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香有关的人物与故事
由于香所象征的是美好意含,在佛教中不但以香为重要的供养,也用香来代表诸佛清净法身,或是以香来修持、说法。
本章所介绍的,就是与香有关的人物及故事,其中有以香为名号的佛菩萨故事,也有善修香三昧的善知识,以及由于供香而得到福报的故事。以下分别介绍之。
师子香菩萨
据《悲华经》中记载,师子菩萨往昔在宝藏如来住世地,曾为无诤念转轮圣王的第七王子名善臂。当时善臂王子与父王及其余王兄王弟,受到大臣宝海梵志的劝发,因此一一在宝藏如来前发愿,愿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当时善臂王子,即在佛前发愿,如果其所有菩提胜愿都能圆满,愿令十方如微尘般无量无数的诸佛世界,都雨下忧陀罗婆罗香、栴檀香、牛头旃檀香、种种末香;如果有众生在在处处闻到这香,都能发起无上正等正觉的心。而自身也能得证金刚愿三昧,以三昧力的缘故,都能遥见一切世界所雨下的种种香。
也因此,宝藏如来为善臂王子更名为师子香。又授记师子香菩萨将于青香光明无垢世界圆满成佛,号光明无垢坚香丰王如来。而依善臂王子当时所发的愿,在此世界所有微妙的香,悉遍传于十方如微尘般多无量无数等诸佛世界。
香手菩萨
在《悲华经》卷五中记载着香手菩萨往昔发心的因缘。
香手菩萨过去生在删提岚世界时曾为转轮圣王无诤念王的第十王子名为软心,当时有宝藏如来住世。软心王子在大臣宝海梵志的劝发下,与父亲及其他诸位王子共同发心,在宝藏如来前各发菩提胜愿,宝藏如来也为他们授记。
当时软心王子即在宝藏如来前发愿,其发心除与第九王子阿閦菩萨无异外,并特别在佛前祈愿,如果所发愿成就,得己利者,愿使一切众生悉得思惟诸佛境界,手中自然生出栴檀香、优陀婆罗香,且以此手中自然散发的种种香来供养诸佛。
缘于软心王子所发的胜愿,愿众生手中自然发出香气的缘故,宝藏如来因此替王子取名为香手。并授记香手菩萨在未来世过一恒河沙等阿僧祇劫,在进入第二恒河沙等阿僧祇劫,阿閦如来般涅槃后,正法灭尽过去七日后,香手菩萨将成证无上正等正觉,佛世界名妙乐,佛名金华如来。
香手菩萨听了宝藏如来的授记,又禀白如来:世尊,如果我的誓愿能够圆满成就,当我礼敬佛陀时,此阎浮园周围,当雨下种种薝蔔华。说完,香手菩萨即五体投地礼敬宝藏如来,立时园中果真雨下薝蔔华。
金刚香菩萨
金刚香,梵名,Vajra-dhupa,为密教金刚界三十七尊中,外四供养之一。位居金刚界曼荼罗外院方坛东南隅。又称金刚烧香菩萨、金刚焚香菩萨。密号无碍金刚、速疾金刚、端严金刚。
此尊为毗虑遮那佛于内心证得金刚焚香云海三摩地的智慧,由于自受用的缘故,从金刚焚香云海三摩地的智慧中,流出金刚焚香,光明遍照十方世界,供养一切如来,破除一切众生臭秽烦恼,获得适悦无碍智慧之香,还来收为一体。为了使一切菩萨受用三摩地智慧的缘故,化成金刚烧香侍女菩萨形,安住东南角金刚宝楼阁。
由于金刚烧香菩萨加持的缘故,能证得如来悦意无碍智香。
此尊之种子、形像等,于金刚界曼荼罗各会中皆不同,于成身会,种子为□(ah),系远离烦恼之义;三昧耶形为宝香炉;形像为黑色天女形,两手持香炉;真言为唵跋折罗杜鞞婀。于三昧耶会,三昧耶形为莲上之烧香器,真言为啰诃逻。于微细会,形像为跪坐之姿势,两手持莲形之有柄香炉。于供养会,两手持莲,莲上有香炉;真言为唵萨怛他多度波布惹咩伽三母捺萨发啰拏三摩曳吽。
