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持名
愿能导行,既有信愿必然引起持名妙行。《要解》赞叹持名功德说:“言执持名号一心不乱者,名以召德,德不可思议故,名号亦不可思议。名号不可思议故,使散称为佛种,执持登不退也。”持名是横出三界的妙行。别的修行是难行道,持名是易行道。这是什么道理呢?因为“名以召德”。这个名字,就给你招来了万德。阿弥陀佛名号,称为万德洪名,由于这是万德庄严所成就的佛名。万德不圆满,怎么能成佛?既成了佛,名叫阿弥陀佛。这个阿弥陀佛名号乃是万德所成的。如蜜蜂采集了多种鲜花,酿成了蜜,我们吃的是蜜,不要真截吃花粉。我们念佛,同于吃蜜。这是佛采百花之精而成的蜜,我们食蜜即是吃了百花之精。佛的名号就是蜜,这是万德庄严圆满的果实。佛成了佛了,成就言名号,所以这个名号就具有万德。你念这个名字,就招来名号中的万德。如果还不容易体会,请再听几个譬喻。例如人们修房子,房上有了师傅,你作他的助手,师傅说我要灰,你就把灰给他拿上去了。要瓦刀,就把瓦刀拿上去,要头把头拿上去。师傅说的都是名字,但依靠名字他就招来所要的物品。说灰就招来灰,说瓦刀就招来瓦刀。所以你念阿弥陀佛就招来阿弥陀佛的无量光寿无量功德,这个名字就这么重要。再有道绰大师《安乐集》中举两个例子。他说人要是被狗咬伤了,有个治法。把虎骨弄热,然后按在被咬的地方按摩,就能治好。但是在得不到虎骨时,就可把自己的手弄热,按在被狗咬的地方,嘴里念老虎来了,老虎来了,也能治好。这不就是名字的作用吗?底下还有道绰大师亲自实践过的例子。扭伤了脚可用木瓜弄热之后揉脚。如无木瓜,就口念木瓜,道绰大师本人脚伤就是这样治好的。把手弄的很热,按在伤处揉,嘴里念“木瓜”“木瓜”,真的好了。这就说明了名字能起实际作用,即是“名以召德”。由于佛的功德不可思议,所以名号的功德也就不可思议。佛的功德是凡夫所不能想得到的。大家都知道,在佛成道之前,魔来扰乱,可是魔所变美女到佛面前就变得丑陋不堪。又用种种武器向佛进攻,但一切武器到了佛的跟前都停在空中,它的尖端都是莲花。魔就惊奇了,问佛有什么功德,能有这样威力。佛说你要问我的功德,地神知道,你问地神。于是地神就出来证明说,这个娑婆世界,没有一寸土地不是佛当年为了救度众生,舍弃生命而流血的地方。可见佛的功德难思。这个德咱们还能够理解,至于佛在菩提树下睹明星悟道的那个德,就更不可思议了。彻底打破无明,这个德怎么能思议得到?所以《要解》说:“德不可思议故,名号亦不可思议。又“名号不可思议”,所以你散心念佛,仍能作为成佛的种子,何况执持名号达到一心不乱,焉有不往生极乐世界之理!一旦往生净土,从此不再退转。不退转是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到了念不退,念念契理,从容中道,心心流入萨婆若海,即一切种智海,亦即如来的果海。那还不成佛呀!念不退是别教初地菩萨和圆教初住菩萨才能证到的境界。往生的人不再堕凡夫地,叫作位不退。常住大乘,不堕二乘地,叫行不退。凡是往生的人都证位不退,同时圆证三不退。可见持名功德,真实不可思议。
又净土法门是易行道、是径路,而持名念佛是径中之径。《要解》说:“诸经示净土行,万别千差,如观像、观想、礼拜、供养、五悔、六念等,一一行成,皆生净上。唯持名一法,收机最广,下手最易。观像如《般舟三昧经》里所说,专看佛像,这叫观像念佛。观想就是《观经》里所说,观日、观水、观佛相好等等十六观,这叫观想念佛,都是净土的行。还有五悔,是①忏悔,②劝请,③随喜,④回向,⑤发愿。六念是念佛、念法、念僧、念天、念戒、念施。所有这一切修行如果成就了,都能往生净上。但其中有正有助,信愿持名这是正行,至于礼拜、供养等等就是助行。正助齐修如同众宝俱备,但持名念佛乃宝中之王。
《要解》说:“唯持名一法,收机最广,下手最易”在佛说八万四千法门中,唯有持名念佛这一个方法,能广泛摄受种种根机的众生。上至文殊普贤,下及五逆十恶,都能契合,引导往生。所以说“收机最广”。至于“下手最易呢?”人要开始修行,总得开步走,从原地迈出头一步,,这就是“下手”。持名是最容易下手。刚会说话的小孩会念阿弥陀佛的很多,可见“下手最易”。由于持名法门这样殊胜,所以“释迦慈尊无问自说”。《阿弥陀经》没有人提问,是佛主动对众开示,这是特点,例如《金刚经》是须菩提问“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观经》是韦提希夫人问,都是有人提问。唯独《阿弥陀经》没有人问,是佛自说。可见法门太殊胜了,没有人会问到这里。于是佛就兴大悲、悯有情,主动告诉大家,乃“特向大智舍利弗拈出。”舍利弗在阿罗汉弟子中智慧第一。正因这个法门,须是有智慧的人,才能信受奉行。要知道能信就是大智慧,要能具足刚研究过的六信,那就是了不起的智慧,不可思义的智慧。