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好,各位有缘,请大家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三称)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大势至菩萨。
好,请大家放掌。
各位晚上吉祥。今天我们是依旧每天闻法半小时,前十几讲把佛门里边一个善书,劝化善法的这样的一个代表作,《安士全书》,这样算是,实际上是天马行空地这样,拼凑的讲了十几讲。但是我想如果大家能够上心的话,基本上这个内容也够了,因为听的一句、半句,能够入耳入心的话,最根本的作用,还是在日常的生活中去指导着我们去修证。所以由此看来,为什么说听闻法很重要,你如果常能把这个理念铭记在心头的话,他随时随地就是一个老师,他会指导我们自己的心行和言论。
当然,听法很重要,听闻佛法就更重要了。今天我们跟大家开始,算是正式拉开这个结佛缘、法缘、僧缘,也就是结这个三宝缘的一个序幕。所以发心开始讲一部小部头的经典叫《八大人觉经》,有时候也说《佛说八大人觉经》。
讲这个内容之前,我想跟大家先提一下,就是因为毕竟这次不是有我们佛教徒家属听的很多,首先大家一定不要把佛法推到九霄之上,很高、很远、很神秘。实际上,佛法,当时释迦牟尼佛来我们这个世界,作伴吧,就是给人说的,专门针对人说的法,适用于人的法。
那么我们以人的身份,人的思想去听,是最适合不过的了,只不过很多时候是没有这个因缘碰到一起,实际上这是最难的。而且随着我们的了解,你会发现佛法是特别人性化,我们祖师们也讲过说,人成即佛成,就是要把人做好了,你才能接受佛法的法水的这个灌溉,才能够修证,才能够成功。所以佛法并不远,很接地气,希望我们把自己由来已久,有可能给自己设的一个,推得老远,束之高阁的这样一个习惯性、神秘性,先把它放开,先把它掀开,仔细地来听一听。
当然另外一个呢,我们也不要完全把佛法混在世俗之中。为什么,你看我们昨天讲到一个叫世间,一个叫出世间,就是佛法虽然是给人来听闻,但是他直接把我们的心性导向,是把人这个层面的惯性,要把他作为一个升华。不仅仅停留在人的这种利弊之中,他是彻底要打开我们人的这个本能,然后提升到一个更加,我们说心行也罢,说境界也罢,更高的层次,是人人可以做到的,这点是最为难能可贵和有价值意义的。
那当然来讲,既然秉着这样,那么我们肯定在接受的姿态上,一个是比如说发心,至少有一种尊敬的态度,不要戏论,不要消遣的一种感觉,这样的话你很难把精神集中起来,很难正确地理解,因为佛法有一个特色,有时候听懂还排名第二,就怕听不对。听不对了,就有可能一错百错,一挫百挫。所以这一点,先跟大家提个醒。
另外一点就是为什么这次挑选了一个这样的一部经典来跟大家讲,实际上从文字上来讲确实也很简单,篇幅也很小,一共就三百多个字。那么也有两个目标,算是双管齐下吧。一个希望初接触者,能够很顺畅地入门。
因为其实我们活在这个世间,佛法也一直流传在这个世间,但是很多时候,我们是跟它就是,大家同在一个圈地上走,没有交叉,没有碰撞,最近最近的似乎一直也有,像媒体也罢,古来的影视作品也罢,这个文学著作也罢,里边都有讲到佛法僧,讲到佛教。但是我们要么就是说用一种俗眼去,跟它做一种,很多时候甚至是一种调侃也罢,一种戏说也罢,但是很少能够真正的有一个心地上的碰撞,到底佛法讲什么。希望初学者能够容易入门,上道,我们常叫登堂入室,你就是挨得再近,听得再多,假如果你不从门里进来,那么里边所有的场景,你是看不全,看不明白的。这是一点。
