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安大师像(网络图)
两晋南北朝,是佛教东传中国后生根开花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佛教信仰形态由帝王佛教向士人佛教,特别是民众佛教转型;佛教信仰圈由西来僧人向汉地百姓扩展;经论典藉由单本传译向系统性经典文本翻译发展,可以说如果没有两晋南北朝祖师筚路蓝缕、沥血叩心的辛苦经营,就没有慧日高悬、流光溢彩的隋唐佛教的盛世气象。在这一时期里,佛图澄、道安、慧远三人影响尤为重大。其中道安大师承上启下,着眼高远,僧团建设始终是他关注的目标与焦点。如果从文化传播学的角度来审视中国佛教早期的这一位领袖人物,不仅仅拘泥于思想史的研究,就会深切领会梁启超先生何以赞誉道安大师为“中国佛教界第一建设者”。
道安,本姓卫,常山抚柳(河北冀州)人。12岁出家,24岁时至邺城(河北临彰),成为佛图澄的弟子。佛图澄死后,道安因避战乱,颠沛流离于翼,晋,豫一带,后在襄阳,长安等地组建僧团,编纂目录,整理新译旧译经典,制定僧尼规范,统一僧侣释”姓。他对中国佛教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对于其生平事迹,学界多有研讨,如宇井伯寿《释道安研究》、刘贵杰《东晋道安思想研究》、方广锠《道安评传》、胡中才《道安研究》等专著对于道安之生年、行历、成就均有详尽考辩,并有诸多创见。
一、从恒山僧团到襄阳僧团、长安僧团
荷兰学者许理和在其名著《佛教征服中国》一书中对道安僧团的评价是“佛教首次获得宫廷支持并首次由中国法师领导。”改变以往由印度或西域高僧主导的局面。道安是佛图澄弘法事业真诚的实践者和有力的传承者。他与佛图澄一样重视教团的建设。早期追随佛图澄,代师宣法,成就了“漆道人,惊四邻”的传奇。后避战乱,于恒山建寺立塔,接引天下学人,逐渐形成“道安僧团”。慧远、慧持等弟子就是于此时皈依道安门下的。道安的“恒山僧团”成为其基本队伍,也成为日后弘法的精英骨干。时值荒年,寇贼纵横,北地形势逼人,他南下避走,与弟子们离开河南,走到新野。为广布教化,命同学法汰率领弟子昙一等40余人去扬州,又命同学法和去四川,他自己则率领弟子慧远等400余人到襄阳,组建“襄阳僧团”,先住白马寺,再立檀溪寺。后前秦苻坚派兵攻占襄阳,将道安和朱序等人送至长安。道安遂住在五重寺,四方学者,闻风而到,僧众达数千人,形成庞大的“长安僧团”。
道安认识到教团建设是佛法的基础,僧团是弘法度众的主体。所以他一直致力于僧团制度的完善。佛教初传中土百余年间,“先是经法虽传,律藏未阐。”这就是说虽有经典的传译,却独缺律典的传来。道安认为,尽管大法东流,而佛教戒律却至为不全,“云有五百戒,不知何以不至?此乃最急。”僧团业已成立,而维持僧团的制度却不完备。道安“住长安五重寺,僧众数千,大弘法化。”所以,对律藏的迫切需求是规模颇具的僧团最为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道安焦虑说:“戒立行之本,百行之始。犹树之有根,常以深恨。”
从《比丘尼戒本所出本末序》中也可以感受到这份期盼:“法汰顷年鄙当世为人师,处一大域,而坐视令无一部僧法,推求出之,竟不能具。”拥有一部完整的僧法成为当时僧团最大的主题。而当时僧众的泛滥与世俗的混杂也会引起统治层的关注和不安。如后赵时,“澄道化既行,民多奉佛,皆营造寺庙,相競出家,真伪混淆,多生愆过。”于此石虎曾提出质疑:“又沙门皆应高洁贞正,行能精进,然后可为道士。今沙门甚众,或有奸宄避役,多非其人,可料简详议伪。” 拟行择别。僧团所应呈现出的清静如法的生活样态,所应具有的与世俗迥然有异的不共性的精神品格,已为僧俗、王权、民众所认同、所期待。如当时道安于襄阳已拥有数百人的僧团,为护持僧团之清静,以规约来规范僧众,遂制“僧尼轨范”。按《梁高僧传》记载是“佛法宪章,条为三例:一曰行香定座上经上讲之法;二曰常日六时行道饮食唱时法;三曰布萨差使悔过等法。”这样说来,道安因当时戒律未能完全传入,只得依律而立僧制来救急。“凿空开荒,则道安为僧制之始也。”
