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修行有时并非一帆风顺,修行过程中着魔后会有什么外在表现呢?提到“魔”,多数人可能会想到高头大脸、獠牙红眼的形象,觉得这才是“魔”。实际上有很多魔是无形的,或者就是人性格中那些与修行不相应的部分。它主要指在菩提道的进程中,出来阻碍修行的魔障。一些烦恼与障碍已在心续中现形,就容易出现二十五种现象。了解“魔障”最大的好处是可以检验自己是不是利根,发现自己修行的问题所在,从而乘胜追击。
精进修行早成佛道
着魔后的二十五种现象
选自《法宝论》,明贤法师著
一、依德相不具之师。
这是个很大的麻烦。这次课程,我将它当作是对大家建议性的学习,可千万不要认为,我现在教大家就是我有此证悟,或已经有此水平。我只是将理路告诉大家,是一个提前的修行预备,现在还不是“你将修行完全交给我,我来指导你用功”这样的情况。目前,可以提供个人有限的经验。
“德相”是一个非常高的要求,一定要有实际的修行体证。具足德相的师父才是可以依止的。本次学习结束后,大家一定要找到一位值得依止的具备德相之师,这样修行才能有进步。
二、弟子堪能不具为作依止。
这是说收徒弟的事情。着魔的现象中,不仅有做弟子,还有做老师的事。自己做老师,将一些不具备条件的人拉拢到身边为其作依止,教他去修行,冷落了具备堪能的弟子。这也是一种有魔障的表现。
三、道伴学见行不合。
自己身边的同伴、道友之间的矛盾大,行为与见地都不能磨合,这也是魔入的现象。
四、视为苦难。
将修行视为困难,将该做的事情视为困难,转入逆境,这也是有一些障碍出现了。
五、不依三学次第而猛精进。
前面说魔进入的原因是,还没有得到真正的修行教授,便开始勇猛修行了,或者初学的人就开始闭关住山了。此处是说不顺次第修行,魔障已经现形,已经在真正起作用了,这是一个标准。但,并不是说学到“有阶梯的道次第”就绝对能“顺道次第”,而不讲究就绝对不顺,超越次第者也可顺次第。
如果自己的修行还是比较谨慎,在按着步骤走,那就可以放心,没有问题。如果已经乱套了,不遵守次第,还在勇猛精进,那可能会有麻烦。
六、杂慢心说佛法。
将佛的“法”当成一种儿戏,当成戏论,在言谈中很轻慢地说来道去,这也是魔入的现象。
七、自无德为他师。
如果已为人师而自知少德,应当速自增进,或让弟子依止其他有德的修行人,自己仅助之学修即可。
八、友伴无信心不恭敬三宝。
如果身边的友伴对三宝没有信心,也说明自己的问题。
九、与盲目无知者讲说。
对佛法有信心是好事,维护自己的修行也是好的,但是喜欢向一些没有信心、根本无法领会深义的人对牛弹琴一样地说佛法,乃至将与修行核心问题相关的重要话题、修行的诀窍也讲给一些盲目无知者听,这也是问题。
十、无暇修行望禅果。
自己没有时间修行,却想得到一个很好的禅果。天下有这种便宜事吗?
