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苦。 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认可的,因此我们有著许多方法以求离苦而得乐。 但是很多时候人又很矛盾的把这个观念放在一旁,看到佛教直接提出这个说法时,又说佛教是消极的宗教。
人生无常。 相信这也是绝大多数人都必须承认的,因为人生、世界都无时无刻不在变化过程中。 但有时候当人们在说变是唯一的永恒时,佛教直接说人生无常,世界无常时,都又说佛教是消极、逃避的。 无常与苦就是世间与人生的实况,这是我们绝无法否认的。但为什么又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当佛教告诉我们这个事实,为什么我们又把这样的字眼加在它的身上呢?
人到底在想什么呢? 从积极的一面去看,也许人类的这种心态正说明了他有追求永恒及快乐的需求。但从负面来看,故意否认这个事实正说明了人类的消极、逃避的心理,希望通过逃避的方式,可以治疗某些心病,而使内心获得某种程度的安定。 但是逃避可能解决问题吗?事实告诉我们,逃避只是暂时性的避开,而问题仍然悬而未决。一旦无处可逃。无法可避时,问题又会再出现,而自己可能会感到更痛苦,承受更大的压力。然而有一些人却需要如此暂时性的治疗以求得短暂性的快乐,而忽略了未断的苦恼仍在后头。
佛陀提出无常、苦的真谛时,只是想真实地把人生的真相告诉我们,但并没有教我们因此而逃避人生,更劝导我们必须勇於面对这个事实,且只有真正去面对,才能进一步去处理或解决这个问题。 一个只看到人生快乐一面者,他的生活必然会流於浮泛,因为他看到的只是生活很浮层的那一面。一个只看到人生是苦的人,他的生活容易陷於痛苦中,因为他虽然比只看到快乐者较深一层体会了人生的另一层面,却因仍未看到提升的可能,而感到人生似乎是绝望而无奈、无力。
对苦的了解或体会,有时候是因外在的经历而有的;如生活中种种不如意的事,外在种种不顺意的境界,都可以刺激到内心的苦处。但这种种了解与体会也是浮浅的。因为如果这些事情或环境改变了,顺了自己的意愿,又会觉得人生也有快乐嘛!但此苦与乐的感受是因外在的变化而有的,那到底自己以什么准则来衡量这些苦乐的真实情况呢? 有的人是在人生的道路上经历了许多的惨痛经验,因此觉得人生很苦,但如果无力改变,也不明其所以然,可能就会愤世、或形成不平衡的心态;有的则因长久如此而惯於此,成为反应迟钝或麻木了。也不再有什么需要去追求了,也许有一丝的转机或改变,就能使他满足了。有的人若因此转机而有了很大的改变,也许他会很珍惜而得到了满足。有的则可能会变为另一种型态。以报复心态出现,把以往的惨痛经验加诸在他所能加诸的人身上。
这些人对苦的本质都没有真正了解。因此也都不懂得如何去面对或解除。只是一旦获得某些改变时,就以为已经解决了,却不知这些作法只可以获得暂时性的满足而已。 见不到苦的本质,就不知为何有苦,又如何去处理这个问题。其实如果细心观察,从外在或往内心深处去观察,进而思考,是可以发现到苦的更深的层面的,甚至对苦的本质有深切的体会。
苦来自何处?其实苦并不来自外在的境界,虽然从许多角度看,外境的确是引发苦的因由,但这些因由还是次要的,比较根本的就是内心的欲求,但欲求也还不是必然会招引苦。说的更确切,应该是不正确的、不恰当的欲求,这种欲求与无明愚痴正好是分不开的。对人生、世界没有正确的了解,因此对一切有了不正确的需求,而此需求大多是不能满足的,苦当然就引生了;纵使暂时得到满足,也将因此满足没有持久可能而在失去时感到痛苦。
如果我们没有见到此,也许我们可以安立许多目标,不断去追求去攀爬,一个过了又一个,看起来因为追求而成功,可以因此成就感而满足。但真正的满足是否可以获得呢?欲望是无穷尽的,当我们爬了一个高峰,获得满足时,此满足感能持续多久呢?也许有的人说如此人生才有意义。这句话也许没有错。因为如此才能使我们有一个人生的目标。问题在这个目标的建立是否有其价值,而当我们付出了如斯精力、岁月、健康等,而达到此目标时,我们的快乐与满足感,是否符合此目标的意义?何况大多数人都是盲目的追求。
因此就有人说人生的意义不在目标的获得,而在于追求的过程,这也可以成为一种人生观。假如能明白人生的有限,能力的有限,而生命呈现为一成长的过程,在此过程,总有一些事要进行和完成;那就随著自己的能力,时间的流逝而去进行;完成固然好,不能完成,也觉得自己并没有浪费生命,那么就让生命的历程如此完成。若心有此体会,则已看出生命存在的某些真实的情况。也就可以使自己不掉到没有办法填满的欲望中而苦恼一生。
看出这个世间与人生都是无常的,一切存在的现象只不过是许多条件的组合而成。没有永久不变的个体可能存在。而所谓的成就、满足,也只不过是组合而成的感受。对于这些无常变幻的事事物物,要有节制的追求,适当的满足,得到时无需得意,失去时也不忧,那么许多苦恼事,就在此中减少了。
而最根本的就是透见此世间的事事物物,无有一丝一毫为我所有,乃至此生命个体,也只是业力、色身、心识等种种组合而有的作用。外在的种种现象,只不过是许多组合体,并没有真实的存在,乃至组成组合体的条件与作用,本身亦是如此。层层剖析,毕竟空寂,欲求、无明也不过是空无所得,此时身心脱落,万缘放下,另一番风光自然呈现,便得大自在了!
