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到某佛寺参观,看见一本小册子,题目为《念佛人为何还会遭到横死?》,书页两边还有小字注明“印光大师的启示”。看了内容后了解到这是摘录、翻译自《印光大师文钞》的一篇文字。因为内容不长,就在现场翻阅了一下。回家后仔细想想:觉得这篇祖师训诲很值得自己再三反省,因此又从《文钞》中检索出来,准备仔细再读一遍。
原来这本注明由马六甲圆融精舍念佛道场印赠的小册子,其内容是由《印光大师文钞》中的〈复周颂尧居士书〉翻译整理而成。《文钞》在印光大师的回信前还附录了周颂尧居士的来函。其来信内容原文如下:
“今有一疑问,请求老法师慈悲开示。弟子吃素念佛,已经多年。因为信佛之人,为十方三世诸佛之所护念,天龙八部,大力神王,常随拥护。往世恶业,亦渐消灭,纵有怨对,不能为害。此乃佛经所说,决非虚语。讵于三月间,接到上海舍亲处来一讣闻,系一极信佛之张太太,吃素已二十余年,常到居士林听经。逢人必劝念佛吃素,心极慈悲行善。不料一日,送素菜与某师兄,在马路上行走,为汽车轧死。后为巡捕房收去,至三日后,其家子孙晓得,始去领归安殓。余闻悉之下,心中非常惊惶,至今疑惑不解。且佛会中人闻之,亦均不安。故特上书,恳求老法师开导,指示所以然之故。何以临终如是之苦,究竟可能往生西方否。说个明白,可使大家安心念佛,不胜感德之至。”
因为有一位信佛的张太太,吃素已经二十多年。她常到居士林听经。平时,逢人必劝念佛、吃素。不料有一天,这位张太太送素食给某位师兄时,正在马路上行走的她,被汽车撞死了。事发后,她的遗体被警方收去,直到三天后,她家里的子孙才得到消息,前去领归安殓。此事传开后令这位周居士及一些佛会中人感到不安,因此特地写信请教印光大师。
印光大师回复道:“接手书,知阁下于佛法道理,尚未真明。吾人从无始以来,所作恶业,无量无边。《华严经》云:假使恶业有体相者,十方虚空不能容受。”老法师首先表示体谅:大家因为对于佛法所说的事实真相没有真正明白,所以才会觉得疑惑不安。然后说明业力的广大、可怕!细细想想:我们的身、口、意,三业,从早到晚,起了多少念头、说了多少句话,又有多少动作行为?甚至睡梦之中,还说梦话!就说这已经度过的大半生岁月吧!若是将所有念头和言行一一记下的话,绝对是天文数字!更何况是生生世世,无始以来漫长的累积?其中的恶业恐怕绝对居多:为了财、色、名、食、睡,起贪嗔痴…只要静下来反观一下自己,就会知道有多可怕!正如《地藏经》上所说的:“起心动念无不是罪。”我们绝对不敢存一丝毫侥幸的心,要认清事实,念念警惕、时时反省自己,在自己写作佛教文字、讲说佛言佛语,手捧佛经、身处佛教场所的时刻,在自己内心幽深之处,在那起心动念之际,是不是还有自私自利?是否依然夹杂着是非人我?冷静观察后不禁悚然心惊-发现自己私心私欲怎么那么重!表面上一层谦和恭敬,深心里活跃着的却是一份优越感-一份睥藐、轻视别人的傲慢!这才明白大师的当头棒喝,是在提醒自己不要掉进自己为自己张罗的陷阱内!
老法师接着开示:“须知人之修持,果真诚无伪,便能转业。转重报后报,为现报轻报。凡夫肉眼,只能见当时之吉凶事实,不能知过去与未来之因果何如。”我们必须要知道:只要是真实的修持,一定能转业;但是业力牵引错综复杂,不可单凭一时的现象来任意断言,凡夫肉眼也没有能力彻底看清过去、未来的详细来龙去脉。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如果自己还有烦恼、还有忧愁,那一定是自己的修持还不够,自己的改过还不彻底,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有待自己继续长远努力下去。还有很多功课要做!
