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佛教史上,知识分子与佛学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议题,在当下的语境中,也具有非常的吸引力。我们的所思所想,所面对的时代人生难题,在近代知识分子那里或许会获得启示乃至答案,这些都是殊胜因缘。而中国历代知识分子的精神给养多来源于佛教修养,特别是净土宗对近代影响最大。
自五四运动以来,“知识分子”是我们用得比较多的一个概念,对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意义和价值。在古代,士大夫阶层就是知识分子。对于“知识分子”这个概念,一般定义为:具有较高文化水平从事脑力工作的人。其实,对知识分子这样的定位并不非常的准确和完全,我认为缺少了知识分子的两个重要维度:第一个是社会维度即社会伦理维度。知识分子作为凭借知识生活的群体,同时也是一个社会的良心所在。第二个是信仰维度,知识分子作为信仰的载体。
在此,我想着重谈谈第二个维度。在中国,知识分子和净土信仰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两者之间的密切度甚至超越了大乘佛教的其他宗派。东晋时期,中国净土宗的宗师——慧远大师,他的社会威望非常高,也是一位由儒入佛,造诣很高的典型知识分子。他在庐山结社念佛,且参加者大多是精英知识分子,刘遗民、雷次宗、宗炳等人在儒家正史中皆有记载。由于时代遥远的缘故,对于当时参加念佛的人物身份和时间,或许无法考证得很清楚,但不可否认的是,慧远大师结社念佛是历史事实,很多精英知识分子归心净土也是历史事实。
两宋是净土宗发展壮大的时期。两宋时期的知识分子受到慧远大师白莲社的启发,结成了各种各样的念佛团体。如宋明理学的开创者周敦颐,此外还有苏轼、茅子元,都是知识分子结社念佛的典型代表。由于两宋时期结社念佛的风行,使得净土宗逐渐取代了大乘佛教的其他宗派。佛教团体的信仰中心,不再是释迦牟尼佛,而是阿弥陀佛。
晚明时期,弘扬净土的莲池大师在西湖周围的山谷里,结成了一个庞大的净土修行群体,其主角也是知识分子。再如,同时代著名文学家袁宏道也是一位影响巨大的净土思想家,著有《西方合论》一书,这是一本非常重要的净土宗典籍。
清末是净土宗的复兴时期。从彭绍升到魏源、龚自珍,乃至近代的佛教复兴之父杨仁山,他们均是虔诚的净土信仰者。到民国之后,知识分子和净土宗的发展有着更为本质的联系。这就不得不提到印光大师,他的弟子数以十万计,其中最主要的部分是居士,当然在居士群体中,知识分子占很大一部分。可见,在佛教史上,知识分子和净土思想具有密切的联系。
下面,我们借助个案分析,来探讨近代知识分子和净土信仰。
个案之一:彭绍升
分析近代知识分子和净土的关系,应该从乾隆后期的彭绍升讲起。彭绍升是由科举制度的成功者到皈依净土信仰的典型。并且,近代知识分子与净土的关系,甚至于近代佛学的起点,都可以追溯到彭绍升这里。
彭绍升出生于一个状元世家,他的祖父叫彭定求,是康熙二十五年状元,他的父亲彭启丰是雍正五年状元。在这样优越的世俗环境下,彭绍升仍热衷于佛门典籍的校勘,并且信仰皈依净土,在他的带动下,乾隆末期形成一种知识分子投身净土的风潮。彭绍升把自己取名为二林居主人,为什么叫二林居主人呢?这是因为晋末刘遗民在庐山东林寺专修净土,以及明末时期的东林书院,为了纪念这两个以林为名号的团体,把自己取名为二林居主人。彭绍升周围团结了一群知识分子,比如罗有高、汪缙、薛起凤等人都是当时的儒者,同时也是佛教的信仰者,更确定地说就是净土的信仰者。把净土思想和宋明理学思想加以沟通,主张融合儒佛,这一点对于我们今天有很多的启示。
因为儒家和佛教的确存在很多可以沟通的地方,虽然历史上儒家经常的抨击佛教,排斥佛教,但是还是有很多的儒者倾心于佛教,并且以自身的努力来沟通儒佛。彭绍升所组织的这样一个思想团体,历史上称为长州学派。长州是古代苏州的另外一个称呼,这个学派的特征就是把理学家修养的功夫和净土信仰的归趣结合起来,一边讲究静坐与修身,一边讲究念佛求往生净土。他在一首诗当中,曾经叙述了自己思想发展的几个阶段。他写道:“畴昔事诗书,每纡经世策……净水发莲台,光明生众窍。”就是说以前我是学习诗书,读《诗经》、《尚书》这样儒家的典籍,思考的都是那些治理世间的一些方法,后来就归心净土, “净水发莲台,光明生众窍。回心向西池,廓尔同一照。”他的朋友汪缙曾经概括了彭绍升的生活状态:“我友知归兄,子母长相恋。薉土一何喧,净土一何宴。提肝奉弥陀,布发为之荐。大哉忠孝心,三教互相禅。”禅,就是三教互相地传递。彭绍升号称知归子,就是知道归途的这样一个学子。他把儒家的忠孝和佛教的净土信仰结合起来,并且认为三教之间都是可以互相传递,互相沟通的,尤其是儒家和佛家,可以互相沟通。
