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欲了生脱死、解脱成佛,则必须依于佛言祖语作为起修、实践的参照坐标,反之就会南辕北辙,永远难有成就的一天。而在历代众多的祖师中,蕅益大师无疑是具有举足轻重的一位,他作为明末四大高僧之一,被后人尊奉为净土宗第九代祖师,其宏博的净土思想、崇高的德学风范以及精严的净业行持对中国佛教影响深远。本文仅略述三个方面,旨在增强现代人对念佛法门的信心,并能够遵循过来人的足迹,不走弯路,从而直达西方净土之妙高峰顶,得无量光寿之究竟乐。
生平简述
蕅祖应世于明末清初(公元1599~1655年),法名智旭,号西有,别号八不道人。俗姓钟,江苏吴县(今苏州市吴中区、相城区)人,其父亲持念大悲咒十年,由母亲金氏梦见观音菩萨送子而生。
蕅祖七岁就菇素,幼年好儒学,发誓灭佛、道二教,并作论数十篇大破之。十七岁时,偶然阅读到净宗八祖莲池大师的《自知录序》《竹窗随笔》,顿然反省,遂将之前所著的辟佛论全部焚毁。二十岁注《论语》而大悟孔颜心法,该年冬天丧父,闻《地藏菩萨本愿经》而发出离心。二十二岁专志念佛,每日持诵佛名。天启元年(1621 年)二十三岁,发四十八愿,自命为“大朗优婆塞”。第二年(1622 年),一月之内三次梦见憨山大师,当时憨师远在曹溪(今广东韶关曲江区东南),因而就近在憨师门人雪岭法师座下剃度,时年二十四岁。蕅祖仰崇莲池大师而作私淑弟子,二十五岁受具戒于云栖和尚像前,二十六岁受菩萨戒于云栖和尚塔前。二十七岁遍阅律藏。二十八岁时母病亡,为报母恩,在丧葬之后掩关深山。关中大病,乃以参禅功夫求生净土。之后,多次组织结坛,率僧俗二众闭关念佛,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因蕅祖的大力弘扬,有效扭转了当时轻视净土念佛之势,莲风一时大振。
永历八年(1654 年)夏,蕅祖在浙江灵峰病卧。在病期间,于十二月仍启建净土念佛社,作发愿文。次年一月(五十七岁)示疾,遗命弟子将自己火化后的屑骨和粉,分施水陆禽鱼,以结西方缘。圆寂三年后,门人如法荼毗,见蕅祖趺坐巍然,发长覆耳,面貌如生,火化后,牙齿俱不坏,与鸠摩罗什尊者的舌相不坏同一征信。门徒们因不忍遵从遗命,便奉灵骨建塔于灵峰。
蕅祖一生著述颇多,是净宗祖师当中最多的一位,约四十多部三百余卷。此等钜著,远播海外,流传千古,对后世影响极大。如净宗重要著述《弥陀要解》,但凡净业行人,无人不知,且依于修学,并深得净宗十三祖印光大师的赞许:“自佛说此经以来第一注解,妙极确极。纵令古佛再出于世重注此经,亦不能高出其上矣。”再如,在三次遍阅律藏而撰述的《重治毗尼事义集要》,自明代至今,都是习律之士的参照坐标。弘一大师更是赞为“明清诸师,律学著述,此书最精湛”。
据上可知,蕅祖的本迹不可思议,印祖常云其乃法身大士再来。
净土思想
蕅祖博通三藏、了达世典,上顺诸佛意,下应群生机,秉承了净宗历代祖师一脉相承的思想和理念。他不仅自己笃修净土,更以此化导他人,在《弥陀要解》中判言:信愿是决定能否往生西方的关键,若具足信愿,散心称名也能往生(下品下生)。从蕅祖示寂后“牙齿俱不坏”这一有力征信,足以证明此一判释真实不虚,实乃金口诚言。
蕅祖的净土思想丰富无比,见地精纯,以下略述三点:
(一)持名念佛是简易圆顿、第一方便的成佛妙法
对于如何快速解脱生死、成就佛道,蕅祖推尊信愿念佛,求生净土,其原因在《弥陀要解》中有明确阐述:持名一法,至简易、至稳当、至直捷、至圆顿,能普遍加被上、中、下三种根机的众生,八万四千法门都不能超过其上。这句佛号,无论男女老少、贫富智愚,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念,因此具有“收机最广,下手最易”的特点。又如他在《示明西》中提出:“出三界火宅有横、竖两途:以自力断惑超生死者,名竖出三界,事难功渐;以佛力接引生西方者,名横超三界,事易功顿。”接着,又引佛经进一步说明:“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可得度脱,如乘船渡海,不劳功力。”
