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第一年教书的时候,有一个学生因为犯了一个满严重的错,还找派出所的员警来吓他,因为他年龄还不够也不足以定罪,又学校的老师很多也是给他训斥,给他指导。后来这个孩子就坐在楼梯口,非常的落寞,我看到了他的背影,虽然没有看到他的面容也可以体会到他的心情,我走了过去,在他的身旁坐了下来。...
我在我这个学生的身旁坐了下来,也没跟他讲什么话,陪他坐了几十秒钟,这孩子开口了,他说「老师,我很想死」。人生如戏,很多时候你都不会明白你今天会遇到什么戏,但是要保持镇定,学生说很想死,你不要说「不要死,太恐怖了」,这样你就被他转了,当老师的要情绪稳定。然后我就跟他讲「你为什么很想死?」人与人讲话有一个最高指导原则,你循著这个最高指导原则都不会讲错话。当他人在抱怨你的时候,你就告诉他,你现在遇到的是结果,原因出在哪里?当你一直引导他把人生的错误原因找出来,他的理智就上来,他不会怨天尤人,不会把责任推给别人。你现在在听别人抱怨的时候,你可不要在那里随口说,现在男人都是这样,现在人心都是这样,那个叫多嘴,唯恐天下不乱。
刚好有一天早上我还在睡觉,在海口的时候,有一个朋友打电话来,一位女士,电话一接起来她就开始哭了,当然不是我做错事了。边哭边讲她先生怎么样不好、怎么样不好,这个时候不要阻挡她,让她好好讲,为什么?她那个火山要爆发了,你就让她宣泄一下。我们跟人讲话要审时度势,你连给她宣泄一下都不肯,马上就把她堵住了,她会噎著,让她发泄一下。等她把她先生骂完以后,我就跟她讲,你先生对不对不是最重要的事,你现在自己有没有做对才是重点,请问你现在有没有做一个为人母应该做的事?你现在有没有做一个为人妻应该做的事?你现在有没有做到为人媳妇应该做的事?假如没有,你没有资格去生你先生的气。而且话又说回来,你今天为什么生你先生的气?因为他怎么样?因为他不负责任,所以你气得半死,可是假如今天你也不负责任,那你应该气谁?你应该气你自己。人往往意气用事,看到别人不对也没有想想自己对不对,就开始情绪波涛发生冲突摩擦了,逞一时之气。我这么一给她引导下去,她情绪比较平和下来。
一个人错了,「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这个「祸且作」不是坏人,你把你先生的过失大街小巷跟他讲,你看这个家庭破不破灭,他一定跟你恼羞成怒,他决定不会想到他错在哪,他一定撑著这口气也要搞得你鸡犬不宁。人与人都在意气用事,所以家不成家,团体不成团体。而这有一个很微妙的关系,今天先生错了,你不只没有严厉指责他,还继续把你应该做的事做好,这样才能唤醒他的惭愧心,人都有良知。男人做错事又不代表他不回头,就像我们上六天课也会打瞌睡,可是打瞌睡又不代表醒不过来,在三期的过程还没有一个人打瞌睡没醒过来的,当然假如他真的醒不过来那是我的责任,「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我讲得太枯燥了,让他已经用两根牙签撑起来都没有办法,因为我可以感同身受。良性的循环要转动,用我们的德行去感化他人,绝对不是意气之争。
我跟她讲完话以后,这一位朋友跟我讲,她说蔡老师,我打电话给你以前,已经打给我好几个女性的朋友,我询问她们的看法,她们给我的回答是非常的时期一定要用出非常的手段,你看这些朋友理不理智?当然因为她没读过古书,她又没有听过很多俚语。「宁拆十座桥,不破一桩婚」,婚姻破裂了,它是代表一个家庭的遗憾,延伸到孩子一生的负面影响,那影响可是深远的。你拆了十座桥还可以重修,乱给人家建议,婚姻破了,想要再回到从前几乎不大可能。我们有朋友就是给人家建议离婚,后来夫妻都很后悔,他自己也很难过。建议人家时时提醒他,你自己错在哪?你这才叫真正帮他,因为他会不断提醒自己,不断改正自己。
我对这个学生也是这样引导,「你为什么想自杀?」他说「老师,都没有人喜欢我」。我看他讲出这句话是满悲哀的,这时候要缓和他的情绪,我就跟他说,「那福裕老师会讨厌你吗?」他停了一下没有回答。因为学校有两位老师对他满照顾的,另外一位你们认识吗?「蔡老师。」你们怎么都未卜先知,你们已经证六神通要记得来度我。接著我就跟他讲,「蔡老师会讨厌你吗?」他摇摇头。这个讲话的顺序很重要,要先讲别人好,再讲自己好,不然一开始就讲自己,觉得怪怪的,你看中国人讲话就是这么样含蓄厚道。我就进一步跟他讲,「那人家为什么讨厌你?」把原因找出来。他说「老师,我都打人,我都骂人」。接著我就劝他,「那你从今天以后不打人、不骂人,那同学不就不会讨厌你了」。接著孩子说了一句非常痛心的话,他说「老师,我很想改,可是我改不了」,学生这一句话对我的教学生涯影响甚深,我不愿意看著自己的学生一辈子成为他习性的奴隶,很想改,改不了。不要说小孩了,诸位朋友,我们现在的人生是不是也在这样的处境之下?明明知道圣教很好,很想学,却被习性拉得精疲力尽。为什么?因为在中国人的社会里,圣教已经断了将近三代了,我们的根基都不牢,我们人生的这一份遗憾绝对不要再发生在下一代的身上,绝对不要再发生在自己学生的身上,这是我们人生当中应该有的责任心,应该有的使命感,不然自己都跌下去了还要让学生继续跌,那情何以堪。
