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佛如来以慈悲利物为本怀。故示现人间,说无量法门,度无边众生。又为难以凭自力断惑证真的末法众生,特开一仗佛力求生西方的净土念佛法门。但末法众生,宿业障重,不是蔑视净土不修,就是认为非己力堪修。由是从生至死,枉受轮回,永无出期。究其病根,就是因为不知净土法门的种种殊胜所致。见于此,今重整以前的笔记,略述净土法门之殊胜如下:
净土法门,最极简便易行。
佛法发源于印度,流传于中国乃至世界各地。自从传入中国以后,就逐渐地形成了禅、教、律、密、净五大宗派。这并不是佛陀特意所分,在经典里亦查不出什么宗,什么派来,只不过是,为了适应众生的根性,以期一门深入,圆满佛果。在自然的趋势中,后人继前人,开来学,才逐渐地建立起来的。在这五宗中,禅宗注重参究向上一著,专门从事禅修,故称“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教下则主张“教观双流,解行并进。”先求圆解,由解而修,由修而证。律宗则以专持净戒为主。如五戒、十善、具足戒、菩萨戒等。先以执身,次第摄心。
因严持净戒故,则能“因戒生定,由定发慧,”由慧断惑证真。密宗则以结印持咒为主,但须三密相应。这四宗比较起来,其最初下手工夫都较困难,非一般人所能及。惟独净土一宗,最简便,最直捷,易于修学。只要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坚持念到一心不乱,临命终时,定蒙佛接引往生西方。即使不至一心,只要信愿坚固,亦能仗佛力“带业往生”。藕益大师说:“得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
又净土法门,不须深解,只求深信,信便能入。《华严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大智度论》云:“信为能入,智为能度”。并且一句“阿弥陀佛”,不论男女老幼,贫富贵贱,士农工商皆能念。即就是盲聋喑哑之人,亦能一意地称念。甚至鹦鹉八哥,学人称念,亦得往生者,确有其事。一句“阿弥陀佛”,不论行人闲忙,上班下班,语默动止,穿衣吃饭,拉屎放尿,随时随地,皆可称念。就是在迎宾送客之时,一句“阿弥陀佛”,亦可作为相互问好的礼貌用语。正由于净土法门简便易行的特点,所以直至今天,仍然兴盛不衰,甚至越来越适应时代的要求。印祖说:“净土法门,无一人不堪修,亦无一人不能修”。诚如所言。
净土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
药无贵贱,贵在对症;法无大小,贵在契机。故释尊说法,随机应教,对症下药。佛在世时,众生根利,则千机并育,万派朝宗。随修一法,皆能彻知彻见。佛灭度后,根器较钝,不能直下彻知彻见,由是万病丛生。因为其余法门,皆凭自力断惑证真。小法大根不须修,大法小根不能修。惟独净土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上之观音势至、文殊普贤,不能超出其外;下之五逆十恶、阿鼻地种,亦能预入其流。所谓:“上上根不能越其阃,下下根亦能预其流。”
一般通途法门,皆须行人凭自力断惑证真,不假他力。迨至惑业净尽,方可了生脱死,谈何容易。经言:“断见惑如断四十里流”,何况思惑乎?不用言矣!幸释迦世尊为末法众生,特开一仗佛力求生西方的净土念佛法门,否则末法众生,欲于现生了生脱死,则是万难万难矣。故古德说:“修其余法门,犹如蚁子上于高山; 修净土法门,好比风帆扬于顺水。由是普贤菩萨于华严末会,赞叹如来胜功德已,乃以十大行愿,劝令善才及华藏海众,求生西方以期圆满佛果;又在方等会上,为令三藏学人,回小向大。则弹偏斥小,叹大褒圆,宣说《净土三经》,彻底悲心,无问自说,仗佛力求生西方的净土念佛法门,十方诸佛出广长舌,相互赞叹流通之;后又在开权显实,发迹显本的法华会上,亦极力发挥“闻即往生”之旨。因其净土法门,能普摄群机。故得释尊处处宣扬,十方诸佛共赞流通。
净土法门,乃一切法门之归宿
纵观东流一代时教,如来初成正觉,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演说华严大经。其末后一著,乃以十大行愿导归极乐为一经之宗。此是如来为法身大士宣说净土法门,凡夫二乘在座,如聋如哑,不见不闻。又因大根虽悟,小根不闻。于是寝顿施渐,脱珍著蔽,隐无量之威德,现丈六之金身。不动寂场,游化鹿苑。为小乘人说《四阿含经》,因机不熟,故不说净土;直至方等会上,根机渐熟,故说《净土三经》,广谈净土法门。又经般若淘汰二乘,直至法华会上,会三归一,开权显实,发迹显本,大畅本怀。但仍极力发挥“闻即往生”的意旨。如经云:“一称南无佛,皆共成佛道”。可见“诸佛如来兴于世,欲说弥陀本愿海”。我佛所说一切法门,皆从净土法门流出;一切行门,最后都还归到净土法门上来。所谓“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界”。