对念佛法门的胜异殊特,蕅祖在《弥陀要解》中给予了精辟剖析,称其为“《华严》奥藏,《法华》秘髓,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司南”。我们知道,《华严经》是众经之王,是释迦佛一代时教中阐述一生成佛的法门,然而《华严经》的最终归宿是在《普贤行愿品》,而《普贤行愿品》却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华严经》中,文殊菩萨智慧第一,普贤菩萨行愿第一,他们和华藏世界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统统以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作为究竟归依处,由此奠定了往生净土一法作为此经归宗结顶之法的超胜地位。
至于“第一方便”,蕅祖这样阐释:“阿弥陀佛是万德洪名,以名召德,罄无不尽。故即以执持名号为正行,不必更涉观想、参究等行。”为了进一步说明念佛法门是第一方便,在《灵峰宗论·答邓靖起三问》中,蕅祖又举《观经》中“诸佛有异方便,令汝得见”的经文为证,只要能至诚称念弥陀名号,无论解与不解,都能“如染香人,身有香气”,念念都是成佛的正因,念念都能得到弥陀的慈悲摄受。
据上可知,一句阿弥陀佛,实在是阿伽陀药。从契理契机的角度看,因为它不靠自力修证,唯依佛力摄受,胜异方便,直捷圆顿,而收获的利益却非常的究竟圆满,所以是最适合五浊恶世这个时代的法门。若能信愿念佛,即可超越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是为简易;带业往生,横超三界,是为直捷;一得往生,便圆证三不退,一生圆满佛果,是为圆顿。这正是蕅祖推崇信愿专持名号的原因所在。
(二)信愿称名,万修万去
《华严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法。”信愿行乃净宗的核心纲目,有信才能发愿,有愿才会起行,才会有最后证得菩提道果。在蕅祖的净土思想中,“信愿行”同样占据着核心地位,此类开示甚多,以下略述三点:
1.信愿行的重要性及内在关系
蕅祖在《要解》中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这一针见血的论述,将信愿行的重要性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内在关系和盘托出。能不能往生西方净土,完全在于你有没有信愿。若无信愿,即便将名号念得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银墙铁壁那般,亦无得生之理。反之,在具足信愿的前提下,散心称名也能往生。
蕅祖在《弥陀要解》中的开示足以发人深省。首先,他引述永明延寿大师的“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来说明凡夫在秽土靠自力修行很难成办,因受业力所牵,即便是悟门深远、操履潜确之人,倘若分毫习气未除,未免随强偏坠;其次,又举出“初果昧于出胎,菩萨昏于隔阴”,圣人靠自力解脱成佛尚且如此之难,生死凡夫就更不用说了。那怎么办呢?蕅祖明确指出了生死凡夫唯有信愿持名,才能仗佛慈力了生脱死,除此别无他途。
2.信愿持名即是大善