老法师就这位老太太的案例分析说:“此老太太,多年精修,一朝惨死,或者由此苦报,便可消灭所造三途恶道之报,而得生善道。或在生有真信愿,亦可往生西方。但吾人既无他心道眼,不敢臆断,谓决定往生,与决定不往生也。其可决定者,为善必有善报,作恶必有恶报。为善而得恶报,乃宿世之恶业果报,非现在之善业果报也。”我们对老太太的具体情形其实并不了解,我们又没有他心通,怎么敢随便断言呢?但可以肯定的是:“为善必有善报,作恶必有恶报。”若是为善而得恶报,那是过去世的恶业果报,不是现在的善业果报。如能肯定“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自然就不会胡乱猜疑,譬如说:现在有人到道场当义工,但是工作时不小心,走路时不小心看路,结果跌倒了,能说是因为当义工做善事而跌倒吗?那时因为过去一直粗心大意没有培养谨慎小心的习惯,结果不慎摔跤了-不是吗?那么现在做善事,在道场-一个充满许多好人的地方摔跤了,立刻有许多慈悲的长者前来慰问,好心的年轻人前来扶持…那不正是现在善业的感召吗?若是做坏事摔跤了,恐怕还会被人骂一句:“活该”-那不是很难受吗?与做善事的结果会一样吗?
老法师非常慈悲地开示:“汝等诸人,见此老人,得此果报,心中便有为善无福,善不足为之邪见,故致惊惶疑惑。其知见,与未闻佛法之人,有何各异?”对事情若没有深入地观察和思考,对因果的事理没有足够认识,捕风捉影,受情绪所影响而乱了阵脚,依自己的习气、妄想胡乱猜测、胡思乱想…那与没有听闻佛法的人有甚么两样?如果真正能够对于佛说有信心,坚定依靠佛的教诲,自然可以将自己冷静下来依照佛所开示的真谛检点、反省自己:那里忽略了?那点想错了?就不会产生这种患得患失的心理-老法师说:“倘深信佛言,决不以此事,作此惊惶疑惑之态。以因果之事,重叠无尽,此因未报,彼果先熟。如种稻然,早种者早收。如欠债然,力强者先牵。”因因果果互相牵引,情况就如种植稻米一般,先播种者先收成;此外,力量最强大者也会抢先引发成果。接触佛法之前,当然总是造作的恶业多,学佛之后,我们是否把全副精力放在受持佛诫,依教奉行上?在我们心中,是佛的力量大,还是自己的贪嗔痴的力量大?在生活中,是佛所开示的慈悲喜舍的目标更吸引我们,还是世俗的五欲六尘较牵动我们的心?在我们自己的心里,究竟是清净、觉悟、平等的“佛力”强大,还是自私自利、贪嗔痴慢、名闻利养的“自力”大?我们真的应当认真、诚恳地好好衡量一番,毕竟这是我们自己的前途,我们自己的命运。所谓:“何去何从莫问天”-要问的是自己的抉择!
