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语s/ra^vaka,巴利语sa^vaka。音译舍罗婆迦。又意译作弟子。为二乘之一,三乘之一。指听闻佛陀声教而证悟之出家弟子。
⑴.亦作声问。音信。《国语越语上》:寡君句践乏无所使,使其下臣种,不敢彻声闻於天王。《吕氏春秋赞能》:孙叔敖、沉尹茎相与友,叔敖游於郢三年,声问不知,修行不闻。《汉书苏武传》:前发匈奴时,胡妇适产一子通国,有声问来,愿因使者致金帛赎之。《北史儒林传下刘炫》:炫与妻子,相去百里,声闻断绝。宋沈括《梦溪笔谈谬误》:丁晋公之逐,士大夫远嫌,莫敢与之通声问。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四章第一节:唐北庭节度使李元忠、安西四镇留后郭昕率将士守境,与朝廷声问中断。
⑵.亦作声问。名声。《荀子大略》:德至者色泽洽,行尽而声问远。《韩非子内储说上》:子闻寡人之声闻,亦何如焉?《三国志蜀志许靖传》南阳宋仲子於荆州与蜀郡太守王商书裴松之注引晋陈寿《益州耆旧传》:商字文表,广汉人,以才学称,声问著於州里。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健驮逻国》:﹝论师﹞少好学,有才辩,声闻遐被,法俗归心。宋沈辽《真觉开堂》:自诸祖述作已达者,皆著声问。清曹寅《题云辨上人小照》诗:行识自来矜色相,声闻何惜证飞仙。参见声闻过情。
梵文意译。佛家称闻佛之言教,证四谛之理的得道者。常指罗汉。《大乘义章》卷十七:观察四谛而得道者,悉名声闻。《大乘义章》卷十七:从佛声闻而得道者,悉名声闻。《敦煌变文集维摩经押座文》:五百声闻皆被诃,住相法空分取证。
首先举示佛经:佛开解梵志阿拔经卷一: 何谓五阴?一、色,二、受,三、想,四、行,五、识。此五覆人,令不见道。因此修行第一步,就是见道(以声闻四果来说,就是初果),而要取证初果,势必要先了解这五阴的内涵。而具体的修法,其实阿含经非常多了,举示一则:杂阿含经卷八203: 佛告诸比丘: 谛听,善思,当为汝说。诸比丘!云何一法断故,乃至不受后有?所谓无明。离欲、明生、得正智,能自记说:我生已尽,梵行以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正观眼无常:若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若苦、若乐、不苦不乐,彼亦正观无常。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比丘!如是知,如是见无明,离欲,明生。因此要亲证不受后有,也就是声闻四果阿罗汉的自知自证境界,必须断除一念无明,无明断,明生,就能得正智了。具体的修法,就是如实了知五阴的内涵,并且如实一一深入观察五阴的虚妄,才有办法破除无明(一念无明的主要内涵就是将五阴认取、执著为真实有)。但是除了观察五阴虚妄以外,还必须有个大前提:中阿含经卷54: 复次,有六见处。云何为六?比丘者,所有色,过去、未来,或内或外,或精或粗,或妙或不妙,或近或远;彼一切非我有,我非彼有,亦非是神;如是慧观,知其如真。所有觉(受阴),所有想(想阴),所有此,见[非我有,我非彼有;我当无我,当不有;彼(觉、想)一切非我有,我非彼有,亦非是神。]如是慧观,知其如真。所有此,见若见闻识知(识阴和行阴)所得所观,意所思念,从此世至彼世,从彼世至此世,彼一切非我有,我非彼有,亦非是神。如是慧观,知其如真。所有此,见此是神,此是世,此是我;我当后世有,常,不变易;恒,不磨灭法;彼一切非我有,我非彼有,亦非是神;如是慧观,知其如真。经中一开始说明五阴的虚妄,可是在最后提到: 有真实我--常、不变易、恒、不磨灭。所以其实从这边就可以看出,在最早期的阿含时期,佛陀就已经开示了五阴虚妄的背后,有个真实我,也就是般若经典提到的真心、金刚心、不念心、真如、如、涅盘、无所住心等等。所以要取证声闻四果阿罗汉,只要如实观察五阴的虚妄(对於五阴的内涵务必如实了知而无所遗漏),断除对於五阴的执著,也信受佛语,五阴虽非真实我,然而却有真实我是常、不变易、恒、真实的。有这几个前提与条件,今生要取证声闻解脱果,实非难事。
【四种声闻】 [出法华文句] 一决定声闻谓其久习小乘之法。故今闻小乘教而得证果。既证小果之后。再不进求大乘之法。是名决定声闻。二退菩提声闻梵语菩提。华言道。谓此声闻本是菩萨。会发菩提之心。积劫修道。忽因被厌生死。退失大心而证小果。是名退菩提声闻。(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三应化声闻应谓应现。化即变化。谓此声闻本是诸佛菩萨。内秘真实之行。外现声闻之身。而能引接前之二种声闻归于大乘。及广化众生令入佛道。是名应化声闻。四增上慢声闻谓自得增上之法而轻慢于他。此种声闻。厌恶生死。欣乐涅盘。因修戒定慧之道。少有所得。便谓证果。此即未得谓得。未证谓证。是名增上慢声闻。(梵语涅盘。华言灭度。)
