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各乘各宗都把得到正见作为修行最重要的前提。如《佛性论》所说,学佛要“以正见为先行”,因为正见总摄了戒定慧三学。陈兵教授把“得正知见”做为大乘根本四加行之一,并依经论和古德的开示,断言“无正见而修,称为盲修瞎炼”。
龙树菩萨把正见对于学佛修行的作用比喻为我们走路的时候要“先以眼见道而后行”,如果不能先认清道路,就会步入歧途。唯有正见能够引导我们走向圆满解脱,《正法念处经》说:“出世涅槃,正见为本”。只有正见才是我们超脱生死苦海,证得涅槃的保证。相反“一切世间愚痴凡夫根本系缚,所谓邪见。一切众生以邪见故,堕于地狱、饿鬼、畜生。”邪见只会使我们沉溺于无尽的轮回。《杂阿含经》说:“邪见者,谓此岸;正见者,谓彼岸。”
就像农夫如果拥有了一块良田,就可以在上面种出甘美的果实。当一位佛弟子具备了正见就可以出生一切世间和出世间的善法。佛陀在《大宝积经》里说,只有具备了正见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佛弟子,“若正见者名真佛子。”所以佛法的修行,所谓道谛,实质是以正见为体的。
既然得到正知正见如此重要,那么佛弟子怎样才能获得正见呢?依据各种经论的论述,我们把获得正见的途径整理为前提、助缘、正行三个方面,共九个项目。
一、获得正见的前提
1、皈依三宝,具足净信
要真正获得佛法正见,必须要以正信为前提,必须皈依佛法僧三宝,以佛为师,以法为药,以僧为友。只有皈依三宝,建立正信、净信,才能产生正见,进入佛法。
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中说:“佛法大海,信为能入,智为能度。……若人心中有信清净,是人能入佛法;若无信,是人不能入佛法。”一个人如果不相信佛陀是获得无上正等正觉的觉者,具足十力、四无畏等无上功德,不相信佛陀说的法是宇宙间最彻底究竟的真理,不相信佛的圣贤弟子们是佛法真理的实践者和证明者,那么他对佛法就不能真正认同和接受,当然就无法真正理解,产生正见了。没有建立正信的人,哪怕精通三藏十二部,于佛法也只会是入宝山而空手还,得不到佛法的真实利益。如佛陀所说:“若无信,是人不能入我法海中,如枯树不生华实,不得沙门果,虽剃头染衣,读种种经,能难能答,于佛法中空无所得。”这正是因为没有对三宝的信仰,也就失去了获得正见的前提和基础。
《华手经》说:“如是诸经违逆不信,不受不赞,不如说行,名坏正见。”没有信仰,恰恰是正见的最大敌人。建立对佛法的宗教信仰,具足三皈依,护持戒体,既是佛弟子的本份,也是产生正见的根本前提。
2、发菩提心
菩提心是大乘佛法的根本,是众生修行成佛的种子和本因。《大日经》说“菩提心为因”,大乘佛法一切修行成就都是建立在菩提心的基础之上。如果离开了菩提心,就失去了这个修行成就的种子。《华严经》说到菩萨有十种魔业,第一就是“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根。”
佛弟子只有发愿追求无上正等正觉,利益一切有情众生,才能以正确的心态、动机、立场和方法去追求无上菩提,才有可能获得正见。只有当一个人发菩提心时,才具足正见成就的根本条件。《大集经》说:“为菩提心而听法者即是闻声;至心忆念菩提之心是善思惟;观菩提心是名正见。”真正的菩萨既因发菩提心而得正见成就,又因菩提心和慈悲心,为救度众生而为他们宣说正见,令入正道。
3、严持净戒
戒定慧三学的因果关系和修行次第是因戒生定,由定生慧。严持净戒是定慧二学成就的前提。以如实知见的智慧为本性的正见,既是建立在戒定二学的基础之上,又含摄了戒学的内容。《大集经》说:“从他闻法生于正见。所谓闻者持戒威仪,威仪具故戒聚具足,戒聚具足已定聚具足,定聚具足已慧聚具足,慧聚具足已解脱聚具足,解脱聚具足已解脱知见聚具足。”一位真正具足正见的人,必然会持戒清净。同样,要想获得圆满正见,也必须要持戒清净。
二、获得正见的助缘
在我们学佛修行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善恶因缘。做为佛弟子要学会去判断利弊,应该有足够的智慧去抉择什么是有利于正见成就,什么是不利于正见成就的环境和条件。
1、远离恶缘
