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心不乱:
专注一事,使心不散乱,即是一心不乱。修念佛法门时,以虔诚之信心持诵弥陀名号,使心不散。念佛时舍弃我体,而与阿弥陀佛之念合之为一,即是一心不乱。
2.一生补处:
指等觉菩萨,一生即能补继佛位。如弥勒菩萨,现居兜率,当补释迦佛位。等觉菩萨,尚有一品生相无明未破,故须再一生,断此一品生相无明,方证妙觉果位。妙觉即佛,故称一生补处。
3.念佛三昧:
有二种:1、一心观佛之相好,或一心观法身之实相(此二者即观想念佛),或一心称佛名(称名念佛),谓之念佛三昧,是因行之念佛三昧。2、为此三种之因行所成,如心入禅定,或佛身现前,或法身实相,谓之念佛三昧,是果成之念佛三昧。
4.一行三昧:
心定于一行而修三昧,又名真如三昧或一相三昧。此有事理二种,理之一行三昧者,为定心观真如之理。事之一行三昧,即念佛三昧之异名,一心念佛也。
5.三法印:
一切之小乘经,以三法印印之,证其为佛说。1、诸行无常印,言一切之有为法,念念生灭而无常也。2、诸法无我印,言一切有为无为诸法中无有我之实体。3、涅盘寂静印,灭一切生死之苦而为无为寂静。
6.四正勤:
1.为断除已生之恶,而勤精进;2.为使未生之恶不生,而勤精进;3.为使未生之善能生,而勤精进;4.为使已生之善能更增长,而勤精进。以一心精进行此四法,故称四正勤。
7.四念处:
1.身念处,观身不净,以对治净颠倒。2.受念处,观受是苦,以对治乐颠倒。3.心念处,观心无常,以对治常颠倒。4.法念处,观法无我,以对治我颠倒。如此即可离四颠倒之苦,得常乐我净四德之乐。
8.四不退:
指在修行过程中,已证得不退转位时,有四种不退之别。1.信不退,指十信位中,第六位以上菩萨,不再生起邪见。2.位不退,指十住中第七位以上之菩萨,不再退回二乘之位。3.证不退,指初地以上菩萨,不再退失所证之法。4.行不退,指八地以上菩萨,能行各种有为与无为诸法而不退转。
9.四智:
凡夫有八识,至如来转为四智。1.转第八识者为大圆镜智,此智照法界之事理,故又名一切种智,即如来万德之总本也。2.转第七识为平等性智,于一切众生起无缘大悲之智也。3.转第六识为妙观察智,说法断疑所用之智也。4.转眼等五识为成所作智,为利一切凡夫二乘类成种种变化事之智也。
10.五念门:
出自天亲菩萨的《往生论》,指往生阿弥陀佛净土的五种忆念修行门。即:1、礼拜门,礼拜阿弥陀佛,愿生彼国;2、赞叹门,称叹如来名号、功德;3、作愿门,发大誓愿,如实修行;4、观察门,观察极乐世界依正二报功德庄严;5、回向门,所修功德,普皆回向一切众生。
11.五根:
指五无漏根。1、信根:信三宝、四谛、正信因果,实理实事;2、进根:勇猛修善法而不散失者;3、念根:忆念正法者;4、定根:使止于一境而不散失者;5、慧根:由定中观智所起,而了知如实之真理者。
12.五力:
信进、念、定、慧之五根增长,有治五障之势力者。1、信力:信根增长,破诸邪信者。2、精进力:精进根增长,能破身之懈怠者。3、念力:念根增长,能破诸邪念者。4、定力:定根增长,能破诸乱想者。5、慧力:慧根增长,能破三界诸惑者。
13.五蕴:
旧译为阴,又作五阴。1、色蕴,总该五根五境等有形之物质。2、受蕴,对境而承受事物之心之作用也。3、想蕴,对境而想象事物之心之作用也。4、行蕴,其他对境关于瞋贪等善恶一切之心之作用也。5、识蕴,对境而了别识知事物之心之本体也。
14.六根:
眼、耳、鼻、舌、身、意六根。
15.六境:
谓色、声、香、味、触、法之六法,为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所对之境界,故名六境。
16.七菩提分:
又称七觉支,谓能达到七种观察觉知法要。1、念觉知:常念于禅定与智慧;2、择法觉知:以智慧拣择所修法的真伪及适宜与否;3、精进觉支:勇猛精进,勤修正法;4、喜觉知:心得善法而生欢喜;5、轻安觉知:身心轻快、安稳;6、定觉知:摄心不散而入定境;7、舍觉知:心无偏颇,不执著而保持平衡。
17.八识:
眼耳鼻舌身意之六识与末那识及第八阿赖耶识也。末那识作用为了别第八识,恒常思量我痴我见我慢我爱。阿赖耶识,译曰藏,以含藏一切诸法之种子故,为有漏无漏一切有为法之根本。
18.八圣道分:
指趋向涅槃的八种正道。即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19.九品往生:
因行业差别,故往生弥陀之净土有九品。
20.十八界:
六根、六境、六识的总称。
21.净业三福:
指往生净土者所修的三种净业,此为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之净业正因。1、世福:如孝养父母、奉师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等;2、戒福:三皈、五戒乃至具足众戒,不犯威仪;3、行福:读诵大乘、深信因果、劝进行者。
22.无生法忍:
指精进勇猛,观想净土之庄严,心想见之,功夫既深,廓然而悟,即得无生法忍。
23.专修:
指专门修习一事。在净土宗系指往生极乐世界之修行而言,通常指读诵、观察、礼拜、称名、赞叹供养五正行。
24.杂修:
唐善导大师于往生净土之行,分为五种正行与五种杂行。正行中,第四之念佛为正业,余为助业。念佛之一行,杂糅余之助行,名之为杂修。
