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缦衣吗?
净空法师答:有同修问起这个问题。关于这个问题,佛经律部,均无明文具体规定,于是乎在家居士受五戒搭缦衣,便有了能搭不能搭等说法。都怎么说?让我们来看看。一、在家居士受五戒不可搭缦衣的说法这一说法,比较有代表性的当推净空法师。当然,据我所了解的,许多人就是从老法师那里得到这个讯息。讯息来源,罗列如下:(一)《净空法师答香港参学同修》之七中说:“佛门里面的搭衣,在家居士搭缦衣,受菩萨戒的可以搭缦衣,不受菩萨戒不可以,不受菩萨戒搭缦衣就有罪过,这个一定要知道。五戒没有衣的。”(二)《净空法师解答于新加坡佛教居士林》(2001年5月15日)中记录:“问:请问居士们穿海青的原因、意义与作用?答:……在家人可以穿海青,没有限制,但是搭的衣有限制,没有受过菩萨戒的不可以搭衣。现在有很多人受三皈、五戒就搭衣,那是绝对错误。戒经里面,在家人受菩萨戒才可以搭衣,搭的是缦衣,没有条纹的,有条纹的是出家人搭的。这要清楚!”(三)《净空法师答香港参学同修》之八(2005-7-8)法师开示:“如果是受过菩萨戒的在家居士,搭衣,搭缦衣。没有受过菩萨戒,只受过三皈五戒,不能搭衣,这诸位要知道,不可以搭衣,穿海青。”(四)净空法师在《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第二十七卷中说:“受菩萨戒他就可以搭缦衣,那就不是白衣;没有受菩萨戒不可以搭缦衣。现在有很多地方,说受五戒就搭缦衣,这是错误的,不可以,决定不可以。二、没有明确说明的说法这里,他们都提到了,在家人可以着缦衣,但是,可能由于疏忽而未能向人们明确指示:是那一类在家人可以披缦衣?现例在下:(一)《印光大师全集问答撷录·搭衣》中写到:“所搭之衣,按律,是五条直条,名缦衣。无一长一短之横纹。今人多不依法,或搭一长一短之五衣,或搭二长一短之七衣,皆为违律。在家人,即依法缦衣,亦只礼拜持诵,敬礼三宝时可搭,不宜常搭。”文中说到“在家人,即依法缦衣”,但未说清楚这里的“在家人”是受五戒的“在家人”?还是菩萨戒“在家人”?(二)《弘一大师文集·新集受三皈五戒八戒法式凡例》中提到:“八、今人受五戒已,辄尔披五条衣,手持坐具,坏滥制仪,获罪叵测。依佛律制,必出家落发已,乃授缦条衣。若五条衣,惟有大僧方许披服。今以白衣,滥同大僧,深为未可。(方等陀罗尼经云:在家二众入坛行道,着无缝三衣。无缝,即是缦条,非五衣也。又成实论云:听畜一礼忏衣,名曰钵咤。钵咤,即缦条也。据经论言:着缦条衣,亦可听许;但准律部,无是明文,不着弥善。)”大师文中提到:①受五戒者不可披“五条衣”。②文中又引《方等陀罗尼经》说:“在家二众入坛行道,着无缝三衣。无缝,即是缦条,非五衣也。”这里,虽然提到“在家二众入坛行道,着无缝三衣。无缝,即是缦条(衣)。”但没有说明“在家二众”指的是受五戒的“在家二众”?还是菩萨戒的“在家二众”?③最后表明在家二众?依据经论说,穿缦衣勉强亦可,但依律部,则无明文规定,故不穿缦衣也好。三、受五戒可以披缦衣的说法受五戒披缦衣,这一作法,如今在教界大有大势所趋之态,俨然已成普遍现象。主张这一说法的有:(一)虚云和尚说:“缦衣者,梵语钵咤,此云缦。缦者漫也,谓通漫而无条相之衣。亦名礼忏衣。原为沙弥、沙弥尼之衣。但曾受三归五戒之优婆塞、优婆夷,及曾受菩萨戒之在家二众得披之。然唯听作诸佛事,及礼忏之时披着。除是之外,一切时中,若居家,若出入往返,皆不得着。若诣庵寺当以囊盛之随行。如在家宅,可以挂置净处。”(《虚云和尚年谱·乙未十月云居山真如寺戒期开示》)文中明确谈及:“受三归五戒之优婆塞、优婆夷,及曾受菩萨戒之在家二众得披之。”(二)印光法师在《文钞·复海门蔡锡鼎居士书三》中写到:“受五戒者,应搭缦衣,系五直条,不是一长一短之五条。今则一长一短之五条,二长一短之七条,每每乱搭,实为僣越。”又《文钞·复熊赫居士书》中说:“五戒,当按文钞第一册,与徐福贤女士书所说之法,佛前礼拜自誓受。所搭之衣,按律是五条直条,名缦衣,无一长一短之横纹。今人多不依法,或搭一长一短之五衣,或搭二长一短之七衣,皆为违律。