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偈语是过去七佛教化众生用的,非常重要。实际上只有四句话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前三句话就概括了很多内容,把佛教的基本教理都包括进去了,这也可以说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教化众生的纲领。作为佛教徒,我们应该很好的学习、领会、信受奉行。我也理解得敷浅,和同修们一起学习。
先把这四句话作个简单的介绍: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诸恶莫作,这个诸就是一切。恶:就是坏事都不应该做。众善奉行,众善:一切好事都应该认真做。自净其意就是我们应当经常自我反思,去掉自己的种种妄念。这个意是妄念,净化我们的妄想执着,佛所说的一切法门都是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自己净化自己的思想。是诸佛教就是说明前面说的这三句话就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教化众生的纲领,也可以说是一切戒律的根本原则。
什么是戒?戒就是诸恶莫作,戒就是止恶防非,戒就是禁止作,不许作,作了就是犯戒。比如说杀生,你杀了就是犯戒!戒的含意就是偏于止恶,所以叫做止持,就是禁止作。
律就是众善奉行,就是提倡作,叫做作持,提倡作你不作也是犯戒,比如说护生,就是提倡做的,你不作,还是犯戒,所以戒与律严格的分起来就有这个不同。
这首偈语看起来简单,但是它实际上把佛法的精髓﹑诸佛的心传都概括进去了,说具体一点,它从世间法到出世间法,从人天道,一直到出世法,它包括了修福修慧;它包括了五乘共修的纲领,它概括了三无漏学。所以这首偈语非常重要,它非常概括的把佛法的一些基本的东西都包括进去了。
下面我们讲这首偈语的内容。
诸恶莫作就是一切恶业都不应该作,当然世间上的恶业也是无量无边的,佛法为我们概括了一下称为十恶,为十恶包括什么呢?杀生,偷盗,邪淫,为叫身三业,杀盗淫都是行为。
口业有四种:
第一,妄语。妄语中特别是大妄语,大妄语比如,你没开悟,你对别人说你开悟了,乱给人家说我看得见观音菩萨,可以和观音菩萨对话,这是大妄语,说这种妄语,命终之后必然堕地狱,这是不通忏悔的罪业,你要忏悔,没用处,非堕地狱不行。其次就是一般的妄语,为了个人的目的,个人的利益说假话﹑欺骗别人,这个也要受恶报,但没有大妄语那么严重。还有一种方便妄语,方便妄语就是指在某些情况下为了别人的利益,为了其他众生的利益不得不说假话,这个叫方便妄语。这里有个界限:动机是为了利人,利物,而不是利己,利己就不行。举个例子:比如我们在山上走,看见一只野免跑过来了,你明明看见野免往西跑来的,你却告诉猎人往东跑了,这还是说的假话,但这个假话的动机是为了保护生命,所以这种妄语不但不犯戒,而且是功德,因为你保护生命嘛。除此之外不该讲假话,特别是我们了解了妄语戒里面的大妄语,可以使我们认识到佛所说的绝无妄语!那大妄语是要堕地狱啊!佛经上讲的如果是假话,那佛都要堕地狱的,所以从反方面我们可以了解并建立信心,知道佛所说的绝无妄语!