印光老法师又举了一个发人深省的实例来帮助大家理解因因果果虽然错综复杂但却条理分明的事实。以下即是老法师所说的一则真实佛门事迹:“古有一生作善,临终恶死,以消灭宿业,次生便得富贵尊荣者。(过去有一生行善,去世的情况却很不好,下一生却投生在富贵又有地位的家庭的例子。)如宋阿育王寺一僧,欲修舍利殿,念沂亲王有势力,往募,所捐无几,愤极,以斧于舍利殿前断其手,血流而死。(宋朝阿育王寺有一位僧人,为了修建舍利殿,想到沂亲王有财有势,便前往王府募款。没想到对方所捐出的款项就那么一点,这位僧人非常气愤,就在舍利殿前以一把斧头砍断自己的手,结果血流不止而死。)即时,其王生一子,哭不止。奶母抱之游行,至挂舍利塔图处则不哭,离开又哭。遂将其图取下,奶母常向彼持之,则永不哭。(此时此刻,亲王府中诞生了一个孩子。这个孩子总是啼哭不休,奶妈只好抱着他四处走走-令人感到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只要奶妈一走近挂着舍利塔图的地方,孩子就立刻停止哭声,一离开舍利塔图,孩子又立刻号啕大哭。於是只好将舍利塔图取下,由奶妈经常向孩子展示,这样一来,孩子也就不再啼哭了。)王闻而异之,遂使人往育王问其僧,则即于其子生日,断手流血而死。(亲王知道这种情形后感到非常奇怪,於是便派人到阿育王寺请问那儿的僧人,发现断手流血而死的僧人去世的那天正是自己孩子出世的那天!)彼王遂独修舍利殿。(这位亲王就独资修建了舍利殿。)及年二十,宁宗崩,无子,遂令彼过继,为皇帝四十一年,即宋理宗也。(到了孩子二十岁那年,宁宗皇帝驾崩了,没有太子继位,便令这位孩子过继,结果当了四十一年的皇帝,就是宋理宗!)此僧之死,亦属惨死,使无常哭不止,见舍利图则不哭,人谁知此子,乃此僧断手惨死者之后身乎。此事载阿育王山志,光于光绪二十一年,拜舍利数十日,看之。”
说完这则历史典故,印光老法师就说了:“这位僧人之死,也算是惨死了!若不是因为他投生为亲王的孩子后时常啼哭不休,见到舍利图时却立即停止哭泣,又有谁会知道这个孩子就是这位断手惨死的僧人所转世的后身呢?”老法师还说明了此事记载在《阿育王山志》中,他在光绪二十一年,拜舍利那数十天期间看到这则记载-我们由此可知,这是有根有据的历史档案。“因果报应,丝毫不爽”这句话说得果真一点不错,因果报应真的是点滴分明啊!
印光法师谆谆告诫:“明理之人,任彼境遇如何,决不疑因果有差,佛语或妄。不明理,守死规矩,而不知因果复杂,遂致妄生疑议,总因心无正见故也。如所说念佛之人,有三宝加被,龙天护佑,此系一定之理,断不致或有虚妄。然于转重报后报,为现报轻报之理,未能了知,故不免有此种不合理之疑议也。”明白真相的人,不论遭逢顺境或逆境,都绝对不会怀疑因果有所误差,或置疑佛陀的教诲-反之,在遇到不顺心意的事时,我们要赶紧回光反照,反省自己是否有那里处理不好,做得不对?今日之不幸,源于昨日之无知,造下罪业,今天时机成熟,产生结果;要怪就怪自己不够精进,改过不彻底,藕断丝连,业习还在-此时我们若是认真检讨,坦诚面对自己,绝不掩饰袒护自己的话,会悚然心惊:这正是因果不空的明证!一些别人可能不太清楚,自己也忽略了的错失,正是自己今日受苦的根源!祖师提醒我们要有“正见”-“正”则“无私”,绝不私心袒护自己,因为掩饰自己的错误是最严重的伤害自己,等于阻止自己转祸为福,就是在妨碍自己的进步,令自己继续因同样的错误而受苦-为什么不给自己一个改变的机会呢?从今天起诚恳地面对自己!真念佛人必真学佛-佛岂会为自己找借口?佛岂会将过错推给别人?佛岂会对自己的错失不知不觉还一直埋怨别人为何破坏、毁谤自己?真修行人会问自己还有甚么可以改进的地方?还有甚么做得不够圆满的地方?对别人还有甚么可以提供的方便?自己还有那些可以为他尽的义务?从深刻的自我反省中,我们才能真正看清因果的真相,建立起对佛法坚定的信心,真正得到修学佛法的利益。
要知道我们今日努力改过,不再让苦难的种子继续成长茁壮,也即是不再让灾祸蔓延,这即是“转重报后报,为现报轻报”。试想想:坏习气如滚雪球,恶习愈增长,将来果报愈惨烈,就像积欠高利贷,利息滚利息,数目越滚越大。不如急流勇退,勇敢、坦然地面对过去留下的债务(现报轻报),咬紧牙根努力还债,再不去借贷(转重报后报)。若是一味逃避,继续放纵习气,能不前途堪虑吗?奉劝面对苦难,有心改造命运者:思之,思之!
