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奘法师:自性般若 本自具足
自性般若 本自具足“复云:‘善知识,菩提般若之智是人本自有之。’”这句话和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成道说的“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有什么区别呢
汉传人物时间:2025-06-11
-
五蕴的来源是什么?
外道的观点内外道的说法各不相同:有些外道认为,五蕴是随意而生,偶尔从我中产生,偶尔从自性中产生,偶尔从地水火风空中产生,或者像有些教派声称,由上帝或其他万物所生
佛像文化时间:2025-05-29
-
明证法师:反闻闻自性该如何理解?
反闻闻自性该如何理解?明证法师开示:闻是什么意思,新闻的闻,这个闻在汉语里有两个意思,本来这个闻是耳闻目睹,所以,它一个门字,里边有一个耳,现在老百姓口语里边说,你闻一闻
汉传人物时间:2025-05-22
-
大安法师:托彼名号显我自性
无量寿佛从事相上来说,“无量寿”是指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阿”是“无”的意思,“弥陀”是“量”的意思。无量的功德当中有两个核心功德:一个是无量寿,一个是
大安法师时间:2025-05-16
-
大寂尼师:什么是「自皈依佛」?什么是「自性皈依」?
如果初学者不明白「佛、法、僧」三宝的德行是依据佛所说的什么法义,如何「由浅入深」成就的,就谈不上「自皈依佛」及「自性皈依」的「深入修证意义」。(一)《阿含经》上
汉传人物时间:2025-05-02
-
平等的自性
赵州从谂禅师,有一天,赵王特地去拜访他。这时赵州禅师正在床上休息,于是就躺在床上对赵王说:“大王!我现在已年迈,虽然你专程来看我,但我实在无力下床接待你,请别见
佛教知识时间:2025-04-02
-
月溪法师:月溪禅师答:见闻觉知作用,非真如自性也。是否?
北京李广权问:古云:法离见闻觉知,若行见闻觉知求法,非求法也。照我解说,自性如如不动,是真知真觉,如古人云:是知而无知,不是无知而说知。见闻觉知求法,若将妄念断尽,是无始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3
-
宣化上人:自性自度(二)
自性自度,还是要自己去自己的毛病,师父不能天天看着你。◎节录自《六祖法宝坛经》浅释我们现在讲自性自度,这本来不是这么简单的。自性自度,就是要你把迷惑都断了,把你
宣化上人时间:2025-01-25
-
宣化上人:自性自度(一)
开悟、不开悟,在你自己。◎节录自《六祖法宝坛经》浅释徒弟迷的时候,应该师父度徒弟。迷的时候,就是没有开悟,没有得到自性的本体,这个时候,应该师父来指示,修道用功
宣化上人时间:2025-01-25
-
宣化上人:自性自度,就是你用正见把你烦恼、愚痴众生,都度过来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善知识。大家岂不道。众生无边誓愿度。恁么道。且不是惠能度。善知识。心中众生。所谓邪迷心。诳妄心。不善心。嫉妒心。恶毒心。如是等心。尽是众生。
宣化上人时间:2025-01-21
-
梦参法师:自心念自性佛
自心念自己的自性佛,要承担,自己念了,阿弥陀佛佛性,就是我自己的佛性。要自己念念地把自己的佛性,念得能定下来,巩固了;定就发生慧。这个慧,就是认识我自己的自心,就是:心即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9
-
宣化上人:耳根“反闻闻自性”的法门,既容易修,又容易成就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愿加被未来,于此门无惑,方便易成就。堪以教阿难,及末劫沉沦,但以此根修,圆通超余者,真实心如是”文殊菩萨说完了前边这
宣化上人时间:2024-12-25
-
宣化上人:零,自性的大光明藏
真空妙有,就是真空不空,能生妙有;妙有非有,不碍真空。空有不二,即空即有,即有即空,这就是中道了义。众生从无始劫以来,便在生死轮回中流转,转来转去,也转不出生死
宣化上人时间:2024-12-25
-
宣化上人:在自性上用功夫
你把执着去了,才能与自性、本有的智慧相契合。◎节录自《六祖法宝坛经》浅释《六祖坛经》中提到,六祖大师为神秀大师的门人至诚,说了一首偈颂:生来坐不卧 死去卧不坐一
宣化上人时间:2024-12-21
-
五蕴山上的人
洞山禅师问云居禅师道:你不在禅堂用功,到底跑到哪里里去了?云居禅师道:我去爬山!洞山禅师问:爬哪里一座山?云居禅师答:没有一座山值得我爬!洞山禅师问:你的意思是说,所有的
禅宗公案时间:2024-12-03
-
人死后,自性在哪里?
