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如果得了绝症,有几种方法:
第一种,一心一意地皈依、祈祷。如果我得了这种病,那我就想无始以来在轮回当中,生生世世遇到过各种各样的病魔、违缘、障碍等等,除了三宝以外,我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依处,祈祷上师三宝给予我加持和保护。如果对于自己和他人有利的话,让我病也是可以的,让我死也是可以的。除三宝以外没有任何的依怙之处。这是一个特别好的方法。
第二种,修慈悲心。怎么样修慈悲心呢?在心里特别绝望、痛苦的时候,想到其实我这样的痛苦,世界上还有许许多多的众生也会得到。比如说我今天得了特别不好的疾病,如肺结核、肝癌或者肝包虫等各种特别可怕的疾病,这个时候,就想除了我以外,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很多像我这样的众生。有些人在自己没有生病之前,根本不知道病人的痛苦,一旦生病了之后才知道。
《入菩萨行论》也讲过,所谓的苦害实际上有很多的功德:第一个,让我们对轮回产生厌离心。平时生活平平安安、快快乐乐的人对生活当中的痛苦是不会发现的,当真正在感情上、身体上或者心理上受到极大刺激和折磨的时候,才完全明白这个世界上还有像自己这样特别绝望的人。
我遇到过一个脚特别不好的人,在医院里治好以后,每次看到脚不好的跛子,他就深有体会,觉得是最大的痛苦。有些人可能自己先天性地眼睛不好、耳朵不好,或者肺不好、肝不好,就经常有一种痛苦和恐惧感。这种痛苦引发什么呢?引发对其他人的理解、对其他心态的了解和苦的感受,这也是生起出离心的一个因。
第二个,就是遣除傲慢。本来你这个人特别傲慢,目中无人,但得了这种病,受到一些生活上的痛苦、违缘之后,你的心就特别调柔,不会傲慢的。
第三个,是对其他众生生起悲愍之心。自己如果没有感受任何痛苦,可能对身边的人从来不会有所感觉,一旦有了痛苦和疾病之后会理解别人。
我们真正得了这种疾病之后,自己一定要观大悲心。这是我讲的第二个修法。
第三种,忏悔。当你真正得了这种疾病的时候,心里想:也许这个病是让我离开这个世界的唯一的因,也许我还有希望,但不管怎么样,这是我前世的一种业。
其实现在的中医和西医,对真正的病因并没有了知到,它们有些说是一种遗传,有些说是外在的一些精神等等,有各种各样的判断方法。但实际上根本的因,按照我们藏医和佛教来讲,即生当中实在没办法改变的这种绝症,是与前世的因是密不可分,“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也就是佛教当中佛陀讲的一种因缘。
今天不管你快乐也好、痛苦也好,其实有它的因和缘,这种直接的因跟我们前世有密切的关系。我们也并不是说百分之百都是前世的业力,与今生的因缘一点关系都没有,但是,我们现在医学界、科学家都是根本没办法确认病因,很多因缘跟他的前世造恶业和造善业有一定的关系。
所以我们得了这种疾病的时候,一定要有一种忏悔的心:我即生当中这样痛苦的来源,应该是前世当中杀害众生,我现在在上师三宝面前一心一意地好好忏悔。如果我要死的话,在死之前我把所有的罪业好好地在自己心里面进行忏悔。
按照《毗奈耶经》当中讲的,临死之前如果忏悔,以猛烈的心的力量和三宝的加持,一定会忏净一切罪障。有些人忏悔、忏悔、忏悔,最后这个病就不治而愈了,这种情况也相当多。
第四种,自他交换。前辈的很多大德也是这样修的。第二种方法光是观一个慈悲心,而自他交换的修法是:如果得了这个病,便想在世界上有无数的众生也像我这样痛苦,这次的疾病对我来讲是一种机缘,让所有众生的疾病和痛苦由我来承受,我所有的快乐和所有的福德、财富都赐给他们。当我们一心一意这样观修的话,很有可能在很快的时间当中会好的。
这不是传说,以前在网上看到,国外有一个叫梭巴仁波切,他有一个中国弟子得了绝症,特别伤心地向上师求助。经他介绍,印度的朗塔仁波切对其讲了一个自他交换的菩提心修法。他有时偶尔修一下,后来到医院去检查的时候,这个病根本没有了。上师问他是不是修了很长时间,他说我每天大概修4分钟左右。就4分钟左右!
