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到某佛寺参观,看见一本小册子,题目为《念佛人为何还会遭到横死?》,书页两边还有小字注明“印光大师的启示”。看了内容后了解到这是摘录、翻译自《印光大师文钞》的一篇文字。因为内容不长,就在现场翻阅了一下。回家后仔细想想:觉得这篇祖师训诲很值得自己再三反省,因此又从《文钞》中检索出来,准备仔细再读一遍。
原来这本注明由马六甲圆融精舍念佛道场印赠的小册子,其内容是由《印光大师文钞》中的〈复周颂尧居士书〉翻译整理而成。《文钞》在印光大师的回信前还附录了周颂尧居士的来函。其来信内容原文如下:
“今有一疑问,请求老法师慈悲开示。弟子吃素念佛,已经多年。因为信佛之人,为十方三世诸佛之所护念,天龙八部,大力神王,常随拥护。往世恶业,亦渐消灭,纵有怨对,不能为害。此乃佛经所说,决非虚语。讵于三月间,接到上海舍亲处来一讣闻,系一极信佛之张太太,吃素已二十余年,常到居士林听经。逢人必劝念佛吃素,心极慈悲行善。不料一日,送素菜与某师兄,在马路上行走,为汽车轧死。后为巡捕房收去,至三日后,其家子孙晓得,始去领归安殓。余闻悉之下,心中非常惊惶,至今疑惑不解。且佛会中人闻之,亦均不安。故特上书,恳求老法师开导,指示所以然之故。何以临终如是之苦,究竟可能往生西方否。说个明白,可使大家安心念佛,不胜感德之至。”
因为有一位信佛的张太太,吃素已经二十多年。她常到居士林听经。平时,逢人必劝念佛、吃素。不料有一天,这位张太太送素食给某位师兄时,正在马路上行走的她,被汽车撞死了。事发后,她的遗体被警方收去,直到三天后,她家里的子孙才得到消息,前去领归安殓。此事传开后令这位周居士及一些佛会中人感到不安,因此特地写信请教印光大师。
印光大师回复道:“接手书,知阁下于佛法道理,尚未真明。吾人从无始以来,所作恶业,无量无边。《华严经》云:假使恶业有体相者,十方虚空不能容受。”老法师首先表示体谅:大家因为对于佛法所说的事实真相没有真正明白,所以才会觉得疑惑不安。然后说明业力的广大、可怕!细细想想:我们的身、口、意,三业,从早到晚,起了多少念头、说了多少句话,又有多少动作行为?甚至睡梦之中,还说梦话!就说这已经度过的大半生岁月吧!若是将所有念头和言行一一记下的话,绝对是天文数字!更何况是生生世世,无始以来漫长的累积?其中的恶业恐怕绝对居多:为了财、色、名、食、睡,起贪嗔痴…只要静下来反观一下自己,就会知道有多可怕!正如《地藏经》上所说的:“起心动念无不是罪。”我们绝对不敢存一丝毫侥幸的心,要认清事实,念念警惕、时时反省自己,在自己写作佛教文字、讲说佛言佛语,手捧佛经、身处佛教场所的时刻,在自己内心幽深之处,在那起心动念之际,是不是还有自私自利?是否依然夹杂着是非人我?冷静观察后不禁悚然心惊-发现自己私心私欲怎么那么重!表面上一层谦和恭敬,深心里活跃着的却是一份优越感-一份睥藐、轻视别人的傲慢!这才明白大师的当头棒喝,是在提醒自己不要掉进自己为自己张罗的陷阱内!
老法师接着开示:“须知人之修持,果真诚无伪,便能转业。转重报后报,为现报轻报。凡夫肉眼,只能见当时之吉凶事实,不能知过去与未来之因果何如。”我们必须要知道:只要是真实的修持,一定能转业;但是业力牵引错综复杂,不可单凭一时的现象来任意断言,凡夫肉眼也没有能力彻底看清过去、未来的详细来龙去脉。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如果自己还有烦恼、还有忧愁,那一定是自己的修持还不够,自己的改过还不彻底,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有待自己继续长远努力下去。还有很多功课要做!