依据各经论所说,佛弟子要获得正见,就必须远离各种会增长愚痴、破坏慧命的外缘,必须要不毁谤三宝,不否定佛教的根本法印,对佛法不生疑悔,远离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这五种恶见,远离恶友,不以外道及其典籍为究竟,不从事算命占卜的行当,对佛法的闻思修不放逸懈怠,不浅尝辄止生增上慢,为人不奸欺谄曲,具足十善业道。
2、修诸善业
佛弟子要获得正见,除了要远离各种恶缘和过错,还要修集福德智慧,修习身口意善行,培养增长无贪、无瞋、无痴三善根。《华严经》说:“是诸众生成就身善业、口善业、意善业,不逆贤圣,信受正见,行善业因缘故,身坏命终生于善处。”
《成实论》中说有四个条件可以使人增长善法,成就解脱。第一是住善处,指生于有佛法流行的地方,远离五难之地;第二是依善人,指能够生值佛世。第三是宿殖善根,指没有聋哑等残疾。第四是自发正愿,指学习佛法,得到正见。这四个条件总结起来,其实就是要生生世世都能值遇佛法,修习正法。佛弟子们都知道,这其实是非常不容易办到的事情。如果想要满足这个条件,依《大智度论》,说到底还是要“自行正见,亦教他正见”。《大智度论》:“是菩萨常乐为他说法,亦深爱善法故,得随意善众生共生,所谓为中国。人于中国不生邪见家。何以故?是菩萨世世常自行正见,亦教他正见,赞正见法,欢喜赞叹行正见者,是故不生恶邪见家。”
三、获得正见的正行
对于如何修行才能获得正见,小乘大乘经论一致都说要依止善知识,听闻正法,如理思惟,修习止观,渐次生发闻慧正见,思慧正见和修慧正见,如实了知四圣谛,亲证诸法实相,从而获得圆满正见。如《增一阿含经》说:“有二因二缘起于正见,云何为二?受法教化,内思止观。”《瑜伽师地论》说:“从他闻音,展转发生闻慧正见。为欲断除所治法故,又为修习道资粮故,方便观察。次依闻慧,发生思慧。复依思慧,发生修慧。由此正见,于诸邪见如实了知此是邪见,于诸正见如实了知此是正见。”
1、依善知识
《华严经》说:“一切佛法如是皆由善知识力而得圆满,以善知识而为根本。”《杂阿含经》记载,佛陀曾对弟子们说只有善知识能令我们产生正见,增长正见。因此,我们对于真正的善知识应该恭敬承事,请问听受,随顺不逆,如法依止,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正见的教诲和传授。
我们在依止善知识以前,应该尽量观察其是否有德有证,应该依经论所述善知识的德相多方考察。在现时代,佛弟子堪为依止的善知识,最起码应该具备正知见,对佛法的核心有着透彻准确的把握,善于观察弟子根性,对修行的道路具有正确的判断。佛弟子对与自己有缘的善知识,应该生起决定的信心,能够从其见地、修证、行为、人格等方面,强烈地感受到佛法的巨大力量。一旦决定依止,要视善知识如父如佛,不再以怀有成见和苛求之心,刻意去寻觅其过失,要对其教诫,信受奉行,依经论开示作圆满亲近。
2、听闻正法
《成实论》说:“正见必从闻佛法生,是故应习此佛法正论。”《大毗婆沙论》说,就像明眼人能避开艰险一样,一个人“多闻能知法,多闻能离罪,多闻舍无义,多闻得涅槃。”《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说:“若人闻经深信解,正见能除颠倒心。”听闻正法是生起正见、产生正信的起点。佛弟子应该多多闻听学习善知识的开示,阅读古今公认的大善知识的著作。尤其在今天真正的善知识寥若晨星,说法之人却多如牛毛的情况下,佛弟子更应该深入经藏,多读佛经,以佛菩萨所说了义正法为依止,认真系统地学习教理,对最重要的大经大论应该反复阅读,生起闻慧正见。
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一些佛教徒由于种种原因,参禅而偏空,念佛而废理,修密而成狂,或因文化程度不足,或因懒惰懈怠,或因贡高我慢,轻视教理的学习,毁坏产生正见的基础,不但自己执着邪见,还以盲导盲,害人害己。这些过失,其实都是由于闻思不足所造成的,正如《华严经·普贤行愿品》所说“如是不了知,斯由少学过。”
中国目前的年轻一代传统文化修养普遍低下,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佛典的学习能力普遍不足。很多人根本没有深入阅读经论的学习习惯和兴趣,倒是对于市面上各种以佛法为幌子的快餐读物欣赏有加,对于网络上流传的似是而非的相似法言听计从,分辨不清什么是正法,什么不是正法。完全不顾唯有佛陀与其圣弟们宣说的经律论三藏方能称为正法,反而把道听途说来的东西认为就是佛法。在根源上首先就出了问题,正见又如何能够建立起来呢?
