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地,是指大乘菩萨道的修行阶位,将菩萨修行的过程分为十地,始自欢喜,终于法云。依次为「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十地在佛法的修行中,其果位非常高,要通过修六度后才能得到。
菩萨既满初阿僧祇劫之行,初窥心性,破见惑证二空理,成就檀波罗蜜,生大欢喜,故名欢喜地。
初地的菩萨,断除了身见结、戒禁取结、疑结,不再有执着恐怖、颠倒、梦想。不忧虑生活,不惧怕死亡,不怨人毁谤。进入初地的菩萨,等于生到诸佛如来的家中去了。助人为本,以布施为乐,能绍隆佛种,能弘法度生,因为分证了佛陀的法身,相应了菩提,欢喜踊跃,所以叫欢喜地。
菩萨断思惑,除毁犯之非,使身清净,成就戒波罗蜜,离一切垢,故名离垢地。
二地的菩萨,自己修行十善,也劝人勤修十善,不再误犯微细的戒律,远离垢染,获得三业清净,能够广行慈悲,饶益有情,所以叫离垢地。
菩萨灭无明暗,而得三明,成就忍波罗蜜,心光开发,故名发光地。
三地的菩萨,勤求佛法,受持佛法,能忍一切外境,不再动心,精修定学,得慈悲喜舍的四无量定,不再为贪嗔愚痴暗蔽,圣格升华,像光明一样,驱散了一切暗冥,所以叫做发光地。
菩萨于三十七道品,圆满具足,进而修习力无畏,不共佛法,远离懈怠,成就精进波罗蜜,使慧焰炽盛,故名焰慧地。
四地的菩萨,精进修习三十七道品,除了我执、法执,见解上没有愚痴,思想上也无谬误,不生爱染,不起嗔怒,智慧的光像火焰一样炽盛,照亮了佛道,所以叫做焰慧地。
菩萨为利益众生,外习诸技艺,内成就禅波罗蜜,极难制胜,故名极难胜地。
五地的菩萨,不但修满了禅定,而且更证悟真实的谛理,离诸戏论,证悟空有不二,不住生死,不住涅盘,这是极难到达的阶位,所以叫做难胜地。
菩萨住解脱法门,修空无相无愿三昧,成就般若波罗蜜,使现前差别尽泯,故名现前地。
六地的菩萨,圆满了般若智慧,经常安住在灭尽定中,不起有漏心识分别,照见缘起性空,彻悟诸法自性,可说真实的佛法已现前,所以称现前地。
菩萨断诸业果细现形相,起殊胜行,广化众生,成就方便波罗蜜,备远行资粮,故名远行地。
七地的菩萨,安住在灭尽定中,出定入定,随念自由,不用功而能行诸佛法,度众生而有无限方便,远大的目标,即将到达,所以叫做远行地。
菩萨住无生忍,断诸功用,身心寂灭,犹如虚空,成就愿波罗蜜,与涅槃心,湛然不动,故名不动地。
八地的菩萨,功德任运增进,愿恼不再现行,不为名利所动和境风所诱,只有大愿度生,所以叫做不动地。
菩萨灭心相,证智自在,具足十力,于一切处非处,都清清楚楚,成就力波罗蜜,善运慧解,故名善慧地。
九地的菩萨,无相无功用行,自证的固然无功用行,为他说法,也不待功用,以自然而然的清净法力,守护佛法宝藏,以纯善的智慧开示众生,所以叫做善慧地。
菩萨广集无量道法,增长无边福智,悉知一切众生心行,依上中下根,为说三乘,成就智波罗蜜,有如大云,雨大法雨,故名法云地。
十地的菩萨,是真正的法王子了。所谓补处菩萨,就要成佛了。有大慈悲,大神通,那福德智慧的云朵,严密护身,可以发为电光,震大雷音,降大法雨,伏诸魔外,终成佛道。
在佛典中,不同的经论,往往对十地的内容有不同的描述。
(一)梵文《大事》之十地
(1)难登(梵dura^roha^)
(2)结慢(梵baddhama^na^)
(3)华饰(梵pus!paman!d!ita^)
(4)明辉(梵rucira^)
(5)广心(梵cittavistara^)
(6)具色(梵ru^pavati^)
(7)难胜(梵durjaya^)
(8)生缘(梵janmanides/a)
(9)王子位(梵yauvara^jya)
(10)灌顶位(梵abhis!eka)
(二)大乘初期之十地(四位)
(1)初发心(梵prathama-cittotpa^dika,发意)初发意
(2)治地(梵a^dikarmika,净地)
(3)应行(梵yoga^ca^ra,修行、进学)久发意
(4)生贵(梵janmaja)
(5)修成(梵pu^rvayoga-sampanna,方便具足)
(6)正心(梵s/uddha^dhya^s/aya,成就直心)
(7)不退转(梵avaivartya,阿惟越致)不退转
(8)童真(梵kumarabhu^ta,童子)
(9)法王子(梵yauvara^jyata^,王子)
(10)灌顶(梵abhis!ekapra^pta,阿惟颜)一生补处
(三)共十地
(1)干慧地(suklavipasyana-bhumi,净观地)┐
(2)种姓地(gotra-bh.,性地) ──────┘凡 夫 ─┐
(3)八人地(astamaka-bh.,第八地)预流向 │
(4)见地(darsana-bh.,具见地)预流果 │
(5)薄地(tanu-bh.)一 来 │声闻
(6)离欲地(viaraga-bh.)不 还 │
(7)已办地(krtavi-bh.,已作地)阿罗汉─┘
(8)辟支佛地(pratyekabuddha-bh.,独觉地)───────缘觉
(9)菩萨地(bodhisattva-bh.)─┐