老法师就这位老太太的案例分析说:“此老太太,多年精修,一朝惨死,或者由此苦报,便可消灭所造三途恶道之报,而得生善道。或在生有真信愿,亦可往生西方。但吾人既无他心道眼,不敢臆断,谓决定往生,与决定不往生也。其可决定者,为善必有善报,作恶必有恶报。为善而得恶报,乃宿世之恶业果报,非现在之善业果报也。”我们对老太太的具体情形其实并不了解,我们又没有他心通,怎么敢随便断言呢?但可以肯定的是:“为善必有善报,作恶必有恶报。”若是为善而得恶报,那是过去世的恶业果报,不是现在的善业果报。如能肯定“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自然就不会胡乱猜疑,譬如说:现在有人到道场当义工,但是工作时不小心,走路时不小心看路,结果跌倒了,能说是因为当义工做善事而跌倒吗?那时因为过去一直粗心大意没有培养谨慎小心的习惯,结果不慎摔跤了-不是吗?那么现在做善事,在道场-一个充满许多好人的地方摔跤了,立刻有许多慈悲的长者前来慰问,好心的年轻人前来扶持…那不正是现在善业的感召吗?若是做坏事摔跤了,恐怕还会被人骂一句:“活该”-那不是很难受吗?与做善事的结果会一样吗?
老法师非常慈悲地开示:“汝等诸人,见此老人,得此果报,心中便有为善无福,善不足为之邪见,故致惊惶疑惑。其知见,与未闻佛法之人,有何各异?”对事情若没有深入地观察和思考,对因果的事理没有足够认识,捕风捉影,受情绪所影响而乱了阵脚,依自己的习气、妄想胡乱猜测、胡思乱想…那与没有听闻佛法的人有甚么两样?如果真正能够对于佛说有信心,坚定依靠佛的教诲,自然可以将自己冷静下来依照佛所开示的真谛检点、反省自己:那里忽略了?那点想错了?就不会产生这种患得患失的心理-老法师说:“倘深信佛言,决不以此事,作此惊惶疑惑之态。以因果之事,重叠无尽,此因未报,彼果先熟。如种稻然,早种者早收。如欠债然,力强者先牵。”因因果果互相牵引,情况就如种植稻米一般,先播种者先收成;此外,力量最强大者也会抢先引发成果。接触佛法之前,当然总是造作的恶业多,学佛之后,我们是否把全副精力放在受持佛诫,依教奉行上?在我们心中,是佛的力量大,还是自己的贪嗔痴的力量大?在生活中,是佛所开示的慈悲喜舍的目标更吸引我们,还是世俗的五欲六尘较牵动我们的心?在我们自己的心里,究竟是清净、觉悟、平等的“佛力”强大,还是自私自利、贪嗔痴慢、名闻利养的“自力”大?我们真的应当认真、诚恳地好好衡量一番,毕竟这是我们自己的前途,我们自己的命运。所谓:“何去何从莫问天”-要问的是自己的抉择!