25.凡圣同居土:
指人天两道之凡夫,与声闻缘觉之圣者同居之国土。娑婆世界是凡圣同居的秽土,极乐世界是凡圣同居的净土。
26.方便有余土:
指阿罗汉、辟支佛、地前菩萨所居之土。以彼等所修为方便道,断尽惑通,故称方便;然彼等尚余断灭无明之惑,故称有余。
27.实报无障碍土:
纯属菩萨之居处,无有凡夫二乘,乃别教初地以上、圆教初住以上菩萨之所居国土。
28.常寂光土:
为全然断除根本无明之佛的依处,即妙觉究竟果佛所居之土,乃常住、寂灭、光明之佛土。
29.五逆往生:
指犯五逆重罪者,藉念佛之力而得往生净土。五逆罪指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
30.正受:
远离邪相而领受正所缘之镜的状态。亦即入定时,以定力使身、心领受平等安和之相。
31.世间解:
佛十号之一。即佛能了有情、非有情二种世间之一切,既了知世间之因,世间之灭,亦了知处世间之道。
32.自力:
指依凭自己的力量以达解脱之境。在佛教中,依自力而获得证悟的修行称为自力法门,通常为利根行者所修,属难行道。
33.他力:
为自力之对称。指自力之外,特依佛、菩萨之力而得度脱者。净土法门认为仅以自力求圣道,而无佛陀之力,不能速得解脱。
34.印坏文成:
指以腊印印泥,腊印虽毁坏,然其迹则显成印文。净土宗以作为念佛往生之譬喻,即以印坏喻色身之断灭,以文成喻净土往生极乐世界。
35.边地:
有二义,1.指不能见闻到佛法,不信三宝,傍无因果之边隅下贱者;2.指极乐净土之边地。又称疑城、胎宫。即以疑惑心修诸功德之人,应其机感,死后于净土受生之处,五百岁中不得见闻三宝。
36.因地:
指修行佛道由因行至证果间的阶位。对初地以上菩萨而言,地前所有信、住、行、向各阶位皆为因地;对佛果之果位而言,等觉菩萨以下皆为因地。
37.生即无生:
生即无生,无生即生。此为净土往生的最究竟之说,这就是说往生极乐,并非依欲有、色有、无色有之虚妄的俗谛而生,而系依真谛之义,证得无生之生。
38.安养:
为西方极乐世界之异名。因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净土可安心、养身,故称安养。
39.克期取证:
克期即是限定日期。意即为限定日期,办道修行,以得预期之果。如修一行三昧,于九十日夜精修,期得三昧。
40.化身:
佛三身之一。有广狭二门,广门之化身者,谓对二乘凡夫示现之种种佛身,及六道异类之身,总为化身也。狭门之化身者,分上述之化身,为应身与化身二者,现佛形为应身,现其他异形为化身。
41.报身:
指佛之果报身。即酬报因位无量愿行之果报,为万德圆满之身。亦即菩萨初发心修行,至十地之行满足,酬报此等行愿之果身,称为报身。如阿弥陀佛、药师佛、卢舍那佛等皆为报身佛。
42.法身:
佛之真身也。为理智显现,有为、无为一切功德法体性之所依,故名法身。
43.菩提萨埵:
简称菩萨。义为觉有情,即大觉的众生。是上求佛果、下化众生的圣人。
44.难行道:
龙树菩萨所判二道之一。对于易行道而言,于此土积修行之功,入圣得果之教道,为难行道。念佛往生净土,于彼土成佛得道,谓为易行道。
45.定散:
定者禅定,心常住于一境者;散者散乱,心恒攀缘六尘之境而又暂住者。定心为贤圣之修成,散心为凡夫之自性。定心有有漏无漏之别,散心有善恶无记之三。以此二者统一切之心。
46.阿鞞跋致:
又作阿惟越致,译曰不退转。是菩萨阶位之名。经一大阿僧祇劫之修行,则至此位。《阿弥陀经》曰: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
47.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旧译曰无上正遍知,谓一切真理之无上智慧也。新译曰无上正等正觉,谓真正平等觉知一切真理之无上智慧也。《大智度论》曰:唯佛一人智慧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48.横出:
净土门易行道有横超横出之二道。闻如来之本愿而不疑,信之一念,即得往生之益,死后直往生真实之报土,是为横超。以自力之心,修定散之诸行,生于方便之化土,是为横出。
49.顿教:
有二解:一为顿成之教。凡历劫修行,方出生死之法,名为渐教。顿成、顿悟佛果之法,名为顿教。二为顿说之教法。对未熟之众生,初说小法,渐次说大乘之法,此为渐教。对顿悟之机,自初直说大法,此为顿教。
50.坐脱立亡:
坐脱,又称坐化、坐亡,指端坐念佛而迁化。立亡,则为直立合掌念佛而往生,如宋代王日休、清代僧良修。
1 学佛一定是越学越欢喜,所谓法喜充满、破迷开悟、离苦得乐!2 迷惑、烦恼、妄想一天比一天少,不容易做到;至少是一年比一年少,这总是一定要做到的。功夫再好一点,一个月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2
后面这一句很重要,明白之后就不至於发生误会,没有得一心以为得一心。得一心是什么样子,至少要了解一些。「七日不乱后,更无趋惑造业之事」,这才叫真正得一心。打佛七,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2