在家人即依法缦衣,亦只礼拜持诵敬礼三宝时可搭,不宜常搭。”(三)明末律学大师宝华山见月律师编写的《三归五戒八戒正范》中第九项“宣戒相”中清楚地写有披缦衣及诵披衣偈内容。《正范》教示,受五戒披缦衣。(四)《佛光大辞典》第6485页“缦衣”条解释说:“(缦衣)又作缦条衣、缦衣、礼忏衣,为沙弥众及受五戒、菩萨戒之在家信众所穿着。”(五)目前汉传佛教界大多数有一定影响的法师授五戒时都教令受五戒在家信众披搭缦衣。四、戒经中的说法下面,主要引证菩萨戒本中有关何人可拥有穿着僧衣袈裟这方面的一些说法,可以提供我们一些信息。(一)《优婆塞戒经》说,优婆塞受戒已,若不畜僧伽梨衣、钵盂、锡杖,得失意罪。《优婆塞戒经·受戒品》第十四中,佛言:“若优婆塞受持戒已,若不储畜僧伽梨衣、钵盂、锡杖。是优婆塞得失意罪。”僧人三衣之一的大衣,梵语称僧伽梨。储畜,就是拥有。这里说,在家菩萨,可以储蓄僧人的僧伽梨大衣、钵盂、锡杖,而不是说储存缦衣。他们拥有衣、钵、杖作什么用途呢?是否穿着使用?经中没有明说。(二)《瑜伽》说,菩萨为利他,应蓄种种憍奢耶衣诸坐卧具。受菩萨戒,依据的戒本有《梵网经》、《菩萨璎络本业经》、《瑜伽菩萨戒本》、《菩萨地持经戒本》、《菩萨善戒经戒本》、《优婆塞戒经》等。其中《瑜伽》、《地持经》、《善戒经》为同本异译。目前,汉传佛教菩萨戒的传承主要分二支,一是梵网经菩萨戒,二为瑜伽菩萨戒。梵网、瑜伽菩萨戒,都是通出家在家。《瑜伽菩萨戒本》中表明,“菩萨为利他故,从非亲里、长者、居士、婆罗门等,及恣施家,应求百千种种衣服。观彼有情有力无力,随其所施如应而受,如说求衣求钵亦尔。如求衣钵如是自求,种种丝缕,令非亲里为织作衣。为利他故,应蓄种种憍奢耶衣、诸坐卧具。”憍奢耶衣,即以野蚕丝制成的衣。也是僧衣的一种。在《十诵律》卷七中,佛陀制定不能以憍奢耶作敷具戒。僧团刚成立时,僧人也穿便衣,所以有“憍奢耶衣”之称。到后来僧服才逐步得以规范。憍奢耶衣,即是当时的袈裟。上面说到受菩萨戒者可求衣求钵,蓄诸坐具卧具。后人注释《瑜伽》说这条是出家菩萨戒,可原经文并没有这样说。《菩萨地持戒本》中说到这条戒文,意义大略相同。经说:“菩萨为众生故,从非亲里婆罗门居士所求,百千衣及自恣与,当观施主堪与不堪,随施应受,如衣钵亦如是。如衣钵如是自乞缕,令非亲里织师织。为众生故,应蓄积憍奢耶卧具坐具乃至百千。”(三)《梵网经》说,一切众生受菩萨戒,应教身着袈裟。《梵网经》下卷,佛说:“若佛子!常应二时头陀,冬夏坐禅结夏安居。常用杨枝、澡豆、三衣、瓶、钵、坐具、锡杖、香炉、漉水囊、手巾、刀子、火燧、镊子、绳床、经、律、佛像、菩萨形像。而菩萨行头陀时及游方时,行来百里千里,此十八种物常随其身……若布萨日,新学菩萨,半月半月布萨诵十重四十八轻戒,时于诸佛菩萨形像前,一人布萨即一人诵,若二人三人乃至百千人亦一人诵。诵者高座,听者下坐,各各披九条七条五条袈裟。”这是《梵网经》中“四十八轻”戒条中的第三十七条冒难游行戒。九条衣是袈裟“僧伽黎”大衣的一种。经中佛说:佛子“常应二时头陀,冬夏坐禅结夏安居”,常用三衣、钵、坐具等十八种物。诵戒时“各各披九条七条五条袈裟”。有人说,这一条是出家菩萨戒,是对出家菩萨戒者说的。其实,这是后人的解释,佛在经中并没有这样说。《梵网经》(第四十条拣择受戒戒)中,“佛言:佛子!与人受戒时,不得拣择一切国王、王子、大臣、百官、比丘、比丘尼、信男、信女、淫男、淫女、十八梵天、六欲天子、无根、二根、黄门、奴婢、一切鬼神,尽得受戒。应教身所著袈裟,皆使坏色与道相应。皆染使青黄赤黑紫色一切染衣,乃至卧具尽以坏色。身所著衣一切染色。”这里说得更清楚,无论是什么人,只要受梵网经菩萨戒,“应教身着袈裟”,乃至“卧具”,都必须“皆染使青黄赤黑紫色”,成为“坏色”。(四)在家佛徒也有三衣。《大方等陀罗尼经》卷二中说,阿难问佛,此人辞家出时不剃除发,“云何语言具于三衣?佛告阿难言:三衣者,一名单缝二名俗服。阿难白佛言:世尊向说,一出家衣二在家衣。若在家者用三种为?佛告阿难一出家衣者,作三世诸佛法式。一俗服者欲令我弟子趣道场时当着一服,常随逐身寸尺不离。若离此衣即得障道罪。第三衣者具于俗服,将至道场常用坐起。其名如是汝当受持。”