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逸是修行的一种病。一般人都是很忙碌,但最后什么也没有得到。就是碌碌无为。这就是生活没有目标。每天的时间好比一个空杯子,要装满很多东西。重要的,好比念经,是个核桃。其他好比沙子和水。那一定要留个位置放核桃。好比说要强制留出一个时间段来念经。这样就能防止放逸。
根据天体运行规律,自然最好的时间是早上。尤其现在春天,黄帝内经讲,要夜卧早起。晚点睡,早点起来。把阳气生发起来。早点起来就念经。或者提前半个小时,把功课完成。这是最好的。
中午在十一点半到一点之间,这时叫一阴生,最好能打坐来休息,这个时间段你能休息个半个小时,胜过其他时间段休息一个多小时。最好就是打坐,放空自己。然后晚上睡觉前,如果也能盘腿,困了再去睡觉,第二天就很有精神。修行是需要精气神嘛。
像寺院里头, 都有规定作息时间,这也很关键。人要养成良好的作息时间。黄帝内经讲,食饮有节,起居有常。晚上九点后就准备去睡觉,第二天就早点起来。晚上不睡觉是没有阳气储存,早上晚起来,是封杀阳气。一个人早起,赚半天。早起,做事效果好。出家人四点做早课,是寅时来修行,自然进步就很快。所以要养成早起的习惯。
我常推荐大家去念《黄帝内经》,尤其是第一章,上古天真论。还有《老子道德经》。中国三大文化系统,儒家讲的是人和人的关系,要怎么跟人相处。佛经讲的更多是生命境界的问题,好比谈玄说妙的部分就比较多。妙不可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相当于灵性的愉悦的部分。但黄帝内经和道德经,却不一样。这一类是很实用的,很切实的处理身体和大自然的关系。
如果要说感应,老子也自然有感应。在河北鹿邑的老君台,当年日本人侵占中国,对着平原的老君台发了十三大炮弹,结果一颗都没有爆炸。有的夹在树上,有的夹在墙上。这也是老君爷起感应。在圣人中,释迦佛,老子,孔子,都属于圣人的。
释迦佛,老子,都属于两千多年前的人物。那更早的经典,黄帝内经是五千多年前的成书。只能说这本书叫神书,天书。天地之间的奥秘,都藏在这本书里头。中国文化饱含天地奥秘的三个系统,第一是汉字,中国人的智慧维系几千年,汉字起了很大的功劳。第二个是八卦。像这段时间二十四节气申遗。这就是历法的部分。历法的部分是根据九宫八卦去推演的。这属于数。第三个部分,汉地组成的经,黄帝内经,佛经等。
大家有没有观察一个现象。所有的民族中,就中华民族非常爱好念经。佛法是印度来的,分为藏地,汉地,南传,就这三个。藏地是修咒语为多,以念诵为主,这一点跟印度倒是很相像。我以前讲过,印度人对音律很敏感,他耳根比较灵。中国人眼根比较灵,对眼睛看到的东西很敏感。中国人的智慧是怎么做的?就是天垂相。看到老天爷给什么相,自己心中就有数了。所以汉字,八卦,乃至经典,都是根据眼睛来看的。
我们民族很爱好念经,念的还不是一般的多。南传的念的经很少。印度已经没人念佛经了,而且他们也不把念经当成一种修行的法。有些人去研究上座部佛教回来,也不相信念经的功德,他认为佛陀时代没有念经。其实这是中国人最聪明的部分,就是靠眼睛看,嘴巴念文字,就可以开智慧。
如果要说到治病,念《黄帝内经》和《老子道德经》,确实能治病。而且治的病还不少,不仅能治身体的病,还能治心病。有个人,她最近常失眠,每天晚上都很紧张,想着明天要怎么布局,怎么做大事业,脑袋一直在转,就失眠了。我说,你去念念老子道德经。这种情况,叫思维成为一条线往前冲。道德经可以让你思维回来,变成一个圆圈。为什么我知道这个,因为我犯了这个毛病后,就是念了道德经后,稳稳的睡个觉。
很多学道家的,看不起佛家,学佛家的,觉得道家是外道。其实一阴一阳之谓道。如果要学,一定要佛家和道家两个思维方式同时进行。印度文化有个特色,就是非常磅礴。比如华严经,就非常厚。据说当年鸠摩罗什翻译佛经时,当时就跟慧远大师一起讨论。把印度的大面积的文字,删减了很多。因为中国人好简,印度文化里头有很繁。你看老子作为圣人,讲了就一部道德经,才五千言,黄帝内经也是小小一本。简单也要,复杂也要。这样子才能理解修道。
像中国人世界观之中,只有一个数字,就是五,五行,如果再扩大,就是八卦。但五算一个最大的数字,也算个最小的数字。什么叫最大?天地万物的东西,你都可以用五行给他拉进来。大到整个宇宙规律,用五行金木水火土,还有人的五脏,还有音乐,颜色等等。你都可以用五行来分析。没有东西不能用五行分析的。所以五是最大的数字。为什么五又是最小。任何一个东西,都在五行的某个地方。比如说,心。现在人看心的病,就单单研究心脏。所以分一个心脏科。那古人不一样,不能把心单独分割出来,而是要把心放在五脏中去研究,研究他的相生相克。他不是独立的个体。所以五又是最小的数字。这一点外国人没有办法理解。
像现在佛法之间,为什么争议那么大?我们都没有一个系统。也有人在研究系统,用道次第。好像爬台阶一节节上去。这系统其实是有问题的。这是西方线性思维的模式。最好的系统,应该要放在五行的圆圈里头。五个东西是相生相克,同时没有谁是最低的,也没有谁是最高的。修行一定不是像读小学到中学到大学,不是这样子的。一定是个圆形。所以我以前把五行和五大菩萨,五大经典,相匹配。每个经典都有他对应的位置。
