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打禅七的时候,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保持自我的清醒和觉知,让当下这一念能够清明地呈现在每一个当下。行香的时候,每迈出一步,自己知道,还是不知道,每一步,是不是脚踏实地;每起一心动一念,清楚还是不清楚。如果我们动十个念头,有五个念头能够清醒地觉察到,另外的五个念头就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那就说明自己专注的力度还不够。如果打坐的时候,不在这个地方用功夫,每一念都滑过去了,每一念在想什么根本不知道,那还怎么用功夫呢,用一万年还是那个样子,绝对不会有进步。
清楚地觉知每一个起心动念,这就是我们平常在祖师的语录、禅宗的书籍上面所看到的当下一念。禅宗的功夫,一定是要落实在当下一念上。我们学习佛法,学习打坐,总想求玄求妙,总想佛菩萨加持,其实,所有的玄妙都在这当下一念上。我们仔细地体会,当下这一念,可能具有无穷无尽的灾难,也可能具有无穷无尽的智慧。无穷无尽的灾难从当下这一念开始,无穷无尽的智慧也还是从当下这一念开始。人生的幸福快乐,忧悲苦恼都从当下这一念开始。真正的快乐在哪里?清醒地掌握、觉知当下这一念,并且使之保持下去,幸福、快乐就在其中,佛国就在其中,西方极乐世界也在其中。
当下这一念要说玄,是玄之又玄;要说简单,是简之又简,就看我们自己怎么用心。行香的时候,不要放过自己的念头,从禅堂走到斋堂,也不要放过自己的念头,堂内堂外都是道场,都是禅堂。吃饭的时候,清楚地觉知到我们的牙齿和蔬菜、米粒接触的滋味是什么,和那些热的、凉的食物接触的滋味是什么。这一切都不要放过,都要清楚地觉知。知道是什么,并不等于去分别,去执著,去计较,仅仅就是知道而已,知道了就行了,不要再起第二念,这是一种直觉。如果起了第二念,那就是在打妄想,不起第二念,就不是打妄想,区别极为微妙。只是觉知就行了,只要看住它就行了。
我们的六根接触六尘,同样念念要觉知,不起分别。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尘:色、声、香、味、触、法。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身根接触冷暖涩滑,意根接触种种法尘。我们只是去接触它,不要起分别,看到听到尝到就行了。不管是人是物,看见了人不要分别他是张三还是李四,保持根尘接触的当下那一瞬间的状态就可以了。
根尘接触的当下那一瞬间的那种状态,也就是根与尘那种原初的状态,没有加意念,没有加分别,一加上分别,就成了打妄想,接着而来的,就会有烦恼了。因为一分别,就产生了感受:苦的、乐的、不苦不乐的;有了感受就会有取舍,有取舍就有执著,有执著就有烦恼。让觉知自己当下这一念,运用在任何境界上,都不被境界所转化。这是用功的一个玄之又玄,简之又简的法门。实际上,当下这一念是现现成成的,不用去捉摸它,一捉摸就是第二念,就不是当下这一念。所以说,要经过一个比较长期的训练,才有可能运用这个方法,才有可能保持这种心态。
打禅七,就是一种专门的训练。训练我们的心态,训练我们的觉知,训练我们时时刻刻不要向外,不要让这个意念走远了,就在当下,关注当下,安住当下。
为什么要止语呢?今天一整天,在楼上说话的人少了一些,即使有说话的,声音也都比较低,但楼下好像还是有声音。我想,每一位参加禅七的禅友,都不要浪费这七天的时间,不要放过每一支香,每一个念头,真正自觉地训练,就会有收获。如果还是听之任之,口念弥陀心散乱,喉咙喊破也徒然,因为在念佛号的时候,你的心念和佛号并不在一个点上,有口无心。有口无心,心就不在当下,就不是一种清醒的觉知;要有口也有心,而最重要的是要有心,那就是安住在当下。一心不乱是要专注了以后才可能有的一种结果。