僧团制定了规约,日常修持才算有了依止。道安的好友习凿齿在致谢安的书中赞叹说:“来此见释道安,故是远胜,非常道士,师徒数百,斋讲不倦。无变化技术可以惑常人之耳目,无重威大势可以整群小之参差,而师徒肃肃,自相尊敬,洋洋济济,乃是吾由来所未见。” 将一个数百人的庞大僧团管理得道风井然,实在得益于轨范,这是道安在僧制建设上的成功之处。因而,此僧制一出,“天下寺舍,遂则而从之。” 道安也开启了中国佛教史上依律法而别立僧制之先河,这为日后禅林创立“清规”打下了伏笔。
此外,道安在中国佛教史上的一大贡献就是统一僧人姓氏。初时中土沙门皆从师姓,师来自天竺则姓“竺”,来自月支则姓“支”,而由于各地各门姓氏不一,造成门派的分歧。这对中国佛教的一体化极为不利,道安以为“大师之本,莫尊释迦”,决定佛门一律以“释”为姓。其后,《增一阿含经》传入中国,经中果然记载:“四河入海,无复河名;四姓为沙门,皆称释种。”道安之见,与佛经不谋而合,因此得到佛教界的共识,统一以“释”为姓,代代相沿,成为中国佛教的一大特色。《高僧传》卷五《释道安》讲得很明白:“初魏晋沙门依师为姓,故姓各不同。安以为大师之本,莫尊释迦,乃以释命氏。后获《增一阿含》,果称四河入海,无复河名。四姓为沙门,皆称释种。既悬与经符,遂为永式。”《历代三宝纪》中记载说:“魏朱士行创首出家服法,为僧犹称俗姓。吴晋相踵,弗革其风。逮自符秦,有释道安,独拔当时,居然超悟。道俗钦仰,众若稻麻。云既剃除,绍继释种,子而异父,岂曰相承?今者出家,宜悉称释。” 这一条透露的信息是,朱士行曾尝试为中土出家者创立僧仪规范,即“出家服法”,但其时僧人依然以俗家姓氏相称,一直到道安,这一习惯才得以改变。
道安之后,随着佛教在更大范围内的传播,佛教与中国社会诸系统的协调也在各个层面展开。为适应这一新形势的需要,佛教内部又出现了许多依据律藏而制定的僧制轨范。这样在教团中就既有传自印度的戒律,又穿插了许多根据实际需要而订定的本土僧制。其重要意义不仅在于中国僧人有了适合自身情形的规章制度,更为重要的是开拓了寺院规范的立法权,中国的僧团有了自己给自己订立规矩的自治权。可以说,在教团制度建设上,伴随戒律在中国的传播,那就是中国僧制的制定与流传,僧制几乎成为与戒律并行不悖的僧团规范。中国僧人对自己所制、所守的行为规范关注的并不在乎其是否为佛说,而是在于它们在中国的适应性与应用性。
道安大师塑像(网络图)
二、道安大师承上启下的历史意义
如果说佛图澄利用与后赵统治层的关系,使得正法得立,民听入道,不仅使佛教的弘化取得了国家政权的保护,而且为中国佛教僧团的建立赢得了合法性,更为中国佛教的展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那么道安就是在僧团成立的基础上确立僧尼轨范,开拓了僧团规范的立法权,对中国后世佛教教团秩序的建立,有极大贡献。而慧远对于中国佛教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不仅在制度设计层面多有建立,更在王权与法权、三教关系方面有较为深层的思索。他以包容平等的胸襟来建立庐山教团,使得僧俗良性互动,方内方外和谐共修。回顾祖孙三代相继撑起的中国早期佛教弘传大业,会有无尽的启示,在教团建设上亦有各自的特点。
1.教团内在建设的特色:
佛图澄处于教团草创期,所以随缘度化的色彩较浓。所谓“澄道化既行,民多奉佛。皆营造寺庙,相竞出家。……受业追游,常有数百,前后门徒,几且一万。”“受业追游”说明其弟子的来源更多是在游化中的随缘接引,佛图澄的主要使命是化导石氏父子,从社会管理层面为佛教生存、寺院建设、僧团成立求得合法性。其实三位高僧都是属于卡里斯玛(Charisma)型的佛门领袖。据道安《比丘大戒序》中说:“大法东流,其日未远,我之诸师,始秦受戒,又之译人考校者甚少。先人所传相承谓是。至澄和上多所正焉。余昔在邺,少习其事,未及检戒……”可见,佛图澄对当时所传戒律有所规正,是一个十分重视僧团戒律规范的人。佛图澄本人持戒很严:“酒不逾齿,过中不食,非戒不履,无欲无求。”如律的修为故有极大的号召力。