印光法师又举了另一个实例:“昔西域戒贤论师,德高一世,道震四竺。(四天竺国。)由宿业故,身婴恶病,其苦极酷,不能忍受,欲行自尽。适见文殊,普贤,观世音三菩萨降,谓曰,汝往昔劫中,多作国王,恼害众生,当久堕恶道。由汝宏扬佛法,故以此人间小苦,消灭长劫地狱之苦,汝宜忍受。大唐国有僧,名玄奘,当过三年,来此受法。戒贤论师闻之,遂忍苦忏悔,久之遂愈。至三年后,玄奘至彼,戒公令弟子说其病苦之状。其说苦之人,哽咽流泪,可知其苦太甚。使不明宿世之因,人将谓戒贤非得道高僧。或将谓如此大修行人,尚得如此惨病,佛法有何灵感利益乎。”
-这是一则著名的公案,也许许多人都耳熟能详,然而祖师大德的现身说法到底带给我们甚么启发呢?印度戒贤论师,道德高尚,感动许许多多的人向上向善,唤起了多少有缘人的良知,震醒了多少醉生梦死的人?他以身作则,活着一天,就是“为佛法、为众生”-将自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作为众生的警钟和甘露。但是,有一天,戒贤论师却病了…由于过去恶业的感召,他身患重病,非常痛苦,难以忍受之际,甚至想要自杀!此时,他看见文殊、普贤、观世音三位菩萨降临面前,告诉他道:“你过去世中,常是国王,却没有体恤人民、爱护生灵,做了不少伤害众生的事,本来应当堕入恶道;幸好你迷途知返,苦海回头,认真学佛,以身作则,将自己修行改过的心得告诉大众,提醒、鼓励有缘众生改过自新,依照佛陀的教诲展开新生活,为自己和别人,乃至其他生命都带来安宁和清凉。因为你这种脚踏实地宏扬佛法的功德,所以通过此人间小苦,消灭长劫地狱之苦,你应当耐心忍受。大唐国有一位僧人,法名玄奘,再过三年,他就会来到这里,成为你的学生,向你学习,接受佛法的传承。” 戒贤论师听了这番话后,就安然忍受病苦、坦诚忏悔,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也就痊愈了。
“心净则国土净”-我们常说“感应”,有“感”就有“应”,就如一般人所说的“相由心生”,佛经中说:“一切法从心想生”。文殊、普贤、观世音三位菩萨,分别代表智慧、行愿和慈悲,我们自心中的慈悲涌现,愿力发动、付诸实行,智慧萌生,菩萨即降临眼前;否则的话,“话不投机半句多”,即是菩萨来到面前,我们也是对面不相识,无动于衷,视若无睹,不是吗?戒贤论师久受佛法的熏习,虽然一时受到病苦的冲击,但是内心对佛法坚定的信仰,对佛菩萨的仰慕,有如磐石坚固不动,感得菩萨降临,告诉他玄奘法师将来之事。论师知道自己的使命就是为佛法承先启后,继往开来培养人才,为众生造就将来普度一切的龙象,於是借苦磨炼自己,在苦中反省自己,在病痛中实际演练、深入“离苦得乐”的佛法!念念反省,时时自问,以真诚的忏悔“破迷开悟”!论师了解有果必有因,菩萨降临是自己学佛、弘扬佛法的成果;病苦是自己积累了生生世世的恶心恶念恶行的结果。此时此刻,真学佛即须真忏悔-为了佛法的传承有人,为了众生的得度有缘,论师更深入地解剖自己、更彻底地改造自己、净化自己,经过一番认真努力之后,结果,病好了!
