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禅宗有些大德悟处很高,如五祖戒禅师、海印信禅师、唐代的圆泽禅师,还有真如喆这些大修行人,有禅定,能开悟,为什么连欲界诸天也生不了,反而使后世不如前生?为什么他们的戒定慧修行功夫在临终时用不上?
大安法师答:首先禅宗的大德,他开悟,这时候从知见上来说,见解与佛同齐,当然开悟也有浅深,有些不一定是大彻大悟,有的是有一定的悟入。但是就六道轮回或者解脱来说,他是要靠功夫的,功夫就是谈断惑的问题了,这是谈修证的问题了。如果他见思惑没有断,他是出不了三界的。
他要生到欲界天,那也需要十善业道的功德,要修点未到定。所以常常有些参禅参得心地有点明白,慧光绽露,但是他的烦恼不容易断,烦恼可以说很难断,所以他转世就可能成为大富贵、大文豪。应该说,他转世从福报上来讲,也还是可以,这就借助了他参禅的功夫,他生到大富贵处。
他们的戒定慧功夫在临终的时候那用不上。为什么用不上?因为他的功夫没有到家。因为临终的时候见思惑——就是业力的种子翻涌。而他是仅仅是靠自力,这时候他自力用不上,就是第六意识的作用在消失的时候,就等于这个国家的国王不存在了。国王不存在,乱臣、贼子、土匪都起来了,你没有一个收拾局面的这么一种力量。所以他就会随着他的业力牵引,哪个业力最重就到哪一道去。
所以一般靠自力修行的人,临终的时候他是用不上劲的。你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为什么阿弥陀佛要发临终接引愿?他的含义就在这里。知道众生哪怕有修行,但是临终的时候用不上力,所以阿弥陀佛来帮忙,临终来接引。
学佛的人为什么要“戒烟”?抽烟这个问题比喝酒还厉害宣化上人慈悲开示:好像有一个人到外面抽香烟。回来我问他:“你抽了几支香烟?”“我没有抽啊!”“有人看见你抽了嘛!他
宣化上人时间:2025-02-22
干扰修行的八种违缘我们在修学过程中会经常反复出现的八种负面心态或违缘:第一是五毒烦恼粗重学佛以后,我们并不能一夜之间烦恼顿消,有时贪嗔痴慢疑会以相当狂暴激烈的形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5-02-10
为什么有的人一生尽享福?要富贵得先修供养,不布施怎么感果呢?为什么今生有穷的,有富的? 从前有位施主,年轻念书的时候,所有的考试都是别的同学替他做的,糊里糊涂大学毕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5-02-10
好好修行者人天爱戴很多人认为修行需要大块时间其实不然一分钟也能完成修行快来看看吧修行方法修行主要训练的是让自己意志坚定,如同制造瓷盘瓦罐,皆需经过火焙日晒,时间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5-02-10
为什么佛拿这四位大菩萨来比较地藏菩萨呢《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梦参老和尚 讲解【善男子。假使有人。于其弥勒。及妙吉祥。并观自在。普贤之类而为上首。殑伽沙等诸大菩萨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5-02-10
高僧转世,笑对旧友 唐朝洛阳慧林寺有一位圆观法师,不知是哪里人,住于洛阳城中。圆观法师生性疏阔简朴,勤于学佛,却又喜好从事世间生产,获得无数田产园林利益,当时人
谈佛说禅悟人生时间:2025-02-07
高僧转世“不语”参禅——髡残与禅学的不解之缘中国古代有很多以禅入画的画家,自唐代王维首开禅画先河,之后的禅月、石恪、贯休、法常、梁楷、玉涧、因陀罗等相继而入,且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5-02-07
(正入道场用六斋日。此日太子四天王使者等。诸天善神下来人间。检校善恶。见修善者。即注善簿。安慰守护。为现瑞相。令行者心生欢喜。增益善根故)行者初欲入道场之时应自安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4
1我们今天学佛,我们念佛,为什么念佛?为清净心念佛。清净心现前,清净心就生智慧,然后你念佛,这个佛号才得力、才有力量。2我们的心为什么不清净?杂念太多。杂念,不管是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2
按:憨山大师是末学最为敬仰的大师之一,他的这番开示全面总结了修行的核心内容,信息量很大,不可不细心读取。图为在广东南华寺的憨山大师几百年不坏之肉身。末学对原来的文章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31
面对佛陀,我们就能得到很多修行启示从佛陀盘腿端坐在莲花坐台上,右手结降魔印置于右小腿,左手托钵于腹前,我们可以得到很多启示。我们先来看看,佛陀为什么左手托钵。佛
其他因果故事时间:2025-01-28
文:梦参长老持诵地藏菩萨、恭敬地藏菩萨,这位菩萨能够让你持戒坚固,就像妙高山那样子,“精进难坏,如金刚宝,安忍不动,犹如大地。”说到精进难坏,这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佛答时间:2025-01-27
