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与愿违”是一个成语,是指自己所作之事刚好与自己的愿望相反,不但不能让愿望达成,反而让愿望变得无法实现。与之意思相同的成语还有“南辕北辙”,是指自己的目的地在南方,出发时却向北方行走,结果越是行走,距离自己想要到达的目的地反而越来越遥远了。用“事与愿违”和“南辕北辙”这两个成语来形容“生气与抱怨”再恰当不过了。
我们知道,在此世间没有一个人是想获得痛苦的,也没有一个人不想获得安乐,离苦得乐是每个人心中都恒时不离的愿望。就像火永远不会离开热性、水永远不会离开湿性一样,一个人即便是在睡梦中,都不会没有离苦得乐的愿望。
但是,遇到他人的伤害或不如意的事情,如果我们生气与抱怨,就正好违背了这个愿望。人们之所以生气与抱怨,是因为心中有一个难以被人察觉的潜意识——那就是“生气与抱怨”可以解决问题,可以让自己远离伤害与痛苦。正是在潜藏于心中的这个潜意识的驱使下,面对伤害与不如意的事情,人们自然就做出了生气与抱怨的反应。因此,要想远离生气与抱怨,首先必须将隐藏于心中的这个邪见烦恼拿出来晒一晒,认识其荒谬性,将其从自己的心中剔除出去。
首先,面对伤害与不如意,生气与抱怨之心一旦生起,自心就会立即跌入不悦意的深坑中,体验一种难以言说的灼痛。这种灼痛的滋味,就是地狱众生每天所体验的滋味,只不过程度没有地狱众生所体验的那样严重而已。正如《入行论·安忍品》所言:“若心执灼嗔,意即不寂静,喜乐亦难生,烦躁不成眠。”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的心处在嗔恚的状态中,就会体验灼痛、不宁静,喜悦和快乐也难以生起,内心烦躁不安甚至夜不成眠。由此可见,生气与抱怨只要生起,内心就远离了快乐。
其次,生气与抱怨,会使自己丧失理智,智商降到零。俗话也说:“冲动是魔鬼。”意思是说,生气就像魔鬼一样,会使人做出很多丧心病狂、不可理喻的事情出来。在此世间,有人因生气而残害自己的身体甚至自杀,有人因生气而伤害他人的身体甚至杀害他人……,这种事情不胜枚举,但最后他们的结局都是一样:冷静下来的时候,后悔莫及,痛苦不已,但都难逃法律的制裁,自毁毁人。《法句经》中说:“忿怒不见法,忿怒不知道,能除忿怒者,福喜常随身。”意思是说,忿怒的人见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忿怒的人见不到真理,遇事不生气的人,福德和喜悦会常常伴随。
第三,用生气与抱怨的方法,能不能去除他人的伤害或者将事情办好呢?只有少数情况下,可以将事情办成,但却在双方心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这些仇恨的种子就是将来爆发冲突的导火线;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双方都会陷入到无谓的怨恨与冲突之中去,结果不但不能成办好事情,反而会招致无休无止的争斗。如《萨迦格言》中说:“弱者愤怒有何用?强者何必把气生?为了办事而愤怒,此是无义之***。”弱者与强者其实都没有必要生气,用愤怒的方法去成办事情,不但难以成功,反而白白地焚烧自己。《中阿含经》中说:“若以诤止诤,至竟不见止,唯忍能止诤,是法可尊贵。”如果试图用生气来止息他人的伤害,最终永远也不能止息,只有安忍才能消除伤害,所以安忍之法是真正可贵之法。