这一点,我认为除了个人要纠正错误以外,佛教界应该也要负起一定的责任。因为这种状况的实质,是住持佛教者为四众弟子提供的佛法教育不足所造成。我们一方面要求佛弟子要广学多闻,另一方面佛教界应该要为他们提供听闻正法的机会和场所。
3、如理思惟
佛弟子在产生闻慧正见的基础上,应该更进一步对所闻法义如理思惟,产生思慧正见。因为依据《解深密经》,仅有闻慧是不能对佛法的义理产生胜解,只有圆满的思慧才能够真正理解佛法的义趣,较为准确地把握佛法的全体和基本原理。《杂阿含经》说:“正思惟者,未生正见令生,已生正见重生令增广。”《大集经》说:“如是二法无有差别,谓善思惟及以正见。”
如理思惟一方面要从宇宙人生最终极的问题出发,如世界的本源问题,生死问题,因果问题等,将佛法与其他各种宗教、哲学、科学等进行比较思考,从世界观、人生观上,深刻认识到唯有佛法才真正揭示了宇宙人生的终极真理,是解决宇宙人生根本问题的唯一出路,是众生超脱生死轮回、得大自在大解脱的唯一依靠。以思所成慧的力量,促成人生观、世界观的彻底转变,以正见的力量,建立坚固正信,成熟信根信力。《成实论》云:“信亦二种,一从正见生,二从闻生。从正见生,信则坚固。从闻生者,不能如是。”
如理思惟更重要的是对于佛法的基本原理:三法印,实相印,四圣谛,二无我,因果缘起,涅槃寂灭等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抉择。既要在思辩逻辑层面搞清楚,更要在止观当中,观察到身心内外世界的实质确实符合佛法所说,从而生起定解,成就世间和出世间正见。
4、修习止观
依《解深密经》,思所成慧虽能“善解义趣”,但是对教理的认知仍旧停留在思想意识层面,不能使实相谛理明显在前,成为现量的亲证,见道解脱。所以,还要在思慧的基础上,法随法行,修习止观,成就圆满修慧,获得修慧正见。
获得修慧正见主要是通过在定心中修观,《涅槃经》云:“毗婆舍那名为正见。”佛弟子以毗婆舍那的思择力,对世间正见的染净因果,出世间正见的二无我、四圣谛等称量观察,“于法简择,极简择,最极简择”,在三昧中如实证知,以无分别智现证诸法实相,以后得智慈悲济世,获无漏有学、无学正见,方才成为真正清净圆满的正见。
止观修行是一套有着严密次第和技术要领的实际操作。学习者应该在有修有证的善知识的传授指导下修学,应以正见为导首,采取定慧双修、解行相应的方法,精勤修学,自知其心,自净其心,逐渐深入,得尝法味,获大利益。
四、结论
以上三个方面,九个步骤,是大小乘经论共说的获得正知正见的必经之途,尤其正行部分其实是《瑜伽师地论》所说三皈依后的四正行,是一切学佛人的必修功课。佛弟子应该深刻认识到正确的见地对佛教,对人生,对修行的重大意义,对正见生起大希求心,依照经论所示,如法受持,如说修行。我们应该如《优婆塞戒经》所说,观察“人身难得。虽得人身,难具诸根。虽具诸根,难得正见。虽具正见,难得信心。虽得信心,难遇善友。虽遇善友,难闻正法。虽闻正法,难得受持。”佛弟子应视正见如命,护正见如目,修正见如宝,发大菩提心大慈悲心,以正见自利利人,令正法久住,众生得度。
第四章 马哈咖沙巴如何遇上佛陀继续我们的故事,现在要回来看马哈咖沙巴(Mahakassapa)。㈠在他来到十字路口之后,他去了哪里?如前述,当两个沙门分手时,大地被他们的出离
佛陀的圣弟子传时间:2024-11-14
弘一法师:如何改习惯?吾人因多生以来之夙习,及以今生自幼所受环境之熏染,而自然现于身口者,名曰习惯。习惯有善有不善,今且言其不善者。常人对于不善之习惯,而略称之曰习惯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2
经言:人之谤我也,出初一字时,后字未生;出后一字时,初字已灭。是乃风气鼓动,全无真实。若因此发嗔,则鹊噪鸦鸣,皆应发嗔矣!其说甚妙。而或谓: 设彼作为谤书,则一览之下,字字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9
从前有位虔诚的佛弟子,每天都从自己的花园里摘来鲜花用以供佛,法师见了,非常欣喜地告诉她,常常用香花供佛的人,来世会有庄严的相貌。这位佛弟子听了也很欢喜,她说:这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7
药师佛法门小常识药师法以药师如来为本尊﹐为息灾﹑除病﹑延命等目的所修的法门。其中﹐天台密教则以七佛药师为本尊﹐故谓为“七佛药师法”。药师净土药师净土(净琉璃世界
佛教知识时间:2024-11-07
