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社会,古老的佛教素食(素食食品)主张,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之中,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健康(健康食品)观念和生态道德。
佛教认为,素食出健康。饮食的荤素与多少,都与人的健康有直接联系;有些疾病,是由荤食引起的,可以通过素食,得到预防和医治。这一饮食观念,符合现代营养学理论。据世界健康组织研究结果证明,人们每天所必需的四种物质:奶类、蛋白质(蛋白质食品)、谷类及蔬果类,都可以从素食中获得。同时,素食会增强人的脑力。大脑细胞的养分主要是麸酸、维生素(维生素食品)B及氧气等,食物中以谷类(谷类食品)及豆类等含麸酸、维生素B最多。所以,许多高僧因为素食,不仅思维敏捷,而且与常人相比,智慧与判断力都更有优势。
佛教素食追求营养平衡。人们从素食中,可以获得平衡的营养成份,这可从长寿高僧每日食谱与现代健康素食食谱的对比中得到印证。日本北法相宗管长清水寺总住持大西良庆一日三餐:早餐为梅干、腌大头菜、豆腐味噌汤、白粥两碗;午餐吃早餐剩下的,或是面条,晚餐则是豆腐汤,菠菜或其它青菜混合的白饭一碗。大西良庆总住持修行以来,没有吃过肉类食品, 1983年逝世,享年107岁。美国加州大学药学博土郑慧文研究的素食食谱 “221素食法”一一二份五谷(五谷食品)杂粮、二份蔬菜(蔬菜食品)水果(水果食品)及一份豆类一一的比例搭配进餐,经世界卫生组织、美国卫生部、英国卫生部认可推广。这一素食法可以确保素食者摄取充足的养分,尤其是素食者容易忽略的蛋白质,都可以借此而调整。
对于五味,佛教也从提高人的健康水平的角度,提出了有价值的看法。有一部名叫《摩诃止观辅行》的佛经告诉人们:适度的酸味,对肝脏有益,却会损脾脏,所以脾病不可吃酸;适度的辛味,对肺脏有益,却会损肝脏,所以肝病不可吃辛;适度的苦味,对心脏有益,却会损肺脏,所以肺病不可吃苦;适度的成味,对肾脏有益,却会损心脏,所以心病不可吃咸;适度的甘味,对脾脏有益,却会损肾脏,所以肾病不可吃甘。这样说来,佛教的素食并不是不讲吃得有滋有味的。
佛教素食是增进健康的减食法。佛教认为,减食也是增进健康的最有效方法之一。上面提到的《摩诃止观辅行》还告诉人们说:吃得少,心智才能清明。唐朝高僧百丈怀海禅师曾列出寺院生活的二十条要则,其中的第四条说:“疾病以减食为汤药”。从现代营养学的角度说,适当地少吃东西,才能让胃得到休息,减轻身体机能的过度负荷,使生理组织的活力得到恢复。有很多疾病,就是由于饮食太多引起的。饮食过量,会伤及胃肠,还会使过多的养分留存在体内。脂肪或维生素A、D、E、K四种油(油食品)性的维生素过多,不能排出体外,会造成血管硬化等疾病。减少或适量饮食,还可以减少毒素的积累,这些对于强身健体无疑是有益的。
佛教素食可以使女人变美。对于那些爱美的女人来说,素食的好处有很多。人类体质偏碱性,肉吃得太多,易使体质变酸性,而吃素则有助于体内的酸碱中和。研究表明,过量的肉食使血液里的乳酸、尿酸含量增加。这些物质随汗液来到皮肤表面,就会使皮肤变得没有活力和弹性,尤其会使面部的皮肤松弛无力,遇到冷风或日光曝晒,容易裂开,而吃谷物和豆制品、蔬菜较多的女性(女性食品),皮肤自然白皙光滑,很少受到斑点和皱纹的侵扰。
最后,佛教素食还可以影响人的道德情操。佛教认为,修行者食肉会产生十八种过失。其中,有的过失就直接与人的道德情操有关。据《佛说勿食众生肉》说,吃肉会使修行者的慈心不生,所以不应该食肉。素食论者在谈到其素食主张时,通常都说到它与道德的联系。印度圣雄甘地曾经说过: “素食主义须要以道德为基础。”托尔斯泰也说:“只要有屠宰场,就会有战场。素食是对人道主义者的严峻考验。”一名素食者可以在强调素食对健康有好处的同时,更重视素食主张作为一种道德情操给人带来的积极影响。
佛教关于素食有益健康的种种观念,不断得到现代科学的证明。英国一家医药协会曾发表过一份声明:“素食者罹患肥胖症、冠状动脉和心脏疾病、高血压(血压食品)、大肠功能紊乱和胆结石的发病率,要比非素食者低。”1997年,在COMA委员会提交给英国政府的医药建议报告中,劝告人民每日不应摄取超过140克的肉类。JohnCummings与舍拉.本汉姆在英国《医药学刊》发表的《饮食与癌症(癌症食品)的预防》报告中说:“吃大量的生果、蔬菜、谷类和尽量少吃肉、脂肪与盐,是预防慢性疾病的最佳方法。以植物为基础的经济,比牲口养殖的经济更符合持续性发展。”两位营养学者花了11年的时间,专门研究德国1900名素食者。研究结果显示,各种疾病因素在这些素食者身上造成的死亡率,比一般大众低了两倍半。医学界的权威机构之一牛津大学医学院,对6000名素食者和5000名荤食者进行了比较研究,显示素食者患心脏病的机率低了24%,而纯素者即连蛋类和乳制品也不沾的人,患心脏病的机会比荤食者低57%。
有人误以为肉食者会比素食者更强壮。耶鲁大学费希尔教授在一项实验中向人们显示:32名素食者及15名肉食者中,吃素的人比吃肉的人更有耐力。他要参加试验的人尽可能将手臂平举,实验结果十分明显:15位肉食者中,只有2位可以举臂15至30分钟,而在32位素食者中,却有22位可举臂15至30分钟,15位超过了半小时,9位超过一小时,4位超过两小时,有一位还超过了3小时。很多长跑选手在比赛前,都要素食一段时间。素食疗法专家巴巴拉.摩尔医生,以27小时30分钟走完了110英哩,她是一个56岁的妇人,打破了所有年轻人的纪录。她想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每餐素食的人,会有强健、清醒和洁净的生活。
