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为什么学佛要先从做人下手?
昌臻法师答:太虚大师说,学佛先学做人,把人做好了,才能成佛。佛陀,梵文音译,意译是“觉悟的人”,并不是神,也不是天生的。我们大家是“没有觉悟的佛”,我们是迷着的,但是我们的本性没有迷。佛揭示了这个奥秘:众生都有佛性,都能成佛,这就是真理。凡夫与佛本性没有区别,迷了就是凡夫,觉了就是佛。所以我们学佛的过程,就是由迷到觉的过程。学佛就是向佛学习,学习佛陀的思想、言论、行动,以佛陀为师,向佛陀看齐。学佛的目的最后就是要成佛。这一点是佛教与其它宗教不同的地方。佛教是希望众生都成佛,本来“是心是佛”嘛,就看自己能不能认识到这点,敢不敢承当。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愿愿都要度一切众生往生净土,希望一切众生都成佛。这就很明白了,往生的目的是度众生,成佛的目的也是度众生,不是别的。
那么,怎样才能把人做好?必须遵循做人的准则,佛教提出两条,叫“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是《七佛通戒偈》提出来的。过去一切佛教化众生就是这两条,可以说这就是我们做人的基本准则,修行的纲领,成佛的基础。唐代白居易,对佛学很有研究。他在杭州做太守时,去拜访鸟巢禅师,他问佛法的精要是什么?禅师告诉他:“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他一听,却说:“你这个太简单了,三岁儿童都懂得”。禅师说:“八十岁的老翁行不得”。这是说,这两句话看起来简单,做一辈子也不见得做得圆满。佛教对善恶的标准,要求很高,利人才是善,利已就是恶,损人更是恶。,一般人常说,自私自利,损人利已。而从因果上来看,损人决定不会利已,只会得恶报;自私决定不会自利。自私,是从小我出发,加强了我执,出不了六道轮回;而且,自私是贪嗔痴的根源,还会使人堕入三恶道。所以自私、利已就是恶。
刚才说,利人才是善,也符合因果规律。自、他是一不是二,利人,是种了善因,自然会得善报。如果从利已出发而去利人,这不是种的善因。是善是恶,关键是发心问题。还有《易经》说:“积善之家,必有庆余”。这是贯通三世的因果规律所决定的。中国历史上的范仲淹,是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也是个虔诚的佛教居士。他做宰相时,把工资收入,除留很少部分作生活费用外,其余全部都拿来救济人。他在苏州办了一个“范氏义庄”养活了三百家人,这个不简单,三百家人啊!他当宰相时,家里开支非常节约,他三个儿子只有一件礼服,因此不能同时出街。他去世后,连安埋费都没有着落;但是,他得到很大的善报。他的儿子范纯仁又当宰相,而且子孙后代,代代都出人才,一直发展到现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上登了一则消息:“来自世界各地的范氏家族在台北市举行一个隆重的集会,将近两百人,纪念范文正公一千年诞辰。这说明种善因,自然就会得到善报。还有,能够损已利人,这更了不得了。损已,现在说吃亏了,但受到了别人的尊敬,而且你这种行为就感化了别人,你不求福报,自然会得到更大的福报。
清代末年的林则徐,也是一个很虔诚的佛教徒。他当大官时每次出巡,还把《阿弥陀经》等随身携带,至今还留下亲写的《行舆日课》。他撰联:”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困祸福趋避之。“”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可以看出的心愿。他焚毁鸦片烟的时候,没有考虑个人,只考虑国家民族的利益。他完全清楚,做了这件事,立刻会丢官,甚至会被杀头,他是做好思想准备的。这个就是损人利人,这就是修菩萨行。他为了要利人,不惜这样做。果然,他把鸦片烟一烧,便被免去两广总督职位,充军到新疆。他这种人真正具有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菩萨精神。他到新疆以后,规划新疆的水利工程,把个人的荣辱得失放在一边。他这样做当时看起来是了亏,但是却受到了大家的尊崇,感化了很多人。现在,英国伦敦的蜡像馆,对于清代历史人物就选塑林则徐的像,这说明历史是自有公论的。他的子孙后代也非常发达兴盛。根据上海《新民晚报》和《四川政协报》提供的材料,现在世界各地居住的林则徐后代,有联系的竟达三百多家人。上述两个例子说明了一个道理,行善就是利人。利人实际上就是利已。佛教的观点是自他不二,但是有些同修以为,我要关着门作功课、念佛,其它的事情少管,先把自己度了再度人。这个说法是不正确的。
