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度藏传佛教晋升格西拉让巴立宗答辩现场。
清康熙年间,六世***喇嘛仓央嘉措赞誉藏地佛教兴盛“ 这佛光闪闪的高原, 三步两步便是天堂……”一晃,300多年过去了。在2015年8月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前夕,记者奔走在雪域高原,给人留下更深更多印象的除了快速的现代化进程之外,就是那几乎无处不在的浓郁佛教气息……
夕阳西下,拉萨最喧闹的八廓街上立时出现了一幅幅动人的“磕长头”景观:虔诚的佛教徒,手戴护具,膝裹护膝,沿着以大昭寺为中心的传统“转经道”顺时针朝拜,口诵真言,三步一磕,五体投地匍匐,双手向前直伸……当地居民次仁讲到,他们中的许多人是从遥远的家乡出发,靠着坚强的信念,不惧千难万苦,一直磕到“圣城”拉萨。他说,到秋末冬初农闲时,从各农牧区来的人要比现在多得多……
有着1300余年悠久历史的大昭寺,既是一座供奉众多佛像及圣物的殿堂,也被佛教徒视为宇宙的理想模式:坛城的真实再现,其在藏地佛教信徒心目中庄严而神圣。寺院门前香火缭绕,酥油灯闪烁着明亮的火焰,空气中弥漫着桑烟的芳香。在寺院门前那块并不宽阔的地方挤满了原地磕长头者,历代信徒们的叩拜在黝黑发亮的青石板上留下了一串串深深的印痕。走进寺内,参观者、朝拜者络绎不绝,摩肩擦踵。记者发现,有一老者,行动极不便,由家人陪护而至,当老者拜完释迦摩尼12岁等身像被抬扶出来时,竟情不能已、热泪横流……
拉萨扎叶巴寺的转经筒。
沿拉萨市金珠路一小巷入内,一条青石地板幽径便呈现在眼前,幽径两边黄色的墙上绘着宝伞、金鱼、白海螺、吉祥结等八吉祥徽,拾级而上,一堆堆码叠整齐的玛尼石刻在山上仿佛在向山下转经的人们阐释着“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而转经道两旁长近千米的石壁上遍布释迦牟尼佛、四臂观音、药师佛等石刻或彩绘,令人仿佛置身忽隐忽闪的灵鹫山,佛国就在眼前……早晚时分,手持经桶、念珠的转经人流,首尾相连、蔚为壮观。记者多次光临此地,既为藏民族虔诚的宗教信仰所感动,也感念政府前几年投巨资为这些信教群众“修路、加固山体、安置防护栏等”所做的功德。
僧人们生活的极大改善是西藏各地寺庙建设中的大事。山南地区昌珠寺僧人刚祖拉说原来的僧舍破旧矮小昏暗,冬天寒风呼呼地往里灌,冷得让人瑟瑟发抖,很难静下心来念经修行,而且没有厕所和洗澡间,吃水还要到2里远的河里挑,日子过得很艰苦。现在大不一样,记者见到,如今新修两处僧舍,刚组拉住在其中一个两层楼的僧舍,还配有一个绿意盎然的院子。在绿树掩映的林芝,许多僧尼已经或正在告别“夏天热死人、冬天冷死人、蚊子咬死人”木板房。“得病有医保,老了有养老……”,各种困扰僧人专心修行的现实生活问题业已成为过去。
“以戒为师,无戒无法。”现在,西藏各地寺庙对僧人的请销假、举办佛事活动、财务、学习等管理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林芝喇嘛岭寺寺管会副主任贡嘎讲到,寺管会不定期要组织僧尼学习,内容广泛,涉及有关宗教的各种政策、僧尼的各种优惠政策,法律与时政等。僧尼外出办事,必须请假批准。举办大型佛事活动要根据不同的参会人数分别申请。对于僧人学习政策及法律法规等,贡嘎说,在现代社会学习这些很有必要,既有利于僧尼了解社会,也有助于对宗教教义做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以臻“深解实相,善达方便”。
藏传佛教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全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在记者走过的寺庙里,皆能感受到党和政府对这份文化不遗余力的保护:对布达拉宫进行的大规模维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是“古建筑保护史上的奇迹,对藏文化乃至世界文化保护作出了巨大贡献”。2008年起,国家又投入5.7亿元实施大昭寺、小昭寺、色拉寺、哲蚌寺文物保护维修工程。佛教典籍也得到保护和传承:藏文《中华大藏经·丹珠尔》、《藏汉对照西藏大藏经总目录》、《因明七论庄严华释》等陆续整理出版,刊印大量藏传佛教的仪轨、传记、论著等经典的单行本。《西藏宗教源流与教派研究》、《贝叶经的整理、研究》、《活佛转世制度》等宗教研究机构、高僧、学者的有关佛教专著都正式出版发行。
西藏自治区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的领导告诉记者,积极探索和构建寺庙管理长效机制,是西藏自治区一直探索的一个重大课题。从2011年底开始,西藏自治区陆续选派7000多名优秀干部驻进全区1787座寺庙,与高僧大德和僧尼代表一起组成寺庙管理委员会或片区管委会,共同落实教育、管理和服务职能。西藏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副所长布穷认为:“2011年出台实施的创新寺庙管理工作是一项从‘管理’向‘服务’转型的工程。”多年的实践也证明,该举措有助于广大僧尼潜心修法、爱国护教,极富成效、善莫大焉!
