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财过患
有钱是好事吗?绝大多数人的答案恐怕都是肯定的。而从佛法的角度看,拥有钱财,既有利也有弊。
对于凡夫而言,我们总是沉迷于钱财的利益,很少能发现钱财的弊端。实际上,由钱财引发的悲剧每天都在发生:因为钱财,子女把年迈的父母驱出门外;因为钱财,兄弟姐妹反目成仇,断绝往来;因为钱财,恩爱的夫妻争吵不断,最终离异;因为钱财,多年好友恩断义绝、视同路人。这些现象层出不穷,都在生动地向我们展示着钱财的弊端。
那么,钱财为什么会引发这些悲剧?钱财真的有罪吗?佛法告诉我们:有罪的并非钱财,而是我们对钱财的贪欲。凡夫的贪欲是不可满足的,如果任其发展,我们只能沦为贪欲的奴隶,如《因缘品》中说:
虽降珍宝雨,贪者不满足。
意思是说,即使各种珍宝从天而降,缤纷如雨,贪心的人也不会满足,他们只会渴望更多的珍宝。
密勒日巴尊者说:
财初自乐他羡慕,虽有许多不知足,
中被吝啬结束缚,不舍用于善方面,
乃着敌魔之根源,自己累积他人用,
最后财为送命魔,希求敌财刺心痛,
应断轮回之诱饵,我不希求魔之财。
密勒日巴尊者把贪财之心比喻成送命的魔王、轮回的诱饵——贪财之心让我们在最初追求钱财时汲汲营求、烦恼焦虑,中间守护钱财时非常吝啬、不肯布施,最后还会因为希求敌人的钱财而断送性命。贪财之心实在是招来无边祸患的根源。即便如此,我们依然执迷不悟,于是就被贪欲牢牢地绑定在轮回中,受苦无尽,难以解脱。
那么,怎样才能化解钱财带来的弊端呢?诸多经论告诉我们: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少欲知足”的心态。什么是少欲知足?《涅槃经》说:
少欲者,不求不取;知足者,得少不悔恨。
龙树菩萨在《亲友书》中说:
佛说一切财产中,知足乃为最殊胜。
是故应当常知足,知足无财真富翁。
意思是说,财产并不是以钱财的数量来计算的,知足的心态才是最殊胜的财富。少欲知足的人才是真正的富翁。
冈波巴大师对于贪财的过患也做过一系列深刻的开示:
对于物质资财,无论怎样的贪心吝啬,临死之时仍然赤裸空手而离去,实在无益。
斩断对欲乐的贪恋,而无贪守本,是自恩自惠的事;安贫知足,不贪欲乐,是自恩自惠的事。
不执一物,比供施所有财物殊胜。
因此,只有摆脱贪欲的束缚,珍惜已有的财富,常怀少欲知足之心、感恩之心,我们的生活才能像天空的白云一样自在,像春天的流水一样欢快。
知足常乐
给大家举个真实的例子:比尔盖茨曾经是世界首富,而他对待钱财的态度,或许能对我们有所启发。
比尔盖茨夫妇非常疼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在满足孩子们的钱财要求上,他们绝对是吝啬的。盖茨说:“再富也不能富孩子。”盖茨的小儿子罗瑞总是抱怨父母不给他买梦寐以求的玩具车。比尔盖茨曾公开表示过:“我不会将财产留给自己的继承人,因为这样对他们没有一点好处”。
北京时间 2012 年 1 月 16 日晚,财经信息网站 Frugal Dad 上发布数据称,2007 年至今,比尔盖茨已向慈善事业捐款 280 亿美元,帮助、拯救了近 600 万人的生命。捐款数额占其净资产的 48%,比美国政府对外国援助预算还多 20 亿美元。
比尔盖茨虽然富甲天下,但并没有贪执钱财,而是对钱财保持了理智的观点,因此化解了钱财可能带来的种种祸患。这不仅给家族树立了榜样,更给他的子孙后代留下了少欲知足、乐于布施的真实财富,这种无形财富的价值远远高于有形财富,更是任何怨敌都无法抢夺的。
如果我们能依据以上的佛法教言,充分认识钱财的弊端、贪欲的过患,保持少欲知足的生活态度,这样,既能避免钱财带来的悲剧,又能平息贫穷造成的烦恼。无论有钱还是没钱,我们都能做一个真正的富人。
憨山大师:放生有十五种神奇的功德与利益放生的好处很多,我国明代著名的憨山大师说,放生有十五种功德与利益:一.放生合天心。二.放生顺佛意。三.放生免三灾。四.放生离九横。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1
摘自净土法门《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203集 2015年6月24日 我们修净土,真正能得受用是清净心现前,得小受用;平等心现前得大受用。清净心现前,生凡圣同居土;平等心现前生方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1