瑜伽八十卷五页云:云何名为四种声闻?一者、变化声闻。二者、增上慢声闻。三者、回向菩提声闻。四者、一向趣寂声闻。变化声闻者:为欲化度由彼所化诸有情故;或诸菩萨,或诸如来,化作声闻。增上慢声闻者:谓但由补特伽罗无我智及执著邪法无我智,计为清净。回向菩提声闻者:谓从本来、是极微劣慈悲种姓。由亲近如来住故;于广大佛法中,起大功德想,熏修相续。虽到究竟住无漏界;而蒙诸佛觉悟引入方便开导。由此因故;便能发趣广大菩提。彼于如是广大菩提,虽能发趣;由乐寂故;于此加行,极成迟钝。不如初始发心有佛种姓者。一向趣寂声闻者:谓从本来、是最极微劣慈悲种姓故;一向弃背利益众生事故;于生死苦,极怖畏故;唯有安住涅盘意乐,毕竟不能趣大菩提。如二王子、相似处生。平等平等,受王快乐。一、于王政诗论;工巧处等,皆悉善知。第二王子,则不如是。彼二但由此分差别;非由受用王之快乐。如是于无漏界中,诸菩萨众、与一向趣寂声闻、当知差别。
[出法华文句] 一决定声闻谓久习小乘。积劫功圆。而证得小果。是名决定声闻。二退道声闻谓此声闻本习大乘。积劫修道。中间为厌生死。退大道心。取证小果。是名退道声闻。三应化声闻谓诸佛菩萨。为前二种声闻故。内秘佛菩萨之行。外见声闻之形。引诱小乘。令入大乘。是名应化声闻。四增上慢声闻厌居生死。欣乐涅盘。修习小乘。以少为足。未得谓得。未证谓证。是名增上慢声闻。五大乘声闻谓以佛道声。令一切闻。不住化城。终归实所。是名大乘声闻。(化城者。无而倏有名化。防非御敌名城。以喻小乘涅盘。能防见思之非。而御生死之敌也。宝所。即大乘实相之理也。)
二藏之一,三藏之一。指释尊为声闻所说之四谛、十二因缘等教说。为菩萨所说之六度等教法,则称菩萨藏。声闻藏一语系出自菩萨地持经卷十二。隋代慧远及唐代吉藏、善导等诸师,均将经典分类为二藏,并加以批判。于文殊支利普超三昧经卷中则举声闻、缘觉、菩萨三藏之说。若仅称声闻、菩萨二藏时,声闻藏中则已包含有缘觉藏。此二藏之分类,与所谓大小二乘、半满二教为同义。[入大乘论卷上、大乘义章卷一]
二种僧之一,三种僧之一。指剃发染衣,现沙门之形相,而修习戒、定、慧三学者。大智度论卷三十四举出声闻僧、菩萨僧二种;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二则举出菩萨僧、声闻僧、凡夫僧等三种。如舍利弗、目犍连等,即为声闻僧。(参阅僧伽5718)
佛教三乘之一。称闻佛言教悟苦﹑集﹑灭﹑道四谛之真理而得道者。
声闻四果 - 须陀洹果。[出金刚经疏] 一须陀洹果梵语须陀洹。华言入流。又名预流。即初果也。谓此人断三界见惑尽。预入圣道法流。故名入流。(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声闻二果-斯陀含果,梵语斯陀含。华言一来。即第二果也。谓此人于欲界九品思惑中。断前六品尽,后三品犹在。须更来欲界一番受生。故名一来。(思惑者。谓眼等五根对色等五尘。心起贪受。迷惑不了也。九品得。于上中下三品中又各分三品也。)
声闻三果-阿那含果,梵语阿那含。华言不来。即第三果也。谓此人断欲界后三品思惑尽。更不来欲界受生。故名不来。
声闻四果 - 阿罗汉果。阿罗汉果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即第四果也。谓此人断色界无色界思惑尽。四智已圆。已出三界。已证涅盘。无法可学。(四智睹。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也。梵语涅盘。华言灭度。)
【声闻三道】 【出天台四教仪集注】 一见道谓声闻因断三界见惑。见真谛理。故名见道。即初果须陀洹也。(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见惑者。意根对法尘起诸分别曰见惑。梵语须陀洹。华言预流。谓预入圣道法流也。)二修道谓声闻得初果已。复缘真谛之理。断欲界九品思惑。名为修道。即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也。(思惑者。五根对五尘起贪染心曰思。九品者。于上中下三品。每一品中又分三品。名为九品。梵语斯陀含。华言一来。谓来欲界一番受生也。梵语阿那含。华言不来。谓不来欲界受生也。)三无学道谓声闻断三界见思惑尽。真谛之理究竟。无法可学。故名无学。即第四果阿罗汉也。(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
单念大悲咒这一句,就是成就法,求什么都会成功的。(1)南无喝啰怛那哆啰夜耶(namoheladanuoduolayeye)宣化上人慈悲开示:慈观悲观喜舍观普度众生化大千有缘无缘同摄受离苦
宣化上人时间:2025-01-21
心里净,佛土就净;佛土净就是快乐。◎节录自《六祖法宝坛经》浅释什么是极乐世界呢?在你自己色身,就是极乐世界。你心里净,佛土就净;佛土净就是快乐。心里净,就没有一切