根福德因缘在这短暂的生命里,如何快速获得大善根、大福德,从而成就往生西方净土的大因缘,应该是每一个念佛人所关注的问题。对此,蕅祖在《弥陀要解》中明确提出了“信愿称名,即大善根大福德,即无上菩提心”的观点。他首先界定了善根的定义,即“菩提正道名善根,即亲因”;然后提出了往生极乐的助道因缘,即“种种助道施(布施)、戒(持戒)、禅(禅定)等名福德,即助缘”。为了简别大善根福德的是非究竟行相,蕅祖进一步列举二乘和人天的善根福德的陋劣,指出唯有信愿持名才是多善根、多福德之因。声闻、缘觉之所以善根福德少,是因为他们没有发菩提心,仅仅为求自利、自安;而人天有漏福业福德少,是因为人天有漏福业不可常保,悉皆散坏。因此,以上二类皆不可生净土。那么,从念佛法门的角度,如何快速积聚往生净土的资粮呢?就此,蕅祖明确指出当以信愿庄严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则一一声皆具足多善根多福德,这就是成就往生的大因缘。这与莲池大师的“执持名号,愿见弥陀,诚多善根、大善根、最胜善根、不可思议善根”之说一致。
再者,深信切愿念佛,其目的是为了求生西方,生西方是为了成佛,而成佛正是为了度一切众生,这就是大乘的无上菩提心。
3.信愿称名万罪灭
《观无量寿佛经》云:“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这句经文明确阐述了念佛是忏悔罪业最好的行法,但还是有很多人对此心存疑虑。曾有人如此请教蕅祖:平时至心念佛,或者散心念佛,能否除罪?蕅祖回答:“如日出,群暗消;称洪名,万罪灭。 ”的确,就连世间的太阳,其光芒尚能破除山河大地所有的黑暗,更何况是阿弥陀佛的万德洪名呢?蕅祖在《自赞像》中说:“信得‘是心是佛’,乃信‘是心作佛’……无论专心散心,声声灭罪八十亿劫。”散心称名,不仅能除罪,还是成佛的种子,这种子千生万劫犹如金刚永远不坏。蕅祖还举了公案来证明:“佛世有一老人求出家,五百圣众(大阿罗汉)皆谓无善根。佛言:‘此人无量劫前为虎逼,失声称南无佛,今此善根成熟,值我得道,非二乘道眼所知也。’”
(三)念佛方法
就观想、观像、实相、持名这四种念佛方法,蕅祖则拈出持名念佛。他认为,持名念佛一法,含摄了观想、观像及实相这三种念佛。又说:“有事持理持。事持者,信有西方阿弥陀佛,而未达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但以决志愿求生故,如子忆母,无时暂忘。理持者,信西方阿弥陀佛,是我心具,是我心造,即以自心所具所造洪名,为系心之境,令不暂忘也。”
说到念佛的要点,蕅祖则强调:“别无奇特,只深信力行为要耳。”同时,他还特别提出,念佛最忌的是,今日张三,明日李四;遇教下人,又思寻章摘句;遇宗门人,又思参究问答;遇持律人,又思搭衣用钵。此则头头不了,帐帐不清。又说,无论老少智愚贫富,都要深信切愿来念佛,要制定好每日念佛的数量作为功课,若三万、五万、七万,在念佛的时候,用数珠记好数字,莫论散心、定心,这样尽形寿去念,以决定不缺为准,如此而不得往生者,三世诸佛便为诳语。
综上可见,在蕅祖的净土思想中,无论是对净土法门胜异殊特的阐释,还是对信愿行核心地位的强调,都比以前莲宗诸祖又有了登峰造极的阐扬。另外,在他的净土著述中,信愿行贯穿始终。他如此强调信愿,无非是更加表明念佛法门实在是极难信之法,其义理之深邃,唯佛与佛乃能究尽。如《弥陀要解》所云:“为浊世众生说渐法犹易,说顿法难;为浊世众生说余顿法犹易,说净土横超顿法尤难;为浊世众生说净土横超、顿修、顿证、妙观已自不易,说此无藉劬劳修证,但持名号,径登不退,奇特胜妙超出思议第一方便,更为难中之难。”因为以上的种种难,蕅祖发出弘愿:“天下古今,信鲜疑多,辞繁义蚀,余唯有剖心沥血而已。”呜呼!寥寥数语,字字包含了蕅祖救众苦、兴莲宗的大悲。
匡扶圣教的精严行持
蕅祖不仅是一位建树甚巨的儒佛思想巨匠,也是一位笃志精勤的大行者,操履雪亮,德匡众人,以下兹举二点以申之:
(一)弘律护教