我所了解的一些汉藏道友也是这样,有些人确实发现患了绝症,就用这种自他交换的修法:最后不管自己死也好、活也好,我现在的这个色身当中所有的快乐和拥有都给他,世界上的所有痛苦由我来承受。当然这种心态是有一定境界的人才可能做到,没有的话,可能有一定的害怕,不一定能做得到。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
第五种,改变理念。原来我们认为死亡是很恐怖的,疾病是很恐怖的,对于癌症,如果我们以前没有训练过,大家都很害怕。但是在藏传佛教的有些窍诀当中讲,自己最害怕、最痛苦的事情,你不要把它当作是最可怕的东西。
在我们学生时代的很多电影当中,日本是中国的敌人。然后每次玩耍中都是一个孩子扮成日本人,另一个扮成中国人,对日本人就是挡、杀、打,每天都是这样去修炼。我们修行人也是这样。
我最可怕的是什么呢?就是死亡!就是得绝症!那么在平时生活当中,在还没有死、还没有任何疾病的时候,自己要默默地想:一旦我得了这种病,我要怎么样?一旦我死亡的时候,我要怎样面对?自己在修行的过程当中,反反复复地这样去训练。就像一个士兵,在还没有上战场之前的训练过程中,各种动作、各种应付敌人的方法都了如指掌,一旦真正遇到敌人的时候,自己所有以前训练的动作和技巧都可以用上,那时跟从来没有训练过的人是完全不相同的。
所以,人的身体要训练,人的心理更要训练。我们转变理念,是非常非常地重要。我们现在大家都在修行,其实一个真正的修行人,并没有把死亡看成是特别大的事情。
我们藏地的一些七八十岁的老年人,他们对死亡一点都不害怕,就自己觉得我一辈子修行,当我离开的时候,只是换一个站而已,我原来是在这里,下一次就到那里。但没有任何信仰、没有任何修炼的人,死的时候,不管是什么样人,领导也好,科学家也好,文学家也好,谁都特别害怕。这并不是他不能面对,但他没有这个机缘,没有这种训练的机会。
《西藏生死书》中写到,敦珠法王在1976年遇到一个病人,她特别地伤心绝望,“我要死了,很快的时间当中要死了。”敦珠仁波切给她说:不但是你要死亡,我也在等死,只不过迟早而已,我也等死,我也已经判了死刑。
这句话说得很对,我们在座的人都是已经判了死刑的。到底什么时候对我们真正执行死刑,有些人可能是20年以后,有些是2年,有些是3年,有些可能是10年、8年……现在我们在座的可能很多是20岁以上,如果活100岁的话,在80年之内我们100%会死亡的。实际上我们都在等死。
这样改变观念之后,就觉得其实并不仅仅是我,所有的人都会这样。按现在的统计,5个死亡的人当中很有可能就有1个是得癌症死的,我们肯定是会死的,得癌症并不是很不幸的,只不过现在以这种病而死的人多一点,很多人都是因此而死亡。
因此,我们作为修行人,对疾病和死亡,应该迟早都有一些心理准备。为什么现在有些佛教徒死的时候,特别安详、快乐?而一些科学家和世间的智者,对人类社会很有贡献的这些人,死的时候反而是特别伤心、绝望、痛苦、大声嚎叫?这也有一定的关系。
第六种,念佛。念佛也是相当地重要!你如果真的得了这种病,其他的一些大量的善法、理论的研究,都不一定要做。以前有些道友发现得了癌症的时候,我跟他们经常讲,一个是念完40万遍的金刚萨埵心咒,然后多念阿弥陀佛的心咒或者名号。后来,这些人有的确实好了。这种实例相当多。
东林寺的大安法师也说过,有一个人在10年前得了癌症,他是信佛教的,就开始念佛。念佛以后好像在他的显现当中见到阿弥陀佛对他进行加持,后来,这个病就好了。10年之后,他去那个寺庙打禅七的时候,发现他还健在,非常奇妙的。所以,这并不是传说,不是一种神话故事,在佛教历史当中,这种现象确实是相当多的。
通过念佛,有可能病情完全变好,不会扩散,不会转移,以这种非常奇妙的方式,让他的心态一经调整之后,可能马上获得这种解脱;即使没有很快恢复,也是在安详的状态中离开的。
我刚才所讲到的医学家希波克拉底,在他的公元前400多年的医学书里面也说,所谓的癌症,是一种危险性的疾病,调整的方法是避免治疗、自然恢复。也就是说,它通过一种方法来调整心态之后才会自然而然地恢复。
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请转给你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吧!