十一、习堪與、密咒,妄求捷径行如商贾。
经常去熟悉堪與学、风水或使用密咒,就像商人一样,将这些天天挂在嘴边,妄求捷径,这也是一个很大的麻烦。
十二、以佛谋存经济营种。
以佛教的“法”来谋取生存,做一些相关的经济活动,即所谓的“借佛敛财”。
十三、行五邪命。
五种邪命,在此不详细讲了。
十四、喜眷属弟子财物,希取供养。
这着重是对修行人与僧团来说的。但是现在反过来了,现在希取供养的往往是那些“只要僧团能做到的我也做到,但是你们在修行我可以不修行,你们不敢要供养,我敢要供养”的一批人,这是很明显的魔眷。
十五、心依恶境。
如果依止了损害三宝、三宝戒律或众生的恶人恶境,是必定不利于己的。
很多人有个习惯,总想着一种不善的境象,以此作为自己用功的对境。当自己身心很疲羸很脆弱时,就会有一种境界出现,便执著于那种境界,后来发现自己好像知道别人身上有什么病,可以给别人治疗;或在那个境界中祈求,获得一种新生力量似的,“神”就帮助他将别人的病治好了;或知道别人过去与未来的事,这就是所谓的“行坛下马、占卜求卦”的情况。这其实就是一种境界,如果心常常去依止此种境界,便是一种魔境。
十六、喜世间戏论。
喜欢没有实际意义的世俗戏论,互相的绮语说来道去,引以为乐。
十七、入喧哗扰乱人众群。
喜欢特别扰乱的人众群体,不喜欢比较理性的氛围,喜欢没有道理、无理取闹的场合。
十八、以骄满、染污、我慢因缘依止。
这包括做弟子与做老师两种情况。如果在学习佛法的过程中,心中常常有一种骄满、染污或者“有其他想法”的心态,这样的依止便有问题。
十九、行放逸,无正知。
在行放逸时,不能对身、口、意三门的状态了了分明。
二十、与异性酒肉食行放逸。
与异性聚集在一起喝酒吃肉,没有正事儿。
二十一、喜世间八法。
喜欢别人虚假的赞叹,喜欢世间真实的利益,无论真还是假,都是在世间八法的范畴之内。这些犹如过眼烟云,对于修行与人生都没有实际的意义,执著在上面很容易出现魔障。此处所说的是已经现形的部分。
二十二、能作所作多。
事业太多,技能太多,都是有一定问题的。人生精力有限,应当量力为之。如果这些事情过多,有时难免将事做坏,而且也会过分损耗身心。
二十三、行动坐处多。
相反,如果坐处较为单一,那么有利于止的修习。
二十四、谈论多。
二十五、心绪多。
这两个好理解。
以上这些,对修行人来说是十分严肃的话题。如果出一个考题:大家想想自己有几个魔?如果一个一个来对,就会发现自己有好多。我也有好多,大家都是学生。以上所提出是确定的真理,也一定是大家修行路上需要解决的问题。
提到“魔”,多数人可能会想到高头大脸、獠牙红眼的形象,这才是“魔”。那可不一定,还有烦恼魔、五阴魔、死魔、天魔,其中包括魔王眷属、魔王妻子……非常复杂。实际上有很多魔是无形的,或者就是人性格中那些与修行不相应的部分。因此,不能简单地将“魔”理解为坏人、坏事,或妖魔鬼怪、魍魉精魅。它主要指在菩提道的进程中,出来阻碍修行的魔障。
对于“魔”这件事,还要以一个乐观的态度去面对,以信心与欢喜心来逐渐调试,给自己一些从魔王眷属手中逃脱的生机,生机得自己给自己安排。我们虽然与五地的菩萨不一样,有很多修行的问题,但问题越多,需要做的努力越多;现在能发现的越多,说明我们的机会越多。因为能“发现”就说明自己在从这一个境界跳入一个更高的境界,已经知道台阶了,这是一个智慧的财富。
了解了“魔障”这部分知识,最大的好处是可以检验自己是不是利根,因为利根的菩萨在资粮位时,就不被这些魔障所侵扰、引夺了,而即使最钝根的菩萨,到第五地时也彻底解决了。如果现在还有,到第五地也不是问题;如果现在已经没有,那么就乘胜追击,尽快达到第五地。
大家要以欢喜心,留有余兴地好好用功。功课是很重要的,每天不一定要很多,但要给自己安排一点,将它当成一种生活,一定会受益无穷。不要很多,让自己感觉轻松,留有余兴就好。
按:憨山大师是末学最为敬仰的大师之一,他的这番开示全面总结了修行的核心内容,信息量很大,不可不细心读取。图为在广东南华寺的憨山大师几百年不坏之肉身。末学对原来的文章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31
面对佛陀,我们就能得到很多修行启示从佛陀盘腿端坐在莲花坐台上,右手结降魔印置于右小腿,左手托钵于腹前,我们可以得到很多启示。我们先来看看,佛陀为什么左手托钵。佛
其他因果故事时间:2025-01-28
文:梦参长老持诵地藏菩萨、恭敬地藏菩萨,这位菩萨能够让你持戒坚固,就像妙高山那样子,“精进难坏,如金刚宝,安忍不动,犹如大地。”说到精进难坏,这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佛答时间:2025-01-27
在修行当中,应该身体力行能够有成就的人,他是身行这个理想,而不是口说这些大言、大语。讲出来给我们听啊,是在指导我们,希望我们能够照着这样来实践。现在正行完成了,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6