对一个真正的修道人来讲,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无时不在说法。如果功夫用得好,一个平常看起来极微不足道的机缘,足以激发其本有的智慧现前。感温禅师的侍者之悟道,便是一例。投
禅宗公案时间:2024-12-03
-
宣化上人:我们自性里边这些妙不可思议的东西都是具足的
科技进步的危机科学家在皮毛上转来转去,发明这些东西,好像有所得,其实把本有的智慧都忘了。◎一九八三年二月廿五日晚间开示于万佛圣城所有的人类,一切一切都是向外驰求
宣化上人时间:2024-11-23
-
唐思鹏:《佛教三字经》新注 五蕴
五蕴色受想并行识此五蕴本空寂蕴之一名含有积聚、和合二义。每一蕴皆由同类的许多法积聚而成,也就是许多同类法的归纳总合,故称为蕴;同时每一有情皆由五蕴法和合而有,故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08
-
宣化上人:怎么叫“反闻闻自性”?
那么怎么叫“反闻闻自性”呢?这种的功夫,也就是我们现在用参禅这种功夫。参禅,你不要尽向外边打妄想,你要迴光返照。譬如我们参悟话头,现在参“念佛是谁”;你这个“谁”
宣化上人时间:2024-09-28
-
净土法门法语:自性清净心里没有祸福、善恶、因果
那就是说,《华严经》上所讲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这四十一个阶位的人不晓得有多少,没有一个不知道。你那不善的心、不善的行为这能见人吗?你不想见,他全知道。他看到你造
向生净土时间:2024-08-10
-
寂静法师:自性中的财富
夜里,在我的寮房,有人请教发财之道。我从座位上下来,走到门口电灯的开关面前,把灯全部关掉。于是房间立刻进入一片漆黑之中,停留了几秒钟,大家的心中都有一种莫名的不
寂静法师时间:2024-03-11
-
达真堪布:请求自己的自性佛不入涅槃
达真堪布:请求自己的自性佛不入涅槃当时我们的佛祖释迦牟尼佛快要涅槃前,向阿难说了三遍,但是阿难没有听到,因为魔王把阿难的耳朵堵住了。佛独自来到一棵大树下安坐,这
佛本生故事时间:2024-02-28
-
二十徒劳行之--十七:若不知自性,修定徒劳也
自性为何?定复为何者?无论出家僧尼行者,或在家居士等,所修之法,盖为奉行佛意、依正法之义而行之了脱生死之法,别无他耳。此了生死之法修,依众生各自不同之缘起而作不
学佛常识时间:2023-08-31
-
索达吉堪布:五蕴假合的人身意义何在
索达吉堪布:五蕴假合的人身意义何在问:五蕴假合的人身意义何在? 答:虽然身体在瞬间刹那地消失,但依靠它所积累的善业功德却会流芳百世。如同在风中荡漾的檀香气味,传到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19
-
五蕴--《藉心经说真谛》中有关五蕴部分内容
什么是五蕴?什么叫了?何为“照见”?什么是色蕴?如何理解五蕴中的“色蕴” 什么是受蕴?如何理解五蕴中的“受蕴”?什么是想蕴?如何理解五蕴中的“想蕴”?什么教行蕴
学佛常识时间:2023-08-14
-
第一个五蕴来自哪里?
第一个五蕴来自哪里? XX同播问:“对于生命之始源,佛教的态度又是怎样? 为什么佛陀不想解释这个问题呢?第一个五蕴来自哪里?”,以下是我的回贴。***********************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12
-
有道禅师——参古镜话头 悟自性本清净
有道禅师:参古镜话头悟自性本清净(图片来源:资料图)有道禅师当初行脚时,路过一间卖茶的茶坊,因为口渴,就顺路进去想喝杯茶小憩一下,雇主一看是位云水僧就热忱召唤,
佛教故事时间:2023-07-07
-
五蕴是什么_指的是哪五蕴_
五蕴(佛教解释)五蕴分别是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五种。在五蕴中,除了第一个色蕴是属物质性的事物现象之外,其余四蕴都属五蕴里的精神现象。五蕴实际上是佛教关于
名词解释时间:2023-06-18
-
慧律法师《往内在寻找自性》
开悟不是从外在找寻,而是不断观照内心才有可能获得的结果。一天,一位基督徒来见我,他因为看到释迦牟尼佛成道时所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于是质问我:「佛陀所说的话
慧律法师时间:2022-03-04
-
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
每个人都有自性之财
在你们每一个人里面都已经有着财宝,但你们必须身体力行,尽最大的努力去发掘它,把它挖出来,现在就运用它!在临终或死后要依赖比丘或宗教仪式是没有用的,那是搔不着痒处
阿姜曼尊者时间:2021-10-21
-
神通本从自性来
六种神通分开来讲是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漏尽通、神足通。神足通又名神境通,又名如意通。谈到天眼通,我们一样都是人,有的人和其他的人就不同,怎么不同法呢
宣化上人时间:2021-10-12
-
五蕴明明有,如何照见空
