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对净土有兴趣的人初学应从哪里下手比较合适呢?
大安法师:学习净土法门,对一般的信众来说,或者一般没有接触佛教的人,还是要有一定的善根的,因为他猛的一听、不容易相信,就是西方极乐好像不可琢磨,虚无飘渺。
再加上我们受的这种现实教育,常常是对彼岸的东西,宗教性的一种东西,和那些封建迷信挂上钩,所以在这样一个心态之中谈净土,大家首先在信心的方面会遇到一个挑战,他第一念就是表示怀疑,信心不能产生,这时候又加上现在这些生存压力很大,世间的事业就够他忙乎的,哪有闲工夫管这些。他甚至会觉得你弄这些东西是吃饱了饭没事干。对生命本有的关怀,他不一定能上升到这个层面。
那么生命当中这个当务之急是什么,他会本能的认为当务之急是解决我的吃喝住行的问题,但是在圣贤的眼里可能就不只是这样,你比如说孔子跟子贡的一个对话,在治理国家当中有三个要素,一个是足食,一定要有物质生活,第二是足兵,要有国防力量,第三是民信。信誉,带着道德的力量,那这三种力量如果同时俱足当然很好,如果三者去掉一种首先去掉什么?这是子贡问的。孔子说那就去掉足兵,去掉国防留下足食和民信,那子贡进一步说,如果在足食和民信之中还要去掉一个,要去掉那个?这就是很严峻的选择了,孔子回答是去掉足食,去掉足食就等于说饭都没得吃,会饿死的。一般人肯定说,我在饿死的情况下还讲什么道德不道德?还讲什么信不信人无信不利?但是这种道德的力量,心性的价值,道德的价值是超越肉体的,所以说是民无信不立。
这是圣人价值观的确立,我们凡夫价值观的确立经常是鼠目寸光,对生命本体的关怀一下子是提升不了的。那么净土首先是要讲最终极的关怀问题,就好像一个人出差去城里,首先要解决一个住的地方,所以安心立命在什么地方,生从何来、死向何去,我们的生命在无量流转的过程当中用什么样的状态来应对,所以修习念佛是在一切生命要素里面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像离不开阳光一样,离不开空气一样,但这种认知可能只有佛菩萨来告诉我们,凡夫他不可能有这种认知。所以一般在生存压力很紧张时候,他就觉得他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做这些事情,但是无论信与不信,跟他去讲都是有必要,也有价值的,这个南无阿弥陀佛他听进去了就是一颗金刚种子,迟早能够破土而出长出菩提树的,生命就有一个本质上的飞跃。
主持人:如果修净土的话应如何处理好修行和生活之间的关系呢?
大安法师:净土法门虽然是有很终极的出世间的关怀,但是它是不离开世间法的,实际上他是能够帮助世间法的,所以净土法门为什么讲净业三福?是你首先要从孝敬父母开始,要从孝开始。对你的兄弟要敬,要做到孝敬,孝敬就是孝悌两个字,这是成就人格的重要基石。由孝的展开,他就会有那种天下大同的这样一个胸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你把对自己父母的那份孝,扩展到其他年老的人。你把对自己子女的那份慈爱,扩展到其他幼小的人,那你就是君子的胸怀、贤人的胸怀甚至圣人的胸怀。
一个人他的福报的大小、智慧的浅深,就看他的胸怀。胸怀越大,福报越大,智慧越大。你念念都是自私自利,他的智慧就会浅,福报也会小。佛法修行为什么谈布施,布施就是打开心量啊,因为众生都是与生俱来就有悭、贪的毛病。悭就是悭吝,自己有的东西不肯给别人,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你看小孩,给他个东西他紧紧的抓住,眼睛还要盯着其他的东西。贪就是什么,别人的东西想占为己有,这就是贪,就是这种意念的悭贪心让我们的人际关系、种族关系就形成了很多矛盾斗争,为了一点土地,可以不惜大规模的屠杀,悭贪是病,布施是药,这个药一下去,悭贪就没有了。无论是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实际上你布施出去会反弹回来,是利益了自己。