(10)佛地(buddha-bh.)────┘ 佛菩萨
所期望于佛教整理委员会者一、在佛教界内所争论的佛教问题,其实还没有真正关涉到佛教的本身,不过是僧徒的吃饭问题而已。长老们要维持他们传统的地位,不得不顽固地和环境争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1
从个人主义到集体主义——论佛教革新运动中的困难问题关于佛教的整理或改革,一般人都认为是一桩艰巨的工作,有人并且说足一切改革工作中最困难的一环,我近来也深深觉得。但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1
佛教与女性女孩也能证明她们比男孩强。女性在佛教的地位是独特的,佛陀给予女性参与宗教的自由和权力,佛陀是给予女性宗教自由的第一位宗教导师。在佛教成立之前,女性活动
南传人物时间:2025-02-20
夫教育者,遵从诸佛之教理,发育群迷之正智也。然群迷之正智,为何而欲发之耶?良以众生本无种种诸苦,以不了世间一切事物之实相,故惑无为有,惑妄为真,惑好为丑,惑善惑恶。以被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0
从前有一个小孩子,从小就被家人送去寺院做小沙弥,小沙弥虽然听话也算乖巧,但就是有时脑袋有点不灵光。在过去的寺院,如果有小沙弥来出家,但脑筋又不灵光时,当师父的
素食资讯时间:2025-02-14
道人也包括僧人,“心无义”是假佛学,关于佛教你不知道的小历史今天继续和大家说一些关于佛学的小知识,希望加深你对宗教,对佛的理解。1、 道人原来也包括僧人“道人”这
金玉良言时间:2025-02-13
五、佛教与宗教有一班人以为佛教是宗教,还有一班人又以为佛教是哲学,又有一班人还说佛教是合乎科学。佛教究竟是不是哲学和科学,现在暂时撇开不说;至于佛教是不是宗教,倒要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二七、佛教与佛学佛教、佛学、佛化、佛法,从普通的一般眼光来看,似乎没有什么分别,但是过细思索一下,它每一个名词,都有它的用意与解释的,否则为什么不用一个就够了呢?诸君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佛教不相信定命论,但是相信因果论。因果是可以改变的,过去已造的因加上现在的因,可以改变它的结果。但是佛说:定业不可转,重业不可救。所谓定业,是造了极大的恶业,如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11
改命,永远是从孝顺供养父母开始什么是戒,孝顺父母就是戒,如果没有佛,就把父母当做佛来侍奉,你一念孝顺,供养一次父母一点东西,这样的福德就远超你的想象。孝顺供养父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5-02-10
为什么佛拿这四位大菩萨来比较地藏菩萨呢《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梦参老和尚 讲解【善男子。假使有人。于其弥勒。及妙吉祥。并观自在。普贤之类而为上首。殑伽沙等诸大菩萨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5-02-10
按:凡造恶业有三种:一种是自己做,一种是教人作,一种是看见别人作恶自己却心生欢喜附和甚至协从。凡做善业也有三种,不仅自己行十善业帮助一切众生,也教导一切众生改恶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08
佛教饰品保养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具体的材质和种类而分别来说,大致来说有以下要注意的方面: 一、檀木类的佛教饰品比如紫檀、绿檀、檀香等材质,不能沾水,如果沾上要马
佛珠文化时间:2025-02-05
一代文豪鲁迅深受佛教思想的影响和佛教文化的滋养,他的人格力量与创作成就跟佛教有着重要的关系。鲁迅生于1881年,他的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写于1918年,时已37岁,在此
金玉良言时间:2025-01-26
佛教是公元前6至5世纪由古印度释迦牟尼创立的(大致与我国的孔子、老子时代相当),最初由西域传入我国,东汉初年开始广为流传,在隋唐和盛唐时,全国已经有了很多的佛教寺院,寺
禅宗公案时间:2025-01-25
每年的岁末年初,总能听到很多人谈论“生肖和犯太岁”的话题。提到“太岁”,很多人都会想到“太岁头上动土”“太岁当头坐,无灾恐有祸”等民间流传的老话。在中国几千年的
佛答时间:2025-01-23
透明纯净的白水晶是大地神奇的赠礼之一,白水晶在整个水晶的族群来说,分布最广,数量也最多。一般来说,白水晶就是石英,只是从我们的观点来看,把不透明的叫做石英,而