现在是春天,属于木,生发的经典是地藏经,华严经,药师经,都属于生发性。对应的普贤是普贤菩萨,佛是药师佛。要让人阳气生发起来。春天来了,就适合念这些经典。秋冬就适合收敛性的经典,净土的,弥勒佛的经典,收敛气的。年轻要学禅,年老要学净。所以法门就没有优劣,也没有三根普被的说法,还是有侧重点的。
按:憨山大师是末学最为敬仰的大师之一,他的这番开示全面总结了修行的核心内容,信息量很大,不可不细心读取。图为在广东南华寺的憨山大师几百年不坏之肉身。末学对原来的文章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31
面对佛陀,我们就能得到很多修行启示从佛陀盘腿端坐在莲花坐台上,右手结降魔印置于右小腿,左手托钵于腹前,我们可以得到很多启示。我们先来看看,佛陀为什么左手托钵。佛
其他因果故事时间:2025-01-28
文:梦参长老持诵地藏菩萨、恭敬地藏菩萨,这位菩萨能够让你持戒坚固,就像妙高山那样子,“精进难坏,如金刚宝,安忍不动,犹如大地。”说到精进难坏,这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佛答时间:2025-01-27
在修行当中,应该身体力行能够有成就的人,他是身行这个理想,而不是口说这些大言、大语。讲出来给我们听啊,是在指导我们,希望我们能够照着这样来实践。现在正行完成了,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6
为什么我修行总是不得要领?色身上的变化,初学过程中有八种变化,是每一个修行禅定的人都会经历的。──────────────────当我们用功到一个足够的进度时,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5
真正修行人远离名利不为名利动摇其心宣化上人慈悲开示:参禅的人,参到火候的时候,绝对不发脾气,不与人争论,到了无诤三昧的境界。也不求名,也不求利,看富贵成为花间的
宣化上人时间:2025-01-24
修行之道无奇除开用心方法之外,其他皆是媒介。有些人是需要媒介作依靠的,但是媒介毕竟不是标的,是故不能执着不放!修行之道无奇!唯在追求生命中止于至善的境界途中,取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3
体方法师《杂阿含经选集讲记》精彩片断撷英(一)修行把握关键,先明白因果的必然性!今天要学法,要求法,你自己先具备什么条件?你发了什么样的心?你付出真正多少的努力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8
第六条原则:慈心不杀,吃素念佛念佛之人,当吃长素。如或不能,当持六斋,或十斋。由渐减以至永断,方为合理。虽未断荤,宜买现肉,勿在家中杀生。以家中常愿吉祥,若日日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6
惟贤法师答:法门很多,但是走的路是相同,目标是相同,佛教在唯识学来说,分为五位: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修道位、究竟位。这五位啊,各宗各派都是贯通的。资粮位就是广集福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6
尊贵的阿秋喇嘛(龙朵加参尊者)01阿秋喇嘛珍贵开示修行者会逐渐生起三种障碍解脱的过失:首先,会将所学习到的知识当做自己谴责他人的资本,反而将信仰用来增加了自己伺察
文殊花开时间:2025-01-01
修行既要有好的大环境作保证,如安定的社会和清净的道场,也要有好的小环境作保证,小环境就是我们自身。在修行的时候,我们自身要做好五件事情,即所谓的调五事饮食上要不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3
人生除了生活以外,没有第二件事。穿衣、吃饭、人来客往、工作上班,乃至起心动念都是生活的表现。处在迷惑的状态下,生活就是烦恼,而在生活中转烦恼为菩提,就是生活禅。工作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3
第一篇 起心动念皆修行 - 因缘与一厢情愿近年来,宗教对国内社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生活、工作中常有人谈起应以「因缘观」面对周遭的一切,或以「因缘观」解释个人的想法或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1
第一篇 起心动念皆修行 - 觉察自己的偏执第一篇 起心动念皆修行觉察自己的偏执人生在世,总有许多烦恼。佛法的根本精神就是要教人断除烦恼,怎么做呢?方法很多。当我们追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0
第一篇 起心动念皆修行 - 请说忍辱一个人会用什么样的心态,面对自己所处的环境?这就要看他「忍辱」的工夫做得够不够。听说在监牢里一关十几二十年的囚犯,很多是带着满腔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0