第二,恶口。用很恶毒的语言来咒骂别人,这个问题很易犯。我们一天到晚都在讲话,说老实话,我们犯的口业实在不少的,自己冒了火用很恶毒的语言来咒骂别人,比如说我们听到别人骂架说:你上街去给汽车碾死!那么别人会不会受此恶报呢?自种因自受果嘛,他没有种那个因,就不会受那个恶报,不是咒骂得倒的,因果规律就是这样嘛。有的同修不懂得这个道理,他说别人天天在咒我,我说你是相信外道嘛,他咒你都把你咒得到受恶报吗?没那回事,你没种恶因决不会受恶报。恶口伤人了,自己就种了恶因,自己会受相应的恶报。
第三种两舌。两舌就是拨弄是非,说那种两面挑拨的话,害人也害己。害人,你给别人增添了矛盾,制造了烦恼;害己,你自己种了恶因自己必然要受恶报,这是第三种。
第四种绮语。就是讲那些花言巧语,也包括黄色的,下流的,不正经的话。污染了别人的心灵,自己也种了恶因,自己要受相应的恶报。妄语,恶口,两舌,绮语就是四口业。
意念上有三种恶业,第一就是贪欲。什么是贪?于一切顺境,于一切利益求取无厌永远没有止境,越多越好。第二就是瞋恨,就是瞋恨心,对一切有违自己心意的人事,起瞋怒心,发脾气,生怨恨等。第三种就是愚痴。愚痴不是指没有文化,好多人知识很丰富,这叫世智聪辩,但没有般若智慧,一样愚痴。愚痴,就是不相信宇宙人生的真理,不相信客观存在的三世因果,不相信这些真理,这种人就叫愚痴。这就是意三业,思想上造的三种业。
身作杀盗淫,口出妄语、两舌、恶口、绮语,意生贪瞋痴。合起来就叫十恶,这十恶里意三业是主要的,这意业是统帅,身业,口业是士兵,我们之所以作坏事,这所以造口业,是因为你那个意念不清净,意念支配你,比如说一个经常想通过盗窃来发财的人,他的意业不清净啊,他没有去偷是没有缘法(条件),只要有缘法他就要干那个事。如果一个思想上清净的人,没有偷盗念头的人,他就有机会也不会干偷盗的事。所以说意业是关键,是统帅。这就是告诉我们,修行要针对自己的意业来修行,在起心动念上来下功夫。这十恶就是概括了诸恶在内,我们把这十恶制止了,那就是诸恶莫作了。
十恶的反面就是十善。我们只要能停止作恶,奉行十善就不难了,十善中三业,行为上的杀盗淫我们就把它变了,反过来第一条就是不杀生还要护生、放生。这一条的推广不仅是对动物应该保护它们,而且包括了我们在社会上尊老爱幼,扶持伤残、病人、贫穷,以及扶持受到灾难的人,如此种种,都是这条戒的推广。所以说不杀生这个戒有积极的意义,推广这种悲悯心就会怜悯一切众生,积极作慈善事业,救济事业,公益事业。
第二条是不偷盗,推广施舍,从因果规律上讲,偷盗是种贫穷困苦的因,有的人不懂得,以为我偷了别人的东西装在自己的包包里,我就发财了,完全错了﹗你种了贫穷困苦的因,难逃贫困的恶报。反过来说,要发财靠什么?靠施舍。种布施的因,得财富的果报。这个道理绝对真实,但是很多人不相信,也不懂得。采取其他手段希望得到财富,即使你得到了也不可能长久,我们要希望得到财富就是靠施舍。佛经上说布施是舍一得万,什么叫舍一得万?就是一本万利嘛,你施舍出去的是一个,得到的一万个,这叫做因小果大,春天下一粒种,秋天收万颗籽。布施的道理就是这样。
第三条不邪淫而修梵行。梵行就是修清净的行。合法夫妻以外的淫秽行为叫邪淫。合法夫妻非时非地行淫也是邪淫,这要特别注意。什么是非时?大致说来,凡有损对方身心健康的时间(如对方有病未愈,或生理因素等,)凡属菩萨及一切贤圣善神诞忌日等,叫非时。什么叫非地?如郊野露地,神庙佛寺等地,叫非地。详见《寿康宝鉴》一书。人无邪淫,心则易净。
不绮语而说朴直的真挚的有益的语言。我们给别人讲的语言都是有益于别人的身心,使别人受益,这样你内心清净了,自己也种了善因,别人也得到了好处了,这就是口业四种,我们把它改变过来,不造恶而行善就可以等到很多好处,自己在谈话中就种了很多功德。
另外意念上的三业,第一是我们不贪五欲:财、色、名、食、睡,我们不去贪求这些东西,我们认清楚这些东西会使自己造罪业,使自己种地狱因。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都是拖我们下地狱的啊!我们有了这个认识,就自然会远离五欲它就害不到我们。这样我们的贪欲自然会减少,这是对治贪欲。
第二是对治瞋恨心,就应该修慈悲观。慈悲观就是建立在一切众生都和我有密切的关系,进一步我们认识到人我一体的道理,你才会培养出同体大悲的思想。因为一切众生同我们一样,无始以来在六道里头转来转去,他们与我们都有父母等六亲眷属的关系,只不过你迷在里头不晓得,你哪一天开悟了你就会明白,这些众生在过去生中和我们都有很深很密切的关系,在无量的未来时间里,他们恶业满了也会得人身,他也可以闻佛法,修菩萨行而最后成佛。从未来来看他们都是未来的菩萨,未来的诸佛。我们懂得这个道理,当然就不敢起瞋恨心,就要竖立慈悲观,用慈悲观来看待一切众生,这也是修忍辱波罗密的一个根本观点。不建立这个观点,忍辱就没有基础。