印光老法师又举了一个发人深省的实例来帮助大家理解因因果果虽然错综复杂但却条理分明的事实。以下即是老法师所说的一则真实佛门事迹:“古有一生作善,临终恶死,以消灭宿业,次生便得富贵尊荣者。(过去有一生行善,去世的情况却很不好,下一生却投生在富贵又有地位的家庭的例子。)如宋阿育王寺一僧,欲修舍利殿,念沂亲王有势力,往募,所捐无几,愤极,以斧于舍利殿前断其手,血流而死。(宋朝阿育王寺有一位僧人,为了修建舍利殿,想到沂亲王有财有势,便前往王府募款。没想到对方所捐出的款项就那么一点,这位僧人非常气愤,就在舍利殿前以一把斧头砍断自己的手,结果血流不止而死。)即时,其王生一子,哭不止。奶母抱之游行,至挂舍利塔图处则不哭,离开又哭。遂将其图取下,奶母常向彼持之,则永不哭。(此时此刻,亲王府中诞生了一个孩子。这个孩子总是啼哭不休,奶妈只好抱着他四处走走-令人感到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只要奶妈一走近挂着舍利塔图的地方,孩子就立刻停止哭声,一离开舍利塔图,孩子又立刻号啕大哭。於是只好将舍利塔图取下,由奶妈经常向孩子展示,这样一来,孩子也就不再啼哭了。)王闻而异之,遂使人往育王问其僧,则即于其子生日,断手流血而死。(亲王知道这种情形后感到非常奇怪,於是便派人到阿育王寺请问那儿的僧人,发现断手流血而死的僧人去世的那天正是自己孩子出世的那天!)彼王遂独修舍利殿。(这位亲王就独资修建了舍利殿。)及年二十,宁宗崩,无子,遂令彼过继,为皇帝四十一年,即宋理宗也。(到了孩子二十岁那年,宁宗皇帝驾崩了,没有太子继位,便令这位孩子过继,结果当了四十一年的皇帝,就是宋理宗!)此僧之死,亦属惨死,使无常哭不止,见舍利图则不哭,人谁知此子,乃此僧断手惨死者之后身乎。此事载阿育王山志,光于光绪二十一年,拜舍利数十日,看之。”
说完这则历史典故,印光老法师就说了:“这位僧人之死,也算是惨死了!若不是因为他投生为亲王的孩子后时常啼哭不休,见到舍利图时却立即停止哭泣,又有谁会知道这个孩子就是这位断手惨死的僧人所转世的后身呢?”老法师还说明了此事记载在《阿育王山志》中,他在光绪二十一年,拜舍利那数十天期间看到这则记载-我们由此可知,这是有根有据的历史档案。“因果报应,丝毫不爽”这句话说得果真一点不错,因果报应真的是点滴分明啊!
印光法师谆谆告诫:“明理之人,任彼境遇如何,决不疑因果有差,佛语或妄。不明理,守死规矩,而不知因果复杂,遂致妄生疑议,总因心无正见故也。如所说念佛之人,有三宝加被,龙天护佑,此系一定之理,断不致或有虚妄。然于转重报后报,为现报轻报之理,未能了知,故不免有此种不合理之疑议也。”明白真相的人,不论遭逢顺境或逆境,都绝对不会怀疑因果有所误差,或置疑佛陀的教诲-反之,在遇到不顺心意的事时,我们要赶紧回光反照,反省自己是否有那里处理不好,做得不对?今日之不幸,源于昨日之无知,造下罪业,今天时机成熟,产生结果;要怪就怪自己不够精进,改过不彻底,藕断丝连,业习还在-此时我们若是认真检讨,坦诚面对自己,绝不掩饰袒护自己的话,会悚然心惊:这正是因果不空的明证!一些别人可能不太清楚,自己也忽略了的错失,正是自己今日受苦的根源!祖师提醒我们要有“正见”-“正”则“无私”,绝不私心袒护自己,因为掩饰自己的错误是最严重的伤害自己,等于阻止自己转祸为福,就是在妨碍自己的进步,令自己继续因同样的错误而受苦-为什么不给自己一个改变的机会呢?从今天起诚恳地面对自己!真念佛人必真学佛-佛岂会为自己找借口?佛岂会将过错推给别人?佛岂会对自己的错失不知不觉还一直埋怨别人为何破坏、毁谤自己?真修行人会问自己还有甚么可以改进的地方?还有甚么做得不够圆满的地方?对别人还有甚么可以提供的方便?自己还有那些可以为他尽的义务?从深刻的自我反省中,我们才能真正看清因果的真相,建立起对佛法坚定的信心,真正得到修学佛法的利益。
要知道我们今日努力改过,不再让苦难的种子继续成长茁壮,也即是不再让灾祸蔓延,这即是“转重报后报,为现报轻报”。试想想:坏习气如滚雪球,恶习愈增长,将来果报愈惨烈,就像积欠高利贷,利息滚利息,数目越滚越大。不如急流勇退,勇敢、坦然地面对过去留下的债务(现报轻报),咬紧牙根努力还债,再不去借贷(转重报后报)。若是一味逃避,继续放纵习气,能不前途堪虑吗?奉劝面对苦难,有心改造命运者:思之,思之!