印光大师在《文钞》中亦多次说到。括举如来一代时教,不外乎禅、教、律、密、净。禅为佛心,教为佛语,律为佛身。佛以此三法成等正觉,亦以此三法普度群萌。众生果能依之修行,众生三业可转化为佛之三业,则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又恐宿业障重,不易转化。则以陀罗尼加持之力熏陶之。如蜾赢之祝螟蛉,久则化之。又恐根机陋劣,不能解脱。若再一受生,则永无出期矣。于是特开净土法门,普令圣凡,于现生同证真常。由是可知,律为禅、教、密、净之基址,净为禅、教、律、密之归宿。一切法门依律而建立,一切行门以净为归宿。若不持净戒,修何法门,终无所成。犹如沙滩上建高楼,未成即坏。若修其余法门,不以净土为归,亦难保即生成办。律如地球,人不能离开地球而居住;净如空气,人不能没有空气而呼吸。古德说:“净土法门,如天普覆,似地均擎”。实乃一切法门之归宿。
净土法门,乃究竟畅佛本怀之法门
《法华经》云:“诸佛如来,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无非是为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而已”。这“一大事因缘”,就是指的净土法门。何以故?因其余一切法门,皆仗自力断惑证真故。上根利智者,虽能得益,但不能普摄中下之流。溯自《华严》大经,王于三藏。虽为法身大士直示:“即生成佛”之最上一乘法。但“即生成佛”者,惟有善财一人。故普贤菩萨于末后会上,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以期圆满佛果。《法华》奥藏,妙冠群经,大畅本怀。广谈“即身成佛”之一乘无上实法,但“即身成佛”者,惟独龙女一人。故经中极力发挥“闻即往生”之意旨。由是可知,设如来不开此净土一法门,则难畅如来出世度生之本怀,亦难满众生上求佛道之悲仰。故藕益大师说:“华严奥藏,法华秘髓。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司南,皆不出于此矣”。
一径往生,永皆不退
依《净土三经》可知,极乐世界人,皆是莲花化生,无有生苦,皆纯童男相。寿等虚空,身无灾难。经言:“极乐世界尚无恶道之名,何况有实?”并且常能追随圣众,亲侍弥陀,亲闻正法。又彼国之水鸟树林,皆宣妙音,随己根性,闻即生悟,由闻而证;思衣得衣,思食得食,一切所需,皆是“唯心所现”;一切境界,无非“唯识所变”。极乐世界人,身则有大威力,大神通;不离当处,便能于一念中,普于十方诸佛国土,作诸佛事,上求下化。心则有大智慧,大辩才;能于一法中,遍知诸法实相,随机说法,无有错谬。又极乐世界,无有娑婆种种苦,常想身心寂灭乐。由是可知,娑婆苦不可言,极乐乐不能语。故“此土(娑婆)修行,其进道也难;彼土(极乐)往生,其成佛也易。由是往圣前贤,人人趋向;千经万论,处处指归。末法修行,无越于此”。念佛行人,往生西方,烦惑若尽者,则高登上品,令其速证无生;带业往生者,虽生同居土,亦能圆断三惑,圆证三不退,一生成办,圆满佛果。
总之,净土法门,最极简便、易行、圆顿、直捷,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实为九法界众生圆成佛道,十方诸佛普度群萌之究竟法门。良以“一大事因缘”故,释尊授记于《大集》,“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惟依念佛,得度生死”;马鸣示说于《起信》,谓“最胜方便之行”;龙树阐述于《婆沙》,谓“易行急至之道”;智者作《十疑》而决志西方;永明著《料简》而终生念佛;及至近代谛闲大师,“教演天台,行归净土”;印光大师密护诸宗,作《决疑》而力弘净土。释迦世尊彻底悲心,无问自说。十方诸佛赞叹流通,历代祖师大力宏扬。无非是为令我等彻底谛信净土法门,并依之修持,以期于此生成办大事,圆满佛果。故我等佛子,当痛念无常,正信正行,见贤思齐,慕而仰之,真为生死,发菩提心,惟佛是念,惟西方是求。并愿诸同伦,同登弥陀愿船,共入极乐莲邦。再祈四生九有,同归净土法门;八难三途,共入弥陀愿海。
1 学佛一定是越学越欢喜,所谓法喜充满、破迷开悟、离苦得乐!2 迷惑、烦恼、妄想一天比一天少,不容易做到;至少是一年比一年少,这总是一定要做到的。功夫再好一点,一个月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2
后面这一句很重要,明白之后就不至於发生误会,没有得一心以为得一心。得一心是什么样子,至少要了解一些。「七日不乱后,更无趋惑造业之事」,这才叫真正得一心。打佛七,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2
1 我们学佛的目的是什么?是修心地清净。大家要牢牢记住六祖大师的教训,“若真修道人,不见他人过”,我们要常常看到自己的过失,不要看别人过失。看到自己的过失自己会改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1
缘是什么?外缘。你要想修清净心,你必须要离开外缘。这个外缘是常常在诱惑你,常常在扰乱你,你要把这些诱惑、干扰把它离开。所以古时候佛门的道场都建立在深山,为什么建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1