舍下一分,得一分自在,你、我舍了多少分?
一个装过臭水的容器需要清洗空置,一只装过牛奶的杯子同样需要清洗空置。一个肩挑狗粪的人是辛苦的,一个肩挑黄金的人同样是辛苦的。一个背负罪恶过失的人是沉重的,一个放不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9
很多人看到我的时候,问我怎么修养的?我就很简单,叁不管:不管人、不管事、不管钱,心就清净了。要放下,什么都要放下。佛家讲得透彻,效果殊胜。我刚学佛的时候,跟章嘉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3
龙珠英雄:我是大神官的徒弟孙悟空,成功掌握完美自在极意功!龙珠英雄目前已经迎来了宇宙争乱篇的故事,整个的剧情也渐渐进入到了高潮。除了爆出的混沌神器宇宙之种以外,
佛本生故事时间:2024-10-18
达真堪布:除内心苦,得大自在你真正能够放下了,那个感觉我们很多人还体会不到。真正从心里放下了,那个时候才不要放弃、才不要失去呢,一切一切都是你自己,整个宇宙、整
为人处世时间:2024-10-03
祭祀祖宗是好事,是尽孝道1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祭祖日子,中国过去儒家的教学,什么最重要?祭祖先最重要,《礼记》你打开第一篇,五礼第一篇是“吉礼”,吉祥的吉,吉是
向生净土时间:2024-08-31
1 “于一切万物,随意自在”,这是自度,佛法讲自度度他,自行化他,换句话说,自度、自行就是我们在这一生当中,我们自己生活的态度应该要怎么做法。佛在此地教给我们,“
向生净土时间:2024-08-13
平衡的自在当心和外在的事物互动的过程能够保持平衡,自在才会生起。种种不满足的心、嫉妒的心、傲慢的心,当你有这些心念的时候你就会痛苦啊!是不是?我们现在生活里面经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2
道证法师:声闻:佛的声音听得入耳,还会照做实行,所以他会开悟,解脱自在声闻法界 “声闻”这两个字,单由文字表面上来看,声就是声音,闻就是听闻。 听闻什么声音呢?听
其他因果故事时间:2024-08-09
第七章威德自在菩萨章世尊在本章为威德自在菩萨等大众开示修行的方便,依着众生的根性而有三种次第差别:一、奢摩他、二、三摩钵提、三、禅那。此三法门若得圆证,即成圆觉
汉传人物时间:2024-07-02
达真堪布:在一切对境面前安稳自在在修法的过程中,一定要时刻对照自己,然后去改变自己,这很重要。别人没有错,都是自己的错。为什么这样说呢?别人对错与否与你无关,如
悟性时光时间:2024-01-03
道证法师:坚持戒行学无为,让心持戒得自在一点,既不勉强,也不辛苦“坚持戒行学无为”—— 要持戒,是要有非常坚强的信心和愿力,才能够做下去,所以叫作“坚持”。“坚
近现代往生纪实时间:2023-10-12
来去自在文/噶玛天津仁波切普化禅师是临济禅师的入室弟子。有一天,普化禅师到街上化缘,要化法衣一件。信徒知道了,就供养一件上好袈裟给他,但禅师却又拒绝供养了。信徒不解
隽永故事时间:2023-10-11
人生有多种:有服务的人生,有自私的人生;有智能的人生,有愚痴的人生;有快乐的人生,有烦恼的人生。有的人的一生,只想到饮食男女,好象马牛一样,水草之外,别无所求;
星云法师时间:2023-08-28
在禅宗里有这样的一个故事在禅宗里有这样的一个故事:有一位高僧,是一座大寺庙的方丈,因年事已高,心中思考着找接班人。一日,他将两个得意弟子叫到面前,这两个弟子一个叫慧明
佛教故事:禅宗大德故事时间:2023-08-27
当下自在法云法师在繁忙的工商社会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失掉内心的安宁与自在。一行禅师(著名的诗人、和平主义者)倡导《正念分明,当下自在》,蜚声欧美,视为显学。禅师讲起一件
佛教故事:法云法师文集时间:2023-08-21
《瑜伽集要救阿难陀罗尼焰口轨仪经》南无世间广大威德自在光明如来。诸佛子等。若闻世间广大威德自在光明如来名号。能令汝等获得五种功德。一者于诸世间最为第一。二者得菩
念佛功德时间:2023-08-20
来去自在文/噶玛天津仁波切普化禅师是临济禅师的入室弟子。有一天,普化禅师到街上化缘,要化法衣一件。信徒知道了,就供养一件上好袈裟给他,但禅师却又拒绝供养了。信徒不解