蕅祖除了专修专弘净土外,也因为不忍众生苦,不忍圣教衰,而在早年发出以弘律为己任之志,欲借戒之威德,匡正僧众,绍隆三宝。蕅祖的律学造诣非常深厚,对大、小乘戒律皆通达精练。早年因“目击法轮坏”,深深感到导致教内衰微现象的直接原因是对“戒律”的不重视,于是提出了“我思救苦方,无越毗尼藏”的呐喊。他认为法赖僧弘,要想建立正法幢,则必须先绍隆僧宝,那么当务之急就是要广泛弘扬律法,令僧众学戒持戒,先建立自行,然后众行才能建立。如此,佛法就能兴隆并久住世间。
在此前提下,蕅祖发出“求五比丘如法共住,令正法重兴”之志,撰有大小乘律宗著述多部,如《梵网经合注》《菩萨戒本经笺要》《重治毗尼事义集要》《沙弥十戒威仪录要》等。此等著述不仅利益了当时的僧尼,同时也对后世大有裨益,成为后世出家人建立僧格、如法持戒的轨范。
蕅祖志向远大,悲心切切,曾多次宣讲毗尼,听者最多的时候十余人,能力行者仅二三人。因此,蕅祖曾感叹:“半世倾肠腑,寥寥有几知。庶几二三子,慰我半生思。”又云:“目击法轮坏,欲挽力未能。良由无始世,不植胜善根。今以决定心,求生极乐土。”由此可知,蕅祖此时的思路已经发生转变,他要先解决自己的生死,再来此土兴隆佛法。而解决生死的方法,他选择的是净土法门。
(二)持戒念佛
蕅祖虽然不再求五比丘共住,但他自己严净毗尼,且以持戒功德回向西方。那么,是否只需持戒就能究竟解脱呢?蕅祖这样开示:“专护性遮令清净,仍须念佛求生西。”因为“苟无信愿,则戒感人天,定感色、无色界,慧克二乘权果而已”。也就是说,若不信愿念佛、求生净土,而仅仅是持戒,那所得到的只是人天福报,即便是僧尼的戒条全部持守清净,获证的也只是声闻极果阿罗汉。因此,蕅祖劝诫众人在持戒的同时,必须信愿念佛,并将持戒等所有功德回向西方净土。他还提出:“若知回向,虽误作恶行,速断相续心,起殷重忏悔,忏悔之力,亦能往生。”在《自像赞》中也说:“设能信愿求彼土,虽曾有犯亦成机,是以我今但念佛,一句弥陀法界师。”这与净宗六祖永明延寿大师所持的“即使因烦恼力强而导致破戒,然念佛忏悔,亦可往生”的观点同出一辙。
如果说以上是针对只持戒、不信愿念佛者的开示,那么,对于认为持名为径、学律为纡之辈,蕅祖更是作了圆满的拨正。他说:“ 持戒、念佛,本是一门,原非异辙,净戒为因,净土为果。”又说:“一心念佛者,必思止恶防非,而专精律学;专精律学者,方能决定往生,而一心念佛。”最后他又将以上种种回归到念佛上,他说,只要一句阿弥陀佛念得熟,不仅三藏十二部最高深的教理,禅宗的千七百公案,大小乘律的三千威仪、八万细行、三聚净戒,乃至于菩萨的四弘誓愿、六度万行,皆在里许,全部收摄尽。以上精辟的开示,无不包含着蕅祖的智慧与悲心。
综上可知,无论是弘律还是弘净,蕅祖都本着将佛陀伟大的悲智传递给每一位众生的本怀,尤其是后来专修专弘净土法门,就是希望每一位众生都能毕生念佛、同生净土,获得当生了生脱死的无上大利。蕅祖的悲愿与行持,是末法时期僧俗二众效仿的楷模!
结语
纵观蕅祖的一生,通宗通教,知律知净,最终选择专修专弘净土,以此广利人天。他极力倡导信愿念佛,将禅、教、律融归于净土,又明确指出念佛一法,圆超禅、教、律,是一代藏教之指归。作为明清佛教的中流砥柱,蕅祖的净土情怀,在其身口意三业中处处显现,就连名字、法号,也在宣扬弥陀净土。“西有”是蕅祖的号,源于《佛说阿弥陀经》所说的在此世界的西方,有世界名曰极乐(依报);彼土有佛,号阿弥陀(正报)。很显然,他要向世人告示,西方净土的依、正二报为实有。而“蕅益”也表达了精修净业之意,“蕅”为 “莲”之因,随之而生荷,进而开华结莲,来晓谕世人:念佛之人,当一心念佛,自然能够乘坐九品莲台,横超三界,往生西方,直趣无上佛果,得究竟真实利益。
蕅祖笔耕不辍,著作等身,此等千古文章,实在是他宝贵的经验所在,对整个中国佛教贡献巨大,其德业功绩,令后人敬仰赞叹。他的净土思想与行持,犹如无明长夜中的智慧火炬,为后世行人指明了方向。他被尊为净宗九祖,名副其实,当之无愧。吾辈行人,实在应该见贤思齐,死尽偷心,老实将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方不负我蕅祖之深切婆心!