摘自净土法门《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203集 2015年6月24日 我们修净土,真正能得受用是清净心现前,得小受用;平等心现前得大受用。清净心现前,生凡圣同居土;平等心现前生方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1
无论用什么法门,法门无量,修行方向目标是一个,就是清净平等觉。终极的目标就是见阿弥陀佛,生极乐世界。「及彼国土」,经念熟了,想经中的境界,就是想念极乐世界。「盖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1
示容玉居士古德有言:唯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梵语阿弥陀,此云无量寿,佛者觉也,乃吾人本然天真之觉性,尤见性之第一妙门也。原夫此性,先天地而不为老,后天地而不为终,生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31
智慧、德能、相好,无量大法都从自性流出来,只要见性全都现前,那就成佛作祖了,不需要多学,放下就是。在哪里放下?眼在色尘放下,耳在声尘放下,让六根对六尘的时候不起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31
我们供佛,供养佛,什么是真供养?要用心去供养,这是真的。要用心去修行,真修。凡是有生有灭都是假的,不生不灭是真的。佛用水做比喻,我们看海水、江水、湖水,有染污、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31
我们身有病痛,这是讲内忍,有内忍,功夫不错,但是如何把这些病痛化解这更重要。病痛的化解就是从念头,错误的念头、错误的想法、错误的看法要放下,要把它修正过来,心裡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31
你看菩提心,我在三十年前在美国的时候讲的,我讲大家好懂。古人解释不好懂,我说的好懂,我说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真诚是体,下面这四个:清净、平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31
清是清净,听到不生染浊心,浊染心,看到也不生染浊心,这个很重要。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生起正念,不生邪念,这一点非常重要。“扬者宣扬,由能宣扬实相法故”。这个音声讲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31
这是真正消灭战争的法门也是消灾延寿的法门宣化上人慈悲开示:明天(一九七六年四月十二日)举行一个西方人所不了解的法门——放生。因为西方人没有见过放生的仪式,所以不
宣化上人时间:2025-01-25
对于这样的法门,凡夫根本不要来思惟,你怎么思惟呀?阿弥陀佛的大愿经过五劫思惟,你怎么去思惟?所以,我们就老老实实念「南无阿弥陀佛」,真为生死考虑,你就念 「南无阿弥陀佛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5
八、 佛为何开示蕴、处、界、缘起法门(外道与众生皆于蕴、处见我)第157(45)经(上p157)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受阴,云何为五?色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5
「深信因果」。我早年刚刚念《观无量寿佛经》时,念到这一句就起了疑惑:三福第三条是菩萨修的,菩萨还不相信因果吗?后来念《华严经》念到「十地品」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个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15
净土法门是易行道,用难行道来解释,那是不合理的。往生极乐世界,善导大师的解释,都以阿弥陀佛的第十八愿为标准。传承不同,解释不同,得到的效果也不同。我们之所以学习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4
人要相信命运!你命裡有多少财富,有多高的地位,一定的,否则的话你享受不了。人要懂得因果,就会规规矩矩做人,一生快快乐乐、圆圆满满。果报,最好是老年时候享,年轻时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11
现代这个社会,由于我们为科学所迷了。西方科学文明四百年,两百年前传到中国。日本人接受西方的科技文明,比我们早,他四百年。中国西方科技文明从日本传来的,二百年。这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10