为什么能这么说呢?《阿弥陀经》讲了,这个法门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不光是说这个地球上的人类难信,乃是说一切世间,包括各各刹土、各各种类的有情、不但包括凡,也包括圣,一齐都难信。既然如此,你能信难信之法,就说明你善根很厚,智慧很深啊!这是大智慧,不是普通的世间小聪明,所以这个法门特向大智的舍利弗拈出。《要解》用“拈出”这两个字,很有深意。禅宗常说世尊拈花那桩公案。《要解》用了这个拈字,表明世尊说法,同拈花公案的拈出并无二致。于是《要解》就倾吐肝胆,称性赞叹这个持名法门是“方便中第一方便,了义中无上了义,圆顿中最极圆顿。”这三句话都是佛之知见。所以印光大师极赞《要解》说,纵世尊亲作也不能过之。
第一句是“方便中第一方便”。什么叫方便呢?通俗说来,方是方法,便是侈利。《法华玄赞》说:“施为可则曰方,善逗机宜曰便”就是说,可以作为标准的行动叫做方,善于启发众生的根器的,做便。又《大集经》说:“能调众生悉令趣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方便。”这就是说,能调理众生,导引他们归趣到无上正觉,叫做方便。现在《要解》说持名是方便中第一,就真实显出持名的殊胜。为什么说是第一呢?由于其他大乘的法门多是先悟后修,见道,修道,而后证道。粗浅说来就是看清了路,才能走路。走路就是修道,走到家才是证道。没有看清路就要走,这就叫盲修瞎练与“煮砂作饭”。所以圆教须先悟才能修,至少应有个解悟,于是这下手就难了。下手都不容易,不要说证悟了。可是圆教中唯有持名法门下手最易,你只要信愿持名就决定往生。再退一步说,你纵然信愿还稍欠缺,但你不是会念佛吗?你念一句佛都有无量功德,散称都成为佛种,所以这个下手最容易,你念一句都有不可思议的功德。由于下手最容易,得果又极殊胜,所以说这是方便中第一方便。密部《大毗卢遮那成佛经》说:“大悲为根,菩提为因,方便为究竟。”悲心很重要。《普贤行愿品》说:“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可见众生是根本,用大悲水来灌溉这个树根,才能成就佛的智果。“菩提为因”,菩提是觉悟。前已说过,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所以种菩提得菩提。以菩提为因,就是以觉悟为因,自然感得觉悟之果。众生都在迷中,所以觉悟才是正因。至于“究竟”是什么呢?。“方便为究竟”这个究竟的果,就在于究竟利他的方便上。但能信愿持名,便生净土证三不退。这是方便。倘若没有这样的方便,众生就找不到一个能做得到的方法,而得度脱,那么度生之愿都变成望说。所以“究竟”之果就是在这个“方便”之法上。蕅益大师赞叹持名这个法门是方便中的第一方便,这话很有份量啊!持名法门是第一方便,还可从《首楞严经大势至多萨念佛圆通章》得到证明。大势至菩萨说,过去有佛叫作超日月光佛,教我念佛三昧。以下他就打了一个比方说:“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就是说佛想念我们,同慈母想她的独子一样,可是我们逆不孝,我们逃跑了。我们不想母亲,不愿意回来,那母亲想念有什么用。如果“子若忆母,如母忆时”,于是“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母子便不会再分离了。这个譬喻就说持名的方便。这可从凡夫的生灭心下手。众生的心是生灭心,念念生灭,能从这个心下手,那就容易了。至于其它圆教法门,例如《圆觉经》说:“以生灭心,而辨圆觉,彼圆觉性,即随流转”可见拿生灭心想去分辨圆觉,那圆觉之性就随着人的生灭心而流转了,也就有生有灭了,所以说不容易下手。唯有超胜独妙不可思议的念佛法门,可从众生的心下手。《念佛圆通章》说:“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经中说明了就是从众生心下手。就是从我们现在念佛的这个心,就这样一声接一声的念佛,就必定见佛。专诚勇猛的当下就见佛,就与佛相去不远。这里所说“必定见佛”已极殊胜,下面还说“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就更微妙。就是说不须再用其它的方便之法,自然而然自己本心得到开明、开悟。悟得彻底那就是彻悟。如果能破一品无明,就证一分法身。破尽四十二品无明,那就是究竟佛。至于这个心怎样开呢?就是念佛嘛!你就是像想念母亲那样,念念都是南无阿弥陀佛,就必定见佛,并且还会“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只是念佛,自然而然自心开明。十方诸佛和一切佛世界都是我这自心所现,这个心要开明了,即是禅宗的大悟。可见禅净本来不二。这以下又打个譬喻说:“如染香人,身有香气。”在香厂里工作的人,身上就自然带有香气。从前用香熏衣裳,把麝香放在箱里,衣服拿出来穿时,就是香的。这是自然而然的,你念佛就自然同佛一味。如同染香的人自自然然身有香气,所以说念佛是方便中第一方便,还有比这更方便的吗?念佛是小孩都会的,而所得的妙果,是无比殊胜。