再一点,就是希望这不是也有很多修了很久的居士吗,学佛学了,听法也听了,不下甚至十年以上的,都有,希望什么呢,能够让久修者回到初心。初心是很难保持的,大家要知道,一颗新鲜的,一直保持这样的一个节奏的,一个热腾腾滚烫的初发心非常难保持。所以佛门里边历来有讲说,
不忘初心,成佛有余。这一点大家要,我们说算一个初设置的姿态吧。
那我们既然开始讲,先讲讲这样的一个背景。一个就是说这部经典是佛说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因为释迦牟尼佛成道以后,有四十九年一直就在讲法,实际上就是在教育。如果有去过印度去旅行,乃至说朝圣的,大家看到有一个地方叫鹿野苑。
鹿野苑这个地方,就是世尊开始第一次讲法,有一个很大的塔,很庄严,很有摄受力,虽然只是一个遗迹。特别是有佛弟子的话,怀着这种宗教情怀去朝拜,你真的会得到很大的加持。
可能不懂的,又常要说什么叫做加持?我们前几次给大家已经讲了数次这个词,加持就是感染力,把我们内心本具的那个,佛门叫功德,实际上就是我们自己的能量给调出来,让它显现,喷发。
那么说鹿野苑,这部经典不是在鹿野苑讲的,鹿野苑是世尊初登台亮相。这部经典是世尊圆满告别的时候讲的,在印度有一个叫双树林,拘尸那拉双树林。那里现在还有一个叫涅槃寺,有一个大殿,很古老的一尊佛像,释迦牟尼佛静静地躺在那里,我们常有一个话叫做吉祥卧,就是左侧在上,右侧在下,这样躺在那里。是他在走的时候讲的这部经典。
所以诸位可能就意识到了,为什么要讲这个,佛在走的时候讲呢,因为我们设想一下,一个长者,一个智者,一个圣人,他来到这个世间,并不是有所企图,而是完全为了救拔众生,救拔众生。等到他一生的因缘全部已经进行完了以后,最后一次绝唱,大家想想,这个机会有多重要。
意味着诀别的时候,一定会留我们世间人都叫遗嘱,大家谁会把什么家长里短呀,婆婆妈妈的这些事写在遗嘱里边,最后进行这个劝说和告诫,不会的。一定是最重要的,当务之急的,完全是根本性的这些内容,在最后的关口,作为一个我们说遗留也罢,或者说警醒也罢,乃至不断的强调也罢,把它留在世间。
所以这部经是佛陀在涅槃的时候讲的,涅槃。好,可能有的又听到涅槃这个词,那我再插个曲,涅槃不是我们通常以为的死了。我们讲到涅槃,或者老和尚走了以后说圆寂,这个都不要说不了解佛法的,很多佛教徒还都以为这就是死了,包括我们说往生极乐世界,还是把他等成于说死亡了。
可是我要做一个提醒,死亡是一种什么状态呢?是我们下意识地觉得已经了结了,没了,完全在不知道下文的情况下,我们称之为死亡。那么如果说真正你了解到这个整个身心世界,每个人的身心世界,所有大家的身心世界,公共的世界中,实际上涅槃属于一种最大、最光辉的一种升华,有一个专业的话叫色身融入法界。
也就是说释迦牟尼佛来我们这个人世间,进行一生的教化,他等于说是一次演绎,大家还注意到,我刚才讲到的初登台亮相,最后的告别演出,就整个这一出戏里面,他是来演的。入到我们这一个每个人都像一场梦一样,做在这个世间的梦里边,津津乐道,悲欢离合,依依不舍,所有的情节中,我们一般都是这样的心态。那么佛呢,就借我们这个梦呢,他入到我们的梦里边来跟我们共同作伴,然后借机度化众生,称之为,有一个俗话,不是叫点化吗,有时候会听到说,哎呀,大师你应该点化于我,就是来这个。
但是呢,所有的人在这场梦里边,都是把梦当真的。只有佛菩萨,他来的时候是一直在醒着的状态下,装的入到梦里边来了,他的内心一直是醒着的,所以就叫做觉悟者,觉者。他以自己的觉悟的能力,来到这个梦里边,让一切有缘都能够早日到这个梦醒时分,我们叫解脱,叫了生死。