时间像电光石火一样,说打七,三天过去了,再不抓紧,把第四天一过,一个七就算完了。当然,我们也不要紧张,不要把自己弄得精疲力尽,还是要轻松愉快,自在安祥。因为保持一种清醒的觉知,不是在紧张的状态下能够出现的一种境界,也不是在有压力的情况下会出现的境界,一定是在非常安祥和谐,看破放下,自由自在的氛围当中才会出现清醒的觉知。不管是年老的人,还是年轻的人,都要放松,彻底地放松,不要紧张,不要有恐惧。从前我们有个说法,叫痛念生死,这个词提一提就可以了,不要把它老是压在心头。老压在心头,会有一种恐惧感,精神过分地紧张。精神太紧张了,就无法进入禅定,无法进入禅修,也无法保持一种高度清明的觉知状态。
也不要总是想我这几十年做了很多错事,现在要忏悔,背着一个大包袱放不下,心念也无法安住下来,清醒地觉知也不可能出现。要放下,不管是做了多少功德,还是有多少过失,都要放下,都不能让它成为自己前进的包袱,成为包袱了,会把我们压垮,撑不起腰来,清明的觉知也不会出现。所以,我们要学会放松,身心都放松,保持一种自由自在的状态。放松了以后,禅的喜悦就会出现,精神上智慧的火花就会绽放。
这次禅七,基本上没有人管理,就一个维那师,校长兼校工,烧火兼打钟,只有他一个人,大家也都很配合,很和谐,这是因为大家都很自觉。还要在这个基础上继续放松。
三天来,也有同修提出一些问题,我想,所有的问题,都要靠自己去解决。比如说腿子疼,腰酸腿疼,实在是难以忍受。在打禅七的时候,要放松,不要勉强,能单盘就单盘,能散盘就散盘,坐在两边后排的居士,万一疼得没有办法了,还可以把腿放下,坐在拜垫上就可以了。腿子那么疼,腰那么酸,还要那么忍受,就没有必要了。我们是来享受禅悦法喜的,不是来找苦吃。所以,不要太拘于形式,腿子疼了,轻轻地动一下;先双盘,疼了轻轻地放下来,成了单盘,单盘还是疼,再轻轻地放下一只腿,就成了散盘。
四十五分钟,折腾两次也就可以了,不要太紧张。之所以把每支香的时间全都调成四十五分钟,就是考虑到居士们盘腿的实际状况,因为平常没有锻炼,到打禅七的时候来练腿子,那就太不值得了。即使平常有打坐习惯的,早上半小时,晚上半小时,自己在家里坐是自由自在的,到禅堂来连续坐十一个小时,你那半小时的功夫,在这里是根本起不了作用的。在止静的时候,可以忍受的,尽量不要翻,有些年老的人,实在是难以忍受,可以方便一点,不要疼得出了毛病。往往腿一疼,浑身难受,身体温度增加,就会出汗,在室内坐着暖和,一到外面,气温低了,散了汗,就会感冒。
我的主张是要自由自在。过去在柏林寺我经常对学僧讲三自方针:自觉、自由、自在。这个三自方针,我想到处都可以用得着,在禅堂里也用得着。首先是自觉,自觉了就自由了,该止静就止静,该开静就开静,不说话就不说话,该吃饭就吃饭,该睡觉就睡觉,一切按规矩办事,你还不自由吗?首先是要自觉,然后自由,再是自在。
三自方针,在禅堂里是最适合的。希望我们每个人都把这六个字记清楚,不要把自觉忘掉,只要自由自在。不自觉,那就搞不好了,那就是自由主义,就成了自由泛滥了。有自觉就是有组织、有纪律,任何的自由都不是绝对的,都是在一定的范围里遵守一定的游戏规则。如果所有的游戏规则都没人遵守,这个社会就乱套了。禅堂也是一个小社会,是一个临时聚会的团体,也要遵守简单的几条制度,能自觉遵守制度就自由自在了。
一切都要靠自己,靠自觉,佛向自心求,一切都要返求诸己,不要向外驰求。外面什么东西都没有,只有自己的方寸之地才是宝藏,只有打开自己这个宝藏才会有受用。打开自己这个宝藏,就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快乐和财富。(节选自《净慧禅话 ? 柏林禅话》)
第八觉知原文: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八大心普济觉我们学佛皆知「依惑必造业,依业必造报」,有业报果报身即有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8
1、“有为法”是六道众生,小乘圣者所见的;“无为法”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之后所见的,“有为”、“无为”都不见了。所以佛告诉我们,心不能住世间法,也不能住出世间法。
向生净土时间:2024-07-24
布施是修福的一个法门,我们看一看世界上,为什么有穷的人?为什么有富的人?那个穷的人,就是舍不得的那个人;那个富的人,就是舍得的那个人。所谓“要舍才能得,你不舍就