由他整理的《居士传》、《净土圣贤录》是非常重要的佛教史典籍。他更撰写《一乘决疑论》,用来沟通儒佛之间的隔阂;《华严念佛三昧论》,推崇华严净土,以释禅净的纷争。推崇华严净土,来解开历史上禅宗和净土宗的纷争;《净土三经论》,以畅莲宗未尽之旨。今天我们如果要去研究古代居士的历史,研究古代净土思想家的历史,必须要来看《居士传》和《净土圣贤录》。《净土圣贤录》对净土宗的历史进行梳理,记述净土教主阿弥陀佛以及阐教圣众如观世音、大势至、文殊、普贤等菩萨为始,集录历代宣扬净土法门的比丘、比丘尼大概有五百余人的事迹,把他分为十类,叫做十门。第一门是净土教主,第二门是阐教圣众。第三门是往生比丘,第四门往生比丘尼,第五门往生人王,第六门往生王臣,第七门往生居士,第八门往生杂流,第九门往生女人,第十门往生物类。《净土圣贤录》大多是由历代的《高僧传》、《佛祖统纪》、《佛祖通载》当中择要摘录而出,可以说是人人有本末,都是有文献的依据。我们如欲考察古代居士的净土信仰,古代的净土信仰,这是一本非常重要的参考资料。
近代以来,净土宗能够昌盛,并且超迈于其他的各宗各派,彭绍升功绩很大。比如说他融会华严净土。受到莲池大师的影响,彭绍升特别推重华严和净土的融通。他说:“我读华严偈,信入净土门。由诸佛净愿,成就妙庄严。”他的朋友罗有高,也曾经说到:“佛号数万声,华严一两卷,不亦乐乎,不亦乐乎。”
近代的杨仁山居士提倡“教宗贤首,行在弥陀”。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了莲池大师和彭绍升居士的影响。
个案之二:林则徐
林则徐曾留下一个小盒子,称之为“行舆日课”,这个小盒子里面装着一本用来抄佛经的小册子,抄写《阿弥陀经》、《心经》、《金刚经》,《无量寿根本陀罗尼咒》以及《大悲心陀罗尼咒》等等。净土对于林则徐的意义绝不仅在于个人的解脱,更重要的是拯救国家民族。印光法师看过林则徐的“行舆日课”之后曾评论说:“详观古之大忠大孝,建大功,立大业,道济当时,德被后世,浩气塞天地,精忠贯日月者,皆由学佛得力而来。世儒不知道本,只见已然之迹,而不知其所以然之心。致其本隐而不显,潜而不彰。以拘儒忌佛,故多主于潜修密证,不自暴露。若详审其行迹,必有不可掩者。其子孙若非具正知见,必惟恐为俗儒所讥,亦不肯为之阐发耳。以此因缘,致潜德幽光,湮没无闻者多多矣。旧唐书,凡佛法事迹,及士大夫与高僧往还之言论,俱择要以载。欧阳修作新唐书,删去二千余条。五代史亦然。盖惟恐天下后世,知佛法有益于身心性命,国家政治,而学之也。其他史官,多是此种拘墟之士。故古大人之潜修而密证者,皆不得而知焉。林文忠公则徐,其学问,智识,志节,忠义,为前清一代所仅见。虽政事冗繁,而修持净业,不稍间断。以学佛,乃学问,志节,忠义之根本。此本既得,则泛应曲当,举措咸宜,此古大人高出流辈之所由来也。”
印光大师的评论是对林则徐这样一个建立丰功伟绩的政治家所言,仅有俗家的学问无法支持他成就这样一个大事业。他抗击英国侵略者,发誓焚烧鸦片,必须有一种坚强的愿力和一种大无畏的精神才能够不计个人的代价,不计一家的代价,实现拯救黎民百姓的壮举。之所以他有这样大的功业,是由其信仰的沉淀来支持他这样来进行。除了“行舆日课”之外,我们从今天流传下来的《林则徐日记》中,还可以找到不少他供佛,礼佛,求佛,祈雨,写经赠友,忌日持斋,兴办佛事的记述。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他习惯于在公务行程中参访各地的寺院。
林则徐在一八三九年曾经作了一个可以称之为“戒条”的《十无益》:“存心不善,风水无益;父母不孝,奉神无益;兄弟不和,交友无益;行止不端,读书无益;做事乖张,聪明无益;心高气傲,博学无益;时运不济,妄求无益;妄取人财,布施无益;不惜元气,医药无益;淫恶肆欲,阴骘无益。”这《十无益》虽然讲的是我们立身处世的原则,但是融合了儒家和佛教的思想在里面,佛教因果思想在里面有非常深的体现。林则徐在任江苏巡抚时还为苏州的观音庙题写了一副充满佛理的对联:“大慈悲能布福田,曰雨而雨,曰旸而旸,祝率土丰穰,长使众生蒙乐利;诸善信愿登觉岸,说法非法,说相非相,学普门功德,只凭片念起修行。”