西藏的宗教,尤其是有着上千年历史的藏传佛教在西藏有着广泛的群众和社会基础,对西藏社会的影响很大。据悉,西藏现有佛教寺庙所1700多座,住寺僧尼4.6万余人,活佛350余名。
时光飞跃,沧海桑田。雪域高原经历着变与不变。变的是追随着整个社会的进步,不变的是桑烟依然缭绕、佛音依然荡漾……
所期望于佛教整理委员会者一、在佛教界内所争论的佛教问题,其实还没有真正关涉到佛教的本身,不过是僧徒的吃饭问题而已。长老们要维持他们传统的地位,不得不顽固地和环境争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1
从个人主义到集体主义——论佛教革新运动中的困难问题关于佛教的整理或改革,一般人都认为是一桩艰巨的工作,有人并且说足一切改革工作中最困难的一环,我近来也深深觉得。但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1
佛教与女性女孩也能证明她们比男孩强。女性在佛教的地位是独特的,佛陀给予女性参与宗教的自由和权力,佛陀是给予女性宗教自由的第一位宗教导师。在佛教成立之前,女性活动
南传人物时间:2025-02-20
夫教育者,遵从诸佛之教理,发育群迷之正智也。然群迷之正智,为何而欲发之耶?良以众生本无种种诸苦,以不了世间一切事物之实相,故惑无为有,惑妄为真,惑好为丑,惑善惑恶。以被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0
道人也包括僧人,“心无义”是假佛学,关于佛教你不知道的小历史今天继续和大家说一些关于佛学的小知识,希望加深你对宗教,对佛的理解。1、 道人原来也包括僧人“道人”这
金玉良言时间:2025-02-13
五、佛教与宗教有一班人以为佛教是宗教,还有一班人又以为佛教是哲学,又有一班人还说佛教是合乎科学。佛教究竟是不是哲学和科学,现在暂时撇开不说;至于佛教是不是宗教,倒要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二七、佛教与佛学佛教、佛学、佛化、佛法,从普通的一般眼光来看,似乎没有什么分别,但是过细思索一下,它每一个名词,都有它的用意与解释的,否则为什么不用一个就够了呢?诸君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佛教不相信定命论,但是相信因果论。因果是可以改变的,过去已造的因加上现在的因,可以改变它的结果。但是佛说:定业不可转,重业不可救。所谓定业,是造了极大的恶业,如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11
佛教饰品保养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具体的材质和种类而分别来说,大致来说有以下要注意的方面: 一、檀木类的佛教饰品比如紫檀、绿檀、檀香等材质,不能沾水,如果沾上要马
佛珠文化时间:2025-02-05
一代文豪鲁迅深受佛教思想的影响和佛教文化的滋养,他的人格力量与创作成就跟佛教有着重要的关系。鲁迅生于1881年,他的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写于1918年,时已37岁,在此
金玉良言时间:2025-01-26
佛教是公元前6至5世纪由古印度释迦牟尼创立的(大致与我国的孔子、老子时代相当),最初由西域传入我国,东汉初年开始广为流传,在隋唐和盛唐时,全国已经有了很多的佛教寺院,寺
禅宗公案时间:2025-01-25
每年的岁末年初,总能听到很多人谈论“生肖和犯太岁”的话题。提到“太岁”,很多人都会想到“太岁头上动土”“太岁当头坐,无灾恐有祸”等民间流传的老话。在中国几千年的
佛答时间:2025-01-23
请购佛教饰品有什么讲究 第一, 佛教饰品不宜说买,应说请,或者说请购。表示一种尊重。第二, 佛教饰品如果在不佩戴的时候,不要随便放在裤子口袋里,放在上衣口袋,或者
佛珠文化时间:2025-01-16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它主要说明两个问题:1、因果相续,贯通三世,不会中断。我们今生所受吉凶祸福,都是自因自果。明白此理,自然不怨天,不尤人。2
昌臻法师时间:2025-01-14
见闻录白话(明)古吴沙门智旭随笔凡夫白话译(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一)楚中有一生员。心迹正直。值冥府缺第七殿。上帝命暂主之。每隔数日。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09
惟贤法师答:法门很多,但是走的路是相同,目标是相同,佛教在唯识学来说,分为五位: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修道位、究竟位。这五位啊,各宗各派都是贯通的。资粮位就是广集福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6
法字的梵语是达摩(Dharma)。佛教对这个字的解释是:任持自性、轨生物解。任持自性:指法能保持自体的自性(各自的本性)不改变,例如,一个人有一个人的自体性相,花草树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4