经中所说的“此人”,是指“念此陀罗尼句”、“修行此经者”。此人没受菩萨戒,也没受“三归五戒”,只是“辞家”,仍未“除发”的佛教信徒,佛说,他可具三衣,“一名单缝二名俗服”。五、缦衣原是僧衣的说法汉传佛教出家众所著三衣,即五衣、七衣、大衣,乃是有田相的袈裟。依《十诵律》所载,瓶沙王请佛制僧服,用以区别外道服。一日佛到南方游化,见良田畦畔齐整,遂命阿难根据田相裁制三衣。田相,表僧宝为世间福田,能令善信植福增慧。因此,僧衣又称“田相衣”、“福田衣”。袈裟本是一种草,用这种草汁染色就成“赤褐色”,引申为“不正色”、坏色”。不是正色或显色称“坏色”。用袈裟草汁染成的“赤褐色”衣,称名“袈裟”。佛陀规定弟子们穿坏色衣。袈裟,义译为“浊、坏色、不正色、赤色、染色”等。赤色,即红色,属不正色。可见,当时就有红色袈裟。后来,部派兴起,僧人开始穿不同颜色的僧服,用以区别不同部派信仰。《舍利弗问经》中载,萨婆多部穿皂色衣,摩诃僧祇僧穿黄色衣,弥沙塞部穿青色衣,昙无德部穿赤衣,迦叶维部穿木兰衣。佛教传入中国后,僧侣还是披赤衣。据《弘明集》中载汉末牟融的《理惑论》中说:“今沙门被赤布,日一食,闭六情,自毕于世。”直到现在近两千年,沙门的袈裟还是以赤色为尊。现在,有人说僧人不可披赤色袈裟,所以,这里特加以说明。《十诵律》卷四十六中提到:“若僧伽梨缦,是僧伽梨缦衣受持。若郁多罗僧缦,是郁多罗僧缦衣受持。安陀会缦,是衣缦安陀会受持。”僧伽梨,习惯称大衣或九衣。郁多罗僧,习惯称七衣。安陀会,习惯称五衣。但律中唯称僧伽梨、郁多罗僧、安陀会,没有称大衣七衣五衣。这是律中有关缦衣的早期记录。并且提到有三种缦衣,曰僧伽梨缦衣、郁多罗僧缦衣、安陀会缦衣。唐代道宣撰述的《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下一说,“云,安陀会乃至僧伽梨,人名七九条也。若就通相,亦有缦僧伽梨。”又说“若缦衣者,十诵云:大德一心念,我比丘某甲,是缦僧伽梨受持。”这里也明确讲到有僧伽梨缦衣,更说缦衣者,僧伽梨缦衣。又说,“彼律受戒前教言:我某甲,此衣僧伽梨若干条受,若割截若未割截是衣持,三说乃至安陀会亦尔(此未割者是缦衣也)”说到,僧伽梨衣有割截和无割截,乃至郁多罗僧、安陀会亦尔,亦有割截和无割截。括符中更注明:未割截的衣称缦衣。道宣法师也引《十诵律》说有僧伽梨、郁多罗僧、安陀会三种缦衣。此缦衣是比丘众受持。说明缦衣原是僧服。在北宋释道诚所集的《释氏要览》卷上,我们看到了有关缦衣的解说:“缦衣,梵音钵咤,唐言缦条。即是一幅氎量以,三衣等,但无田相者是(西国氎幅只阔故)。自佛法至汉,涉一百八十七年,凡出家者,未识割截法只着此衣。贴相此法自缦条起也。十诵律云:比丘居山野,许着缦条衣,不许着入聚落。应于衣上,贴作田相。又云:比丘贫少衣,不能割截应于衣上安贴。若五七九条,若过十五条等。”依据上说,有比丘贫寒穿不起割截衣,只好穿未割截衣。如果需要穿未割截衣时,则往未割截衣上安贴五七九条等,而成“割截衣”。比丘住山野,穿未割截的缦条衣,入村落则要穿割截衣。佛法传到中国之初,中国出家人也穿缦条衣,不知道有割截法的袈裟。从这里我们得知,缦衣,音译钵咤,指未经过割截、无田相的袈裟,也称缦条、缦条衣、礼忏衣。衣的大小与割截的三衣袈裟相等。缦衣,原是僧衣的一种,后来,才成为专属于沙弥众及菩萨戒在家众的戒衣,现在受五戒在家众也穿。但是,有个规定,就是五戒菩萨戒在家众只有在诵经礼佛求忏法会时才穿缦衣,平常不穿。今天,我稍微观察,更发现有四种不同规格的缦衣。一种是五块布制成;一种是三块布制成;一种是一大块布制成,还有一种是两块布制成。缦衣制作规格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六、最后的说法《优婆塞戒经》说,优婆塞受戒已,不畜僧伽梨衣、钵盂、锡杖,得失意罪。《瑜伽戒本》中说,菩萨“为众生故,应蓄积憍奢耶衣、诸坐卧具”。《梵网经》说,菩萨常用三衣、钵、坐具等十八种物,诵戒时“各各披九条七条五条袈裟”。《大方等陀罗尼经》说,辞家出时尚未剃发,“具于三衣”,等等。在以前,受菩萨戒者拥用三衣,甚至披搭三衣,还使用十八物。