香象菩萨
梵名Gandha-hastin。音译作乾陀诃提菩萨、乾陀呵画菩萨、健陀诃娑底菩萨。又作香惠菩萨、赤色菩萨、不可息菩萨。是位于密教金刚界曼荼罗之外院方坛,南方四尊中之第一位菩萨。香代表遍满无碍之义;象代表行足大力之义。香象即诸行果地圆满之意。
其尊形,身呈白肉色,坐莲华上,右拳在心前,手上持莲,莲上有香器,左拳置于腰上。此菩萨经常出现于大乘经典,如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卷九、《无量寿经》卷上,《阿弥陀经》等。
香音神王的故事
《菩萨处胎经》〈香音神品〉第三十一中,记载了以香气为食的香音神王及其眷属发心的因缘:往昔我在人间作香音神王时,有一阎浮提、二阎浮提乃至无数恒河沙阎浮提的男女眷属,皆以香气为食,衣服、被饰也都用香熏染。或是投生在北方郁单曰土,或是拘耶尼、弗于逮等土,不论投生在何处,都是作香音王,寿命或长达一劫、或二劫或三劫,甚至无数阿僧祇劫。
然而在这样久长的寿命里,虽然知道世间有佛、有法、有比丘僧,却心常远离而不亲近。为什么呢?那是因为我心常贪着于五欲之乐,并以善香为乐,在善香中听不见其他的音声;日日夜夜只听闻五欲中的歌咏戏乐,不知厌离知足。
有一天,有往昔修习善根的善知识,从地中踊出,现半人身来问香音王:此处有何乐?为何贪着于此?这并非真实清净的行处,离余这些香薰,才可得到究竟安稳之处。这香幻化不实,从徒为灾障。现今佛正住于世间,你应前去听受佛陀的教导,才能得到真实遍满十方的清净之香。
香音王听了善知识的教诲,心中生起极大的欢喜。踊出地神又以偈教示香音神王,在南方界阎浮提有佛住世,当前去随学归依。香音神王听了心开意解,即向地神忏悔前过。这时地神即从地踊出,示现佛陀具足三十二相的金色身,放大光明,并在与会大众没有察觉的状况下,以神足力接香音神王至胎中。
佛陀告诉会中大众:我从无数阿僧祇劫以来,能示现大身或现小身,出入微细之处也无障碍;或在天上教化,或在人中代众生受苦,或在畜牲、饿鬼、地狱等三恶道教化济度,分身教化,无处不在。当时香音神王及七十二亿眷属,听闻佛陀的教化,立即发起无上正等正觉的心,安住在不退转的境地。
善财五十三参鬻香长者
在《华严经》〈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八中记载善财童子参访一位名为优钵罗华的卖香长者,卖香长者为其宣说调和种种薰香法门的经过。
当时善财童子在遍行外道的指示下,来到广大国,拜见优钵罗华卖香长者。
善财顶礼了长者的双足,围绕长者无量圈之后,合掌站立。对长者说:
圣者啊!我已经发起无上正等正觉心。所以,我想求取诸佛的平等智慧,想满足诸佛的无量大愿;想清净诸佛的最上色身;想面见诸佛的清净法身;想知道诸佛的广大智身;想清净治理所有菩萨的种种德行;想照明所有菩萨的三昧;想安住所有菩萨的总持;想除灭所有的障碍;想游行十方世界。但却不知道菩萨应如何修学菩萨行、修习菩萨道,才能出生一切的智慧?
卖香长者听了善财的祈请,就告诉他:善哉!善哉!善男子啊!你能发起无上正等正觉心,真是太稀有了!