1 我们学佛的目的是什么?是修心地清净。大家要牢牢记住六祖大师的教训,“若真修道人,不见他人过”,我们要常常看到自己的过失,不要看别人过失。看到自己的过失自己会改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1
缘是什么?外缘。你要想修清净心,你必须要离开外缘。这个外缘是常常在诱惑你,常常在扰乱你,你要把这些诱惑、干扰把它离开。所以古时候佛门的道场都建立在深山,为什么建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1
摘自净土法门《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203集 2015年6月24日 我们修净土,真正能得受用是清净心现前,得小受用;平等心现前得大受用。清净心现前,生凡圣同居土;平等心现前生方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1
无论用什么法门,法门无量,修行方向目标是一个,就是清净平等觉。终极的目标就是见阿弥陀佛,生极乐世界。「及彼国土」,经念熟了,想经中的境界,就是想念极乐世界。「盖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1
示容玉居士古德有言:唯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梵语阿弥陀,此云无量寿,佛者觉也,乃吾人本然天真之觉性,尤见性之第一妙门也。原夫此性,先天地而不为老,后天地而不为终,生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31
智慧、德能、相好,无量大法都从自性流出来,只要见性全都现前,那就成佛作祖了,不需要多学,放下就是。在哪里放下?眼在色尘放下,耳在声尘放下,让六根对六尘的时候不起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31
我们供佛,供养佛,什么是真供养?要用心去供养,这是真的。要用心去修行,真修。凡是有生有灭都是假的,不生不灭是真的。佛用水做比喻,我们看海水、江水、湖水,有染污、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31
我们身有病痛,这是讲内忍,有内忍,功夫不错,但是如何把这些病痛化解这更重要。病痛的化解就是从念头,错误的念头、错误的想法、错误的看法要放下,要把它修正过来,心裡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31
你看菩提心,我在三十年前在美国的时候讲的,我讲大家好懂。古人解释不好懂,我说的好懂,我说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真诚是体,下面这四个:清净、平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31
清是清净,听到不生染浊心,浊染心,看到也不生染浊心,这个很重要。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生起正念,不生邪念,这一点非常重要。“扬者宣扬,由能宣扬实相法故”。这个音声讲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31
问:有些人说修学佛法,没有传承不能成就,请问修学净土是否也需传承?如何成就?答:修学佛法,没有传承不能成就,这个观点原则上是对的。吾人目前所修的无论何种行法,都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7
「深信因果」。我早年刚刚念《观无量寿佛经》时,念到这一句就起了疑惑:三福第三条是菩萨修的,菩萨还不相信因果吗?后来念《华严经》念到「十地品」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个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15
净土法门是易行道,用难行道来解释,那是不合理的。往生极乐世界,善导大师的解释,都以阿弥陀佛的第十八愿为标准。传承不同,解释不同,得到的效果也不同。我们之所以学习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4
人要相信命运!你命裡有多少财富,有多高的地位,一定的,否则的话你享受不了。人要懂得因果,就会规规矩矩做人,一生快快乐乐、圆圆满满。果报,最好是老年时候享,年轻时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11
现代这个社会,由于我们为科学所迷了。西方科学文明四百年,两百年前传到中国。日本人接受西方的科技文明,比我们早,他四百年。中国西方科技文明从日本传来的,二百年。这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10