印光法师又举了另一个实例:“昔西域戒贤论师,德高一世,道震四竺。(四天竺国。)由宿业故,身婴恶病,其苦极酷,不能忍受,欲行自尽。适见文殊,普贤,观世音三菩萨降,谓曰,汝往昔劫中,多作国王,恼害众生,当久堕恶道。由汝宏扬佛法,故以此人间小苦,消灭长劫地狱之苦,汝宜忍受。大唐国有僧,名玄奘,当过三年,来此受法。戒贤论师闻之,遂忍苦忏悔,久之遂愈。至三年后,玄奘至彼,戒公令弟子说其病苦之状。其说苦之人,哽咽流泪,可知其苦太甚。使不明宿世之因,人将谓戒贤非得道高僧。或将谓如此大修行人,尚得如此惨病,佛法有何灵感利益乎。”
-这是一则著名的公案,也许许多人都耳熟能详,然而祖师大德的现身说法到底带给我们甚么启发呢?印度戒贤论师,道德高尚,感动许许多多的人向上向善,唤起了多少有缘人的良知,震醒了多少醉生梦死的人?他以身作则,活着一天,就是“为佛法、为众生”-将自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作为众生的警钟和甘露。但是,有一天,戒贤论师却病了…由于过去恶业的感召,他身患重病,非常痛苦,难以忍受之际,甚至想要自杀!此时,他看见文殊、普贤、观世音三位菩萨降临面前,告诉他道:“你过去世中,常是国王,却没有体恤人民、爱护生灵,做了不少伤害众生的事,本来应当堕入恶道;幸好你迷途知返,苦海回头,认真学佛,以身作则,将自己修行改过的心得告诉大众,提醒、鼓励有缘众生改过自新,依照佛陀的教诲展开新生活,为自己和别人,乃至其他生命都带来安宁和清凉。因为你这种脚踏实地宏扬佛法的功德,所以通过此人间小苦,消灭长劫地狱之苦,你应当耐心忍受。大唐国有一位僧人,法名玄奘,再过三年,他就会来到这里,成为你的学生,向你学习,接受佛法的传承。” 戒贤论师听了这番话后,就安然忍受病苦、坦诚忏悔,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也就痊愈了。
“心净则国土净”-我们常说“感应”,有“感”就有“应”,就如一般人所说的“相由心生”,佛经中说:“一切法从心想生”。文殊、普贤、观世音三位菩萨,分别代表智慧、行愿和慈悲,我们自心中的慈悲涌现,愿力发动、付诸实行,智慧萌生,菩萨即降临眼前;否则的话,“话不投机半句多”,即是菩萨来到面前,我们也是对面不相识,无动于衷,视若无睹,不是吗?戒贤论师久受佛法的熏习,虽然一时受到病苦的冲击,但是内心对佛法坚定的信仰,对佛菩萨的仰慕,有如磐石坚固不动,感得菩萨降临,告诉他玄奘法师将来之事。论师知道自己的使命就是为佛法承先启后,继往开来培养人才,为众生造就将来普度一切的龙象,於是借苦磨炼自己,在苦中反省自己,在病痛中实际演练、深入“离苦得乐”的佛法!念念反省,时时自问,以真诚的忏悔“破迷开悟”!论师了解有果必有因,菩萨降临是自己学佛、弘扬佛法的成果;病苦是自己积累了生生世世的恶心恶念恶行的结果。此时此刻,真学佛即须真忏悔-为了佛法的传承有人,为了众生的得度有缘,论师更深入地解剖自己、更彻底地改造自己、净化自己,经过一番认真努力之后,结果,病好了!
