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代祖师永明延寿禅师,他从禅归净土,他知道禅不容易成就,所以他就归心到净土来,教人家念佛。他有一次经过好像是一个天津的桥,每天走都不知道。有一天突然,走过天津那个桥的时候,人家丢一个石头到水里面,「扑落」就丢到水里面,那个水有石头掉到里面,「咚」的一声,他听到就见性了。我们的见性、我们的闻性,我们的见闻觉知从来没有离开我们。只是我们迷了以后,无明习气把它盖住,我们的贪瞋痴把它盖住,所以闻性就被污染,闻性就不起清净的作用,就变迷邪染,迷而不觉、染而不净。
永明延寿禅师有一位师兄弟,兴教洪寿禅师,也是闻柴禾堕地的声音开悟,还写了个很有名的偈,「扑落非他物,纵横不是尘,山河及大地,全露法王身」。他见到法性身,见到法身了,他说「扑落非他物」。我个人没有开悟,我的一个小小心得是这样,扑落非他物,这个物不是外来的,不是一定要怎么样才能怎么样,你只要放下就可以,你只要看破就可以了。问题,你是看不破、放不下,所以你见不到。扑落非他物就是说,他从这个扑落里面见到自性、闻性。纵横不是尘,纵就是时间,横就是空间、就是十方,纵就是三世,十方三世的三世,过去、现在、未来,十方三世。
纵横不是尘,如果他能够悟,三世跟十方化为一,归成一真,纵横不是尘,就不是烦恼了,它就尽虚空遍法界,纵横不是尘。山河及大地,原来一草一木、一山一河都在为你说法。山河及大地,全露法王身,都是我们的心性所显现出来,心净则国土净,就这个道理。『明心体道之士,不以身累其性、境乱其真。随机应物之中,自寓无生之旨,所谓无上至真之妙道也』。真正到明心见性的人,他已经证得常乐我净,他不受六尘的影响。正如庞蕴居士讲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无事」。无事不是不要做事,无事是做了很多事,但是烦恼不挂在心头,烦恼不会带走,不会起任何烦恼。这叫他已经证得心性、自性,这些事情不会累坏他的心性,这些境界不会搞乱他的真如,是这个意思。所以禅宗里面讲,平常心是道。如何证得平常心?平就是不起波涛,常就是没有生灭、没有攀缘取舍、没有苦乐忧喜舍、没有贪瞋痴慢疑。我们现在是因为迷失了这个平常心。如果你不起波涛、你不起生灭,你现在的心就是道心。
我们做不到《金刚经》里面讲的,六根接触六尘,做不到《金刚经》里面讲的不住色布施、不住声布施。你就用一句佛号,把它转成阿弥陀佛,眼见色、耳闻声,都把它转成阿弥陀佛,那六根接触六尘就变成阿弥陀佛。
曹彬戒杀变吉相的故事曹彬是宋朝时代的一位大将,帮助宋太祖平定天下,颇有一番汗马功劳。有一天,曹彬遇见高士陈抟希夷先生,陈希夷是很有学问的人,善于相术,看了曹彬的相,对
杀生故事时间:2025-02-21
施食不仅能让我们的劫祸和苦难得到消减,也能够为我们排除心中的阴郁和忧愁,使我们在生活中更加的幸福和得心应手,而且通过施食还可以帮助我们化解一切的灾劫和苦难,使我
学佛感应时间:2025-02-19
善良的白菊仙女很早以前,大运河边住着一个叫阿牛的农民。阿牛家里很穷, 他七岁就没了父亲,靠母亲纺织度日。阿牛母亲因子幼丧夫,生活艰辛,经常哭泣,把眼睛都哭烂了。
佛教故事:民间故事时间:2025-02-17
不幸在佛世时,有一位从小和给孤独长者一起长大的青年。给孤独长者的财力很丰厚,上至国王、王子都很敬仰他,其它士、农、工、商的人更是敬佩他,可是他这位朋友却一直都很困顿
佛教故事:民间故事时间:2025-02-17
比丘的遭遇在佛陀的僧团中曾发生一件事有一位好乐佛法的年轻比丘,原本对佛法很精进,很用功追求真理,心境也常在静定之中。但是,人的心念有时却像海浪一样,遇到强风就兴起狂
佛教故事:民间故事时间:2025-02-17
独眼侠客清咸丰年间,江南石门县出了个有名的武士,姓达名臻。他自幼拜名侠为师,轻功剑术已臻一流,还练成了一手金钱飞膘。达臻不但武功超人,更兼性情耿直,好打抱不平。这年开
佛教故事:民间故事时间:2025-02-17
马祖道一大师开示大珠慧海禅师大珠慧海禅师,初次到江西见马祖道一大师的时候,马祖大师问他:“你从什么地方来?”大珠慧海禅师回答:“我从越州大云寺出发到这里来的。”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5-02-14
伍、八识规矩颂讲话《八识规矩颂》为玄奘大师所造。“圆”必依“规”,“方”必依“矩”,此造物的法则。玄奘大师欲在“八识”之下,分配“心所”的多寡,以及“性”、“量”、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3