请看世尊往昔是如何放生救生的 金光明经卷第四流水长者子品第十六 佛告树神。尔时流水长者子。于天自在光王国内。治一切众生无量苦患已。令其身体平复如本。受诸快乐。以
戒杀放生时间:2024-11-05
首先,你必须认清一点,香道不是香薰,不是买一盒你最喜欢的香水或精油来熏房子的,香道是品尝各种天然香木发出的香味的变化的。所以只要是沉檀原味香,都是可以值得买来慢
香道道具时间:2024-11-02
单品香要选择用料纯正,不含化学粘合剂等化学成份的为好。真正的天然单品香在燃烧的过程中没有明显的香气,不使用亮丽的色彩(染料中含有甲醛)。从传统香品制作工艺及功效
香道培训时间:2024-10-27
五欲把灵魂弄丢了宣化上人慈悲开示:世人都迷于财色名食睡,岂知那是地狱五条根。第一是嗜财如命,刚才已讲过。第二是好色。在很多家庭里,丈夫有不少女朋友,妻子也结交很
宣化上人时间:2024-10-27
虽然从政治和社会的权力关系而言,现代化一重要的意义在于宗教与政治之间形成了政教分离的格局,从而把公共性的社会空间交于俗世性的政治去处理,宗教逐渐从全能性的意识形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2
香道,亦如茶道般,有一套繁琐的工具与礼节。其实,焚香是一件简单的事,但是如果进入欣赏的层次,甚或成为纯粹的艺术,就会变得严肃起来。繁复的香道仪式不仅成为了一门艺
香道与生活时间:2024-10-21
觅善知识,得有缘!你若想希望什么样才算是善知识?佛在世的时候,以佛所说的历来因缘,一个字,自己不认识,问到别人,别人跟我说,这就是善知识;一件事我自己不明了,别人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0-20
第三章、佛法究竟主张什么样的人生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只顾耕耘,不问收获。尽心尽力,不贪不求,无疚无愧,自在自得。领悟了佛法的宇宙观和因果观,佛法的人生观也就顺理成章了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6
第四章、究竟应当怎样修行佛法不离佛法行世法,不废世法证佛法。佛法之修行,被蒙上了太多的神秘色彩。结果,不仅佛门之外的人如堕五里云中,难明真象,而且连诸多佛门之内的人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6
前言佛教,严格地说,并不是一种宗教,因为它不仅不信仰一个至高无上的神灵,而且根本是无神论的。佛教是佛陀的教诲,一定要说它是宗教,也只是意味着它有所宗(宗旨)有所教(教诲)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6
第一章、佛教如何看待宇宙有乃空现,莫讳空而执有;空在有中,非灭有以明空。本章副标题中的后一句(空在有中,非灭有以明空),是江味农居士所著《金刚经讲义》卷三第37页的一句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6
【问题】顶礼嘎玛仁波切!请活佛开示,从佛法因果角度来看,应该如何理解犯太岁和本命年?【嘎玛仁波切答】总体来讲,犯太岁、伤太岁等,是依照道教的说法。藏传佛教里面,一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6
将谈斯旨,须先声明者二事。一、凡学各有其学之相貌,如一般人有一般人之面貌,瘦者、肥者、白者、黑者不一而足,今欲认识其人。则只认明其人之为白、为黑、为肥、为瘦而已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5
[释了幻]婚姻与佛法:声闻、缘觉乘的离欲观 声闻、缘觉乘的离欲观声闻乘:指听闻佛陀声教而证悟之出家弟子。缘觉乘:不必亲闻佛陀之教说,系独自观察十二因缘之理而获得
悟性时光时间:2024-10-11
黑龙江大庆市佛教协会举办第二届学习佛法交流会交流会现场法喜充满2012年7月14日至15日,黑龙江省大庆市佛教协会第二届学习佛法交流会在大庆市净觉寺隆重举行。大庆市佛教
佛本生故事时间:2024-10-10
问:三灾到时,天地亦坏,唯四禅天不坏。此时四禅天以下至阿鼻地狱之灵魂如何。范古农答:火灾坏初禅,水灾坏二禅,风灾坏三禅。此火水风三灾,仍自心三毒所感,不从外来。到此之时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07