因果报应时间:2024-06-25
在全球的结婚风俗里面,可能只有中国对于结婚的日子有特殊的要求,则吉日结婚是一种千年流传下来的传统文化,对人们的心理暗示也大大超过了科学。其实结婚择吉日的确需要慎
风水知识时间:2024-06-23
辟谷是一种道家的养生方法,主要通过不食五谷,而是服气和服药,在一定时间内减少正常饮食,实现生理机能的调节。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辟谷也不例外,因此辟谷的
风水知识时间:2024-06-15
佛教文化的组成是非常丰富多彩的,除了具有一定崇高意义的理念以及思想之外,其所特有的一些节日也是重中之重。但是其实佛教文化内部所特有的法会节日并不是很多,但是也难
风水知识时间:2024-06-08
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一念三千,有情每天动了什么念头,它都在法界法流里流转。牵一发而动全身,整个法界就是每有情的那一念牵动着,每个人都有他发射的、每一刹那都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4-02-04
禅修的要领是,当感到焦虑时,要专注于焦虑;当感到愤怒时,要专注于愤怒。为什么要专注这些情绪呢?因为要了解它们的本质。只有与焦虑、愤怒等负面情绪完全正面的相触,不
清净的本源时间:2023-10-14
怎么转法?佛菩萨为我们的示现,我们不能不留意。我们看看释迦牟尼佛最好的榜样,一生心目当中只有为众生,没有一念为自己,就在这里转过来了。一般凡夫,尤其是现前这个社
念佛感应时间:2023-09-27
经文:见他色美,起心私之。【原文】我劝世间人,贪淫如借债。妻女暗相偿,你赖他不赖。我夺人之欢,人亦侵我爱。打破此迷关,梦魂无挂碍。注:诸恶孽中,惟色易犯。败德取
太上感应篇时间:2023-08-19
一件必须清楚的事拉珍昨天跟一位师兄谈到末法时期佛法界的现状,他忽然若有所思地问:“难道现在这个世界上,除了三世多杰羌佛,那么多自称这个佛那个佛的,其中真的就没有
大德文集时间:2023-08-05
达真堪布:觉性和觉知有什么区别?问:觉性和觉知有什么区别? 答:觉性是本具的,觉知是回归自心。自己明白这叫觉知,本来那个叫觉性。这样分开讲也可以,但实际就是一个。
佛学常识时间:2023-07-21
有一次,释迦牟尼佛对着所有弟子在讲经说法,忽然他叫起了阿难说: “你拿一个桶子,到前方五里路远的一个小村庄,向一个在井边洗衣服的老妇人,要一桶水回来, 记得态度要
佛教知识时间:2023-07-11
有人或许会认为,并不是所有的情绪都是痛苦的——爱、喜悦、创意的启发、虔诚、狂喜、和平、团结、满足、慰藉等情绪呢?我们也认为在诗词、歌谣和艺术上,情绪是必要的。我
清净的本源时间:2022-07-06
最近单位在搞各项突击检查,大家都忙得手忙脚乱的,因为很多备案没有按时记录,现在要补上去,反而要花更多时间去回忆,还要花精力翻资料。当然,我也是其中的一员。虽然刚
其他文章时间:2021-10-03
我们往往搞错了,以为所谓修行就是说我每天抽一个小时来做早课,或者做晚课就行了,其他时间不是修行的时间。其实你搞错了,任何时间都是你修行的时间,任何地方都是你修行
大愿法师时间:2021-08-27
观世音菩萨究竟是什么样子呢?在好几部重要的经典里,都可以看到佛陀在介绍观世音菩萨,譬如:《法华经》的〈普门品〉、《楞严经》中的〈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以及《千
圣严法师时间:2021-06-28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经商者崇尚的是货真价实,童叟无欺,这也是很多百年老店得以长青的根本。仅仅在几十年前,这样的遗风还随处可见。但开放后,利润最大化却开始以压倒性的
济群法师时间:2021-06-10
《佛说阿弥陀经》云: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佛说阿弥陀经略解》释义:无有众苦者,无三途八难等诸苦也。对娑婆极苦言之,故