在修行当中,应该身体力行能够有成就的人,他是身行这个理想,而不是口说这些大言、大语。讲出来给我们听啊,是在指导我们,希望我们能够照着这样来实践。现在正行完成了,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6
和香在古代有一整套严正的礼法和内涵,不是简单的合成。和在古代,1、是指和谐。《礼记》其声和以柔;2、适中、适当。《论语》礼之用和为贵;3、和睦、融洽;4调和、调制。
沉香知识时间:2025-01-26
为什么我修行总是不得要领?色身上的变化,初学过程中有八种变化,是每一个修行禅定的人都会经历的。──────────────────当我们用功到一个足够的进度时,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5
国人信奉心诚则灵。愈古至今,无有異也。今有凡夫之烧香拜佛存在两大问题:一、自私自利:烧香只为求一己之官禄富贵康寿,求一家之金银琉璃砗磲玛瑙,想跟菩萨做交易,今年
沉香知识时间:2025-01-25
真正修行人远离名利不为名利动摇其心宣化上人慈悲开示:参禅的人,参到火候的时候,绝对不发脾气,不与人争论,到了无诤三昧的境界。也不求名,也不求利,看富贵成为花间的
宣化上人时间:2025-01-24
修行之道无奇除开用心方法之外,其他皆是媒介。有些人是需要媒介作依靠的,但是媒介毕竟不是标的,是故不能执着不放!修行之道无奇!唯在追求生命中止于至善的境界途中,取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3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圣主世尊 虽久灭度在宝塔中 尚为法来诸人云何 不勤为法此佛灭度 无央数劫处处听法 以难遇故彼佛本愿 我灭度后在在所往
宣化上人时间:2025-01-23
紫檀手串为什么变黑了?小叶紫檀不是黑色的呀!正常的小叶紫檀应该是红棕色的有明显的纹路 年份越久颜色就越深 但是再深也黑不了的哇..如果一开始就是黑的 应该是大叶紫檀大
紫檀佛珠时间:2025-01-22
体方法师《杂阿含经选集讲记》精彩片断撷英(一)修行把握关键,先明白因果的必然性!今天要学法,要求法,你自己先具备什么条件?你发了什么样的心?你付出真正多少的努力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8
第六条原则:慈心不杀,吃素念佛念佛之人,当吃长素。如或不能,当持六斋,或十斋。由渐减以至永断,方为合理。虽未断荤,宜买现肉,勿在家中杀生。以家中常愿吉祥,若日日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6
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古人常说:人生在世,苦乐参半。不如意的事,十有八九。遇到境界来的时候,就看你如何去善用其心了。不要为了一点点鸡毛蒜皮的小事情,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9
惟贤法师答:法门很多,但是走的路是相同,目标是相同,佛教在唯识学来说,分为五位: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修道位、究竟位。这五位啊,各宗各派都是贯通的。资粮位就是广集福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6
小男孩,17岁,因为两只脚趾无故红肿流脓寻求催眠沟通帮助,两只脚趾看起来就像是鸡爪,求医很久都不见有起色,当我引导他去感知真正的原因的时候,他的自性显现的是因为他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05
尊贵的阿秋喇嘛(龙朵加参尊者)01阿秋喇嘛珍贵开示修行者会逐渐生起三种障碍解脱的过失:首先,会将所学习到的知识当做自己谴责他人的资本,反而将信仰用来增加了自己伺察
文殊花开时间:2025-01-01
小叶紫檀佛珠的盘法很多人都知道,是需要先用棉布或者是棉布手套先盘一段时间,再用手直接盘。为什么要先用棉布或者戴手套盘呢? 善财佛珠和善财佛教饰品解释其中的原因如
佛珠文化时间:2024-12-31
、 你们又有什么地方值得我动这举手之劳呢?南山上有一座神庙,里面供奉着一尊佛祖。传说这尊佛祖非常灵验,只要信徒心诚意正的许愿,佛祖都会大发慈悲,帮信徒圆梦。有一个
佛教知识时间:2024-12-27
修行既要有好的大环境作保证,如安定的社会和清净的道场,也要有好的小环境作保证,小环境就是我们自身。在修行的时候,我们自身要做好五件事情,即所谓的调五事饮食上要不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3
人生除了生活以外,没有第二件事。穿衣、吃饭、人来客往、工作上班,乃至起心动念都是生活的表现。处在迷惑的状态下,生活就是烦恼,而在生活中转烦恼为菩提,就是生活禅。工作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3
第一篇 起心动念皆修行 - 因缘与一厢情愿近年来,宗教对国内社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生活、工作中常有人谈起应以「因缘观」面对周遭的一切,或以「因缘观」解释个人的想法或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1