所期望于佛教整理委员会者一、在佛教界内所争论的佛教问题,其实还没有真正关涉到佛教的本身,不过是僧徒的吃饭问题而已。长老们要维持他们传统的地位,不得不顽固地和环境争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1
从个人主义到集体主义——论佛教革新运动中的困难问题关于佛教的整理或改革,一般人都认为是一桩艰巨的工作,有人并且说足一切改革工作中最困难的一环,我近来也深深觉得。但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1
佛教与女性女孩也能证明她们比男孩强。女性在佛教的地位是独特的,佛陀给予女性参与宗教的自由和权力,佛陀是给予女性宗教自由的第一位宗教导师。在佛教成立之前,女性活动
南传人物时间:2025-02-20
夫教育者,遵从诸佛之教理,发育群迷之正智也。然群迷之正智,为何而欲发之耶?良以众生本无种种诸苦,以不了世间一切事物之实相,故惑无为有,惑妄为真,惑好为丑,惑善惑恶。以被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0
文玩葫芦,一种人们拿在手里的把玩物件,虽然只是收藏市场中的小门类之一,但随着近几年的全民收藏热,其逐渐成为大众收藏的新焦点,玩儿葫芦似乎已成为一种时尚。市场中,
文玩葫芦时间:2025-02-20
玛瑙是常用于镶嵌首饰和雕刻工艺品的一种宝石。真假鉴选方法如下:(1)颜色:真玛瑙色泽鲜明光亮,假玛瑙的色和光均差一些,二者对比较为明显。天然红玛瑙颜色分明,条带十
宝石佛珠时间:2025-02-16
近日,记者从徐东古玩城了解到,文玩葫芦成为收藏新宠。一个普通的葫芦身价可能高达上万元。古今堂店主贺峰介绍,“文玩葫芦”主要有摆件、虫具两种形式。通常葫芦的品相是
文玩葫芦时间:2025-02-13
道人也包括僧人,“心无义”是假佛学,关于佛教你不知道的小历史今天继续和大家说一些关于佛学的小知识,希望加深你对宗教,对佛的理解。1、 道人原来也包括僧人“道人”这
金玉良言时间:2025-02-13
五、佛教与宗教有一班人以为佛教是宗教,还有一班人又以为佛教是哲学,又有一班人还说佛教是合乎科学。佛教究竟是不是哲学和科学,现在暂时撇开不说;至于佛教是不是宗教,倒要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二七、佛教与佛学佛教、佛学、佛化、佛法,从普通的一般眼光来看,似乎没有什么分别,但是过细思索一下,它每一个名词,都有它的用意与解释的,否则为什么不用一个就够了呢?诸君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佛教不相信定命论,但是相信因果论。因果是可以改变的,过去已造的因加上现在的因,可以改变它的结果。但是佛说:定业不可转,重业不可救。所谓定业,是造了极大的恶业,如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11
佛珠,象征着佛法的传承。皈依,是为了获得如法的、由诸佛世尊一脉相承的皈依体,这正是佛法最殊胜的传承。我们平时念咒,就用菩提子佛珠比较好。现在很多人爱用计数器代替
佛珠文化时间:2025-02-06
佛教饰品保养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具体的材质和种类而分别来说,大致来说有以下要注意的方面: 一、檀木类的佛教饰品比如紫檀、绿檀、檀香等材质,不能沾水,如果沾上要马
佛珠文化时间:2025-02-05
(正入道场用六斋日。此日太子四天王使者等。诸天善神下来人间。检校善恶。见修善者。即注善簿。安慰守护。为现瑞相。令行者心生欢喜。增益善根故)行者初欲入道场之时应自安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4
千年的文化濒危的资源人类于沉香的关注已有3000多年,而在中国也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隋唐史料中有丰富的沉香记载,到晚唐及五代则又有了更高度的提升发展。在宋代,好沉香
收藏投资时间:2025-02-04
很多沉香爱好者都知道,沉香原材的体积都不大,大体积的沉香原材很难得。因此,很多沉香爱好者在选购沉香原材的时候,都希望能够选购到体积比较大的沉香原材。其实,这本无可厚
沉香知识时间:2025-02-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购买了珠宝首饰,特别是职业女性,珠宝首饰已成为她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装饰品。但在我国,珠宝知识的教育仅限于业内人士。因此,大
宝石佛珠时间:2025-02-01
