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乱闭关容易走火入魔(图片来源:资料图)
近来,“闭关”成了一个时髦词,老听这个说在“闭关”,那个也在“闭关”,仿佛将闭关当成了时尚。要是这只是一种说法――就是你在拒绝外缘,专做一件事――那也无可厚非。要是你说的是宗教意义上的闭关,可就得慎重了。因为,古人是不提倡乱闭关的。我虽然闭关二十年,但在真正闭关前,就已契入空性,先有了正见,明白了心性,才闭关的。
希望大家别在正见不明时,就胡乱闭关。
宗教意义上的闭关,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开悟的善知识护关;二是有了正见或明心见性。两者得其一后,才可以闭关。
古人云:不破初关不闭关。初关者,得正见也,也即明心见性之后,才能闭关,这时,就走不错路了。赵州老和尚八十岁仍在行脚,四处参访,明心之后,才住山闭关。所以,在开悟之前,应主要以参学为主,先找到你生命的善知识,开悟之后,再闭关不迟。
若是盲目闭关,执幻为实,就容易走火入魔。再要是品质不端,因贪而不得,因爱成仇,或生发魔心,胡传混说,就可能断人慧命,造下无穷恶业,那就陷入古人说的“万劫不复”了。元音老人的某弟子在闭关中就执幻为实,走火入魔,出关后,他大骂元音是大魔头,最后招致了不祥。
在凉州,我们老是会听到这类事,某女子跟神相交,过所谓夫妻生活,我们管这类女子叫神婆。在湖西,也有苗族女子跟所谓山神洞神相爱,后来甚至跟神有了性爱婚嫁之事,在作家沈从文的小说中就写过此事。
若是佛门女子不明心性,未得正见,盲目闭关,贪执过重,执幻为实,也会出现古人说的魔事。若是她心不清净,渴爱欲望,喧泄不得,再生起法执时,就会觉得有人用意生身――就是意识造的身子――跟她双修。却不知,那所谓的“意生身”,也是她自己的贪执造的幻象。若是再不明其理,四处张扬,就会泄出自家心病,闹出笑话来。
这类魔事,皆因执著而起,你执著渴求啥,就会出现啥;对谁生起大贪,那幻觉中就会出现谁。重情欲而无由喧泄过于压抑者,就会在幻觉中或是梦中出现情欲场景,就会觉得有人用神通跟她双修。这类人要是坏了信根,是很难救治的,很容易变成精神分裂症。
我曾在我的书中专门讲过这种事,这里有必要再强调一下。
信心增上时,法执重感性。
偏执到极端,错觉成幻境。
正慧斩虚妄,无执亦无惊。
时时当警觉,护持身与心。
避免陷边径,中道通圣城。
当一个人的信心与日俱增的时候,他的修行会越来越精进,但与此同时,他又会产生另外一种执著:对法的执著。这是一种非常感性的东西,不够虔诚的人还不会产生这种执著。但是,不管出于什么样的原因,生起执著便不是一件好事。
比如,若是你过于执著本尊,你就可能看到本尊;要是你执著光,你就可能看到光;要是你执著哪个佛,也会看到那个佛;要是你执著上师,你就会看到上师;要是你执著双修,久久渴求或是观修,因贪生幻,就会觉得有人在和你双修,等等。这些感性的东西很难从逻辑上解释,但都是法执所致。要是非常偏执,或是而且紧张到了极致。这时,其心理就会发生变化,气脉明点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于是便出现了幻境。
对所有幻境,无论内容如何,好还是不好,你都不要执著。如果执著幻境,你就会认假成真、执幻为实,进而可能入魔。
你要牢牢记住,修行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调伏你不听管束的心。因此,不管什么样的觉受、什么样的神通、什么样的境界,都不会比你的平常心更加重要,也不会比你的智慧是否有所增长更加重要。当你想知道自己修行状态如何的时候,就观察自己的心,看看贪、嗔、痴、慢、妒是不是少了一点,对世界的爱是不是多了一点,心量是不是更大了。换句话来说,在修行的路上,只要是跟心性无关的东西,都是一些附加作用。你不要因此而沾沾自喜,也无须因此而惶恐不安。你只需把它当成路人,放宽心,静静观察,渐渐平复你的狂喜、贪婪、不安或散逸的心。慢慢地,你就会发现,任何殊胜觉受都是标签,你并不需要标签,你真正需要的,仅仅是一颗坦然、寂静、清明的心。
那么,假如出现了幻境,又该如何抽身呢?这时,你要提起正念,用你的智慧之剑来斩断虚妄。对此,禅宗老说,佛来也杀,魔来也杀。正慧自然会把虚妄之境斩断的,所以你不要执著、不要惊喜,也不要害怕。你要明明白白地知道,那只是一种幻境而已。同时,你要养成时时保持警觉的习惯。适度的警觉是你最好的防护雷达,只要你用好它,就能护持好你的身心。
不过,你在明白一切都是幻境的同时,也要提防自己陷入一种消极的虚无主义状态。虚无主义,是一种偏空的态度,它跟执幻为实相对,都是有失偏颇的。你知道,什么东西过了度都不好。就像我们所说的警觉。你时常要生起警觉,但又要注意不能过度警觉破坏真心的本体,所以说,要做好一件事情,掌握好度是非常重要的。这个“度”,就是我们所说的中道。至于具体什么才是中道,你就必须在修行与生活的过程中自己慢慢去摸索,去调整了。
边见,是指极端化的观点,也就是非黑即白;而中道,则是其间的灰。黑里面要加入多少白,才能调制出最悦目的灰,这就需要你一点点去调试了。