水晶佛珠时间:2025-01-21
请购佛教饰品有什么讲究 第一, 佛教饰品不宜说买,应说请,或者说请购。表示一种尊重。第二, 佛教饰品如果在不佩戴的时候,不要随便放在裤子口袋里,放在上衣口袋,或者
佛珠文化时间:2025-01-16
「深信因果」。我早年刚刚念《观无量寿佛经》时,念到这一句就起了疑惑:三福第三条是菩萨修的,菩萨还不相信因果吗?后来念《华严经》念到「十地品」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个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15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它主要说明两个问题:1、因果相续,贯通三世,不会中断。我们今生所受吉凶祸福,都是自因自果。明白此理,自然不怨天,不尤人。2
昌臻法师时间:2025-01-14
【能灭众生一切重罪。除诸障碍。现得安隐。】地藏菩萨就有这么大的加持力,有什么下地狱的罪业,他都给你免除。在地狱门口守着说:这是我的弟子,他信仰过我,不让他下。你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8
惟贤法师答:法门很多,但是走的路是相同,目标是相同,佛教在唯识学来说,分为五位: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修道位、究竟位。这五位啊,各宗各派都是贯通的。资粮位就是广集福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6
法字的梵语是达摩(Dharma)。佛教对这个字的解释是:任持自性、轨生物解。任持自性:指法能保持自体的自性(各自的本性)不改变,例如,一个人有一个人的自体性相,花草树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4
众善奉行——佛教思想与企业的和谐发展惟贤法师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重庆市佛教协会会长一.善的定义善者以利他为前提,利他必利已而致自他俱利,性纯净此世后世均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2
鸠摩智为啥会用逍遥派的小无相功?原因很尴尬,金庸没有详细写文/杨小英试看鸠摩智的第一次出场,人未至,先是一阵檀香飘来,跟着一声若有若无的梵唱远远飘来。身穿黄色僧
为人处世时间:2025-01-01
魏德东:佛教的婚姻观 婚姻的条件 在婚姻的条件上,佛教强调尊重当事人的意志,明确反对将自己的信仰强加于婚姻,主张可以与不信仰佛教的人士通婚。佛教主张众生平等。反对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5-01-01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第二十五愿:菩萨演一切智)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不能演说一切智者,不取正觉。【译文】如果我成佛,国中菩萨,不能演说一切智的话,我便不取正觉。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30
真言宗念珠十分特别,不单止形态特别,而且每一部份有名称,有代表及象徵,不同手法的运用,产生不同的效应。举例,如果要祈求心愿达方,可「擦珠」。擦珠是改运的方法。真
佛珠文化时间:2024-12-29
为避嫌疑筑屋田间,坚持不懈苦修廿年。不近女色财心未断,廿年之功一朝丧尽。江苏省崇明岛(今属上海)高石桥有王氏兄弟二人,长兄已忘其名,小弟名曰和尚,父母双亡。长兄已
佛教知识时间:2024-12-29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这一品,是讲药王菩萨所修的最难行的苦行;这种苦行,是一般人所做不到的。这一位菩萨,他已经证果成菩萨了,以前不叫“药王菩萨”,是叫“一切众生喜见
宣化上人时间:2024-12-24
摘自:《妙法莲华经》浅释观世音菩萨救我们三灾八难,和我们众生有缘。读诵到这一品,我们要知道法义在哪里。我们众生受持《妙法莲华经》,那么谁来保护我们呢?我们有难处,求谁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3
心 相 篇 ——宋陈希夷心者貌之根,审心而善恶自见; 行者心之发,观行而祸福可知。 出纳不公平,难得儿孙长育; 语言多反复,应知心腹无依。 消沮闭藏,必是好贪之辈; 披
昌臻法师时间:2024-12-17
