不护他的法。你想想,他的烦恼这么多,瞋恚心都没断,功德何来?什么是功德?定慧就是功德。你修这么多善事,如果还没有定慧,就没功德,那个叫什么?那个叫福德,你做善事一定有福。但是,一般我们世间人说「你很有福气」,你福下面有气。好像梁武帝,他有很大的福报,做了皇帝,福够大了,但是他还生气,有气。福气不究竟,没清净心。所以我们要修功德,功德里面自然带着福德,但是福德里面不一定有功德。所以我们修善的时候不要着善的相,不要认为「我修了这么多的善事」、「这个善事是我做的」、「我捐了多少钱」,你有这个念头就没有功德了,心不清净。
下面经上讲:『以诸法药救疗三苦,升灌顶阶,授菩提记。』这个是菩萨的功德,表现在为众生灌顶、授记。这个「灌顶」,很多人可能以前接触过密宗,都知道有灌顶。究竟灌顶是什么,是不是请一位喇嘛为你拿点水洒洒头就叫做灌顶?那我们问一问,这样洒洒头有没有开智慧?如果开智慧了,那就叫灌顶;如果洒了头没有开智慧,那个没用。我们师父讲得很幽默,如果说拿点水来洒洒头叫灌顶,不如晚上洗澡的时候拿花洒来灌,灌够为止。所以灌顶不是那个意思,灌顶是什么?它是表法,是一个比喻。什么叫顶?顶比喻是无上的大法,这个叫做顶,佛法中上上乘法。灌就是诸佛如来大慈大悲力来加持你,传授给你大法,这个叫灌顶。那我们明白了,现在我们读到《无量寿经》,这部经是一切诸佛如来所宣说、所赞叹,这个法门是一切法门里面的第一法门。所以读《无量寿经》,读一次就是诸佛如来给你灌顶一次,读两次就灌顶两次,读和听这部经都是灌顶。我自己在这里讲,我相信也有诸佛如来给我灌顶,所以我跟大家说昨晚觉得能量十足,灌得厉害。我自己也讲过不少儒释道的经典,佛教里面的,像《地藏经》我讲过,《中峰三时系念》我讲过,《佛说盂兰盆经》等等,这些经典我都讲过。讲所有其它经典没有像讲《无量寿经》这么厉害,受到的加持力、生的欢喜心真是前所未有。这个不但是我的感觉,我们的师父早已经感觉出来。所以他说,讲《无量寿经》是所有经典当中,第一个他是最欢喜的,第二个是法缘最殊胜的,最多人来听的,这都是诸佛的加持。
授记,是诸佛为我们预言什么时候成佛。要知道,我们学这个法门是当生成就,本经最后「受菩提记」那品里面就是诸佛如来给我们授记。到了最后第四十八品里面也是这样,经里面说「四万亿那由他百千众生,于无上菩提未曾发意,今始初发」,这些众生是什么人?就是我们在座诸位众生。我们过去未曾发起菩提心,未曾想要往生极乐世界,现在听了这部经发起菩提心,发起往生极乐世界的意愿,那我们有什么福报?经里面说,我们「种诸善根,愿生极乐,见阿弥陀佛,皆当往生彼如来土」,这个就是佛给我们的授记。而且佛为我们佛名都起好了,「各于异方次第成佛,同名妙音如来」。所以,各位你们在座现在明白之后,将来往生极乐世界,可以去他方世界示现成佛,你们的佛名就叫做妙音如来。你看,这个真是授记。所以,我们师父给人打三皈依,统统都给人起一个「妙音居士」的法名。为什么?现在是妙音居士,将来往生极乐世界成佛,就叫做妙音如来,因果相应。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皈依,我就皈依了,我的法名就叫做妙音居士。大家如果皈依了,都叫做妙音居士,你们的法名在《无量寿经》里面。
经下面又讲到『常习相应,无边诸行』。这两句重要,「行」就是行为,包括我们身口意三业的行为。身体的造作、口的语言、心里面的起心动念,都要相应,跟什么相应?跟佛的教导相应,具体来说就是这部《无量寿经》,我们要跟这部经上的教诲相应。乃至我们起心动念,一个念头都要提起来,「我这个念头该不该起,跟这部经相不相应,是不是佛教导我们的?」如果不相应,要把它放下。所以这部经大家要熟,如果你不熟,你怎么知道相不相应?所以,有时间每天最好能够读一遍。如果你觉得有些字不会读,不要紧,我们这里协会有提供广东话带读的MP3,大家拿回去跟着读。我现在都跟着读,我都用广东话来读,原先我用国语来读,国语读得很熟,我可以背,广东话就不是很熟了,现在学讲广东话。下面讲『成熟菩萨无边善根,无量诸佛咸共护念』。这个都是讲到菩萨殊胜的行门,一切善根成熟。「无量诸佛」就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护念。为什么护念?因为这些菩萨都是修这个法门的人。如果我们也修这个法门,也是得到诸佛如来的护念。
最后这些菩萨示现涅盘,第八相叫做『于此中下,而现灭度』。「中下」是中下根的人,为什么?他看到人有生死。其实人本来不会有生死,生死的是我们这个身体,身体有生死;我们的灵性不会生死,叫不生不灭。一般人不理解,所以见到佛入涅盘,以为佛死了,那些是中下根的人。佛也随顺他们示现涅盘,叫做「于此中下,而现灭度」,对中下根的人来讲,上根的人知道佛不生不灭。这个是简单跟大家介绍头两品,这两品是介绍出席本次法会的大众。后面还有比丘尼、清信士、清信女,人有两万人,这些菩萨就无量无边了,他们统统都是修学念佛法门。
我们现在看第三章,叫做『大教缘起第三』。这个教叫做「大教」,为什么叫大教?一般来说,大教是指《华严经》、《法华经》,这些是大教。但是这些大教都是本经的导引,就好像人写书,未写正文之前有个序文、前言。《法华》、《华严》这些大经都是本经的前言,引导我们来入《无量寿经》。这个话是蕅益大师讲的,蕅益大师《阿弥陀经要解》里面说,这个法门是「华严奥藏,法华秘髓」。奥藏是很深奥的宝藏,《华严经》里面深奥的宝藏在本经里面,《法华经》里面秘密的精髓在本经。所以,这个不但是大教,是大教里面最殊胜的。
