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信徒拜佛拜得非常烦恼,她念佛念观世音菩萨念了一年、两年。诵《无量寿经》诵了十年、二十年一直烦恼,她没有找到佛教的根本,她以为念一句阿弥陀佛就可以解决,或者一部《无量寿经》就可以解决,一句南无观世音菩萨就可以解决,或者一部《无量寿经》就可以解决,每天都诵《无量寿经》每天都是这样用功,用功这样搞,这样搞搞。。。搞了几十年烦恼一样存在,为什么?
没有回到佛教的根本精神,佛教的根本精神不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一句观世音菩萨就可以解决你生命所有问题,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你要面对的是现实,你要面对的是缘起缘灭的种种生灭,生灭的法则,简单讲一个修行人你首先要遵守大自然的游戏规则,就是因缘生 、因缘灭这种游戏规则 。
要先体悟到生命的大自然的法则,就是缘生缘灭,缘起缘灭的真理,再来接近一步,继续就叫做照见五蕴皆空,如果你没有如实知,如实见,不了解生命的游戏规则,你有强烈的执着意识形态,你没有办法接受突发状况的人生跟宇宙所产生种种的逆境 。
什么叫大彻大悟?大彻大悟就是在任何一个时间任何空间发生任何事,他都很平淡。因为他了解这是生灭,佛陀所悟到的生灭的大自然的法则就是缘生缘灭,记得!你必须要接受任何一个时间、空间所发生的不幸,如果我们能够彻底的体悟到照见五蕴皆空,才能度一切苦厄,如果你今天不能照见五蕴皆空,我告诉诸位,你的苦还有得吃!
什么叫做五蕴皆空?照见一切色法决定是苦、空、无常、无我、不净,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摘自慧律法师《八关斋戒开示》。所以在念佛、念经的基础上真正做到都摄六根,让六根不攀缘执着外境很重要,多学习《金刚经》等般若经作为修净土的辅助,才能真正放得下,学习《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就懂得如何都摄六根等,很多人专修转念净土几十年还是不懂得如何放不下身心世界,极乐世界就去不了!)
香严本是百丈门下的弟子,他虽然博通经典,但始终没有契悟禅道。百丈死后,他便到百丈的大弟子沩山灵佑处。沩山:"你在先师百丈处,听说是问一答十,问十答百,这是因为你聪明伶俐
禅宗公案时间:2025-01-31
用这么一句涵盖这一切!在这个禅场里,用耳根是最好的! 当声尘进来时,耳根去迎接,这个时候,你要掉入心王里,还是进入萨婆若海里?这一切成就,看的就是我们自己了。这「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6
一个修行者,并不是就一定要舍俗假如你不能荷担如来家业的话,那我们就 在日常生活中,把你的法门兑现出来,照样的,也可以获得解脱门、可以了生死、可以出三界。现在我们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6
一代文豪鲁迅深受佛教思想的影响和佛教文化的滋养,他的人格力量与创作成就跟佛教有着重要的关系。鲁迅生于1881年,他的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写于1918年,时已37岁,在此
金玉良言时间:2025-01-26
和香在古代有一整套严正的礼法和内涵,不是简单的合成。和在古代,1、是指和谐。《礼记》其声和以柔;2、适中、适当。《论语》礼之用和为贵;3、和睦、融洽;4调和、调制。
沉香知识时间:2025-01-26
南北朝(刘宋)释昙鉴,俗姓赵,冀州(今河北省)人。少年出家,皈依竺道祖。吃粗食,穿布衣,戒行十分清苦。后来游方宣化,到达荆州(今属湖北省),定居江陵辛寺,已六十余岁了
佛教知识时间:2025-01-26
佛教是公元前6至5世纪由古印度释迦牟尼创立的(大致与我国的孔子、老子时代相当),最初由西域传入我国,东汉初年开始广为流传,在隋唐和盛唐时,全国已经有了很多的佛教寺院,寺
禅宗公案时间:2025-01-25
念这一句咒便能把恶梦解除了(一一四)突悉乏宣化上人慈悲开示:除灭恶梦及不祥 烦恼菩提化清凉破邪显正兴大教 八万毛孔放毫光诵念这一句咒文能远离颠倒梦想,不做一切恶梦
宣化上人时间:2025-01-23
每年的岁末年初,总能听到很多人谈论“生肖和犯太岁”的话题。提到“太岁”,很多人都会想到“太岁头上动土”“太岁当头坐,无灾恐有祸”等民间流传的老话。在中国几千年的
佛答时间:2025-01-23
善用其心不要用错地方对外面所见的现象,那都是别人的,不是你的。真正是你的,是你心里的清凉,永远没有热恼。人家打你、骂你、侮辱你,你都好,“消我的业障。”就像《金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5-01-23
不可以到任何地方去和人打机锋!宣化上人慈悲开示:在《维摩经》上,文殊菩萨问维摩居士:“什么是第一义谛?”你们猜一猜维摩居士说什么?怎么样答复的?你们现在若有人知
宣化上人时间:2025-01-22
我给企业家讲课,我问,你能让兔子拼命吃草吃成羊吗?你能让羊拼命吃草吃成牛吗?你的企业你不去改命,你天天想拼,兔子想拼成羊这行吗?你拼得比其他兔子肥这个是可能的,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1
单念大悲咒这一句,就是成就法,求什么都会成功的。(1)南无喝啰怛那哆啰夜耶(namoheladanuoduolayeye)宣化上人慈悲开示:慈观悲观喜舍观普度众生化大千有缘无缘同摄受离苦
宣化上人时间:2025-01-21
慈善根力的无作妙用,能顺应众生的需要,出现为众生救苦救难的神奇现象。这种感应很难说是由于佛的力量,还是由于众生的力量,还是由于佛与众生和合的力量。非自非他,非自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9
