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老友比丘的故事
「虽多诵经集,放逸而不行,
如牧数他牛,自然沙门分。」
「虽诵经典少,能依教实行,
具足正知识,除减贫瞋痴,
净解脱心,弃舍于世欲,
此界或他界,彼得沙门分。
【双品YAMAKA-VAGGO(第 19 ; 20 偈)】
在舍卫城,有两个感情甚笃的好朋友,分别都是积善之家的好儿子,有一天,两人相邀到寺庙听佛说法,受了佛陀威德神力的摄受,乃毅然摒弃世乐,舍俗出家,两人出家后非常精进,在道业上互相增上,二人一起去跟随戒师学戒,之后再跟随其它老师学习佛法,这样过了五年,二人一同来到佛所,顶礼佛陀之后,向佛陀请示法要,佛告之曰:一则内观禅坐,二则勤读经典。其中一人较为年长,老来出家,研读不力,遂想从内观禅修下手,便进而向佛陀请教静坐的方法,佛陀就由最基础的静坐方式,到成阿罗汉证果之内观禅修方法,一一告之,这位年长的比丘于是离开他的朋友,只身到森林里修习禅定,行头陀行(注一),精勤不懈,不久即证阿罗汉果。
另一位较年轻的朋友则立志研读,博览群经,不久之后,即对三藏之学融会贯通,于是四方游化,到处讲经说法,收了五百比丘徒众,又作了十八个佛教团体的住持,教化无数。
话分两头,先说这位较年长的,到森林里实修禅定,已经开悟证果的「胜道沙门」(注二),因为成就了内证工夫,许多佛子去向他请法,这位胜道沙门均直接教以内观禅修的方法,因此每个弟子都得开悟解脱,不久也学徒济济,道声甚隆。「胜道沙门」的弟子们很想入舍卫城去拜谒佛陀,这位胜道沙门便令弟子们代向佛陀及佛陀身边的阿罗汉比丘顶礼问讯,并令弟子们顺道到他的好友──「博学比丘」的处所向他顶礼问好,弟子们拜谒佛陀之后,旋即遵嘱到博学比丘那里,表明来意,代他们的老师向博学比丘顶礼问讯,这位博学比丘却一脸傲慢的问道:「谁?」弟子们回答:「您的老友比丘。」
之后,这位胜道比丘的弟子们常常轮流去拜谒佛陀,胜道比丘从不忘了令弟子们顺道去顶礼他的老友──博学比丘,谁知这位博学比丘傲慢之余又渐渐露出厌烦的神色,有一次又忍不住故意问前来顶礼的「胜道比丘」的弟子:「他是谁?」「您的老友比丘!」「你们跟他学到什么?有没有读长阿舍?」「没有。」「中阿舍?」「没有。」「或者其它阿舍?」「没有。」「有没有读大藏经任何一部经典?」「没有。」「有没有读法句经一句一偈?」「没有。」博学比丘不客气地说道:「怎么出家那么久,连一部小小的经典都没看,他是怎么教导你们的?你们的老师一大把年纪才出家,穿着粪扫衣在森林里不知是怎么过的,收了那么多徒弟,竟然没有一人读过任何一部经典。」
其实,这位博学的比丘对他的老友──一个年老出家、不识之无的老比丘,竟然也有那么多徒众跟随,心里是怀着嫉妒与轻视的,于是心下暗自盘算:「找个机会与他辩论一番,让他出糗!」
有一次,这位证果的胜道沙门入舍卫城拜谒佛陀,之前他先到老友博学比丘的处所将钵和袈裟寄放老友处,拜谒佛陀之后,旋即回到老友处所准备叙旧一番,博学比丘早已准备好了两个位子,并召集他的弟子们前来,聆听他俩的辩论,此时佛以佛眼观此因缘,知道博学比丘虽然博览群经,然对内证工夫却豪无所获,夜郎自大,甚可怜愍,于是整装朝着博学比丘的住处走来。
佛陀的突然到来,令大众颇感惊讶,顶礼佛陀之后,大家恭请佛陀上座,佛陀问博学比丘:「初禅是什么境界?」博学比丘一时语塞,无言以对,再问二禅、三禅、四禅、五禅境界(注三)如何?博学比丘均哑口无言,不知如何作答。佛陀转身将同样的问题询问这位森林里的阿罗汉比丘,均对答如流,佛陀赞叹地说:「善哉比丘!」接着佛陀之问博学比丘有关八种定(注四)的境界如何?博学比丘瞠目结舌,一句话也答不出来,反之他的老友则一一回答得非常仔细,佛陀又连连赞叹:「善哉!善哉!」佛陀再问四果(注五)之位阶情况如何?这些都是内观实证的境界,阿罗汉比丘从容的详细禀告佛陀,博学比丘在一旁楞楞地听着,心中惭愧不已,而佛陀又不住地赞叹老友;博学比丘的弟子们不明究里,眼看佛陀不停地赞叹那个看起来豪不起眼的比丘,而他们的老师那么博学,又辩才无碍,却没有得到佛陀丝毫赞许,心中甚感不服,私下交头接耳,纷纷议论佛陀不合,佛陀问明了原诿之后说道:「你们的老师像领工资的牧童,他只负责将老板的牛带到草地吃草,但却没有喝到挤下来的牛奶──从享盛名而不得法味;而胜道比丘,他堪称我的徒儿,他领受了我的真髓──他有法味。」佛因而又说偈言:
「虽多诵经集,放逸而不行,如牧数他牛,自无沙门分。」
「虽诵经典少,能依教实行,具足正知识,除灭贪瞋痴,
善净解脱心,弃舍于世欲,此界或他界,彼得沙门分。」
大众闻佛说偈已,众中有多人开悟证果。
注一:头陀行:僧人修治身心、淘汰烦恼尘垢的十二种梵行,又称十二头陀(亦有十三、十六之说),即(一)粪扫衣、(二)但三衣(三)乞(四)不作余食(五)一坐食(六)一揣食(七)阿兰若处(八)冢间住(九)树下止(十)露地(十一)随坐(十二)常坐不卧。
注二:胜道沙门:释尊入灭的前一天,最后一餐是接受铁匠周那的供养,饭后周那请教佛陀世间有几种沙门,佛说世间共有四种沙门,即(一)胜道沙门(二)说道沙门(三)活道沙门(四)污道沙门。胜道沙门是指具有非常卓越的道行,而证得阿罗汉果最高悟境的沙门,这是世人的灯塔,要救济世人的。
注三:五禅:依《清净道论》,色界善心与禅支相应的各别而有五种,即
(一)与寻、伺、喜、乐、定、舍相应的为第一禅。?
(二)以超寻,即与伺、喜、乐、定相应的为第二禅。
(三)更超伺,与喜、乐、定相应的为第三禅。
(四)更离喜,仅与乐、定相应为第四禅。
(五)以舍弃寻、伺、喜、乐,仅存定的为第五禅;
但依原始佛教以来,一般都说四禅,即
初禅离诸欲及诸不善法,有寻有伺,
二禅寻与伺止息,内心净,心统一,定生喜乐,
三禅舍离喜心,依舍而住,有念有正知,受身之乐,
四禅断苦乐、灭忧喜,依舍而念清净。
注四:八种定:色界之四禅定与无色界之四空定也。四空定即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
注五:四果:指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称四沙门果,略称四果,指声闻乘在修行过程中的四种阶位。
曹彬戒杀变吉相的故事曹彬是宋朝时代的一位大将,帮助宋太祖平定天下,颇有一番汗马功劳。有一天,曹彬遇见高士陈抟希夷先生,陈希夷是很有学问的人,善于相术,看了曹彬的相,对
杀生故事时间:2025-02-21
施食不仅能让我们的劫祸和苦难得到消减,也能够为我们排除心中的阴郁和忧愁,使我们在生活中更加的幸福和得心应手,而且通过施食还可以帮助我们化解一切的灾劫和苦难,使我
学佛感应时间:2025-02-19
慧开凿巨像黄龙洞又名无门洞,飞来洞。地处西湖北山栖霞岭北麓茂林修竹深颇洞天福地之气象。它虽以洞名,其实近代以来较为吸引人的是道观园林胜景,而在晚清以前,则以佛寺驰名
佛教故事:民间故事时间:2025-02-18
善良的白菊仙女很早以前,大运河边住着一个叫阿牛的农民。阿牛家里很穷, 他七岁就没了父亲,靠母亲纺织度日。阿牛母亲因子幼丧夫,生活艰辛,经常哭泣,把眼睛都哭烂了。
佛教故事:民间故事时间:2025-02-17
不幸在佛世时,有一位从小和给孤独长者一起长大的青年。给孤独长者的财力很丰厚,上至国王、王子都很敬仰他,其它士、农、工、商的人更是敬佩他,可是他这位朋友却一直都很困顿
佛教故事:民间故事时间:2025-02-17
比丘的遭遇在佛陀的僧团中曾发生一件事有一位好乐佛法的年轻比丘,原本对佛法很精进,很用功追求真理,心境也常在静定之中。但是,人的心念有时却像海浪一样,遇到强风就兴起狂
佛教故事:民间故事时间:2025-02-17
独眼侠客清咸丰年间,江南石门县出了个有名的武士,姓达名臻。他自幼拜名侠为师,轻功剑术已臻一流,还练成了一手金钱飞膘。达臻不但武功超人,更兼性情耿直,好打抱不平。这年开
佛教故事:民间故事时间:2025-02-17
王麻子清代安徽商人程伯鳞,久居江苏扬州,信奉观音大士极虔诚。乙酉年的夏天,乱兵经过扬州城,程君祈祷大士垂救,梦见慈悲的观音菩萨对他说:你全家十七人,十六人都能免难,只有