众善奉行——佛教思想与企业的和谐发展惟贤法师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重庆市佛教协会会长一.善的定义善者以利他为前提,利他必利已而致自他俱利,性纯净此世后世均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2
魏德东:佛教的婚姻观 婚姻的条件 在婚姻的条件上,佛教强调尊重当事人的意志,明确反对将自己的信仰强加于婚姻,主张可以与不信仰佛教的人士通婚。佛教主张众生平等。反对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5-01-01
佛教鼓励发菩提心的人赚大钱虽然学佛与道德、修行并不是对立的。但无始以来的贪心,使我们很容易对财富产生执著。所以说,佛教徒要不要追求财富?答案并不是简单的是与否,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9
达真堪布:有人为了佛教事业想经商赚钱却苦于没有机会 怎么 现在很多人都说,“我做生意赚钱是为了众生,为了佛教事业。”这只是在嘴上说说而已。没有看破放下的时候,真正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4-12-08
禅宗叫宗。我们佛教讲的宗教和我们书上读的宗教,和我们概念中的宗教不是一回事。最近我开玩笑跟大家讲,我说实际上我们讲的东西跟我们心里想的有时候不是一回事。像我们讲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3
从依机设教来说明人间佛教印顺一 教乘应机的安立施教宗旨:佛法是适应众生的根机而安立的,需要什么,就为他说什么。如『智论』所说的四悉檀,即是佛陀应机说法的四大宗旨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4
佛教之涅盘观一 涅盘之意义我国佛教徒,都说学佛是为了了生死。是的,了生死是佛教的主要目标。真能了生死的,就是得到涅盘。涅盘是学佛者的最高理想,被称为「一切圣者之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4
人间佛教要略印顺一 论题核心人菩萨佛:从经论去研究,知道人间佛教,不但是适应时代的,而且还是契合于佛法真理的。从人而学习菩萨行,由菩萨行修学圆满而成佛──人间佛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4
二、佛教之兴起与东方印度一 东方与西方印度文明的开拓者,属于西方移入的阿利安人。印度的每一区域,都曾渗杂了阿利安人的血统;每一思想,都曾受过阿利安传统文化的熏陶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3
第六十二节 蒋总统与佛教的关系煮云法师著有人说:蒋总统是不信仰佛教的,因为他已公开承认是基督徒。关于这个,我不否认,可是我要说,总统信仰佛教也是真的呀!同时我们
南海普陀山传奇异闻录时间:2024-11-23
三、从依机设教来说明人间佛教一 教乘应机的安立施教宗旨:佛法是适应众生的根机而安立的,需要什么,就为他说什么。如『智论』所说的四悉檀,即是佛陀应机说法的四大宗旨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2
四、密教之兴与佛教之灭──『印度之佛教』第十七章──一 秘密思想之滥觞佛元八世纪以降,秘密教日见风行,以身语意三密相应行,求得世出世之成就果也。密咒远源于吠陀之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2
克兰佩的中国佛教季刊──三十五年夏作──十七年中国佛学会筹设中,及全国佛教代表会议准备中,曾出中国佛教旬刊一种;而抗战期中余在四川缙云山,亦有中国佛教之讲着。今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8
黄念祖:佛教中的“四依法”非常重要“了义中无上了义”。“了义”是什么呢?简单说来,就是分明显了真实究竟的义理。注解中的“分明显了”,就是常说的了了分明。其中的“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4-11-16
争什么争酒疯 - 争什么争 在今日科学昌明的时代,科学愈发达,佛教的教义,且有愈因而显露其无比的光辉;佛法的理论,随科学的进步而愈得到印证。科学是理智的产物,而佛教
文化资讯时间:2024-11-15
在中国,香的使用不但起源甚早,且与宗教有着紧密深刻的联系;这其中,佛教的用香不但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并在二千余年的历史长河里,持续地发挥它深远的影响力。中国香道
香道资讯时间:2024-11-11
故事二:书到今生读已迟 书到今生读已迟“这句话是明朝一位进士袁枚说的,他是说宋朝的黄庭坚字山谷的故事。黄庭坚,字山谷,江西省修水县人,他的诗书画号称“三绝”,与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09