现在我们这个世界,依报的环境非常不好,这大家都知道的,佛在经上讲,这个世界「五浊恶世」。我们在四十年前、五十年,我学佛四十九年,讲经讲了四十一年,我初学佛的时候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07
(990423早餐开示) 【见和同解】 新加坡净宗学会是由李木源会长领导,他非常热心于弘法利生的事业。此道场很难得,这么多人上下一条心,没有意见,这真正是希有难逢。谚语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06
前面一段讲的四个字,我们一定要记住,自性的体是「湛寂」,自性的用是「虚灵」。佛教没有传到中国来,中国儒家、道家的圣人都懂得用「虚」,高明到了极处。你要用实就错了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6
一念时间多长?弥勒菩萨告诉我们,一秒钟有多少个念头?有一千二百八十兆的念头。所以我们能肯定这一生当中,一念清净的时候决定有。但是第二念就迷惑。一念清净还来不及感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06
由此可知,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应当全心全力依靠净宗经论的教诲,认真努力的学习,求生净土,这才是一生当中第一桩大事。净土怎样能够有把握的取得?你要记住「心净则佛土净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5
一切诸佛如来,为什么没有像阿弥陀佛这样做呢?前面曾经跟诸位报告过,十方诸佛刹土是佛与众生共业所现的,所以这个业非常复杂,有佛菩萨的净业,有众生的善业、恶业、无记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4
净土仪规里面,朝暮课诵、佛七仪规里面常讲,一心称念阿弥陀佛。一心就是菩提心,菩提心是真诚心,真诚心里头有一个念头就不真,就不是菩提心,心就不诚了。所以曾国藩,这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4
『得为叁界雄』,「雄」是对佛的尊称,就是大英雄。英雄两个字怎么解释?一般普通人做不到的他能做到,这个人叫英雄。世间什么事情人做不到?了生死出轮迴的事情,没有人能做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4
现在的教育只教人做事,没有教人做人,现在的人会做事不会做人。不会做人,事做得再好,纵然享受,心不安,提心吊胆,怕出祸乱,不安、不稳,死了之后叁途受果报。人不知道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4
大乘教里面告诉我们,经上讲的,一弹指有多少个念头?一个念头是一个画面,宇宙怎么来的?这个画面从哪来的?念头,「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才是事实真相。理解事实真相是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3
很多人看到我的时候,问我怎么修养的?我就很简单,叁不管:不管人、不管事、不管钱,心就清净了。要放下,什么都要放下。佛家讲得透彻,效果殊胜。我刚学佛的时候,跟章嘉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3
理搞清楚了,我们相信会有这种现象产生,我们不怀疑了。所以在这个世间,有人衰老得很快,有人衰老得很慢,什么原因?古人有句话说「忧能使人老」。忧虑就是烦恼,有忧虑的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3
我们出六道轮迴,比他们简单、比他们容易、比他们彻底。他们离开六道轮迴到哪裡去?到四圣法界声闻法界去。我们到极乐世界去了,四圣法界跟极乐世界不能比,差太远了。我们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3
净土教与庄严国土(1992年5月8日写于重庆慈云寺)一、净土教与净土宗净土教的阐扬源自释迦牟尼佛。根据大乘经的指示,有西方弥陀净土,东方药师佛净土、兜率弥勒净土、毗卢遮那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2
清净心这个时代修行要想成就,只有念佛求生净土,除这一条路之外,确实没有第二条路可以走得通的。念佛要念到什么时候,才真正有把握往生?要念到心清净。心清净了就是功夫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2
顺境善缘,就是善人,在这个境界里头最容易生的贪恋,你要在这里头放下贪恋,就是没有贪爱的心,没有留恋的心,你心清净,修这个功夫。逆境恶缘,遇到人都不是好人,都常常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2
这些我们平常要细心去反省,观察自己,自己在日常生活当中有没有定意,就是有没有定的意思,心清净、杂念少。中国古人有两句话,谚语里所说的,非常有道理,「知事少时烦恼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2