宣化上人时间:2025-01-20
新西游记中的唐僧和沙和尚胸前戴的佛珠,仔细看佛珠表面,颜色是乌黑油亮,其材质应该是用非洲黑檀木所制。非洲黑檀木坚硬、滑润,用黑檀加工而成的佛珠经打磨后形成的包
佛珠文化时间:2025-01-16
请购佛教饰品有什么讲究 第一, 佛教饰品不宜说买,应说请,或者说请购。表示一种尊重。第二, 佛教饰品如果在不佩戴的时候,不要随便放在裤子口袋里,放在上衣口袋,或者
佛珠文化时间:2025-01-16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它主要说明两个问题:1、因果相续,贯通三世,不会中断。我们今生所受吉凶祸福,都是自因自果。明白此理,自然不怨天,不尤人。2
昌臻法师时间:2025-01-14
学佛到底应该怎样学,该念佛?还是该持咒?是该参禅?还是该修止观?很多人就徘徊在这样的犹豫中。更有许多争论。有人说要一门深入,有人说要多方参学。有人说要系统学习,有人
学佛感应时间:2025-01-12
现代这个社会,由于我们为科学所迷了。西方科学文明四百年,两百年前传到中国。日本人接受西方的科技文明,比我们早,他四百年。中国西方科技文明从日本传来的,二百年。这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10
黄念祖居士:我们做什么,佛都知道 我们做什么,佛都知道 黄念祖大德《观经》说:“诸佛如来是法界身,法身遍入一切众生心想中”佛的法身一切都入到众生心中的想念中,所
金玉良言时间:2025-01-09
惟贤法师答:分为几种:有德行好,在道德方面引导的善知识;有佛法广博的善知识;有同行的善知识,在一起同修的互相可以做善知识。当然一般来说,德行学问都好,才叫做善知识,这是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6
惟贤法师答:法门很多,但是走的路是相同,目标是相同,佛教在唯识学来说,分为五位: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修道位、究竟位。这五位啊,各宗各派都是贯通的。资粮位就是广集福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6
一念时间多长?弥勒菩萨告诉我们,一秒钟有多少个念头?有一千二百八十兆的念头。所以我们能肯定这一生当中,一念清净的时候决定有。但是第二念就迷惑。一念清净还来不及感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06
惟贤法师答:容就是心胸要像大海一样,能容纳百川。心胸广大就是佛的境界,就是佛心。能够容纳一切、包容一切,心量要大,心量大所感的果报,容貌上也庄严。因此这个容字有两个含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5
法字的梵语是达摩(Dharma)。佛教对这个字的解释是:任持自性、轨生物解。任持自性:指法能保持自体的自性(各自的本性)不改变,例如,一个人有一个人的自体性相,花草树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4
众所周知,琥珀是远古树木的树胶化石,煤又是远古树木受地壳变动产生变质所形成的,所以琥珀和煤伴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琥珀主要产于新生代早期第三纪含琥珀的煤层中,与
琥珀知识时间:2025-01-04
熟知缅甸琥珀的人应该知道,缅甸也有类似蓝珀的品种,人们习惯称之为金蓝珀。缅甸琥珀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色彩的多变性,这种多变的色彩可以构成多种变种珀,缅甸金蓝珀就是
琥珀知识时间:2025-01-03
众善奉行——佛教思想与企业的和谐发展惟贤法师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重庆市佛教协会会长一.善的定义善者以利他为前提,利他必利已而致自他俱利,性纯净此世后世均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2
魏德东:佛教的婚姻观 婚姻的条件 在婚姻的条件上,佛教强调尊重当事人的意志,明确反对将自己的信仰强加于婚姻,主张可以与不信仰佛教的人士通婚。佛教主张众生平等。反对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5-01-01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第十四愿:声闻广多无量)设我得佛,国中声闻,有能计量,乃至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知其数者,不取正觉。【译文】如果我成佛,国中声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31