民国时,可能还有受五戒受菩萨戒在家众披挂五衣或七衣。所以,印光法师说:“受五戒者,应搭缦衣,系五直条,不是一长一短之五条。今则一长一短之五条,二长一短之七条,每每乱搭,实为僣越。”弘一大师也说:“今人受五戒已,辄尔披五条衣,手持坐具,坏滥制仪,获罪叵测。”如今,僧人的袈裟样式在不同语系佛教中不一样,就是同一语系佛教的僧人的袈裟也差别很大。日本僧人搭的二十五条衣是一个“小方块”,平常放在西装口袋里,遇到法会时才挂在脖子上,表示袈裟披身。今日,汉传僧人所披的“五衣”“七衣”“大衣”的款式也不是原始僧人的袈裟的模样。袈裟的布料、颜色、用途等,都已发生重大变化,已是历史地域演变发展的产物。袈裟,原是僧人的常服,现在,汉传佛教僧人平常并不穿,只有到了诵经礼佛法会时才穿,成了礼服。缦衣,原是袈裟的一种,后来成了在家菩萨戒的戒衣,尔后受五戒者也披搭。这些也都是佛教发展的结果。受三归成为正式三宝弟子,受五戒成为优婆塞优婆夷。如果说受五戒要授以某些信物作为象征性的话,那么授“戒衣”当然是最好的方法之一。受五戒授戒衣,给予象征,予以策勉,激发修行,有特别意义。某师在尚未征得教界大众意见之前,授予受五戒者缦衣,以至今日大有约定俗成,已成定局。现在,汉传佛教中国教界比丘众披三衣,在家菩萨戒披缦衣不披三衣,在教界已有共识。至于受五戒可不可以披缦衣?以及缦衣的颜色质料样式等问题,仍有待教界讨论以定。节选自《大悲心陀罗尼经浅释》 宣化上人【诵持此陀罗尼者。当知其人即是佛身藏。九十九亿恒河沙诸佛所爱惜故。】“诵持此陀罗尼者”:能诵持〈大悲咒〉的人,“当知其人即
宣化上人时间:2025-02-21
居士:修净土的居士,在世间法与出世间法的认识与实践上,应持什么看法、做法,请指示!法师:修净土的居士,首先,要建立一个与净土念佛法门相应的心态与知见,净土法门是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20
居士:末学有一个亲戚在怀孕七个月后,发现胎儿发育不健全,跑了几家专科医院,医生都建议把胎儿拿掉。在这种情况下,她便伤心地把胎儿拿掉。请问法师,这是故意堕胎吗?应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9
很多来请佛珠的朋友,有的很困惑,我不信佛,但是我又很喜欢佛珠,能不能佩带佛珠?是不是只有信佛的才能戴佛珠?佛珠是不是有什么特别的讲究? 佛珠是念佛修佛的工具和法
佛珠文化时间:2025-02-05
不可以随喜杀业从前有一位长者,他的财富不计其数,可是只生了一个宝贝儿子,儿子长大后,二十岁就结婚了。结婚不到七天,初春三月,夫妻一同到后花园游玩。后花园有一棵奈树,长
杀生故事时间:2025-02-05
什么是真念佛?在家自修。世间第一道场现在社会变化跟从前不一样了,变化之大、变化的快速没有人能想像得到,在这个时候找一个同参道友都不容易。所以我们修行自己一定要发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4
现前一念之心,亘古亘今,故名无量寿;灵明洞彻,故名无量光。阿弥陀佛,不过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而已。是故吾人果能念念执持阿弥陀佛,即是念念证无量寿,放无量光。古圣既尔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2
净慈宗镜堂示持准提咒准提咒大家一点儿都不陌生,可能我们每个居士、每个出家人都会背,但仅仅只是背一背而已,并不一定了解其中的深意。憨山大师就此给了我们一个开示!这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31
佛珠也叫手串,在古代是弘法的法器,更是显示身份和地位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皇帝赏赐朝臣及地方进贡的常用之物。今天,手串逐渐演变成一种彰显品位的配饰,也是一种时
佛珠知识时间:2025-01-31