三年后,玄奘法师来到了戒贤论师的面前,戒公令弟子对玄奘法师诉说他当时病苦的状况,讲说之人说到师父病中种种痛苦之处,不禁哽咽泪流,我们由此可以想象其中痛苦的情形有多么凄惨。假如不明白这是宿世种下的苦因,不是又要疑惑为何眼前如此大修行人,竟然还得如此惨病,佛法还有甚么灵感利益?印光老法师说:“汝等心中所知者小,故稍见异相,便生惊疑。无善根人,遂退道心。倘造恶之人现得福报,亦复如是起邪见心。不知皆是前因后果,及转后报重报,为现报轻报,及转现报轻报,为后报重报等,种种复杂不齐之故也。”我们处事待人要看全面,不能片面-“因果通三世”:凡事都有过去的成因,也会演进成未来的后果;生命是一条长流-过去、现在、未来是一个连续不断发展的过程,若是只看眼前,短视近利,却无视于所造成的流弊,不考虑前因后果,得意忘形之中隐藏的是祸患无穷。“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古语值得我们再三玩味。有些人因为过去的付出和诚实而获得别人的信任,却不能坚持下去,反而以欺骗的手段去从这些信任自己者的身上获得利益,还以为不打妄语、不耍手段不能成功,实际上是多此一举,而且还弄巧反拙!想想看:别人是因为信任自己而“上当”,往后发现此次被骗后,以后还会再相信自己吗?结果自以为“聪明”“骗”来的,其实还是因为自己过去诚实付出所换来的福分,现在的欺骗却换来以后长远的不信任,损失了自己的信誉。
同样的,我们若不天天认真检讨、改过,那些潜伏的宿业一旦发作时,恐怕会让我们措手不及。无论如何,面对逆境和苦难时,一定要认真检讨,找出自己不对之处,用心改正;不仅不应对佛法生起怀疑,还要更加确定佛法的真实不虚,才能真正的离苦得乐,转危为安。人生最可贵的就是“觉悟”,而觉悟之中最珍贵的就是“自知”,所谓“自知者明”。能发现自己的缺点才是真正的聪明。反之,掩饰自己的过失是最严重的无知,那会把自己毁掉!想想看:戒贤论师这样的大德,在我们一般人看来已经是无懈可击,人格十分完美了,却还是有宿业未消,酬偿业报时还得受那样的病苦折磨-我们能不警觉吗?扪心自问:我们的德行如何?起心动念,言行举止,是否符合佛陀的教诫?是否还有自私、伤害别人的想法和做法?有因就有果,我们今日所作所为将来会带来什么样的果报?敢不忏悔改过吗?
在生不如死的病苦当中,戒贤论师一心为正法久住,在忘我无私的状态中细细检讨自己对不起一切众生的地方,认真忏悔、改过,让自己的身口意更温暖、更柔和地面对一切-有爱心,更有决心!有慈悲,也有勇猛精进!结果不仅转变了自己个人的命运,更转变了无数人的命运!玄奘法师到印度求学回国后,将所学传播给大唐子民,影响所及,改变了千万人的命运!所谓“三世诸佛,以苦为师”,论师在病苦中生起了大智慧、大慈悲和大愿力-是病苦成就了他,让他在修行上有更大的突破!此时,再回想印光老法师所说:“或者由此苦报,便可消灭所造三途恶道之报,而得生善道。或在生有真信愿,亦可往生西方。”我们也就找到了念佛人在遭逢厄运时的应变之道,而不会惶恐退转了。
印光大师为什么强调“十念记数”?这种“十念记数法”就是针对意根来施设的。给意根派个任务,让它记数。在念一句名号的时候,心里记一,念一句名号,心里记二,你一边听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20
居士:修净土的居士,在世间法与出世间法的认识与实践上,应持什么看法、做法,请指示!法师:修净土的居士,首先,要建立一个与净土念佛法门相应的心态与知见,净土法门是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20
印光大师是位非常厉害的高僧大德,我们平时学习佛法的时候是可以多多的看一看印光大师的佛法讲解,这样我们是可以避免少走一些弯路,而且这对我们今后的修行是有很多的好处
学佛感应时间:2025-02-18
原文 持戒念佛,本是一门。净戒为因,净土为果。若以持名为径,学律为纡,既违顾命诚言①,宁成念佛三昧?多缠障垢,净土岂生?夫如海无涯,岂不广大?保任解脱,岂不简易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7
居士:我每当精力专注能念佛时就会昏沉,反而是妄想多时却很精神。请问法师,这是怎么回事? 法师:众生都有这种情况。有一个偈子叫:惺惺寂寂,寂寂惺惺。就是你在寂——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7