当人们进入21世纪之后,物质文明越来越发达,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富有,这就使得人们的饮食方式发生极大的变化。佛教素食主张作为古老的人类智慧,有利于现代人在新的生活立场上加以吸取,以建立科学、文明、合理的饮食方式;同时,也有利于人们建立完全新型的人写自然的关系:既能满足人们的口腹之欲,又能以更加合理的方式来构建人与人、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从而使人们的生活更科学,更健康,更文明。
所期望于佛教整理委员会者一、在佛教界内所争论的佛教问题,其实还没有真正关涉到佛教的本身,不过是僧徒的吃饭问题而已。长老们要维持他们传统的地位,不得不顽固地和环境争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1
从个人主义到集体主义——论佛教革新运动中的困难问题关于佛教的整理或改革,一般人都认为是一桩艰巨的工作,有人并且说足一切改革工作中最困难的一环,我近来也深深觉得。但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1
佛教与女性女孩也能证明她们比男孩强。女性在佛教的地位是独特的,佛陀给予女性参与宗教的自由和权力,佛陀是给予女性宗教自由的第一位宗教导师。在佛教成立之前,女性活动
南传人物时间:2025-02-20
夫教育者,遵从诸佛之教理,发育群迷之正智也。然群迷之正智,为何而欲发之耶?良以众生本无种种诸苦,以不了世间一切事物之实相,故惑无为有,惑妄为真,惑好为丑,惑善惑恶。以被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0
道人也包括僧人,“心无义”是假佛学,关于佛教你不知道的小历史今天继续和大家说一些关于佛学的小知识,希望加深你对宗教,对佛的理解。1、 道人原来也包括僧人“道人”这
金玉良言时间:2025-02-13
五、佛教与宗教有一班人以为佛教是宗教,还有一班人又以为佛教是哲学,又有一班人还说佛教是合乎科学。佛教究竟是不是哲学和科学,现在暂时撇开不说;至于佛教是不是宗教,倒要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二七、佛教与佛学佛教、佛学、佛化、佛法,从普通的一般眼光来看,似乎没有什么分别,但是过细思索一下,它每一个名词,都有它的用意与解释的,否则为什么不用一个就够了呢?诸君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佛教不相信定命论,但是相信因果论。因果是可以改变的,过去已造的因加上现在的因,可以改变它的结果。但是佛说:定业不可转,重业不可救。所谓定业,是造了极大的恶业,如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11
佛教饰品保养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具体的材质和种类而分别来说,大致来说有以下要注意的方面: 一、檀木类的佛教饰品比如紫檀、绿檀、檀香等材质,不能沾水,如果沾上要马
佛珠文化时间:2025-02-05
随着天气的渐渐转凉,大多数人都喜食物以增加营养,滋补身体,维持身体内部的平衡,以抵抗将来的严冬的寒冷。这时多吃一些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的食品,对于身体是
素食资讯时间:2025-01-29
随着天气的渐渐转凉,大多数人都喜食物以增加营养,滋补身体,维持身体内部的平衡,以抵抗将来的严冬的寒冷。这时多吃一些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的食品,对于身体是大
素食资讯时间:2025-01-28
吃素能够让我们的身体得到一定的调理和改善,也能够为我们减少因果和罪孽,使我们在修行时更加的快速和安宁,而且通过吃素还可以帮助我们增长福报和功德,使我们能早日修成
学佛感应时间:2025-01-27
一代文豪鲁迅深受佛教思想的影响和佛教文化的滋养,他的人格力量与创作成就跟佛教有着重要的关系。鲁迅生于1881年,他的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写于1918年,时已37岁,在此
金玉良言时间:2025-01-26
佛教是公元前6至5世纪由古印度释迦牟尼创立的(大致与我国的孔子、老子时代相当),最初由西域传入我国,东汉初年开始广为流传,在隋唐和盛唐时,全国已经有了很多的佛教寺院,寺
禅宗公案时间:2025-01-25
每年的岁末年初,总能听到很多人谈论“生肖和犯太岁”的话题。提到“太岁”,很多人都会想到“太岁头上动土”“太岁当头坐,无灾恐有祸”等民间流传的老话。在中国几千年的
佛答时间:2025-01-23
请购佛教饰品有什么讲究 第一, 佛教饰品不宜说买,应说请,或者说请购。表示一种尊重。第二, 佛教饰品如果在不佩戴的时候,不要随便放在裤子口袋里,放在上衣口袋,或者