玖、因明入正理论讲话大前提——凡主张断欲者,都是会灭种族,小前提——佛教是主张断欲,断 案——故佛教是会灭种族。这是对于“民族主义”相冲突。大前提——凡主张戒杀者,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3
七、几个小问题今天我要随意讲的几个问题:(1)宣传佛教与国家有没有关系?(2)佛教徒对于国民有没有利益?(3)要国家还要佛教否?(4)要国家不要佛教可以吗?希望在座诸君,以学者的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3
二、迷信的辩论在一个野外,遇到一班远足的朋友,我们的辩论会,就在一条小溪边,濯足的濯足,洗脸的洗脸,拭目的拭目情态下开始了。起初由一个在旁边乱石上坐着而颇为滑稽的甲君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3
44、念佛度冤李家村有位农妇,每天早晚两次往田间送饭,总看见有个年轻的女子忽左忽右地跟随着她。问和她一路送饭的农妇们,大家都说没看见。这位农妇为此心生恐惧,整天提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13
叁、唯识三十颂讲话《唯识三十论》之本颂系世亲菩萨最后所作,惜自未释论。迨后由陈那菩萨等先后作释,共有十家,而以护法菩萨的正义,玄奘法师为之传译。后由窥基法师所请,遂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2
二六、怎样叫做清净怎样叫做清净?现在把它分作五段来说明:甲、清净的内容清净这一句话,在表面上看起来,好像很单纯,其实,分开来也有好几种:(1)一般人所说的清净,以为是只要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2
四三、作人希望世间作人,倦眠晨作,饥餐渴饮,类皆已易数十寒暑;或望购爱国奖券作富翁,或望造时世之豪杰,诸如此类无不知之熟矣,岂尚有其他作人之希望应讨论欤?虽然,人富不易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2
八、人和畜究竟在什么界线上分别人和畜究竟在什么界线上分别呢?如果说人是有衣,有食,有住,有行,有工作,有生殖,有团结,有智巧;这样简单答覆的话,那么,畜生虽然没有衣,但是它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2
七、人类的道德究竟有没有标准人类的道德,究竟有没有标准?已成为现代一般人的疑问。例如以酒敬客,也算是宾主间道义上应有的事,算不得是一件违反道德的行为;但是,一遇到饮醉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2
四四、成佛希望四大希望——第一,作人希望,第二,脱苦希望,第三,得乐希望,业已次第讲过;今天继续来讲第四《成佛希望》。在讲《成佛希望》以前,应当讨论如何叫做佛?觉悟世间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2
念佛能够让我们在浮躁和喧嚣中得到平静,使我们在修行时更加的快速和专注,也能够为我们排除心中的杂念和忧愁,使我们的内心更加清明和安定,而且通过念佛还可以帮助我们远
学佛感应时间:2025-02-12
五、佛教与宗教有一班人以为佛教是宗教,还有一班人又以为佛教是哲学,又有一班人还说佛教是合乎科学。佛教究竟是不是哲学和科学,现在暂时撇开不说;至于佛教是不是宗教,倒要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二七、佛教与佛学佛教、佛学、佛化、佛法,从普通的一般眼光来看,似乎没有什么分别,但是过细思索一下,它每一个名词,都有它的用意与解释的,否则为什么不用一个就够了呢?诸君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三、责任与光阴一个人看他肯做事不肯做事,那是看他肯负责任和不肯负责任来判断。假定不肯负责任的话,连自己家庭中的事业,他也是不愿意去做,何况与他不关痛痒的事情呢?果能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一一、辩论术的结构今天在座诸位多半是知识份子,所以我今天讲的题目是辩论术的结构,作一种学理的研究,不是对普通人讲的。佛经上所谓三藏是《经藏》、《律藏》、《论藏》。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沉香产于苦地,名于富贵乡,为人所重,千金以求。采集沉香相当艰难,野生沉香不像矿物,没有矿脉,没有显著标志,寻找沉香只能靠经验来判定。沉香树生长在海拔400至1000米