44、念佛度冤李家村有位农妇,每天早晚两次往田间送饭,总看见有个年轻的女子忽左忽右地跟随着她。问和她一路送饭的农妇们,大家都说没看见。这位农妇为此心生恐惧,整天提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13
念佛能够让我们在浮躁和喧嚣中得到平静,使我们在修行时更加的快速和专注,也能够为我们排除心中的杂念和忧愁,使我们的内心更加清明和安定,而且通过念佛还可以帮助我们远
学佛感应时间:2025-02-12
佛说杀羊屠夫六世生天的因果(因果报应丝毫不差)—(摘自《杂譬喻经》)—佛在世时,有一位国王叫阿阇世王。某日,一位以杀生为业的屠夫前往见国王,并请王答应他一个请求,王
邪淫果报时间:2025-02-12
民国时代有一位青楼女子,刚一过了十五岁,她忽然觉悟要洁身自爱,皈依佛法,专心净土法门。所以,她就摒弃铅华,在上海虹口,租了一间房子,奉养母亲。自己则诚心念佛,朝
其他因果故事时间:2025-02-12
六、念佛结期应求证诸上善人慈悲:道源再讲几句话打打闲岔,古德云:「生死事大,无常迅速。」光阴快得很,转眼之际,念佛七已经过了六天,真是无常迅速啊!生死事大这道理,只有佛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0
四、念佛与忏悔业障诸上善人慈悲!道源再讲几句话,打打闲岔:昨天讲的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中的第三大愿「广修供养」,今天接着讲第四大愿「忏悔业障」。诸位留心听着!下面分三段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0
四、念佛决定愿往生诸上善人:光阴真是快得很呀!我们的念佛七已经打了四天,在这定期七天之中,已经过去一大半!诸位的功夫,究竟用得如何?是需要各人自己反省一下的。若是上根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0
念佛能够让我们在遭遇任何困境和挫折时得到快速的克服并冷静的思考,也能够为我们排除心中的杂念,使我们的内心更加清净和安定,而且通过念佛还可以帮助我们远离一切邪魔外
学佛感应时间:2025-02-10
修净土法门,必须切实用功,应该死心念佛。古人所谓“打得妄想死,救得法身活。”要把念人情恩爱名利是非的心,转换过来念佛。比如作贼的人,只有把贼心死下去,才能一心作正人。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9
善导大师有一段文字,是净土梦修的一种很好的方法。若是有菩萨善于修持,此方法十分方便:一般在晚上临睡觉前合掌念念佛,感觉到身体疲惫不支了,就合掌吉祥卧,念一念那几句话弟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8
浙江中部有一位书生,靠着申商和韩非的刑名之学而在江西非常吃得开。他时常应太守的聘请,去做法律的顾问。他跟太守处得非常好。遇到县里的诉讼案,就提到府郡亲自审讯。当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08
韩国虔诚猫咪 每天吃斋念佛(图) 韩国虔诚猫咪 每天吃斋念佛(图) 韩国广尚北道尚州市龙兴寺内,有一只相当虔诚的猫咪,它几乎每天都会坐在佛堂前拜佛,并眼神专注地看着佛像,有
其他因果故事时间:2025-02-04
念佛法门,别无奇特,只深信力行为要耳。佛云:若人但念弥陀佛,是名无上深妙禅。天台云:四种三昧,同名念佛;念佛三昧,三昧中王。云栖云:一句阿弥陀佛,该罗八教,圆摄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3
智随法师开示原文:从《灵峰宗论》看蕅益大师对行持的标准,与善导大师的思想也有相通的地方。下面是三段相关的法语。第一段:“无论千百十,下至一声,但终身不替,便决定横超。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3
每天念佛的好处是非常多的,我们平时修行的时候一定要认真恭敬。我们若是每天时间足够的话,就是每天都念诵六七个小时的佛法,这样我们每天念诵是有大功德的。下面我们就来
学佛感应时间:2025-02-03
现前一念之心,亘古亘今,故名无量寿;灵明洞彻,故名无量光。阿弥陀佛,不过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而已。是故吾人果能念念执持阿弥陀佛,即是念念证无量寿,放无量光。古圣既尔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2