第一篇 起心动念皆修行 - 何谓菩萨行?要了解什么是「菩萨行」,就得先弄清楚什么是「菩萨」?我们看到经典的记载,菩萨没有一定的身分;释迦牟尼佛成道之前,曾为出家比丘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0
我们此生幸运得到暇满具德的人身,对于细微的取舍道理能把握的到,所以有闲暇与机会去行持。其他生命如畜生等,虽然各自具备了一些特点,但是却没有机会行持细微的取舍。因
大宝法王时间:2024-12-20
当谈到“修心”、“调伏自心”时,很多人会带有误解,认为“修持”代表就是放弃俗务、逃避、或“所有事情通通都不用做了”。另外的误解,则是认为修行是在“压抑痛苦”,当
大宝法王时间:2024-12-19
所以你看过去祖师们说,「你只要听到一句法,就要付诸实修」。很多人觉得修行就是一种舒舒服服的、身心暖暖的、懒懒的、松松的,好像修行是这样;有些人在城市中工作很繁忙
大宝法王时间:2024-12-18
无论今生我们以何种方式与佛法结缘,归根结底都会是一种福报的延续和显现。一份2500年经历无数风雨洗礼的真知灼见留存至今,点滴的教化与谆谆教导,并非是为了像其它的历史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10
达真堪布:苦修不是痛苦的修行有些学佛的人,没有一个完整的修持方法,没有一个正确的目标与方向。今天学这个,明天修那个,什么都没有精通,都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脑子
谈佛说禅悟人生时间:2024-12-08
一切法门。以明心为要。一切行门。以净心为要。然则明心之要。无如念佛。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此。念佛非明心之要乎。复次净心之要。亦无
净土法门时间:2024-12-03
《堪布阿琼仁波切密传》堪布阿琼仁波切 著丹增嘉措活佛 译大堪布阿格旺波,又称堪布阿琼,生于公元1878年。乃圣地大班智达贝玛米札和雪域智者之王遍知者龙钦饶降巴的再显化
文殊花开时间:2024-11-27
每天诵一遍净行品这就是修行如果念净行品,你一天上厕所也好、吃饭也好,一举心一动念,把文殊师利菩萨教导的“善用其心”用上,你就入法界了。看着很难,这是你能做得到的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4-11-27
梦参长老,当代高僧,出生于1915年,现在五台山真容寺静修。1931年在北京出家,法名“觉醒”,他认为自己没有觉也没有醒,再加上是作梦因缘出家,遂自己取名为“梦参”。梦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1-20
要如何修行?有几个重要的观点是我们应当要先认识的。一般来说,我们所谓的修行都是礼忏、念经、念佛,或者上早、晚课。其实这样的修行是不够的,我们往往忽略了现前的境界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1-20
1、如何拜佛?礼拜时要注意,如果礼拜时很轻慢,怀着我慢心礼拜是不可以的,我的老师教我,绝不蹲摆拜垫,所以我们磕头都是往地下磕。弘一法师说礼佛还要摆个架子,这叫我慢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1-17
这被称为最美寺院,僧人闭关修行9年足不出户,连活佛都不得入内佛教在藏区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在整个青藏高原上,随处可见各式的寺庙。然而在众多的寺院中,这一座因其优
金玉良言时间:2024-11-16
虚云老和尚:若不持戒而修行,无有是处用功办道首要持戒。戒是无上菩提之本,因戒才可以生定,因定才可以发慧。若不持戒而修行,无有是处。《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告诉我们,不持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1
从前有位虔诚的佛弟子,每天都从自己的花园里摘来鲜花用以供佛,法师见了,非常欣喜地告诉她,常常用香花供佛的人,来世会有庄严的相貌。这位佛弟子听了也很欢喜,她说:这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7
药师山近期发现有些修行人,因为因果业障关系,修行上无法突破,又急于上求佛道以致于身心俱疲。由于佛菩萨的慈悲心,故而以方便法协助修行人有一个身心的避风港。这就是净土法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31