道安对于教团的成立表达出积极的主动性。他从佛图澄死后,避难恒山时就开始了教团筹建,他立寺建塔,弘宣法化,从恒山僧团,到襄阳僧团,再到长安僧团,他的一生是围绕着僧团的建立而努力。与佛图澄相比,他的弘化目标不是王权人物,而是建立纯粹的中国僧团,在其传记中没有看到太多对普通信众的接化,而主要任务是制定僧尼规范。他以不离不弃的精神率领着他的僧团从北到南,传灯续焰。如果说佛图澄当年的教团发起带有更多的草创性,管理是随缘的、松散的。比如其弟子僧朗建立“泰山僧团”,门下比丘尼安令首亦有200人僧团。那么道安僧团管理制度就是理性的,紧密的,有组织的,他要在老师赢得僧团合法建立的基础上,成立精金良玉般的真正汉地僧团。
慧远在教团建设方面可以说是后来居上。他是道安最为看重的常随弟子,从恒山一见之下,极为叹服,“以为真吾师也。”皈依后一直追随相伴,最后道安唯恐襄阳僧团遭受灭顶之灾,无奈分张徒众,以呈春风吹又生、星火燎原之势。慧远从此离开恩师,南下庐山,建立东林僧团。他没有辜负道安对他的嘱托:“使道流东国,其在远乎!”也完全领悟了离别时老师一言不发,“如汝者,岂复相忧?”的信任与期许。在恒山僧团时他便耳濡目染地体会着道安护法安僧的种种方便,襄阳僧团时更是从制度化层面上深受老师所立“僧尼轨范”的熏陶。
慧远的庐山教团,不仅有义理纯熟、戒律清明的出家众,也有虔诚修道、玄理精良的文人雅士,彭城刘遗民、豫章雷次宗、雁门周续之、新蔡毕颖之、南阳宗炳、张莱民、张季硕等,并弃世遗荣,依远游止。123人于东林寺同结白莲社共修,成为“道德所居”的模范教团。慧远本人生死以之的持戒精神更为《高僧传》所赞叹:“以晋义熙十二年八月初动散。至六日困笃,大德耆年皆稽颡请饮豉酒,不许。又请饮米汁,不许。又请以蜜和水为浆,乃命律师令披卷寻文,得饮与不,卷未半而终。”其精神足以感化一方。如果说佛图澄是在游化中接众,以随缘为方便;道安是建立纯粹僧团,以出家众为中心;而慧远是以寺院与四众为中心,建立和合共住的四众教团,恢复了当年佛陀僧俗共修的完整团体。
可以说从佛图澄到道安再到慧远,完成了从教团草创、初具规模、完善成熟的时代使命。
道安大师绘像(范曾绘)
2.教团外涉建设的形态:
政权对宗教的社会控制问题是从佛教传入之日起就存在的,历代高僧以高超的政治智慧来协调着王权与法权的关系,消解着二者之间的张力。在这祖孙三代身上同样体现了睿智的沟通协调能力。佛图澄与石氏父子有着不同寻常的关系。石勒称帝后,事澄弥笃,有事必咨而后行,并尊为“大和上”。石虎即位,更倾心事澄,有过于勒。其下诏曰:“和上国之大宝,荣爵不加,高禄不受。荣禄匪及,何以旌德?从此以往,宜衣以绫锦,乘以雕辇。朝会之日,和上升殿,常侍以下,悉助举舆,太子诸公,扶翼而上。主者唱:‘大和上至。’众坐皆起,以彰其尊。” 更勅司空李农旦夕亲问,太子、诸公五日一朝,以表尊敬。佛图澄在后赵所受之尊崇可与后世“国师”地位相比。对于佛图澄的期待,石虎以“朕出自边戎,忝君诸夏,至于飨祀,应从本俗。佛是戎神,所应兼奉”的旨意作了最好的回答。可以说佛法在后赵的落地生根完全依从于“佛法寄嘱人王”的思路格局。
在中国佛教史上,道安同样留下了千古闪烁的名言:“今遭凶年,不依国主,则法事难立;又教化之体,宜令广布。”有学者认为其间包含了不得已而为之的一份无奈与权宜。道安于其师的弘法路径是有所继承,有所保留的。外弘因缘虽然不是主因,但却可以影响到僧团的内证。从道安传来看,他一反佛图澄的神异性,确立佛法自身的摄受力,以制度来护法安僧。但他也非常顾忌外围的形势发展,所以与政权有较好的沟通。道安到了襄阳后,不仅受到了朱序等达官贵人以及习凿齿这些豪富名士们的推崇、礼敬,而且还受到了东晋皇帝的礼遇。