佛教故事:民间故事时间:2025-02-17
44、念佛度冤李家村有位农妇,每天早晚两次往田间送饭,总看见有个年轻的女子忽左忽右地跟随着她。问和她一路送饭的农妇们,大家都说没看见。这位农妇为此心生恐惧,整天提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13
念佛能够让我们在浮躁和喧嚣中得到平静,使我们在修行时更加的快速和专注,也能够为我们排除心中的杂念和忧愁,使我们的内心更加清明和安定,而且通过念佛还可以帮助我们远
学佛感应时间:2025-02-12
沉香产于苦地,名于富贵乡,为人所重,千金以求。采集沉香相当艰难,野生沉香不像矿物,没有矿脉,没有显著标志,寻找沉香只能靠经验来判定。沉香树生长在海拔400至1000米
沉香知识时间:2025-02-09
鬼与农夫 (一个平凡的小故事,给人的震撼却无法形容) 第一次看到这个故事,当时只是抱着姑且看看的心态,但在看完后带给人的震撼,却绝不是笔墨可以表达、言语可以形容的,
为人处世时间:2025-02-07
01.猫和猪是好朋友。一天猫掉进大坑,猪拿来绳子,猫叫猪把绳子扔下来,结果它整捆扔了下去。猫很郁闷的说:“这样扔下来,怎么拉我上去”猪说:“不然怎么做?”猫说:“你
佛教知识时间:2025-01-30
鬼道众生的故事:借住一下 借住一下南宋时,有位叫司马文宣的人,平时虔诚信奉佛法,也时常礼请僧人来家中诵经念佛。司马文宣有一个弟弟,兄弟俩平日感情很好,经常在一起
谈佛说禅悟人生时间:2025-01-24
每年的岁末年初,总能听到很多人谈论“生肖和犯太岁”的话题。提到“太岁”,很多人都会想到“太岁头上动土”“太岁当头坐,无灾恐有祸”等民间流传的老话。在中国几千年的
佛答时间:2025-01-23
戒杀生的故事-又哭又笑的山羊佛在舍卫国祗園精舍时,比丘众问佛杀牲畜以祭供祖先有什么好处?佛以此因缘告诉众比丘们∶杀牲畜以祭供祖先没有好处的。然後佛陀就说了一个故事
其他因果故事时间:2025-01-14
再来我们看下面这个,『一活蚁也,沙弥易短命为长年。』这个我们前面有讨论过,在《放生文》注解里面,也把它编进去,「活蚁二事」,一则短命长年。他这是讲有一位小沙弥,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12
有一个年轻人去买碗,来到店里他顺手拿起一只碗,然后依次与其它碗轻轻碰击,碗与碗之间相碰时立即发出沉闷、浑浊的声响,他失望地摇摇头。然后去试下一只碗。他几乎挑遍了
佛教知识时间:2024-12-28
从前有个人非常贫穷,无以自立,但志行高洁,从不做非法、非礼的事。因家里实在太穷,无法生活,他就去给一些商人当仆人。这些商人带着这个穷人,一齐入海采宝。他们采到了
佛教知识时间:2024-12-28
黑叶猴报恩的故事在重庆金佛山密林深处,猴子和人演绎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去年7月底,北基山脚下的山民王志成在林中采药时遇见一只两岁多的左手受伤的黑叶猴。王志成把黑
护生故事时间:2024-12-23
na mo a mi tuo fo南 無 阿 彌 陀 佛在这个世间为什么要多念这两位菩萨?为什么在我们这个世间要多念观世音菩萨、念地藏王菩萨,什么原因呢? 因为这两位菩萨专门发心在娑婆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2-16
念佛的功德感应是非常多的,我们平时修行佛法的时候一定要认真恭敬,只有对佛菩萨充满恭敬,我们持诵佛法才能够获得无量的功德,我们多多的读诵佛法也是有很多的感应的,下
学佛感应时间:2024-12-12