第四,生气与抱怨会摧毁相续中的福德,使得那些我们原本可以享受的美好生活远离我们而去。《寒山诗》中说:“嗔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意思是说,心中生起的嗔怒好比是一把火,能将心中功德的树林烧掉。在过去世,我们曾经起过的善念、做过的好事以种子的方式存在于我们的心中,依靠这些善业的种子我们才能得以享受幸福和安乐。嗔心一旦生起来,就像一把火能将这些善业的种子烧掉,使我们再也享受不到这些善业的种子萌发之后的安乐。《入行论》中说:“千劫所积集,供养善逝等,所有诸善行,一嗔皆能坏。”意思是,在一千劫那么长的时间内积累的诸如供养佛陀那样的巨大功德以及所有其它善行,发一次嗔心就能够毁坏。《菩萨藏经》中说:“夫嗔恚者,速能损害百千万劫所集善根,是故我当被忍辱铠,摧忿恚军。”嗔心能快速摧毁一个人在百千万劫中积累的善根,所以我应当披上忍辱的铠甲摧毁忿怒魔军。一个人自己辛苦了一年所收获的粮食,本来是可以享用的,但是如果不小心失火了,将这些粮食烧光了,那么这个人就再也没有粮食享用了。同样的道理,自己过去辛勤积累的善业,被嗔心的怒火烧光之后,就再也享受不到那些善业所带来的善报了。
第五,因为现在的伤害和不悦意而生气和抱怨,就是在造下新的恶业,会使得自己在未来感受更大的伤害与不如意。《德道经》中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其中“天网”是指我们的心性或者说如来藏、真如、佛性,“恢恢”是指这张天网宏大无比,充满虚空遍布一切处;“疏”是指这张天网无形无相,不容易被人的肉眼所察觉;“不漏”是指这张天网不会遗漏或放过我们心中所起的任何一个念头,也就是说,我们心中所生起的任何一个念头都会被它记录在案,在将来某个时候,就会将念头的内容呈现在我们面前。生气和抱怨的念头,其内容肯定不是美好而精彩的,所以将来的显现也肯定不美好、不精彩。所以,为了将来能够生活在美好和悦意的环境中,我们应该尽量让自己的念头美好而悦意。《地持经》中说:“多嗔恚者,死当堕泥犁,后虽复人身,面貌丑恶,人所憎恶。”意思是,喜欢生气发火的人,死后会堕入地狱,从地狱里受尽痛苦出来之后,即便投胎做人,也会面貌丑陋,被人憎恨厌恶。
从上面五个方面进行观察,我们就知道,遇到他人的伤害以及不如意的事情而生起嗔心和抱怨,是一件非常愚不可及、事与愿违的事情,它使得我们“离苦得乐”的愿望变得更加遥不可及。
古德教诫:“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因为纤纤小恶,能成巨苦。我们现在遭受的很多伤害都是自己过去的小恶所致,如果我们对这些小恶所导致的伤害不能安忍,则又造下了大恶,这些大恶将来又会导致大苦,对大苦不能安忍又将导致更大的苦,如此“苦”和“恶”交替增长,最终必堕地狱。所以,对于那些没有安忍素质的凡夫来说,犯下小恶就等于被判处了死刑——最终必定将堕入地狱受苦。对于一个即将被处以死刑的犯人,如果可以用去掉一只手的苦来代替死刑而能不死,这个死刑犯当然会忍受断手的痛苦。同样,忍受他人的伤害和不悦意之事是一种苦,这种苦就好比断手之小苦,以忍受这种小苦,就可以避免因生嗔而导致的最终死刑般的地狱大苦,因此我们应该欣然忍受这种安忍的小苦。
如果一个人的鼻孔对花粉过敏,那么这个人一闻到花粉的气味就会打喷嚏,同时鼻孔会感受难忍的痛苦;但是对花粉不过敏的人,即便闻到再多的花粉气味,也不会有这个痛苦感受。同样,遇到他人的伤害与不悦意之事,内心立即就任运生起嗔心与抱怨——这实际上就是存在于我们自心之上的一种“过敏病”,这种过敏病使得我们的心时时被不悦意的外境这个过敏源所伤害。治愈这个病的唯一方法实际上就是安忍,学会安心忍受他人的伤害以及不悦意的外境,久久训练,存在于我们内心的这种对不悦意外境过敏的病就会渐渐痊愈。
所以,遇到他人的伤害或者其它不悦意的外境时生气和抱怨,实际上必将事与愿违,只会加重内心的痛苦,败坏未来的幸福,而安忍却能够止息过去自己所造下的恶业,阻断恶业不断加重的恶性循环,并治愈自己内心嗔恚的烦恼病。古德说:“忍者众妙之门,小忍小益,大忍大益,暂忍暂益,久忍久益,化有事为无事,化大事为小事;忍之忍之,人无奈我何也。”对于这句话,我们要仔细体会其中的深意!