善男子啊!我善于分别了知种种的香,也知道调配各种香的方法。
就是所谓的:一切薰香、一切烧香、一切涂香、一切末香。也知道一切香王出生的地方,又非常清楚天香、龙香、夜叉香、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的各种香。
我也清楚知道治病的香、断除诸恶的香、生欢喜的香、增加烦恼的香、灭除烦恼的香、会使人乐着有为法的香、会使人厌离有为法的香、能使人舍弃一切骄傲放逸的香、发心念佛香、证解法门香、圣者受用的香、一切菩萨的差别香、一切菩萨的地位香。
如此等等香的形相、生起的地方,如何出现成就,怎样使人清净安稳,及它们造成的方便境界及威德业用,及以根本等等,我都完全通达了解。
卖香长者又告诉善财:人间有种名为象藏的香,这是因为龙族互相争斗而产生的。如果有人一焚烧这种象藏香丸,虚空就会生起大香云,弥漫覆盖整个王都,在七日中降下细香雨。如果有人一沾到这香雨,身体就会变成金色;如果衣服、宫殿、楼阁沾到,也会变成金色。如果微风将这香雨吹入宫中,凡是嗅到的众生,七日七夜都会欢喜不已,身心快乐。还能除去各种疾病,人人都不相侵害,并且远离各种忧苦,不惊慌、不恐怖、不散乱、不嗔恚。都慈心相向,志意清净,这时卖香长者知道之后,就会为他们说法,使他们都能决定发起无上正等正觉之心。
又海中有种名为无能胜的香。如果有人能拿它涂抹大鼓及各种螺贝,那么这些东西一发出声音的时候,所有的敌军都自动退散。
而在阿那婆达多池边,出产一种名为莲华藏的沉水香,这种香丸如芝麻般大。如果有人薰烧这种香,香气就会普遍熏满整个阎浮提界,凡是闻到的众生,都会远离所有的罪恶,戒品清净。
雪山有种名为阿卢那的香。凡是嗅到这种香的众生,都能发起决定的心意,远离各种染着。然后我就能为他们说法,使他们都能证得到离垢三昧的境界。
罗刹界中有种名为海藏的香,这种香是转轮王专用的,他只要薰烧一个香丸,转轮圣王及他的四军就都会飞腾虚空。
善法天中有种名为净庄严的香,只要有人一烧这个香丸,诸天就都会一齐念佛。
须夜摩天有种名为净藏的香,只要有人一烧这个香丸,夜摩天众没有不云集天王面前,共同听闻佛法的。
兜率天中有种名为先陀婆的香,如果有人能在一生所系即将成佛的最后身菩萨宝座前,薰烧这个香丸,虚空就会兴起大香云,遍布覆盖法界,普遍雨下种种的供养器具,供养所有的诸佛菩萨。
善变化天有种名为夺意的香,如果有人一烧这个香丸,七日内就会普遍雨下种种的庄严器具。
最后,卖香的长者告诉善财:我只知道这种调和薰香的法门,如果是像诸大菩萨远离种种过恶的习气;不染着世间欲乐;永远断绝烦恼众魔的羂索;超越各种存有的生趣;能以智慧香庄严自身,不染着所有的世间;具足成就无所着的戒律;清净无着的智慧;普遍修行无着的境界;不执着任何地方、心念平等,既无执着也无所依的种种功德行,根本不是我能够了知、宣说的。更何况是示现菩萨所有的清净戒门,示现他无过失的作业,或分辨他永远断离染着的身、语、意行?
于是他又介绍善财向南去,有一座楼阁城,参访一位名为婆施罗的般师,并请问他应如何修学菩萨行,修习菩萨道。
用香的戒律
《摩诃僧祇律》中记载有佛陀制戒不许出家众用香屑的原委:
往昔佛住世时,有一在家居士与外道的弟子,辩论谁的老师比较少欲知足,后来双方就约定,以五百钱作赌注,用香屑来试探双方的老师,看看谁比较少欲知足,不会贪染爱者。
这时,外道弟子就偷偷派人先去告诉外道师自己与在家居士赌约的事,并请外道师待会儿若见弟子送香屑来,千万不可接受。然后外道弟子才拿着香屑,到自己老师的住处,假意请求外道师说:请老师以哀愍我的原故,接受这香屑的供养。
外道师也照弟子先前的嘱咐,拒绝收下香屑,说:我是出家人,又不是王子大臣,那里用得到这香屑呢?
