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看

净土法门的特点 体现在“感应道交”四个字上!

汉传法师 2017-01-13

净土法门的特点,体现在“感应道交”四个字上!(资料图)

善导大师,隋末唐初人。是中国净土宗第二代祖师,他将龙树、天亲、昙鸾、道绰大师的净土思想之脉络,继承光大。在中国佛教鼎盛的时期把净土法门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这种历史贡献功德甚深。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善导大师作为二祖,跟净土宗的第一代祖师慧远大师,在精神血脉上有着继承关系。何以故?我们从史料的记载当中得知,善导大师曾经到庐山东林寺去追踪慧远大师的足迹。

慧远大师往生后,距善导大师出生的年代也就是二百多年。慧远大师是把净土宗推向第一次高潮的代表人物,是以启建白莲社作为标志。

这个标志不仅是净土宗的一个标志,乃至是中国佛教进入辉煌时期的一个标志。从慧远大师在公元402年启建白莲社开始,中国的佛教就进入一个全面辉煌的时期,这个时期延续了四百五十年左右。到了唐朝的“会昌法难”,作为一个终结,以后佛教就进入到比较衰微的时期了。

鸠摩罗什大师曾经赞叹慧远大师是“东方护法菩萨”,这并不是溢美之词,他是有经典依据的——佛曾悬记在未来震旦国有位护法菩萨应世!所以当时古印的很多修行人、比丘都向庐山顶礼,说庐山有大乘开士在这个地方应化,就是指慧远大师。可见慧远大师在那个时代的精神影响力在教内各宗各派都是一个高峰型的人物,这样也必然对善导大师具有很大的精神感召力。

善导大师出家很早了,出家之后,他就到处参学。那是为了生死一大事去参访善知识,真像古人所说的“一瓶一钵垂垂老,千山万水得得来”。

那我们来看,善导大师在庐山东林寺会获得什么呢?我们可以推想:慧远大师的精神感召力在什么地方?

慧远大师身上有三个明显的特点:第一就是持戒精严,尊重戒律。第二对于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往情深。他的老师是道安大师,也是佛教界一位了不起的泰斗级的祖师,他的宗教信仰的归宿是在兜率内院。但是作为道安大师的得意弟子,慧远大师在信仰的归宿当中,却选择了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净土。那这没有相当的胆识和远见、对西方净土的一往情深,是不可能有这么一种信仰的归宿的转变的。用他在东林寺三十年这样的潜修,足不入俗,送客不过虎溪,来完成往生极乐净土的事情。这是第二个特点。

第三个特点,可能对善导大师会有很大启迪的就是在慧远大师身上,无论知见、还是修行实践,都体现着感应道交的特点。

慧远大师除三次定中见佛外,又有梦感山神,诘旦,木材布地,建“神运殿”;在江边虔祷,感文殊金像浮出水面,迎请至寺建阁供养;诵《海龙王经》,感龙升空布雨解亢旱;用观、念之法,将古印度石窟之佛影,呈现水中。并将佛影淡彩图画出来,光相炳然,若隐若现。传布遐迩,见者莫不惊诧。成为东晋时颇具轰动效应的奇闻。

而且慧远大师对于《周易》有深刻的理解,认为《周易》的体性,本质特点就是谈“感应”两个字——“易以感为体”。

所以这些宗教精神和净土的感应思想,必然对善导大师产生影响。

于是我们看善导大师一生的这种行业,也是注重戒律,对净土一往情深,专修专弘,而且尤其注重“感应”一道。

净土法门的本质特点,就体现在“感应道交”这四个字上!法界之奥秘,甚深哲学义理的讨论,可能“感应”二字,是最玄妙的学问,也是最实在的宗教体验。

所以净土法门,你首先要相信,有西方净土,有阿弥陀佛。但这种相信为什么难信呢?它不是我们四维时空态里面的事情,它不是我们心意识里面的事情,它不是我们逻辑思维所能想清楚的事情,它是从无相的法界生起的无不相的妙境界相。

那这样“感应道交”的特点,在善导大师的著作里,在他的实践中,也比比皆是。

比如善导大师在造《观经四帖疏》时,很谦卑,不敢师心自用,遂称心结愿,要求感应,方可来造这个注疏。

那请求灵验从哪下手呢?还是要从能感的心行开始。所以他每天读三遍《阿弥陀经》、念三万声佛号。当晚就在梦中见到净土的景象,佛菩萨在地面、虚空,或坐或立。

见到净土的境界之后,以后善导大师每一夜梦中就有一位僧人前来指授玄义,就是《观经》的玄妙之义。等到《玄义分》注完了之后,这个僧人就不见了,这是善导大师的跋文自述。

《四帖疏》写完之后,善导大师又祈求印证了。他每天念《阿弥陀经》十遍,念佛号三万,又见到净土的境界。

且在梦中见到路旁有三具硙轮在旋转,那三具硙轮可以理解为法轮常转的意思;又有一个菩萨骑着个白骆驼来劝勉他努力精进,求生净土,对娑婆世界很秽浊痛苦不需去贪恋。这个白骆驼,你想想他为什么会显现白骆驼,骆驼就是沙漠里面行走的,负重致远的。也就意味着像善导大师示现在我们这个世间,要具有像骆驼一样的精神。

从这样一些感应的景象来看,一切相都是从心性里面显现出来的。所以善导大师来到我们这个世间做的种种示现,他也不是一般的人。

注重戒律,对净土的一往情深,感应道交的履践,体现了净宗二祖与初祖跨时空的精神血脉相承的关系!

更新于:2017-01-13 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