《高僧传》中的记载说,时征西将军桓朗子镇江陵,请安暂往,而朱序西镇,亦请还襄阳,深相结纳。高平郄超,遣使遗米千斛,修书累纸,深致殷懃。道安以所住白马寺狭小,不能容众,拟扩建更立寺,时大富豪者,全力赞助,可以看到道安在民众中之影响力。当时凉州剌史杨弘忠闻听道安建寺之事,送铜万斤。苻坚也曾遣使送外国金箔佛像、金缕绣像等。东晋孝武帝司马曜,“承风钦德,遣使通问”。并特下诏书说“安法师器识伦通,风韵标朗,居德训俗,徽绩兼著。岂直规济当今,方乃陶津来世。俸给一同王公,物出所在。”出家人享有同“王公”一样的“俸给”。苻坚素闻道安之英名,常赞叹说:“襄阳有释道安,是神器,方欲致之,以辅朕躬。”随后苻坚派苻丕领兵攻占了襄阳,将道安和朱序等人都送到长安。苻坚对仆射权翼说:“朕以十万之师取襄阳,唯得一人半。”翼曰:“谁耶?”坚曰:“安公一人,习凿齿半人也。”这成为中国佛教史上一个有意义的话题。苻坚甚是看重道安,如僧传中记载说,“会坚出东苑,命安升辇同载,仆射权翼谏曰:‘臣闻天子法驾,侍中陪乘,道安毁形,宁可参厕。’坚勃然作色曰:‘安公道德可尊,朕以天下不易,舆辇之荣,未称其德。’即勑仆射扶安登辇。”从此对话中可以看到苻坚对道安的尊崇态度。荷兰学者许理和评价道安说:“他对中国佛教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超过了他以前的任何一位前辈。”
慧远在政教关系上的姿态一直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面旗帜,他求宗不顺化,始终高扬“遁世之志”以及“不与世典同礼”的沙门传统,以《沙门不敬王者论》力主出家人应处“方外之宾”之位。但我们依然看到他运用善巧方便来维护佛教权益。《历代法宝记》中记载:“晋桓帝时,欲删除佛法。召庐山远法师,帝问曰:朕比来见僧尼,戒行不纯,多有毁犯。朕欲删除,拣择事今可否?远公答曰:昆山出玉,上杂尘砂。丽水丰金,犹饶瓦砾。陛下只得敬法重人,不可轻人慢法。晋帝大赦之。”慧远运用超常的政治智慧为僧团争取着更大的生存空间。据载他初上庐山时,江州剌史桓伊就为修建了东林寺;晋安帝途经庐山,慧远称疾不肯下山来见,晋安帝反派人致书问候。桓玄权倾当朝,一次他在征讨殷仲堪途中去见慧远,他知道殷仲堪在任荆州剌史时与慧远曾有交往,便问此次征讨,胜败吉凶,慧远笑而不答。他再问:“远公所愿如何?愿我胜,还是殷仲堪胜?”慧远说:“贫僧唯愿一切施主皆得安康,除此之外,别无他想。”桓玄听出话中之意,只是对天下的战乱不止,深怀忧虑,既不愿玩弄神异,预言吉凶,更不会对谁说一些奉承之语。桓玄出山后,对左右叹说:“此公乃平生所未见,怪不得天下称道,声望如此。”
慧远尽可能地利用自己的声望来为佛教的生存和发展争取合法地位。他“内通佛理,外善群书”,深得一些文人学士的欢迎。所以在庐山僧团周围又形成一个以文人士大夫为主体的居士群。慧远虽是三十余年影不出山,迹不入俗。实际上他并没有绝离尘世,相反却与上层社会保持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他不仅结交文人名士,而且和朝官权贵、王公大臣乃至皇室也书信往来,关系甚好。他充分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和广博的学问来调和佛教与名教的关系。慧远一生有其坚持,更有圆融,在中国佛教史上其“方外之宾”的僧格形象千古独步。他送客或散步,从不逾越寺前的虎溪。虎溪成为一种精神坐标,成为一条世出世间的分隔线,划定了方内与方外的界限,并演绎为一种超凡脱俗的精神象征,化现为维持慧远宗教信仰的僧格符号。
从佛图澄到道安再到慧远,可以看出在处理政教关系的循序渐进,从完全依赖,到有保留地依从,再到若即若离,其间各有因缘,无论高下,他们分别承担并成就着自己的使命,使中国佛教教团走上一条既保持自身出世品格、又与社会和谐相处的发展之路。
从依机设教来说明人间佛教印顺一 教乘应机的安立施教宗旨:佛法是适应众生的根机而安立的,需要什么,就为他说什么。如『智论』所说的四悉檀,即是佛陀应机说法的四大宗旨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4