那么,这样的一场配合吧,最后临终的,就是终结的时候,因为他必须要按照梦里面的步骤和次序来,我们这儿的人寿是百岁,八十,八十到一百,他那个时代一般的人是八十岁,他就只活了八十岁,所以当时叫涅槃了。
可是我们切莫以为涅槃是死了,只不过人家不跟你在这一个人的世界里面进行沟通了,回到佛国净土,回到最真理同步展现的那个时空交错。
所以说,我们给大家说一下,是在这样的一个紧急关头讲的这部《佛说八大人觉经》。所以由此我们也能够生起一个对这个,这部经典对于佛法的了解,它的必要性,和这个紧迫感,因为当时佛说了三部经典,一个叫《四十二章经》,还有一个叫《佛遗教经》,跟《八大人觉经》并在一起,我们常把它称之为遗教三经。今天讲的三分之一,最短的一篇。这个给大家大概作一个概论。
其次,我们要讲第二点就是说,这部经典怎么到了咱们中国?我们现在能够学习,有这个法缘,那是谁结的,谁从中成就的?我们常讲到吃水不忘挖井人,饮水思源。历代以来咱们只是从电视里面看到,诶呦,西天求经,东土大唐而来,真正历史上的史实是很苦的,很难的。
而且我们一般都是名望更高一点的,像玄奘法师,佛教里面,知道鸠摩罗什,还有义净三藏等等这些有名的大译经师,我们知道的比较多。可是诸位要晓得,印度的经典,从一开始慢慢的雏形的往东土传的时候,是从东汉时期就开始了,翻译经典,魏晋南北朝时期是高潮,隋唐时期到达了一个高潮。
我们今天先错开这个经题,我们要知道一下这部经典是怎么到中国的,要看这句话,
后汉沙门安世高译。大家如果可能拿着手机,链接上面有法本,法本就是这部经典的内容,你们看到有一个《八大人觉经》下面,有一条叫
后汉沙门安世高译。这个倒是内容值得多讲一点,也有助于我们再进一步巩固我们前面所讲过的内容,因果、轮回、杀生、善恶。
为什么这么讲呢,首先我们看一下这个时间叫后汉,诸位众所周知,在我们中国,它是有一个朝代的更迭,历史号称上下五千年。在汉朝,这个秦朝后呢,不是有楚汉相争嘛,项羽、刘邦,借着把秦朝推翻以后呢,他们两个开始争天下,那个时候呢,也是很激烈,一个战争要造很多的杀业。
楚汉相争的时候,最后不是刘邦胜了嘛,(建立)汉朝。到了后来,有一个乱世臣叫王莽就篡位,所以就把汉朝给搅局了一下,但是他的,我们讲到的,前面说,福气不够,你要做天子掌江山,他是要有人王的福报的,他福气不够,只大概坚持了五十年左右,又被汉朝的一个后裔叫刘秀,这是又一朝的皇帝,给灭掉了。灭掉了,就开始又把汉朝给续起来了,但是因为有这个历史的隔断,我们把前面的汉朝叫前汉,刘秀呢,叫后汉。因为前面的汉朝,它的首都当时建在西安,所以叫西汉,在西面。刘秀建了新的汉朝以后,它的首都在东都洛阳,在东面,所以俗称叫做东汉。这就是为什么这里有一个
后汉沙门安世高。
当然我希望大家,你听这个,你看我们嵌入了一点点历史故事,可是诸位不要把它当作历史,纯历史纯知识来听,那谁都知道。你再设想一下,我们每个人都在历史的长河中,此时此刻,也是将来的历史,也是过去的未来,在这种人一代又一代的这个生生不息中,就是轮回。诸位听到我们讲后汉的时候,也许我们在后汉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接触佛法了,要不然今天怎么会听到后汉这个名字,这就是一种缘分,这个缘分永远都不会乱。
有可能当时我们就是在楚汉相争的时候的其中的一员,甚至这个历史上的典故,什么四面楚歌,十面埋伏,你都是耳熟能详,就是当时的历史事件是见证者,都有可能,这就是轮回。而且这就是人生,因果,前生后世,一生又一世,历史就是这么来的。
这里讲到
