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其实一直在想着解决两个问题,一个人是生命的问题。这个问题,叫做活着有什么意义,以及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宗教的产生,就是因为这个问题。那另一个问题,是人身的问题。就是色身,他的成长,或者遭到病苦,又如何去解决病苦。医学的产生,也是基于这个问题。其实,人只有两个问题。
医有分为很多种,中医,西医,或者藏医。当然,其他民族也有他的医学,比如说玛雅文明中,或者古埃及文明中,他们的木乃伊,以及金字塔里的咒语。这些其实属于医学的部分。只是失传了。现在比较有市场的,就中医和西医,还有藏医。其实印度人对身体的研究,也是非常透彻的。因为印度自古以来,他是修行的民族。那里的苦行者,有的不吃饭,连水都不喝,可以持续好几个月,身体都很好。这个也是属于医的部分。
那西医,主要是解剖学,他是以能看的见的东西为基础。包括细胞,还有细菌,也是能的见到的。但看不见的东西,西医就不敢讲。当然西医目前在研究灵魂,研究鬼魂,这个也是一个领域。我感觉西医以后的发展,会越来越倾向中医,它会走到一个瓶颈,那他就会回归到中医。
中医看人是个整体。但怎么个整体法呢,这里面有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中医认为人的身体是个整体,他有魂魄,有脏腑,而且每个脏腑都统管一样东西。比如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肾藏志,脾藏意。那而且体内是有规划,有组织的机构。心好比君王,肝胆好比将军,脾胃好比后勤。这个和西医讲到的,人体细分化,是不一样的。西医如果没有整体观念,永远都赶不上中医,而且越走越远,越来越偏离轨道。
中医的这一层的境界,代表什么呢?代表人体内要完整。所以中医说,人鼻子吃天的五气,这个五气,是代表能量。嘴巴要吃地的五味。而且五种的情绪,要适中。尤其是怨恨恼怒烦,这五种情绪都是负面的,对五脏六腑带来的伤害。而且这时,如果你生病了,就不会像西医一样,割了这个那个,或者开刀,你会看成一个整体。好比一个国家,出现了灾难,或者出现变乱,那要如何呢,不是去消灭那个城市,而是去化导他。心是君主之官,这时心的作用就很重要了。这个是第一层的贡献。这一层上,中医就产生了中药。
第二层境界,应该说是儒家或者道家的境界。其实这句话,在《黄帝内经》也有讲到。《黄帝内经》说,“上配天以养头,下象地以养足,中傍人事以养五脏。”从这句话,就可以看出《黄帝内经》是修行的经。要知道,人的生命,是个整体。生命不仅是这个色身。色身是小宇宙,人的生命是个大宇宙。那中医将大宇宙,变成了人和天地自然的关系。尤其是儒家,将大宇宙变成了人和人的关系。
人的头对应的是天,那天在人际关系中,对应的是父母,是上级,是君王,是师长。天除了这些,还包括圣人言,古人讲的,君子有三畏,有个畏圣人言。这就是宇宙的真理。所以讲要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同时要听圣人的话,这个是让你头部能健康。
讲到足象地,足在人际关系中,就是儿女,下属,以及那些地位比你低下的人。那要怎么效法大地呢,就是要谦卑,心要低下,柔和对人。好比释迦佛对每个众生,都是言辞柔软。也效法大地的精神,要把这些人承载起来。要慈爱他们。
中傍人事,养五脏。就是人要处理好和人之间关系。这个讲到情绪。比如怨恨恼怒烦,是对五脏有很大伤害。不仅这些,其实儒家主要讲到五常,好比佛教的五戒。你要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那这个五脏就健康。要是犯了其中一条,因为你对其他众生造成伤害。所以五脏就不健康。
这两层境界讲完了,是根据《黄帝内经》,所以我常说,学佛的人,可以看看《黄帝内经》和《道德经》,这个是中华民族的智慧。这两层境界达到最高的,就是恬淡虚无,真气从之。这个是修自性的部分。
第三层境界,就是禅的境界。你看《六祖坛经》讲的: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你想要健康,必须要先承认,我们本来是没有病的,本来就是圆满的。第二层,而且生命不仅是色身,也不仅是周遭人际关系是我们的生命。最重要的,圆满的生命,包括这个法界。凡夫执着说,人身才是我,人际关系才是我。那但佛陀告诉我们,法界的一切,都是生命的全部。
那这一点,对你的生病,有什么启发呢。你看《地藏经》开头,佛出来时,种种菩萨,种种天龙八部,都出来了。这个表示什么。表示生命的圆满。那竟然有如此圆满,那为什么会有地狱的存在呢。又表示你的生命是有缺欠的。
你去念经,为什么要回向给祖先,过去父母,现在父母眷属,一切众生?为什么要回向?因为他们是你生命的一部分。他们只要有苦,只要在地狱中,你的生命都是不圆满的。那尤其是冤亲债主,他躲在那里?是地狱中,在遥远的铁围山内吗?不是的,在你的生命里。
所以我常说,你要念《《地藏经》》,念地藏菩萨,只要把生命的缺欠补充上来,才能修其他法门。否则想要成就,是不可能的。那生病了,是哪里有问题,有的是四大不调,那有的是犯了五戒,有五戒没有犯,但他的整体生命有缺欠,就是有冤亲债主,或者内心有错误的思维方式,这些众生存在。他就容易生病。那要怎么办?只好念《地藏经》。各位,千万不能轻慢地藏法门。