对治愚痴就要修因缘观。因缘观就是要知道一切事情都是因缘所生,因缘和合而生,因缘分散而消灭,一切都决定于因缘,也就是一切脱不了三世因果,我们懂得这个道理,就不会作那些愚痴的事情,用因缘观来看待问题,比如人人都喜欢的金钱财富,这还是因缘问题,所以说人生有几种东西,比如金钱,强盗抢得起走,但是你带不起走,临命终时一个钱也带不起走。《参考消息》上刊凳的一个美国人叫汤姆逊,他有很多财富,他要死了,在临命终时,要律师给他做个证明并留下遗嘱:他死了之后,要求把这些钱取出来放在棺材里面,他的坟墓用钢筋混凝土来修造,并请两个保安来守坟墓。这个就叫愚痴!当然这个人不是没有文化,但他表现出来的行为就是愚痴,因为他不相信因缘观,金钱是不能用这种方法带走的,你硬要带走,就是下世再能投胎变人但你迷了,你怎么能知道你的坟在何处?这是不可能的事嘛。
有一种东西,强盗抢不起走,你也带不起走的就是知识,学问,你死了一个都带不起走。还有一种东西是强盗抢不起走,你必然要带起走的,那就是你所造的善业,恶业。不是你愿不愿意的问题,它是紧紧地跟随你走,也可以说它是支配你往那里走,你死了以后到那里?是业力支配啊!所以说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这两句话很重要啊!万般就是一切东西,包括金钱,亲属种种,将不去就是带不去,唯有业随身就是你造的善业,恶业紧紧地跟着你,这不是你愿不愿带的问题,你甩都甩不脱。我们能够建立因缘观,就不会干这种愚痴的事情了,以上就是简单的介绍了一下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具体内容。
第三句话是自净其意,自是自己,净是净化其意就是指的自己的意念,也就是妄念。常住本心是清净的,用不着你去净化它,而妄想、执着就是我们学佛的最大障碍,所以清除妄念是学佛首要解决的非常重要的问题!佛所说的一切法门,都是对治妄想执着,你能把妄想执着解决了消除了就对了。所以叫妄去真显,妄想消除了真心就显露了,我们说念佛法门叫我们念一句佛的名号,这叫做以妄治妄,你一直念下去,念到底最后就对了,明白什么?明白原来弥陀念弥陀,明白念佛的心就是佛,真心就显露了,这就说明妄去真显,其他的一切法门也都是一样的。
以上是对这三句偈语作了个简单说明。下面就想分析一下这一首偈语包括了五乘共修的纲领。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两句话就是人天乘修行的纲领。人道天道,要想保持得人身,或者得升天道去享福,必须遵循这两条纲领。不修,保不倒人身,不修,更不会升到天上,所以说这两条是做人的基础,学佛就是学做人啊!人做好了才能够谈学佛,如果做人都有问题的人,根本不配谈学佛,学佛也不相应,这个问题是作不了假的,你说的一套,做的一套,阴倒干坏事,表面装好人,那不行啊!
但是,光奉行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也出不倒轮回,只能说你是一个世间的善人,因为你仅仅限于修的世间的善法,你得的果报也就是享人天福报,在人道天道享福。这是第一类,人天乘的人就是修的这两句话。
第二类,诸恶莫作,自净其意。这两句是声闻、缘觉修行的纲领。声闻、缘觉,戒行精严,如果这点作不到,他就不可能独善其身,他正因为戒行精严,自己身心清净了,他才能够自净其意,把妄念清除了,所以他们修持各种各样的净化自己内心的种种法门。佛在世的时候,他们好多人都是修三十七道品。在现在来说修净土,修禅宗,修密宗都是修自净其意的好方法,当然修得好就可以通过这个方法去掉自己的妄想执着。业障清除了,智慧就开发了,就达到自净其意。比如念佛的就达到了一心不乱,参禅的就达到了明心见性,这就达到了自净其意的境界,这个境界达到了就可以了生死出轮回,就可以证得声闻、缘觉的果位。因为他能自净其意,他种了了生死出轮回的因,与前一种就不同了。他种的出世之因,就会得出世的果报,他就会超出三界了,他就不会到人道,天道来受果报,就是声闻、缘觉的果位。这是第二类声闻、缘觉的修行纲领。
第三类,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这个就是菩萨乘修行的纲领。菩萨与二乘就不同了,他就多了一条众善奉行,众善奉行就是自利利他,就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就是发菩提心,就是用出世的精神来办入世的事业。什么叫出世精神?这出世精神概括起来就是无我。什么叫入世事业,概括起来就是利他,所以无我利他就是菩萨精神,菩萨精神就是福慧双修,所以这三句就概括了修福修慧,概括了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概括了自利利他,这三句话做圆满了就成佛,这修菩萨行就是种成佛的因,所以也叫种的菩提因,最后成佛就成菩提果了。