佛教之涅盘观一 涅盘之意义我国佛教徒,都说学佛是为了了生死。是的,了生死是佛教的主要目标。真能了生死的,就是得到涅盘。涅盘是学佛者的最高理想,被称为「一切圣者之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4
人间佛教要略印顺一 论题核心人菩萨佛:从经论去研究,知道人间佛教,不但是适应时代的,而且还是契合于佛法真理的。从人而学习菩萨行,由菩萨行修学圆满而成佛──人间佛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4
二、佛教之兴起与东方印度一 东方与西方印度文明的开拓者,属于西方移入的阿利安人。印度的每一区域,都曾渗杂了阿利安人的血统;每一思想,都曾受过阿利安传统文化的熏陶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3
第六十二节 蒋总统与佛教的关系煮云法师著有人说:蒋总统是不信仰佛教的,因为他已公开承认是基督徒。关于这个,我不否认,可是我要说,总统信仰佛教也是真的呀!同时我们
南海普陀山传奇异闻录时间:2024-11-23
三、从依机设教来说明人间佛教一 教乘应机的安立施教宗旨:佛法是适应众生的根机而安立的,需要什么,就为他说什么。如『智论』所说的四悉檀,即是佛陀应机说法的四大宗旨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2
四、密教之兴与佛教之灭──『印度之佛教』第十七章──一 秘密思想之滥觞佛元八世纪以降,秘密教日见风行,以身语意三密相应行,求得世出世之成就果也。密咒远源于吠陀之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2
圆瑛大师文集—杂感圆瑛大师著洪启嵩、黄启霖主编世界提倡素食会十周纪念宁波佛教分部成立七周感言印光大师生西一周年感言印光大师西归二周年纪念印光大师往生三周年纪念颂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1
戊二 列上首名其名曰: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普眼菩萨、金刚藏菩萨、弥勒菩萨、清净慧菩萨、威德自在菩萨、辩音菩萨、净诸业障菩萨、普觉菩萨、圆觉菩萨、贤善首菩萨等而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0
一切众生于无生中妄见生灭,是故说名轮转生死。此乃释疑。前说身、心、生、死,由于无明;又说无明本空,何以而有生死?故释之曰:一切众生,于圆觉本无生灭之中,妄见有生有灭,以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0
集团的恶止善行昔圣天对异道庶民立论曰:吾教以恶止善行为宗。而异道论敌无以难之。夫此岂御人以口哉?以人群事实所须,要不外此,诚凡下凡愚所共喻,圣中圣智所莫逾者也!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0
佛学的现实论──十九年十一月在四川大学外国文学院讲──一近代两大思潮之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二现实主义为近代思想主潮三佛学现实论与现实主义之异同四佛学之现实论五现实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9
评道德学社丛书喧喧然耳道德学社、同善社之名久矣。同善社唯以延年却病诱人,以传其守窍──祇是守鼻梁尖、磕几百个头,别无他得──静坐之术,驾言教外别传不立文字之禅宗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9