我们生命是一朵绽放的花,但花上有个漏洞。佛也是绽放的花,但佛没有漏洞。漏洞来自哪里?来自自己业障。谁来补这个漏洞,地藏菩萨。
转自:福安观音寺 新浪博客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三者广修供养”:广是广大,修就是要去行,广大去修行这个供养。供养有很多种,有以身供养,有以心供养,有以身心来供养。什么是以身供养?好像出家的
宣化上人时间:2025-02-21
居士:修净土的居士,在世间法与出世间法的认识与实践上,应持什么看法、做法,请指示!法师:修净土的居士,首先,要建立一个与净土念佛法门相应的心态与知见,净土法门是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20
心如莲花源自印度的瑜伽,在梵文里的本意是合一、连接、结合,与宇宙至尊联系在一起,类似于我们说的天人合一,是印度六大哲学派别中的一系;探寻梵我相连的道理法则与道或
佛珠文化时间:2025-02-19
问:“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与“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请问法师如何正确理解? 答:前面的一个偈子是古德所开显的,意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7
我们众生都生活在种种幻相当中,分别、执著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破四相的根本首先要破我相。 我们现在有一个很大的误区,就是对“我”看不破它的虚幻性。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5
在风水学上,水晶有着风水石之称。水晶生长于地心,凝聚“地气能量”。用科学来解释水晶能量与地球磁场产生互动,从而可以调节人体五行的平衡。人体五行:金、木、水、火、
DIY配饰时间:2025-02-14
《答念佛600问》191、如何理解因果是治理天下和度脱众生之大权?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人每谓现生所享受苦乐吉凶者为命,岂不知乃自己前生所作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13
佛教告诉我们:神通抵不过业力,业力抵不过愿力。不管你信不信佛,都无法逃过因果业力。佛弟子深知,即使学佛之后,也不可能事事都如意,想什么来什么,但是一定会越来越好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5-02-10
佛下山游说佛法,在一家店铺看到一尊佛像,形体逼真,神态安然。佛大悦,欲买之,店铺老板要价5000元,分文不能少,加上见佛如此钟爱它,更加咬定原价不放。佛回到寺里对众僧谈起此
禅宗公案时间:2025-02-02
生命的存在真神奇此生此身的物理生命生成是与三世因果一致的,是可以法身与化身一致的、互换的、不变的,这才是真正的不可思议的生命观!生命的存在并不是多么不可思议的神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5
香河老人的生命境界修行的功夫不在奇异,而在平凡、在身口意,是在日常生活中!香河老人所展现的生命境界,不但有物理现象的「证具」可以证明祂是符合宇宙真理的运作模式: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4
华严生命教育挽救沉沦的人类,心灵改革不只是口号而已,它必须是一项具体的工程体系。在现今美国这种唯利与竞争的社会结构中,是纯粹由大自在天魔所主导的社会价值观,因此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4
N+l个生命真实人生的目标达成──是由第二生命踏上第三生命,乃至N+l个生命的开始。第一生命与第二生命的理论,是可以与虚幻人生及真实人生的理论作相结合。其中第二生命的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3
【2011年农历十月初五讲于广东化州南山寺念佛七法会】佛在鹿野苑三转法轮,为五比丘说法,讲的是四谛法苦、集、灭、道。四中真谛中,第一真谛就是苦谛。我们来到人世,每一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3
每年的岁末年初,总能听到很多人谈论“生肖和犯太岁”的话题。提到“太岁”,很多人都会想到“太岁头上动土”“太岁当头坐,无灾恐有祸”等民间流传的老话。在中国几千年的
佛答时间:2025-01-23
在你的生活中,或许见过这样的人:他们的长相不算好看,却会莫名给人带来一种很舒服的感觉,和他们相处会感到一股平静喜悦、简单纯粹的能量。同样,你的生活中或许也遇到过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2