三年后,玄奘法师来到了戒贤论师的面前,戒公令弟子对玄奘法师诉说他当时病苦的状况,讲说之人说到师父病中种种痛苦之处,不禁哽咽泪流,我们由此可以想象其中痛苦的情形有多么凄惨。假如不明白这是宿世种下的苦因,不是又要疑惑为何眼前如此大修行人,竟然还得如此惨病,佛法还有甚么灵感利益?印光老法师说:“汝等心中所知者小,故稍见异相,便生惊疑。无善根人,遂退道心。倘造恶之人现得福报,亦复如是起邪见心。不知皆是前因后果,及转后报重报,为现报轻报,及转现报轻报,为后报重报等,种种复杂不齐之故也。”我们处事待人要看全面,不能片面-“因果通三世”:凡事都有过去的成因,也会演进成未来的后果;生命是一条长流-过去、现在、未来是一个连续不断发展的过程,若是只看眼前,短视近利,却无视于所造成的流弊,不考虑前因后果,得意忘形之中隐藏的是祸患无穷。“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古语值得我们再三玩味。有些人因为过去的付出和诚实而获得别人的信任,却不能坚持下去,反而以欺骗的手段去从这些信任自己者的身上获得利益,还以为不打妄语、不耍手段不能成功,实际上是多此一举,而且还弄巧反拙!想想看:别人是因为信任自己而“上当”,往后发现此次被骗后,以后还会再相信自己吗?结果自以为“聪明”“骗”来的,其实还是因为自己过去诚实付出所换来的福分,现在的欺骗却换来以后长远的不信任,损失了自己的信誉。
同样的,我们若不天天认真检讨、改过,那些潜伏的宿业一旦发作时,恐怕会让我们措手不及。无论如何,面对逆境和苦难时,一定要认真检讨,找出自己不对之处,用心改正;不仅不应对佛法生起怀疑,还要更加确定佛法的真实不虚,才能真正的离苦得乐,转危为安。人生最可贵的就是“觉悟”,而觉悟之中最珍贵的就是“自知”,所谓“自知者明”。能发现自己的缺点才是真正的聪明。反之,掩饰自己的过失是最严重的无知,那会把自己毁掉!想想看:戒贤论师这样的大德,在我们一般人看来已经是无懈可击,人格十分完美了,却还是有宿业未消,酬偿业报时还得受那样的病苦折磨-我们能不警觉吗?扪心自问:我们的德行如何?起心动念,言行举止,是否符合佛陀的教诫?是否还有自私、伤害别人的想法和做法?有因就有果,我们今日所作所为将来会带来什么样的果报?敢不忏悔改过吗?
在生不如死的病苦当中,戒贤论师一心为正法久住,在忘我无私的状态中细细检讨自己对不起一切众生的地方,认真忏悔、改过,让自己的身口意更温暖、更柔和地面对一切-有爱心,更有决心!有慈悲,也有勇猛精进!结果不仅转变了自己个人的命运,更转变了无数人的命运!玄奘法师到印度求学回国后,将所学传播给大唐子民,影响所及,改变了千万人的命运!所谓“三世诸佛,以苦为师”,论师在病苦中生起了大智慧、大慈悲和大愿力-是病苦成就了他,让他在修行上有更大的突破!此时,再回想印光老法师所说:“或者由此苦报,便可消灭所造三途恶道之报,而得生善道。或在生有真信愿,亦可往生西方。”我们也就找到了念佛人在遭逢厄运时的应变之道,而不会惶恐退转了。
黄念祖:万修万人去,但是现在许多佛弟子并没有去,为何?修行人只要能够听到这个法,能够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就必定可以往生。这是人人都可以做得到的事情,是万修万人去
悟性时光时间:2024-12-16
念阿弥陀佛,你必须得定量定时。如果你不定量不定时,你自己进取心渐渐就没有。好比你一天定一万声,不论多忙,不论做什么事情,在客堂也好,在大寮做饭也好,不论你做哪一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2-15
念佛全摄佛功德成自功德道证法师讲述有人问我念佛要怎么念,我念佛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功夫,但是有一点可以提供给大家作参考。念佛的时候,全身要放轻松,每一个关节都要放得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3
有人会说:既然如此,那我等到临终时再念佛就好了,何必平常时时要念呢?您想想看,为什么我们平常时时要念?比如一个小孩,从小不写习题,爸爸妈妈、老师说的话也不爱听,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2
放生能够让我们在遭遇任何困境时都能快速的解决和冷静的思考,也能够为我们化解一切的灾劫和苦难,使我们在生活中更加的顺心如意,而且通过放生和念佛还能够在我们净化心灵
学佛感应时间:2024-12-12