我们看这短短的三句话就包括了五乘修行的纲领。佛法这么妙啊,我们可细心领会,语言这么简单,内容这么丰富。
下面我们谈一下这首偈颂是我们四众弟子必须修行的纲领。首先我们说学佛先学作人。太虚大师说得好: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所以我们要懂得这个道理,目前有些人天天跑庙,烧香,拜佛,希望发财,甚至于希望赌博得胜,希望炒股能赚钱。这种人佛菩萨会不会保佑?如果这样都会得保佑了,那把佛菩萨说歪了!你要想得财富,应该寻正道,因该按因果规律办事,那么你就应当把你的财富拿来布施,拿来救济,你一个人,你一家人吃喝玩乐,穷奢极欲,还要更发财来满足你的贪欲,这可能吗?这个符合因果规律吗?决不可能,佛是觉悟了的人,佛不是神,佛并不是天生的,而是人修成的,我们大家是没有觉悟的佛,觉悟了就是佛,迷就是众生,我们虽然迷着,但我们的自性是佛啊,我们的自性本没有失啊。所以,我们去掉了妄想执着,我们就可以成佛,学佛是很平常的事,并不是神秘的事情,人人都该学佛,人人都可以学佛,人人都可以成佛,这个道理必须明白,这也是佛教与其他宗教不同的,佛陀是希望大家都成佛,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就是希望一切众生都往生净土,在这所大学里学习,通过去掉我们的种种贪瞋痴,然后精进学佛,最后人人都达到佛的境界。所以很清楚,学佛就是向佛学习,学习佛的思想,言论,行为,也就是以佛为师,佛就是我们的导师。在我们这个世界,佛灭度了,我们要以戒为师,这个七佛通戒偈就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教化众生的纲领。我们的五戒,八戒,比丘戒,比丘尼戒,都是从这个七佛通戒的基楚上发展起来的。我们要以戒为师,你才能由迷返觉,你才能去妄显真,你才能由凡夫进入圣人的领域,凡夫是不觉,二乘圣人是自觉,但是不觉他,因为他没有众善奉行,而菩萨是自觉觉他,但是觉行还未圆满。所以,学菩萨修行是种菩提因,最后的果报就是成佛。
佛法是指导人生,指导生活,佛法是面向现实的,佛法绝不是迷信,佛法绝不是虚无缥缈的东西。所以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不离世间但高出于世间,这个觉字就是高出世间,如果与世俗同流合污那就不叫佛法了,佛法给人信心,给人力量,佛法引导人走一条利己利人,修福修慧,幸福圆满的人生道路。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两句话是做人的准则,也是佛法的基础。所以,不能把他看得很寻常啊!唐代的时候,有这样一个公案。白居易是唐代很有名的一位诗人,学者,也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他当年在杭州当刺史的时候,他就很仰慕鸟巢禅师的大名,他就专门去在拜访鸟巢禅师,想向他请教佛法。这位鸟巢禅师没有住庙子,他在一棵大树上居住,所以人家就叫他叫鸟巢禅师,他住处象鸟窝一样。鸟巢禅师他是很有境界的人,白居易一见到禅师就说:禅师啊,你住得那么高,在树子上这太危险嘛!禅师说:我倒不危险,你才危险,因为你在做官,高官必险嘛!白居易又问禅师:什么是佛法的要领呢?禅师回答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居易说:你这两句话,三岁儿童都知道。鸟巢禅师说:三岁儿童虽晓得,八十老翁还做不到啊。
这就是佛法的要领,学佛的下手处。我们要学佛,必须要遵守这两条做人的基本准则。这善与恶的标准是什么?从佛法的观点来说,利人就是善,人己两利,我们作的事又利人又利己,你这样作了有利于你现在,你也得到利益了,别人也得到利益了,又有利于你的下一世,因为你种了善因嘛,你当然就会得到善报,这是一类。还有能够进一步的做到损己利人,自己受损害希望人家得到利益,为了成全人,自己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这个看起来,现在他吃了点亏,但是,这种人受到社会的尊敬,他感化了很多人,那就是功德啊。从现实来看,从未来看这种人当然就很了不得啊,能够牺牲自己来成全别人,他种了这个善因啊,他未来的善报当然会很大。什么是恶,你损害别人的生命,财产,名誉,地位,种种利益,当然人家受害了,你也脱不了手,是迟早的问题,国法不容许,舆论要谴责你,因果更不会饶恕你。
我们再来分析,这种人损人而并不能利己,比如说毁谤别人,造谣诬蔑别人,别人当然受了损失,你也得不到利益。从现在说,别人把你看破了,不会对你这个人再有好感和信任。从未来看,你种了恶因,未来受一定的果报,这是损人而不利己。
还有一类,损人而利己,比如强盗,别人的财物你拿来据为己有,你得到利益了,你发财了。从现实来看,既然种下盗窃的因,必定难逃贫穷困苦的果报!