我们来看经文里面讲:『尔时世尊,威光赫奕,如融金聚,又如明镜,影畅表里,现大光明,数千百变。』这一段是讲佛放光现瑞,表现出非常奇特的光明。一般人看到这个情形可能粗心大意就过去了,不知道佛在这里显示的密意。阿难尊者非常留心,他见到释迦牟尼佛现出这样的光明相好,他就自己心里面想,你看经上讲:『今日世尊色身诸根,悦豫清净,光颜巍巍,宝剎庄严,从昔以来,所未曾见。』这是阿难尊者心里面的想法。他见到佛今天现这样的光出来,阿难是佛的侍者,一直都是跟着佛的,所以佛每次讲经他必定在座。佛以前讲经没现过这么光明相好,为什么今天突然间放出这么大的光明,他的色身这么清净,跟以往都不同,比以往还更加的殊胜?所以阿难知道,今天佛要为我们讲的法门一定不一样,以前讲的可能是普通法门,今天讲的应该是很奇特的法门。我们看到「色身诸根,悦豫清净」,悦豫就是欢喜的意思。释迦牟尼佛讲经四十九年,说法三百余会,唯有这一次讲这部经是最欢喜。所以「从昔以来,所未曾见」,阿难没见过佛这么欢喜的。为什么佛这么欢喜?因为众生成佛的因缘到了,所以佛是最欢喜的。从这里我们可以体会出,这个法门确确实实是世尊四十九年讲的第一法门,这部经是第一经。
阿难很聪明,见到佛这样的放光现瑞,非常光明相好,他出来启请。他启请佛来说明今天为什么这么光明相好、这么殊胜。他一启请的功德就无量无边。经文里面讲,这是佛讲出来的,阿难尊者启请佛讲这个法门,他的功德「胜于供养一天下阿罗汉、辟支佛。布施累劫,诸天人民,蜎飞蠕动之类,功德百千万倍」。这样一启请,这个功德超过供养一天下的阿罗汉、辟支佛;还要布施累劫,不是说一次,累劫的布施,包括诸天人民、一切的蜎飞蠕动生命,全部给他们布施。这个功德百千万倍都没有阿难尊者今天一问的功德,你看问一句的功德就这么大。阿难尊者真是太聪明了,一般人修功德,修这么多功德真是不容易,他问一句就问出来这么大的功德。所以我们要有智慧,懂得请问。你请问,佛是老师,老师就可以讲出大法来;你不问他,他可能没这个因缘就不讲。你一问,他就要讲,众生得到的利益就大了。特别是这个法门,这个法门是诸佛如来度众生的第一法门,阿难尊者代我们启请世尊讲这个法门,你看我们三千年后的今天都得度,所以我们很感恩阿难尊者。
这也是我们众生善根福德因缘具足,阿难尊者请问的因缘其实都是因为众生善根福德因缘具足。《阿弥陀经》里面讲,「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如果我们善根少,什么叫善根少?听了不信,这个善根少。什么叫福德少?信了,但是不肯真干。知道念佛好,不肯念,知道极乐世界好,不肯去,这个福德少。因缘少是什么?因缘少是没机会听到这个法门。这三样少一样都不行,三样要具足,你这一生一定成就。那我试问各位,听了这个法门你信不信?「信!」善根具足。信了之后肯不肯真干?「肯!」肯不肯求生极乐世界?「肯!」真的肯?「真的肯。」放不放得下?这个比神仙还要好,问题是我们真放下才行。不要现在口口声声说放下了,回到家里别人骂你一句,你心里不高兴,那你还没放下;「还有那么多钱我要去赚」,没放下,你还要赚钱。所以,放下是身心世界一切放下,这样你才叫做福德具足。因缘今天我们确实具足了,为什么?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部经。这个我们不但感恩阿难尊者,还要感恩我们师父上人,师父叫我们来学习这部经,我本来都没想到要讲这部经,结果师父叫我讲。他叫我讲,我还觉得《无量寿经》我虽然读过很多次,也是很喜欢,但是我更加喜欢《论语》,更加喜欢蕅益大师的《阿弥陀经要解》,那个当然都是一部经。但是师父说《无量寿经》是第一经,你要讲这部。我好在听话,听话就叫做有善根、有福德,促进这样的因缘。
所以,这次我们开讲因缘真是很殊胜。要知道,善根福德因缘具足的人不简单,你这一生一定成佛。你看本经第十品里面就讲到,当时在座听经的人当中有阿阇王子和五百长者,他们听到经也都很欢喜。他们供养佛,把自己的金花盖送到佛前,顶礼佛,然后供养给佛。接着回到座位上,他起了个念头,「令我等作佛时,皆如阿弥陀佛」,他有这样一个念头,不简单。他听见阿弥陀佛发大愿建立西方极乐世界,度一切众生,也很希望将来成佛的时候像阿弥陀佛一样。这个大愿也不简单,但是他还没有发愿去极乐世界,说明什么?善根福德因缘还没具足,他只是希望自己将来成佛像阿弥陀佛一样,但是什么时候成佛?这个是未知数。但是,你如果现在发愿要往生极乐世界,你就知道了,一生成佛,你就比阿阇王子和五百长者善根福德更加具备、更加难得。
读到这一品,我自己心里面特别有感受,为什么?因为我在未遇到我们师父上人之前,其实我已经读了《无量寿经》,不是读这个版本,是读宋朝王龙舒居士会集的《大阿弥陀经》,是谁送这部经给我?是本焕老法师。可能大家都知道,他是虚云老法师的传人、弟子,今年已经一百零四岁了,当时他在广州光孝寺做方丈。那时我还在读大学,十八岁,我妈妈就带我去光孝寺拜见本焕老和尚,当时老和尚就送我这部《大阿弥陀经》。我就把这部经带到学校,晚上看,看得很欢喜,见到阿弥陀佛发大愿建立极乐世界,使所有众生来这里都能够作菩萨、都能够成佛。当时我也发了个愿,希望我将来成佛还要超过阿弥陀佛,但是还没有这么大的善根福德,还没想去往生极乐世界。所以你想想,我的善根福德因缘那时还没具足。到了后来,听到我们师父经教之后才知道,一定要求生极乐世界。所以,你今天真正发愿求生极乐世界,超过阿阇王子他们,菩萨都羡慕你,你真是不简单。这是第三品,简单介绍,佛为我们现光明。第三品就结束了本经的序分。