顶礼主要是对治傲慢。人都有傲慢这些不好的习气,若是有傲慢心,不会有任何进步。傲慢的人有两个特点:一个是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和毛病,另一个是看不到他人的优点和功德。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5-01-30
话说很多人抱着崇敬之心把老珠子请回家,本以为会有灵性,有助修为,转天发现,珠子是泡的或炸的,佛头是塑料的,穿的老蜜蜡孔道是琴弦磨得,你说郁闷不。所以还得多看多学
佛珠文化时间:2025-01-29
第一个就是运用参话头的方法来停心!就一个修行人来讲,行住坐卧它都是禅。站也是禅、坐也是禅、卧也是禅,行住坐卧,四大威仪都可参禅。────────────────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7
一代文豪鲁迅深受佛教思想的影响和佛教文化的滋养,他的人格力量与创作成就跟佛教有着重要的关系。鲁迅生于1881年,他的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写于1918年,时已37岁,在此
金玉良言时间:2025-01-26
佛教是公元前6至5世纪由古印度释迦牟尼创立的(大致与我国的孔子、老子时代相当),最初由西域传入我国,东汉初年开始广为流传,在隋唐和盛唐时,全国已经有了很多的佛教寺院,寺
禅宗公案时间:2025-01-25
每年的岁末年初,总能听到很多人谈论“生肖和犯太岁”的话题。提到“太岁”,很多人都会想到“太岁头上动土”“太岁当头坐,无灾恐有祸”等民间流传的老话。在中国几千年的
佛答时间:2025-01-23
依报随着正报转,如果有十朵花,那就只会吸引十只蝴蝶,如果有一千朵花,可能就会吸引一万只蝴蝶,花多蝴蝶多。同样的道理,好心和福报能够感召美好的环境。厚德才能载物,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2
老蜜蜡在岁月的沧桑中形成,默默凝结了千年的年华。有的通体透明,有的丝丝飘渺。它有细腻的质感,一串很拿在手里,重量轻,似塑料般,不过,在颜色和质感上跟塑料又是截然
蜜蜡知识时间:2025-01-21
每个人都想家庭幸福、事业有成、生活富有、子孙成才,为此我们想出很多很多的方法来实现这些目标。这就好像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无数的问题就生出无数的方法。而真正的大智慧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0
从前,有一个农民赚了很多钱,他很自豪地说,我靠着一己之力,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致富了,发财了。我们仔细想想,他真的是靠一己之力吗?如果没有阳光的照射,他能发财吗?如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0
“贪求深空”,毛病在贪求上什么叫“深空”?宣化上人慈悲开示:“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汝当先觉,不入轮回”:阿难哪!你应该先先地觉悟,不入这个
宣化上人时间:2025-01-20
请购佛教饰品有什么讲究 第一, 佛教饰品不宜说买,应说请,或者说请购。表示一种尊重。第二, 佛教饰品如果在不佩戴的时候,不要随便放在裤子口袋里,放在上衣口袋,或者
佛珠文化时间:2025-01-16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它主要说明两个问题:1、因果相续,贯通三世,不会中断。我们今生所受吉凶祸福,都是自因自果。明白此理,自然不怨天,不尤人。2
昌臻法师时间:2025-01-14
收藏淫秽书籍的4害1、玷污品行:阅读此等书的,必定不是正派人士。古时南海有一县令,好看淫秽小说、手抄小本之类的书,每日必看。一日不经意将淫书夹入须呈上的报告册中,
邪淫果报时间:2025-01-13
惟贤法师答:法门很多,但是走的路是相同,目标是相同,佛教在唯识学来说,分为五位: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修道位、究竟位。这五位啊,各宗各派都是贯通的。资粮位就是广集福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6
紫檀自古以来深受国人的喜爱,以前多为皇家贵族所使用,可见其受重视的程度。如今喜欢紫檀的朋友越来越多,下面就将介绍一下紫檀的保养方法,希望对大家有用。常言道“紫檀
紫檀佛珠时间:2025-01-05
正行就是执持名号,六字洪名功德很大,以佛名消除妄想,以佛名净化自己,我念佛,我想成佛,必定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下是两种念佛的方法:(一)口念、心观、耳朵听三结合《观无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4