前言根源于佛陀自觉的佛法,自印度南北分传,为了有益于人心,为了解决世间的苦痛,法门竞出:或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或说世间一切善法皆是佛法;或说不净观是甘露门;或说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9
我们去访问基督教所办的社会慈善福利机构,他们照顾乐龄老人、孤儿,这个功德很大。在佛法来说,如果着相,做这些慈善事业是修三界的福报;如果离相修善,就是无量功德。功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5
你有心想万缘放下、一心念佛,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不要放在心上,老老实实一心念佛就行了。如果念佛,还想学这个,还想学那个,你就放不下了。特别是世间最关紧要的,就是是非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5
在学佛之后。很多道友总感觉自己所学的不够。了解的不够透彻。经典看的不够丰富。以念经来说,念一部经嫌少,念两部经又嫌太长,听说《华严经》最圆满,就只念《华严经》。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09-24
无论谁学佛都想改脾气,为什么改起来那么难,甚至继续挑丈夫或妻子的毛病?想管对方,遇到不同意见的时候还在辩论,总是生不起恭敬心,这一般都是不深信因果造成的,这个因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22
现在在中国谈起佛教,常常会受到别样的眼光。反应常常会是那是迷信、太消极,太保守。把佛教作为智慧之学,最起码作为哲学思想来看的,真是少得可怜。智慧的佛教,教人获得
文化漫谈时间:2024-09-19
佛法在世间(三则)刘先和一、善良与慈悲我长久以来总是认为,善良就是慈悲,慈悲就等于善良。从对妻子的观察中我才得知,二者之间有明显的差异。妻子心地很善良,极富有同情心,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16
如何拥有幸福的婚姻问:现代人如何拥有幸福的婚姻?大安法师答:首先,夫妻要有共识,爱与慈悲是幸福的能源。耕云先生言:什么是幸福的能源?就是爱与慈悲。爱也是道德的源泉。《
情感世界时间:2024-09-16
1 有个同修在没有学佛之前,曾经堕过几次胎;学了佛之后,知道忏悔,天天念经回向给这些被她杀害的胎儿,希望能化解怨结。但是,其中一个对她一直不谅解,使她感到非常痛苦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14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如何多情又不留遗恨?清代的书画家中,才艺与品格可圈可点的就属赵之谦,是颇为令人尊重的一位。年少时由于家逢巨变,一时间顿入穷困之境,所以只有靠煮
布衣百姓时间:2024-09-07
茶,解渴之物;茶,禅茶一味。饮茶的经历与心境,有相似也有不同。茶中的六种境界,是在境里还是境外,心中自有答案!境外凡开始喝茶时,茶味都是一个样苦的。茶味单一,味
行业资讯时间:2024-09-05
佛教认为一切有情众生所遇到的顺逆境界等,皆离不开“因缘果报”的支配,《三世因果偈》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我们的命运是随着业力的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4-09-04
自古以来,信佛的人很多,而成佛的人很少。仔细检讨一下,不是佛法不灵,而是信佛的人动机不纯。绝大多数人,名义上在学佛,而潜意识里却只想求佛——求佛菩萨保佑我逢凶化
佛答时间:2024-09-04
放下心中的执着点其实求学问是一个放下的过程,放下很多的执着点,心里就没有罣碍。心里一没有罣碍,心清净了,就长智慧。假如每一天罣碍的是想吃些什么,想穿些什么,想玩些什么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01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浅释》◎一九八三年宣化上人讲述于美国加州洛杉矶金轮圣寺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如是我闻”,在