转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亲身经历和聆听过很多有关于人的因果报应、地狱这方面的事,在本地的庙宇里或古迹里都详细的有这方面的记载、雕塑画像、壁画等等。使得人看后触目惊心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09
救龟奇遇的故事黄叔达在京城的高等学府里念书,见到友人捉得了一只龟,将要把龟壳剖脱下来(多残忍呀!)黄叔达可怜这只乌龟,把它买下来放生了。后业,黄得了病,很严重。他的儿子
护生故事时间:2024-12-07
心是所有法的先导,心是所有造作的主导,若人造作身口意恶业,必定受苦报,一如牛车紧随牛的足迹。有一天,盲尊者迦丘帕喇到祗树给孤独园向佛陀问讯。当天晚上经行时,他意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07
编者按:今天这篇故事,出自《宋高僧传》,主人公是唐代高僧圆观法师。圆观法师之事在历史上影响极为久远,后世所谓“三生石”即源出于此。只是在流传过程中,法师名字也已
佛教知识时间:2024-11-30
有一个卖气球的老人,拿着把五颜六色的气球,每当生意不好的时候,他就放出一只艳丽的气球。于是招来了一大批踊跃的购买者。老人在一阵忙碌之后,又放出一只黑色的气球。忽
香道资讯时间:2024-11-22
黄柏霖:讲佛典故事化解老菩萨心结我以前在讲佛典故事给老菩萨听的时候,有一个老菩萨,她在做资源回收,她讲给我听,她说她儿子非常地不孝,要夺她的财产,还逼她把房地产
悟性时光时间:2024-11-16
这样来打坐,身体香如玉如果你以清净心打坐,过一段时间就会闻到奇异清香,这个香气来自你的身体。这就是南怀瑾所讲的将津液转化为长生不老之液学佛打坐之道。我们打坐坐得
悟性时光时间:2024-11-15
印光大师讲故事 之 往生篇《高僧传》三集《法照大师传》云:大师于大历二年栖止衡州云峰寺,屡于粥钵中现圣境,不知是何名山。有曾至五台者言:“必是五台。”后遂往谒。大历五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4
我是一名从医三十年的临床医生,也是个在家居士。在我的工作中,遇到过很多奇特的疾病,用医疗很难治愈,有的时候真是束手无策,自从学佛以后,通过佛法解决了一些医学难以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14
在清朝顺治年间,顺治甲午这一年,有一位书生叫汤聘,他是溧水县人,有一次要到省城去应试,结果在旅店里面就患了重病,到了半夜就断气了。他冥冥之中就感到自己的灵魂从头
邪淫果报时间:2024-11-13
方海权:讲因果故事二十二信诺施乞,考中高第有一个乞丐,总是喜欢躲在寺庙一个角落静静念佛。然后去乞讨,每当有人施舍他的时候,他总是面露笑容,并不停地说:“因缘,因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12
云南有一位秤锤祖师,明朝人,姓蔡,住昆明小东门外。父母去世,遗下财产田园,生活过得很好,勤俭劳动,自种菜蔬出卖作零用。妻年轻貌美,好吃懒作,和野汉子私通。蔡虽明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1
佛陀和阿难入城乞食的时候,看见一群男孩在路边游戏,堆积泥土当作粮食、宫殿。 有个小男孩远远看见佛陀到来,心生欢喜,想要供养佛陀,就把泥土当作米,上前施给佛陀。佛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11
故事二:书到今生读已迟 书到今生读已迟“这句话是明朝一位进士袁枚说的,他是说宋朝的黄庭坚字山谷的故事。黄庭坚,字山谷,江西省修水县人,他的诗书画号称“三绝”,与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09
黄柏霖:忍辱仙人与歌利王的故事这让我们想到,《金刚经》里面讲了佛陀的过去生,他在当忍辱仙人,就能够随时观照自己的心念,他当忍辱仙人的时候,在山上修行。那个时候有