大安法师时间:2021-04-04
格西班的觉知格西班晚年,有一次,许多有学问的僧众及学者被邀请到西藏南部遍尤地方的一户富贵人家修法并接受供养。格西班坐在这长列僧众中间,座位是依长幼顺序排定的。
其他文章时间:2021-03-24
问:密宗与净土都是从净门入,二者之间有何区别?是不是密宗有次第,一步一步,而净土是顿超?一些喇嘛都预知自己将投生在哪一家,父母是谁,时间地点都知道,为什么不投身
大安法师时间:2021-03-04
在大乘佛法当中讲到了这个阿赖耶识缘起。这样的一个缘起法是非常微细、非常深入的探讨,不是凡夫、二乘所能了解的。在大乘的缘起论当中,小乘所谈到的缘起叫作业感缘起 。
净界法师时间:2021-01-25
禅堂就是要见性,见性就是观心,能观心即是上定,若不观心,法无来处。如何能见性呢?道无可修,法无可问,起心动念,即乖法体。禅堂里有人念那个念佛是谁,那你不如直接念
体光老和尚时间:2020-11-22
问:有时念佛,愈念愈清楚,于是无法入睡。 慧律法师答:这就是精神集中后,剩下来的一种兴奋,导致无法睡觉,用脑过度,会变成一种衰弱。
汉传法师时间:2014-01-31
问:请问被人误会是否要解释清楚?如何判定在何种状况下需要解释?净空法师答:视情形而定,有些误会必须要解释,有些误会可以不必解释。是否该解释,判断的原则就是在利益
汉传法师时间:2014-02-04
问:请问思考属不属于起心动念?净空法师答:思考是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念头有净、有染,有善、有不善,其中差别很多。与性德相应的善念是健康的,与性德相违背的念头是不
汉传法师时间:2014-02-09
人都是一样,谁都不愿意感受痛苦。如果不想感受痛苦就不要造业。造业了就有因,有因就有果,就一定要承受果报。没有修行的凡夫不怕造恶业,就怕感受恶报。有修行的大德高僧
藏传法师时间:2014-02-16
我们有些修法仪轨里有这样的观修方法:所有的色相都是佛相,所有的音声都是咒语,所有的起心动念都是智慧,一切都要观为圆满清净。为什么这么观呢?因为我们觉得佛相、咒语
藏传法师时间:2014-02-16
人生的每一个清晨,都该努力人生是一场永不落幕的演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演员,只不过,有的人顺从自己,有的人取悦观众。学着看淡一些事情,才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人生是
其他文章时间:2014-05-18
假如我们的心灵富足,觉照力很强,我们将会发现隐藏在电影里或小说中深层次的东西。我们或许能够看透电影导演或小说作者的内心世界。用文学或电影批评家的眼光看出很多人看
南传法师时间:2014-05-23
有急事时,保持正念要比六神无主好得多,可以避免出事或犯错。“正念地匆忙”意味着你知道你在赶时间,某种意义上,你用一种拥抱和接纳的态度对待这一看似忙乱的事实。正念
南传法师时间:2014-06-12
爱与关怀就是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平静和幸福的能力;慈悲则是祛除自我及他人痛苦的能力。爱与慈悲的核心是觉知——认识自我和他人的痛苦的能力。——一行禅师
南传法师时间:2014-06-12
频繁的灾难令许多人都活在忐忑和担忧之中,不知道自己是否会遭遇不测。没有人能提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不幸,但如果我们学会用一种觉悟的方式来生活,踏实地过好生命中的
藏传法师时间:2014-06-17
把我们从前许多错误的观念、错误的想法、错误的看法、错误的做法统统修正过来,这叫修行。这在《华严经》上我们很明显的看到,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就是把普贤行在日常生活当中
汉传法师时间:2014-10-24
所以修道的人,在修行的时候,最要紧的,不要生念头,不要起心动念的。你一起心动念,将来就会招果报,就要去受报的。以前有一个老修行,他在海边修道,就修这个「非非想处