所以说损人来利己的,不论从现实,未来看都是要受恶报的。前面说了十善十恶是六道轮回的业因,而六道轮回正是十善十恶的果报。因为你既然种了因,就必然会有果,我们这个身体就是果报身,就是来受果报的,你种了十善十恶的因,当然就会在六道轮回里受果报,比如说善道来说,上品的善就生天道,中品的善就生人道,下品的善就生阿修罗道,这就是三善道。恶报来说,上品十恶,堕地狱道,中品十恶,堕锇鬼道,下品十恶,堕畜牲道。
这个就是善恶业因与六道轮回的关系,非常这清楚的。下面想再谈一下自净其意这句偈语,看来很简单,实际这四个字就是佛所说的一切心地法门的要领。佛法叫心地法门,就是对治我们的妄心,也就是净化我们自己的妄想,本来众生都有佛性都是佛,但是妄想执着就不能证得。所以,佛出世就是为了让我们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去掉妄想执着,让我们恢复本来面目。从哪里下手?就是从自净其意下手。所以佛经上说:一切佛法,自心本有;将心外求,舍父逃走。一切佛法人人都本来具足,也不是佛给我们的,本来具足,但是妄想执着把他蒙蔽了就不能证得,如果你到心外去求法,那叫外道啊,这叫做舍父逃走。我们本来就是佛的儿子,佛就是大法王啊,你不在佛那里求法,你跑到外面去,也就是人人都有一颗衣里明珠,这就是我们本有的佛性,你身上有夜明珠却跑到外面去讨口,这就叫舍父逃走,舍弃自己的父亲到外边去讨口,不晓得衣里有颗明珠,你就不晓得自心是佛,是心可以作佛。所以,自净其意就是我们学佛的下手处,说简单一点就是去妄,就是去妄心。真心就如一面宝镜一样,这个宝镜的功能能够照天照地,无所不照,这个就是我们的真心,与如来是一样的,具有如来那种五眼六通,三身,四智都齐全的。那为什么我们拿不出来呢?这就是妄想执着,就像一面镜子被厚厚的尘垢盖着一样,当然他的功能就显不出来。学佛就是从自净其意下手,就是从去妄心下手。
唐代,禅宗五祖弘忍大师传法的时候,就留下两首很著名的偈颂。弘忍大师当时准备传法的时候(传衣钵)的时候,就叫他的弟子们,各人写一首偈颂来他看,谁开悟了,就把衣钵传给谁。神秀大师是很了不起的人,出家以前就是很有名的学者。出家后是寺院的首座。神秀大师就写了一首偈语,他这首偈语是:身是菩提树我们这个身体就象菩提树一样,菩提是觉悟的意思,当年佛在菩提树下成道,所以,这个树子就代表觉悟。心如明镜台我们这个心就像一面宝镜一样。时时勤拂拭就是时时刻刻的擦拭它。勿使惹尘埃就是不要让宝镜染上尘埃。五祖大师认为他没有开悟,没把衣钵传给它。当时六祖惠能大师也提出一首偈语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这两首偈颂不同在哪里呢?神秀大师的偈颂是说的净化自心的方法,自净其意的方法,这是修持的方法。惠能大师的偈颂说的是妄去真显的境界,就是已经把妄心去掉了,真心显露了的境界,也就是开悟了的境界,所以,这两首偈颂,一首讲的是去妄,一首讲的是显真,我们不能认为神秀大师当时没有得到衣钵,他的偈颂就不好,不能这样看,这首偈颂倒是我们学佛的人应该依教奉行的,我们就要做这个工作,时时勤拂拭,把我们的妄想执着消除干净,把宝镜上的法规尘垢去掉,这就是我们下功夫的地方。因为妄心不去,真心就无法显露。所以说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你能够把念头消灭了,打死就是消灭掉,什么念头?妄想、执着。许汝法身活,就是法身显露,法身就是常住真心。
净土法门是摄心念佛,这一句佛号就是最好的净化刘,净化我们的妄心,所以古人说:投清珠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就是比喻把一颗颗清水珠投到浑浊的污水中,浑浊的水就会被澄清。投佛号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就是把一句佛号放到混乱烦恼的心里头,混乱烦恼的心就逐渐消除了,乱心消除了,真心就显露了,真心就是佛性啊。所以,我们修净土法门的人,应该把这个偈语作为我们做人修行的纲领,因为这首偈语是持戒修行的纲领,这个纲领也是福慧双修的纲领,自净其意就是修智慧,众善奉行就是培福德,所以这首偈语我们修净土法门的人应该依教奉行,我们要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就是要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为了度众生而往生净土,为了度众生而成佛。这就是按七佛通戒偈修行。
今天提出这首偈颂与大家共同学习,共同勉励。