印光大师说:”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萨发心。是则唯欲利人者,正完成其自利;而唯欲自利者,乃适所以自害也。“(印光法师:《药师如来本愿经重刻跋》)这段开示说得明白,你只想利已,实际上就是害自己,因为你把自己和别人对立起来看,归根到底就是自私自利。我们对待这个问题应该遵循祖师教导,端正自己的看法。有些人虽然在学佛,却做些损人的事情。比如诽谤别人,别人受了害,受了冤枉,你自己绝对得不到任何好处,害人终究是害自己。事情恳定会揭穿,别人不相信你那一套,大家就把你看白了。不仅你现在犯了诽谤罪,而且,自己将来肯定要受恶报。因为你是出于嫉妒心,报复心,嗔恨心,这是种的堕恶道的因呀!这些人应该悬崖勒马,忏悔罪业,老实做人。还有一种,是损人来利已,比如把别人财产侵占了,别人受了损失,自己目前好像得到利益,其实,你现在的恶名就流传出地去了,会受到舆论的谴责和法律的制裁,未来肯定受贫穷困苦的恶报。
纵然你今生逃脱了法律,但绝对逃不了因果。佛教关于善恶果报的道理,指导我们怎样做人,怎样待人接物很有受用。我们学佛必须按照这个来做人、来待人接物。在个基础上修行才会相应。如果天天在念佛,却没有按佛的教导去做人,这是错误的。我们一定要做到诸恶莫作,起码要严守五戒;把五戒守好,众善奉行就不难了。五戒,实际上就是五大布施。我们能够认真持戒,就是对众生布施了无畏。比如我们持杀戒,不仅是人,就是一切畜牲都晓得我们不会害它的生命。我们认真持盗戒,别人不会担心我们侵犯他的财产,这就是对众生的布施,对自己就是种大福田。社会上犯罪的人造罪恶,搞得社会不安宁,可以说都是犯了五戒的。那些斗殴、杀人的都是犯了杀戒;那抢劫、贪污都是犯了盗戒;那些强奸、卖淫、嫖娼、重婚、乱搞男女关系等等,都是犯了邪淫戒;那些诽谤、诈骗、商品的假冒伪劣等等,都是犯了妄语戒;那些酒后肇事、吸毒、贩毒等,都是犯了饮酒戒。所以人人能受持五戒,必然家庭和谐,社会安宁。我们守好五戒,起码后世保得信住人身。五戒都不守,下一世人身都保不住。五戒条文不多,分量却很重。五戒里头,有四条都是根本戒。我们能认真把这五戒守好,有很大的好处。守好一条戒,就有五位护戒善神暗中保护你,五戒都守好了,就有二十五位善神保护你。什么灾难,什么危险都给你消除了。
佛为什么灭度却又说没有灭度呢?宣化上人慈悲开示:众见我灭度 广供养舍利咸皆怀恋慕 而生渴仰心众生既信伏 质直意柔软一心欲见佛 不自惜身命时我及众僧 俱出灵鹫山我时语
宣化上人时间:2024-12-21
邪YIN多欲的人为什么命运不好? 佛如是说 ‘佛说四十二章经’说:‘爱欲之人,犹如执炬,逆风而行,必有烧手之患。’又说:‘财色于人,人之不舍,譬如刃有蜜,不足一餐之
戒邪淫故事时间:2024-12-21
为什么学佛要先从做人下手?太虚大师说,学佛先学做人,把人做好了,才能成佛。佛陀,梵文音译,意译是“觉悟的人”,并不是神,也不是天生的。我们大家是“没有觉悟的佛”
昌臻法师时间:2024-12-19
在有些人的观念中,之所以选择修行佛法,大部分是因为生活出现了问题。他们认为,有的人突遭不幸,心情郁郁,学佛是想找寻一个心灵的寄托;有的人脾气不好,难以改变,是想
佛答时间:2024-12-19
来不及的悔恨在汉朝韩婴所著《韩诗外传》卷九中有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人子希望侍奉双亲时,父母却已经亡故,无法尽孝。来不及侍奉父母,真是遗憾的人生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8
昨日罗刹心 今朝菩萨面罗刹与菩萨 不隔一条线 南宋时代净业禅师,四川人。年青从事屠宰业,一天,准备杀一只母羊,幼羊把刀含着跪在地上,好似替妈妈求饶命。师一见深受感
昌臻法师时间:2024-12-18
从感恩开始一个好的社会是由无数个好的家庭凝聚而成,好家庭则奠基于良好的亲子关系,所以儒教重视修心、齐家,才可以治国、平天下。每一个人要先好好修养自己,培养慈爱的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7
