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看

佛教的出世思想是消极的厌世思想吗?

藏传法师 2016-09-27

佛教的出世思想不等同于消极的厌世思想

很多人把佛教的出世思想和消极的厌世思想混为一谈是十分错误的。

厌世思想或叫遁世思想都是悲观厌世,逃离现实的一种避世思想,其根源是对社会缺乏正确的认识,自己缺乏处世的勇气和责任感。这种厌世、避世思想缺乏度众悲智的小乘人有之,教外隐士之类有之,生活处于逆境中的人也有之,但这和大乘佛教的出世思想不同。

大乘佛教的出世思想是建立在对虚幻假象掩盖下的无常苦空世界本质的觉悟和对常乐我净彼岸的追求的理想基础上的。

大乘的出世思想原则是悲不弃世,智不堕世。就是说,要认识世界的无常苦空、虚幻不实的本质而放弃一切贪恋之心,但需要有济世度众的大慈大悲心,不能放弃苦海众生,自求彼岸的涅寂静(堕入寂灭)。

虽然破除了粗细两种转世因缘,对虚幻的世界没有丝毫贪恋之心,但为度化苦海众生,需要处在世上,与众生同甘共苦,承受众生苦难,直至一切众生脱离苦海。

在处世期间,由于慧心常明,不会堕落为贪嗔痴诸惑的奴役,如同莲藕,虽在泥中,却能保持洁白如玉的品质,即生在泥中而不染。

大乘出世思想的本质是消除无明贪恋之心,并不是厌恶和逃避现实,自求净乐。

身处五欲之中而以智慧常保清醒,不贪恋荣华富贵,这才是真正的佛教出世思想。

在成佛之前需要无数世的双资粮成熟期,在这期间脱离不了粗细两种生死,想出世实际上出不去,仍须处在世上,既然避免不了转世,就要积极创造转世殊胜人身的福德因缘。在诸福德资粮中发利众菩提心,行利众诸善,戒自身诸恶行是最主要的。

因此,悲观厌世,放弃利众善行,自己单独寻求离世寂灭常乐是违背大乘教义的。

更新于:2016-09-27 2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