念佛就是修三昧,就是修禅定;临终十念求往生必须要靠定力。我们有比,心就妄想颠倒,作不了主,叫苦连天,何况临命终时,四大分散,痛异常。所以若要靠临终十念往生,必须
其他因果故事时间:2025-01-21
我们念佛一定要有一种平实的心,不能去走极端。我们对十天百万佛号闭关,只要求斋戒清净,守八关斋戒,过午不食,但不能不吃。不吃不睡不是尔我凡夫所堪能。走极端或许会出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8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现代女性生活方式的转变,包括饮食习惯、穿衣戴饰、空调使用、作息颠倒、工作忙碌、压力膨胀、运动失当、修身养性的缺陷,造成血气通畅的障碍,体质有偏
沉香知识时间:2025-01-11
黄念祖居士:我们做什么,佛都知道 我们做什么,佛都知道 黄念祖大德《观经》说:“诸佛如来是法界身,法身遍入一切众生心想中”佛的法身一切都入到众生心中的想念中,所
金玉良言时间:2025-01-09
黄念祖居士:全舱念观音 避免一空难 昨天来了一位核电站的朋友,他母亲信佛很虔诚,常念观音。他开飞机突然发生障碍,在很危险的时候就听见有人告诉他,你应该如何操作,他
金玉良言时间:2025-01-08
人人都希望自己的福德因缘深厚,因为有时候增加财富,财富不一定是我们的,增加物质、财产有时反而是个累赘。唯有福报是真的,到哪里都享用不完。如何增加福报呢?少贪多舍
佛答时间:2025-01-01
01『真正的护法居士』什么是护法?有不少人认为在寺庙、念佛堂或道场干义工,帮助筹办法会,或者是给寺院布施、募捐等等就是护法,这仅仅是一个方面。护法绝不只意味着物质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4-12-26
黄念祖老居士谈怎样忍辱 人生总不免有许多不如意的事情,有许多冤枉,有许多无理横加,种种的这些事情。但我们要怎样忍辱呢?第一种叫“力忍”,要用力量才能忍。也就是说
悟性时光时间:2024-12-24
如何广修供养我们要念经、要修行的时候,就得要供香、供花、供灯、供涂(即香油涂身),有好多要供养。但是,你没有,就量你的力量所及,要是都没有了,你合起掌来供养,你念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4-12-19
感恩地藏王菩萨!说说弟子自从诵地藏经后的一些感应,自今年怀孕以来,弟子发愿诵200遍地藏经回向给冤亲债主,现已诵完190多遍了!首先,诵经以后弟子再也没有做过恶梦,真
地藏经感应时间:2024-12-05
信众:阿弥陀佛!师父您好。就是我想问一下,每年过年我会念《地藏经》,念到清明这段时间,念几十遍回向给我去世的亲人。今年就是前天念到四十九遍,我听说念完《地藏经》还要有
地藏经感应时间:2024-11-27
明朝袁了凡先生,名黄,初字学海,幼年时遇到一位来自云南的孔先生,此人深得邵雍皇极数的真传,他推算袁先生明年可以进学。第二年袁先生去应考县考、府考、提学考,三次考
佛教知识时间:2024-11-26
护持三宝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定位要准确。居士要把自己放在护持位上,恭恭敬敬的对待三宝,尽心尽力的做好该做的一切。三宝给了我们成就的机会,给了我们因缘,是我们的福田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4-11-24
阴阳师:八百比丘尼和庭院皮肤限定返场!还有勾玉可以兑换!最近,阴阳师官方曝光了惠比寿的曜之阁活动的部分福利,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吧。本次活动将会返场八百比丘尼
其他因果故事时间:2024-11-21
梦参老和尚《占察善恶业报经》讲记念我名号(地藏名号)这个人他这个报身尽了死了,终不堕恶道八难之处。死后不会堕三恶道,也不会堕八难。还能够听闻正法习信修行,亦能随愿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1-18