大势至菩萨又说,我就是“以念佛心,入无生忍”,没有靠别的方法。就从这个念佛的心入无生法忍了。“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大势至菩萨就在这个娑婆世界,摄受一切念佛的人,都回归到净土。所以我们念佛,就得到大势至菩萨加持摄受。今天大家能够参加道场,正是由于大势至菩萨的摄受。末后大势至菩萨说:“佛问圆通,我无选择”这表示法法平等,无有高下。但平等不碍差别。若论应机,那念佛就是第一。所以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念一句佛号,就把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一齐摄在佛号中了,一齐都清净了。一心专诚念佛,一声接一声。于是念佛的净念自然相继。就是入三摩地的第一圆通之法。这里所说的“三摩地”不是通常的正定、正受,而是楞严大定。它在果信叫作“大佛顶”,在因性叫做“首楞严”。“首楞严”可译为一切事究竟坚固。修“首楞严”者叫做菩萨。证大佛顶者即是如来。大势至菩萨说,欲入首楞严大定,在一切圆通法门中,念佛法门最为第一。由上可见,用众生的凡心,信愿持名,即可得无生法忍与首楞严大定的无上妙果。所以《要解》说持名念佛是方便中第一方便。
“了义中无上了义”。“了义”是什么呢?简单说来,就是分明显了真实究竟的义理。注解中的“分明显了”,就是常说的了了分明。其中的“了”字,也即是了因佛性中的了字。台教说三因佛性。一正因,即“是心是佛”。二缘因,即“是心作佛”。三了因,即“究竟成佛”。这三因佛性也有个比方。木中有火,喻正因佛性。上古燧人氏发明了钻木取火。钻了木头才能取出火来,所以钻木就是缘因佛性。那么什么叫了因佛性呢?火出来了,木头也烧尽了,一切都了,就是了因佛性。以下再引证几段经文,《宝积经》说:“若诸经中,有所宣说,厌背生死,欣乐涅槃,名不了义。若有宣说生死涅槃二无分别,是名了义。”又《涅槃经》说:“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维摩经》《宝积经》也都有同样的指示。
所以佛教中“四依”非常重要。“四依”就是依智不依识,依义不依语,依法不依人,依了义不依不了义。
“依智不依识”我们不能依靠意识。在八识中,眼耳鼻舌身和阿赖耶识都没有问题,出生毛病的在于第六识和第七识。第六识就是要分别,第七识就是执我。如果依第六识第七识当家作主,那就是认贼作子。所以要依靠智慧。《大智度论》说:“智乃本心照明之德,可与法性契合。学人宜定止妄识,策发真智。”这就是“依智不依识”的道理。
“依义不依语”。语是语言,义提实义,即是中道第一义谛。这本来不是文字语言所能表达,所以对于经里的文句,应当深入思维其中的实义,而不是死抓住这一句的语言文字。如果这一句被你执死了,你自己也就被这一句执死了。所以禅宗说死于句下,就是说你在这一句下死了。所以不应该依语言,而是依止其中的真实之义。
“依法不依人”。学法,求法、修法,所求所行的都是法。依靠法可以入道。关键是法。凡夫所说,若能契于正法,也应信受奉行。假令有人虽能显现如佛之相好,但所说不契正法,于其所说,也应舍离,万不可依靠。我们寻求善知识,不是看他是什么地位。这位是佛学权威,那位是佛教团体的***。专去听这些头衔,这就是依人。应该不论这些。我们只是看他的法如何,是不是契理契机。《圆觉经》告诉我们,凡夫想要得成圣道,首须寻求正知正见的人。经云:“末世众生将发大心,求善知识,欲修行者,当求一切正知见人。”怎么认清善知识呢?应从他的正知正见,而不是从别的条件来选择的。
“依了义不依不了义”。都是佛经,经就有“了义”与“不了义”的分别。明白开示中道实相之义的是了义经。《涅槃经》说:“声闻乘名不了义经,无上大乘乃名了义。”了义经说明究竟真实之理,如烦恼即菩提,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等。但在小乘法里头只是讲苦集灭道、十二因缘,不说人人可成佛,只说证阿罗汉,这就是不了义的。所以说《法华》时就改变了,佛说阿罗汉,那是化城啊!又例如大乘始教,说修行三大阿僧祗劫才可以成佛,但阐提不能成佛。这是因为当时众生根器不够,只有这样说才容易接受。但到后来开权显实,就说人人都有佛性,阐提也成佛。这不就是矛盾了吗?那么依哪个呀?