下面就是正宗分,第四品开始。正宗分第一句话是佛讲的,这里说『佛告阿难』。本经经题上有「佛说」两个字,就是因为正宗分里面第一句话是佛说的,就是说这部经也是佛主动讲出来的。这个法门太重要了,所以佛要主动讲给阿难听,说『过去无量不可思议无央数劫,有佛出世,名世间自在王如来』。当时这个佛的寿命有四十二劫,从这里讲起阿弥陀佛的由来,他有什么历史,释迦牟尼佛这里为我们介绍。所以,这部经等于是简介阿弥陀佛,他的简历。我们要往生极乐世界,就要做阿弥陀佛的弟子,就要对这位老师有一个了解。佛跟我们讲,当时世间自在王如来是法藏比丘的老师,法藏比丘就是阿弥陀佛的前身,所以世间自在王如来就是阿弥陀佛的老师。阿弥陀佛就在世间自在王如来会下发愿建立极乐世界,当时他们的寿命四十二劫。劫很长,有多长?佛在经里面告诉我们,我们这个世间人寿命最长是八万四千岁,最短的时候是十岁。我们人从十岁开始,每一百年就增加一岁,一直到八万四千岁,这个叫增劫;从八万四千岁,最顶的,然后每一百年又减一岁,一直减到十岁,这个是减劫。现在,佛告诉我们是处于减劫,我们现在平均的寿命是七十岁。佛当年的平均寿命是一百岁,刚好佛灭度三千年,减了三十岁,所以现在我们平均寿命是七十岁。
佛当时在八十岁示现灭度,明明当时一百岁是平均寿命,为什么他八十岁就走了?这个是当时魔王波旬启请,启请什么?他不像阿难启请佛说法,他启请佛入灭,灭度、入涅盘,说,「佛你讲经讲了四十九年,够了,不要再讲了。再讲,度的众生太多,我都没有人了」。因为魔王想统治众生,三界里面是他所统治。如果个个都出三界,他没有人了,心里面就不欢喜,希望佛早点走,所以他启请佛灭度。我们知道这个情况,应该启请佛常住人间,叫做请佛住世。佛,不单包括成了佛的,像释迦牟尼佛这样的佛,还包括所有宣扬佛法的老师、法师。像我们师父上人,我们要启请他老人家长住世间,这叫做请佛住世。怎样启请?一定要你自己真正依教奉行,师父讲的话、讲的教诲,我们要百分之百做到、落实,师父欢喜,留在这里,为什么?有人听他话。个个都不肯做、不肯听话了、阳奉阴违,表面上很恭敬,但是不是真正在修行,师父他就会觉得可能没留住在这里的必要了。这样我们就不是启请佛住世,是启请佛入灭度,就成为魔王了。当时佛八十岁入灭,把剩下二十年的余福留给后世的修行人。所以,你如果真正修行,有佛福报的加持,你不会挨饿的,不会饿肚子、不会没有地方住,道业可以成就。除非你不是真修行,你搞假的,这样佛的福报不会加持你。你如果真修行,你不需要担心,在生活上一定有人照顾你,你一定能够专心致志修行,你不会有这些忧虑,因为佛的福报加持给你。说老实话,这个福报所有后世修行人都享之不尽。
我们回到这部经,里面讲,世间自在王如来当时寿命四十二劫,一劫很长,四十二劫的寿命真是天文数字,用年来讲都不知道多少亿年了,这说明当时人的福报很大。『有大国主名世饶王』,当时有一位国王,他的名号叫「世饶王」,饶是丰饶,就是他的国家一定是非常富裕、物产丰富、人民安居乐业、国泰民安、太平盛世,所以他的名号叫做世饶王,这都是当时人的福报很大。这位国王『闻佛说法,欢喜开解』,他去他的老师世间自在王如来那里听法,听得很欢喜,「欢喜开解」。开解是什么?他开悟了。开悟之后就『弃国捐王』,出家了,知道富贵不能够长久,即使是有四十二劫的寿命,最后都会有死的时候。未了脱生死,富贵都没用,虚妄的,所以他把这些福报都舍了。他出家,把世间一切的名利统统舍下,一切的享受统统放下。他出家『号曰法藏』,这是佛给他起的法名,叫「法藏」,所以他叫做法藏比丘。『修菩萨道』,出家之后修菩萨行。修菩萨行最重要的是有菩萨的心,菩萨是什么心?慈悲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这是菩萨心。你常存这个心就叫做修菩萨道,在一切的人事物境界当中你都不失去这种心,你就是菩萨。下面说『高才勇哲,与世超异』。「高才勇哲」,我们说他是天才。这位法藏比丘很智慧、很聪明,看经典过目不忘,听法听一句就永远记住,不会忘失,超过其它一切的世人。在佛的弟子里面,他是最聪明、最智慧。我们虽然做不到像法藏比丘的那种天赋、天才,但是古人讲天才在于勤奋,只要我们能够勤奋、努力精进,可以补足我们根性的下劣。古人讲「勤能补拙」,就是你能够勤奋,即使笨一点、蠢一点都不要紧,一样可以成就。
我们看历史上,古人很多都是「困学成就」,什么叫困学?真正用苦功就可以成就。最明显的是清朝的曾国藩先生,曾国藩不是天才,从小他读书读得不是很好,很笨,记性又比较差。有一个典故,说曾国藩小时候读书,他很用功,但是记性很差,记不住。他在自己的房间里面读,一遍一遍的读都还记不住。古时候要背四书五经,一遍遍这样读都记不住。那天晚上有一个小偷潜伏在他家的梁上,梁上君子,想着等到曾国藩睡觉之后,熄灯了他就下来偷东西。结果曾国藩很用功,读到深夜了他都不肯睡觉。那个小偷在上面等得不耐烦了,就从梁上跳下来,就跟曾国藩说,「你怎么这么蠢的?那本书我都可以背了,你还背不出来」。然后背给他听,背完之后小偷就走了,曾国藩看傻眼了。你看他自己读书,一遍一遍都记不下来,梁上君子听都听得明白,都可以背出来。但是梁上君子不能够成为曾国藩,曾国藩成为一代大儒,很有成就,为什么?因为他用功,困学成就。所谓「人一能之己十之,人十能之己百之」,别人一次可以记住的,我读十次可以记住,别人读十次可以记下来,我读一百次一样可以赶上,比别人用十倍的努力,一样可以成功。