佛为什么灭度却又说没有灭度呢?宣化上人慈悲开示:众见我灭度 广供养舍利咸皆怀恋慕 而生渴仰心众生既信伏 质直意柔软一心欲见佛 不自惜身命时我及众僧 俱出灵鹫山我时语
宣化上人时间:2024-12-21
邪YIN多欲的人为什么命运不好? 佛如是说 ‘佛说四十二章经’说:‘爱欲之人,犹如执炬,逆风而行,必有烧手之患。’又说:‘财色于人,人之不舍,譬如刃有蜜,不足一餐之
戒邪淫故事时间:2024-12-21
第一篇 起心动念皆修行 - 觉察自己的偏执第一篇 起心动念皆修行觉察自己的偏执人生在世,总有许多烦恼。佛法的根本精神就是要教人断除烦恼,怎么做呢?方法很多。当我们追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0
第一篇 起心动念皆修行 - 请说忍辱一个人会用什么样的心态,面对自己所处的环境?这就要看他「忍辱」的工夫做得够不够。听说在监牢里一关十几二十年的囚犯,很多是带着满腔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0
第一篇 起心动念皆修行 - 何谓菩萨行?要了解什么是「菩萨行」,就得先弄清楚什么是「菩萨」?我们看到经典的记载,菩萨没有一定的身分;释迦牟尼佛成道之前,曾为出家比丘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0
我们此生幸运得到暇满具德的人身,对于细微的取舍道理能把握的到,所以有闲暇与机会去行持。其他生命如畜生等,虽然各自具备了一些特点,但是却没有机会行持细微的取舍。因
大宝法王时间:2024-12-20
当谈到“修心”、“调伏自心”时,很多人会带有误解,认为“修持”代表就是放弃俗务、逃避、或“所有事情通通都不用做了”。另外的误解,则是认为修行是在“压抑痛苦”,当
大宝法王时间:2024-12-19
所以你看过去祖师们说,「你只要听到一句法,就要付诸实修」。很多人觉得修行就是一种舒舒服服的、身心暖暖的、懒懒的、松松的,好像修行是这样;有些人在城市中工作很繁忙
大宝法王时间:2024-12-18
念阿弥陀佛,你必须得定量定时。如果你不定量不定时,你自己进取心渐渐就没有。好比你一天定一万声,不论多忙,不论做什么事情,在客堂也好,在大寮做饭也好,不论你做哪一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2-15
我曾经向一位德行极高的师父请教:“为什么像我这样善良的人还会经常感到痛苦,而那些恶人却活得好好的呢?”师父很慈悲地看着我说:“如果一个人的内心有痛苦,那就说明这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13
有的人一听到别人跟他说‘阿弥陀佛\’,他就说:‘不好意思啦,念小声一点啦,让别人听到不好意思啦!’你想想看,我们这张嘴什么不好的话都说,譬如现在最流行的什么‘伤脑筋\’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0
无论今生我们以何种方式与佛法结缘,归根结底都会是一种福报的延续和显现。一份2500年经历无数风雨洗礼的真知灼见留存至今,点滴的教化与谆谆教导,并非是为了像其它的历史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10
茶与佛教之所以密不可分,相生与共,融为一体,与共历史起源有关。佛教在汉代传入中国,恰好与茶在中国被广为栽培同时;佛教盛于唐代,与当时饮茶习俗遍及全国又几乎同步
文化资讯时间:2024-12-09
达真堪布:苦修不是痛苦的修行有些学佛的人,没有一个完整的修持方法,没有一个正确的目标与方向。今天学这个,明天修那个,什么都没有精通,都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脑子
谈佛说禅悟人生时间:2024-12-08
一切法门。以明心为要。一切行门。以净心为要。然则明心之要。无如念佛。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此。念佛非明心之要乎。复次净心之要。亦无
净土法门时间:2024-12-03
果报通三世。我们起心动念要纯,心地要厚。心地厚,这个人决定有后福;心地薄的人,决定有凶灾。造作罪恶的人现在没有受恶报,是他前世的福报没有享尽,他所享的是前世的福
佛教知识时间:2024-11-30
《堪布阿琼仁波切密传》堪布阿琼仁波切 著丹增嘉措活佛 译大堪布阿格旺波,又称堪布阿琼,生于公元1878年。乃圣地大班智达贝玛米札和雪域智者之王遍知者龙钦饶降巴的再显化
文殊花开时间:2024-11-27
每天诵一遍净行品这就是修行如果念净行品,你一天上厕所也好、吃饭也好,一举心一动念,把文殊师利菩萨教导的“善用其心”用上,你就入法界了。看着很难,这是你能做得到的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4-11-27
我们为什么总是很难停下来去打坐呢?那是因为我们许多人总觉得打坐时的状态是一种死气沉沉的状态。相反,人们渴望着刺激。比如,如果现在闲着没事,人们便会不由自主地去打开电
禅宗公案时间:2024-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