这个学生这一句话,「老师,我很想改」,这一句话我们有没有听出来?「人之初,性本善」;「可是我改不了」:「苟不教,性乃迁」,习性养成很难改过来。后来这个学生我拿了一本书给他看,那本书叫《地藏菩萨本愿经画册》,我翻给他看,你造作罪业,然后以后就要受苦,要受责罚,受良心的责罚,那个学生看那个铜柱铁床眼睛瞪得很大,让他有所警觉、警惕不可造恶。这学生拿去了二三天之后,走到了办公室的门前在那里绕来绕去,我看到他的眼神跟动作自己心里有数,是来找我的,我走出办公室的门问他,有什么事吗?这个常常打人、骂人的学生脸上非常的腼腆羞涩,很不好意思,他用他的右手把他的左手遮住,我看到他这个动作就知道他的手上一定有什么蹊跷,等到他缓缓把他的手掌拿开,这个孩子在他的左臂上画了一尊释迦牟尼佛。画一尊释迦牟尼佛要多久?而且画得很好看,他还很有艺术天分,但是没有好的缘成就他。诸位朋友,在那几个小时当中,这个孩子的心是什么心?是佛心,是时时想著佛陀,他才能把它画出来。人生总在遇缘不同,好的缘就能成就他的道德学问,因为他有本善的心,不好的缘一生就很难再爬得起来。
后来我有去了解一下,他的家庭状况确实很不好,父亲是流氓,妈妈已经不知道到哪里去了。佛陀曾经说过「多瞋众生慈悲观」,当我们脾气很不好,很容易瞋恚,要常常生起慈悲心,因为让你生气的人,「可恶之人必有可怜之处」。这样的学生你看他的行为会火冒三丈,你再去了解他的家庭背景,你的气怎么样?消一半,甚至於是气全消,提起的是一份悲悯的心。
既然人生的好坏在於遇到的缘分,那这一个体悟对我们的人生又有什么启示?人生的成就总在遇缘不同,诸位朋友,这句话给你人生什么启示?什么提醒?都没启示哦?珍惜遇到好的缘分。记得我还没有学佛以前,曾经听一个长者讲了一句话,他说你的人生假如遇到一个大智慧者,你一定不要放过,当他要离开的时候,你要全身扑过去把他的腿抱住,都要珍惜这个机会。诸位朋友,下次老和尚回台湾来,你们不要扑过去把他的脚抱住,然后到时候又说蔡老师教的。要依它的意义不要著相了,是那一份锲而不舍,那一份珍惜很重要。这给我的印象就很深,后来在电视上听到老和尚讲经教,那种影像就浮现在我的面前,什么叫把腿抓住?依教奉行,听一句做一句,这重要。
除了要珍惜这个好的缘之外,还有没有什么启示?「能亲仁,无限好」,要珍惜亲近善人、智慧者的机会,这跟刚才要依教奉行是同样的一个态度。来,还有没有?真的没有了吗?跟人要结善缘,不要结恶缘,很好。你到处跟人结善缘,以后你就有很多善缘可以用。有大爱之心,是不是?来,掌声鼓励。诸位朋友,大乘佛法的根源在哪?「众生无边誓愿度」。我们了解到人生的成败在遇缘不同,我们就要感受到众生现在善缘难遇,「百千万劫难遭遇」,既然善缘难遇,我们又已经遇到了,我们要去变成别人一生能得度的缘,要有这种定位,你的慈悲心才会起来。而当然你要当别人得度的缘,首先自己马步要站得稳,不然你泥菩萨怎么样?过江,来,来,沈下去,这样不行,但是你有这一份愿心的时候,你的能力就提升得特别快。
幸福人生讲座(第四梯次)蔡礼旭老师主讲(第七集)2005/8/9台湾中坜善果林档名:52-138-0007
第八识──阿赖耶识宣化上人慈悲开示:本识就是指第八识,这第八识去后来先,所以有句偈颂说:浩浩三藏不可穷,渊深七浪境前风,受薰持种根身器,去后来先作主翁。浩浩是大
宣化上人时间:2025-02-22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三者广修供养”:广是广大,修就是要去行,广大去修行这个供养。供养有很多种,有以身供养,有以心供养,有以身心来供养。什么是以身供养?好像出家的
宣化上人时间:2025-02-21
居士:修净土的居士,在世间法与出世间法的认识与实践上,应持什么看法、做法,请指示!法师:修净土的居士,首先,要建立一个与净土念佛法门相应的心态与知见,净土法门是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20
问:“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与“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请问法师如何正确理解? 答:前面的一个偈子是古德所开显的,意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7