清是清净,听到不生染浊心,浊染心,看到也不生染浊心,这个很重要。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生起正念,不生邪念,这一点非常重要。“扬者宣扬,由能宣扬实相法故”。这个音声讲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31
9月28日信息,据媒体报道,考古学家在赣州市文明大道原水泵厂棚改地块发现一座古墓,工作人员对古墓进行发掘,在墓葬中发现了一张弩机和铜镜,研究人员称,这座古墓的主人
行业新闻时间:2025-01-28
面对佛陀,我们就能得到很多修行启示从佛陀盘腿端坐在莲花坐台上,右手结降魔印置于右小腿,左手托钵于腹前,我们可以得到很多启示。我们先来看看,佛陀为什么左手托钵。佛
其他因果故事时间:2025-01-28
有一个小和尚,每天在庙里潜心研究佛经,参禅打坐。十年后他感到自己慧根已生,已有佛心。有一天方丈突然召集全寺上下,宣布要挑选有慧根的小和尚接任方丈一职。从此小和尚
佛教知识时间:2025-01-26
为什么我修行总是不得要领?色身上的变化,初学过程中有八种变化,是每一个修行禅定的人都会经历的。──────────────────当我们用功到一个足够的进度时,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5
人的手腕上有很多穴位,按摩不同的穴位可以治疗不同的疾病,手背处有阳谷穴、阳池穴、阳溪穴经常按摩这几个穴位可以补阳气改善气色。手腕内侧有神门穴、大陵穴、太渊穴经常
沉香知识时间:2025-01-25
在你的生活中,或许见过这样的人:他们的长相不算好看,却会莫名给人带来一种很舒服的感觉,和他们相处会感到一股平静喜悦、简单纯粹的能量。同样,你的生活中或许也遇到过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2
对于这样的法门,凡夫根本不要来思惟,你怎么思惟呀?阿弥陀佛的大愿经过五劫思惟,你怎么去思惟?所以,我们就老老实实念「南无阿弥陀佛」,真为生死考虑,你就念 「南无阿弥陀佛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5
方海权:我们是幸运儿,是幸运中的幸运 修学者,必须修学好,使自身能够大智慧,得到大利益。 要从何方面入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福德之本必须从孝顺而生,这是我们必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11
黄念祖居士:我们做什么,佛都知道 我们做什么,佛都知道 黄念祖大德《观经》说:“诸佛如来是法界身,法身遍入一切众生心想中”佛的法身一切都入到众生心中的想念中,所
金玉良言时间:2025-01-09
惟贤法师答:善恶是有一定分别的,善恶分明,不能混淆。在佛法里解释,善以利他为前提,恶以害他为前提。能够利他就能够自利、自他两利,那么对眼前和将来都有好处,这就是善。假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5
太虚大师永远是我们学习的典范释惟贤我于上世纪一九三六年至一九四一年在太虚大师创办的重庆汉藏教理院读书,亲自接受了大师的教育。一九四五年抗日战争胜利,又曲开县赴重庆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2
阿弥陀佛我们的依靠现在是释迦牟尼佛的末法时期,释迦佛已经灭度了,弥勒佛还没有来到这个世间。所以在第四尊佛、第五尊佛之间这样的一个空荡的时间,众生就很可怜了,他依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9
东林佛号把我们的悲心唤醒东林佛号念得一定要深沉一点,然后掌握它的节奏。一句佛号走四步,它有抑扬顿挫的关系,要唱得哀婉有致,这样容易摄心,可以把我们的悲心唤醒,感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8
礼敬地藏菩萨的利益地藏经地神护法品:「是人若能塑画乃至金银铜铁作地藏形,烧香供养,瞻礼赞叹,是人居处即得十种利益:一者土地丰穰,二者家宅永安,三者先亡生天,四者见存益寿
地藏菩萨灵感记时间:2024-12-28
噶玛(karma)是梵文的音,意思是“业”,从造业方面来说有分身、口、意三个部分,从果上面来说,有善业、恶业、无记业三种。从时间方面来说,有造作行为前的动机我们称做“