自造──十四年十二月在苏州自造寺讲──上下数千年,纵横数万里,人民种族之庞杂,学术思想之纷歧,实不可一概而论!故今抽绎讲述数项于下,以窥一斑。一、有一类知识活泼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9
菩萨行与新生活运动──二十九年四月在星洲中正中学讲──中国平常人的观念,以为菩萨就是偶像的代名词,其实偶像很多不是菩苈,菩萨也不一定有偶像;立像不过表示恭敬的意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9
谈中印古代关系之偶感中印学会、国联同志会、国民外交协会,在中央图书馆欢迎新近返国之文化教育访印团顾一樵、吴俊升、吴文藻,沈宗濂氏,朱骝先氏主席。邀顾、吴、沈四氏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9
鉴古叹今论者说明之亡于流寇与满州,实由于朝野上下之腐败招之:官府坏于胥吏;地方坏于乡绅;兵不教练而肆抢;将无学术而欺诈;贪鄙奢淫者,相望于社会;所谓清流名士者,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8
克兰佩的中国佛教季刊──三十五年夏作──十七年中国佛学会筹设中,及全国佛教代表会议准备中,曾出中国佛教旬刊一种;而抗战期中余在四川缙云山,亦有中国佛教之讲着。今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8
从中国的一般教育说到僧教育中国的教育较之日本及欧、美诸国,固然不普及而且低下得很,有急须推广开去和提高起来的需要。但若照二三十年来的教育样子继续办下去的话,不推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8
斋余法语一今天这个聚餐会,是就这饭食之食,而成聚会之会,要知饭食之法相,为众缘所生,唯识所现,自性本空,本不生灭的──自性即真实性,普遍平等,本无差别──,今日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8
反侵略要有坚强力量──三十年一月作──从民国二十年日本在中国东北开始侵略以来,引起侵略国各种侵略行动,到去年可算已达到了侵略的最高潮;一如今年,转为侵略热焰的逐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8
戊四 阿难问增益己一 佛问信不尔时、世尊告阿难言:如我称扬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所有功德,此是诸佛甚深行处,难可解了,汝为信不?此为消灾周中第四,世尊与阿难互相问答以增信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7
己三 灭妒碍罪得解脱益复次、曼殊室利!若诸有情悭贪、嫉妒,自赞毁他,当堕三恶趣中,无量千岁受诸剧苦!受剧苦已,从彼命终,来生人间,作牛、马、驼、驴,恒被鞭挞,饥渴逼恼,又常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7
己五 得戒清净第五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无量无边有情,于我法中修行梵行,一切皆令得不缺戒、具三聚戒;设有毁犯,闻我名已还得清净,不堕恶趣!前二愿明慧与定,此明得戒清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7
己二 指陈效益庚一 获福益随所乐求,一切皆遂:求长寿,得长寿,求富饶,得富饶,求官位得官位,求男女得男女。此获福文略,下免难文稍广。由前建立药师七佛道场,七日七夜,斋戒沐浴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7