看到这个故事后,再遇到不讲理的人你也不会生气了有一天,孔子的一个学生在门外扫地,来了一个客人问他:“你是谁啊?”他很自豪地说:“我是孔先生的弟子!”客人就说,“
佛教知识时间:2024-09-07
生气,就是自己给自己上刑宣化上人慈悲开示:我常对你们说:“善人不怨人,怨人的人就是恶人”,你尽怨人,怨天尤人,这是恶人。“富人不占便宜”,真正富的人,有钱的人,
宣化上人时间:2024-08-03
小宝气呼呼地放学回来了,和爸爸妈妈讲述学校里发生的事情,说班里有个同学太讨厌了,自己不会做作业老要抄别人的,小宝不给他抄,他居然还说小宝不讲义气,不帮助同学,小宝就和
汉传人物时间:2024-07-11
生气就是在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有时候,有些人对身边的一些琐碎小事看不顺眼,就会气不打一处来,而且还气得特别厉害。甚至我们会因为生气而大哭一场,或者会喝酒来解
禅·看开时间:2024-06-12
传说以前有一个年轻人,他在工作之中很是努力,但是令他不解的是:为什么他很努力,但是到头来发现自己还是不能够得到相应的重用。因此他就常常的抱怨,抱怨单位给自己的待
风水知识时间:2024-06-10
问:大师你好,我自己很容易为一些小事而感到烦恼,也很容易被别人一些细微的言行举止激怒。我知道这样不好,但是克制不了自己,请教大师应该怎么办。答:你的这个问题是比
星云法师时间:2024-05-30
越抱怨越糟糕 抱怨已然成了一些人聊天的主要内容,恶劣的天气、越来越糟糕的交通状况、商场里拥挤的人群、银行里的长队、工作太累、待遇太少、感情的困扰、疾病的折磨、房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4-05-05
生气是从嗔恨心发起的,生活中遇到忤逆的时候,遇到受伤害的时候,遇到受委屈的时候,就要生气。人一旦生起气来,往往失去理性,对别人没有一点尊重,没有一些包容,只有尽
星云法师时间:2024-04-17
导读:事情过去了,就不要太烦恼、太生气。生活原本就是变化无常,喜忧参半,甚至带点混乱的。很多事情都不可强求,自己尽了心就好。做事之前善加考虑,从善意出发也尽心尽
学佛导航号时间:2024-02-19
烦恼的根源都在自己生气,是因为你不够大度;郁闷,是因为你不够豁达;焦虑,是因为你不够从容;悲伤,是因为你不够坚强;惆怅,是因为你不够阳光;嫉妒,是因为你不够优秀。凡
陈大惠居士时间:2024-01-24
脾气来!不生气的好办法!1.记住“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世间都是假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每天多念几遍,一切莫当真,否则吃亏上当就是你。2.有人对你发脾气,不
陈大惠居士时间:2024-01-20
内外兼顾的修养对品德的培养是个人安身立命的重要内容之一。你想要坦荡正大地活于世间,就离不开他人的尊重和肯定。没有高尚的品德,你的生命价值也就大打折扣。有一个人接到
佛教故事:佛陀教你不生气时间:2023-11-15
佛还会生气吗?这是肯定的。佛是会生气的,但是佛的生气那不是嗔恨心,它是一种恨铁不成钢的爱护之情。这就好比是我们的父母对我们生气的时候,不是嗔恨心,是父母对我们的
佛教故事:人物故事时间:2023-10-13
索达吉堪布:有人当面用很难听的话指责自己时,如何才能做到不生气? 问:有人当面用很难听的话指责自己时,如何才能做到不生气?索达吉堪布答:无论是谁在我们面前,宣说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29
索达吉堪布:如何才能做到不生气?问:有人当面用很难听的话指责自己时,如何才能做到不生气? 答:无论是谁在我们面前,宣说揭露过失或讥讽等种种不悦意语言,依靠这些语声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27
生气就是在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有时候,有些人对身边的一些琐碎小事看不顺眼,就会气不打一处来,而且还气得特别厉害。甚至我们会因为生气而大哭一场,或者会喝酒来解闷,又
佛教故事:禅理故事时间:2023-08-26
世上最要不得的是随意生气如果你问别人,你活着是为了什么?有的人会说为了快乐,有的人会说为了幸福,有的人会说为了成功但肯定没有一个人会说自己活着是为了生气的。没有谁喜