沉香知识时间:2025-02-09
又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今之愚夫愚妇,专念佛名者,处处皆有。未见几人临命终时,现诸瑞相,蒙佛接引,往生西方也。故知永明料简,为不足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8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略疏唐终南山草堂寺沙门宗密述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略疏序金紫光禄大夫守中书侍郎尚书门下平章事充集贤殿大学士裴休撰夫血气之属必有知。凡有知者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8
宗镜录卷第二十一夫一切真俗等法。各有理事。通别行相。果报历然。云何一向就己消融。未入斯宗。恐成空见。答。得本方了末。执末则违宗。若不观心。法无来处。若但修有为事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7
万善同归集卷下杭州慧日永明寺智觉禅师延寿述夫一念顿圆三德悉备。未有一法能越心源。设修万行。皆从真法界之所成。或治习气。而用佛知见之所。断所谓无成之成。何妨妙行。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7
宗镜录卷第二十三夫菩提之道。不可图度。约一期方便宁无指示。如何是菩提之相。答。若约究竟菩提。体常冥寂。如。净名经云。寂灭是菩提。离诸相故。若以无相之相。于方便门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7
宗镜录卷第二十五夫一代时教。了义诸经。虽题目不同。能诠有别。皆目一心之旨。终无识外之文。凡挂一言。尽归宗镜。横周法界。皆同此释。如称妙法莲华经者。妙法即是绝待真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7
详夫心者。非真妄有无之所辨。岂文言句义之能述乎。然众圣歌咏。往哲诠量。非不洞明。为物故耳。是以千途异说。随顺机宜。无不指归一法而已。故般若唯言无二。法华但说一乘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7
宗镜录卷第五十二夫第二能变识者。识论颂云。次第二能变。是识名末那。依彼转缘彼。思量为性相。四烦恼常俱。谓我痴我见。并我慢我爱。及余触等俱。有覆无记摄。随所生所系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7
鬼与农夫 (一个平凡的小故事,给人的震撼却无法形容) 第一次看到这个故事,当时只是抱着姑且看看的心态,但在看完后带给人的震撼,却绝不是笔墨可以表达、言语可以形容的,
为人处世时间:2025-02-07
宗镜录卷第五十八夫不定有四。悔。眠。寻。伺。于善染等皆不定故。非如触等定遍心故。非如欲等定遍地故。立不定名。一恶作。谓于已作未作善不善事。若染不染。怅怏追变为体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6
宗镜录卷第二夫诸佛境寂。众生界空。有何因缘而兴教迹。答。一实谛中。虽无起尽。方便门内。有大因缘。故法华经偈云。诸法常无性。佛种从缘起。以万法常无性。无不性空时。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6
宗镜录卷第四十六夫欲显正宗。先除邪执者。约外道小乘诸古师等。谬解唯识正理。凡有几种。答。不达唯识真性。邪执盖多。宗镜所明。正为于此。如唯识论云。复有迷谬唯识理者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6