楞伽经义记(卷第一)太虚大师讲述十四年夏在宁波天童寺讲释题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第一释题一 释经题甲 出题名1 别题(一) 出今本今所讲之四卷本,为藏中现存三译之最古者,乃六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7
黄念祖:佛教中的“四依法”非常重要“了义中无上了义”。“了义”是什么呢?简单说来,就是分明显了真实究竟的义理。注解中的“分明显了”,就是常说的了了分明。其中的“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4-11-16
我们推广的是 圣 玄奘大师的如来藏妙义亲爱的朋友,您想了解:什么是真正的佛法?如何快乐学佛?佛法如何让我们断除烦恼?请联系我们电话:151 9580 6515微信:151 9580 65
文化资讯时间:2024-11-15
争什么争酒疯 - 争什么争 在今日科学昌明的时代,科学愈发达,佛教的教义,且有愈因而显露其无比的光辉;佛法的理论,随科学的进步而愈得到印证。科学是理智的产物,而佛教
文化资讯时间:2024-11-15
民国二年(1913年),北京法源寺住持道阶法师做佛诞纪念会,以释迦佛像为徽章,去参加纪念会的人都佩戴一枚。这是国内第一次以佛像做徽章。事后道阶法师来普陀山,送给印光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4
老子说:天道无亲,唯亲善人。一般人对这句话很难理解,现在我们用养育孩子来做比喻。很多人去堕胎,有个原因,怕养不起孩子。养一个孩子都很累,更何况再来一个。我们潜意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13
在中国,香的使用不但起源甚早,且与宗教有着紧密深刻的联系;这其中,佛教的用香不但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并在二千余年的历史长河里,持续地发挥它深远的影响力。中国香道
香道资讯时间:2024-11-11
答净土四十八问[明]莲池大师 著答四十八问序净土之教,因地于法藏,肇端于韦提,开陈于灵鹫教主之金言,流衍于匡庐大士之莲社。专一心而向往,历三界以横超,诚哉末法之要津矣!然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0
问:迦叶身光,映蔽余光,使不现故,名曰饮光。何故云色?若吞余色,应云饮色。何况色不可吞。以色对光,逾明显故。莲池大师答:由色有光。无金色者,光从何来?色不可吞,光独可吞耶?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0
趺坐向西归净土,莲池浴体证无生枯肠欲断只呼天,痛惜禅人殒少年,数载名山参偈遍。归来念佛荷锄边;助兴梵刹同艰苦,密行功圆上品莲,燃臂药王真供养,孔悲颜殁尚凄然。活到于今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0
莲池大师:弥陀疏钞续问答有当问,而前问不及。自设为或问如左。问:《大本》、此经一体,既闻命矣。然《大本》三事,此经似无。一、因地六八大愿;二、愿后广修诸行;三、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0
[明]莲池大师 撰普劝为人必修净土天如《净土或问》云:今禅者见修净土,鄙之为愚夫愚妇。此非鄙愚夫愚妇也,乃鄙文殊、普贤、马鸣、龙树也。其言痛切如此,犹有未信者。因为考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9