阿弥陀佛旧业新业一揽子解决-大安法师开示问:请问师父,弟子烦恼不断,意恶重重,甚至还造作身口意罪业,这种情况下信愿持名能够往生吗?带业往生是否只带旧业不带新业?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8
问:有些人说修学佛法,没有传承不能成就,请问修学净土是否也需传承?如何成就?答:修学佛法,没有传承不能成就,这个观点原则上是对的。吾人目前所修的无论何种行法,都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7
请购佛教饰品有什么讲究 第一, 佛教饰品不宜说买,应说请,或者说请购。表示一种尊重。第二, 佛教饰品如果在不佩戴的时候,不要随便放在裤子口袋里,放在上衣口袋,或者
佛珠文化时间:2025-01-16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它主要说明两个问题:1、因果相续,贯通三世,不会中断。我们今生所受吉凶祸福,都是自因自果。明白此理,自然不怨天,不尤人。2
昌臻法师时间:2025-01-14
观世音菩萨具有平等无私的广大悲愿,当众生遇到任何的困难和苦痛, 如能至诚称念观世音菩萨,就会得到菩萨的救护。观世音菩萨是以无尽悲心和无边愿力,在无量劫前就发下救
心经感应故事时间:2025-01-12
念诵阿弥陀佛佛号能够让我们的劫祸和苦厄得到消减,使我们在生活中更加的得心应手,也能够为我们破除心中的烦恼和忧愁,使我们的内心更加清净和安定,而且通过念诵阿弥陀佛
学佛感应时间:2025-01-12
念阿弥陀佛经能够让我们的劫难和罪孽得到消减,使我们在修行时更加的快速和安定,也能够为我们破除心中的烦恼和忧愁,使我们的内心更加清明,而且通过念阿弥陀佛经还可以帮
学佛感应时间:2025-01-11
惟贤法师答:法门很多,但是走的路是相同,目标是相同,佛教在唯识学来说,分为五位: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修道位、究竟位。这五位啊,各宗各派都是贯通的。资粮位就是广集福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6
法字的梵语是达摩(Dharma)。佛教对这个字的解释是:任持自性、轨生物解。任持自性:指法能保持自体的自性(各自的本性)不改变,例如,一个人有一个人的自体性相,花草树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4
一切诸佛如来,为什么没有像阿弥陀佛这样做呢?前面曾经跟诸位报告过,十方诸佛刹土是佛与众生共业所现的,所以这个业非常复杂,有佛菩萨的净业,有众生的善业、恶业、无记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4
别人不是你永平寺里,有一位八十多岁陀着背的老禅师,在大太阳下晒香菇,住持和尚道元禅师看到以后,忍不住的说:长老!您年纪这么老了,为什么还要吃力劳苦做这种事呢?请老人家不
禅宗公案时间:2025-01-03
众善奉行——佛教思想与企业的和谐发展惟贤法师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重庆市佛教协会会长一.善的定义善者以利他为前提,利他必利已而致自他俱利,性纯净此世后世均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2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第二十四愿:供具自皆如意)设我得佛,国中菩萨,在诸佛前,现其德本,诸所求欲供养之具,若不如意者,不取正觉。【译文】如果我成佛,国中菩萨,在十方诸佛前,显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1
魏德东:佛教的婚姻观 婚姻的条件 在婚姻的条件上,佛教强调尊重当事人的意志,明确反对将自己的信仰强加于婚姻,主张可以与不信仰佛教的人士通婚。佛教主张众生平等。反对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5-01-01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第十四愿:声闻广多无量)设我得佛,国中声闻,有能计量,乃至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知其数者,不取正觉。【译文】如果我成佛,国中声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31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第十二愿:光明遍照十方)设我得佛,光明有限量,下至不照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译文】如果我成佛,光明有限量,最低限度不能照百千亿亿佛刹的话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31
第八章 净土资粮印光大师云:“净土法门,其大无外,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九界众生舍此则上无以圆成佛道,十方诸佛离此则下无以普度群萌。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行