到底能不能人人成佛呀?我们应依了义教所说,人人有佛性,阐提也能成佛。这是实说。当我们发现经典中有矛盾,我们只能依了义的经典。凡是宣说中道实相妙理的经典,即是了义经。我们现在正念的《阿弥陀经》,就是以实相作为体性,统统说的是实相,所以是了义教。《要解》说:“离一切相,即一切法。离故无相,即故无不相,不得已,强名实相”
极乐世界水鸟树林等等庄严,都是事相。但全事即理,故水鸟树林即是实相。全理成事,故一念心性,显现极乐依正主伴,种种清净庄严,故亦无不相。所以说“离一切相,即一切法。”要光是离一切相,那就成声闻乘的偏空。本经是以实相为体,全妄即真,没有一样不是实相。以至一毛一尘,一一都是全体法界。所以《要解》说:“实相无二,亦无不二。是故举体作依作正,作法作报,作自作他。”这就是说极乐的正报依报、法身佛、报身佛、自佛、他佛、教主人民等等都是实相的全部理体。又说:乃至……能信所信,能愿所愿,能持所持,能生所生……无非实相正印之所印。”本经不但深明理事无碍法界,并极显事事无碍法界,所以说持名念佛法门是了义中无上了义。
“圆顿中至极圆顿”。释尊一代教化,华严宗把它分为五类,叫做五教。即小,始、终、顿、圆。①小乘教说一灰身灭智的:涅槃法。②大乘始教。是大乘教的初步。不说一切众生都有佛法。③终教。说真如缘起之理。开权显实,说一切众生皆可成佛,但须经历三大阿僧祗劫。④顿教。是不立文字,不依言句,不设位次,不论阶梯,但以顿彻理性为教。《华严玄谈》说:“顿诠此理,故名顿教。”又说:“顿显绝言为一类,离念机故,即顺禅宗。”即是说止教无言离念,合于禅宗。世尊拈花,迦叶微笑,拈花这一脉,因达摩东来,盛传于我国。至于显示顿教之理,不独在不立文字的禅宗,在经典中也常透露。例如《圆觉经》“知是空花,即无轮转。”“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首楞严经》中的“狂心自歇,歇即菩提。”都显示不必安排,不须造作,直下便了,不历阶梯,不立文字,以心传心的顿法。⑤圆教。是大乘中演说实法登峰造极之教,专接最上利根之人。圆是圆融自在,一切无碍之义。又。是圆满具足、福足、慧足、明足、行足、圆全俱足之义。《华严》与《法华》都属圆教,宣说圆融具德的一乘法。至于天台判教,分为藏、通、别、圆四教。对于圆教亦称圆顿教。所云顿者,顿极与顿足之义。由于诸法圆融,所以于一法中,可以圆满一切法。一念开悟。就可顿时圆满佛果,所以称为圆顿。可见圆顿的法极端殊胜。在《要解》中说,持名一法,是圆顿中最极圆顿。也即是说,持名是圆中之圆、顿中之顿。蕅益大师为我们开示了佛的知见。如果圆字还很难懂,再打个粗浅的比方,例如桌子凳子都可推倒,但是圆球推不倒,圆球无论怎样转动,它都是直立不倒。从这粗俗之例,可使我们初步体会,圆体是圆转自如,立处皆真。旋转是随缘,不倒是不变。众生轮转是随缘,佛性不增不减是不变,故随缘而不变,不变又随缘。从这个比方,我们或可粗明圆融自在之义。可见我们的知见,若能契合圆宗,我们的见地也就圆融无碍,随处皆真。更应注意的是,大师开示了佛的知见,直指持名之法最极圆顿。我们如能真实信受,即是接受了佛的知见。也即是说如来果觉的知见,化入我们因地的初心。既然佛的果觉入我因心,故我因心顿含果觉。
以下《要解》为申明前义,引证了元中峰国师与莲池大师所说:“明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之语。明珠指传说中的一种宝珠,叫做清水珠。把清水珠投入到一盆污浊的水里,这盆水就澄清了。这是一个譬喻,浊水喻我们的乱心,我们在乱心中念一句佛号,佛号就如清水珠。这句佛号投入我们乱心里面,乱心就不得不立即清了,所以说“乱心不得不佛”也即是说,我们的乱心,不得不是佛心。直截了当,不可思议。所以说“念佛即是自心现”,又说“一声佛号一声心”。声声是心,念念即佛。所以《宗镜录》说“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正如密宗修本尊法,自身即是本尊。修观音法,自己就是观音。所以密宗与净宗都属于果教,都是从果起修的。凡夫念佛,即是从佛的果觉上起始修行。譬如从开荒、除草、选种、播种、选苗、除病虫害、收割、脱粒、磨粉然后蒸成了馒头,这就是譬喻佛在无量劫中,勤修六度万行,处处为众生舍身流血等等,无量功德圆满。成就了万德洪名,这是四十八愿的结晶,也都是佛的果实。我们持名念佛就譬如吃馒头。馒头已蒸好,留给我们去做的只是吃,佛号已成实,我们享受现成,我们只须念,直接享受佛的果实。所以只要我们至心信乐,愿生其国,乃至十念,皆得往生。可见信愿持名之法,真实是第一方便、无上了义,和最极圆顿了。
(六)妙果