念佛的功德感应是非常多的,我们平时修行佛法的时候一定要认真恭敬,只有对佛菩萨充满恭敬,我们持诵佛法才能够获得无量的功德,我们多多的读诵佛法也是有很多的感应的,下
学佛感应时间:2024-12-12
我们无法要求环境都顺我们的心,但是要练习把一切都当作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一切都帮助我们忆佛念佛周围环境越是吵,我心念佛念越好。各种声音都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1
有的人一听到别人跟他说‘阿弥陀佛\’,他就说:‘不好意思啦,念小声一点啦,让别人听到不好意思啦!’你想想看,我们这张嘴什么不好的话都说,譬如现在最流行的什么‘伤脑筋\’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0
有人认为念佛一定要念很久之後,功夫才会够用,或是认为念佛资历长的人功夫一定比较好,这是不一定的。因为念佛是看我们「当下这一念的用心」,并不是看年资和履历表。我们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9
黄念祖:念佛时散乱、妄想多,如何对治?问:念佛时散乱、妄想多,如何对治? 黄老答:现在念佛散乱,这也是必然的。这个不要怕,夏老师有两句诗:“任他妄想纷飞,听我念佛
为人处世时间:2024-12-08
常常有人质疑自己(或他人)为何行善反遭不如意?包括有些初入门的师兄道友也有此困惑。为了析疑解惑,现推荐阅读下文关于因果的开示:(实在值得诸位经常复习一下!)关于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08
问: 《地藏经》中许多地方都讲天地鬼神,护持念佛,礼佛上香的人,不令恶事横事入门,水火盗贼,一切恶事悉皆消灭。而我却见到不少礼佛念经的居士,甚至我自己常有不如意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07
生死不断绝,贪欲嗜味故。养怨入丘冢,唐受诸辛苦。——《大宝积经》【注释】众生都在六道中不断的轮回,不断的生死,受尽诸苦,而这些都是因为我们的贪嗔痴三毒。贪是贪爱
佛教知识时间:2024-12-02
智海法师答:因为我们作为众生来说烦恼是无量无边的,原来我们没有觉悟,对烦恼没有觉察。现在有觉照了,对烦恼察觉到了。修行就是有问题了察觉问题、解决问题,烦恼即菩提,生死
地藏经感应时间:2024-11-27
广钦老和尚常常的教导道证法师讲述:一代大德上广下钦老和尚,大家赞誉他是「佛教界的国宝」,他老人家九十五岁往生前两天所拍的照片,目光依然炯炯有神!在老和尚九十二岁那年,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5
护持三宝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定位要准确。居士要把自己放在护持位上,恭恭敬敬的对待三宝,尽心尽力的做好该做的一切。三宝给了我们成就的机会,给了我们因缘,是我们的福田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4-11-24
法门无量。而有大小乘之分。小乘但求自利。独善其身。大乘志在利他。广度群品。或问念佛之人。厌苦求乐。愿生净土。舍此娑婆。取彼极乐。但求己利。是为小乘。而菩萨发心广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2
要如何修行?有几个重要的观点是我们应当要先认识的。一般来说,我们所谓的修行都是礼忏、念经、念佛,或者上早、晚课。其实这样的修行是不够的,我们往往忽略了现前的境界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1-20
因果故事:贤淑端庄的女子,为何无缘无故地被几任丈夫抛弃?摘自《小部.长老尼经》第402-449偈佛陀般涅槃后二百多年,印度阿育王时代。在有“花城”之称的巴嗒厘子城中,居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14
一、 供养:(香)愿此香花云,遍满十方界,一一诸佛土,无量香庄严,具足菩萨道,成就如来香。二、 礼敬:南无十方三世一切佛法僧三宝(一拜)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一拜)
佛教知识时间:2024-11-06