一个人跑到释迦牟尼面前哭诉。“我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成功,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你没有学会给予别人。”“可我是一个一无所有的穷光蛋呀!”“并不是这样的。一个人即使
佛教知识时间:2024-12-30
六交报之“闻报”宣化上人慈悲开示:“二者闻报,招引恶果。此闻业交,则临终时,先见波涛没溺天地,亡者神识,降注乘流,入无间狱。”“二者闻报”:第二种的六交报,是“
宣化上人时间:2024-12-23
一般常见的中国佛教地藏菩萨造像,大多右手执锡杖,左手持摩尼宝珠。如《赞地藏菩萨偈》所言:慈因积善,誓救众生。手中金锡,振开地狱之门。掌上明珠,光摄大千世界。锡杖
佛答时间:2024-12-22
不能忍的能忍,不能舍的能舍,不能让的能让,这才是修行。宣化上人慈悲开示:无量劫海修方便普净十方诸国土法界如如常不动寂静德天之所悟“无量劫海修方便”:佛修行成佛的
宣化上人时间:2024-12-20
沉香树,即土沉香、沉水香木(拉丁学名:Aquilaria sinensis (Lour.) Spreng.)是一种热带及亚热带常绿乔木,为世界少有的珍贵药用植物,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也是国际保护的
沉香知识时间:2024-12-20
越南沉香自古被称为上岸香,因其味道的美妙独特受到众多爱香之人的追捧。其中,以越南芽庄地区出产的熟香为上品。而芽庄地区的土壤大多为红色粘细土壤,这样经过在土壤中长
沉香知识时间:2024-12-19
骨珀又称作象牙珀,英文名称bony amber,含有许多气泡,比虫珀更不透明和更软,颜色由白至褐色,很像骨科的琥珀,通常也不易抛光。骨珀以黄色蜡状琥珀为基础,中间以云雾状
琥珀知识时间:2024-12-18
发愿是第一遇着什么情况就发什么愿 《佛说无量寿经》梦参老和尚 讲解菩萨做些个什么事呢?利益众生。总的说一句,就是利益众生。要利益众生,你得有智慧,这个智慧你还得具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2-16
女人多数都怨恨丈夫,不怨恨丈夫的少。男人也许会说:我媳妇还恨我啊,我还不知道呢。我告诉你,爱有多深,恨就有多深。女人为什么抱怨的多?因为女人从嫁给男人的那一刻起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12
佛教鼓励发菩提心的人赚大钱虽然学佛与道德、修行并不是对立的。但无始以来的贪心,使我们很容易对财富产生执著。所以说,佛教徒要不要追求财富?答案并不是简单的是与否,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9
黄念祖:佛是三觉都圆满,三觉是什么?佛是三觉都圆满。 三觉是什么?“自觉”。所以我们要弘法,你首先就是要自觉,你自己不觉悟,自己还在迷,自己还满眼睛都是翳,自己还
谈佛说禅悟人生时间:2024-12-09
达真堪布:有人为了佛教事业想经商赚钱却苦于没有机会 怎么 现在很多人都说,“我做生意赚钱是为了众生,为了佛教事业。”这只是在嘴上说说而已。没有看破放下的时候,真正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4-12-08
《优婆塞戒经》业品第二十四 佛经原文:……若于非时非处非女处女他妇。若属自身是名邪淫。唯三天下有邪淫罪。郁单曰无。若畜生若破坏。若属僧若系狱。若亡逃若师妇。若出
邪淫果报时间:2024-12-07
陈大惠:一辈子没出息的都是什么人?一、高不成,低不就 随着教育资源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有机会读大专,大学,读研究生,读博,甚至出国深造,但是学历高并不代表一定有
其他因果故事时间:2024-12-06
禅宗叫宗。我们佛教讲的宗教和我们书上读的宗教,和我们概念中的宗教不是一回事。最近我开玩笑跟大家讲,我说实际上我们讲的东西跟我们心里想的有时候不是一回事。像我们讲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3
为什么护持网站为护持正法呢?在以前年代,由于没有网络,所以经书及法宝都以手抄或印刷为主。现在网络普及很快,而且大大降低了佛法传播的成本,印一本佛书或许要几元钱一