信愿持名为宗;横生四土,一生圆满是果,《要解》说:“信愿持名,以为一乘真因;四种净土,以为一乘妙果。举因则果必随之,故以信愿持名为经正宗。”一乘即一佛乘,是唯一成佛的教法,不同于说有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的三乘法。《法华方便品》说:“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佛乘。”《法华经》以譬喻说法,其中有一个譬喻说,有一个破房子着火了,父亲为了急救孩子,就说外面有羊车、鹿车和牛车,于是孩子们跑出而脱险了。但是外面并无三车,父亲实际是给每人一辆大白牛车。“方广平正,其疾如风。”三车喻三乘。大白牛车喻一乘。表人人皆可成佛。《要解》说,信愿持名是一乘成佛的真实之因,有因必有果,这个真因必然得到四种净土、一乘成佛的真实妙果。四种净土,即是(1)凡圣同居士,(2)方便有余土,(3)实报庄严上,(4)常寂光土。信愿持名而未能断见思二惑的人,往生凡圣同居土。因为仍有二惑,故虽往生仍是凡夫。若能念到事一心,断了二惑,就生方便有余上。若念到理一心并破无明,往生实报庄严上。破一品无明就分证一分法身,所以也分证到常寂光土。能生实报土那就是别教中的地上菩萨。一般念佛往生的人多半是生到凡圣同居土,但凡圣同居土也不离常寂光土。《要解》说:“是生同居,即已横生上三土,一生补佛。”由于往生之人,都不退转,智慧深广,寿命无量,六时闻法,决定于此生中能补佛位。所以《要解》又说:“如斯力用,乃千经万论所未曾有”。
往生极乐,必登补处,见于《阿弥陀经》及《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说:“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祗说。”《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夏师会集无量寿经汉、魏、吴、唐、宋五种译本而成之善本)中阿弥陀佛第三十五愿名为一生补处愿。愿文曰:“我做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究竟必至一生补处。”往昔传诵之《无量寿经》魏译本文曰:“来生我国,究竟必一生补处。”两本相同,可证凡往生者,必定于一生中定补佛位,同于现在兜率内院之弥勒大士,同名一生补处。这是阿弥陀佛的本愿。佛既成佛,愿已落实。所以带惑凡夫,一旦往生,便是阿鞞跋致、究竟都是位齐补处,也即是一生成佛。如上胜因妙果举体是不可思议。所以《要解》赞叹说“极乐人民,普皆一生成佛,人人必实证补处。“释迦一代时教,唯《华严》明一生圆满,而一生圆满之因,则末后《普贤行愿品》中,十大愿王,导归极乐。”由上可见,从凡夫心,以信愿持名为因,决定能得往生净土,位登补处,一生圆满,一生成佛,不可思议的妙果。所以说这是方便中第一方便,了义中无上了义,圆顿中最极圆顿。蕅益大师悲心无穷,感慨万分。痛心疾首,大声疾呼。接着说:“嗟乎!凡夫例登补处,奇倡极谈,不可测度。《华严》所禀,却在此经,而天下古今,信鲜疑多,辞繁义蚀,余唯有剖心沥血而已!”大师说,凡夫往生,一例都成为补处菩萨,这是最奇之说,登峰造极之谈。经中以《华严》最尊,但《华严》所独明的一生圆满之教,却落实在阿弥陀经的大小二本。可是普天之下,从古至今,对此信受者极少,怀疑的人很多很多,虽有言教,但义理却已隐晦。可哀可伤,所以大师悲痛至极地说“唯有剖心沥血而已!”大师愿剖出心肝,流洒热血与我们相见,而如是说,希望世人于此生信。我今普愿一切见闻此说之人,三复斯言,切莫再轻净宗为低浅之法。章末复于《要解》外,更引蕅益大师一段开示。作为印证。蕅益大师云:“念佛法门,别无奇特,只是深信、切愿、力行为要耳!只贵信得及、守得稳,直下念去。或昼夜十万,或三万五万,以决定不缺为准。毕此一生,誓无改变,而不得往生者,三世诸佛,便成诳语。一得往生,则永无退转,种种法门,悉得现前。切忌今日张三,明日李四。
(七)后语
念祖这次向诸位汇报和请教,开始于七月初十日莲花生大士圣诞,今日结束,又喜逢大势至菩萨圣诞,因缘很好。现道场已进行至第五日,会中或有人会想到,打七已念到第五天了,盼能有见佛见光之类的感应,这对于修持很有妨碍。印光大师有一段开示,针对这个通病,一针见血,作了开示。印光大师云:“光中用功,当以专精不二为主,心果得一,自有不可思议感通。于未一心前,切切不可以躁妄心,先求感通。一心之后,定有感通,感通则心更精一。所谓明镜当台,遇形斯映,纭纭自彼,与我何涉?心未一而切求感通,即少此求感通之心,便是修行第一大障。况以躁妄格外企望,或致起诸魔事,破坏净心。”我们对于印老这段开示,应铭记在心。
末后,恭录先师夏莲老昔年在极乐庵念佛七道场所作四偈,这都是持名妙行的真实经验。偈云:
那么《阿弥陀经》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那怎么理解这句话?对这句话一般人会理解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定要多善根多福德,才能往生。他这样理解的时候,马上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6
「深信因果」。我早年刚刚念《观无量寿佛经》时,念到这一句就起了疑惑:三福第三条是菩萨修的,菩萨还不相信因果吗?后来念《华严经》念到「十地品」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个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15