林则徐一生奔波中国的南北,最南到达广州,最北到达伊犁,兴建了无数的水利工程,平定回民叛乱,烧毁鸦片等,历官十四省,统兵四十万。他轰轰烈烈的事功,得益于净土信仰对他产生的支持,他曾经说过“众生无边誓愿度”,又说过“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其实也阐明了信仰的力量。古代说有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林则徐可以说是一个立德、立功的典范。由此可见,学习佛法,学习净土,并不是要和世俗区分开来。
个案之三:魏源
在清朝中后期万马齐喑的社会氛围中,魏源洞察到社会时弊以及大厦将倾的未来命运,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改良思想。但鲜为人知的是,魏源也是一位坚定的净土信仰者和修行者,在净土宗的历史和典籍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杨仁山居士曾指出:“魏公经世之学,人所共知,而不知其本源心地,净业圆成,乃由体起用也。”
魏源以己之力重新编纂了净土典籍,编有《观经》、《阿弥陀经》和《普贤行愿品》,并对《无量寿经》进行会集。在思想上,魏源曾把佛教的宗派分为宗、教、律、净四种。宗指的是禅宗;教指的是经教诸宗,比如说天台、华严;律指的是律宗;净指的是净土宗。他认为律宗是宗教净的依止,无论是何宗,都要守戒持律; 禅宗是内重己灵,专修圆顿者。华严境界和净土之间关系本来就很密切,但魏源对这一方面却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他认为从一念佛法门,遍通华藏海一切法门,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这一观点是《华严》中的圆融无碍理论与净土宗念佛法门的一个巧妙融合。除此之外,魏源还援儒入佛,对弥陀净土的宗教义理有新的发展。
魏源为什么要选择净土做为自己信仰的皈依呢?一方面是因为他要救世,救世就是要拯救当时已经步入衰微的国家民族,所以他有很强的危机意识,那么,用什么来救世呢?魏源最后找到了救心,救世必须要救心,把人的心给救出来,所以他在《海国图志》里面,有一句话说到:“然则执此书即可驭外夷乎?”他说不行,同时也行。为什么呢?“欲平海上之倭患,先平人心之积患。”人心之积患如何?非水、非火、非刃、非金,非沿海之奸民,非吸烟贩烟之莠民,而是人心之伪,人心之饰,人心之畏难,人心之养瘫等等,就是说人心当中有虚伪,有自我的矫饰,有畏难的情绪,有养瘫的这样一种习惯,就是不求精进,就是养瘫,就是破罐子破摔的这样一种习惯,所以呢,你如果要救世,首先要救心,而魏源选择救心这条道路,最后就找到了净土宗。
个案之四:杨仁山
杨仁山是中国近代佛教复兴之父。沈曾植在杨仁山居士塔铭当中概括道:“居士奋起末法苍茫,宗风歇绝之会,以身任道,论师、法将、藏主、经坊,四事勇兼,毕生不倦,精诚旁薄。”杨仁山早年的佛学思想要从《起信论》和《楞严经》入手,晚年则介绍了日本的唯识学思想,然而其自身最后的精神皈依却是净土思想。他曾写信给日本的一位佛教徒南条文雄说到:他自己以念佛往生为正宗,以弘法利生为助缘。他曾经撰述了很多的弘扬净土的书本,都是为了来坚持自己的信仰。杨仁山居士处处把净土法门和自己的弘法利生事业相结合,从而丰富了净土法门的实践内容。他也认为发菩提心是往生正因,这具有时代性的意义。他认为此时学习佛法不能够必求证道,若执求证道,反滋魔障。若欲断绝世务,屏除万缘,方能学佛,则举世很少有人具此种条件。就是说大家学佛不需要屏绝世缘,你可以在世间学佛,并不需要你断绝世务,所以他认为菩提心是往生正因,只要有菩提心,无论你做何种何样的世俗事业都可以归心净土。
杨仁山居士强调了念佛的丰富内涵。他说道:世间苦乐境界,不如以佛法导之,令其不造恶因,免受苦果,渐渐增进,以至成佛,此乃佛教济世之方,与世法相辅而行,非虚无寂灭之谈,地球各国皆以宗教维持世道人心,使人深信善恶果报,毫发不爽,人人感化,便成太平之世。如果我们要建成一个未来的美好世界,不仅要在外在提高我们的物质方面的种种进步,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内在要渐渐增进,以至成佛,每个人要不造恶因,这样就能够佛法和世法相辅而行,佛教不是一个摆脱世间的宗教,不是虚无寂灭之谈。