见到外道师不收香屑,于是,就轮到在家居士,拿着香屑前往祇洹精舍,同样说:请诸位老师以哀愍的原故,接受这香屑的供养。由于居士很老实,不曾像外道弟子泄漏赌约的事给自己的老师知道,所以毫不知情的比丘们,就击打揵椎召集比丘众共来分香屑。有的比丘虽不亲来,也有弟子前来为其迎分。因此,我为我的老师及自己来分迎香屑!等大声竞相求分香屑的话语,一时此起彼落。
佛弟子觉得十分惭愧,只好默默无言来到佛陀前,礼敬佛陀后,向佛陀禀告事情经过,并解释他不是因为输出了五百赌金而难过,而是因为外道竟然得胜而觉得惭愧。在佛陀为他开示教法后,居士欢喜离去。
以此因缘,佛陀便前往众比丘所,以上事告诉众比丘,并制戒从此比丘众不可用香屑。
尔后,有一日,佛陀住在王舍城时,见到比丘患了癣,需以香屑末洗浴才能康复,便开许比丘若有病需以香屑疗病时,即可以香屑末为药涂抹洗浴伤处,不算犯戒。
口出异香的法师
《大庄严论经》卷十中记载,有法师因赞叹佛陀的功德,而口中常出妙香:
远在迦叶佛住世的时代,当时有一位法师为大众说法,并于大众中,赞叹迦叶佛,以此因缘命终后得生天上,在人天中常受快乐果报。并在释迦牟尼佛般涅槃后百年的阿育王时代,做大法师、证阿罗汉果,具三足明六通八解脱,常有微妙的香气从口中散发出来。
一日,此大法师,在距离阿育五王不远的地方,为大众说法。阿育王闻到法师口中所散发的香气,不禁心生疑惑地想着:那位比丘口中到底含着什么上妙的香,以致于能散发这么微妙的香气。
因此,阿育王就请比丘把口张开,比丘依言将口张开,但见比丘口中并没有含藏任何东西,于是阿育王又请比丘漱口,比丘也依口漱了口,但香气犹然存在。
不明所以的比丘,终于忍不住问阿育王为何一会儿要求他张口,一会儿又要求他漱口?阿育王这才将心中的疑惑对比丘明说,请比丘为他解脱为什么口中能散发香气的原因。
比丘听了阿育王的请求,就微笑地告诉阿育王:此香既不是沈水香,也不是任何花、叶、茎或栴檀木等所散发出来的香气,而是由于往昔赞叹迦叶如来的功德,而获得如此的香气,自那时候起直至现今,香味都与初发散时无异,且昼夜恒常都有香气散发,不曾断绝过。
以旃檀香涂治佛塔的功德
在《百缘经》中记载有一长者以旃檀香涂治佛塔的功德,而得生生世世身口缘散发香气最后并值佛证果的故事:
往昔佛陀住世的时候,在迦毘罗卫城中有一位长者,非常富有,家中有无量无数不可计的财宝。这位长者生有一男孩,容貌端正,世间少有;身上的毛孔,会发出旃檀香,从口中发出优钵华的香味。长者见了十分欢喜,因此为男孩取名为旃檀香。旃檀香长大后从佛陀出家,证得阿罗汉果。
有比丘见到旃檀香的生平,就请问佛陀旃檀香往昔曾种何种福德,以致今世不但能生于富豪的家族中,身上口中皆发出香味,还能遇到世尊出家证圣果。
佛陀告诉比丘:在过去九十一劫时,毘婆尸佛入涅槃后,当时有王名盘头末帝,收取毘婆尸佛的舍利,并起造四宝塔,塔高一由旬,来供养佛陀舍利。一日有一长者进入佛塔,见到佛塔的地破落,就和泥涂平,再以旃檀香坌散在上面,并发了善愿然后离去。缘于此功德,从那时起至今九十一劫以来,不坠入恶道,不论投生在天上或人中,身口常散发香气,受用福报快乐,乃至于今世能值遇佛陀出家得道。
所期望于佛教整理委员会者一、在佛教界内所争论的佛教问题,其实还没有真正关涉到佛教的本身,不过是僧徒的吃饭问题而已。长老们要维持他们传统的地位,不得不顽固地和环境争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1
从个人主义到集体主义——论佛教革新运动中的困难问题关于佛教的整理或改革,一般人都认为是一桩艰巨的工作,有人并且说足一切改革工作中最困难的一环,我近来也深深觉得。但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1
曹彬戒杀变吉相的故事曹彬是宋朝时代的一位大将,帮助宋太祖平定天下,颇有一番汗马功劳。有一天,曹彬遇见高士陈抟希夷先生,陈希夷是很有学问的人,善于相术,看了曹彬的相,对
杀生故事时间:2025-02-21
佛教与女性女孩也能证明她们比男孩强。女性在佛教的地位是独特的,佛陀给予女性参与宗教的自由和权力,佛陀是给予女性宗教自由的第一位宗教导师。在佛教成立之前,女性活动
南传人物时间:2025-02-20
夫教育者,遵从诸佛之教理,发育群迷之正智也。然群迷之正智,为何而欲发之耶?良以众生本无种种诸苦,以不了世间一切事物之实相,故惑无为有,惑妄为真,惑好为丑,惑善惑恶。以被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0