净土法门是易行道,用难行道来解释,那是不合理的。往生极乐世界,善导大师的解释,都以阿弥陀佛的第十八愿为标准。传承不同,解释不同,得到的效果也不同。我们之所以学习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4
人要相信命运!你命裡有多少财富,有多高的地位,一定的,否则的话你享受不了。人要懂得因果,就会规规矩矩做人,一生快快乐乐、圆圆满满。果报,最好是老年时候享,年轻时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11
现代这个社会,由于我们为科学所迷了。西方科学文明四百年,两百年前传到中国。日本人接受西方的科技文明,比我们早,他四百年。中国西方科技文明从日本传来的,二百年。这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10
黄念祖居士:我们做什么,佛都知道 我们做什么,佛都知道 黄念祖大德《观经》说:“诸佛如来是法界身,法身遍入一切众生心想中”佛的法身一切都入到众生心中的想念中,所
金玉良言时间:2025-01-09
黄念祖居士:全舱念观音 避免一空难 昨天来了一位核电站的朋友,他母亲信佛很虔诚,常念观音。他开飞机突然发生障碍,在很危险的时候就听见有人告诉他,你应该如何操作,他
金玉良言时间:2025-01-08
现在我们这个世界,依报的环境非常不好,这大家都知道的,佛在经上讲,这个世界「五浊恶世」。我们在四十年前、五十年,我学佛四十九年,讲经讲了四十一年,我初学佛的时候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07
(990423早餐开示) 【见和同解】 新加坡净宗学会是由李木源会长领导,他非常热心于弘法利生的事业。此道场很难得,这么多人上下一条心,没有意见,这真正是希有难逢。谚语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06
前面一段讲的四个字,我们一定要记住,自性的体是「湛寂」,自性的用是「虚灵」。佛教没有传到中国来,中国儒家、道家的圣人都懂得用「虚」,高明到了极处。你要用实就错了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6
一念时间多长?弥勒菩萨告诉我们,一秒钟有多少个念头?有一千二百八十兆的念头。所以我们能肯定这一生当中,一念清净的时候决定有。但是第二念就迷惑。一念清净还来不及感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06
由此可知,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应当全心全力依靠净宗经论的教诲,认真努力的学习,求生净土,这才是一生当中第一桩大事。净土怎样能够有把握的取得?你要记住「心净则佛土净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5
一切诸佛如来,为什么没有像阿弥陀佛这样做呢?前面曾经跟诸位报告过,十方诸佛刹土是佛与众生共业所现的,所以这个业非常复杂,有佛菩萨的净业,有众生的善业、恶业、无记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4
净土仪规里面,朝暮课诵、佛七仪规里面常讲,一心称念阿弥陀佛。一心就是菩提心,菩提心是真诚心,真诚心里头有一个念头就不真,就不是菩提心,心就不诚了。所以曾国藩,这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4
『得为叁界雄』,「雄」是对佛的尊称,就是大英雄。英雄两个字怎么解释?一般普通人做不到的他能做到,这个人叫英雄。世间什么事情人做不到?了生死出轮迴的事情,没有人能做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4
现在的教育只教人做事,没有教人做人,现在的人会做事不会做人。不会做人,事做得再好,纵然享受,心不安,提心吊胆,怕出祸乱,不安、不稳,死了之后叁途受果报。人不知道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4
大乘教里面告诉我们,经上讲的,一弹指有多少个念头?一个念头是一个画面,宇宙怎么来的?这个画面从哪来的?念头,「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才是事实真相。理解事实真相是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3
很多人看到我的时候,问我怎么修养的?我就很简单,叁不管:不管人、不管事、不管钱,心就清净了。要放下,什么都要放下。佛家讲得透彻,效果殊胜。我刚学佛的时候,跟章嘉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3