na mo a mi tuo fo南 無 阿 彌 陀 佛在这个世间为什么要多念这两位菩萨?为什么在我们这个世间要多念观世音菩萨、念地藏王菩萨,什么原因呢? 因为这两位菩萨专门发心在娑婆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2-16
摆正自己的位置佛法讲的是平等心、慈悲心。现在有个别的居士觉得为寺庙、道场捐了钱财,帮师父做了不少事情,就生起了我慢心,觉得自己了不起。对同修指手画脚、说三道四。
佛答时间:2024-12-16
佛教鼓励发菩提心的人赚大钱虽然学佛与道德、修行并不是对立的。但无始以来的贪心,使我们很容易对财富产生执著。所以说,佛教徒要不要追求财富?答案并不是简单的是与否,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9
达真堪布:有人为了佛教事业想经商赚钱却苦于没有机会 怎么 现在很多人都说,“我做生意赚钱是为了众生,为了佛教事业。”这只是在嘴上说说而已。没有看破放下的时候,真正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4-12-08
世尊。我观未来及现在众生。于所住处。于南方清洁之地。以土石竹木作其龛室。是中能塑画。乃至金银铜铁作地藏形像。烧香供养。瞻礼赞叹。是人居处。即得十种利益。何等为十
地藏经感应时间:2024-12-06
禅宗叫宗。我们佛教讲的宗教和我们书上读的宗教,和我们概念中的宗教不是一回事。最近我开玩笑跟大家讲,我说实际上我们讲的东西跟我们心里想的有时候不是一回事。像我们讲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3
水陆法会是佛教寺庙中所举行的大型佛事活动,它的全称是“法界圣凡水陆普度大斋盛会”。有的叫水陆道场、水陆斋,因为这种佛事是以供饮食为主,为超度水陆一切亡魂而设。水
佛教知识时间:2024-12-03
第一回 溯源流书生说法 警痴顽菩萨化身话说我们中国的宗教,向来分为儒道释三大支派,三教之中,除了儒教道教是中国本部所创始,释教却是由西域传入的,因为他拿觉世渡人为
观世音菩萨传时间:2024-11-29
小朱首先问道:“师父,有人一谈起法宝,总是说‘三藏十二部’,请问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居士,你问得很好!”一心法师回答说:“‘三藏’是佛教经典的总称,里面分作
佛答时间:2024-11-27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我们学佛法的人,在每逢佛的诞辰、佛的纪念日,或者是,菩萨的诞辰,菩萨出家的纪念日,都应该尽你自己的力量去做功德。因为在平时,我们也应该做功德,
宣化上人时间:2024-11-25
从依机设教来说明人间佛教印顺一 教乘应机的安立施教宗旨:佛法是适应众生的根机而安立的,需要什么,就为他说什么。如『智论』所说的四悉檀,即是佛陀应机说法的四大宗旨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4
佛教之涅盘观一 涅盘之意义我国佛教徒,都说学佛是为了了生死。是的,了生死是佛教的主要目标。真能了生死的,就是得到涅盘。涅盘是学佛者的最高理想,被称为「一切圣者之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4
人间佛教要略印顺一 论题核心人菩萨佛:从经论去研究,知道人间佛教,不但是适应时代的,而且还是契合于佛法真理的。从人而学习菩萨行,由菩萨行修学圆满而成佛──人间佛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4
妙音菩萨与八万四千菩萨眷属,来到娑婆世界灵鹫山宣化上人慈悲开示:“于时,妙音菩萨于彼国没,与八万四千菩萨,俱共发来。所经诸国,六种震动,皆悉雨于七宝莲华,百千天
宣化上人时间:2024-11-24
念〈大悲咒〉、修持大悲法的人,切记不要生那种 desire(欲念)的妄想。护法善神都跟着修持的人,你一生那种的思想,他都知道:“这个人……,嘿!我不可以保护他!这么样子!这
宣化上人时间:2024-11-24
二、佛教之兴起与东方印度一 东方与西方印度文明的开拓者,属于西方移入的阿利安人。印度的每一区域,都曾渗杂了阿利安人的血统;每一思想,都曾受过阿利安传统文化的熏陶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3
第六十二节 蒋总统与佛教的关系煮云法师著有人说:蒋总统是不信仰佛教的,因为他已公开承认是基督徒。关于这个,我不否认,可是我要说,总统信仰佛教也是真的呀!同时我们
南海普陀山传奇异闻录时间:2024-11-23
三、从依机设教来说明人间佛教一 教乘应机的安立施教宗旨:佛法是适应众生的根机而安立的,需要什么,就为他说什么。如『智论』所说的四悉檀,即是佛陀应机说法的四大宗旨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