末法的情形越来越深重 净土法门就越来越当机末法的情形越来越深重,这净土法门就越来越当机,当机并且又能够契理。所以这是十方三世诸佛慧命所在,是所有众生得救的核心所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7
六交报之“思报”宣化上人慈悲开示:“六者思报,招引恶果。此思业交,则临终时,先见恶风吹坏国土,亡者神识被吹上空,旋落乘风,坠无间狱。”“六者思报,招引恶果”:第
宣化上人时间:2024-12-23
学佛的好处是看开和原谅,老法师开示。不能造业,不能造业这句话容易说,不容易做到。我们试问一问,能不能原谅一个陷害我的人,羞辱我的人,毁谤我的人?能不能?不能,不能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14
「所生之处,果报追随,相从不舍」,这几句要记住,三句。我们的一生记住这句话,天天所遇到的,是果报追随,相从不舍。果报要受,受都不放在心上,都不会引起分别执着,这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11
净土精要法句一心顶礼极乐世界接引导师阿弥陀佛!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已愿
净土法门时间:2024-12-01
震华法师是近代杰出的佛教教育家、思想家、佛教史地学家。曾任镇江竹林寺方丈、竹林佛学院院长,上海佛教会会长、上海玉佛寺方丈、上海佛学院院长等职。今年是他圆寂四十周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6
梦参老和尚《占察善恶业报经》讲记念我名号(地藏名号)这个人他这个报身尽了死了,终不堕恶道八难之处。死后不会堕三恶道,也不会堕八难。还能够听闻正法习信修行,亦能随愿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1-18
22.阿弥陀佛第十八愿的意义是什么?阿弥陀佛于往劫中,发四十八愿,度脱众生。有一愿云,若有众生闻我名号,求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阿弥陀佛誓愿度生。若众生不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5
这样来打坐,身体香如玉如果你以清净心打坐,过一段时间就会闻到奇异清香,这个香气来自你的身体。这就是南怀瑾所讲的将津液转化为长生不老之液学佛打坐之道。我们打坐坐得
悟性时光时间:2024-11-15
答净土四十八问[明]莲池大师 著答四十八问序净土之教,因地于法藏,肇端于韦提,开陈于灵鹫教主之金言,流衍于匡庐大士之莲社。专一心而向往,历三界以横超,诚哉末法之要津矣!然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0
[明]莲池大师 撰普劝为人必修净土天如《净土或问》云:今禅者见修净土,鄙之为愚夫愚妇。此非鄙愚夫愚妇也,乃鄙文殊、普贤、马鸣、龙树也。其言痛切如此,犹有未信者。因为考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9
净土宗是佛教发展极有影响的,所以历代高僧都是很推崇净土宗。我们学习净土宗的佛法的时候,一定要认真,潜心修行净土法门对我们是有帮助的,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净土宗的感应
学佛感应时间:2024-11-02
药师山近期发现有些修行人,因为因果业障关系,修行上无法突破,又急于上求佛道以致于身心俱疲。由于佛菩萨的慈悲心,故而以方便法协助修行人有一个身心的避风港。这就是净土法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31
净土三经的伦理思想特色第一届净土会议论文 东南大学佛教研究所 董 群净土三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和《阿弥陀经》,是净土宗的宗经,从大乘佛教伦理的角度看,也是重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4
第十五章 禅宗的理论要旨与慧能前禅师的心性思想第一节 禅宗的理论要旨——心性论禅宗是最为典型的中国化佛教宗派,因重于禅,主参禅,故名。禅宗的禅法是多种多样的,有的禅师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3
虽然从政治和社会的权力关系而言,现代化一重要的意义在于宗教与政治之间形成了政教分离的格局,从而把公共性的社会空间交于俗世性的政治去处理,宗教逐渐从全能性的意识形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2
支遁大师的般若性空思想蔡惠明支遁大师(三一三—三六六)字道林,俗姓关,陈留(今河南开封市南)人。他是东晋时代的高僧,当时佛教般若学六家七宗之一郎色宗(学派)的代表人物。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0