第十地 法云地菩萨道看来好像很遥远,其实只要我们有心去实行,再怎么远的路,总有到达的一天。虽然凡夫很渺小、圣人很伟大,不过,要从渺小变成伟大并不困难,只要有心、有愿就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7
心 相 篇 ——宋陈希夷心者貌之根,审心而善恶自见; 行者心之发,观行而祸福可知。 出纳不公平,难得儿孙长育; 语言多反复,应知心腹无依。 消沮闭藏,必是好贪之辈; 披
昌臻法师时间:2024-12-17
学佛即是「学佛的生活」,如果能把心照顾好,净土就在我们身边,天堂即现在我们的面前;而可怕、可恶的人生──像地狱般的苦难,同样地也是由一念心所造成的。一念之差 地狱天堂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6
对人一定要平等,而且要尊重别人,如果有了贡高我慢,时常都以为自己高人一等、比别人能干,那就大错了。但是若因某些工作自己学不会时,就认为「能干是你的事,学不会是我的事,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6
佛陀在世时也有许多生活贫困的人,但是,也有贫中之富的人。当时有一户人家是属于贫中之贫的人,他们的生活向来已经很贫穷,而夫妻俩又非常悭贪,佛陀为了感化这户人家,于是,以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6
佛经中有一则小 故事 ,有对老夫妻没有子女、亲戚,住在一个山城小镇外,没有什么邻居,只有两老相依为命,虽然生活贫困,但是生活中充满着爱的意境与满心的善解。心中有爱 贫穷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6
有一次,佛陀的弟子们在外看到人家在办丧事,为了祭拜亡者,杀了许多生灵,因此个个表情悲戚。佛陀知道后,悲悯地说:「这就是众生的颠倒啊!殊不知人死了,屠杀生灵的行为对亡者一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6
有一头大象,体型强健、性格温顺,国王非常喜爱牠,特地为牠建造一间舒适的象舍。一群强盗看中象舍周围静僻隐密,接连好几个晚上悄悄聚集在象舍旁,商量抢劫的计划,像是如何破坏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5
人生在世,真正过不去的是自己,最恶毒的敌人是自己的心,所以我们要好好地反观自性,不要让恶念浮上心头。世间没有过不去的事,切勿轻视自己的生命。培养开阔心胸 预防心病良方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5
《中篇》五浊恶世度有情佛陀的苦行因缘每个人与生具来皆有那分能分辨是非的智慧:但是,若不用心,便会分辨不清、错失良机,因而招来很多障碍自己的缘。在佛经里有这样的一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5
某一个时候,佛在一村落里,那个村落的东庄与南庄隔着一条河,东庄约有五百户人家,庄内的众生常造诸恶业,没机会听闻佛法,每天总是在吃喝玩乐、安逸懈怠中度过。佛陀怜悯众生,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5
守财狗通常静坐是为了训练自己精神集中,洗涤习气,每天若以一点点的时间来训练,慢慢地累积,就能养成很好的思考习惯,调伏向外奔驰的「心念」。佛陀最关心众生的心念,所以应机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5
念阿弥陀佛,你必须得定量定时。如果你不定量不定时,你自己进取心渐渐就没有。好比你一天定一万声,不论多忙,不论做什么事情,在客堂也好,在大寮做饭也好,不论你做哪一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2-15
人生最美的心境一位老先生怀抱我家门前清洁,别人家门前也该干净的心念,每天都去打扫街道。他以实际的行动来爱乡里、爱别人。二、三十年来,不管是刮风、下雨,从未曾间断过。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4