沙门安世高。沙门,如果我们现在一定要说,就是指的和尚、出家人、僧人、修道的人。但是,一般在佛教里面,因为当时印度出家人很多,可是诸位要了解一点,不一定都是修释迦牟尼佛的这个教法。还有很多的外道,他们都在寻求人生的真理,苦苦地追寻,但是他们总是摸不到那个最准确的方法,所以我们称之为外道,就是正法之外的修道叫外道,现在到印度还很多。
为什么叫沙门呢?就是所有当时出家的外道都叫沙门,后来到了咱们中国以后,把他称之为释子沙门。为什么这么讲呢,你看这里有一个,安世高这个名字的姓叫安,大家想想他是外国人,他又叫安清,实际上是安息国到咱们中国来的。安息国是何许地方呢?在汉朝的时候,对伊朗的称谓叫安息。唐朝的时候,把它叫做波斯,就是那个地方。他是那个国家的王子,王子不作了,为了追求宇宙人生的真理,出家为僧作了沙门。
我们注意到,以后可能大家对佛教了解,你去看经典的时候,在那个年代,很多的出家人,要么叫安世高,还有竺法护呀,竺法兰呀,都有,竺就是天竺的竺。古代把印度来的僧人给他起个中国名字,然后前面加个姓叫竺,天竺。
还有一些地方,你比如说我们都知道的大月氏国,就是那个月亮的月,姓氏的氏,那个叫做月氏。那个国家来的,就给他叫姓支,有的大法师叫支遁,很多给他配一个。还有一个叫康居国来的,就叫姓康了,就哪个国家来的,直接就给他冠以这个名字。大家读《无量寿经》的翻译者就是康僧铠,那就是康居国来的,所以看到哪个国家来的就给他冠个姓什么。
后来到了咱们中国以后,有一个道安法师,他说这不对,乱糟糟的,还是俗家的姓。所以,他当时就说,所有的出家人,既然是随着释迦牟尼佛出家了,不管你是什么身份,都应该叫释子沙门,所以我现在叫释宏海,也叫释迦宏海。就是这个意思。所以那个时候,因为还没有道安法师这个提倡规定,那依然叫安世高,他翻译的这部经典,后汉沙门。
那就有意思了,给大家讲一下这个安世高的前生后世。安世高,他作为一个太子,他在当王子读书的时候,就读到很多书。其中,有一本佛经触动了他,马上善根显现就想出家了,但是他的那个时候父王生病了,他没有办法。
你看诸位发现了没有,不管从经典里边,还是现实中,释迦牟尼佛也罢,阿弥陀佛也罢,都是什么呀,都是弃国捐王,行作沙门,不当皇帝,不当太子了,出的家。为什么?因为他的福气到了一定的地步,才能够生起精神境界上的最高追求。我们现在说就是说经济条件达到了,才能够进行什么精神追求,文化生活,实际上这是人类的通法。
他当时因为父王生病了,就抛开了出家的想法,后来就帮助他的父王,去辅理这个政事。后来父王生病了以后他守孝三年,虽然继承了王位,但是,三年后就让给了他的叔叔,他就出家去了,转作沙门了。他这个人呀,天资,就是说天生就是高僧大德来的。
从小他有一个什么功能呢,精通很多国家的语言,而且他不单单精通人的语言,有一次他跟同伴出去遛弯,遛弯的时候,天上飞过来一个鸟,在叽叽喳喳叫,结果他就跟同伴说了,你看,过一会儿有人会给我们来送吃的,这个同伴就很奇怪,说怎么可能呢,他不相信。果不其然,过了一会儿,莫名其妙的有人来给他们俩送饭,说饿了,就吃点东西,他们把送的这个饭吃了。他说什么呢,就是那几个鸟飞过去的时候,被他听懂了,就这么一个灵童。
后来,大家都知道他有神通了。神通,以后会给大家介绍,现在听了,不要觉得说,诶呦,神通,神叨叨的就开始了,这个通那个通的。但是,他确实有一个本事,就是能够已经知道前生后世了。
好了,那么说到前生后世的时候,那我们要给大家讲一下,为什么他来中国?他当时来中国的时候,是发心把佛法传到东土来,他在公元147年的时候,来到洛阳,中国那个时候首都是洛阳,很繁华。洛阳一待就是二十多年,后来圆寂,就是走在我们现在的绍兴,会稽。一生翻译了二十多部经典,《八大人觉经》是其中的一部。