为什么我修行总是不得要领?色身上的变化,初学过程中有八种变化,是每一个修行禅定的人都会经历的。──────────────────当我们用功到一个足够的进度时,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5
时间及空间的位移现象时间位移可三世无碍,是过去入现在,现在入过去、未来之现象!位移现象在时间及空间上亦常有作用,百慕达三角洲的奇异现象是空间位移的明显事例。空间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4
真正修行人远离名利不为名利动摇其心宣化上人慈悲开示:参禅的人,参到火候的时候,绝对不发脾气,不与人争论,到了无诤三昧的境界。也不求名,也不求利,看富贵成为花间的
宣化上人时间:2025-01-24
修行之道无奇除开用心方法之外,其他皆是媒介。有些人是需要媒介作依靠的,但是媒介毕竟不是标的,是故不能执着不放!修行之道无奇!唯在追求生命中止于至善的境界途中,取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3
体方法师《杂阿含经选集讲记》精彩片断撷英(一)修行把握关键,先明白因果的必然性!今天要学法,要求法,你自己先具备什么条件?你发了什么样的心?你付出真正多少的努力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8
第六条原则:慈心不杀,吃素念佛念佛之人,当吃长素。如或不能,当持六斋,或十斋。由渐减以至永断,方为合理。虽未断荤,宜买现肉,勿在家中杀生。以家中常愿吉祥,若日日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6
惟贤法师答:法门很多,但是走的路是相同,目标是相同,佛教在唯识学来说,分为五位: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修道位、究竟位。这五位啊,各宗各派都是贯通的。资粮位就是广集福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6
邪YIN家庭的一些共有现象,一人作恶全家遭殃家中有子女邪淫,父母肯定也多灾多难。很多子女邪淫后,父母也接着发生不顺的事情。想想也是有道理的,与最亲的人,共业影响最
戒邪淫故事时间:2025-01-06
尊贵的阿秋喇嘛(龙朵加参尊者)01阿秋喇嘛珍贵开示修行者会逐渐生起三种障碍解脱的过失:首先,会将所学习到的知识当做自己谴责他人的资本,反而将信仰用来增加了自己伺察
文殊花开时间:2025-01-01
修行既要有好的大环境作保证,如安定的社会和清净的道场,也要有好的小环境作保证,小环境就是我们自身。在修行的时候,我们自身要做好五件事情,即所谓的调五事饮食上要不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3
人生除了生活以外,没有第二件事。穿衣、吃饭、人来客往、工作上班,乃至起心动念都是生活的表现。处在迷惑的状态下,生活就是烦恼,而在生活中转烦恼为菩提,就是生活禅。工作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3
第一篇 起心动念皆修行 - 因缘与一厢情愿近年来,宗教对国内社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生活、工作中常有人谈起应以「因缘观」面对周遭的一切,或以「因缘观」解释个人的想法或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1
第一篇 起心动念皆修行 - 觉察自己的偏执第一篇 起心动念皆修行觉察自己的偏执人生在世,总有许多烦恼。佛法的根本精神就是要教人断除烦恼,怎么做呢?方法很多。当我们追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0
第一篇 起心动念皆修行 - 请说忍辱一个人会用什么样的心态,面对自己所处的环境?这就要看他「忍辱」的工夫做得够不够。听说在监牢里一关十几二十年的囚犯,很多是带着满腔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0
第一篇 起心动念皆修行 - 何谓菩萨行?要了解什么是「菩萨行」,就得先弄清楚什么是「菩萨」?我们看到经典的记载,菩萨没有一定的身分;释迦牟尼佛成道之前,曾为出家比丘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0