我们众生都生活在种种幻相当中,分别、执著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破四相的根本首先要破我相。 我们现在有一个很大的误区,就是对“我”看不破它的虚幻性。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5
在风水学上,水晶有着风水石之称。水晶生长于地心,凝聚“地气能量”。用科学来解释水晶能量与地球磁场产生互动,从而可以调节人体五行的平衡。人体五行:金、木、水、火、
DIY配饰时间:2025-02-14
《答念佛600问》191、如何理解因果是治理天下和度脱众生之大权?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人每谓现生所享受苦乐吉凶者为命,岂不知乃自己前生所作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13
说到不久命终,咱们现在每一个人应该自己想一想,我什么时候死呢?婆罗门女的母亲不久命终了,而我是在哪一天死啊?我死了又到什么地方去啊?会不会和婆罗门女的母亲一样的去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5-02-10
佛教告诉我们:神通抵不过业力,业力抵不过愿力。不管你信不信佛,都无法逃过因果业力。佛弟子深知,即使学佛之后,也不可能事事都如意,想什么来什么,但是一定会越来越好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5-02-10
按:凡造恶业有三种:一种是自己做,一种是教人作,一种是看见别人作恶自己却心生欢喜附和甚至协从。凡做善业也有三种,不仅自己行十善业帮助一切众生,也教导一切众生改恶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08
佛下山游说佛法,在一家店铺看到一尊佛像,形体逼真,神态安然。佛大悦,欲买之,店铺老板要价5000元,分文不能少,加上见佛如此钟爱它,更加咬定原价不放。佛回到寺里对众僧谈起此
禅宗公案时间:2025-02-02
【2011年农历十月初五讲于广东化州南山寺念佛七法会】佛在鹿野苑三转法轮,为五比丘说法,讲的是四谛法苦、集、灭、道。四中真谛中,第一真谛就是苦谛。我们来到人世,每一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3
每年的岁末年初,总能听到很多人谈论“生肖和犯太岁”的话题。提到“太岁”,很多人都会想到“太岁头上动土”“太岁当头坐,无灾恐有祸”等民间流传的老话。在中国几千年的
佛答时间:2025-01-23
在你的生活中,或许见过这样的人:他们的长相不算好看,却会莫名给人带来一种很舒服的感觉,和他们相处会感到一股平静喜悦、简单纯粹的能量。同样,你的生活中或许也遇到过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2
居士甲:初学净土者,应如何下手修学,方得真实利益? 法师:初学净土者,宜以培植坚固信愿为要务。信有事信与理信二种。事信(或曰仰信)是相信二有,即《阿弥陀经》所云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8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它主要说明两个问题:1、因果相续,贯通三世,不会中断。我们今生所受吉凶祸福,都是自因自果。明白此理,自然不怨天,不尤人。2
昌臻法师时间:2025-01-14
静波法师:一点亏都不能吃的人最终会如何?“吃些亏处原无碍”,吃了点亏,有什么障碍呢?佛菩萨吃亏吃大了,释迦牟尼佛曾经有过九种灾难,有成就的修行人不也有这样或者那
其他因果故事时间:2025-01-13
清明,是我国农历的二十四节气之一。中国传统的清明节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几乎与佛教的历史一样久远。清明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0
编者按:再过几天是清明节,这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这一天有很多传统习俗,当然主要还是祭奠已故亲人。原本清明节与佛教并无直接联系,但一个孝字将两者紧密相连。虽然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0
体光老和尚禅七开示十二古代的佛教徒,现代的佛教徒,古代的佛教徒他在心地上聪明、有智慧,现在的佛教徒在外边聪明,能说能讲,所得的受益跟古代不同。古代得受益是实际的,现在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7