像我自己本身,我的根性也是很差,这个讲老实话,大家别看我在这里讲得好像头头是道,其实资质很差。从小的时候就看出来了,我妈妈对我教导很耐心,教我读唐诗,好像一首唐诗「游子吟」,六句话,我背了一个月才背得出来。我的外婆是很耐心的人,见到我妈妈一遍一遍这样教我,都不耐烦,她说:「茂森怎么这么笨,怎么教都教不会?」确实,记性并不是很好。像读《无量寿经》,有的人读一百遍就会背,有的人五百遍就会背,我起码读到二千五百遍之上我才会背,我终于都背下来了。所以只要你用心、下苦功,没有说不成就的。法藏比丘是『信解明记,悉皆第一』,就是他在同学当中学习是最好的,他最聪明。「信解明记」,信解是他悟性很高,听一遍就明白,不用佛再讲第二遍,明记是他记性很好。我们想学佛,一个要靠记性,一个靠悟性,两样都好,这个就是第一。像我们师父,他在同学当中记性又好、悟性又好,这种人学讲经快速。我记性不好,记不住东西,但是我悟性还是可以的,师父讲的我还能够听明白,都算好,有一半。记性又不好、悟性又不好的人,不要紧,多次重复,困学成功,一样可以,最重要是一门深入。这个「第一」不是法藏比丘跟别人争第一,他不跟别人争,他自己真正有这个本事。
下边又讲到:『又有殊胜行愿,及念慧力,增上其心。』他不但悟性好、记性好、肯学习,而且最难得的是有殊胜的行愿,他真正发出大愿,普度一切众生。他在后面讲到,他发的愿就是建造一个极乐世界,接引一切众生来成佛,这个殊胜大愿就是后面讲到的四十八大愿,在这里先给我们透露出来。这个愿一发出来,可以说一切诸佛如来都赞叹、都佩服,所以诸佛如来都劝导一切众生去求生极乐世界,这个法门是最好的。我们学佛弟子都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但是释迦牟尼佛劝导我们,「你要念阿弥陀佛,你念我的名号不如念阿弥陀佛的名号」,为什么?「你念阿弥陀佛可以往生极乐世界」。这才是释迦牟尼佛所希望的。这个「念慧力」,我们师父讲经里面讲到,是「三十七道品」里面的五根五力。五根五力,这个项目都是一样的,叫信进念定慧。信就是相信、信心,进就是精进,念是我们的念头。
我们要修学,首先要有信心,对我们自己这个法门有坚定的信心,那你才有根,信根。那些没信根的人是什么?好像柳絮一样到处飘来飘去,今天听到别人说,「参禅好,你应该参禅」,他就跟着别人去参禅;明天听说密宗好,念咒可以当生成佛,他就跟着去念咒;过两天见到别人持戒很庄严,他就跟着别人去搭衣、托钵,跟着别人学这些仪规。那个心定不下来,到处参学,到处学很多东西,但是心动摇,所谓样样通、样样松,学哪样都不能够成就。这是什么?他对自己的法门信心不够,没信根、没信力,当然他就不会精进了。什么叫精进?精是专精,专一叫做精,专一你才可以进步。所以我们念阿弥陀佛一定要专,如果不专,今天学这个法门,明天听那个经典,搞到最后好像浆糊一样,乱七八糟,这样你如何能够精进?你没有精进,你的念就不能够专。所以,最重要佛劝导我们,选择法门一定要选择对,这部经教导我们是当生成就的第一法门。只要你能够一门深入、不换题目,这一生从现在开始,到我们生命结束为止,一句佛号念到底、不改变,你一定能够往生成佛。这个是什么?念头专一,你能够「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你心有定了、有禅定,定是什么?你不会受外界影响。这个世间的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你不受它影响;出世间的佛法,法门很多,佛说八万四千法门,你都不可以受影响,坚持一个法门念到底。这样你才能得定,得定了你就开智慧。一个法门通了之后,所有法门无所不通,一经通一切经通,不但佛法通了,世间法没一样不通。这里讲有念慧力,增上其心。
下面,法藏比丘发了愿之后,还给我们说出十首偈颂。十首偈里面前两首是赞叹:『如来微妙色端严,一切世间无有等。光明无量照十方,日月火珠皆匿曜。世尊能演一音声,有情各各随类解。又能现一妙色身,普使众生随类见。』这个是赞叹老师,这是礼节、规矩。学生在向老师请教之前,先是赞叹,这个是尊师重道,对老师尊敬、对老师仰慕。如果你对老师不尊敬、不仰慕,你何必跟他学?所以,弟子能不能够成就,关键是看他心里面对老师是不是百分之百尊重,印光大师说,「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法藏比丘心里面对他的老师世间自在王如来是十分的诚敬、圆满的诚敬,所以他得到的利益是圆满的。除了赞叹老师、表示自己的尊敬之外,还有一层意思,这个赞叹是赞给别人听,使其它人听了之后觉得这个老师很厉害,都想跟这个老师学,这是做宣传工作。因为佛法是师道、是教育,真正的好老师不会自己出去做宣传说,「你跟我学,我很好」,这个话他讲不出来。真正好老师很谦虚,都是说「我不行,你找找其它高明的人,找不到再来我这里」。但是学生就应该赞叹老师,为什么?这是帮助其它众生认识这位老师,认识之后他们都能够生起诚敬的心跟老师学法,都能够得度,这是度众生。
这点我们都要学,我们师父在这里讲经,我们在外面做宣传工作,说我们的师父怎样。当然我们的赞叹都有根据,不可以随便赞叹,你要真正了解我们师父。你看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四十九年,我们师父现在讲了多少年?五十多年了,五十三年了。他老人家一生就学释迦牟尼佛,学得很像,一生就是推扬第一法门,跟佛本愿是相应的,一赞叹,大家都跟着来学。所以赞叹老师是帮助佛、帮助老师招生。赞叹之后,法藏比丘就要发愿了。阿弥陀佛的前身是法藏比丘,他成佛之后,你看释迦牟尼佛在经里面赞叹他,叫做「光中极尊,佛中之王」,确确实实他因地上就在所有学生里面是第一的,他成了佛之后也是超过一切诸佛。释迦牟尼佛赞叹他是佛中之王,王是第一的意思。因为佛与佛之间都是平等的,没有说谁做王、谁统治谁,没这个的,这个王是表示他的行愿是最为殊胜。