我们此生幸运得到暇满具德的人身,对于细微的取舍道理能把握的到,所以有闲暇与机会去行持。其他生命如畜生等,虽然各自具备了一些特点,但是却没有机会行持细微的取舍。因
大宝法王时间:2024-12-20
当谈到“修心”、“调伏自心”时,很多人会带有误解,认为“修持”代表就是放弃俗务、逃避、或“所有事情通通都不用做了”。另外的误解,则是认为修行是在“压抑痛苦”,当
大宝法王时间:2024-12-19
所以你看过去祖师们说,「你只要听到一句法,就要付诸实修」。很多人觉得修行就是一种舒舒服服的、身心暖暖的、懒懒的、松松的,好像修行是这样;有些人在城市中工作很繁忙
大宝法王时间:2024-12-18
无论今生我们以何种方式与佛法结缘,归根结底都会是一种福报的延续和显现。一份2500年经历无数风雨洗礼的真知灼见留存至今,点滴的教化与谆谆教导,并非是为了像其它的历史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10
达真堪布:苦修不是痛苦的修行有些学佛的人,没有一个完整的修持方法,没有一个正确的目标与方向。今天学这个,明天修那个,什么都没有精通,都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脑子
谈佛说禅悟人生时间:2024-12-08
一切法门。以明心为要。一切行门。以净心为要。然则明心之要。无如念佛。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此。念佛非明心之要乎。复次净心之要。亦无
净土法门时间:2024-12-03
《堪布阿琼仁波切密传》堪布阿琼仁波切 著丹增嘉措活佛 译大堪布阿格旺波,又称堪布阿琼,生于公元1878年。乃圣地大班智达贝玛米札和雪域智者之王遍知者龙钦饶降巴的再显化
文殊花开时间:2024-11-27
每天诵一遍净行品这就是修行如果念净行品,你一天上厕所也好、吃饭也好,一举心一动念,把文殊师利菩萨教导的“善用其心”用上,你就入法界了。看着很难,这是你能做得到的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4-11-27
梦参长老,当代高僧,出生于1915年,现在五台山真容寺静修。1931年在北京出家,法名“觉醒”,他认为自己没有觉也没有醒,再加上是作梦因缘出家,遂自己取名为“梦参”。梦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1-20
要如何修行?有几个重要的观点是我们应当要先认识的。一般来说,我们所谓的修行都是礼忏、念经、念佛,或者上早、晚课。其实这样的修行是不够的,我们往往忽略了现前的境界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1-20
1、如何拜佛?礼拜时要注意,如果礼拜时很轻慢,怀着我慢心礼拜是不可以的,我的老师教我,绝不蹲摆拜垫,所以我们磕头都是往地下磕。弘一法师说礼佛还要摆个架子,这叫我慢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1-17
这被称为最美寺院,僧人闭关修行9年足不出户,连活佛都不得入内佛教在藏区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在整个青藏高原上,随处可见各式的寺庙。然而在众多的寺院中,这一座因其优
金玉良言时间:2024-11-16
虚云老和尚:若不持戒而修行,无有是处用功办道首要持戒。戒是无上菩提之本,因戒才可以生定,因定才可以发慧。若不持戒而修行,无有是处。《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告诉我们,不持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1
从前有位虔诚的佛弟子,每天都从自己的花园里摘来鲜花用以供佛,法师见了,非常欣喜地告诉她,常常用香花供佛的人,来世会有庄严的相貌。这位佛弟子听了也很欢喜,她说:这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7
药师山近期发现有些修行人,因为因果业障关系,修行上无法突破,又急于上求佛道以致于身心俱疲。由于佛菩萨的慈悲心,故而以方便法协助修行人有一个身心的避风港。这就是净土法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31