杨仁山居士曾写《观未来》一文,文章里面把西方工业社会和佛教中的增劫加以比拟。在当时,对于大部分中国人来说西方世界就是净土的美好世界所在,中国的未来在西方。杨仁山居士认为百年之内,我们会实现比欧美经济更繁荣,物质更先进的世界。如今,他的预言成真了。今天的中国,GDP居世界前列,我们摆脱了“***”的魔咒、梦魇,甚至一些人心中充满了自鸣得意。但是,正如杨仁山居士所说,在西方工业文明的世界,货物充溢,严重的阶级差别,法政制度变成一种外在的钳制。所以,他对现代社会有很深刻的洞察,这对中国的现代化也是一个警示。他告诉国人,缺少人文关怀的西方富强之路不应该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
个案之五:康有为
康有为本人早年对佛学曾经有长期的修行的过程,他对当时的印度教、佛教、基督教,以及东西方的所有思想,都曾经涉猎。但佛教对于他有一种本质的意义。在信仰的追求上,他认为佛教的信仰归趣就是未来世界的一个前景。
《大同书》里面有很多对于世间苦难的描绘。康有为认为,既然人世有如此多的苦难,世间如此的痛苦,最后就要出离世间,就是把世间改造成为一个大同的世界。大同世界是康有为救世的终点,他对大同世界的描述,很多灵感来自于“净土世界”,他把这个大同世界描述成为一个如《阿弥陀经》所描述的极乐世界的世俗版本。这样一个世界构成了康有为改革观念的归趣,构成了他社会理想的一个终极目标。
考察近代知识分子和净土的关系的最大价值在于:重建心灵秩序,维持世道人心。在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秩序是以霸王道杂之,心灵秩序以儒佛道三教的交融作为主体。到了近代社会,随着国家内忧外患局面的长期延续,霸王道杂之的政治秩序已不复而存,儒佛道三教交融的心灵秩序也面临瓦解。面对历史的波涛汹涌,正是因为一代代坚定的净土信仰者,中国的思想得以继续,中国的文化得以延续。时至今日,我们仍致力于重建心灵秩序,维持世道人心。所以,探讨近代知识分子和净土的关联,对于今天的知识分子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净土》杂志2015年第4期 文/蒋海怒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为欲满足六波罗蜜,勤行布施,心无吝惜,象马七珍、国城妻子、奴婢仆从、头目髓脑、身肉手足,不惜躯命。”“为欲满足六波罗蜜”:为了想要满足这六种
宣化上人时间:2024-11-21
梦参老和尚《占察善恶业报经》讲记念我名号(地藏名号)这个人他这个报身尽了死了,终不堕恶道八难之处。死后不会堕三恶道,也不会堕八难。还能够听闻正法习信修行,亦能随愿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1-18
22.阿弥陀佛第十八愿的意义是什么?阿弥陀佛于往劫中,发四十八愿,度脱众生。有一愿云,若有众生闻我名号,求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阿弥陀佛誓愿度生。若众生不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5
这样来打坐,身体香如玉如果你以清净心打坐,过一段时间就会闻到奇异清香,这个香气来自你的身体。这就是南怀瑾所讲的将津液转化为长生不老之液学佛打坐之道。我们打坐坐得
悟性时光时间:2024-11-15
许多知识份子(尤其是一些自认非凡的高级知识份子),他们在‘世智辩聪’的心态下,更常常认为自己镀金的学历及现代顶尖的专业科技,必定可以超越二千五百多年前圣贤的智慧,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13
答净土四十八问[明]莲池大师 著答四十八问序净土之教,因地于法藏,肇端于韦提,开陈于灵鹫教主之金言,流衍于匡庐大士之莲社。专一心而向往,历三界以横超,诚哉末法之要津矣!然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0
[明]莲池大师 撰普劝为人必修净土天如《净土或问》云:今禅者见修净土,鄙之为愚夫愚妇。此非鄙愚夫愚妇也,乃鄙文殊、普贤、马鸣、龙树也。其言痛切如此,犹有未信者。因为考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9