理搞清楚了,我们相信会有这种现象产生,我们不怀疑了。所以在这个世间,有人衰老得很快,有人衰老得很慢,什么原因?古人有句话说「忧能使人老」。忧虑就是烦恼,有忧虑的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3
我们出六道轮迴,比他们简单、比他们容易、比他们彻底。他们离开六道轮迴到哪裡去?到四圣法界声闻法界去。我们到极乐世界去了,四圣法界跟极乐世界不能比,差太远了。我们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3
净土教与庄严国土(1992年5月8日写于重庆慈云寺)一、净土教与净土宗净土教的阐扬源自释迦牟尼佛。根据大乘经的指示,有西方弥陀净土,东方药师佛净土、兜率弥勒净土、毗卢遮那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2
清净心这个时代修行要想成就,只有念佛求生净土,除这一条路之外,确实没有第二条路可以走得通的。念佛要念到什么时候,才真正有把握往生?要念到心清净。心清净了就是功夫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2
顺境善缘,就是善人,在这个境界里头最容易生的贪恋,你要在这里头放下贪恋,就是没有贪爱的心,没有留恋的心,你心清净,修这个功夫。逆境恶缘,遇到人都不是好人,都常常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2
这些我们平常要细心去反省,观察自己,自己在日常生活当中有没有定意,就是有没有定的意思,心清净、杂念少。中国古人有两句话,谚语里所说的,非常有道理,「知事少时烦恼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2
佛法里头,古谚语所谓的「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看到大家互相赞叹、互相合作,兴旺的气象;互相瞧不起、互相批评、互相毁谤,决定败亡。兴旺的教学,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2
1古大德教给我们,“知事少时烦恼少,识人多处是非多”,没有必要知道的事情,不去接触,不去打听,我们的烦恼就少;没有必要认识的人,不去攀缘,不去认识,我们的是非就少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1
第八章 净土资粮印光大师云:“净土法门,其大无外,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九界众生舍此则上无以圆成佛道,十方诸佛离此则下无以普度群萌。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行
净土法门时间:2024-12-31
末法的情形越来越深重 净土法门就越来越当机末法的情形越来越深重,这净土法门就越来越当机,当机并且又能够契理。所以这是十方三世诸佛慧命所在,是所有众生得救的核心所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7
01『真正的护法居士』什么是护法?有不少人认为在寺庙、念佛堂或道场干义工,帮助筹办法会,或者是给寺院布施、募捐等等就是护法,这仅仅是一个方面。护法绝不只意味着物质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4-12-26
黄念祖老居士谈怎样忍辱 人生总不免有许多不如意的事情,有许多冤枉,有许多无理横加,种种的这些事情。但我们要怎样忍辱呢?第一种叫“力忍”,要用力量才能忍。也就是说
悟性时光时间:2024-12-24
黄念祖:《敬跋重印会集本后》黄念祖:《敬跋重印 大经 会集本后》 丙戌十月十九日,为北平广播电台台长黄念祖君之慈母梅太夫人六十正寿。鉴于世俗之寿其亲者,或绮筵丰席
为人处世时间:2024-12-17
黄念祖:万修万人去,但是现在许多佛弟子并没有去,为何?修行人只要能够听到这个法,能够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就必定可以往生。这是人人都可以做得到的事情,是万修万人去
悟性时光时间:2024-12-16
学佛的好处是看开和原谅,老法师开示。不能造业,不能造业这句话容易说,不容易做到。我们试问一问,能不能原谅一个陷害我的人,羞辱我的人,毁谤我的人?能不能?不能,不能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14
心灵的资粮佛陀在世时,曾说过一段染布的譬喻有一天,佛陀和弟子们来到王舍城托钵。城里有一条街道十分热闹,开了各种贩卖生活用具的商店,有打铁店、制桶店、布店等等。佛陀走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3