佛法里头,古谚语所谓的「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看到大家互相赞叹、互相合作,兴旺的气象;互相瞧不起、互相批评、互相毁谤,决定败亡。兴旺的教学,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2
1古大德教给我们,“知事少时烦恼少,识人多处是非多”,没有必要知道的事情,不去接触,不去打听,我们的烦恼就少;没有必要认识的人,不去攀缘,不去认识,我们的是非就少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1
第八章 净土资粮印光大师云:“净土法门,其大无外,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九界众生舍此则上无以圆成佛道,十方诸佛离此则下无以普度群萌。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行
净土法门时间:2024-12-31
末法的情形越来越深重 净土法门就越来越当机末法的情形越来越深重,这净土法门就越来越当机,当机并且又能够契理。所以这是十方三世诸佛慧命所在,是所有众生得救的核心所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7
学佛的好处是看开和原谅,老法师开示。不能造业,不能造业这句话容易说,不容易做到。我们试问一问,能不能原谅一个陷害我的人,羞辱我的人,毁谤我的人?能不能?不能,不能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14
「所生之处,果报追随,相从不舍」,这几句要记住,三句。我们的一生记住这句话,天天所遇到的,是果报追随,相从不舍。果报要受,受都不放在心上,都不会引起分别执着,这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11
我在讲课过程中没有固定模式,有时候先略说再广说,有时候直接广说。因为我毕竟是讲课,不是造论。前辈大德说过,讲课和造论有一定区别,讲课不那么严格,而造论则非常严格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10
一切法门。以明心为要。一切行门。以净心为要。然则明心之要。无如念佛。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此。念佛非明心之要乎。复次净心之要。亦无
净土法门时间:2024-12-03
净土精要法句一心顶礼极乐世界接引导师阿弥陀佛!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已愿
净土法门时间:2024-12-01
梦参老和尚《占察善恶业报经》讲记念我名号(地藏名号)这个人他这个报身尽了死了,终不堕恶道八难之处。死后不会堕三恶道,也不会堕八难。还能够听闻正法习信修行,亦能随愿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1-18
22.阿弥陀佛第十八愿的意义是什么?阿弥陀佛于往劫中,发四十八愿,度脱众生。有一愿云,若有众生闻我名号,求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阿弥陀佛誓愿度生。若众生不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5
这样来打坐,身体香如玉如果你以清净心打坐,过一段时间就会闻到奇异清香,这个香气来自你的身体。这就是南怀瑾所讲的将津液转化为长生不老之液学佛打坐之道。我们打坐坐得
悟性时光时间:2024-11-15
答净土四十八问[明]莲池大师 著答四十八问序净土之教,因地于法藏,肇端于韦提,开陈于灵鹫教主之金言,流衍于匡庐大士之莲社。专一心而向往,历三界以横超,诚哉末法之要津矣!然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0
[明]莲池大师 撰普劝为人必修净土天如《净土或问》云:今禅者见修净土,鄙之为愚夫愚妇。此非鄙愚夫愚妇也,乃鄙文殊、普贤、马鸣、龙树也。其言痛切如此,犹有未信者。因为考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9
净土宗是佛教发展极有影响的,所以历代高僧都是很推崇净土宗。我们学习净土宗的佛法的时候,一定要认真,潜心修行净土法门对我们是有帮助的,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净土宗的感应
学佛感应时间:2024-11-02
药师山近期发现有些修行人,因为因果业障关系,修行上无法突破,又急于上求佛道以致于身心俱疲。由于佛菩萨的慈悲心,故而以方便法协助修行人有一个身心的避风港。这就是净土法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