一个人能得到财富,他得大富贵怎么来的?是从布施里面来的,越布施越富有,一个人的智慧是从哪里来的?是从法布施里面来的,法布施是从世间法里来的,你把你所拥有的知识技能无条件的教会给对方,你就开发了你的智慧,在出世法中把你了解的佛法无条件的传授给他人,你就开发了你的智慧。无畏布施,别人处在恐惧当中你给他安慰,走夜路不敢走,你陪他走一段,能影响人的健康长寿,身心还安乐。所以这个佛法对于世间的道德人格健全,具有不可低估量的价值。
你在世间把人作好了,你的人际关系就和谐啊,家庭就和睦啊,心量打开了,你就有智慧啊,智慧它是种能量啊,这个能量你在从事一家企业,或者做一个公司,或者教书育人或者从事治病救人这种医疗的工作,你就能把它做的很好啊,因为你有智慧嘛,你做的很好,你成功了,你的福报也就在里面了。那么这样的智慧是从哪来的,是从我们对心性的一种显发,从修心养性里面来的。这个我们中国传统文化自古以来都谈心性治学啊,像大学里面讲,从格物致知到治国平天下,从明明德,到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才能止,止之后能够得到乐,之后能够把自己的心性安定到至善的境界,所以从天子以至庶人皆以修身为本,从天子到贫民他平等的都以修身为主,一个民族每个人从上到下都要修身,那么怎么修身呢,孝、悌、忠、信、礼、仪、廉、耻,大家都修这八个德目,全民上下都修这个八目,你说这个社会还能不和谐吗?还能不长治久安吗?现在我们道德的滑坡,就是由于大家不修这八个科目,不信因果,不信轮回,没有敬畏感,带着这种猛烈的贪嗔烦恼,造种种恶业,才搞的这种杀盗淫妄,从此呢大家生活的都不安全,所以佛法在我们现在这个道德低迷的时代更能发挥作用,为什么党中央也看到这一点,政府要发扬宗教构建和谐的积极作用,所以你们这个做网络的、做媒体的积极的去传播佛法,不仅是学,要落实到行动当中,才能产生一种力量,善的力量,有善的力量就能够抑制恶的力量。如果恶的力量占上风,善的力量边缘化,那我们整个社会就很危险,不安定,甚至这个民族的命运都有可能衰危,所以佛法实际上最终是关系到我们这个民族的兴衰。
主持人:有一些喜欢佛教的朋友,学佛之后就是不顾事业呀,家庭啊,四处去求佛,这样反而带来不协调,请问法师怎样看待这种现象呢?
大安法师:学佛是智慧的教育,应该是越来越和谐的。高僧印光法师对学佛人提倡要敦伦尽份,就是对于世间的五伦关系都要处理好。你是什么角色就要把责任承担起来,如果对于这个角色和责任都不承担,就不是一个学佛人应有的态度和行为了,有些人学佛非常执著,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本份他不做,天天想入非非,天天这个道场那个道场的,天天像追星族那样,追这追那,他搞错了,这个居尘学道、敦伦尽份,你只要对佛法产生信心,你在家里,作为儿子,孝养自己的父母,做为丈夫你要对你的小孩妻子负责任,作为一个妻子也该要尽到自己贤内助的责任,你把这些作好了,哪会把家庭搞的乱七八糟的?那些把家庭搞的很破裂的是自己有问题,不是佛法的问题,要相信净土一法,你尽到了你的责任,就是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资粮嘛。观经讲,中品下生,中品下生怎么往生呢?是一个从来没有闻过佛法,但是天性很纯良、孝顺,对一切生命都很慈悲的人,是这么一个人,等到临命终时遇到一个人给他讲净土法门,因为他一生都行善嘛,他一听就容易相信,一相信他就发愿求生,一发愿求生就是非常自在的就往生了,如屈伸臂顷,把胳膊伸开的这样一个自在就走了,所以世间的善法是往生净土的一个基础,如果一个信佛的人连世间的敦伦尽份都不做的话,是他往生的障碍,是他对净土法门义理的不了解。
净土法门他有个要修的十大愿王,十大愿王就有一个恒顺众生的,众生欢喜,诸佛欢喜,你连家里的众生都不欢喜你,那诸佛会欢喜你吗,阿弥陀佛会欢喜你吗?那有人会说,我学佛家里人反对,家里人反对,你就不要去面对吗?不要觉得学佛是居高临下,别人怎么孽障深重啊,怎么不学佛啊,怎么不吃素啊?你一下子给人家过高的要求去要求他,他接受不了啊。家里也可以搞一国两制嘛,他吃他的荤,你吃你的素。你为什么要强迫别人呢,要善巧方便。
主持人:现在互联网早已普及,很多朋友通过网络这种方式来探讨佛法,交流佛法,一些意见不相同的情况下,可能会有一些言语的这种交锋,法师能否针对这个作一些开示?