下面我们看法藏比丘发愿的三首偈颂:『愿我得佛清净声,法音普及无边界。宣扬戒定精进门,通达甚深微妙法。智慧广大深如海,内心清净绝尘劳。超过无边恶趣门,速到菩提究竟岸。无明贪瞋皆永无,惑尽过亡三昧力。』这三首偈。偈就好像我们中国人讲的诗一样,只不过它的韵律没这么严整,叫做偈。这三首偈总共是十二句,这里我们先读到两首半,先看法藏比丘发的愿。发愿就是我们一般人讲的立志,学贵立志,人一定要立志向。古人教我们志在圣贤,学佛也更加需要立志,立志做什么?立志成佛。你看法藏比丘这里立志了,立志成佛,「愿我得佛清净声,法音普及无边界」,这个是学像佛一样说法度众生。所以,他的修学一定是修菩萨六度,「通达甚深微妙法」。
后面,「智慧广大深如海,内心清净绝尘劳」。智能是佛法所追求的目标,学佛学什么?是为了开智慧、学智慧。智慧,要知道我们本来具足,《华严经》里面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个智慧不是从外面学来的,本来有的,只不过现在被一些东西障住了。就好像太阳,白天的太阳在空中,但是云层很厚、乌云密布,把太阳蒙蔽起来了。
「超过无边恶趣门」,这个恶趣我们一般来讲三恶道,地狱、饿鬼、畜生。恶趣是怎样去的?你要知道恶趣是果,因在哪里?地狱的因是我们的瞋恚心,我发脾气、我骂人、我很生气,这些是瞋恚心,感应地狱果报;我们如果有贪心,对于五欲六尘起贪恋,这个感应饿鬼道;如果我们愚痴,不明事理、不懂因果、不能够相信圣贤教训,这是愚痴,感应的是畜生果报。三恶道是因为贪瞋痴感召来的,所以真正想超过无边恶趣门,就是要断除我们内心的贪瞋痴,在因上断了,果就没了。「速到菩提究竟岸」,你就能够超越三界六道,甚至超越十法界,成法身大士、成佛。下面说「无明贪瞋皆永无」,这个无明贪瞋就是贪瞋痴,无明是愚痴。贪瞋痴统统都去尽了,你就成佛了。「惑尽过亡三昧力」,这个三昧在我们这个法门当中是念佛三昧。每一个法门都是修三昧,什么叫三昧?三昧是正定、正受。我们的心真正得定了,这个受才是正受,正常的享受。一般世间人的享受不正常,你看他好像很享受,吃得好、住得好,晚上去歌厅、去舞厅跳舞,你以为他很享受,那些享受不正常。真正享受是什么?你得定了就享受,那个享受绝对不是世间人可以理解的,这个叫三昧,超过世间享受百倍、亿倍。
这个三昧如果讲念佛三昧,一般是三个层次。最初的层次叫做功夫成片,你念一句阿弥陀佛,从早到晚这句阿弥陀佛在心里面都不停,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句接一句你不停,二十四个钟头,甚至睡着了,阿弥陀佛都不停,这个叫做功夫成片。有这个功夫你往生就有把握,你一定可以往生,功夫好的想几时走就几时走。好像我们昨天晚上介绍的那位黄齐秀老居士,功夫成片以上,所以她自己预知时至,坐着往生。达到这个功夫难不难?不难。《阿弥陀经》告诉我们,若一日至若七日你就做到了。那我们七天做不到,真正拿出三年到五年的时间去修念佛三昧,世间一切统统放下,你就专念阿弥陀佛,专听《无量寿经》。你能够拿出三年时间去专修,一定能够得到,只要你是真干。像深圳的黄忠昌居士,前几年往生的,他听我们师父说三年可以成就,他自己就想做个实验,看看三年是不是真的成就。他三年当中止语念佛,除了念佛之外,其它什么话都不说。别人跟他打招呼,他就阿弥陀佛,别人跟他讲话,又是阿弥陀佛,讲什么他都听不清楚,他只听到自己念阿弥陀佛。这样念了不到三年,两年十个月,真是预知时至往生,才三十多岁。你看,真正想往生的一定可以成就。有些人听到三十多岁念念佛就走了,他就怕了。好像我们师父说,打佛七的时候,如果真是像《阿弥陀经》上讲的,若一日至若七日你就往生极乐世界,没人敢来了。所以福德不具足。刚才我问大家,你们是不是真的想去?应得很大声。假如现在阿弥陀佛来了,会不会吓到你?所以自己要明白,如果是真正想走的,一切都要放下,做好准备随时往生。
念佛三昧第一层功夫就是功夫成片,再提升就是事一心不乱,事一心不乱就是你烦恼断了,见思烦恼断了。见思烦恼念到断了,你的功夫的境界就等于阿罗汉,你已经出三界。虽然你现在没有走,但是你已经超越六道。再提升就到理一心不乱,道理的理。理一心不乱不但断见思烦恼,连尘沙烦恼、无明烦恼统统都断尽,这是成佛了。念佛成佛,你这一生就可以得到。
下面又讲到,『常行布施及戒忍,精进定慧六波罗』,这个是讲法藏比丘常行菩萨六度。第一个是布施,布施就是放下,什么都可以放下、什么都不执着,在这个世间随缘度人。如果有一天的光阴,我们拿出这一天来帮助众生,自己念佛帮助众生,随缘来救度众生。什么时候缘尽了,立刻欢欢喜喜跟阿弥陀佛去,一点执着都没有。第二个持戒,持戒是守法、守规矩,持戒的戒是统指一切的法律、一切的规矩。我们佛讲的五戒、十善,这些当然是戒律,都要去奉持;对于这个世间所有的法律规矩,我们都要坚守不犯。像我们师父上人他持戒持得很好。你看他过马路,我们跟着他的时间久了知道,过马路如果是红灯,即使没车,绝对不过,等到绿灯才过马路,持戒、守规矩;坐飞机,降落了,机都停了,但是安全带的指示灯还亮着的时候都不解安全带。这些点点滴滴都是守法持戒。当然,五戒是我们的根本,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这个我们一定要坚守。忍辱就是忍耐,做什么事都要有耐心。精进就是专精、进步,「一门深入,长时熏修」,精进。定就是禅定,在日常生活当中不会被外界影响、动摇。特别是学法门的时候,我们坚守自己的法门,一门深入,心定在这个法门上,这个是定。慧就是智慧,任何事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丝毫都不迷惑,这个就叫做开智慧。这个是菩萨的六度,法藏比丘在因地上修这个六度修得很圆满。