佛教知识时间:2024-12-03
小朱首先问道:“师父,有人一谈起法宝,总是说‘三藏十二部’,请问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居士,你问得很好!”一心法师回答说:“‘三藏’是佛教经典的总称,里面分作
佛答时间:2024-11-27
从依机设教来说明人间佛教印顺一 教乘应机的安立施教宗旨:佛法是适应众生的根机而安立的,需要什么,就为他说什么。如『智论』所说的四悉檀,即是佛陀应机说法的四大宗旨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4
佛教之涅盘观一 涅盘之意义我国佛教徒,都说学佛是为了了生死。是的,了生死是佛教的主要目标。真能了生死的,就是得到涅盘。涅盘是学佛者的最高理想,被称为「一切圣者之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4
人间佛教要略印顺一 论题核心人菩萨佛:从经论去研究,知道人间佛教,不但是适应时代的,而且还是契合于佛法真理的。从人而学习菩萨行,由菩萨行修学圆满而成佛──人间佛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4
这种欺诈的行为,会有什么果报?宣化上人慈悲开示:“五者、诈习交诱,发于相调。引起不住,如是故有绳木、绞校;如水浸田,草木生长。二习相延,故有杻械枷锁,鞭杖挝棒诸
宣化上人时间:2024-11-24
二、佛教之兴起与东方印度一 东方与西方印度文明的开拓者,属于西方移入的阿利安人。印度的每一区域,都曾渗杂了阿利安人的血统;每一思想,都曾受过阿利安传统文化的熏陶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3
第六十二节 蒋总统与佛教的关系煮云法师著有人说:蒋总统是不信仰佛教的,因为他已公开承认是基督徒。关于这个,我不否认,可是我要说,总统信仰佛教也是真的呀!同时我们
南海普陀山传奇异闻录时间:2024-11-23
这个世界最稀有的什么? 这个世界最稀有的是好人。 听很多人说,做好人吃亏,其实是因为自己还没有做成一个好人。 父亲去世前曾将年幼的自己叫到身边说:文文,你要知道做
为人处世时间:2024-11-23
三、从依机设教来说明人间佛教一 教乘应机的安立施教宗旨:佛法是适应众生的根机而安立的,需要什么,就为他说什么。如『智论』所说的四悉檀,即是佛陀应机说法的四大宗旨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2
四、密教之兴与佛教之灭──『印度之佛教』第十七章──一 秘密思想之滥觞佛元八世纪以降,秘密教日见风行,以身语意三密相应行,求得世出世之成就果也。密咒远源于吠陀之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2
▲炉瓶三事炉瓶三事也称炉瓶三式、炉瓶三色,是古人熏香时所用的一套香具,由三件组成,分别为:香炉、香盒、匙箸瓶。香炉用来焚香;香盒用来盛装香料;匙箸瓶包括瓶、香箸
香道资讯时间:2024-11-21
咱们再说局限一点,当你做什么事,你把这个事情做好,完了把这个事情做好的功德,自己不贪恋、不执着,回向给众生,让他们得幸福。当然让我们这个心一下子给全人类全众生类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1-19
克兰佩的中国佛教季刊──三十五年夏作──十七年中国佛学会筹设中,及全国佛教代表会议准备中,曾出中国佛教旬刊一种;而抗战期中余在四川缙云山,亦有中国佛教之讲着。今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8
主持人:今天觉得挺高兴,因为您是我采访过的嘉宾当中,最长寿的一位!梦参老和尚 :我的脑壳里头没有长寿、短寿,我的思想也有没有所谓的要多活几年、怎么样工作,都没有。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1-18
李清照,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被誉为词国皇后,曾词压江南,文盖塞北。她的词作清丽婉约,常以深闺女子的日常生活为题材。同时也反映出宋代熏香的繁荣景象,今天让我们一起
香道与文化时间:2024-11-17
黄念祖:佛教中的“四依法”非常重要“了义中无上了义”。“了义”是什么呢?简单说来,就是分明显了真实究竟的义理。注解中的“分明显了”,就是常说的了了分明。其中的“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4-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