大安法师:现在互联网学佛法,当然,有它的便利,很快就能搜寻到有关资料,想学什么网上都有,资讯非常发达,这是正面效果。不过这正面当中也包含很多负面。古人要求一个法啊,踏破千山万水去寻访善知识,他是踏破草鞋走遍千山万水,这个过程,有时候是必须的!他在这个过程当中要历尽千心万苦,他的恭敬心上来了,他听个一言半语他当下就开悟了,和你做在房间里面,用轻慢的心,用指头点一点就出来一句话,你无动于衷啊,恭敬心上不来啊。所以现在学佛法的人很难成就,他没有经历这个寻求的过程,这是其一。
其二,现在人的分别心很重,都是喜欢在知识层面上了解很多,但殊不知心性上的东西是要单一,要简单的,要一门深入的,你搞多了反而麻烦,那么这个法门和那个法门他的门庭设施、目标指向、对应的根基、所治的烦恼各有不同。表面形态好象很矛盾,这部经说这部第一,那部经说那部第一,你如果一定要分清是那部经第一,那就把人弄的一头雾水。当佛说《法华经》时,说《法华经》最高第一,说《华严经》,《华严经》最高第一,说《阿弥陀经》时,《阿弥陀经》最高第一,你也许认为连佛都矛盾,只有一个第一,怎么有那么多个第一,或者有无量个第一?佛说法要让人产生信心,要强调此法的重要性。实际主伴圆融,当一法为主的时候,其他为伴,当你以另外一个法为主时,其他为伴,可以互为主伴,这不矛盾的。
我们总是事事都要考证,格格不入。你比如说这两种药在这里,哪种药最好,你抽象说哪种药最好,你说不清楚啊。难到你建立一个评价标准,价格最贵的最好,好,一个病人来了,说价格最贵的药治不了他,而价格便宜的反而让他的病好了。那对那个病人来说,肯定是能治病的药是最好的,那么你进行评价的参照系是有问题的。所以在网上啊,他就会看到这些,他就会感到一头雾水。
我常常接受提问,问的也是这些东西,那问这些东西你怎么和他说呢,你只能说,都可以说第一。他问这个东西表示他还是不了解,所以就像,药无贵贱,愈病者良。但众生没有这种智慧,网上看到的很多,一旦他接触到什么东西,之后又接触其他东西,他往往不能融会贯通,信心很难产生。尤其对净土一法,他对各种教法一下了解很多,先用这些教法来武装头脑,再来看净土法门,他往往不相信。他说你不断烦恼怎么还有六种神通呢,还能得阿鞞跋致呢,这是不可能的,这不符合因果,他会用这个来反驳,但是净土法门是彻底的法门,是大不可思议的,要在不可思议的层面去接纳这个不可思议。所以往往学得太多还构成信仰净土的一个障碍,所以互连网在这方面有它负面的地方。
学习净土法门,对一般的信众来说,或者一般没有接触佛教的人,还是要有一定的善根的,因为他猛的一听、不容易相信,就是西方极乐好像不可琢磨,虚无飘渺。 再加上我们受的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20
印光大师为什么强调“十念记数”?这种“十念记数法”就是针对意根来施设的。给意根派个任务,让它记数。在念一句名号的时候,心里记一,念一句名号,心里记二,你一边听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20
原文 尔时世尊放眉间光,其光金色,遍照十方无量世界。还住佛顶,化为金台,如须弥山①。十方诸佛净妙国土,皆于中现。或有国土,七宝②合成;复有国土,纯是莲华;复有国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20
居士:修净土的居士,在世间法与出世间法的认识与实践上,应持什么看法、做法,请指示!法师:修净土的居士,首先,要建立一个与净土念佛法门相应的心态与知见,净土法门是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20
大安法师:拜佛的十种功德利益一、得妙音色:若多拜佛,相貌也会转变为好,音声和身体都会庄严起来。 二、出言人信:拜佛若专心诚恳,培植威德,说话自然会得到别人的信服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9
居士:末学有一个亲戚在怀孕七个月后,发现胎儿发育不健全,跑了几家专科医院,医生都建议把胎儿拿掉。在这种情况下,她便伤心地把胎儿拿掉。请问法师,这是故意堕胎吗?应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9
问:弟子学佛时间较短,请问在念完阿弥陀佛圣号后,是否需要回向?如果需要,回向的内容是什么?答:需要回向。天亲菩萨讲五念门,其中就包括回向。回向是成就大悲心。如果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9
大凡修净土人,最忌是夹杂。何谓夹杂?即是又讽经,又持咒,又做会,又好说些没要紧的禅,又要谈些吉凶祸福、见神见鬼的话,却是夹杂也。既夹杂,则心不专一;心不专一,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9
原文 问:心无外佛,见佛是心,云何教中说有化佛来迎,生诸净土?答:法身真佛,本无生灭,从真起化,接引迷根。以化即真,真应一际,即不来不去,随应物心。又,化体即真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8
净土法门在佛的一代时教当中,属于特别法门,又称为胜异方便,是体现阿弥陀佛平等普度一切众生的圆顿妙法。既然是平等普度,所以他所实施的方法是“三根普被”。 “三根”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8
大安法师:法忍和生忍一个修行人修福要有忍性。忍一般分为法忍和生忍。生忍就是对一切有情众生对不起我们、诽谤我们、打骂我们的都能忍。这个忍为什么称为忍辱?因为人最难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8
居士:请问法师,如何理解《佛说阿弥陀经》中“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之中的善根福德因缘?法师:《佛说阿弥陀经》的这句经文宜从净土法门“以果地觉作因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8
原文 持戒念佛,本是一门。净戒为因,净土为果。若以持名为径,学律为纡,既违顾命诚言①,宁成念佛三昧?多缠障垢,净土岂生?夫如海无涯,岂不广大?保任解脱,岂不简易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7
居士:我每当精力专注能念佛时就会昏沉,反而是妄想多时却很精神。请问法师,这是怎么回事? 法师:众生都有这种情况。有一个偈子叫:惺惺寂寂,寂寂惺惺。就是你在寂——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7