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先讲到这里。有讲得不妥当的地方,请各位大德菩萨多多批评指导。阿弥陀佛。
忍辱是最妙的法门。不要觉得比黄连还要苦,要觉得比甘露还要甜,这样,才有受用。宣化上人慈悲开示:菩萨怎样能得到圆满的羼提波罗蜜?羼提译为忍辱。忍字是心上一把刀,这
宣化上人时间:2024-11-20
要如何修行?有几个重要的观点是我们应当要先认识的。一般来说,我们所谓的修行都是礼忏、念经、念佛,或者上早、晚课。其实这样的修行是不够的,我们往往忽略了现前的境界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1-20
楞伽经义记(卷第一)太虚大师讲述十四年夏在宁波天童寺讲释题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第一释题一 释经题甲 出题名1 别题(一) 出今本今所讲之四卷本,为藏中现存三译之最古者,乃六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7
丝绸南路平坦宽阔,事异时移,如今的玄奘已不再是当年那个战战兢兢都不敢在白天上路的偷渡僧人,不再需要小心翼翼沿途闪躲多走许多弯路,更不必担心取水时被人一箭射死--他
玄奘精神时间:2024-11-14
经过九年的准备,唐太宗于贞观十三年(也就是玄奘离开那烂陀寺在南印度游学期间)召麴文泰入朝。也许是看到了大唐对西域的野心,也许是害怕唐太宗的惩罚,麹文泰找了个借口
玄奘精神时间:2024-11-14
今天承诸位善友请我演讲。我以为谈玄说妙虽然极为高尚,但于现在行持终觉了不相涉,所以今天我所讲的,且就常人现在即能实行的约略说之。因为专尚谈玄说妙,譬如那饥饿的人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3
药师法门修学纲要(付:药师法门简易修持仪轨)普光整理壹、提要:修持药师法门当以信为入门,以四大目标为指南,以专念佛号为行持。 而其要点如下:(1)信: 一切如来身
佛教知识时间:2024-11-06
一、 供养:(香)愿此香花云,遍满十方界,一一诸佛土,无量香庄严,具足菩萨道,成就如来香。二、 礼敬:南无十方三世一切佛法僧三宝(一拜)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一拜)
佛教知识时间:2024-11-06
第三届两岸禅学研讨会略论文殊法门的圆顿与渐次----以《维摩诘经》与《诸法无行经》两部经典为讨论范围游祥洲世界佛教友谊会 ( World Fellowship of Buddhists ) 执行理事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8
钟茂森:梦人赠桂故事「梦人赠桂」选自《阴骘文注证》。讲元朝有一个人叫周德,家里很贫穷,但是他是乐善好施。在路上有一次遇到一个很污秽、滑人的东西,一种砖石、瓦片,
其他因果故事时间:2024-10-26
钟茂森:散心念佛的福善都不可计量,何况净念相继 你这里讲,希望用禅来开智慧,用密法来增加福报,蕅益大师说不用了,你果然能信愿持名,这一句阿弥陀佛,每一句佛号,一
其他因果故事时间:2024-10-25
善恶因果不能抵消,这是一定要懂的。那不能抵消怎么办?佛教导我们,对于善因加强,对于恶的,过去所造的,不再做了。让善的力量强大,恶的力量薄弱,将来往生的时候,力量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20
【解】因果相背,为是处,作恶业希望乐报,因果相背,为非处,犹言“无有是处”也。“无有是处”是没有这个道理。这一条,诸佛如来,法身大士没有疑惑的,“十力”这个摆在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8
大修行人指的是谁?诸佛如来、法身菩萨、阿罗汉这些人,应化到这个世间,与没有成佛时的这些众生又碰头了,有缘,都遇到了,这时候还有没有因果?有,清楚。我们在《高僧传》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7
钟茂森:不识字,只一心念佛,不会诵经,能往生吗 如果真能一心念佛,那一定往生。往生极乐世界,佛在《无量寿经》里讲得很清楚,第十八愿就讲到,若有众生「闻我名号,至
其他因果故事时间:2024-10-08
三、原妙及其禅法高峰原妙(1238-1295),吴江(江苏苏州)人,俗姓徐,十五岁出家,十七岁受具足戒,十八岁习天台教义两年,二十岁弃教从禅,至杭州净慈寺,就学于断桥妙伦,并立下三年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02