如何灭堕胎罪问:《佛说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上说,堕胎是罪业极大的杀生罪,果报也重。您写的《现代因果实录》里为何没有这方面的实例?答:做流产(堕胎)是夫妻间的杀生
其他因果故事时间:2025-01-07
惟贤法师答:法门很多,但是走的路是相同,目标是相同,佛教在唯识学来说,分为五位: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修道位、究竟位。这五位啊,各宗各派都是贯通的。资粮位就是广集福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6
惟贤法师答:这个你就不要着相,要因机施教,在名句上不要执着,那就是辩才,因机施教就叫辩才。懂文学的人来问,你要跟他说内行话,要通达文学;一个做生意的人来问,你要有商业知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5
惟贤法师答:静坐中保持静心,保持真实心,保持如来心,这样就可以起观。以静心、如来心摄持一切,那就小中有大,大中有小,一中有多,多中有一,众人即我,我即众人,空间、时间、人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5
佛教讲修行的道路,离不开信解行证,什么是信解行证呢?一、信在佛教四众弟子里边,在家信众约占百分之九十,出家僧众只占百分之十,是少数。出家僧众专门讲修学佛法,就等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4
一切诸佛如来,为什么没有像阿弥陀佛这样做呢?前面曾经跟诸位报告过,十方诸佛刹土是佛与众生共业所现的,所以这个业非常复杂,有佛菩萨的净业,有众生的善业、恶业、无记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4
别人不是你永平寺里,有一位八十多岁陀着背的老禅师,在大太阳下晒香菇,住持和尚道元禅师看到以后,忍不住的说:长老!您年纪这么老了,为什么还要吃力劳苦做这种事呢?请老人家不
禅宗公案时间:2025-01-03
理搞清楚了,我们相信会有这种现象产生,我们不怀疑了。所以在这个世间,有人衰老得很快,有人衰老得很慢,什么原因?古人有句话说「忧能使人老」。忧虑就是烦恼,有忧虑的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3
顺境善缘,就是善人,在这个境界里头最容易生的贪恋,你要在这里头放下贪恋,就是没有贪爱的心,没有留恋的心,你心清净,修这个功夫。逆境恶缘,遇到人都不是好人,都常常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2
如何发起大悲心?观六道众生受苦如亲人想!大悲心等5种发心速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尔时薄伽梵告慈氏菩萨摩诃萨言。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欲为有情修大乘行。欲度有情置大涅槃
佛教知识时间:2025-01-01
一个人跑到释迦牟尼面前哭诉。“我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成功,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你没有学会给予别人。”“可我是一个一无所有的穷光蛋呀!”“并不是这样的。一个人即使
佛教知识时间:2024-12-30
为了区分品质高低,沉香经常被划分成多个等级,这是在市场中沉香较难以辨别的原因之一。因为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分级杂乱,甚至不同品类之间也有很大差异。那么,常见的分
沉香知识时间:2024-12-21
弟子:如何能在每个当下、在在处处都能直入解脱境?上师:时时都能说是“解脱处”,就是进入到一个“很平静的状态”,你首先在座上要多下些功夫。这两天也有很多人都在问:
文殊花开时间:2024-12-19
观音是爱与慈悲的化身。我们的内在已经具备了爱与慈悲的种子─爱自己以及他人!爱与慈悲之种的反面就是仇恨之种,如果我们要对两者加以区分的话,可以说仇恨是破坏性的,而
大宝法王时间:2024-12-17
如何诵经 梦参你若是读《普门品》,《普门品》是赞叹观世音菩萨功德,赞叹观世音菩萨说,你遇到什么灾难,只要一念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就能救苦救难。经文上是这样说,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2-17