问:“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与“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请问法师如何正确理解? 答:前面的一个偈子是古德所开显的,意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7
原文 譬如人入大城中,必先觅安下处,却出干事,抵暮昏黑,则有投宿之地。先觅安下处者,修净土之谓也;抵暮昏黑者,大限到来之谓也;有投宿之地者,生莲华中,不落恶趣之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7
【土净能令心自空,无边妙色现其中。千灯互照身光映,十镜交辉佛土融。珠网重重悬宝树,天童历历在华宫。龟龄鹤算浑闲事,直得虚空寿量同。】——省庵大师《劝修净土诗》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7
我们当下这一念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修行人要把握这一念,祖师大德都在现前这一念加以指点。所以这一念起来,它一定会有一个受生之缘。怎么说呢?我们讲,爱因斯坦有个公式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6
修净土的重点在修孝道吗?居士:我是一名修净土的佛子,可是弟子觉得修净土着重在孝道,净业三福也教给我们修行的规范,是否对呢?更深入一点讲,《地藏菩萨本愿经》是讲孝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6
我们众生都生活在种种幻相当中,分别、执著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破四相的根本首先要破我相。 我们现在有一个很大的误区,就是对“我”看不破它的虚幻性。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5
贵贱贫富的原因是什么?因果的法则是决定不虚的。经云,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 人活在这个世间上,为什么有的贫穷,有的富贵?社会地位有的高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5
居士:有人说往生西方比来世做人还容易,这句话对吗?法师:这句话是对的,这是印光大师说的。为什么呢?你来世做人是比较困难的,因为来世做人要靠你自己的力量。你一定要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5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人者,寄也,所谓“人生如寄”,寄生在这个世间;鬼者,归也,所谓“魂气归于天,形魄归于地”,回归于天地之间。我们读《阅微草堂笔记》《聊斋志异》等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11
居士:因果观念、六道轮回是道德建设的必要前提,那么这仅仅是理论假设呢,还是真有其事?圣人为什么要以神道设教呢? 法师:善恶因果报应与六道轮回,不仅仅是道德理论的
六道轮回时间:2025-02-09
居士:破戒后,有补救的办法吗?破戒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真诚忏悔,也得下地狱吗? 法师:杀、盗、淫、妄、酒,前四戒为性戒,又为根本戒。毁破根本戒,称断头罪,意为头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20
居士:法师,您讲《净土资粮》时,总是提到“六字洪名”,好像印光大师也提到最好“六字洪名”。我想知道净土宗祖师和您是怎么念的?我每天早晚课百余声六字,其他时间都是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9
慈善根力的无作妙用,能顺应众生的需要,出现为众生救苦救难的神奇现象。这种感应很难说是由于佛的力量,还是由于众生的力量,还是由于佛与众生和合的力量。非自非他,非自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9
问:配偶已邪淫有年,怎么讲都不改,请师父开示怎么办?答:这是这个时代带有普遍性的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受及时行乐的思想的误导,加上种种媒体网络的诱惑,邪淫日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9
居士:家里人反对我学佛、拜佛、诵经,怎么办? 法师:遇到这个情况,首先你要了解一下你家里的人为什么反对你学佛。通常是家里人对佛教有些偏见,认为学佛迷信,会走火入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9
我们念佛一定要有一种平实的心,不能去走极端。我们对十天百万佛号闭关,只要求斋戒清净,守八关斋戒,过午不食,但不能不吃。不吃不睡不是尔我凡夫所堪能。走极端或许会出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8
阿弥陀佛旧业新业一揽子解决-大安法师开示问:请问师父,弟子烦恼不断,意恶重重,甚至还造作身口意罪业,这种情况下信愿持名能够往生吗?带业往生是否只带旧业不带新业?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8
居士甲:初学净土者,应如何下手修学,方得真实利益? 法师:初学净土者,宜以培植坚固信愿为要务。信有事信与理信二种。事信(或曰仰信)是相信二有,即《阿弥陀经》所云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8
大安法师 这两者并无冲突,印祖在这里这个开示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往生只要信愿真切感通佛力,一定能够往生。你如果总是怀疑,哎呀怕我功夫不够啊,我功夫没有成片啊,我没有得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7
问:有些人说修学佛法,没有传承不能成就,请问修学净土是否也需传承?如何成就?答:修学佛法,没有传承不能成就,这个观点原则上是对的。吾人目前所修的无论何种行法,都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7