我给企业家讲课,我问,你能让兔子拼命吃草吃成羊吗?你能让羊拼命吃草吃成牛吗?你的企业你不去改命,你天天想拼,兔子想拼成羊这行吗?你拼得比其他兔子肥这个是可能的,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1
居士甲:初学净土者,应如何下手修学,方得真实利益? 法师:初学净土者,宜以培植坚固信愿为要务。信有事信与理信二种。事信(或曰仰信)是相信二有,即《阿弥陀经》所云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8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它主要说明两个问题:1、因果相续,贯通三世,不会中断。我们今生所受吉凶祸福,都是自因自果。明白此理,自然不怨天,不尤人。2
昌臻法师时间:2025-01-14
静波法师:一点亏都不能吃的人最终会如何?“吃些亏处原无碍”,吃了点亏,有什么障碍呢?佛菩萨吃亏吃大了,释迦牟尼佛曾经有过九种灾难,有成就的修行人不也有这样或者那
其他因果故事时间:2025-01-13
清明,是我国农历的二十四节气之一。中国传统的清明节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几乎与佛教的历史一样久远。清明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0
编者按:再过几天是清明节,这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这一天有很多传统习俗,当然主要还是祭奠已故亲人。原本清明节与佛教并无直接联系,但一个孝字将两者紧密相连。虽然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0
体光老和尚禅七开示十二古代的佛教徒,现代的佛教徒,古代的佛教徒他在心地上聪明、有智慧,现在的佛教徒在外边聪明,能说能讲,所得的受益跟古代不同。古代得受益是实际的,现在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7
如何灭堕胎罪问:《佛说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上说,堕胎是罪业极大的杀生罪,果报也重。您写的《现代因果实录》里为何没有这方面的实例?答:做流产(堕胎)是夫妻间的杀生
其他因果故事时间:2025-01-07
惟贤法师答:法门很多,但是走的路是相同,目标是相同,佛教在唯识学来说,分为五位: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修道位、究竟位。这五位啊,各宗各派都是贯通的。资粮位就是广集福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6
惟贤法师答:这个你就不要着相,要因机施教,在名句上不要执着,那就是辩才,因机施教就叫辩才。懂文学的人来问,你要跟他说内行话,要通达文学;一个做生意的人来问,你要有商业知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5
惟贤法师答:静坐中保持静心,保持真实心,保持如来心,这样就可以起观。以静心、如来心摄持一切,那就小中有大,大中有小,一中有多,多中有一,众人即我,我即众人,空间、时间、人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5
佛教讲修行的道路,离不开信解行证,什么是信解行证呢?一、信在佛教四众弟子里边,在家信众约占百分之九十,出家僧众只占百分之十,是少数。出家僧众专门讲修学佛法,就等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4
自古以来,无论是世间的道德还是出世间的宗教都对欲望持否定的态度。传统的宋明理学甚至将欲望和道德完全对立起来,提出灭人欲,存天理的主张。以佛法的观点来看,欲望从伦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4
理搞清楚了,我们相信会有这种现象产生,我们不怀疑了。所以在这个世间,有人衰老得很快,有人衰老得很慢,什么原因?古人有句话说「忧能使人老」。忧虑就是烦恼,有忧虑的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3
如何发起大悲心?观六道众生受苦如亲人想!大悲心等5种发心速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尔时薄伽梵告慈氏菩萨摩诃萨言。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欲为有情修大乘行。欲度有情置大涅槃
佛教知识时间:2025-01-01
黄石公园的大光谱温泉从前,有一位妙得彼岸菩萨,住在罗陀国。罗陀国的商人每次出海采宝时,都会将这位菩萨请到船上来,希望借助菩萨的力量,平安抵达目的地。后来,菩萨逐
佛教知识时间:2024-12-26