施食不仅能让我们的劫祸和苦难得到消减,也能够为我们排除心中的阴郁和忧愁,使我们在生活中更加的幸福和得心应手,而且通过施食还可以帮助我们化解一切的灾劫和苦难,使我
学佛感应时间:2025-02-19
马旭:分毫积攒 千万捐赠的老人2018年,武汉一位退休老人向家乡木兰县教育局捐赠1000万元,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笔巨款是马旭与丈夫一分一毫几十年积累而来。他们至今生活
心灵触动时间:2025-02-18
善良的白菊仙女很早以前,大运河边住着一个叫阿牛的农民。阿牛家里很穷, 他七岁就没了父亲,靠母亲纺织度日。阿牛母亲因子幼丧夫,生活艰辛,经常哭泣,把眼睛都哭烂了。
佛教故事:民间故事时间:2025-02-17
不幸在佛世时,有一位从小和给孤独长者一起长大的青年。给孤独长者的财力很丰厚,上至国王、王子都很敬仰他,其它士、农、工、商的人更是敬佩他,可是他这位朋友却一直都很困顿
佛教故事:民间故事时间:2025-02-17
比丘的遭遇在佛陀的僧团中曾发生一件事有一位好乐佛法的年轻比丘,原本对佛法很精进,很用功追求真理,心境也常在静定之中。但是,人的心念有时却像海浪一样,遇到强风就兴起狂
佛教故事:民间故事时间:2025-02-17
独眼侠客清咸丰年间,江南石门县出了个有名的武士,姓达名臻。他自幼拜名侠为师,轻功剑术已臻一流,还练成了一手金钱飞膘。达臻不但武功超人,更兼性情耿直,好打抱不平。这年开
佛教故事:民间故事时间:2025-02-17
道人也包括僧人,“心无义”是假佛学,关于佛教你不知道的小历史今天继续和大家说一些关于佛学的小知识,希望加深你对宗教,对佛的理解。1、 道人原来也包括僧人“道人”这
金玉良言时间:2025-02-13
44、念佛度冤李家村有位农妇,每天早晚两次往田间送饭,总看见有个年轻的女子忽左忽右地跟随着她。问和她一路送饭的农妇们,大家都说没看见。这位农妇为此心生恐惧,整天提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13
念佛能够让我们在浮躁和喧嚣中得到平静,使我们在修行时更加的快速和专注,也能够为我们排除心中的杂念和忧愁,使我们的内心更加清明和安定,而且通过念佛还可以帮助我们远
学佛感应时间:2025-02-12
五、佛教与宗教有一班人以为佛教是宗教,还有一班人又以为佛教是哲学,又有一班人还说佛教是合乎科学。佛教究竟是不是哲学和科学,现在暂时撇开不说;至于佛教是不是宗教,倒要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二七、佛教与佛学佛教、佛学、佛化、佛法,从普通的一般眼光来看,似乎没有什么分别,但是过细思索一下,它每一个名词,都有它的用意与解释的,否则为什么不用一个就够了呢?诸君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佛教不相信定命论,但是相信因果论。因果是可以改变的,过去已造的因加上现在的因,可以改变它的结果。但是佛说:定业不可转,重业不可救。所谓定业,是造了极大的恶业,如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11
沉香产于苦地,名于富贵乡,为人所重,千金以求。采集沉香相当艰难,野生沉香不像矿物,没有矿脉,没有显著标志,寻找沉香只能靠经验来判定。沉香树生长在海拔400至1000米
沉香知识时间:2025-02-09
鬼与农夫 (一个平凡的小故事,给人的震撼却无法形容) 第一次看到这个故事,当时只是抱着姑且看看的心态,但在看完后带给人的震撼,却绝不是笔墨可以表达、言语可以形容的,
为人处世时间:2025-02-07
佛教饰品保养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具体的材质和种类而分别来说,大致来说有以下要注意的方面: 一、檀木类的佛教饰品比如紫檀、绿檀、檀香等材质,不能沾水,如果沾上要马
佛珠文化时间:2025-02-05
01.猫和猪是好朋友。一天猫掉进大坑,猪拿来绳子,猫叫猪把绳子扔下来,结果它整捆扔了下去。猫很郁闷的说:“这样扔下来,怎么拉我上去”猪说:“不然怎么做?”猫说:“你