称佛名号品浅释 第九卷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我今为未来众生演利益事。於生死中。得大利益。唯愿世尊听我说之。在那个时候,讲完了前面第八品,在第九品刚刚开
地藏经感应时间:2024-11-04
宣化上人讲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二尔时阿难。及诸大众。闻佛示诲。身心泰然。念无始来。失却本心。妄认缘尘。分别影事。今日开悟。如失乳儿。
楞严经感应时间:2024-10-07
浅释在北京大学的无相念咒张尚德吴辉雄医师陪我回老家湘潭,我带了一些小本《金刚经》,送给亲朋戚友。一日下午,我和大哥张俊德说:「我们一起为死去的父亲念『阿弥陀佛』。」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3
净土法门的纲领,概括起来,就是四句话,十六个字:“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这是清代彻悟禅师提出来的。彻悟禅师早年参禅,大彻大悟后,改修净土,
念佛法门时间:2023-09-03
释昌臻佛所说的一切法门,都能了生死,证菩提,法法平等,无有高下。但是,由于时节因缘不同,众生根机各异。如同治病,心须对症用药,方能获得疗效。从这个意义讲,当前提
念佛法门时间:2023-09-03
隆莲法师:心经浅释 隆莲法师《心经浅释》今天大家要求讲《心经》,因为大家天天都在念,如果不讲一下,就容易产生误解。一、先释经题: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佛教小乘在藏经中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14
南无羌佛浅释邪恶见和错误知见(摘自南无羌佛原法音开示)今天我为大家讲什么呢?就开示至关重大的成就解脱关键佛法吧。这一次我必须要提醒大家,今天我对大家讲的法确确实实
佛陀住世时间:2022-10-03
问:精进念佛几天不睡觉,老年人可以修吗?昌臻法师答:这事决不要勉强。否则,不但无益,反而有害。也会引起老人家庭、儿女,和社会对佛教的不满,必须考虑对佛教的负面影
佛学入门时间:2013-12-17
问:关于陀罗尼被和光明砂问题?昌臻法师答:我们修净土法门,应以净宗经典和净宗祖师大德的开示为依据。净业行人以深信、切愿、老实念佛,为往生必具的三资粮。只要资粮具
佛学入门时间:2013-12-17
昌臻法师 (图片来源:资料图)一切法门,都要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才能有成就,净土法门当然也不例外。要想有成就 ,必须专修,不能杂修。但是,不少同修对于这个问题都存
佛学入门时间:2014-02-14
这首偈语是过去七佛教化众生用的,非常重要。实际上只有四句话“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前三句话就概括了很多内容,把佛教的基本教理都包括进去了,这
汉传法师时间:2014-02-26
一句佛名,是万种功德的结晶,具有不可思议的大威神力。它是生死苦海中的慈航,是漫漫长夜里的明灯。尤其是末法时期的众生,人根陋劣,退缘很多。正如《大宝积经》所说:“
汉传法师时间:2014-02-26
问:为什么学佛要先从做人下手?昌臻法师答:太虚大师说,学佛先学做人,把人做好了,才能成佛。佛陀,梵文音译,意译是“觉悟的人”,并不是神,也不是天生的。我们大家是
汉传法师时间:2014-02-26
[原文]念佛人有病,当一心待死。若世寿未尽,则能速愈。以全身放下念佛,最能消业;业消,则病愈矣。若放不下,欲求好;倘不能好,则决定无由往生,以不愿生故。此等道理不
汉传法师时间:2014-05-13
万修万人去。这个话是净土宗的祖师永明法师提出来的。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祖师的开示决定正确。但是不能错误的理解认为我现在都在念佛了,我就属于万修万人去了。不是
汉传法师时间:2014-05-13
太上说:祸与福,并不固定,全在人自作自受。善恶的报应如同身形和影子一样,形正影正,形斜影斜。因此,天和地都设有专门记过的神,根据人们所犯过失的轻重,决定削减其寿
汉传法师时间:2014-05-13
各位法师,各位居士同修:今天下午想讲的问题是《地藏经》的主要精神和基本内容。《地藏经》,我个人过去也学过,但理解很片面,把这部分经当成是祭度幽魂的一部经典,所以