生命是无常的,这给我们提供一个改造生命、解脱生命的机会;如果生命是常的,它就是不可改变的东西了。要普度众生,就要从爱护大地的每一粒沙、每一块石头、每一棵树苗、每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5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这一品,是讲药王菩萨所修的最难行的苦行;这种苦行,是一般人所做不到的。这一位菩萨,他已经证果成菩萨了,以前不叫“药王菩萨”,是叫“一切众生喜见
宣化上人时间:2024-12-24
为了区分品质高低,沉香经常被划分成多个等级,这是在市场中沉香较难以辨别的原因之一。因为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分级杂乱,甚至不同品类之间也有很大差异。那么,常见的分
沉香知识时间:2024-12-21
弟子:如何能在每个当下、在在处处都能直入解脱境?上师:时时都能说是“解脱处”,就是进入到一个“很平静的状态”,你首先在座上要多下些功夫。这两天也有很多人都在问:
文殊花开时间:2024-12-19
观音是爱与慈悲的化身。我们的内在已经具备了爱与慈悲的种子─爱自己以及他人!爱与慈悲之种的反面就是仇恨之种,如果我们要对两者加以区分的话,可以说仇恨是破坏性的,而
大宝法王时间:2024-12-17
如何诵经 梦参你若是读《普门品》,《普门品》是赞叹观世音菩萨功德,赞叹观世音菩萨说,你遇到什么灾难,只要一念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就能救苦救难。经文上是这样说,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2-17
黄念祖:念佛时散乱、妄想多,如何对治?问:念佛时散乱、妄想多,如何对治? 黄老答:现在念佛散乱,这也是必然的。这个不要怕,夏老师有两句诗:“任他妄想纷飞,听我念佛
为人处世时间:2024-12-08
如何发起愿菩提心愿菩提心,就是我要帮助一切众生出离轮回的愿望。对凡夫来说,这一愿望并不容易生起。可以说,我们从来不曾有过这样的愿望。当然,这不是说我们从未帮助过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7
来: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不同方面的痛苦,有身体上的、物质上的和精神上的痛苦。所以我们要给人体贴的爱和关心,因为你所散发出的关怀和喜乐会带给身处痛苦之中的人极大的安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1
宋朝时,宋郊、宋祁兄弟两人,同在太学读书。有一次,遇见一位高僧,能观人相貌,预知吉凶祸福。特为他们兄弟俩人相命说:“小宋今科将高中状元,大宋虽等科甲,但名位不高
佛教知识时间:2024-11-28
人,为什么会痛苦?为什么会烦恼?我们认为金钱可以代表地位,但金钱带给我们的烦恼也很多。我们认为赌博可以带来快乐,但为了赌博自杀或家庭破碎的事,却时有所闻。谈恋爱卿卿我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7
信众:阿弥陀佛!师父您好。就是我想问一下,每年过年我会念《地藏经》,念到清明这段时间,念几十遍回向给我去世的亲人。今年就是前天念到四十九遍,我听说念完《地藏经》还要有
地藏经感应时间:2024-11-27
护持三宝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定位要准确。居士要把自己放在护持位上,恭恭敬敬的对待三宝,尽心尽力的做好该做的一切。三宝给了我们成就的机会,给了我们因缘,是我们的福田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4-11-24
第四章 马哈咖沙巴如何遇上佛陀继续我们的故事,现在要回来看马哈咖沙巴(Mahakassapa)。㈠在他来到十字路口之后,他去了哪里?如前述,当两个沙门分手时,大地被他们的出离
佛陀的圣弟子传时间:2024-11-14
弘一法师:如何改习惯?吾人因多生以来之夙习,及以今生自幼所受环境之熏染,而自然现于身口者,名曰习惯。习惯有善有不善,今且言其不善者。常人对于不善之习惯,而略称之曰习惯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2
经言:人之谤我也,出初一字时,后字未生;出后一字时,初字已灭。是乃风气鼓动,全无真实。若因此发嗔,则鹊噪鸦鸣,皆应发嗔矣!其说甚妙。而或谓: 设彼作为谤书,则一览之下,字字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9
第六章 生命一、生命的价值我们虽然知道自己的生命并不长久,却沉迷于没有意义的事情上为自己带来烦恼,还要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受苦。我们应该自我反省自问,倒数时光,我们
温暖之家时间:2024-11-08
从前有位虔诚的佛弟子,每天都从自己的花园里摘来鲜花用以供佛,法师见了,非常欣喜地告诉她,常常用香花供佛的人,来世会有庄严的相貌。这位佛弟子听了也很欢喜,她说:这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