损福行为:1. 【大慎】爸妈责备发怒, 子女生嗔恨是一过, 抵触顶撞是十过.2. 工作不竭忠尽力, 一事为一过3. 【大慎】不尊敬先贤和长辈, 一日为一过4. 【大慎】堕胎为二十过5.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9
我在少年时侯,见有前贤排斥佛教,遂以先入之言为主,也随着藐视佛法,这是无知啊。后来偶然在某戒坛经书流通处请得数卷佛经阅读,这才大吃一惊,不禁叹道:假如没有读到这些佛经,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9
经言:人之谤我也,出初一字时,后字未生;出后一字时,初字已灭。是乃风气鼓动,全无真实。若因此发嗔,则鹊噪鸦鸣,皆应发嗔矣!其说甚妙。而或谓: 设彼作为谤书,则一览之下,字字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9
中国香道的历史,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以汉武帝为界,前面为第一期,可称初始期。其间,所烧的香有以下几种:柴,玉帛,牲体,香蒿,粟稷等。 烧香的作用是唯一的,用来祭祀
香道与文化时间:2024-11-09
故事二:书到今生读已迟 书到今生读已迟“这句话是明朝一位进士袁枚说的,他是说宋朝的黄庭坚字山谷的故事。黄庭坚,字山谷,江西省修水县人,他的诗书画号称“三绝”,与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09
救麂免难黄广文文登上记载:广西贵县西乡,有张某夫妇,一向爱好行善,尤其对物命,从不加以轻贱或伤害。有一天,猎人追杀一只麂,麂惊慌恐怖,躲入张某家中,张妇急忙用旧衣,掩盖保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8
程氏夫妇平素喜吃鳖肉。有一次偶然买回一只大鳖,吩咐厨婢宰割烹煮,当时夫妇有事暂时外出。厨婢心想:由我亲手宰杀的鳖命,已经不可计数。今日我决定要释放这只大鳖,甘愿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8
钱梅溪孽报谈记载:钱梅溪的邻居薛庆官司,从事宰羊卖肉为业,家境相当富裕。薛庆官到了四十多岁时,忽然害了一场大病,疾病痊愈后,脸型突然变成羊脸形状。后来到安徽贩卖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8
中国是一个香文化十分昌盛的国家。古时香可为药材,用以祛秽免疫,提神醒脑;宴会庆典中,人们会在庄重的仪式中焚香进贺,祈祝美好;祭祀典礼中的用香寄予了借香烟之功,请
香道培训时间:2024-11-08
慧能大师与中国禅宗蔡惠明慧能大师(六三八—七一三)俗姓卢,原籍河北范阳,因他父亲被贬官岭南,就落户在广东新兴。他是中国禅宗南宗的创始人,世称禅宗六祖。据“续高僧传卷八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7
论印光法师的佛教修持及其弘法取向编辑:陈永革来源:闽南佛学内容提要:本文以印光法师(1861-1940)的佛教修持及其净土弘化为论述主体,透过其迁单南下普陀后的修学行持、刻经
居士人物时间:2024-11-06
香,不仅要芳香养鼻,更要养神养生,开窍开慧,这是传统制香工艺的一个核心原则。正是由于秉承了这一理念,才使传统香品不仅成为芳香之物,更成为开慧养生之药,在从秦汉到
香道与生活时间:2024-11-06
中国佛教史略--东晋佛教东晋佛教是从晋元帝建武元年(317)到恭帝元熙二年(420)共一百零四年间的佛教。佛教在东晋时代形成南北区域。北方有匈奴、羯、鲜卑、氐、羌等民族所建
居士人物时间:2024-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