善恶因果不能抵消,这是一定要懂的。那不能抵消怎么办?佛教导我们,对于善因加强,对于恶的,过去所造的,不再做了。让善的力量强大,恶的力量薄弱,将来往生的时候,力量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20
禅之和谐观的历史内蕴与现代意义以《坛经》中的惠能禅思想为中心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图书馆馆长 洪修平禅源于印度,但兴盛于中国,不仅在后来千百年的发展中成为中国文化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9
【解】因果相背,为是处,作恶业希望乐报,因果相背,为非处,犹言“无有是处”也。“无有是处”是没有这个道理。这一条,诸佛如来,法身大士没有疑惑的,“十力”这个摆在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8
大修行人指的是谁?诸佛如来、法身菩萨、阿罗汉这些人,应化到这个世间,与没有成佛时的这些众生又碰头了,有缘,都遇到了,这时候还有没有因果?有,清楚。我们在《高僧传》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7
释印顺“人间佛教”思想之特质评析(三)四、略评释印顺以人本之立场阐明其“人间佛教”思想,并以之抉择、判摄全体佛教,在相当多的方面表现出与传统佛教相异之旨趣。下面就其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5
老年人的学佛方法按照传统的说法,六十岁以上就称为老年人了。在中国佛教徒中,老年人约占百分之八十左右。因此,如何使老年人在学佛修行的生涯中,沿著正确的方向进取,得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3
净土九级教学次第论佛教事业的发展,首在教育。只有通过各种层次与不同方法的教育,佛法的真实修证才能如理付诸实践,佛教信仰的层次才能普遍提高,才会出现更多绍隆佛种、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3
第九讲 人人心中有净土但净本心使六识出六门, 于六尘中无染无杂,来去自由通用无滞,即是般若三昧。所以佛言随其心净,即佛土净。唐朝六祖慧能??今天我们能在净行法师主持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1
禅宗思想渊源 第二章《起信论》与禅宗思想《起信论》全称《大乘起信论》,全1卷,相传为印度马鸣菩萨所造,南朝梁代真谛译。收于大正藏第32册。本书所论即主要依据此本。 其主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06
禅宗思想渊源 第十章《涅槃经》与禅宗思想中国禅宗思想的两大重要源头是般若思想和涅槃思想。般若之学自东汉传入东土以来,译经事业蓬勃发展,随着般若类经典的旧译臻于完善,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06
近代江胜观味农妙煦居士金刚经讲义节要念佛一法,尤为断念方便之方便。不令他念而念佛,亦是转换一个念头。而念佛更视作观亲切,念佛则是净念,换一个清净念,以治向来染浊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02
所有同修都有一个最困惑的大问题,就是家里有蟑螂、蚂蚁、苍蝇、蚊虫,怎么办?不杀牠,牠就来扰乱你的生活;何况蟑螂、苍蝇还会带来传染病的媒介。杀牠,犯了杀戒,造了罪
向生净土时间:2024-10-01
前几天,有一个居士有个附身的,来见我,见了我之后他跪在地下告诉我,他不是狐仙,他是黄鼠狼。为什么缠在这个人身上?这个人在过去生中伤害他们家十几口。也就是黄鼠狼,
向生净土时间:2024-10-01
黄念祖:净土法门特别适合于在家人为什么在这里头特别标出十六正士做为上首(这里注解没有发挥)?这就表示净土法门特别适合于在家人,因此这个法门也就契会于当前的社会环境
佛本生故事时间:2024-10-01
1我们念佛人,心里面唯一的愿望是往生西方净土,在没有往生之前,我们这个身体还在人间,我们不能离开这个社会,不能脱离这个社会,要跟大家在一起相处。相处要以什么态度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30
「本经会中,以普贤菩萨为一切菩萨之上首」,他做一个总的代表,代表出家的,跟《华严经》上所列的完全相同。「余文殊、弥勒、贤护等出家在家菩萨,暨十方来会无量无边之诸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9
故于一切众生,不计亲疏恩怨。心量大,以平等心待人接物,恩怨平等,亲疏一样。一切众生里面,年龄跟自己父母差不多大的是长辈,像对父母一样的孝顺、尊重,年龄跟自己相差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9