现在我们这个世界,依报的环境非常不好,这大家都知道的,佛在经上讲,这个世界「五浊恶世」。我们在四十年前、五十年,我学佛四十九年,讲经讲了四十一年,我初学佛的时候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07
惟贤法师答:法门很多,但是走的路是相同,目标是相同,佛教在唯识学来说,分为五位: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修道位、究竟位。这五位啊,各宗各派都是贯通的。资粮位就是广集福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6
(990423早餐开示) 【见和同解】 新加坡净宗学会是由李木源会长领导,他非常热心于弘法利生的事业。此道场很难得,这么多人上下一条心,没有意见,这真正是希有难逢。谚语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06
前面一段讲的四个字,我们一定要记住,自性的体是「湛寂」,自性的用是「虚灵」。佛教没有传到中国来,中国儒家、道家的圣人都懂得用「虚」,高明到了极处。你要用实就错了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6
一念时间多长?弥勒菩萨告诉我们,一秒钟有多少个念头?有一千二百八十兆的念头。所以我们能肯定这一生当中,一念清净的时候决定有。但是第二念就迷惑。一念清净还来不及感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06
由此可知,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应当全心全力依靠净宗经论的教诲,认真努力的学习,求生净土,这才是一生当中第一桩大事。净土怎样能够有把握的取得?你要记住「心净则佛土净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5
正行就是执持名号,六字洪名功德很大,以佛名消除妄想,以佛名净化自己,我念佛,我想成佛,必定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下是两种念佛的方法:(一)口念、心观、耳朵听三结合《观无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4
一切诸佛如来,为什么没有像阿弥陀佛这样做呢?前面曾经跟诸位报告过,十方诸佛刹土是佛与众生共业所现的,所以这个业非常复杂,有佛菩萨的净业,有众生的善业、恶业、无记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4
净土仪规里面,朝暮课诵、佛七仪规里面常讲,一心称念阿弥陀佛。一心就是菩提心,菩提心是真诚心,真诚心里头有一个念头就不真,就不是菩提心,心就不诚了。所以曾国藩,这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4
『得为叁界雄』,「雄」是对佛的尊称,就是大英雄。英雄两个字怎么解释?一般普通人做不到的他能做到,这个人叫英雄。世间什么事情人做不到?了生死出轮迴的事情,没有人能做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4
现在的教育只教人做事,没有教人做人,现在的人会做事不会做人。不会做人,事做得再好,纵然享受,心不安,提心吊胆,怕出祸乱,不安、不稳,死了之后叁途受果报。人不知道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4
大乘教里面告诉我们,经上讲的,一弹指有多少个念头?一个念头是一个画面,宇宙怎么来的?这个画面从哪来的?念头,「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才是事实真相。理解事实真相是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3
很多人看到我的时候,问我怎么修养的?我就很简单,叁不管:不管人、不管事、不管钱,心就清净了。要放下,什么都要放下。佛家讲得透彻,效果殊胜。我刚学佛的时候,跟章嘉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3
理搞清楚了,我们相信会有这种现象产生,我们不怀疑了。所以在这个世间,有人衰老得很快,有人衰老得很慢,什么原因?古人有句话说「忧能使人老」。忧虑就是烦恼,有忧虑的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3
我们出六道轮迴,比他们简单、比他们容易、比他们彻底。他们离开六道轮迴到哪裡去?到四圣法界声闻法界去。我们到极乐世界去了,四圣法界跟极乐世界不能比,差太远了。我们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3