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南无地藏菩萨,愿垂恩光加持我。略释大悲无尽愿,普劝含灵起信仰!南无地藏王菩萨!(三称)现在我们讲第一品,我们念一段讲一段。我敲木鱼大家跟着念。如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02
所有同修都有一个最困惑的大问题,就是家里有蟑螂、蚂蚁、苍蝇、蚊虫,怎么办?不杀牠,牠就来扰乱你的生活;何况蟑螂、苍蝇还会带来传染病的媒介。杀牠,犯了杀戒,造了罪
向生净土时间:2024-10-01
前几天,有一个居士有个附身的,来见我,见了我之后他跪在地下告诉我,他不是狐仙,他是黄鼠狼。为什么缠在这个人身上?这个人在过去生中伤害他们家十几口。也就是黄鼠狼,
向生净土时间:2024-10-01
黄念祖:净土法门特别适合于在家人为什么在这里头特别标出十六正士做为上首(这里注解没有发挥)?这就表示净土法门特别适合于在家人,因此这个法门也就契会于当前的社会环境
佛本生故事时间:2024-10-01
1我们念佛人,心里面唯一的愿望是往生西方净土,在没有往生之前,我们这个身体还在人间,我们不能离开这个社会,不能脱离这个社会,要跟大家在一起相处。相处要以什么态度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30
「本经会中,以普贤菩萨为一切菩萨之上首」,他做一个总的代表,代表出家的,跟《华严经》上所列的完全相同。「余文殊、弥勒、贤护等出家在家菩萨,暨十方来会无量无边之诸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9
故于一切众生,不计亲疏恩怨。心量大,以平等心待人接物,恩怨平等,亲疏一样。一切众生里面,年龄跟自己父母差不多大的是长辈,像对父母一样的孝顺、尊重,年龄跟自己相差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9
1现在这个世界,由于交通便捷,距离缩短了,哪个地区有哪些善知识,几乎我们都能知道。可是这些善知识都有自己的道场,请也请不来,想请他来住世,谈何容易?2今天交通便捷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8
在这个世间,哪个人不喜欢财?可是要知道,不义之财,决定不可以取;不义之财你要是取得,你命里头的财库就有亏损,你命中的福禄就大大地打折扣了。你用偷、骗、杀生等不如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8
1在全世界的佛教,只有中国佛教吃素。中国的素食运动是梁武帝提倡的,这个要知道。2梁武帝读《楞伽经》,《楞伽经》里面讲“菩萨大慈大悲,不忍食一切众生肉”,他读了之后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7
1 “请转法轮”非常重要,什么原因?如果没人请转法轮,佛法就灭掉;有人请转法轮,佛法,也就是正法,才能够常住世间。2 我们建道场,目的在哪里?就是请这些法师、大德来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7
如果求做功德去护生、放生,未尝不是好事,因为没有功德,他就不肯做。到底有没有功德?给诸位说,没有功德。是不是白做?没有白做,因为有福德。福德与功德不一样,为求功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6
世间人常说:“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这是自古以来,大家所体会到的事实真相。为什么会不如意?受业力的支配。什么叫业力?妄想。我们成天想东想西,成天在打妄想,妄想的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6
我们去访问基督教所办的社会慈善福利机构,他们照顾乐龄老人、孤儿,这个功德很大。在佛法来说,如果着相,做这些慈善事业是修三界的福报;如果离相修善,就是无量功德。功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5
你有心想万缘放下、一心念佛,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不要放在心上,老老实实一心念佛就行了。如果念佛,还想学这个,还想学那个,你就放不下了。特别是世间最关紧要的,就是是非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5
「一时者,时成就也。盖时无实法,长短随心。延促同时,三祇一念」。这个意思就讲得深,首先告诉我们时间不是真的。时间在《百法明门》里面就是时分、方分,时分是时间,方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4
禅是修开悟的,听经也修开悟,为什么?你听这个经文,字字句句都是自性,都是真心,真心流出来的言语文字,它跟世间法不一样。听多了,听的时候不要去想它,只一味的去听、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4