净土法门时间:2024-12-31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第三愿:各得真金色身)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悉真金色者,不取正觉。【译文】如果我成佛,国中天人身上的颜色不全是紫磨真金色的话,我便不取正觉。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30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第二十五愿:菩萨演一切智)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不能演说一切智者,不取正觉。【译文】如果我成佛,国中菩萨,不能演说一切智的话,我便不取正觉。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30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第二十三愿:一时普供诸佛)设我得佛,国中菩萨,承佛神力,供养诸佛,一食之顷,不能遍至无数无量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译文】如果我成佛,国中菩萨,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30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第四十愿:随意见诸佛国)设我得佛,国中菩萨,随意欲见十方无量严净佛土,应时如愿,于宝树中,皆悉照见,犹如明镜,睹其面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译文】如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30
阿弥陀佛我们的依靠现在是释迦牟尼佛的末法时期,释迦佛已经灭度了,弥勒佛还没有来到这个世间。所以在第四尊佛、第五尊佛之间这样的一个空荡的时间,众生就很可怜了,他依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9
一日,洞山良价禅师上堂,座下有僧问:时时勤拂拭,为甚么不得他衣钵?未审甚么人合(应当)得?良价禅师道:不入门者。那僧道:只如不入门者,还得也无?良价禅师道:虽然如此,不得不与
禅宗公案时间:2024-12-18
这位知名度最高的阿弥陀佛,究竟有何来历?即使有人不知道释迦牟尼佛 但一定也听说过“阿弥陀佛” 因为这是出家人口中最常念的佛号 那么,这尊“阿弥陀佛”到底有何来历?
悟性时光时间:2024-12-16
【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若多瞋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瞋。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痴。】这是“三毒”,每个众生要求解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2-15
释迦佛在世时。有翁婆二人。用谷一斗。记数念阿弥陀佛。愿生西方。佛云。我别有方法。令汝念佛一声得多谷之数。乃教以念《南无西方极乐世界三十六万亿一十一万九千五百同名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11
有人认为念佛一定要念很久之後,功夫才会够用,或是认为念佛资历长的人功夫一定比较好,这是不一定的。因为念佛是看我们「当下这一念的用心」,并不是看年资和履历表。我们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9
佛教鼓励发菩提心的人赚大钱虽然学佛与道德、修行并不是对立的。但无始以来的贪心,使我们很容易对财富产生执著。所以说,佛教徒要不要追求财富?答案并不是简单的是与否,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9
达真堪布:苦修不是痛苦的修行有些学佛的人,没有一个完整的修持方法,没有一个正确的目标与方向。今天学这个,明天修那个,什么都没有精通,都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脑子
谈佛说禅悟人生时间:2024-12-08
达真堪布:有人为了佛教事业想经商赚钱却苦于没有机会 怎么 现在很多人都说,“我做生意赚钱是为了众生,为了佛教事业。”这只是在嘴上说说而已。没有看破放下的时候,真正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4-12-08
念诵阿弥陀佛能够让我们在慌乱和浮躁中得到平静,使我们的内心更加清净和安宁,也能够为我们排除心中的杂念和焦虑,使我们在修行时更加的专注和快速,而且通过念阿弥陀佛还
学佛感应时间:2024-12-04
禅宗叫宗。我们佛教讲的宗教和我们书上读的宗教,和我们概念中的宗教不是一回事。最近我开玩笑跟大家讲,我说实际上我们讲的东西跟我们心里想的有时候不是一回事。像我们讲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3
生死不断绝,贪欲嗜味故。养怨入丘冢,唐受诸辛苦。——《大宝积经》【注释】众生都在六道中不断的轮回,不断的生死,受尽诸苦,而这些都是因为我们的贪嗔痴三毒。贪是贪爱
佛教知识时间:2024-12-02
达真堪布:精进是一种迫切,而不是一种勉强 有的人逃避心特别强,一讲轮回过患,地狱、饿鬼、傍生有如何如何痛苦,就不愿意听,这都是逃避心啊!执着,患得患失!你把轮回
谈佛说禅悟人生时间:2024-12-01
四种口恶业的第三个是恶语。恶口骂人,说别人不爱听的话,不悦耳的话,让人听了伤心生气的话,说别人的坏处、缺点、毛病,这些都是恶语。比如对六根不具足的人,说他的短处
佛教知识时间:2024-11-29
有一位信徒这么问我:“猫咬死老鼠,是不是在造业?还有是人打死老鼠罪业重?还是猫咬死老鼠罪业重?”这个问题该如何解释?猫咬死老鼠造业了吗?如果我们了解‘唯识学\’,就比较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