不明事理徒恼乱心中若有一点疑惑,不要累积成恼或是怨,凡事用智慧分析、摒弃先入为主的观念,才能照顾好心念。人会有烦恼,就是因为累积不如意的事;然而世间事,十之八九都是不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4
习气 可爱与可厌的分界同样是患了老人痴呆症的老人,一位令人心生欢喜,另一位却让人心起烦恼!年轻时心念的养成,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晚年境遇。有位中年妇人来看我,诉说家中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4
无价之宝方为贵我们要好好用心,把心清净之后,要善于环保,保持清净的心,切勿再染上世俗贵贱的心态;有真正超然的道心,万事万物自然无贵贱之分,而且能圆融无碍。人生忙忙碌碌,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4
辑四 至爱篇人生有爱无憾事罹患癌症的慈诚队队员,在队友的细心照顾下,生理与心理上都获得了一股温馨的暖流。人与人之间,若能彼此扶持、相互关怀,社会便能呈现一片祥和!慈济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4
学佛的好处是看开和原谅,老法师开示。不能造业,不能造业这句话容易说,不容易做到。我们试问一问,能不能原谅一个陷害我的人,羞辱我的人,毁谤我的人?能不能?不能,不能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14
善解包容要善解、包容,对人要懂得善解,即使对方有意伤人,只要我们无心接受,就很容易善解;对事不要存有成见,若能打开心门事事包容,内心必然轻安自在。我常说要善解、包容,对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3
体会证悟道理明白后,倘若还是放不下,就无法体会。所以,只要真正体会了真理之后,就会很欢喜地去做,这就是证果,证得欢喜的果报,心无烦恼、很自在,就是彻底觉悟的欢喜心。最真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3
心灵的资粮佛陀在世时,曾说过一段染布的譬喻有一天,佛陀和弟子们来到王舍城托钵。城里有一条街道十分热闹,开了各种贩卖生活用具的商店,有打铁店、制桶店、布店等等。佛陀走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3
回归本性一个人是否高贵,并非自我标榜;而是需要好好地努力,回归自己的本性自然,才能达到真正的高尚。人的本性是自然、平等的,世间上之所以有分别,就是因为有我,而且自以为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3
我曾经向一位德行极高的师父请教:“为什么像我这样善良的人还会经常感到痛苦,而那些恶人却活得好好的呢?”师父很慈悲地看着我说:“如果一个人的内心有痛苦,那就说明这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13
「所生之处,果报追随,相从不舍」,这几句要记住,三句。我们的一生记住这句话,天天所遇到的,是果报追随,相从不舍。果报要受,受都不放在心上,都不会引起分别执着,这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11
有的人一听到别人跟他说‘阿弥陀佛\’,他就说:‘不好意思啦,念小声一点啦,让别人听到不好意思啦!’你想想看,我们这张嘴什么不好的话都说,譬如现在最流行的什么‘伤脑筋\’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0
茶与佛教之所以密不可分,相生与共,融为一体,与共历史起源有关。佛教在汉代传入中国,恰好与茶在中国被广为栽培同时;佛教盛于唐代,与当时饮茶习俗遍及全国又几乎同步
文化资讯时间:2024-12-09