安世高这位祖师,他说他过去世就是和尚,又要会到我们刚才讲到的轮回。他生生世世是一个和尚,而且跟咱们中国特别有缘,不知道为什么呢,又投胎转世,你看这个投胎转世的幅员有多辽阔。
我们现在一般觉得说,诶呦,这一生遇到的人,一家子,夫妻子女,这个缘分很近,生生世世好像就在一拨人打交道。那为什么大家想想,有一个千里姻缘一线牵呢?就是每一生每一世,你结的缘,你造的业,千拉万扯,有时候你都不知道下一念,这一世一走,下一念往哪里投。就像我不知道这辈子为什么投生到陕西陕北,我总感觉到又在浙江生活了这么久,北京住了那么多年,那你想想这个,我怀疑可能是当时认错路了吧。这个安世高,他不会认错路,他是因为到那里作王子有缘,但是他跟中国的很多人过去结了因缘,有顺的,有逆的。
我要告诉大家一个消息是什么呢,成道的高僧,比如说菩萨,我们讲到《八大人觉经》,大人实际上就是指的菩萨。他知道前生后世以后,他说我哪一世哪一世在哪里欠的债,哪一世哪一世在哪里发了心,哪一世哪一世在哪里欠了这个情,他都清清楚楚。所以成了菩萨以后,他心地清净了,就不会再去欠,只会一味地去还。还的时候,他不起分别嗔恨心了,比如说我欠了别人的命,那我就去还这个命,别人恼我,杀我的时候,我就正好顺势还他就好了,很自在,很欢喜。他就是这么个因缘,来到了中国。
到了东土,他就是先说他来找这个过去一块出家在西域安息共修的同道,可是没有找到,那说既然找不到,他在中国过去说欠了别人的一条命,他就去还。当时在广州,广州有好多的贼寇,乱得很,他到广东了,那个时候就是去找过去的这个命债主,就见到一个少年。
见到这个少年呢,就直心直口,干脆利落,就直接上去说,哎呀,我今天才看到你。那个少年说你是谁呀,我又不认识你,他说什么呢?说我,你不要问我是谁了,我知道我过去世欠了你一条命,我现在还你这个命债来了,你现在可以讨这个债,就把脖子一伸。那个少年因为过去有这个缘呀,那个少年马上就拿起刀子,不容分说,啪,一刀子就把他砍死了。这一条命就还了。
好了,还了以后,神识,我们民间不是讲到灵魂吗,这个灵魂呢就又回到安息国,又投了他这个国王作了王子,成了又一世安息国的王子,第二世又来到咱们中国。来到中国的时候,去哪里呢?去到江西的庐山,去救他前世的同修道友,他知道他在庐山,为什么?因为过去两个人一块修行的时候,都在行布施,培福、修福,我们此前讲过布施,也讲过戒杀,因为他杀生的讨债。
布施的时候,两个人都修得特别好,但是两个人性格不一样,这个安世高修布施的时候呢,怎么样呢?就是非常的欢喜,很恭敬。但是他这个同道修布施的时候,一样跟他布施,很嗔恨,就是一不顺眼就发火,看人家都低人一等。在这样的情况下,因果不一样了,这个同学呢,他因为福报大,就转成一方的一个山神了。
他到了江西,就是九江庐山这里的时候呀,他这个同修就给他托梦说你救救我,我现在因为虽然行布施,福报很大,自己投身色身很长很大,都不知道是个什么,结果呢,现在在这里这个做了山神,但是呢,我成了畜生了,住在这个庙里,很多人到这个庙里去拜佛、祭祀、点香呢都很灵,求什么来什么,说就是我管的。
说我现在看到呢,希望你现在帮我那个超度超度,我过去布施的福报还在,很多珍宝都拥有,但是我的身体很难看。希望你帮帮我,否则我将来还要堕到恶道里边。安世高还问他说你投生成个啥了,说你不要问了很难看,说非要见一眼,最后呢就把头给他探出来看了一眼,是一条大蟒蛇。而且还告诉他,我马上就要死了,你赶紧把我这些布施,给我散出去,给我增加福报,希望我不要下堕,我死的时候呢也不到水边了,因为我的色身太大了,腐烂了以后呢,把这个水给污染了,我到林子里面去。