佛珠文化时间:2025-01-16
八十七、恽铁樵耳聋闻念佛沪上名医恽铁樵君(寓梅白格路金椿里廿号),患耳聋十余年,前因信仰地藏菩萨,忽闻念佛之声。聂云台君(前上海总商会会长)笔记其事喜洋,原文如下(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14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它主要说明两个问题:1、因果相续,贯通三世,不会中断。我们今生所受吉凶祸福,都是自因自果。明白此理,自然不怨天,不尤人。2
昌臻法师时间:2025-01-14
二十、常住之财戒侵损善智民国初年,古月律师在鼓山开悟后,以神通力治好福建省长萨镇冰老母亲的病。善男信女,不远千里来皈依律师,上求佛法,追求人生真理者日众,有发心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13
二十一、屠刀—现实的因果报应(一)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希望种出豆来吗?那你就不要种上苦瓜!(二)素有山水甲天下之称的桂林,是中国广西的省会,同时也是广西绥靖公署的所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11
惟贤法师答:法门很多,但是走的路是相同,目标是相同,佛教在唯识学来说,分为五位: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修道位、究竟位。这五位啊,各宗各派都是贯通的。资粮位就是广集福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6
法字的梵语是达摩(Dharma)。佛教对这个字的解释是:任持自性、轨生物解。任持自性:指法能保持自体的自性(各自的本性)不改变,例如,一个人有一个人的自体性相,花草树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4
众善奉行——佛教思想与企业的和谐发展惟贤法师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重庆市佛教协会会长一.善的定义善者以利他为前提,利他必利已而致自他俱利,性纯净此世后世均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2
魏德东:佛教的婚姻观 婚姻的条件 在婚姻的条件上,佛教强调尊重当事人的意志,明确反对将自己的信仰强加于婚姻,主张可以与不信仰佛教的人士通婚。佛教主张众生平等。反对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5-01-01
三十九、鸡贩鱼贩恶报三则俞仁溥在东北仙台的地方,有一个开业不久的医生,医道很高明。一天,来了个四十多岁的妇人,咽喉有病,请求治疗。医生仔细瞧着她的容态,这病者像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14
三十四、爆竹起火烧焦惨死邱安德有一位黄老士官,平常就喜欢吃香肉(狗肉),被他残杀的狗,不计其数。无论大小狗,都把它杀来吃,可说心狠手辣。自从他退伍后,在民国五十二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13
三十一、引人杀狗 偿命暴亡莲芬我住的里中东门某人,养一只狗,很温驯,某日偷吃食物,主人痛打欲致之死,狗逃入其女儿夫家。其女儿正吃饭时,看到狗跑入躲于床下,乃将狗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12
古人焚香是为了享受高雅,也是宫廷贵族们显示身份的象征。而在现代喧闹的都市生活中也需要这种动中求静的意境。在客厅里摆上一个香炉,焚上一柱香,闭目养神,静静地感悟香
香道资讯时间:2024-12-11
佛教鼓励发菩提心的人赚大钱虽然学佛与道德、修行并不是对立的。但无始以来的贪心,使我们很容易对财富产生执著。所以说,佛教徒要不要追求财富?答案并不是简单的是与否,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9
达真堪布:有人为了佛教事业想经商赚钱却苦于没有机会 怎么 现在很多人都说,“我做生意赚钱是为了众生,为了佛教事业。”这只是在嘴上说说而已。没有看破放下的时候,真正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4-12-08
禅宗叫宗。我们佛教讲的宗教和我们书上读的宗教,和我们概念中的宗教不是一回事。最近我开玩笑跟大家讲,我说实际上我们讲的东西跟我们心里想的有时候不是一回事。像我们讲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3
从依机设教来说明人间佛教印顺一 教乘应机的安立施教宗旨:佛法是适应众生的根机而安立的,需要什么,就为他说什么。如『智论』所说的四悉檀,即是佛陀应机说法的四大宗旨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4