黄念祖:念佛时散乱、妄想多,如何对治?问:念佛时散乱、妄想多,如何对治? 黄老答:现在念佛散乱,这也是必然的。这个不要怕,夏老师有两句诗:“任他妄想纷飞,听我念佛
为人处世时间:2024-12-08
如何发起愿菩提心愿菩提心,就是我要帮助一切众生出离轮回的愿望。对凡夫来说,这一愿望并不容易生起。可以说,我们从来不曾有过这样的愿望。当然,这不是说我们从未帮助过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7
信众:我家里有一个亲戚以前学佛非常精进,可是他现在也不吃素了,也不念经了,请问师父有什么办法能解决,让他恢复精进的心。传喜法师:很多学佛的,偶尔的一个机会对佛有兴趣了,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3
来: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不同方面的痛苦,有身体上的、物质上的和精神上的痛苦。所以我们要给人体贴的爱和关心,因为你所散发出的关怀和喜乐会带给身处痛苦之中的人极大的安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1
人,为什么会痛苦?为什么会烦恼?我们认为金钱可以代表地位,但金钱带给我们的烦恼也很多。我们认为赌博可以带来快乐,但为了赌博自杀或家庭破碎的事,却时有所闻。谈恋爱卿卿我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7
信众:阿弥陀佛!师父您好。就是我想问一下,每年过年我会念《地藏经》,念到清明这段时间,念几十遍回向给我去世的亲人。今年就是前天念到四十九遍,我听说念完《地藏经》还要有
地藏经感应时间:2024-11-27
有一个县太爷,为了教化民心,计划重建县城当中两座比邻的寺庙。公示一经张贴,前来竞标的队伍十分踊跃。经过层层的筛选,最后由两组人马雀屛中选:一组为工匠,另外一组则为和尚
禅宗公案时间:2024-11-26
护持三宝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定位要准确。居士要把自己放在护持位上,恭恭敬敬的对待三宝,尽心尽力的做好该做的一切。三宝给了我们成就的机会,给了我们因缘,是我们的福田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4-11-24
因果事例二则:深刻教训,贪字终成贫,千万不要占别人的便宜!因果事例一:捡钱不还,失主自杀,全家遭遇惨烈报应。摘录自地藏论坛我们生活的小山村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14
第四章 马哈咖沙巴如何遇上佛陀继续我们的故事,现在要回来看马哈咖沙巴(Mahakassapa)。㈠在他来到十字路口之后,他去了哪里?如前述,当两个沙门分手时,大地被他们的出离
佛陀的圣弟子传时间:2024-11-14
弘一法师:如何改习惯?吾人因多生以来之夙习,及以今生自幼所受环境之熏染,而自然现于身口者,名曰习惯。习惯有善有不善,今且言其不善者。常人对于不善之习惯,而略称之曰习惯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2
经言:人之谤我也,出初一字时,后字未生;出后一字时,初字已灭。是乃风气鼓动,全无真实。若因此发嗔,则鹊噪鸦鸣,皆应发嗔矣!其说甚妙。而或谓: 设彼作为谤书,则一览之下,字字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9
焚一炉香,冲一壶茶,在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里,香与茶的结合似乎只有一种方式。实际上,香和茶的结合可以是多维度、跨介质的融合。慢与静,是品茶与品香的共需。而在品的过
香道培训时间:2024-11-08
从前有位虔诚的佛弟子,每天都从自己的花园里摘来鲜花用以供佛,法师见了,非常欣喜地告诉她,常常用香花供佛的人,来世会有庄严的相貌。这位佛弟子听了也很欢喜,她说:这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7
请看世尊往昔是如何放生救生的 金光明经卷第四流水长者子品第十六 佛告树神。尔时流水长者子。于天自在光王国内。治一切众生无量苦患已。令其身体平复如本。受诸快乐。以
戒杀放生时间:2024-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