在修行中,“避免陷边径,中道通圣城”。你既不能执著于“有”,也不能执著于“空”,否则就会陷入边见。陷入边见会产生什么样的危险呢?执著于空,你就会陷入顽空、无记,变得不辨是非,进入一种无知的状态;执著于有,把一切虚幻无常的事物都看做恒常的存在,你就会产生诸多执著、贪欲,生起无穷烦恼。
所以,你一定要实践中道,才能得到究竟的解脱。
所期望于佛教整理委员会者一、在佛教界内所争论的佛教问题,其实还没有真正关涉到佛教的本身,不过是僧徒的吃饭问题而已。长老们要维持他们传统的地位,不得不顽固地和环境争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1
从个人主义到集体主义——论佛教革新运动中的困难问题关于佛教的整理或改革,一般人都认为是一桩艰巨的工作,有人并且说足一切改革工作中最困难的一环,我近来也深深觉得。但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1
佛教与女性女孩也能证明她们比男孩强。女性在佛教的地位是独特的,佛陀给予女性参与宗教的自由和权力,佛陀是给予女性宗教自由的第一位宗教导师。在佛教成立之前,女性活动
南传人物时间:2025-02-20
夫教育者,遵从诸佛之教理,发育群迷之正智也。然群迷之正智,为何而欲发之耶?良以众生本无种种诸苦,以不了世间一切事物之实相,故惑无为有,惑妄为真,惑好为丑,惑善惑恶。以被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0
道人也包括僧人,“心无义”是假佛学,关于佛教你不知道的小历史今天继续和大家说一些关于佛学的小知识,希望加深你对宗教,对佛的理解。1、 道人原来也包括僧人“道人”这
金玉良言时间:2025-02-13
五、佛教与宗教有一班人以为佛教是宗教,还有一班人又以为佛教是哲学,又有一班人还说佛教是合乎科学。佛教究竟是不是哲学和科学,现在暂时撇开不说;至于佛教是不是宗教,倒要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二七、佛教与佛学佛教、佛学、佛化、佛法,从普通的一般眼光来看,似乎没有什么分别,但是过细思索一下,它每一个名词,都有它的用意与解释的,否则为什么不用一个就够了呢?诸君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佛教不相信定命论,但是相信因果论。因果是可以改变的,过去已造的因加上现在的因,可以改变它的结果。但是佛说:定业不可转,重业不可救。所谓定业,是造了极大的恶业,如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11
佛教饰品保养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具体的材质和种类而分别来说,大致来说有以下要注意的方面: 一、檀木类的佛教饰品比如紫檀、绿檀、檀香等材质,不能沾水,如果沾上要马
佛珠文化时间:2025-02-05
所以宇宙出现不是爆炸,大爆炸讲不通。佛讲的是一念不觉,就是这个波动现象出现了,一出现的时候,整个宇宙同时现前,叫一时顿现,没有时间间隔的。照弥勒菩萨讲,这速度有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4
念佛法门,别无奇特,只深信力行为要耳。佛云:若人但念弥陀佛,是名无上深妙禅。天台云:四种三昧,同名念佛;念佛三昧,三昧中王。云栖云:一句阿弥陀佛,该罗八教,圆摄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3
在去年的时尚主打单品中,沉香产品为最热推荐。沉香产品的时尚影响力是一触即发的,它的使用范围及其广泛,不像一些饰品只能局限在女性这个群体之中,也更不会有年龄层的限
沉香文化时间:2025-02-03
一个修行者,并不是就一定要舍俗假如你不能荷担如来家业的话,那我们就 在日常生活中,把你的法门兑现出来,照样的,也可以获得解脱门、可以了生死、可以出三界。现在我们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6
一代文豪鲁迅深受佛教思想的影响和佛教文化的滋养,他的人格力量与创作成就跟佛教有着重要的关系。鲁迅生于1881年,他的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写于1918年,时已37岁,在此
金玉良言时间:2025-01-26
和香在古代有一整套严正的礼法和内涵,不是简单的合成。和在古代,1、是指和谐。《礼记》其声和以柔;2、适中、适当。《论语》礼之用和为贵;3、和睦、融洽;4调和、调制。
沉香知识时间:2025-01-26
佛教是公元前6至5世纪由古印度释迦牟尼创立的(大致与我国的孔子、老子时代相当),最初由西域传入我国,东汉初年开始广为流传,在隋唐和盛唐时,全国已经有了很多的佛教寺院,寺
禅宗公案时间:2025-01-25