针对网络信众学佛的几句良言2008、12、02网络让我们更方便的了解到一些佛教活动,了解到一些佛法的内容。但是真正想好好学佛,要把佛教当作你生命当中的皈依处,甚至要修行,就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4
果报通三世。我们起心动念要纯,心地要厚。心地厚,这个人决定有后福;心地薄的人,决定有凶灾。造作罪恶的人现在没有受恶报,是他前世的福报没有享尽,他所享的是前世的福
佛教知识时间:2024-11-30
我们为什么总是很难停下来去打坐呢?那是因为我们许多人总觉得打坐时的状态是一种死气沉沉的状态。相反,人们渴望着刺激。比如,如果现在闲着没事,人们便会不由自主地去打开电
禅宗公案时间:2024-11-26
文:净界法师佛者觉也,为什么以觉悟作根本呢?因为所有佛菩萨的功德,都是因为觉悟才去布施,因为觉悟才去持戒,因为觉悟才修忍辱…所以整个波罗蜜的行动力,来自于觉悟。
佛答时间:2024-11-24
学佛不要贪名利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往真处来做。◎一九七七年三月十五日开示我们学佛的人,要脚踏实地修行,老老实实用功,不要贪图虚名。若是爱好假名,对修道是没有
宣化上人时间:2024-11-22
梦参长老,当代高僧,出生于1915年,现在五台山真容寺静修。1931年在北京出家,法名“觉醒”,他认为自己没有觉也没有醒,再加上是作梦因缘出家,遂自己取名为“梦参”。梦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1-20
在了解菩提心的重要性之后,就应真实发起菩提心。可能大家都清楚,发心需要从根本悲心中产生,悲心又需要缘一切有情而生起。那具体应怎样修菩提心呢?应按阿底峡尊者知母、
文殊花开时间:2024-11-18
1、与佛有缘,一切生命平等受用有友问了一个问题,俺就这样为您作答吧。先认识什么叫佛教?佛教——是佛陀对生命的教诲而不是仅对佛教徒。所以,若信佛、若敬佛、若学佛、若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17
我们推广的是 圣 玄奘大师的如来藏妙义亲爱的朋友,您想了解:什么是真正的佛法?如何快乐学佛?佛法如何让我们断除烦恼?请联系我们电话:151 9580 6515微信:151 9580 65
文化资讯时间:2024-11-15
1927年秋,弘一法师到上海,寓江湾丰子恺家。印光大师阴历七月十七下普陀山,七月十九到上海,处理《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印光法师文钞嘉言录》等书的印送事务。七月二十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3
今天承诸位善友请我演讲。我以为谈玄说妙虽然极为高尚,但于现在行持终觉了不相涉,所以今天我所讲的,且就常人现在即能实行的约略说之。因为专尚谈玄说妙,譬如那饥饿的人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3
1.我丈夫在过去世曾经是猎人吗?为什么今世喜欢在周末打猎?他们要怎么做,才能消除此业力?2.什么业力使我大女儿和她的家婆同时出意外往生?她们往生后七天的情况是怎样的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11
佛学在我国非常的盛行,很多人都会去学佛、拜佛,那我们为什么要学佛、拜佛。学佛是为了利益众生、自利利他、离苦得乐的。拜佛是对诸佛菩萨的礼敬、感恩,是为了折服我们的
学佛感应时间:2024-11-11
世尊的开示:警惕——若谤法师即是谤佛 若以嗔心看法师者,恶业过彼挖一切众生眼罪聚看到多有一些学佛的同修,言语极其的随意、浅薄无智、斗争坚固,真的是造业无量,自己
佛教知识时间:2024-11-04
虽然大家都知道一个道理,那就是当佛陀涅槃后,就不再在世间住世,而出家人就承担了如来家业,代表佛向世间传播佛法,所以当佛不再住世的时候,出家人就是佛的代表,所以出
居士人物时间:2024-11-02
药师山近期发现有些修行人,因为因果业障关系,修行上无法突破,又急于上求佛道以致于身心俱疲。由于佛菩萨的慈悲心,故而以方便法协助修行人有一个身心的避风港。这就是净土法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