佛教故事:禅·看开时间:2023-08-25
索达吉堪布:听到刺耳的话就生气或不高兴,该怎样调整心态?问:虽然常言说“忠言逆耳”,但一般人还是喜欢听甜言蜜语,听到刺耳的话就会生气或不高兴。该如何调整心态? 索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25
把心放回心窝里给自己的心增添价值,本来就是一个不容易的过程,烦躁、愁苦、惊动、惧怕这些都是统统要扔弃的。活到老,学到老。不停地学习,就是给自己心增添价值,也就是古人
佛教故事:佛陀教你不生气时间:2023-08-23
身处逆境须用开拓法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遭遇逆境时,我们的心胸面临考验。我们的命运受很多因素的控制,但命运并非不可改变。只要我们保持正念、谨言慎行,仍然可
佛教故事:佛陀教你不生气时间:2023-08-23
我们的错误严格来说,愤怒也是一种错误,尤其是向他人发泄自己的愤怒。但是,谁都会以错为对,以善为恶,就连圣人都不能避免这样的错误,更何况我们这些普通人?但这绝不能成为我
佛教故事:佛陀教你不生气时间:2023-08-23
愁苦源于心一动于欲,欲迷则昏。一任乎气,气偏则戾,迷于欲望,人就不可能清醒了,而欲望只有一个出处,那就是人们的内心,这个心不仅产生欲望,还产生愁苦,而愁苦多是因为人们的
佛教故事:佛陀教你不生气时间:2023-08-23
心残所以事残事情不能达到人们的预期目标这往往不是由于人们真的做不到,而是由于,人们的心灵没有以最完整的形态出现,没有给人们提供足够的力量,所以,人们所做的事情就半途
佛教故事:佛陀教你不生气时间:2023-08-23
惜福有钱常想无钱日,莫待无钱想有钱会考虑大局的人才会珍惜得来不易的幸福。物质发达,物欲横流,让许多人迷失了本性,沉醉于对物质的享受中,而且愈发奢侈浪费。要知道,福不能
佛教故事:佛陀教你不生气时间:2023-08-23
醒悟做人时时要有居安思危的态度。安逸的现状不见得稳固,如果不善加维护,随时保有一种岌岌可危的状态,那安逸的环境便容易变成困境;反之,尽管身处非常困苦的境地,也可能摆脱
佛教故事:佛陀教你不生气时间:2023-08-23
你在想什么呢我们的生活应当是正常的,对自己的举动也不用过度地考虑,但只要涉及到自己的内心,就一定要谨慎,因为,你的种种念头都会通过你的行为反映出来。之所以说我们不用
佛教故事:佛陀教你不生气时间:2023-08-23
疼痛的自省驾御心念才能获得心灵真正的安详,才能不但使自己快乐,也能为他人带来安详。苦因来自内心,如果我们缺少清除心理上困惑的方法,那么即使没有外在的敌人,我们也还是
佛教故事:佛陀教你不生气时间:2023-08-23
持有不动心不为外物所动之为静,不为外物所实之谓虚,能够抵挡外物影响的心,才是一颗静下来的心。有个研究生,毕业之后留校任教,工作一直做得有声有色。他周围的同学大都经商
佛教故事:佛陀教你不生气时间:2023-08-23
古法的深意佛陀为人们揭示了消减痛苦的办法,其中最重要的是竖立正见。正见指的是正确的见解和观念。如果能够建立正确的观念,那么个人、社会和世界都会受益多多。缺乏正见对
佛教故事:佛陀教你不生气时间:2023-08-23
痛苦源自内心很多人觉得,自己并不喜欢生气,他人才是使自己生气的原因。这样想的人,很容易就会开始憎恨他人,埋怨他人,也会产生一种不好的想法要让别人对自己的痛苦负责。但,
佛教故事:佛陀教你不生气时间:2023-08-23
迟来的惭愧我们会因为做不好一件事情,或者愧对了别人而感到惭愧。觉得惭愧仅仅这样还不够,惭愧应该转化为对人的刺激,从而使人产生深刻的悟,并在此悟的指导下转变自己的行为
佛教故事:佛陀教你不生气时间:2023-08-23
修养离不了善意的监督上面提到,照镜子可以使一个人看见自己愤怒时的样子,从而意识到,自己应该改变自己丑陋的生气模样。同样,他人也可以成为我们的镜子,他人表情的变化可以
佛教故事:佛陀教你不生气时间:2023-08-23
忠就是忠厚。忠厚的人,表面看来常常吃亏,实际上,这样的人才占了大便宜。这样的人往往会赢得别人的尊重,同时,命运的天平也会由于因果的关系而向他倾斜。有两个年轻人友
佛教故事:佛陀教你不生气时间:2023-08-23
对待痛苦的态度一般情况下,我们不会意识到怀孕与诞生所带来的痛苦,但是,它却是真切存在的。胎儿虽然在怀孕的母亲体内,但是他和母亲都拥有独立的心脏,母亲还是不能够完全真