果不其然,安世高给他把所有的这个布施行了以后呢,当时这个山神就死了,大家在上面的丛林里边发现了一条长好几里的大蟒蛇,就死了。那么一死了以后,这个安世高当天在船上,水上呢,就有一个美少年呢,去给他礼拜,行礼拜,谢完了以后呢,一转眼就不见了。安世高就告诉大家说,他已经脱离了蟒身了,这就是他的化身前来谢我的。
把这个事超度完了以后,他又得去看嘛,看自己还欠了谁的。好了,这个事完了以后呢,他就又去到广州,把他上辈子砍他的那个少年已经成了老年了,叫住了,跟他一说,说我是谁谁谁,诶,这个老年人说这是我少年时候做过的事,他怎么知道的,看来说真的有前生后世,这可能真是他的前世,就带着他呢来到了绍兴会稽,希望你跟我走一遭。
好了,跟他走一遭以后呢,到了绍兴会稽,两个人住在店里面,就跟他说,第二天我出去会被人家打死,但是你一定要帮我去跟官府告,说我这是也是过去欠了他的命,不是说他跟我这个闹斗争打死的,是我欠了他的命,就不要让治他的罪了。果不其然,这个少年时候砍了他,现在成了老年的杀他的这个人呀,跟着他就一起到街上去。
别人两个人在吵架,一个扁担啪地那边掉下去,这边一头翻起来,一头一端呢,啪地磕在这个安世高头上,好了,一扁担,就把他给扣死了。诶呦,这个年轻的时候砍了他头的这个老年人啊,一看说,呀,真的是,确确实实他两生了了两宗这种命案官司,说看来真有轮回,真有相欠相还,从此以后也皈依了佛门就学佛了。所以大家来看,这些大圣者来了以后,他去偿个命债,他还能顺便度人,让人觉悟,这就叫大人觉经。《八大人觉经》。他翻译的也是这部经典叫《八大人觉经》。
这是他的,安世高的一些生平,我们挑几个事情,给大家讲讲,从中大家也看了,我们前面讲到的杀业,欠了杀,成了高僧,登了菩萨位,还得去还,只不过我们说的只还不再欠,了了,这就叫了缘。
《高僧传》里,对安世高的评价非常高,说他翻译的风格,特别是义理明晰,用词也非常的允当,虽然这个文辞好,可是也不是那种华而不实,也不是说很野,这里讲到的说,叫做质而不野,不是说完全就是没有一点点文采,那种土话一样的,太俗气了,粗俗,也不是的。
所以实际上这个《八大人觉经》呀,我们从明天给大家讲内容啊,确实如此。它一共是分了八个版块,在文辞上也是四个字一句,一共八个觉悟,也是八种法门吧。你像这里觉悟说,无常无我觉呀,常修少欲觉呀,知足守道觉呀,反正一共这八个版块,很短。
我们今天主要是大家了解一下,一个是这部经典是佛在什么时候讲的,很重要。二一个是安世高翻译的,他是一位高僧,也可以说是一位神僧,他有这样前生后世的灵验故事,那么带着他弘法的发心、愿力,到了中国开始传扬佛法,这才是正事。
大家要知道为什么叫
八大人觉,当然要讲到觉了,可能大家,特别是新来听法的,说觉,我们觉悟不高呀,我们凡夫俗子。告诉诸位,今天也时间已经到了,那给大家出几个思考题,每个人都有觉的机会,都有觉的时间,都有觉的处所,就是我们的一切生活中,就遍布了可以让你生觉悟的机缘,就看你能不能够觉。
我们今天跟大家讲佛法,讲佛法,可是我们已经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约定俗成。那么在这样的一种常态中,你想想,习以为常了,就是我们只相信自己的感官,可是真正要觉悟的人圣人啊,佛都说了,像说
汝不可信汝意,你不可信自己的第六意识,因为我们现在所感受的世界完全是颠倒的错误的,是一种错觉,错觉。
而且我们已经约定俗成了,就是一个人错了还不打紧,几乎全世界的人同步都在这个错误的感官中,在投入,在享受,那么你再要撼动,让他产生觉,大家想想有多难。而且约定俗成还不要紧,最可怕是与生俱来就是生生世世一直这么错过来,你现在要去纠偏,要去纠正,大家想想有多难。所以为什么讲到佛法难信难闻。