佛教故事:隽永故事时间:2023-08-18
无欲自在佛经上说:“做人如果能够远离贪欲,就可以得到三业自在。”自在,就是自由。世间众生无论在那一方面,都受到种种的牵制,不能随心所欲而自由自在,主要的原因即在
精选文集时间:2023-08-07
一念放下,万般自在很多时候,我们觉得累,一般都不是身体的累,而是心累,心被太多放不下的东西纠缠不休,被工作的压力折腾得疲惫不堪,于是,生命中最淳朴的快乐就会如同
佛教故事:佛心禅语中的人生智慧时间:2023-08-03
有的时候,没人绑我们,是我们自己绑自己,所以我们经常说我们是作茧自缚,不能释怀,说到这里头,就讲了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小沙弥的故事。这两个人啊,从来没有去过大城市,
汉传人物时间:2023-07-24
七、涅槃自在一九六六年夏,十年动乱开始,寺庙首当其冲。闹事者先绑架僧团一人游街,至善财洞师住处,喧嚷一阵而去。数日后,于显通寺开会斗争深德上座,用板车推师出席,
佛教故事:能海大师传时间:2023-07-22
禅是空灵豁达开明的人间清流,禅是积极自在简朴的安心方式!【世界上最大最静的禅房不在古刹也不在寺庙而在人的心中】心无尘,自清净。细雨微风中,轻轻地嗅着芳香,气定神
药师禅时间:2023-07-20
活得自在学佛的人要学习活得自在,自在不容易,因為它要有自信做基础。為什麼有自信呢?因為自己老实修行,自己对人没有不好的念头、想法,自己问心无愧,而且努力向善、向
随缘法语时间:2023-07-20
无欲自在佛经上说:「做人如果能够远离贪欲,就可以得到三业自在。」自在,就是自由。世间众生无论在那一方面,都受到种种的牵制,不能随心所欲而自由自在,主要的原因即在
随缘法语时间:2023-07-19
“诵持《金刚经》得生死自在,地狱不收”等感应集持金刚经临终瑞相集一 独目金刚尼 明朝万历年间,归德府城外,有一座水晶庵,庵内有位年老的比丘尼,因为以金刚经为常课,
念佛感应时间:2023-07-14
海涛法师:如何转痛苦人生为自在光明?问:如何转痛苦人生为自在光明? 答:各位很会款待自己的肚子,饿了就赶快吃,不吃不行,很会款待自己的喉咙, 快点...赶快来喝水。 我
佛学常识时间:2023-07-10
自在是什么意思?佛教的自在是指进退无碍。真正的自在,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摆脱了烦恼的束缚。佛法说凡事都是虚妄的,不是真实的,既非真实,就不要执着了。唯有对
佛教名词时间:2023-07-08
金刚经持验录:《金刚经》一分功德,重如山丘!一、一分功德,重如山丘 宋朝有位县尉,名叫王迪功,平日喜好打猎,藉杀生以取乐;而他的妻子则至心向善,虔奉佛法,每日持诵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08
金刚经持验录:善神拥护、阶下停刑、一分功德祝庇冥司一、善神拥护 魏恂,唐朝巨鹿人,曾任博州司马。神龙年间,加三品,官拜右监门大将军,平日持诵《金刚经》。 这时,京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08
郑石岩:慈悲带来丰足自在 佛法 应缘一切智,以大悲为上首;修行布施,则能摄受一切智慧,疾无上菩提。——摘自《大般若经知津》 心理学 爱是满足人性需求的方法中最合理、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04
【拾】平生业成自在往生一、童子七岁随佛西去清朝,丁童子,常熟人,住梅里镇。七岁时,闻其父母持佛名,亦每朝持之。未几,有微疾。一日晨卧,忽跃然而起,曰:「今朝未念
念佛感应时间:2023-06-20
善财参观自在菩萨章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善财参观自在菩萨章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毗瑟底罗居士告善财言:“善男子,于此南方有山名补怛洛迦,彼有菩
诸佛菩萨时间:2022-09-21
南无羌佛 国画梅花 是自在的花开新 诗是自在的花开梅花笔意无言高雅舒服不是画家的点染,不是书家的代言,散放着文学的才华,透射出书卷的十足。它充盈着渊博学识和微妙