汉传法师时间:2014-05-13
一、临终四事唐善导大师:《临终正念文》,指出临终往生必须具备四个条件:1、不得怕死:生必有死,往生净土是永脱生死轮回的痛苦,真正离苦得乐。还有必须明白,怕死还是
汉传法师时间:2014-05-13
一、问:我们怕冤亲债主鬼怪妨碍我们念佛,障碍临终正念,因此到修地藏法门的僧人那里,请他找冤亲债主,替我们超度,一个冤亲债主才花三元钱,这样的好事,应该推广吗?答
汉传法师时间:2014-05-13
学佛的目的,是真为生死。了生死的捷径,是念佛求生净土。净宗十三祖印光大师是乘愿再来的人。弘一大师称之为三百年少见的高僧,并恳求为弟子。印祖一生专修专弘净宗,皈依
汉传法师时间:2014-05-13
我们今天讲的题目是:以折服现行烦恼为修心要务。以折服现行烦恼为修心要务是净土士宗第十二代祖师清初的彻悟禅师提出来的,对我们的修行很有帮助,现分四个问题来讲。第一
汉传法师时间:2014-05-13
这一期念佛七明天就圆满了。为了便于大家讨论,今天提前总结一下。通过几天的念佛,大家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对于净土法门,十六字纲领,学佛是为了生死,要发部提心,以及
汉传法师时间:2014-05-13
结夏安居是佛陀传下来的,利用夏季三个月时间,不外出参学,在寺内开展学修,自我反省,互相策勉,共同提高的学修制度。作为丛林,早晚上殿,搭衣过堂,半月诵戒,结夏安居
汉传法师时间:2014-05-13
净宗十三祖印光大师,是乘愿再来的中国近代少见的高僧。他一生自行化他,开示做人和学佛的总纲是: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以立人道基础;真为生死,发菩
汉传法师时间:2014-05-13
昌臻这一次回寺以后,早就想给大家谈一谈,可是因为病的原因,到今天才给大家见面谈这个问题。我今天想谈的,就是《净土是易行难信之法》,讲两个大的问题:一、易行。分为
汉传法师时间:2014-05-13
今天谈的题目是临终助念往生。学佛的人特别是修净土的人,都希望临终能够念佛往生。那么要怎样才能作到呢?就不能不研究这个问题。净宗祖师印光大师的《临终三大要》,对此
汉传法师时间:2014-05-13
我们的念佛七今天开始了。我想在这里谈两个问题:一、 念佛七的目的及意义打念佛七,这个打字,就是举行的意思,我们平常说打普佛的打字,也是举行的意思,七就是七天的时
汉传法师时间:2014-05-13
一切法门,都要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才能有成就,净土法门当然也不例外。要想有成就,必须专修,不能杂修。但是,不少同修对于这个问题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错误理解,总觉得一
汉传法师时间:2014-05-13
佛所说的一切法门,都能了生死,证菩提,法法平等,无有高下。但是,由于时节因缘不同,众生根机各异。如同治病,心须对症用药,方能获得疗效。从这个意义讲,当前提倡修习
汉传法师时间:2014-05-13
今天讲的题目是《学佛先学做人》,分两部分来谈:第一部分 学习佛法 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相佛法就是认识宇宙人生真相的法则。人生就是我们自己一生的问题。宇宙就是我们所生活
汉传法师时间:2014-05-13
(一)八关斋戒的意义和为什么要受八关斋戒?八关斋戒,是佛陀为在家弟子制定的暂时出家修行的戒律和斋法。因为在家人俗务忙碌,无暇修行。佛陀悲悯,为让他们过一日一夜的出
汉传法师时间:2014-05-13
因果问题,属于佛教的基础理论,也是佛法的核心。不明白因果,就不可能真正懂得佛法。所以,弄清因果问题,是学佛的一个重要前提。下面分四个问题谈:一、因果规律和它的重
汉传法师时间:2014-05-13
忍辱,从世间法来说,这是一个做人处世、待人接物的修养问题。从出世法来说,它是一个了生死、出轮回的重要修持法门。下面分三个方面来谈:一、忍辱的重要性及其功德我们学
汉传法师时间:2014-05-13
什么叫心地?心地又叫心田。心像田地,能播种善恶的种子,生长善恶的苗子,最后结成善恶的果实。《华严经》偈语: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古德解
汉传法师时间:2014-05-13