我们现在处于什么时代呢?叫末法。末法是什么情况呢?魔胜法弱,邪说横行。明明是正法,他给你说成邪的,添加很多,不标奇立异,显不出来他的道德。他总要说得跟别人不同,“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1-18
从前有位虔诚的佛弟子,每天都从自己的花园里摘来鲜花用以供佛,法师见了,非常欣喜地告诉她,常常用香花供佛的人,来世会有庄严的相貌。这位佛弟子听了也很欢喜,她说:这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7
一、 供养:(香)愿此香花云,遍满十方界,一一诸佛土,无量香庄严,具足菩萨道,成就如来香。二、 礼敬:南无十方三世一切佛法僧三宝(一拜)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一拜)
佛教知识时间:2024-11-06
1、很多居士认为:皈依只是形式,佛法修行注重实质,从而错误地认为皈依是不重要的。这种理解,是片面的,是不正确的。2、我们平时说皈依只是形式,其实这句话的本意是告诉
居士人物时间:2024-11-02
虽然大家都知道一个道理,那就是当佛陀涅槃后,就不再在世间住世,而出家人就承担了如来家业,代表佛向世间传播佛法,所以当佛不再住世的时候,出家人就是佛的代表,所以出
居士人物时间:2024-11-02
聂云台居士是清末大臣曾国藩的外孙,在1920年任第一任上海总商会会长,中国民族资本家的成功人士。抗战期间,上海会长崇尚华丽,奢侈成风。聂云台老居士有感而作,于1942年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31
药师山近期发现有些修行人,因为因果业障关系,修行上无法突破,又急于上求佛道以致于身心俱疲。由于佛菩萨的慈悲心,故而以方便法协助修行人有一个身心的避风港。这就是净土法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31
贪名之戒药师山紫虚居士壹、前言人在世间活动面对世间各种境界时就会产生各种喜爱,喜爱到了某一个程度以上就变成贪。人贪的东西很多,如贪钱、贪色等皆是。对于贪求财色一般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30
大佛顶首楞严经 第十卷紫虚居士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地,想阴尽者,是人平常,梦想消灭,寤寐恒一,觉明虚静,犹如晴空,无复粗重前尘影事。观诸世间,大地山河,如镜鉴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30
大佛顶首楞严经白话文 第一卷紫虚居士注解--------------------------------------------------------------------------------此为楞严经的名称。本经之全名为大佛顶、如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30
大佛顶首楞严经 第七卷紫虚居士阿难!汝问摄心,我今先说,入三摩地,修学妙门。求菩萨道,要先持此四种律仪,皎如冰霜,自不能生一切枝叶。心三口四,生必无因。阿难!如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30
第三章 娑婆世界从空间上看,宇宙是没有边际的。从时间上看,宇宙是前前无始、后后无终的。佛将银河系称为一个「小世界」,一千个小世界组成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9
现在我讲一讲如何念佛,我们念佛人人都会念,人人还不太明白,人人都念,人人还都不太得力。什么叫真正念佛,如果给它下个定义就是:无心是真正念佛。什么叫无心念佛呢?就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6
