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看

闻思修

明心化性 2022-05-02

人的认知有四种状态: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知道自己不知道,
知道自己知道,
不知道自己知道。

人有四种境界:

境界低的人,不懂得反思,喜欢外归因。永远不觉得自己做错了,从来都是别人不对。

境界稍高一点儿的人,知道自己错了,但是不敢承认,不允许别人说他不对。

境界再高一点儿的人,知道自己做错了,也敢于承认自己有错,但不允许别人说。

境界更高的人,不仅知道自己做错了,还可以开展自我批评,使自己的错外显,以引导他人。

闻思修,就是要逐步提升自己的认知与境界,打开心胸格局的一个过程。

我们天天念叨修行,修者,要有一个所缘境,有个所修的内容,倘若没有闻思这个过程,所缘就很难了知,你就陷入不知道里。

就像世间之事,懂得程序,才能上手操作。

出世间之事,也要有个明白人引领,再跟着思维串习,就形成闻、思、修的过程。

闻思的内容决定了修的方向。

我们都想提升自己的智慧,因为智慧开了,眼界就打开了。

殊不知智慧,也包含了三个部分。闻慧、思慧和修慧。

闻慧由听闻成就。听谁,闻的是什么,决定了闻慧的走向。

思慧由思维成就。思惟工夫的深浅,影响思慧的高低。

修慧由修习成就,串习的多少,关系到修慧的深远。

闻很重要,如何闻?

反闻闻自性。

闻的目的,是要用所闻,反观自己。

如果用所闻去指点别人,除了增长傲慢心之外,不会对自己有任何益处。

有很多修行人,把修行停留在闻上,也就是知识层面上。

经书看了很多,知识懂了不少,但如果没有深入思惟,所学就会变为所知障。

我有一个粉丝,他一直都在关注着我。想要加我微信,被我拒绝了。

然后他说,他在知乎上写了很多文章,我读了就了解他了,就会加他。

我点开他发给我的链接,初看知识渊博,文采斐然。

我想这是一个耐得住孤独和寂寞的人,学问扎的很深。

但是读下去,又觉得他学识逼人,逼得我自惭形秽,自叹弗如。

他的行文很美,是我喜欢的风格,但是我却读不下去,因为他的内心戏太多,使我接近不了也看不到他的心。

他站在云端俯瞰众生,充满不屑、不羁。


知识给他带来的自我优越,硬生生的拉开了我和他之间的距离。

我充满好奇的加了他,他通过后,一口气发给我几百条信息。中间,我想插入几句话,但是我的语言像小石子落入大海里,杳无踪迹。他完全沉浸在自我世界里,不在意别人,别人想要了解他,对他谈谈看法,交流一下,是一种冒犯。

我被他直接无视,我形同空气。

我不知道他加我的意义是什么,只好把他又删了。


少部分人会借助闻,进入思。

没有过深入思维,就很难产生定解。

没有定解的人,永远无法开启真正的修行。

思慧做的好的人,会把道理搞的很透彻,很明白。

但是,这不代表他就能做到。

在《提个醒儿》中,我说过,讲的好不一定代表做的好,因为说和做是两码事儿。

从明白到证悟之间,有一个修的过程,要由不断的串习来剥离种种习气,以对治层层的烦恼,才能生起真实的智慧。

由闻产生闻慧,然后深入思维,产生思慧,再进入修习,产生修慧。


进入这个循环的人,才可以活在觉知当中。

闻性不到的人,无从修行。

这就是为什么烧香拜佛的人只是结个法缘,不可能解脱。

有个朋友问我,如何培福报?

我说有的人是求福,比如多烧香,多磕头,多供奉。

有的人是修福,比如多付出,多布施,多做事。

两者都可以培福。

但是求福的人,要看所求者的脸色,要懂人家的态度。

而修福的人,具足一颗奉献和服务的心就够了。

为什么有的人妄想很多,殚精竭虑?说白了,就是贪欲重,境界低,顾虑重重。

闻性好的人,听到就跟到。

跟到,就思惟到。

思惟到,行动就到。

行动到,就修到。

一个人没有很强的贪欲,也就沒有极重的防御。沒有防御,所见,所学,所闻,所修会直达内心。

古人说:故书不厌百回读,细读深思理自知。

闻思要熟,熟了就会透,就会善巧。

任何学问,只要反复闻,反复思,再加以反复串习,终会透彻明白。

但是从闻到明白之间的距离,有一个心性的简洁程度。

心性简洁干净,当下即悟,即是。

心性复杂,就会落入头脑里,受头脑风暴的影响,忽东忽西,飘忽转移。

有句话说:一个人越接近内心深处,越接近永恒真理。

那么希望每一个道友同参们,在我们进入闻思修之前,先把自己的心洗涮的干干净净吧,那样我们才会更快的到达目的地。

更新于:2022-05-02 1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