宗镜录卷第四十八夫三性法门。该通万法。于第八识。何性所摄。约有几位。答。论云。诸有漏种。与异熟识体无别故。无记性摄。因果俱有善等性故。亦名善等。诸无漏种。非异熟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6
宗镜录卷第十六夫即心成佛者。为即真心。为即妄心。答。唯即真心。悟心真故。成大觉义。故称为佛。问。若即真心。有何胜义。若即妄心。成何过咎。答。毕竟空门。理无眹迹。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6
宗镜录卷第八夫无性理同。是何宗摄。答。法性宗摄。如古师云。法性有体。是法相宗义。事上无体。是法性宗义。问。若一切法实无性者。不得教意之人。恐成断见。答。若有性故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6
壬二、略明因人灭恶生善功德因人指的是菩萨,菩萨受持楞严咒有什么好处呢?灭恶生善。假设我们今天不受持楞严咒又有什么过失?癸一、明不持之失【汝等有学未尽轮回,发心至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5
观心论(并序)(亦名煎乳论)天台修禅寺沙门智者述问曰。佛经无量。论亦甚多。弘法之人诜诜盖世。听受之众无处不有。是则法雨普津四众。露润利益无边。何所见闻。更何利益而造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5
宗镜录卷第六十六夫既无我。亦无于人。乃至众生寿者。十六知见等。如大涅槃经云。佛言。如说名色系缚众生。名色若灭。则无众生。离名色已。无别众生。离众生已。无别名色。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5
维摩义记慧远大师 著刊维摩经义记序余尝见天僧统教藏总录曰。维摩经义记四卷。慧远撰。因谓吾祖智者大师疏观经也多采用净影。于维摩经想亦当然。顷一书贾赍义记一帙至。余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5
现代高僧广元老和尚住在承天寺时,他说自己没有福报,不敢接受供养,于是就去住山洞,一住就是13年。13年后,他回到寺里,还是不住寮房,而要求守大殿。但大殿不能安床铺,因此他只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5
刊维摩经义记序余尝见天僧统教藏总录曰。维摩经义记四卷。慧远撰。因谓吾祖智者大师疏观经也多采用净影。于维摩经想亦当然。顷一书贾赍义记一帙至。余得之欣然。读之虽不如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5
四教义卷第六第四约圆教明位。释净无垢称义者。圆教诠因缘即中道不思议。佛性涅槃之理。菩萨禀此教门。理虽非浅非深。而证者不无浅深之位。今明圆教入道。亦具有四门。一有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4
摩诃止观卷第二上二劝进四种三昧入菩萨位。说是止观者。夫欲登妙位非行不阶。善解钻摇醍醐可获。法华云。又见佛子修种种行以求佛道。行法众多略言其四。一常坐。二常行。三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4
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卷第九明修证无漏禅。今明无漏有二种。一者对治无漏。二者缘理无漏。故大集经云。有二种行。一者慧行。二者行行。行行者。即是九想背舍等对治无漏也。缘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4
(正入道场用六斋日。此日太子四天王使者等。诸天善神下来人间。检校善恶。见修善者。即注善簿。安慰守护。为现瑞相。令行者心生欢喜。增益善根故)行者初欲入道场之时应自安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4
摩诃止观卷第四下第三闲居静处者。虽具衣食住处云何。若随自意触处可安。三种三昧必须好处。好处有三。一深山远谷。二头陀抖搂。三兰若伽蓝。若深山远谷途路艰险。永绝人踪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