念佛法门 不可思议蕅益大师示王心葵法华一经,殷勤称叹方便;须知有世间方便:布施、爱语,孝、悌、忠、信等,是也。有出世间方便:苦、空、无常、无我、不净、数息、因缘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2
蕅益祖师五十六岁,这一年卧病灵峰,整个夏天,大病发作两次。发病当头,即使是酷暑三伏天,身子冷到要裹上几条棉被。分分秒秒的痛烈,跟在地狱里上刀山一般。平常人一夜到天明,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2
后面这一句很重要,明白之后就不至於发生误会,没有得一心以为得一心。得一心是什么样子,至少要了解一些。「七日不乱后,更无趋惑造业之事」,这才叫真正得一心。打佛七,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2
鬼见念佛人,是什么样子?鬼见念佛人有三个反应:一敬,二怕,三退让。 第一,很恭敬。一看念佛人,合掌,马上像卫兵一样,站着,看你过去,合掌恭敬。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讲
为人处世时间:2025-01-31
宋代有一个读书人叫刘庭式,他和邻居家的女子订了婚,订婚之后并没有行婚礼,就去上了太学,读了太学又考中了进士。五年之后,等他回来的时候,邻居家的女子却双目失明了,
佛教知识时间:2025-01-29
在佛陀时代,有一天,有一个商人在路上不小心给牛触死了。牛的主人,怕留下这条恶牛,以后将带给他更多的麻烦,因此就贱价地将牛出售。当牛的新主人买牛回家,走到半途中,
佛教知识时间:2025-01-27
睡眠占我们一生三分之一的时间如果我们能在睡眠中也修行那么我们的修行时间将大大增加并且我们真正做到了不间断念佛往生大事可成如何睡觉?睡觉前跪于床尾,三叩首,和掌称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5-01-25
念这一句咒便能把恶梦解除了(一一四)突悉乏宣化上人慈悲开示:除灭恶梦及不祥 烦恼菩提化清凉破邪显正兴大教 八万毛孔放毫光诵念这一句咒文能远离颠倒梦想,不做一切恶梦
宣化上人时间:2025-01-23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佛说阿弥陀经》提到:“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佛。”这一位阿弥陀佛,是十方三世一切佛之中的最第一,所以才说:“
宣化上人时间:2025-01-21
居士:法师,您讲《净土资粮》时,总是提到“六字洪名”,好像印光大师也提到最好“六字洪名”。我想知道净土宗祖师和您是怎么念的?我每天早晚课百余声六字,其他时间都是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9
问:冤亲债主与土地十方有什么区别?念多少声(六字)弥陀佛号,再可以念四个字弥陀佛号?大安法师答:现在很多人害怕冤亲债主。实际上你在念阿弥陀佛的时候,就不要怕冤亲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7
大安法师 这两者并无冲突,印祖在这里这个开示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往生只要信愿真切感通佛力,一定能够往生。你如果总是怀疑,哎呀怕我功夫不够啊,我功夫没有成片啊,我没有得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7
我们在修行过程当中,总是会选择很多法门,在七觉分里面,择法觉支是摆在第一。所以我们读很多经典,接触了很多法师,跟我们讲了种种的法,搞得我们眼花缭乱啊。我修这个念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6
八、 佛为何开示蕴、处、界、缘起法门(外道与众生皆于蕴、处见我)第157(45)经(上p157)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受阴,云何为五?色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5