1、很多居士认为:皈依只是形式,佛法修行注重实质,从而错误地认为皈依是不重要的。这种理解,是片面的,是不正确的。2、我们平时说皈依只是形式,其实这句话的本意是告诉
居士人物时间:2024-11-02
虽然大家都知道一个道理,那就是当佛陀涅槃后,就不再在世间住世,而出家人就承担了如来家业,代表佛向世间传播佛法,所以当佛不再住世的时候,出家人就是佛的代表,所以出
居士人物时间:2024-11-02
最近收到一份结缘礼物,那是一套设计清雅的「心灵环保」书签。其中,我特别喜欢一张以「四它」为主题的,所谓: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一次,看慧律法师的弘法光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31
聂云台居士是清末大臣曾国藩的外孙,在1920年任第一任上海总商会会长,中国民族资本家的成功人士。抗战期间,上海会长崇尚华丽,奢侈成风。聂云台老居士有感而作,于1942年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31
药师山近期发现有些修行人,因为因果业障关系,修行上无法突破,又急于上求佛道以致于身心俱疲。由于佛菩萨的慈悲心,故而以方便法协助修行人有一个身心的避风港。这就是净土法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31
贪名之戒药师山紫虚居士壹、前言人在世间活动面对世间各种境界时就会产生各种喜爱,喜爱到了某一个程度以上就变成贪。人贪的东西很多,如贪钱、贪色等皆是。对于贪求财色一般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30
大佛顶首楞严经 第十卷紫虚居士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地,想阴尽者,是人平常,梦想消灭,寤寐恒一,觉明虚静,犹如晴空,无复粗重前尘影事。观诸世间,大地山河,如镜鉴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30
大佛顶首楞严经白话文 第一卷紫虚居士注解--------------------------------------------------------------------------------此为楞严经的名称。本经之全名为大佛顶、如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30
大佛顶首楞严经 第七卷紫虚居士阿难!汝问摄心,我今先说,入三摩地,修学妙门。求菩萨道,要先持此四种律仪,皎如冰霜,自不能生一切枝叶。心三口四,生必无因。阿难!如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30
第三章 娑婆世界从空间上看,宇宙是没有边际的。从时间上看,宇宙是前前无始、后后无终的。佛将银河系称为一个「小世界」,一千个小世界组成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9
姜见龙居士,字元标,江苏吴县人。曾经提倡设置免费提供贫民埋葬的义冢,以埋葬许多暴露于外的尸骨。有一年饥荒,损献钱财以赈灾,家道于是中衰,后来学习眼科来养活生计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29
现在我讲一讲如何念佛,我们念佛人人都会念,人人还不太明白,人人都念,人人还都不太得力。什么叫真正念佛,如果给它下个定义就是:无心是真正念佛。什么叫无心念佛呢?就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6
第三十三课 无间地狱与阎罗王地狱意谓地下的牢狱,分为根本、近边、与孤独三类。此在第二十四课课文及其注释中,已略说其情状,惟众生恶业,广泛重大,因之地狱器品,亦至繁多惨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6
第卅一、卅二、卅三课 综合指要1.大家都没有天眼,不曾看见过极乐国,也都没有神通,不曾到过极乐国,所以不应执定极乐国为有,若执为有,便是武断,这话是对的。但是,没有天眼和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6