请看下面:【云何尊重己灵。谓我现前一心,直下与释迦如来,无二无别。云何世尊无量劫来,早成正觉。而我等昏迷颠倒,尚做凡夫。又佛世尊则具有无量神通智慧,功德庄严。而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6
我们在修行过程当中,总是会选择很多法门,在七觉分里面,择法觉支是摆在第一。所以我们读很多经典,接触了很多法师,跟我们讲了种种的法,搞得我们眼花缭乱啊。我修这个念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6
那么《阿弥陀经》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那怎么理解这句话?对这句话一般人会理解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定要多善根多福德,才能往生。他这样理解的时候,马上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6
第六条原则:慈心不杀,吃素念佛念佛之人,当吃长素。如或不能,当持六斋,或十斋。由渐减以至永断,方为合理。虽未断荤,宜买现肉,勿在家中杀生。以家中常愿吉祥,若日日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6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第二十四愿:供具自皆如意)设我得佛,国中菩萨,在诸佛前,现其德本,诸所求欲供养之具,若不如意者,不取正觉。【译文】如果我成佛,国中菩萨,在十方诸佛前,显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1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第十四愿:声闻广多无量)设我得佛,国中声闻,有能计量,乃至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知其数者,不取正觉。【译文】如果我成佛,国中声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31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第十二愿:光明遍照十方)设我得佛,光明有限量,下至不照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译文】如果我成佛,光明有限量,最低限度不能照百千亿亿佛刹的话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31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述义(第十八讲)这个深信就是对三种不可思议的深信。这样特殊的凡圣同居土,是阿弥陀佛因地的大愿。大愿所成就的力量显现的这种凡圣同居土,不是一般他方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31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述义(第三十二讲)好,那么最后总结性的劝勉。净土法门大不可思议,难以相信,难以了知,没有一个人能够发问,释迦牟尼佛,以一切种智观照与会大众的根机,知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31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述义(第二十九讲)那十方诸佛他们的功德、智慧所证到的法身功德都是平等的,但是他在不同的刹土施设教化众生的方法却有难易的差异。好,从难易的差异来看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31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第三愿:各得真金色身)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悉真金色者,不取正觉。【译文】如果我成佛,国中天人身上的颜色不全是紫磨真金色的话,我便不取正觉。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30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第二十五愿:菩萨演一切智)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不能演说一切智者,不取正觉。【译文】如果我成佛,国中菩萨,不能演说一切智的话,我便不取正觉。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30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第二十三愿:一时普供诸佛)设我得佛,国中菩萨,承佛神力,供养诸佛,一食之顷,不能遍至无数无量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译文】如果我成佛,国中菩萨,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30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第四十愿:随意见诸佛国)设我得佛,国中菩萨,随意欲见十方无量严净佛土,应时如愿,于宝树中,皆悉照见,犹如明镜,睹其面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译文】如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30
《劝修净土诗》第十三首好,我们请看下面第三段。“如来本愿非虚诳,称我名皆到此中。莫患棘墙无客住,只愁枷锁几时空。百川归海水宁溢,万国朝王地岂穷。易往无人真可惜,不知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30
略述净宗信愿行6六、结 语净土法门,奇特胜妙,超情离见,唯信乃入。由信启愿,厌离娑婆,欣求极乐,愿心坚牢,万牛莫挽。由愿导行,执持名号,仗佛慈力,往生净土,径登不退,毕竟成佛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