八十七、恽铁樵耳聋闻念佛沪上名医恽铁樵君(寓梅白格路金椿里廿号),患耳聋十余年,前因信仰地藏菩萨,忽闻念佛之声。聂云台君(前上海总商会会长)笔记其事喜洋,原文如下(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14
第五章 众生缘深 唯有弥陀我们这样学下来,只要各位来听,保证跟阿弥陀佛的关系越来越亲近,感情越来越浓厚,肯定喜欢念佛!请往下看:若论缘份,则十方诸佛、诸菩萨中,唯有阿弥陀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3
人生的凶相如果你不念佛,恶鬼恶神(我们生生世世和众生结的恶缘),他就找机会来报复你,你稍不留神,得了一种恶病,到医院怎么看也看不好,原来是恶鬼恶神来找你麻烦,所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3
唯说念佛(六)正定业与助业这五种正行,包括了我们在此土愿求往生极乐世界的所有行法。这五种正行互相之间的关系如何呢?是不是五种平等呢?五种都要做呢?如果是那样,有人心中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2
【正讲】第十三条「唯叹念佛」之文第十三条文:不赞杂善,唯叹念佛行者之文。这段文也是出自《观无量寿经》,标题的意思是说:释迦牟尼佛虽然在《观无量寿经》当中说到念佛往生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2
唯说念佛(十五)极其容易谤佛谤法关于这个诽谤,我最早听到有一位法师讲的录音带里边说:我们众生最容易造下来的就是谤法之罪。我当时听了,心里猛地一震,因为每个人都认为我是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2
黄念祖居士:我们做什么,佛都知道 我们做什么,佛都知道 黄念祖大德《观经》说:“诸佛如来是法界身,法身遍入一切众生心想中”佛的法身一切都入到众生心中的想念中,所
金玉良言时间:2025-01-09
1940年,我们也是打佛七,慈舟老法师打佛七开示:念佛,应该觉照。我们念佛的人应该有觉照。照的意思就像大家念《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8
黄念祖居士:全舱念观音 避免一空难 昨天来了一位核电站的朋友,他母亲信佛很虔诚,常念观音。他开飞机突然发生障碍,在很危险的时候就听见有人告诉他,你应该如何操作,他
金玉良言时间:2025-01-08
正行就是执持名号,六字洪名功德很大,以佛名消除妄想,以佛名净化自己,我念佛,我想成佛,必定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下是两种念佛的方法:(一)口念、心观、耳朵听三结合《观无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4
一切诸佛如来,为什么没有像阿弥陀佛这样做呢?前面曾经跟诸位报告过,十方诸佛刹土是佛与众生共业所现的,所以这个业非常复杂,有佛菩萨的净业,有众生的善业、恶业、无记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4
念佛时身体感应发热是因为念佛就是念无量光,光就代表阳气,是善中之善。阳气足的人身体比较健康。我们平时念诵佛法的时候是有特别多的感应的,我们平时持诵修行的时候一定
学佛感应时间:2025-01-04
大乘教里面告诉我们,经上讲的,一弹指有多少个念头?一个念头是一个画面,宇宙怎么来的?这个画面从哪来的?念头,「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才是事实真相。理解事实真相是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3
念佛是非常好的一个事情,我们平时修行的时候一定要认真恭敬,我们可以自己在家中念诵修行佛法,这样我们是可以很快地精进的。每个人都是有注定的因缘的,那么多多的念诵佛
学佛感应时间:2024-12-27
印光祖师常劝导人,出了家若是想当法师,那就要先好好的念佛。你把佛念好了,将来就会有能力当法师。你若没有修持福慧就想在经教上研究,学当法师,以为法师坐在法座上好威风,哪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