第三十三课 无间地狱与阎罗王地狱意谓地下的牢狱,分为根本、近边、与孤独三类。此在第二十四课课文及其注释中,已略说其情状,惟众生恶业,广泛重大,因之地狱器品,亦至繁多惨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6
第卅一、卅二、卅三课 综合指要1.大家都没有天眼,不曾看见过极乐国,也都没有神通,不曾到过极乐国,所以不应执定极乐国为有,若执为有,便是武断,这话是对的。但是,没有天眼和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6
第卅三课 净土宗 (四)十一、作观想以留印象观想念佛,在净土法门中,颇居重要,能使行者存留甚深印象,在识田中,以引动极乐国的整个庄严境界。观法虽然广大深玄,然而观其少分,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6
第三十七课 读经录要 (二)大般若波罗密多经 (1)十、善现言:六波罗蜜各有二种,一者世间,二者出世间。若行施时,以有所得为方便,著三轮而行施:起自想、他想、施想, 是名世间。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6
第卅四、卅五、卅六课 综合指要1.三十七道品,为修佛法的主要科目。修四念住,则于身、受、心、法四者,能得到不净、苦、无常、无我的正确认识,奠定了出离世间的基本观念。修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5
打破五蕴烦恼尘劳你想要有真正般若,必须要先照见五蕴皆空;没有烦恼,没有尘劳。宣化上人慈悲开示:你应该用你的大智慧,不要用小智慧。大智慧才能打破五蕴的烦恼尘劳,小
宣化上人时间:2024-10-25
现在大家发心修,修的方式、方法、依照什么样去修,形式不同,效果也就不同。用心很真切,用心很至诚,你所得到的效果就又快又大。如果你的心只是随随便便听了,就像上课一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0-23
王占元居士往生纪实王占元居士,男,八十三岁,河北省唐县人,一生务农,小学文化。有三男二女。为人善良,对子女慈悲疼爱。子女也都很孝顺。二○○三年九月。经医院查出白
净土往生时间:2024-10-23
周六下午,一到道场,某女莲友笑嘻嘻地对我说:“给我女儿的宝宝挂个往生牌位。” 我心里咯噔一下,因为我知道她的女儿并没有生孩子,所以她所指的宝宝应该是流产或堕胎的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5
居士入寺规矩礼仪漫谈一、拜佛、问讯与上香规矩进寺门前要端正衣冠收摄身心。进入寺院后,先礼佛。再去拜见出家师父。在佛殿、经堂看到佛像,不论是木雕、铜铸、纸绘、绸、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08
给事冯楫居士悟道因缘给事冯楫居士,龙门清远佛眼禅师之在家得法弟子,字济川,四川遂宁人,号不动居士。冯楫居士青年时即信仰佛法,一度遍礼尊宿,后居龙门,从佛眼清远禅
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时间:2024-10-06
有一天,我向金山活佛笑说:“佛教的法门很多,为什么只老实教人念‘阿弥陀佛’?何以不开示别的法门?”他答的话真有趣:“现在世界上的人,他们的心眼多,说多了它会漏掉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03
1现在这个世界,由于交通便捷,距离缩短了,哪个地区有哪些善知识,几乎我们都能知道。可是这些善知识都有自己的道场,请也请不来,想请他来住世,谈何容易?2今天交通便捷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