大宝法王时间:2024-12-20
在有些人的观念中,之所以选择修行佛法,大部分是因为生活出现了问题。他们认为,有的人突遭不幸,心情郁郁,学佛是想找寻一个心灵的寄托;有的人脾气不好,难以改变,是想
佛答时间:2024-12-19
《地藏菩萨本愿经》阎罗王众赞叹品第八浅译梦参老和尚主讲(二)所以要靠我们自己的信心转境而不被境转! 人家说是菩萨,我们就观想他是菩萨,像我刚才所说的杀牛杀猪的,菩萨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2-16
《地藏经》是一部荐亡易诵的经典,在教界有佛门孝经的美誉,是佛陀在忉利天为其生母摩耶夫人所宣说的经典,主要内容是叙说地藏菩萨「因地」的孝行故事;本生的大愿大行--
地藏经感应时间:2024-12-13
有的人一听到别人跟他说‘阿弥陀佛\’,他就说:‘不好意思啦,念小声一点啦,让别人听到不好意思啦!’你想想看,我们这张嘴什么不好的话都说,譬如现在最流行的什么‘伤脑筋\’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0
世尊。我观未来及现在众生。于所住处。于南方清洁之地。以土石竹木作其龛室。是中能塑画。乃至金银铜铁作地藏形像。烧香供养。瞻礼赞叹。是人居处。即得十种利益。何等为十
地藏经感应时间:2024-12-06
出家剃度及沙弥生活——《沙弥别行篇》解读第一章 出家的意义济群第二节 劝说出家的利益这一部分,律祖引用《华手经》、《大智度论》等经论,进一步阐述劝说或辅佐他人出家的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5
为什么护持网站为护持正法呢?在以前年代,由于没有网络,所以经书及法宝都以手抄或印刷为主。现在网络普及很快,而且大大降低了佛法传播的成本,印一本佛书或许要几元钱一
佛教知识时间:2024-12-03
地藏菩萨的威神力量实在不可思议,如果有按照上面所说断恶修善的善男子善女人听到这部《地藏经》及地藏菩萨的名号,或者是恭恭敬敬瞻仰,经常的诚心毕恭毕敬礼拜地藏王菩
佛教知识时间:2024-12-03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在我们学习实践当中,最主要是僧宝,先是依僧宝而闻法,以开智慧而见佛。所以佛法一代一代传下来,非常的不容易的,除了内在有浓浓的那份情感,那种信仰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2
《七俱胝佛母准提大陀罗尼经》的记载 据《七俱胝佛母准提大明陀罗尼经》所记载。诵持准提陀罗尼,能得到光明独照。所有罪障尽皆消灭。寿命延长。福德智慧增进。并得致诸佛
佛教知识时间:2024-12-02
年轻人独身主义,基本上是因为,或许他们也是知道感情是苦的,看到社会上有人这么做,甚至父母,父母的感情如果不快乐, 他也排斥感情、对家庭也没有一个希望,所以他宁可独身。但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9
文:净界法师佛者觉也,为什么以觉悟作根本呢?因为所有佛菩萨的功德,都是因为觉悟才去布施,因为觉悟才去持戒,因为觉悟才修忍辱…所以整个波罗蜜的行动力,来自于觉悟。
佛答时间:2024-11-24
科技进步的危机科学家在皮毛上转来转去,发明这些东西,好像有所得,其实把本有的智慧都忘了。◎一九八三年二月廿五日晚间开示于万佛圣城所有的人类,一切一切都是向外驰求
宣化上人时间:2024-11-23
念诵地藏菩萨,绝不会堕入三涂。不过,轮转要经过多一点,不论《地藏经》、《占察经》,《十轮经》也好,只要称诵地藏菩萨名号,现在结了缘,都能得到这些功德的。因为地藏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1-19
上师教言集:为什么有的人生下来就不漂亮,不健康,很难看?为什么没有福报,怎么努力也挣不到钱?而有的人生下来就漂亮,健康,人见人爱?不是没有原因,有原因的。短短一天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13
世尊的开示:有六种不良习惯会导致钱财日耗减 《佛说尸迦罗越六方礼经》 ……佛言。复有六事。钱财日耗减。一者喜饮酒。二者喜博掩。三者喜早卧晚起。四者喜请客。亦欲令人
佛教知识时间:2024-11-04