在学佛之后。很多道友总感觉自己所学的不够。了解的不够透彻。经典看的不够丰富。以念经来说,念一部经嫌少,念两部经又嫌太长,听说《华严经》最圆满,就只念《华严经》。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09-24
「从实智以求权智,亦即从根本智而达差别智,故曰增长了知」。像密宗,刚才讲用莲花做比喻。「莲瓣之盛敷,可喻增长」。在莲花表法里头,「莲瓣之初开,可喻了知。心莲八瓣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3
1.初学佛的人,每天在做晚课的时候要做个简单的反省,想想这些我有没有做到。2.早年我在美国,净宗学会成立,我们提了五科作行门的标准。净业三福,要想想,这三条念念不能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3
「如《婆沙论》云」,下面是在论里头节录这一段,「菩萨昔居菩提树下,初夜魔女来相媚乱。……中夜魔军总来逼恼。……须臾觉察即入慈定,令魔兵众摧败堕落」,这是《大毘婆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2
「具众威仪」,威仪是规矩。规矩,佛门有佛门的仪规,世间有世间的规矩,但是现在这都没有了,现在学佛的人没有了,世间人也没有了。不但在中国没有了,现在外国也松了,不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2
1在因果法则里面是不成立的。作善就在自己心田里落下善种子(善因),作恶就在心田里落下恶种子(恶因),善种子和恶种子不能互相抵消,到它们因缘成熟时,各结各的果报,不会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22
1在今天,佛法已经走到了存亡的边缘,如果没有人懂得请法,佛法真的会在这个世间消失;有人懂得请法,佛的法运就兴旺,所以我们要懂得请。请哪些人?看看年轻这一辈里头,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1
我们看到相应这两个字,我们的身口意像不像佛陀?佛陀是我们的模范、是我们的典型,佛一生不妄语,换句话说,三皈、五戒、十善,佛在日常生活当中圆满表现出来了,有这个样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1
一个大灾难来了,许许多多人丧失了生命财产,但是还有少数人很平安,没有受到大灾难。这些人,你仔细去观察,你去做一个统计,然后你就晓得,从统计上看到,绝大多数心行善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20
问:“佛菩萨还受不受因果报应?”答:这个问题,过去百丈大师遇到老狐狸曾经问过,问的话就是“大修行人还落不落因果”,跟你这话的意思完全相同。老狐狸过去生中是讲经说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20
这几天,有些同学在信息中见到世界一些地区流行「禽流感」。我们应该用什么心态来面对这种瘟疫?慈悲。心清净慈悲,什么样的灾难都可化解。禽流感是怎么发生的?根本的业因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18
1 学佛第一个阶段的收获是法喜充满,这种法喜,不是受外面境界刺激,是从内心里面发出来的。2 法喜是从清净心里面生的,不是外面五欲六尘的刺激。保持自己心清净,能与佛菩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18
我在初学佛的时候,第一次遇到章嘉大师,我就向他请教,我说:“佛法好,我们每个人都晓得好,从什么地方能入得进去?”佛法真实的受用和利益,我们总希望很快地就能得到。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17
我们在讲经之前,先拜佛、拜老师,感恩!不是佛出现在世间,哪来的经典?饮水思源,展开经卷不要忘记释迦牟尼佛。这是报恩,叫反本报始,始是什么?开始的这个老师。现在一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16
1 佛教给我们用心,要用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要如何落实在生活上、工作上、处事待人接物上?佛指示我们,我们把它归纳成四点:看破、放下、自在、随缘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15
1 杭州东天目山的齐居士,把道场恢复后,总希望有出家人常住在山上修行,所以只要是出家人,她都真诚、恭敬地供养。她真诚心供养,感动了鬼神来护卫,山上念佛的,有不少老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15
1 现在的社会,我们仔细观察,有许多夫妇不能好合,常常闹离婚,为什么?我们晓得,是邪淫的果报。佛在经上告诉我们,邪淫的罪很重,果报在地狱。2 大家都晓得,夫妇以外的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