观世音菩萨教导我们:无色受想行识 ,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身香味触法,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很多初学之人会说,眼耳鼻舌身意、色身香味触法,我样样都有,如何才能
传喜法师时间:2021-08-17
-
太子出城游历,照见世间老病死
释迦牟尼佛出家前为印度迦毗罗卫国的太子,名为悉达多。太子日渐成长,阿私陀仙人曾预言,太子若在家则为转轮圣王,若出家修行则能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父亲净饭王观察,悉达
其他文章时间:2021-07-30
-
转五蕴为五智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我们众生无始以来,由一念无明烦恼的执著,才有色,受,想,行,识的诸行。有业行感苦报,是必然的结果。假使我
清定上师时间:2021-06-13
-
一切不离自性,自己的心就是真佛
禅堂里是讲心地法门,没有什么好讲的,扯来扯去是消磨时光,悟道就在一刹那,一下子就开悟了,扯这么多干嘛?扯来扯去只是让你生起信心,懂得因果,懂得一些佛法。过去虚云
佛源老和尚时间:2021-05-26
-
用智慧去观照,才能照见五蕴皆空
五蕴:色、受、想、行、识。(一)色蕴:凡一切物质,都是色蕴所摄,一切物质不外乎坚、湿、暖、动四性而构成(是由地、水、火、风四大种所构成)。六根中眼、耳、鼻、舌、
隆莲法师时间:2021-04-28
-
诸法无自性,一切皆无永恒
当今社会,人们急速向城市集中,都市街头行色匆匆,而田间地头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人群却大幅度减少。现代社会步入了高效、高物质、高速度的生活,几十年的时间变化可谓翻
其他文章时间:2021-04-13
-
观海听涛,返闻闻自性
各位有缘,大家吉祥。今天一早上呢,我们来到了这个,在普济寺旁边,这里叫百步沙。很多上岛的游客呢,在早上会来到这个地方,来看看海景。那边就是潮音阁,他们把这个景观
宏海法师时间:2021-04-07
-
寻回原本清净的自心自性
我们都知道,修行其实就是修心,因此修行最大的快乐,就是这念心能时时放得下、提得起、能真真实实地活在当下。当下这念心能安住,不起心动念,不打妄想,烦恼就会一天天地
宽运法师时间:2021-03-30
-
礼皈自性歌
礼皈自性歌诺门之子:西莲礼敬最胜上师金刚持自性本具普贤王显现三体不二缘空缘自性为摄无明明愿显现前所相非相同体调摄显加持自心成熟住悉地心性自性空性妙法性解脱道次无
其他文章时间:2021-03-24
-
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
念观音圣号要知道怎样名为观音?应顾名思义,因义知名。又者名实相称,因果相称。观音菩萨反闻闻自性,有六步功夫。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慈舟法师时间:2021-03-12
-
五蕴--色受想行识
现在讲佛法名相,色受想行识五蕴,这是佛教基本名相。佛法的名相,能把我们众生心里的名相转过来。色如聚沫,好比银楼橱窗里头摆的,有多少克拉的金刚钻石,还有蓝宝石、红
忏云法师时间:2021-02-09
-
佛陀开显出哪些自性的功德
佛陀回光返照,用清净的智慧来观照如来藏妙真如性的时候,把这个妙觉圆明、圆照法界的功德发挥出来了。发挥出什么自在功德呢?在这个生命当中,我会出现两种状态:第一个,
净界法师时间:2021-01-19
-
自性无对立,凡夫妄分别
非浊者,云有则不受一尘。非清者,云无则不舍一法。无背者,纵之则无所从去。无向者,迎之则无所从来。言即此灵明湛寂者,不可以清浊向背求也。举清浊向背,意该善恶、圣凡
大安法师时间:2021-01-11
-
怎么才能六根互用,把自性光明显现出来
缘见因明,暗成无见;不明自发,则诸暗相永不能昏。根尘既销,云何觉明不成圆妙?缘见因明,一般人眼根的见都必须要因,就是假借,要假借外在的光明才能够看到种种诸物。我
净界法师时间:2021-01-04
-
道场在哪里?就在一念清净自性中
以下总结这一段,如果你听懂了,对于禅净双修的修学方法你就很清楚了。现前一念之心,无性缘生,缘生无性者也。惟其无性缘生,故念名满腔是名,念利满腔是利,乃至昼所为,
净界法师时间:2021-01-01
-
五蕴身心与如来清净法身有何异同
则知汝身与诸如来清净法身,比类发明。如来之身,名正遍知;汝等之身,号性颠倒。从这个地方我们可以知道,佛陀说我们这个身这个身其实包括心(我们的五蕴身心)。我们的五
净界法师时间:2020-12-21
-
不必向外驰求,当知自性为主
吾人多在学地,其用力之功,不必向外驰求,当知自性为主,于此着力,不能顿见自性,当验习气厚薄,切磋琢磨,于根本处着力。譬如磨镜,尘垢若除,光明自现。吾人日用工夫,
憨山大师时间:2020-11-24
-
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原文】般若心经云:观自在菩萨,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五蕴,谓色受想行识也。色谓色身。受谓受用。想谓思想。行谓所行。识谓辨识。此五者蕴积不散,以壅蔽真性,故
王日休居士时间:20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