法字的梵语是达摩(Dharma)。佛教对这个字的解释是:任持自性、轨生物解。任持自性:指法能保持自体的自性(各自的本性)不改变,例如,一个人有一个人的自体性相,花草树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4
众善奉行——佛教思想与企业的和谐发展惟贤法师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重庆市佛教协会会长一.善的定义善者以利他为前提,利他必利已而致自他俱利,性纯净此世后世均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2
魏德东:佛教的婚姻观 婚姻的条件 在婚姻的条件上,佛教强调尊重当事人的意志,明确反对将自己的信仰强加于婚姻,主张可以与不信仰佛教的人士通婚。佛教主张众生平等。反对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5-01-01
藏传佛珠玩法很多,我们很难见到两条一模一样的藏传佛珠。琳琅满目的藏传佛珠很容易给人造成一种随意的假象,但实际上藏族人民的信仰是非常虔诚的,每一条佛珠每一个构造都
佛珠文化时间:2024-12-30
佛珠是弘法最为方便的法器,所以历来大德高僧莫不巧用佛珠。在经典当中特别强调,持用不同质料的佛珠,其念诵的功德利益,也有胜劣的差异。如《佛说较量数珠功德经》中,佛
佛珠文化时间:2024-12-29
我们天天在此禅修、静坐,目的就是为了要改变自己。修行能够改变命运,努力能够创造辉煌。世出世间,有为无为,全在于自己的精进努力,没有自然的释迦,也没有天生的弥勒。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5
参话头的功夫,需要经过长时间才能有所成就。◎一九八○年十二月禅七开示佛教传到中国之后,演变成五宗,就是禅、教、律、净、密。禅是禅定,教是教理,律是戒律,净是净土
宣化上人时间:2024-12-22
强烈推荐:神奇的求财方法!在我们现实生活当中,必须把因果的事搞好,因为你懂了因果,自己的烦恼就会降低,自己只会做好事,不会做坏事,因为这个身口意一动就是一个种子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12
佛教鼓励发菩提心的人赚大钱虽然学佛与道德、修行并不是对立的。但无始以来的贪心,使我们很容易对财富产生执著。所以说,佛教徒要不要追求财富?答案并不是简单的是与否,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9
达真堪布:有人为了佛教事业想经商赚钱却苦于没有机会 怎么 现在很多人都说,“我做生意赚钱是为了众生,为了佛教事业。”这只是在嘴上说说而已。没有看破放下的时候,真正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4-12-08
禅宗叫宗。我们佛教讲的宗教和我们书上读的宗教,和我们概念中的宗教不是一回事。最近我开玩笑跟大家讲,我说实际上我们讲的东西跟我们心里想的有时候不是一回事。像我们讲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3
佛陀开示——“同XING恋”产生的原因、解决办法 《大乘造像功德经》节录弥勒!复有四缘,令诸男子,其心常生女人爱欲。乐他于己,行丈夫事。何等为四? 一者,或嫌、或戏,
佛教知识时间:2024-12-01
从依机设教来说明人间佛教印顺一 教乘应机的安立施教宗旨:佛法是适应众生的根机而安立的,需要什么,就为他说什么。如『智论』所说的四悉檀,即是佛陀应机说法的四大宗旨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4
佛教之涅盘观一 涅盘之意义我国佛教徒,都说学佛是为了了生死。是的,了生死是佛教的主要目标。真能了生死的,就是得到涅盘。涅盘是学佛者的最高理想,被称为「一切圣者之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4
人间佛教要略印顺一 论题核心人菩萨佛:从经论去研究,知道人间佛教,不但是适应时代的,而且还是契合于佛法真理的。从人而学习菩萨行,由菩萨行修学圆满而成佛──人间佛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4
二、佛教之兴起与东方印度一 东方与西方印度文明的开拓者,属于西方移入的阿利安人。印度的每一区域,都曾渗杂了阿利安人的血统;每一思想,都曾受过阿利安传统文化的熏陶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