净土宗是佛教发展极有影响的,所以历代高僧都是很推崇净土宗。我们学习净土宗的佛法的时候,一定要认真,潜心修行净土法门对我们是有帮助的,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净土宗的感应
学佛感应时间:2024-11-02
药师山近期发现有些修行人,因为因果业障关系,修行上无法突破,又急于上求佛道以致于身心俱疲。由于佛菩萨的慈悲心,故而以方便法协助修行人有一个身心的避风港。这就是净土法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31
虽然从政治和社会的权力关系而言,现代化一重要的意义在于宗教与政治之间形成了政教分离的格局,从而把公共性的社会空间交于俗世性的政治去处理,宗教逐渐从全能性的意识形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2
龙婆坎崇迪,龙婆坎2475崇迪佛,近代僧侣龙婆坎龙婆坎是泰国佛教近代著名僧侣,曼谷地区寺庙瓦帕能的老一辈主持,龙婆坎是泰国五世皇时期的著名僧侣,深受皇室尊敬和爱戴,
悟性时光时间:2024-10-20
善恶因果不能抵消,这是一定要懂的。那不能抵消怎么办?佛教导我们,对于善因加强,对于恶的,过去所造的,不再做了。让善的力量强大,恶的力量薄弱,将来往生的时候,力量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20
觅善知识,得有缘!你若想希望什么样才算是善知识?佛在世的时候,以佛所说的历来因缘,一个字,自己不认识,问到别人,别人跟我说,这就是善知识;一件事我自己不明了,别人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0-20
【解】因果相背,为是处,作恶业希望乐报,因果相背,为非处,犹言“无有是处”也。“无有是处”是没有这个道理。这一条,诸佛如来,法身大士没有疑惑的,“十力”这个摆在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8
大修行人指的是谁?诸佛如来、法身菩萨、阿罗汉这些人,应化到这个世间,与没有成佛时的这些众生又碰头了,有缘,都遇到了,这时候还有没有因果?有,清楚。我们在《高僧传》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7
老年人的学佛方法按照传统的说法,六十岁以上就称为老年人了。在中国佛教徒中,老年人约占百分之八十左右。因此,如何使老年人在学佛修行的生涯中,沿著正确的方向进取,得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3
净土九级教学次第论佛教事业的发展,首在教育。只有通过各种层次与不同方法的教育,佛法的真实修证才能如理付诸实践,佛教信仰的层次才能普遍提高,才会出现更多绍隆佛种、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3
第九讲 人人心中有净土但净本心使六识出六门, 于六尘中无染无杂,来去自由通用无滞,即是般若三昧。所以佛言随其心净,即佛土净。唐朝六祖慧能??今天我们能在净行法师主持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1
近代江胜观味农妙煦居士金刚经讲义节要念佛一法,尤为断念方便之方便。不令他念而念佛,亦是转换一个念头。而念佛更视作观亲切,念佛则是净念,换一个清净念,以治向来染浊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02
所有同修都有一个最困惑的大问题,就是家里有蟑螂、蚂蚁、苍蝇、蚊虫,怎么办?不杀牠,牠就来扰乱你的生活;何况蟑螂、苍蝇还会带来传染病的媒介。杀牠,犯了杀戒,造了罪
向生净土时间:2024-10-01
前几天,有一个居士有个附身的,来见我,见了我之后他跪在地下告诉我,他不是狐仙,他是黄鼠狼。为什么缠在这个人身上?这个人在过去生中伤害他们家十几口。也就是黄鼠狼,
向生净土时间:2024-10-01
黄念祖:净土法门特别适合于在家人为什么在这里头特别标出十六正士做为上首(这里注解没有发挥)?这就表示净土法门特别适合于在家人,因此这个法门也就契会于当前的社会环境
佛本生故事时间:2024-10-01