为人处世时间:2024-11-08
长修,姓汪。住在皖北某村,活了五十多岁,心特别毒害,一辈子谁也不怕,一点亏都不能吃,光占便宜。村里人都不敢惹他。从下面几事中即可看到他人怎么样。九十年代中期,由
佛教知识时间:2024-11-02
暴发户买智慧的故事《经律异相》:从前有一个人,又贫穷,又愚痴无智慧,他不自觉无智慧之苦。但知贫穷难以度日,为了发财,故入海采取珍宝。这人入海,居然被他采得很多宝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31
姜见龙居士,字元标,江苏吴县人。曾经提倡设置免费提供贫民埋葬的义冢,以埋葬许多暴露于外的尸骨。有一年饥荒,损献钱财以赈灾,家道于是中衰,后来学习眼科来养活生计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29
作者:琳达我姥爷出生在地主世家,他父亲哥仨都很有钱,他父亲排行第三。我妈妈还记得幼年时,家里院子周围有炮楼,还有人扛枪站岗。这么显赫的家族,富足的生活却与姥爷不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8
法王晋美彭措金刚上师传讲堪布索达吉译导(3)能愿比丘—杀生之报短命多病一时,佛在舍卫城。有一施主,财富圆满,犹如多闻天子。其有一子娶妻之后,一同愉快地生活着。但美
杀生果报时间:2024-10-12
双溪寺的三坛大戒已近尾声,传戒过程顺利如仪,求戒的戒子们都很欢喜。这天得戒和尚印海定律师对戒子们开示:“诸位戒子,此次传戒法会即将圆满,梵网经云,我是已成佛,汝
因果轮回时间:2024-10-11
不传人闲话的狐妖沧州盲人蔡某,以弹唱为生,每次路过南山楼下,就有一位老翁邀他弹唱,并与他相对饮酒。二人关系逐渐亲密起来,老翁也时常到蔡家与他共欢。老翁自称姓蒲,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03
有一位聪明的那先比丘,从他的智慧流露事迹中,可以知道他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奇人。有一次,弥兰陀王故意要非难那先比丘,就诘责他说:“你跟佛陀不是同一个时代,也没有见过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03
怕什么东西?炮火连天,兵荒马乱,有人吓出了毛病,整天心神不定,一会儿急着看医生,一分钟都等不及;一会儿医生开了方子却不肯服药,医生请了一个又一个。印光大师笑他像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02
罗梓生居士生西记罗梓生居士,福建闽侯人,弟兄三人,排行最小。幼读诗书,八岁丧父,他侍奉母亲,善待兄弟,成年后参军。由于他忠厚老实,俭朴廉洁,从不自欺欺人,赢得军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02
麂子救人的故事 有一位从大峡谷中走出来的僳族朋友,给我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怒江边一个叫嘎拉的小山村里,生活着一个善良的猎人。一天,他在一条山涧边救助了一只不满
佛本生故事时间:2024-10-01
黄柏霖:魏武帝灭法的故事魏之武帝,这个也是在历史上很有名,要灭掉佛法的魏武帝,北魏的武帝,我们讲说三武一宗禁佛,这是北魏的太武帝。他刚开始是崇信佛法,后来因为受
禅理故事时间:2024-09-26
夏日炎炎,室友合钱买了一个大西瓜回来,急不及待地切开,不禁大失所望。淡淡的粉红瓜肉上面沁着几颗小小的水珠。“妈的,西瓜不红!”室友恨恨地骂道。我能明白室友作为消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