虽然大家都知道一个道理,那就是当佛陀涅槃后,就不再在世间住世,而出家人就承担了如来家业,代表佛向世间传播佛法,所以当佛不再住世的时候,出家人就是佛的代表,所以出
居士人物时间:2024-11-02
邪YIN会毁掉我们的人生的福报我们的福报是:健康,寿命,面貌、事业、名声、家庭、财富等等。 一、健康: 中医认为肾上通于脑,主骨生髓,脑为髓之海。《黄帝内经》中说:“
戒邪淫故事时间:2024-10-26
我们活着为什么?我们永远都应该以利人为前提。利人,就要从不障碍人开始做起。一九八O年三月廿一日晚间开示于万佛圣城我们活着为什么?我们人这个“我”是谁?是你、是我,也
宣化上人时间:2024-10-25
对因果的认知2018夏安居讲法 摘弘恩法师问大家一个问题,我们了解因果吗?懂因果吗?很多居士肯定在心里面说“我懂啊,我当然懂啊,学佛的人能不懂因果吗”。其实错了,因果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9
在加拿大温哥华,我遇到一位热心的女士,她经常照顾我们的生活,也为我们的行程做安排,为法会等佛事活动操心。这位女士的人事关系处理得很融洽,起初,她在我的心目中象天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3
经行的利益十诵律云:“经行有五利:一剿健(剿音巢轻捷也),二有力,三不病,四消食,五意坚固。”三千威仪经:“有五处可经行:一闲处,二户前,三讲堂前,四塔下,五阁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09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4-10-06
1现在这个世界,由于交通便捷,距离缩短了,哪个地区有哪些善知识,几乎我们都能知道。可是这些善知识都有自己的道场,请也请不来,想请他来住世,谈何容易?2今天交通便捷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8
勉强找时间来学一学,不能一心一意去做,拔除“根本业缘”是不可能的,刚强众生难调难伏就在这里。不说一般的道友,我们出家弟子对这种道理人人都懂,也知道修行好,也是下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09-25
达真堪布:会供的殊胜功德利益略说会供是我们经常修的一种法。会供不仅仅是一种供养,其中也有很多殊胜的修法。整个会供的内容可以分为加持供品、迎请、供养、忏悔、斩魔、
谈佛说禅悟人生时间:2024-09-23
呷绒多吉上师 开示连载(406):因果是不虚的,但很多人都不相信因果。为什么呢?他觉得看不见,看见了也认为不存在因果。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呢?有些人看见某一个人一辈子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22
当某位藏传喇嘛教导一个牧民时,牧民所想要的可能只是健康、富裕的加持而已,而不是追求证悟。这类加持在西藏的环境有它的作用,就像在世界上其他地方,巫术或者算命各有其
文殊花开时间:2024-09-20
一、以此持八关斋戒一日一夜功德回向发愿求生极乐世界可以得中品中生。 若有众生,若一日一夜持八戒斋,若一日一夜持沙弥戒⑴,若一日一夜持具足戒⑵,威仪无缺,以此功德
佛教知识时间:2024-09-14
1 我们学佛,学什么?学佛的存心、学佛的大愿。佛的心,念念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佛的愿,希望一切众生破迷开悟。2 诸佛如来都是用真心,不用妄心。我们今天学佛,无非是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13
1 人是有寿命的,但是命运是可以转变,问题是你相信不相信?肯不肯真干?你如果真的相信、真的肯干,转得很快!从什么地方转?从心上转,身是受心理的支配,“一切法从心想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12
内容概要:真心修道人,不见世人过,三岁小儿能知,八十老翁难行,愿大家多长智慧,少生烦恼,创建和谐社会任重道远,不妨先让自己心平气和。学佛之后,对自己的要求逐渐提
佛教知识时间:2024-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