佛教知识时间:2025-01-30
一代文豪鲁迅深受佛教思想的影响和佛教文化的滋养,他的人格力量与创作成就跟佛教有着重要的关系。鲁迅生于1881年,他的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写于1918年,时已37岁,在此
金玉良言时间:2025-01-26
佛教是公元前6至5世纪由古印度释迦牟尼创立的(大致与我国的孔子、老子时代相当),最初由西域传入我国,东汉初年开始广为流传,在隋唐和盛唐时,全国已经有了很多的佛教寺院,寺
禅宗公案时间:2025-01-25
鬼道众生的故事:借住一下 借住一下南宋时,有位叫司马文宣的人,平时虔诚信奉佛法,也时常礼请僧人来家中诵经念佛。司马文宣有一个弟弟,兄弟俩平日感情很好,经常在一起
谈佛说禅悟人生时间:2025-01-24
每年的岁末年初,总能听到很多人谈论“生肖和犯太岁”的话题。提到“太岁”,很多人都会想到“太岁头上动土”“太岁当头坐,无灾恐有祸”等民间流传的老话。在中国几千年的
佛答时间:2025-01-23
所有的问题都与下列因素有关:1、前世的业力(先天)。此生前很多世前累积的恶业,在今生遇缘引爆了。就如满身炸药,又常常抽烟和烤火,最后爆炸了。所以一定要持戒,努力断恶,因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9
请购佛教饰品有什么讲究 第一, 佛教饰品不宜说买,应说请,或者说请购。表示一种尊重。第二, 佛教饰品如果在不佩戴的时候,不要随便放在裤子口袋里,放在上衣口袋,或者
佛珠文化时间:2025-01-16
戒杀生的故事-又哭又笑的山羊佛在舍卫国祗園精舍时,比丘众问佛杀牲畜以祭供祖先有什么好处?佛以此因缘告诉众比丘们∶杀牲畜以祭供祖先没有好处的。然後佛陀就说了一个故事
其他因果故事时间:2025-01-14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它主要说明两个问题:1、因果相续,贯通三世,不会中断。我们今生所受吉凶祸福,都是自因自果。明白此理,自然不怨天,不尤人。2
昌臻法师时间:2025-01-14
再来我们看下面这个,『一活蚁也,沙弥易短命为长年。』这个我们前面有讨论过,在《放生文》注解里面,也把它编进去,「活蚁二事」,一则短命长年。他这是讲有一位小沙弥,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12
惟贤法师答:法门很多,但是走的路是相同,目标是相同,佛教在唯识学来说,分为五位: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修道位、究竟位。这五位啊,各宗各派都是贯通的。资粮位就是广集福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6
法字的梵语是达摩(Dharma)。佛教对这个字的解释是:任持自性、轨生物解。任持自性:指法能保持自体的自性(各自的本性)不改变,例如,一个人有一个人的自体性相,花草树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4
众善奉行——佛教思想与企业的和谐发展惟贤法师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重庆市佛教协会会长一.善的定义善者以利他为前提,利他必利已而致自他俱利,性纯净此世后世均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2
魏德东:佛教的婚姻观 婚姻的条件 在婚姻的条件上,佛教强调尊重当事人的意志,明确反对将自己的信仰强加于婚姻,主张可以与不信仰佛教的人士通婚。佛教主张众生平等。反对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5-01-01
有一个年轻人去买碗,来到店里他顺手拿起一只碗,然后依次与其它碗轻轻碰击,碗与碗之间相碰时立即发出沉闷、浑浊的声响,他失望地摇摇头。然后去试下一只碗。他几乎挑遍了
佛教知识时间:2024-12-28
从前有个人非常贫穷,无以自立,但志行高洁,从不做非法、非礼的事。因家里实在太穷,无法生活,他就去给一些商人当仆人。这些商人带着这个穷人,一齐入海采宝。他们采到了