第卅三课 净土宗 (四)十一、作观想以留印象观想念佛,在净土法门中,颇居重要,能使行者存留甚深印象,在识田中,以引动极乐国的整个庄严境界。观法虽然广大深玄,然而观其少分,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6
第三十七课 读经录要 (二)大般若波罗密多经 (1)十、善现言:六波罗蜜各有二种,一者世间,二者出世间。若行施时,以有所得为方便,著三轮而行施:起自想、他想、施想, 是名世间。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6
第卅四、卅五、卅六课 综合指要1.三十七道品,为修佛法的主要科目。修四念住,则于身、受、心、法四者,能得到不净、苦、无常、无我的正确认识,奠定了出离世间的基本观念。修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5
钟茂森:散心念佛的福善都不可计量,何况净念相继 你这里讲,希望用禅来开智慧,用密法来增加福报,蕅益大师说不用了,你果然能信愿持名,这一句阿弥陀佛,每一句佛号,一
其他因果故事时间:2024-10-25
〈楞严咒〉这句咒文能除一切横死非命之难(242)阿迦啰(e jia la)宣化上人慈悲开示:横死非命太悲伤 陆海空难不胜防最上念诵除灾障 金刚大将度十方这句咒文能除一切横死
宣化上人时间:2024-10-25
王占元居士往生纪实王占元居士,男,八十三岁,河北省唐县人,一生务农,小学文化。有三男二女。为人善良,对子女慈悲疼爱。子女也都很孝顺。二○○三年九月。经医院查出白
净土往生时间:2024-10-23
十斋日诵《地藏经》功德不同于以往◎梦参老和尚《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复次普广。若未来世众生。于月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0-22
周六下午,一到道场,某女莲友笑嘻嘻地对我说:“给我女儿的宝宝挂个往生牌位。” 我心里咯噔一下,因为我知道她的女儿并没有生孩子,所以她所指的宝宝应该是流产或堕胎的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5
这只猫为报恩在寺庙跪拜4年,吃斋念佛不杀生。▼猫咪作为新一代的萌宠,以它呆萌的外表俘虏了很多人类的心。主人都会为它们准备小鱼干,罐头,天天大鱼大肉享受着,然而今
金玉良言时间:2024-10-11
双溪寺的三坛大戒已近尾声,传戒过程顺利如仪,求戒的戒子们都很欢喜。这天得戒和尚印海定律师对戒子们开示:“诸位戒子,此次传戒法会即将圆满,梵网经云,我是已成佛,汝
因果轮回时间:2024-10-11
念佛精进 西方莲开 (刘宋 悟性尼)南北朝刘宋时,比丘尼悟性,住庐山,笃志念佛,求生西方。一天忽然听见空中有音乐声,对旁边的人说:"我已得中品往生了,并且亲见同志中念佛精进
释门法戒录时间:2024-10-09
居士入寺规矩礼仪漫谈一、拜佛、问讯与上香规矩进寺门前要端正衣冠收摄身心。进入寺院后,先礼佛。再去拜见出家师父。在佛殿、经堂看到佛像,不论是木雕、铜铸、纸绘、绸、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08
给事冯楫居士悟道因缘给事冯楫居士,龙门清远佛眼禅师之在家得法弟子,字济川,四川遂宁人,号不动居士。冯楫居士青年时即信仰佛法,一度遍礼尊宿,后居龙门,从佛眼清远禅
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时间:2024-10-06
听一位师兄讲她妈妈,学都没有上,但是会背诵早晚课。背诵《阿弥陀经》,一字不漏。然后讲起她妈妈,很像小孩子一样,常常需要她哄一哄,赞美几句,她妈妈念佛就更起劲。人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4-10-05
有一天,我向金山活佛笑说:“佛教的法门很多,为什么只老实教人念‘阿弥陀佛’?何以不开示别的法门?”他答的话真有趣:“现在世界上的人,他们的心眼多,说多了它会漏掉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03
假使你每天念地藏圣号,南无地藏菩萨、南无地藏菩萨念一千遍,每天念一千遍,能念到一千天,三年,三年一天不断,这个就难了。念一千圣号很容易,那你一个小时都不到,但是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