艺术巅峰时间:2022-09-09
佛家有禅语:随遇而安,随缘生活,随心自在,随喜而作,是为生活的密行。若能一切随他去,便是世间自在人。随缘是一种健康的心态,是一种人生的态度,是一种待人处事的思维
般若电影时间:2022-06-02
淤泥生:我们人类的平均年龄是75岁,一年12个月,75年x12月=900月,换算成这张表,其实我们的寿命很短。苟且娑婆如蜉蝣般,为什么要求生净土呀!只为打破这短寿的苦痛,一
往生日志时间:2022-04-29
有个妇人,经常为一些琐碎的小事大发雷霆,虽然她知道这样很不好,但是,却无法控制自己。天长日久,她终于再也忍受不了了,于是去向高僧求助,希望禅道可以帮自己摆脱痛
清净的本源时间:2022-04-22
佛家有禅语:随遇而安,随缘生活,随心自在,随喜而作,是为生活的密行。若能一切随他去,便是世间自在人。随缘是一种健康的心态,是一种人生的态度,是一种待人处事的思
环环素食时间:2022-04-14
一昨天开始读惟海大和尚的《五蕴心理学》,翻到楼宇烈老先生作的序言的时候,我开始思索,如果我要写一本书,应该请谁来做序呢?方思及此,我头脑中就显现出了可爱的,
明心化性时间:2022-04-10
自在就是热爱自己的职业,以做好自己的本分事为自在,这样你会永远快乐而得自在。佛教讲身心自在,并不是放荡不羁、无拘无束,而是内心清净无染,不随境转的自由自在。真
清净的本源时间:2022-03-26
古时一位老妇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生气。有一天她去找高僧求教,高僧听她的讲述,把她领到一间禅房里, 落锁而去。妇人气得破口大骂,骂 了许久,高僧也不理会。妇人又开
其他文章时间:2021-10-30
人之所以不得自在,多数是因为得失之心,一般人若是有所付出,就希望有所回报。所谓:富者患失,贫者患得。家庭贫困或是有欠缺的时候,就会斤斤计较,想得到心中所要的。富
证严法师时间:2021-07-16
观自在是我们因中修行的一个方法。这是观世音菩萨的名号,是在因中自利,以这种方式来命名的。那么,观自在菩萨跟观世音菩萨实际上是一个人。观世音菩萨是果上利他,实际上
明向法师时间:2021-07-16
我们现在有了那么多便利的生活用品,可以从洗衣做饭的劳作中解放出来,却没能因此过得悠闲,反而活得更累。为什么?在过去的年代,我们虽然物质清贫,但相对单纯,也没有攀
济群法师时间:2021-07-10
我们过去曾经造了很多种恶业,所以感召到种种果报。我们现在身心不自在,什么原因?就是过去的业力所感召的。我们知道了以后,要忏悔。佛陀讲了一个很好的法,忏悔。忏悔这
本源法师时间:2021-06-26
作为出家人,有时候为了弘法,常常奔波,迎来送往,电话不停,期间也会碰到很多困难和挫折。虽然有时会很累,但是当手头的事情忙完后,就会把这件事全然放下。为了更加契机
智维法师时间:2021-06-24
常常听到人们说被工作和日常的琐事困住,没有过上自己想要的自在生活,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那种自在的生活到底是什么?如果你认为自在就是饱食终日,无所事事,整天吃饱饭
宏圆法师时间:2021-06-18
第七委屈难受者。此语,乃无知者言之。稍有程度者,断不挂齿。何以故?下至众生,上齐诸佛,委屈二字,竟不能免。所以者何?释迦世尊乞食既毕,敷座说法,百万大众,巍巍端
来果老和尚时间:2021-05-05
阿弥陀佛,各位大觉世间的有缘,大家吉祥。我们今天利用这一点点时间,再跟大家分享一下关于耕耘和收获,也就是因果的故事。在这个佛典里面呢,讲到这么一则,就是在古时候
宏海法师时间:2021-04-19
生活中,人们的烦恼大致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自身的欲望,另一方面是外在的名与利。有的人为此奔波了一生,却苦恼了一生;而有的人对此漠不关心,反而轻松快乐了一生。
其他文章时间:2021-03-21
蕅益大师的时代是在明末清初,他是我们莲宗的九祖,也是整个中国佛教史上非常杰出的一位祖师。他有一个字号就叫做西有,西方确实真的有,取这个寓意。蕅益大师是非常有名的
宏海法师时间:2021-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