每年的岁末年初,总能听到很多人谈论“生肖和犯太岁”的话题。提到“太岁”,很多人都会想到“太岁头上动土”“太岁当头坐,无灾恐有祸”等民间流传的老话。在中国几千年的
佛答时间:2025-01-23
不可以到任何地方去和人打机锋!宣化上人慈悲开示:在《维摩经》上,文殊菩萨问维摩居士:“什么是第一义谛?”你们猜一猜维摩居士说什么?怎么样答复的?你们现在若有人知
宣化上人时间:2025-01-22
请购佛教饰品有什么讲究 第一, 佛教饰品不宜说买,应说请,或者说请购。表示一种尊重。第二, 佛教饰品如果在不佩戴的时候,不要随便放在裤子口袋里,放在上衣口袋,或者
佛珠文化时间:2025-01-16
徽州古建筑不同于北京故宫、苏州园林等宫殿式、园林式的建筑格局,它以清秀典雅、宛如水墨画般的艺术风格演绎民间的居住形态,粉墙、黛瓦、马头墙,四水归堂式的天井布局,
收藏投资时间:2025-01-14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它主要说明两个问题:1、因果相续,贯通三世,不会中断。我们今生所受吉凶祸福,都是自因自果。明白此理,自然不怨天,不尤人。2
昌臻法师时间:2025-01-14
惟贤法师答:法门很多,但是走的路是相同,目标是相同,佛教在唯识学来说,分为五位: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修道位、究竟位。这五位啊,各宗各派都是贯通的。资粮位就是广集福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6
法字的梵语是达摩(Dharma)。佛教对这个字的解释是:任持自性、轨生物解。任持自性:指法能保持自体的自性(各自的本性)不改变,例如,一个人有一个人的自体性相,花草树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4
别人不是你永平寺里,有一位八十多岁陀着背的老禅师,在大太阳下晒香菇,住持和尚道元禅师看到以后,忍不住的说:长老!您年纪这么老了,为什么还要吃力劳苦做这种事呢?请老人家不
禅宗公案时间:2025-01-03
众善奉行——佛教思想与企业的和谐发展惟贤法师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重庆市佛教协会会长一.善的定义善者以利他为前提,利他必利已而致自他俱利,性纯净此世后世均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2
魏德东:佛教的婚姻观 婚姻的条件 在婚姻的条件上,佛教强调尊重当事人的意志,明确反对将自己的信仰强加于婚姻,主张可以与不信仰佛教的人士通婚。佛教主张众生平等。反对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5-01-01
据文化部网站消息,日前,由首尔中国文化中心、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与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青年策展人专项基金共同主办的山水心境中国水墨、香道、茶道艺术展演活动在韩
香道资讯时间:2024-12-10
有人认为念佛一定要念很久之後,功夫才会够用,或是认为念佛资历长的人功夫一定比较好,这是不一定的。因为念佛是看我们「当下这一念的用心」,并不是看年资和履历表。我们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9
佛教鼓励发菩提心的人赚大钱虽然学佛与道德、修行并不是对立的。但无始以来的贪心,使我们很容易对财富产生执著。所以说,佛教徒要不要追求财富?答案并不是简单的是与否,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9
达真堪布:苦修不是痛苦的修行有些学佛的人,没有一个完整的修持方法,没有一个正确的目标与方向。今天学这个,明天修那个,什么都没有精通,都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脑子
谈佛说禅悟人生时间:2024-12-08
达真堪布:有人为了佛教事业想经商赚钱却苦于没有机会 怎么 现在很多人都说,“我做生意赚钱是为了众生,为了佛教事业。”这只是在嘴上说说而已。没有看破放下的时候,真正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4-12-08
禅宗叫宗。我们佛教讲的宗教和我们书上读的宗教,和我们概念中的宗教不是一回事。最近我开玩笑跟大家讲,我说实际上我们讲的东西跟我们心里想的有时候不是一回事。像我们讲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3
达真堪布:精进是一种迫切,而不是一种勉强 有的人逃避心特别强,一讲轮回过患,地狱、饿鬼、傍生有如何如何痛苦,就不愿意听,这都是逃避心啊!执着,患得患失!你把轮回