净土教与庄严国土(1992年5月8日写于重庆慈云寺)一、净土教与净土宗净土教的阐扬源自释迦牟尼佛。根据大乘经的指示,有西方弥陀净土,东方药师佛净土、兜率弥勒净土、毗卢遮那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2
清净心这个时代修行要想成就,只有念佛求生净土,除这一条路之外,确实没有第二条路可以走得通的。念佛要念到什么时候,才真正有把握往生?要念到心清净。心清净了就是功夫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2
顺境善缘,就是善人,在这个境界里头最容易生的贪恋,你要在这里头放下贪恋,就是没有贪爱的心,没有留恋的心,你心清净,修这个功夫。逆境恶缘,遇到人都不是好人,都常常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2
这些我们平常要细心去反省,观察自己,自己在日常生活当中有没有定意,就是有没有定的意思,心清净、杂念少。中国古人有两句话,谚语里所说的,非常有道理,「知事少时烦恼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2
佛法里头,古谚语所谓的「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看到大家互相赞叹、互相合作,兴旺的气象;互相瞧不起、互相批评、互相毁谤,决定败亡。兴旺的教学,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2
深圳弘法寺毗邻港澳,珠江三角地区乃至国内外的香客到这里来的很多,香火旺盛,各方施舍多。有人问我这钱如何用?我一个百岁老人,睡觉只要一张床,饭有三顿,房有一间,穿衣有几件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1
1古大德教给我们,“知事少时烦恼少,识人多处是非多”,没有必要知道的事情,不去接触,不去打听,我们的烦恼就少;没有必要认识的人,不去攀缘,不去认识,我们的是非就少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1
第八章 净土资粮印光大师云:“净土法门,其大无外,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九界众生舍此则上无以圆成佛道,十方诸佛离此则下无以普度群萌。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行
净土法门时间:2024-12-31
末法的情形越来越深重 净土法门就越来越当机末法的情形越来越深重,这净土法门就越来越当机,当机并且又能够契理。所以这是十方三世诸佛慧命所在,是所有众生得救的核心所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7
一代时教,八万四千法门。每一个法门都有它的幽深之处,因为八万四千法门是依据众生的根机而加以施设的。以禅定的功夫开发我们本具的福德智慧,哪怕你一天用上十分钟、回归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7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愿加被未来,于此门无惑,方便易成就。堪以教阿难,及末劫沉沦,但以此根修,圆通超余者,真实心如是”文殊菩萨说完了前边这
宣化上人时间:2024-12-25
学佛的好处是看开和原谅,老法师开示。不能造业,不能造业这句话容易说,不容易做到。我们试问一问,能不能原谅一个陷害我的人,羞辱我的人,毁谤我的人?能不能?不能,不能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14
「所生之处,果报追随,相从不舍」,这几句要记住,三句。我们的一生记住这句话,天天所遇到的,是果报追随,相从不舍。果报要受,受都不放在心上,都不会引起分别执着,这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11
净土精要法句一心顶礼极乐世界接引导师阿弥陀佛!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已愿
净土法门时间:2024-12-01
《堪布阿琼仁波切密传》堪布阿琼仁波切 著丹增嘉措活佛 译大堪布阿格旺波,又称堪布阿琼,生于公元1878年。乃圣地大班智达贝玛米札和雪域智者之王遍知者龙钦饶降巴的再显化
文殊花开时间:2024-11-27
忍辱是最妙的法门。不要觉得比黄连还要苦,要觉得比甘露还要甜,这样,才有受用。宣化上人慈悲开示:菩萨怎样能得到圆满的羼提波罗蜜?羼提译为忍辱。忍字是心上一把刀,这
宣化上人时间:2024-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