「所生之处,果报追随,相从不舍」,这几句要记住,三句。我们的一生记住这句话,天天所遇到的,是果报追随,相从不舍。果报要受,受都不放在心上,都不会引起分别执着,这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11
黄念祖:忍辱一共有六个层次你到哪一层了?黄念祖 “忍辱”有六个层次,即力忍、忘忍、反忍、觀忍、喜忍、慈忍。我们学佛后知道六度波罗蜜中有一度叫“忍辱”,修忍辱是菩
为人处世时间:2024-12-09
黄念祖:忍辱的六个层次,你到哪一层了?“忍辱”有六个层次,即力忍、忘忍、反忍、觀忍、喜忍、慈忍。我们学佛后知道六度波罗蜜中有一度叫“忍辱”,修忍辱是菩萨成佛必经
为人处世时间:2024-12-09
黄念祖:佛是三觉都圆满,三觉是什么?佛是三觉都圆满。 三觉是什么?“自觉”。所以我们要弘法,你首先就是要自觉,你自己不觉悟,自己还在迷,自己还满眼睛都是翳,自己还
谈佛说禅悟人生时间:2024-12-09
黄念祖:念佛时散乱、妄想多,如何对治?问:念佛时散乱、妄想多,如何对治? 黄老答:现在念佛散乱,这也是必然的。这个不要怕,夏老师有两句诗:“任他妄想纷飞,听我念佛
为人处世时间:2024-12-08
黄念祖:密宗破瓦法是否有助于往生 黄念祖大德:更有进者,既承下问,敢不掬诚!行人于临终紧张关头,仍能自在修习颇瓦者,恐百中无一,甚至千万中亦难有多少也。例如宋代
谈佛说禅悟人生时间:2024-12-01
净土精要法句一心顶礼极乐世界接引导师阿弥陀佛!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已愿
净土法门时间:2024-12-01
护持三宝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定位要准确。居士要把自己放在护持位上,恭恭敬敬的对待三宝,尽心尽力的做好该做的一切。三宝给了我们成就的机会,给了我们因缘,是我们的福田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4-11-24
梦参老和尚《占察善恶业报经》讲记念我名号(地藏名号)这个人他这个报身尽了死了,终不堕恶道八难之处。死后不会堕三恶道,也不会堕八难。还能够听闻正法习信修行,亦能随愿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1-18
黄念祖:佛教中的“四依法”非常重要“了义中无上了义”。“了义”是什么呢?简单说来,就是分明显了真实究竟的义理。注解中的“分明显了”,就是常说的了了分明。其中的“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4-11-16
修道的时候要有助道因缘,什么是助道因缘呢?你修道的时候要穿衣,也要吃饭,也得有个住处。这就是助道因缘,资助你修道的缘。没有所依的资粮,这样去修行是成功不了的。你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1-16
22.阿弥陀佛第十八愿的意义是什么?阿弥陀佛于往劫中,发四十八愿,度脱众生。有一愿云,若有众生闻我名号,求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阿弥陀佛誓愿度生。若众生不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5
这样来打坐,身体香如玉如果你以清净心打坐,过一段时间就会闻到奇异清香,这个香气来自你的身体。这就是南怀瑾所讲的将津液转化为长生不老之液学佛打坐之道。我们打坐坐得
悟性时光时间:2024-11-15
答净土四十八问[明]莲池大师 著答四十八问序净土之教,因地于法藏,肇端于韦提,开陈于灵鹫教主之金言,流衍于匡庐大士之莲社。专一心而向往,历三界以横超,诚哉末法之要津矣!然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0
[明]莲池大师 撰普劝为人必修净土天如《净土或问》云:今禅者见修净土,鄙之为愚夫愚妇。此非鄙愚夫愚妇也,乃鄙文殊、普贤、马鸣、龙树也。其言痛切如此,犹有未信者。因为考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9
黄念祖:抓住这一生机会永超生死 任何一个人,如果不愿意醉生梦死,一直糊涂到进火葬场,那就首先必须明白这一件事:为什么要活着?活着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 人身难得,哪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4-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