佛教之涅盘观一 涅盘之意义我国佛教徒,都说学佛是为了了生死。是的,了生死是佛教的主要目标。真能了生死的,就是得到涅盘。涅盘是学佛者的最高理想,被称为「一切圣者之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4
人间佛教要略印顺一 论题核心人菩萨佛:从经论去研究,知道人间佛教,不但是适应时代的,而且还是契合于佛法真理的。从人而学习菩萨行,由菩萨行修学圆满而成佛──人间佛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4
二、佛教之兴起与东方印度一 东方与西方印度文明的开拓者,属于西方移入的阿利安人。印度的每一区域,都曾渗杂了阿利安人的血统;每一思想,都曾受过阿利安传统文化的熏陶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3
第六十二节 蒋总统与佛教的关系煮云法师著有人说:蒋总统是不信仰佛教的,因为他已公开承认是基督徒。关于这个,我不否认,可是我要说,总统信仰佛教也是真的呀!同时我们
南海普陀山传奇异闻录时间:2024-11-23
三、从依机设教来说明人间佛教一 教乘应机的安立施教宗旨:佛法是适应众生的根机而安立的,需要什么,就为他说什么。如『智论』所说的四悉檀,即是佛陀应机说法的四大宗旨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2
四、密教之兴与佛教之灭──『印度之佛教』第十七章──一 秘密思想之滥觞佛元八世纪以降,秘密教日见风行,以身语意三密相应行,求得世出世之成就果也。密咒远源于吠陀之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2
克兰佩的中国佛教季刊──三十五年夏作──十七年中国佛学会筹设中,及全国佛教代表会议准备中,曾出中国佛教旬刊一种;而抗战期中余在四川缙云山,亦有中国佛教之讲着。今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8
黄念祖:佛教中的“四依法”非常重要“了义中无上了义”。“了义”是什么呢?简单说来,就是分明显了真实究竟的义理。注解中的“分明显了”,就是常说的了了分明。其中的“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4-11-16
争什么争酒疯 - 争什么争 在今日科学昌明的时代,科学愈发达,佛教的教义,且有愈因而显露其无比的光辉;佛法的理论,随科学的进步而愈得到印证。科学是理智的产物,而佛教
文化资讯时间:2024-11-15
在中国,香的使用不但起源甚早,且与宗教有着紧密深刻的联系;这其中,佛教的用香不但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并在二千余年的历史长河里,持续地发挥它深远的影响力。中国香道
香道资讯时间:2024-11-11
故事二:书到今生读已迟 书到今生读已迟“这句话是明朝一位进士袁枚说的,他是说宋朝的黄庭坚字山谷的故事。黄庭坚,字山谷,江西省修水县人,他的诗书画号称“三绝”,与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09
沉香一两、檀香末一钱细锉,鹅梨十枚刻去瓤核,如瓮子状,入香末,仍将梨顶签盖。蒸三溜,去梨皮,研和令匀,梨汁干,才得香味纯郁。这就是在热播电视剧《甄嬛传》里多次提
香道资讯时间:2024-11-07
论印光法师的佛教修持及其弘法取向编辑:陈永革来源:闽南佛学内容提要:本文以印光法师(1861-1940)的佛教修持及其净土弘化为论述主体,透过其迁单南下普陀后的修学行持、刻经
居士人物时间:2024-11-06
香道中常用的香为沉香与檀香。北宋诗人黄庭坚所作的《香之十德》中,曾说香的好处是:“感格鬼神、清净身心、能拂污秽、能觉睡眠、静中成友、尘里偷闲、多而不厌、寡而为足、
香道资讯时间:2024-11-04
第三章 娑婆世界从空间上看,宇宙是没有边际的。从时间上看,宇宙是前前无始、后后无终的。佛将银河系称为一个「小世界」,一千个小世界组成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9
问:佛教的确立,首先在于戒律,经过道安的努力,以后还有哪些律部的传译?赵朴初答:道安和他的弟子们寻求戒律的热心,对于律藏的充实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道安在世时,已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8
佛教与婆罗门教的“虚妄”观念比较姚卫群佛教与婆罗门教在分析外部事物或人的认识时经常使用“虚妄”观念。这一观念在印度宗教哲学史上的出现频率较高。在印度早期的宗教圣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7
佛教经典中常赞叹佛陀有三十二种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所以我们在佛教寺院中看到的佛像或菩萨像,不仅身形健硕、相貌庄严,而且神情愉悦、慈祥,这实际上反映了佛教对于健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