1我们念佛人,心里面唯一的愿望是往生西方净土,在没有往生之前,我们这个身体还在人间,我们不能离开这个社会,不能脱离这个社会,要跟大家在一起相处。相处要以什么态度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30
「本经会中,以普贤菩萨为一切菩萨之上首」,他做一个总的代表,代表出家的,跟《华严经》上所列的完全相同。「余文殊、弥勒、贤护等出家在家菩萨,暨十方来会无量无边之诸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9
故于一切众生,不计亲疏恩怨。心量大,以平等心待人接物,恩怨平等,亲疏一样。一切众生里面,年龄跟自己父母差不多大的是长辈,像对父母一样的孝顺、尊重,年龄跟自己相差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9
1现在这个世界,由于交通便捷,距离缩短了,哪个地区有哪些善知识,几乎我们都能知道。可是这些善知识都有自己的道场,请也请不来,想请他来住世,谈何容易?2今天交通便捷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8
在这个世间,哪个人不喜欢财?可是要知道,不义之财,决定不可以取;不义之财你要是取得,你命里头的财库就有亏损,你命中的福禄就大大地打折扣了。你用偷、骗、杀生等不如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8
1在全世界的佛教,只有中国佛教吃素。中国的素食运动是梁武帝提倡的,这个要知道。2梁武帝读《楞伽经》,《楞伽经》里面讲“菩萨大慈大悲,不忍食一切众生肉”,他读了之后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7
1 “请转法轮”非常重要,什么原因?如果没人请转法轮,佛法就灭掉;有人请转法轮,佛法,也就是正法,才能够常住世间。2 我们建道场,目的在哪里?就是请这些法师、大德来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7
如果求做功德去护生、放生,未尝不是好事,因为没有功德,他就不肯做。到底有没有功德?给诸位说,没有功德。是不是白做?没有白做,因为有福德。福德与功德不一样,为求功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6
世间人常说:“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这是自古以来,大家所体会到的事实真相。为什么会不如意?受业力的支配。什么叫业力?妄想。我们成天想东想西,成天在打妄想,妄想的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6
我们去访问基督教所办的社会慈善福利机构,他们照顾乐龄老人、孤儿,这个功德很大。在佛法来说,如果着相,做这些慈善事业是修三界的福报;如果离相修善,就是无量功德。功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5
你有心想万缘放下、一心念佛,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不要放在心上,老老实实一心念佛就行了。如果念佛,还想学这个,还想学那个,你就放不下了。特别是世间最关紧要的,就是是非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5
「一时者,时成就也。盖时无实法,长短随心。延促同时,三祇一念」。这个意思就讲得深,首先告诉我们时间不是真的。时间在《百法明门》里面就是时分、方分,时分是时间,方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4
禅是修开悟的,听经也修开悟,为什么?你听这个经文,字字句句都是自性,都是真心,真心流出来的言语文字,它跟世间法不一样。听多了,听的时候不要去想它,只一味的去听、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4
复兴近代佛教之先行者——杨仁山居士佛学思想研究吕建福清末杨仁山居士,以其创办金陵刻经处的弘法利生事业而闻名于世,他的精印佛经、广为流通及创办“祗洹精舍”培育佛教人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3