论印光法师的佛教修持及其弘法取向编辑:陈永革来源:闽南佛学内容提要:本文以印光法师(1861-1940)的佛教修持及其净土弘化为论述主体,透过其迁单南下普陀后的修学行持、刻经
居士人物时间:2024-11-06
记者从河北省承德市文物局获悉,2015年春节期间,我国北方最大藏传佛教寺庙承德普宁寺将举办迎新春吉祥法会和新春祈愿法会。迎新春吉祥法会将于2月18日除夕22时至
文化资讯时间:2024-10-31
第三章 娑婆世界从空间上看,宇宙是没有边际的。从时间上看,宇宙是前前无始、后后无终的。佛将银河系称为一个「小世界」,一千个小世界组成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9
问:佛教的确立,首先在于戒律,经过道安的努力,以后还有哪些律部的传译?赵朴初答:道安和他的弟子们寻求戒律的热心,对于律藏的充实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道安在世时,已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8
佛教与婆罗门教的“虚妄”观念比较姚卫群佛教与婆罗门教在分析外部事物或人的认识时经常使用“虚妄”观念。这一观念在印度宗教哲学史上的出现频率较高。在印度早期的宗教圣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7
佛教经典中常赞叹佛陀有三十二种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所以我们在佛教寺院中看到的佛像或菩萨像,不仅身形健硕、相貌庄严,而且神情愉悦、慈祥,这实际上反映了佛教对于健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5
论中国佛教参与宗教间对话的《理惑论》模式董群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对于本土的中国文化、中国人来说,有一个接受的过程,有些人基于其本土文化的立场,特别是儒学、道家和初期道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4
融合的佛教第一章 宗密其人及其佛教发展观宗密,在中国佛教发展到最高峰的时候,撰写了大量的著作,想表达这样一个重要的观点:融合。中国佛教应走会通的一路,具体地说,禅宗诸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4
世之所尚者,皆沉檀龙麝等难得之物,更有奇楠之香锱铢即倍于黄金。以为如得奇香便可契道,岂知闻香悟道全在平常处积累,一旦因缘具足乃可得之。若嗜其嗅,徒慕乐受而已。乐
香道佛教时间:2024-10-24
第十五章 禅宗的理论要旨与慧能前禅师的心性思想第一节 禅宗的理论要旨——心性论禅宗是最为典型的中国化佛教宗派,因重于禅,主参禅,故名。禅宗的禅法是多种多样的,有的禅师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3
第三节 禅门三宗心说宗密在《禅源诸诠集都序》中,为了调和禅教,分别以北宗、牛头宗和南宗为禅门的代表,以唯识、般若和华严为禅外其它教派的代表,将其互相参照、比附,以示禅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3
第二十章临济宗的一念心清净与无事是贵人说唐代末期,禅师义玄(?-867)创立了临济宗。临济宗人忠实地继承了马祖、希运等禅师的心性思想,在平常心是道、无心是道的思想基础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2
虽然从政治和社会的权力关系而言,现代化一重要的意义在于宗教与政治之间形成了政教分离的格局,从而把公共性的社会空间交于俗世性的政治去处理,宗教逐渐从全能性的意识形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2
论秦巴山区佛教的几个特点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王亚荣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 李利安秦巴山区地跨汉江南北,位处川陕交界,山高水长,川岭交错,将我国西北和西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8
"无"是佛教修行的最高境界世间上的人总是在“有”上求,有车、有子、有钱、有名等,其实“有”还是有限、有量、有穷、有尽。佛法教我们从另外一个“无”上去思考,你“无
佛本生故事时间:2024-10-18
西藏所传的因明吕澄印度的因明大成於法称(约620-680)。他所着的七部因明论书是在西藏佛敎後传的初期(第十一世纪末)经俄译师(RGog Blo-ldansesrab,1059-1109)的努力才翻译完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