佛教知识时间:2024-12-28
黑叶猴报恩的故事在重庆金佛山密林深处,猴子和人演绎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去年7月底,北基山脚下的山民王志成在林中采药时遇见一只两岁多的左手受伤的黑叶猴。王志成把黑
护生故事时间:2024-12-23
念佛的功德感应是非常多的,我们平时修行佛法的时候一定要认真恭敬,只有对佛菩萨充满恭敬,我们持诵佛法才能够获得无量的功德,我们多多的读诵佛法也是有很多的感应的,下
学佛感应时间:2024-12-12
佛教鼓励发菩提心的人赚大钱虽然学佛与道德、修行并不是对立的。但无始以来的贪心,使我们很容易对财富产生执著。所以说,佛教徒要不要追求财富?答案并不是简单的是与否,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9
转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亲身经历和聆听过很多有关于人的因果报应、地狱这方面的事,在本地的庙宇里或古迹里都详细的有这方面的记载、雕塑画像、壁画等等。使得人看后触目惊心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09
达真堪布:有人为了佛教事业想经商赚钱却苦于没有机会 怎么 现在很多人都说,“我做生意赚钱是为了众生,为了佛教事业。”这只是在嘴上说说而已。没有看破放下的时候,真正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4-12-08
救龟奇遇的故事黄叔达在京城的高等学府里念书,见到友人捉得了一只龟,将要把龟壳剖脱下来(多残忍呀!)黄叔达可怜这只乌龟,把它买下来放生了。后业,黄得了病,很严重。他的儿子
护生故事时间:2024-12-07
心是所有法的先导,心是所有造作的主导,若人造作身口意恶业,必定受苦报,一如牛车紧随牛的足迹。有一天,盲尊者迦丘帕喇到祗树给孤独园向佛陀问讯。当天晚上经行时,他意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07
禅宗叫宗。我们佛教讲的宗教和我们书上读的宗教,和我们概念中的宗教不是一回事。最近我开玩笑跟大家讲,我说实际上我们讲的东西跟我们心里想的有时候不是一回事。像我们讲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3
编者按:今天这篇故事,出自《宋高僧传》,主人公是唐代高僧圆观法师。圆观法师之事在历史上影响极为久远,后世所谓“三生石”即源出于此。只是在流传过程中,法师名字也已
佛教知识时间:2024-11-30
从依机设教来说明人间佛教印顺一 教乘应机的安立施教宗旨:佛法是适应众生的根机而安立的,需要什么,就为他说什么。如『智论』所说的四悉檀,即是佛陀应机说法的四大宗旨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4
佛教之涅盘观一 涅盘之意义我国佛教徒,都说学佛是为了了生死。是的,了生死是佛教的主要目标。真能了生死的,就是得到涅盘。涅盘是学佛者的最高理想,被称为「一切圣者之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4
人间佛教要略印顺一 论题核心人菩萨佛:从经论去研究,知道人间佛教,不但是适应时代的,而且还是契合于佛法真理的。从人而学习菩萨行,由菩萨行修学圆满而成佛──人间佛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4
二、佛教之兴起与东方印度一 东方与西方印度文明的开拓者,属于西方移入的阿利安人。印度的每一区域,都曾渗杂了阿利安人的血统;每一思想,都曾受过阿利安传统文化的熏陶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3
第六十二节 蒋总统与佛教的关系煮云法师著有人说:蒋总统是不信仰佛教的,因为他已公开承认是基督徒。关于这个,我不否认,可是我要说,总统信仰佛教也是真的呀!同时我们
南海普陀山传奇异闻录时间:2024-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