宣化上人时间:2024-09-01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我们想要影响其他人生一种信心,自己就要实实在在地去行持佛法,所谓“依教修行”,依佛所说的教法去修行。这个修行,我们知道一点就修行一点,知道多少
宣化上人时间:2024-08-31
什么叫灵验?古人有句话说,「诚则灵」。法门,《金刚经》上说得很清楚,「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为什么这个人念得灵,那个人念得不灵?不是法门的问题,是诚敬心的问题。
向生净土时间:2024-08-30
不以凡夫衡量佛法至尊上师达真堪布仁波切致佛子们的一封信(连载一)各位佛子大家好: 随喜你们为了父母众生的解脱而精进修行的功德! 随喜你们在各自的生活与工作中为父母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4-08-29
第九章 如何修持三十七道品遇见佛法的众生,首先要安立「戒清净」,修习三十七道品,以证得「预流圣人」的境界。现在,我将简要地描述吾人如何修持三十七道品。修持「七清净道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4
基本佛法 3布施供养法增比丘(Bhikkhu Dhammavaro)布施是以自己所拥有的物品施与他人,这是舍与的思念(cetanā),在执行时能消除对布施物的执著,在业报上是能获得财富。布施能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3
轮回真实案例:毁谤佛法后世成哑女自从看了邓老师网站上的有关催眠案例后,心里非常激动,一直想联系邓老师,凑巧的是邓老师刚好有空,我便匆匆的赶到邓老师的工作室。第一
因果轮回时间:2024-08-22
达真堪布:若是得到了佛的果位,世间的利益自然而然也就得到了如果无量众生能依靠菩提心,能修持菩提心的话,很顺利、很容易就能获得解脱,能获得究竟佛的果位,很顺利就能
为人处世时间:2024-08-21
四念处内观智慧禅法定:定如何选择目标四种护卫止禅法舍弃我禅师一般上,修禅者会有意或在潜意识里都把定列为修禅的目的。又由于这些人不了解定可分为正定和邪定,因此导致许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19
跟《金刚经》学心态。《金刚经》一开始,就提出了一个人生的大问题:“云何降伏其心?”也就是滚滚红尘中的芸芸众生,如何才能降服心中乱七八糟的想法?如何才能使得自己身
佛答时间:2024-08-18
学佛法以贤良的人格为前提,一个人人品不好,佛的事业没办法承担,你魔的那道关也很难过,很多时候,不是靠法过关,关键是看你的人品,人品不好的话,这个魔考的关就过不掉
佛答时间:2024-08-18
修行,不一定要到寺院,也不一定要像老僧入定,其实在我们的生活里,做人处事都应该要有修行,有修养。日常生活的修行包括:一、衣食住行的修行:例如,穿衣只要朴素、保暖
佛答时间:2024-08-18
问: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请问一位富翁能不能带他的全部财产回去?末学有问过很多人,他们说不能带回去,但是末学觉得能带回去,又能带回来。大安法师答:你的“觉得”也有
佛答时间:2024-08-18
文:静波法师有一个出家人呢,曾经问云居禅师:“弟子每做一件事,事后总是不胜懊悔,为什么有了那么多的懊悔呢?” 每个人不都一样吗?做了事以后,好事后悔,我傻子,我
佛答时间:2024-08-18
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在世间生活难免会犯错学佛修行也是如此对于我们佛弟子来说持戒修行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可是如果因为种种因缘条件不小心犯错破戒了心中不免产生疑
佛答时间:2024-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