「从实智以求权智,亦即从根本智而达差别智,故曰增长了知」。像密宗,刚才讲用莲花做比喻。「莲瓣之盛敷,可喻增长」。在莲花表法里头,「莲瓣之初开,可喻了知。心莲八瓣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3
1.初学佛的人,每天在做晚课的时候要做个简单的反省,想想这些我有没有做到。2.早年我在美国,净宗学会成立,我们提了五科作行门的标准。净业三福,要想想,这三条念念不能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3
「如《婆沙论》云」,下面是在论里头节录这一段,「菩萨昔居菩提树下,初夜魔女来相媚乱。……中夜魔军总来逼恼。……须臾觉察即入慈定,令魔兵众摧败堕落」,这是《大毘婆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2
「具众威仪」,威仪是规矩。规矩,佛门有佛门的仪规,世间有世间的规矩,但是现在这都没有了,现在学佛的人没有了,世间人也没有了。不但在中国没有了,现在外国也松了,不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2
1在因果法则里面是不成立的。作善就在自己心田里落下善种子(善因),作恶就在心田里落下恶种子(恶因),善种子和恶种子不能互相抵消,到它们因缘成熟时,各结各的果报,不会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22
1在今天,佛法已经走到了存亡的边缘,如果没有人懂得请法,佛法真的会在这个世间消失;有人懂得请法,佛的法运就兴旺,所以我们要懂得请。请哪些人?看看年轻这一辈里头,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1
我们看到相应这两个字,我们的身口意像不像佛陀?佛陀是我们的模范、是我们的典型,佛一生不妄语,换句话说,三皈、五戒、十善,佛在日常生活当中圆满表现出来了,有这个样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1
佛教信仰合法性质疑——从少林寺接管昆明四座寺庙谈起李向平在中国当代宗教之中,佛教可谓是最能得益于改革开放者也。官方放心,社会热心,信众倾心,僧人开心。旅游、庙会、表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0
一个大灾难来了,许许多多人丧失了生命财产,但是还有少数人很平安,没有受到大灾难。这些人,你仔细去观察,你去做一个统计,然后你就晓得,从统计上看到,绝大多数心行善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20
问:“佛菩萨还受不受因果报应?”答:这个问题,过去百丈大师遇到老狐狸曾经问过,问的话就是“大修行人还落不落因果”,跟你这话的意思完全相同。老狐狸过去生中是讲经说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20
关于弥勒菩萨与弥勒净土的倡行,已渐受关注,大抵来自太虚大师执议人生佛教有关,尤其在弥勒菩萨乃是当来下生弥勒尊佛的忆念中,现在兜率陀天内院为补处菩萨,为本师释迦牟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18
这几天,有些同学在信息中见到世界一些地区流行「禽流感」。我们应该用什么心态来面对这种瘟疫?慈悲。心清净慈悲,什么样的灾难都可化解。禽流感是怎么发生的?根本的业因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18
1 学佛第一个阶段的收获是法喜充满,这种法喜,不是受外面境界刺激,是从内心里面发出来的。2 法喜是从清净心里面生的,不是外面五欲六尘的刺激。保持自己心清净,能与佛菩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18
我在初学佛的时候,第一次遇到章嘉大师,我就向他请教,我说:“佛法好,我们每个人都晓得好,从什么地方能入得进去?”佛法真实的受用和利益,我们总希望很快地就能得到。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