八风,指称,讥,毁,誉,利,衰,苦,乐八种境界之风。称,当面的称颂。讥,当面的讥讽。毁,背后的毁谤。誉,背后的赞誉。利,获得的利益。衰,遭受损害。苦,遭遇痛苦困
汉传法师时间:2014-05-13
净土法门的纲领,概括起来,就是四句话,十六个字: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这是清代彻悟禅师提出来的。彻悟禅师早年参禅,大彻大悟后,改修净土,致力专
汉传法师时间:2014-05-13
一句佛名,是万种功德的结晶,具有不可思议的大威神力。它是生死苦海中的慈航,是漫漫长夜里的明灯。尤其是末法时期的众生,人根陋劣,退缘很多。正如《大宝积经》所说:末
汉传法师时间:2014-05-13
为什么学佛要先从做人下手?太虚大师说,学佛先学做人,把人做好了,才能成佛。佛陀,梵文音译,意译是觉悟的人,并不是神,也不是天生的。我们大家是没有觉悟的佛,我们是
汉传法师时间:2014-05-13
释迦牟尼是梵语,翻译成中文叫做“能仁”、“寂默”。能仁──他能普度众生;寂默──他能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你们应该尊重,看戒律就像佛似的,就像师父似的,要像恭敬师
汉传法师时间:2014-10-22
四川西昌众居士就当前大家在念佛修行上感到困惑的问题请问昌臻法师。昌臻老法师于2005年6月在乐至报国寺集中回答。一、问:我们怕冤亲债主鬼怪妨碍我们念佛,障碍临终正念
汉传法师时间:2014-11-06
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阴魔浅释(5)唐天竺·沙门般剌密帝译宣化上人主讲成就破乱。由汝心中。五阴主人。主人若迷。客得其便。“成就破乱”:他们不能成就他们的破乱,“由汝心
汉传法师时间:2014-11-16
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阴魔浅释(7)唐天竺·沙门般剌密帝译宣化上人主讲又以此心。内外精研。其时魂魄。意志精神。除执受身。余皆涉入。互为宾主。忽于空中。闻说法声。或闻十
汉传法师时间:2014-11-17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时临末法,众生福薄。明师难遇,正法难求。我等末世行人,当遵佛遗教,以戒为师,实行实做,自觉觉他,荷佛家业,住持正法。佛法为慈舟,正见为导航。
汉传法师时间:2014-11-17
求生净土的目的,决不是消极厌世,决不是去享乐,而是为了度众生——去学修、去提高自己的智慧、德能、神通等,再回入娑婆,分身无数,广度有缘。我们学佛的人遵照佛陀教育
汉传法师时间:2014-12-13
“都摄六根”就是一心,“净念相继”就是不乱。打念佛七的目的不是别的,就是要达到一心不乱。这个是根据什么经典呢?主要就是根据《阿弥陀经》。经上说,“若有善男子善女
汉传法师时间:2015-01-01
《涅槃经》说:“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不会中断,失误。)可是,有些人认为:人生一切都是偶然,没有什么前因后果。有人看见好人受恶报,恶人受善
大德居士时间:2015-10-21
今天大家要求讲《心经》,因为大家天天都在念,如果不讲一下,就容易产生误解。一、先释经题: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佛教小乘在藏经中属於“阿含部”。“阿含”是译音。含:即包
汉传法师时间:2016-09-19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今天大家要求讲《心经》,因为大家天天都在念,如果不讲一下,就容易产生误解。一、先释经题:《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佛教小乘在藏经中属于“阿含部”。
汉传法师时间:2016-09-27
《点灯祈愿文》浅释传喜法师2008.6.14晚开示我们念《点灯祈愿文》脑子里能观想起來吗?念‘愿灯具’灯碗大的象三千大千世界那么大。这灯炷有多大呢?象須弥山那么大,须弥
藏传法师时间:2017-04-07
悲心诵真言 灭却众生苦 《破地狱真言》,大慈大悲心,我们每个人坐在莲花上,像观音菩萨一样飞到地狱门前,火烧地狱、冰冻地狱,所以一切受苦众生都是我们的生身父母,这样
传喜法师时间:20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