佛教故事:佛陀教你不生气时间:2023-08-23
苦非苦苦与乐,是两个相反的不同概念。这两个概念相依相存,没有苦,我们就无法对比出什么是乐,反过来也一样,没有乐,我们就无法对比出什么是苦。狭义来说,乐指的是一个人身心
佛教故事:佛陀教你不生气时间:2023-08-23
谦虚和包容有一句话是谦受益,满招损,谦即谦虚、谦和。具有谦虚美德的人,易于被人接受和喜爱。做到谦也许不难,但要做到容却并不容易。这里所说的 容即用心包容。世上无完美
佛教故事:佛陀教你不生气时间:2023-08-23
减少痛苦当一个人想要转化自己的愤怒时,有一些具体的步骤和方法。总的来说分为三步:学习,反省,改过。可以多读一些经典,了解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以及什么才是好的方向。当你
佛教故事:佛陀教你不生气时间:2023-08-23
提醒自己勇猛精进只有有智慧的人才会珍视时间的宝贵,愚笨的人却忽视时间的价值,甚至浪费时间。塑造人格和成就事业凭借的是时间,而储功积德依靠的也是时间。在某一个国家,婴
佛教故事:佛陀教你不生气时间:2023-08-23
照镜子法有一些小窍门可以迫使人们知道,生气确实不好,比如在生气的时候照一照镜子,这时人们会发现镜子中的自己非常丑陋,脸上的肉扭曲而痉挛,眉头紧皱,脸色阴暗,简直就像一
佛教故事:佛陀教你不生气时间:2023-08-23
守财让我们变得疲惫在我们的生活中,财富可谓是我们不愿舍弃的甜蜜负担。它总是有一种难以想象的魔力,使人服服帖帖地把生命交给它。创造财富只是一种生命的冲动,而我们却把
佛教故事:佛陀教你不生气时间:2023-08-23
佛陀教你不生气明眸尼 著释迦牟尼说:我们的心原本像是一面镜子,可以不染上烟法,可以洞察我们身边的世界,波动的情绪并不是我们真正的心,为什么还要让它来为我们的心做
佛教故事:佛陀教你不生气时间:2023-08-23
照管内心的油灯一所名牌大学的一个高材生,在国外读完博士后回国了。她周围的人都以为她会留在国外,做一个高级金领,但是她回来了;人们以为,她会到某家大公司去当一个CEO,不
佛教故事:佛陀教你不生气时间:2023-08-23
尊重他人法华经里有位常不轻菩萨,见了狗都会磕头,并且对狗说:你也有佛性,将来也会成佛。我们固然不必如此做,不过,我们理应尊重别人。在尊重别人的同时,也要学会降低自己的
佛教故事:佛陀教你不生气时间:2023-08-23
淡然面对世间悲苦安详是一种状态。处身在扰攘人世,行走于十丈软红,难免会遭遇种种不曾预料到的事情,经历命运捉弄下的大喜大悲。或许有的人会揣着一腔热血反抗命运的不公,或
佛教故事:佛陀教你不生气时间:2023-08-23
严格自律使人重获新生心平气和是人最简单的状态,但真正要做到这一点,没有深厚的涵养是不可能的。有涵养的人明知心平气和不容易做到,依然时时处处谨遵自己的戒律,这就比那些
佛教故事:佛陀教你不生气时间:2023-08-23
不和愤怒兜圈子易喜易怒、轻言轻动的人,往往意气用事,可以说这是一种病根。想必这样的病根大家都有,想必大家也尝过这个病根带来的苦滋味,然而,这个病根却并不容易拔出。有
佛教故事:佛陀教你不生气时间:2023-08-22
修行花园里的好园丁如果我们能够了解他人的痛苦,那么我们有可能打消自己想要惩罚他人的念头,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帮助他人的念头。这时,可以说,想要帮助人的人是一个好园丁,这
佛教故事:佛陀教你不生气时间:2023-08-22
源自内心的新气象新年到来的时候,家家户户贴上了新的春联,每个人都穿上了新衣,大家见面的时候都会互相恭贺新喜、新年大吉,这是一个万象更新的时刻,世界充满了新气象。不过,
佛教故事:佛陀教你不生气时间:2023-08-22
把愤怒当作一个孩子愤怒的力量是巨大的,但同时,愤怒也是软弱的,它就像一个没有自理能力的婴儿,它需要你的关心,这并不是说你要扶持它,而是说,你要关注它,引导它,削弱它所附
佛教故事:佛陀教你不生气时间:2023-08-22
快乐和不快乐如今,很多身外之物成为绝大多数人追求的快乐,诸如哗啦哗啦作响的钞票、一手遮天的权势,以及高高在上的地位等,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普遍认为快乐是存在于外在物质
佛教故事:佛陀教你不生气时间:2023-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