姜见龙居士,字元标,江苏吴县人。曾经提倡设置免费提供贫民埋葬的义冢,以埋葬许多暴露于外的尸骨。有一年饥荒,损献钱财以赈灾,家道于是中衰,后来学习眼科来养活生计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29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瞋恚,就是很大脾气,很大的无明;这种无明,就是前生造罪业的根,所以才说:“无明火,老虎神,这是前生的罪孽根。”什么叫老虎神?老虎本来已经很厉害,
宣化上人时间:2024-10-26
打破五蕴烦恼尘劳你想要有真正般若,必须要先照见五蕴皆空;没有烦恼,没有尘劳。宣化上人慈悲开示:你应该用你的大智慧,不要用小智慧。大智慧才能打破五蕴的烦恼尘劳,小
宣化上人时间:2024-10-25
"无"是佛教修行的最高境界世间上的人总是在“有”上求,有车、有子、有钱、有名等,其实“有”还是有限、有量、有穷、有尽。佛法教我们从另外一个“无”上去思考,你“无
佛本生故事时间:2024-10-18
修行人应该是有感情的,我想,我们应该是容易被感动,被感化的。很多人学佛后,懂了因果报应,结果别人遇到了危难,遭到了报应,就用因果来衡量别人。好像他遇到灾难是罪有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7
第四章、究竟应当怎样修行佛法不离佛法行世法,不废世法证佛法。佛法之修行,被蒙上了太多的神秘色彩。结果,不仅佛门之外的人如堕五里云中,难明真象,而且连诸多佛门之内的人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6
香在佛教修行中的作用烧香是佛教信众随缘而行的正常行为,早起一炷香,诵经礼佛要上香,节日要上香。但是到底为什么要烧香,烧香的真正作用是什么?有多少人在思考这个问题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08
前一段时间我也讲过,虽然自己修得不好,但二十多年来基本上没有中断过念《普贤行愿品》。希望道友们今后也要坚持念《普贤行愿品》。当然,要做到这一点,最好是借助共修的
文殊花开时间:2024-10-02
前几天,有一个居士有个附身的,来见我,见了我之后他跪在地下告诉我,他不是狐仙,他是黄鼠狼。为什么缠在这个人身上?这个人在过去生中伤害他们家十几口。也就是黄鼠狼,
向生净土时间:2024-10-01
觉悟与奉献新世纪佛教的修行与生活理念华方田说到觉悟与奉献,极易使人想起多少年来我们所经历的思想教育。这里我所说的觉悟与奉献是佛教对人生的阐释,是现代佛教徒所应提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8
我们初信佛的人有什么毛病呢?太贪心,贪大,贪多。看着《普门品》,你就念《普门品》了。一看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这也好,也念。《金刚经》也好,我要生极乐世界,又念《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09-27
“信佛就是指信你自己的心”,但这个心,应是清净不染心,不是邪迷心、诳妄心、不善心、嫉妒心、恶毒心。指信自己的心,也就是自皈依。‘善知识!自心归依自性,是皈依真佛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09-26
问:“佛菩萨还受不受因果报应?”答:这个问题,过去百丈大师遇到老狐狸曾经问过,问的话就是“大修行人还落不落因果”,跟你这话的意思完全相同。老狐狸过去生中是讲经说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20
达真堪布:不取舍因果,哪里还有修行呢?只有佛法才能解决一切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佛讲出了三世因果的道理,通过这些因果关系,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前世不修今生苦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4-09-06
文革时,一女被剃了阴阳头,公众批斗,当众羞辱,该女是一位有身份的人,虽学佛多年,但还是难忍如此大辱,当时死的念头都有了。禅门大师贾题韬当时递一纸条,该女豁然开朗
佛教知识时间:2024-09-06
常想睡觉就是业障,如何克服?宣化上人慈悲开示:为什么好睡眠呢?就因为饮食不调。或者是吃得很多,就生出一种食困,吃完东西就想要睡觉。你若是把饮食调得恰到好处,吃东西
宣化上人时间:2024-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