1现在这个世界,由于交通便捷,距离缩短了,哪个地区有哪些善知识,几乎我们都能知道。可是这些善知识都有自己的道场,请也请不来,想请他来住世,谈何容易?2今天交通便捷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8
在这个世间,哪个人不喜欢财?可是要知道,不义之财,决定不可以取;不义之财你要是取得,你命里头的财库就有亏损,你命中的福禄就大大地打折扣了。你用偷、骗、杀生等不如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8
惠能是我国唐代的着名和尚、中国禅宗的实际创始人。作为佛教思想家,他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着特殊的影响。关于惠能及禅宗史的研究,中外学者已不乏着作问世,但观点并不一致;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7
1在全世界的佛教,只有中国佛教吃素。中国的素食运动是梁武帝提倡的,这个要知道。2梁武帝读《楞伽经》,《楞伽经》里面讲“菩萨大慈大悲,不忍食一切众生肉”,他读了之后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7
1 “请转法轮”非常重要,什么原因?如果没人请转法轮,佛法就灭掉;有人请转法轮,佛法,也就是正法,才能够常住世间。2 我们建道场,目的在哪里?就是请这些法师、大德来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7
如果求做功德去护生、放生,未尝不是好事,因为没有功德,他就不肯做。到底有没有功德?给诸位说,没有功德。是不是白做?没有白做,因为有福德。福德与功德不一样,为求功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6
世间人常说:“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这是自古以来,大家所体会到的事实真相。为什么会不如意?受业力的支配。什么叫业力?妄想。我们成天想东想西,成天在打妄想,妄想的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6
我们去访问基督教所办的社会慈善福利机构,他们照顾乐龄老人、孤儿,这个功德很大。在佛法来说,如果着相,做这些慈善事业是修三界的福报;如果离相修善,就是无量功德。功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5
你有心想万缘放下、一心念佛,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不要放在心上,老老实实一心念佛就行了。如果念佛,还想学这个,还想学那个,你就放不下了。特别是世间最关紧要的,就是是非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5
「一时者,时成就也。盖时无实法,长短随心。延促同时,三祇一念」。这个意思就讲得深,首先告诉我们时间不是真的。时间在《百法明门》里面就是时分、方分,时分是时间,方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4
禅是修开悟的,听经也修开悟,为什么?你听这个经文,字字句句都是自性,都是真心,真心流出来的言语文字,它跟世间法不一样。听多了,听的时候不要去想它,只一味的去听、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4
复兴近代佛教之先行者——杨仁山居士佛学思想研究吕建福清末杨仁山居士,以其创办金陵刻经处的弘法利生事业而闻名于世,他的精印佛经、广为流通及创办“祗洹精舍”培育佛教人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3
「从实智以求权智,亦即从根本智而达差别智,故曰增长了知」。像密宗,刚才讲用莲花做比喻。「莲瓣之盛敷,可喻增长」。在莲花表法里头,「莲瓣之初开,可喻了知。心莲八瓣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3
1.初学佛的人,每天在做晚课的时候要做个简单的反省,想想这些我有没有做到。2.早年我在美国,净宗学会成立,我们提了五科作行门的标准。净业三福,要想想,这三条念念不能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3
「如《婆沙论》云」,下面是在论里头节录这一段,「菩萨昔居菩提树下,初夜魔女来相媚乱。……中夜魔军总来逼恼。……须臾觉察即入慈定,令魔兵众摧败堕落」,这是《大毘婆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2
「具众威仪」,威仪是规矩。规矩,佛门有佛门的仪规,世间有世间的规矩,但是现在这都没有了,现在学佛的人没有了,世间人也没有了。不但在中国没有了,现在外国也松了,不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