姜见龙居士,字元标,江苏吴县人。曾经提倡设置免费提供贫民埋葬的义冢,以埋葬许多暴露于外的尸骨。有一年饥荒,损献钱财以赈灾,家道于是中衰,后来学习眼科来养活生计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29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瞋恚,就是很大脾气,很大的无明;这种无明,就是前生造罪业的根,所以才说:“无明火,老虎神,这是前生的罪孽根。”什么叫老虎神?老虎本来已经很厉害,
宣化上人时间:2024-10-26
打破五蕴烦恼尘劳你想要有真正般若,必须要先照见五蕴皆空;没有烦恼,没有尘劳。宣化上人慈悲开示:你应该用你的大智慧,不要用小智慧。大智慧才能打破五蕴的烦恼尘劳,小
宣化上人时间:2024-10-25
"无"是佛教修行的最高境界世间上的人总是在“有”上求,有车、有子、有钱、有名等,其实“有”还是有限、有量、有穷、有尽。佛法教我们从另外一个“无”上去思考,你“无
佛本生故事时间:2024-10-18
修行人应该是有感情的,我想,我们应该是容易被感动,被感化的。很多人学佛后,懂了因果报应,结果别人遇到了危难,遭到了报应,就用因果来衡量别人。好像他遇到灾难是罪有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7
第四章、究竟应当怎样修行佛法不离佛法行世法,不废世法证佛法。佛法之修行,被蒙上了太多的神秘色彩。结果,不仅佛门之外的人如堕五里云中,难明真象,而且连诸多佛门之内的人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6
香在佛教修行中的作用烧香是佛教信众随缘而行的正常行为,早起一炷香,诵经礼佛要上香,节日要上香。但是到底为什么要烧香,烧香的真正作用是什么?有多少人在思考这个问题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08
前一段时间我也讲过,虽然自己修得不好,但二十多年来基本上没有中断过念《普贤行愿品》。希望道友们今后也要坚持念《普贤行愿品》。当然,要做到这一点,最好是借助共修的
文殊花开时间:2024-10-02
觉悟与奉献新世纪佛教的修行与生活理念华方田说到觉悟与奉献,极易使人想起多少年来我们所经历的思想教育。这里我所说的觉悟与奉献是佛教对人生的阐释,是现代佛教徒所应提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8
我们初信佛的人有什么毛病呢?太贪心,贪大,贪多。看着《普门品》,你就念《普门品》了。一看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这也好,也念。《金刚经》也好,我要生极乐世界,又念《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09-27
“信佛就是指信你自己的心”,但这个心,应是清净不染心,不是邪迷心、诳妄心、不善心、嫉妒心、恶毒心。指信自己的心,也就是自皈依。‘善知识!自心归依自性,是皈依真佛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09-26
问:“佛菩萨还受不受因果报应?”答:这个问题,过去百丈大师遇到老狐狸曾经问过,问的话就是“大修行人还落不落因果”,跟你这话的意思完全相同。老狐狸过去生中是讲经说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20
达真堪布:不取舍因果,哪里还有修行呢?只有佛法才能解决一切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佛讲出了三世因果的道理,通过这些因果关系,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前世不修今生苦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4-09-06
文革时,一女被剃了阴阳头,公众批斗,当众羞辱,该女是一位有身份的人,虽学佛多年,但还是难忍如此大辱,当时死的念头都有了。禅门大师贾题韬当时递一纸条,该女豁然开朗
佛教知识时间:2024-09-06
常想睡觉就是业障,如何克服?宣化上人慈悲开示:为什么好睡眠呢?就因为饮食不调。或者是吃得很多,就生出一种食困,吃完东西就想要睡觉。你若是把饮食调得恰到好处,吃东西
宣化上人时间:2024-09-02
修行三秘诀若不能谦虚忍让,不肯承认自己的过错,就会有很多障碍。宣化上人慈悲开示:修行不可各处卖修行,卖广告;一卖修行,就会着魔。有些修行人是诸佛来护持,有的是菩
宣化上人时间:2024-09-02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我们想要影响其他人生一种信心,自己就要实实在在地去行持佛法,所谓“依教修行”,依佛所说的教法去修行。这个修行,我们知道一点就修行一点,知道多少
宣化上人时间:2024-08-31
佛陀传授给我们许多慈观的方法。有一次,一群僧侣对佛陀说,他们丛林寺院附近有精灵作祟,造成许多困扰。佛陀于是对他们说了《慈经》:希望达到安乐平静的人,应学行正直、谦恭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