汉传法师时间:2014-11-03
其实要帮得上团体,帮得上他人,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除非我们时时能够诚敬谦和、真诚恭敬、谦退,然后和睦;以团体的和谐,处处以大局为重,这样的心态。不然我们情绪
大德居士时间:2014-12-01
再来,我们可能开始穿着衣服。当然,男女的穿衣方式不同,古人、现代人与不同的国家文化,都有不同的穿衣方式,但这并不影响我们的觉观。我们现在要清楚地觉知取出衣服,但
佛教故事时间:2015-01-30
在观察身的实相之后,接着要深刻地觉知我们的一切感受。我们要如何清楚地觉知我们一切的感受呢?最重要的是要让我们的心安止下来,不再受到妄念的影响而胡思乱想。接着再清
其他文章时间:2015-02-01
很多人一直以为,这句话的意思是:人如果不为自己谋利、谋权、谋色,就要招到天地诛杀。因此当我看到林彪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话,本能地认为,林彪此人,绝非善类。其
佛学入门时间:2015-02-06
今天听到我单位老职工S的一段奇异经历,沉思良久,愈加深信因果。三十年前,S师傅在县城的师范工作。有一天早晨,他从乡下的家中骑着自行车赶往单位上班,走到县城的边缘向
佛学入门时间:2015-03-08
如佛经所描述,在这个娑婆世界中,不仅有人类﹑动物,还存在着其他各种各样的生命形式,包括有形的、无形的、非人等等。如果我们通过肉眼看到了非人、或者鬼道众生,说明他
藏传法师时间:2015-07-23
整个生命的过程就是能量的获取与释放的过程。除了从饮食中获取能量外,其实很多人不知道我们还需要从虚空中获取能量、这个能量的获取其实说起来也很简单,就是虚、静二字而
佛学入门时间:2015-08-03
念佛要与自己配合,要念到能静下来,是自性在念。《广钦老和尚开示录》:“念佛最重要的是要听得清楚,念佛要与自己配合,要念到能静下来,是自性在念,就是工作中也在念,
汉传法师时间:2015-08-08
【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这一句话在《尚书》当中,这句话的意思彰显了圣人跟狂人,『狂』就是一般凡夫俗子,其实只是一念之间而已。因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大德居士时间:2015-11-12
为什么放不下,如此恋恋不舍? 就是因为不明真相,不明真理。若明白真相、真理了,自然就放下了,自然就不贪爱了。让你放下,不是让你放弃。我们有一句法语:放下才能得到
藏传法师时间:2016-01-06
人生在世,总有许多烦恼。佛法的根本精神就是要教人断除烦恼,怎么做呢?方法很多。当我们追究烦恼的根源时,会发现有一种烦恼,是来自于自己主观的立场,不能得到外在环境
汉传法师时间:2016-02-24
问:觉性和觉知有什么区别? 答:觉性是本具的,觉知是回归自心。自己明白这叫觉知,本来那个叫觉性。这样分开讲也可以,但实际就是一个。
佛学入门时间:2016-03-03
以喜悦之心迎接每一个清晨人生,无所谓失去,只怕草率地挥霍。生命有限,所有得到,最后终会失去。只要用心珍惜过,就不必太在意失去。花开花谢,四时更替,该走的谁也无法
其他文章时间:2016-03-08
不是每个人都能够被别人爱戴,有时候,你想得到的爱,却不一定能得到。但是,无私付出你的爱,去关爱他人,每个人一定都能做得到。如果你想得到爱,就要去付出爱。如果你常
藏传法师时间:2016-03-21
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面讲,“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任何人的过失我都没有看到,我也不会去讲。没看到叫是非不分,看到了放在心上叫执著、著相,要看了很清楚又不放在
大德居士时间:2016-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