谈佛说禅悟人生时间:2024-12-01
从依机设教来说明人间佛教印顺一 教乘应机的安立施教宗旨:佛法是适应众生的根机而安立的,需要什么,就为他说什么。如『智论』所说的四悉檀,即是佛陀应机说法的四大宗旨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4
佛教之涅盘观一 涅盘之意义我国佛教徒,都说学佛是为了了生死。是的,了生死是佛教的主要目标。真能了生死的,就是得到涅盘。涅盘是学佛者的最高理想,被称为「一切圣者之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4
人间佛教要略印顺一 论题核心人菩萨佛:从经论去研究,知道人间佛教,不但是适应时代的,而且还是契合于佛法真理的。从人而学习菩萨行,由菩萨行修学圆满而成佛──人间佛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4
这种欺诈的行为,会有什么果报?宣化上人慈悲开示:“五者、诈习交诱,发于相调。引起不住,如是故有绳木、绞校;如水浸田,草木生长。二习相延,故有杻械枷锁,鞭杖挝棒诸
宣化上人时间:2024-11-24
二、佛教之兴起与东方印度一 东方与西方印度文明的开拓者,属于西方移入的阿利安人。印度的每一区域,都曾渗杂了阿利安人的血统;每一思想,都曾受过阿利安传统文化的熏陶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3
第六十二节 蒋总统与佛教的关系煮云法师著有人说:蒋总统是不信仰佛教的,因为他已公开承认是基督徒。关于这个,我不否认,可是我要说,总统信仰佛教也是真的呀!同时我们
南海普陀山传奇异闻录时间:2024-11-23
三、从依机设教来说明人间佛教一 教乘应机的安立施教宗旨:佛法是适应众生的根机而安立的,需要什么,就为他说什么。如『智论』所说的四悉檀,即是佛陀应机说法的四大宗旨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2
四、密教之兴与佛教之灭──『印度之佛教』第十七章──一 秘密思想之滥觞佛元八世纪以降,秘密教日见风行,以身语意三密相应行,求得世出世之成就果也。密咒远源于吠陀之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2
克兰佩的中国佛教季刊──三十五年夏作──十七年中国佛学会筹设中,及全国佛教代表会议准备中,曾出中国佛教旬刊一种;而抗战期中余在四川缙云山,亦有中国佛教之讲着。今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8
黄念祖:佛教中的“四依法”非常重要“了义中无上了义”。“了义”是什么呢?简单说来,就是分明显了真实究竟的义理。注解中的“分明显了”,就是常说的了了分明。其中的“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4-11-16
这被称为最美寺院,僧人闭关修行9年足不出户,连活佛都不得入内佛教在藏区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在整个青藏高原上,随处可见各式的寺庙。然而在众多的寺院中,这一座因其优
金玉良言时间:2024-11-16
争什么争酒疯 - 争什么争 在今日科学昌明的时代,科学愈发达,佛教的教义,且有愈因而显露其无比的光辉;佛法的理论,随科学的进步而愈得到印证。科学是理智的产物,而佛教
文化资讯时间:2024-11-15
在中国,香的使用不但起源甚早,且与宗教有着紧密深刻的联系;这其中,佛教的用香不但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并在二千余年的历史长河里,持续地发挥它深远的影响力。中国香道
香道资讯时间:2024-11-11
故事二:书到今生读已迟 书到今生读已迟“这句话是明朝一位进士袁枚说的,他是说宋朝的黄庭坚字山谷的故事。黄庭坚,字山谷,江西省修水县人,他的诗书画号称“三绝”,与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09
论印光法师的佛教修持及其弘法取向编辑:陈永革来源:闽南佛学内容提要:本文以印光法师(1861-1940)的佛教修持及其净土弘化为论述主体,透过其迁单南下普陀后的修学行持、刻经
居士人物时间:2024-11-06
香道中常用的香为沉香与檀香。北宋诗人黄庭坚所作的《香之十德》中,曾说香的好处是:“感格鬼神、清净身心、能拂污秽、能觉睡眠、静中成友、尘里偷闲、多而不厌、寡而为足、
香道资讯时间:2024-11-04
铁观音的茶道艺术安溪茶艺源于安溪铁观音功夫茶。通过挖掘整理、编排提炼、升华为别具一格的铁观音茶艺。茶艺提示:让品茶人了解乌龙茶,特别是名茶铁观音的沏茶技艺,是一
其他因果故事时间:2024-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