当然我们也可以给大家提供觉悟的机会,你首先要对当下我们习以为常、与生俱来、约定俗成,产生怀疑精神,一定要怀疑它是不是对的,是不是真的。
你像我们就从这个题目来开始起觉吧,叫《八大人觉经》,大家想,八是一个什么,是一个数字,这个数字是谁规定的,八比九小,比七大,谁规定的。八大,这个大,大这个概念是怎么出来的?我们觉得比小,就大的就大,比大小了,那就成了小了,谁在衡量这个大,八大。人,我们生而为人,你仔细反思一下,我们作为一个人,说人的一生一世,对吧。
好像我从小在哪里生活,一直到哪里,我一辈子好像到过很多地方,像我们和尚的话更是云游四方,对吧。我生在陕西,那么后来陕西也换了几个地儿,又到了,出家到浙江,出家前还从上海走的。那么出家了以后呢,又在普陀山,又去北京念书,又老去五台山,现在又回到普陀山,将来还不知道在哪儿。那你说我们在一生以为到过许多地方,可是大家反思一下,觉悟一下,你动过没有,你的自我感觉到这儿到那儿,你的自我感觉如影随形的动过没有?我们一辈子遇到这么多人,你认不认识他们,认不认识自己。
当然,我们不要把它高推到一种深测的这种高深的逻辑思维中,说认识自己,认识别人,好像怎么深度的一种逻辑上的思辨,你不要那么考虑。就是我们现在平常话说的,你认识吗?我们一生是我们完全沉浸在自我感官中的独角戏呢,还是真是有真正实实在在的,真的有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沟通。大家设想一下,你最亲最近的,和你这一辈子经过的碰到的人,你真的认识他们吗?或者认识自己吗?我们看到所有的影像,我们以为我们生存在这个世界里边,很立体,很有触摸感。
但是诸位,你现在看看,你现在就可以做实验,你眼睛看到的,到底是平面的世界,还是立体的世界?平面的,还是立体的?如果你以为是立体的,可是我们看到的几乎都是平面,所有的。你看我看这个香炉,只能看到平面的这个角度,诸位看的话,是在那个角度,我们都看不全它,但是我们以为这个世界是立体的,这就是妄想,幻想,心的念头,爆破出来的场景,一个一个的序幕的滚动而已。但是我们很少去这么启动自己的思维,然后就陷在我们生活的这种假象中,没完没了的一生又一生,生生不息。
所以今天我们开始讲《八大人觉经》,就是要启动我们本来就能觉的功能,大家一定要相信这一点。就是为什么要跟大家说这个,每个人提起,大家要观照呢,就是实际上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有觉悟,每个人都可以成佛,不管你现在有没有学佛,不管你能不能听得懂,不管好像你的家人学了很久,你还什么都不懂,这个都不在这个上面论迟早,论高下。我们所有人的觉性一直都在,一直是长存的,我们只不过用这样的分享,跟大家做一个最大能力的调动而已了。当然,最根本的调动,希望念十声阿弥陀佛,再把他作为一个觉悟的最大的埋的伏笔,和现成的受用。
好,一起合掌。
南无阿弥陀佛(十称)
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那好,我们今天《八大人觉经》第一讲就到这里。不晓得大家听的有没有一点小觉,或者感觉吧。不管怎么样呢,因缘开始相续了,明天我们依然是这个点,不见不散。
谢谢大家。阿弥陀佛。
(第二讲)
好,各位有缘,请大家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三称)
好,南无阿弥陀佛,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大势至菩萨。
各位晚上吉祥。我们今天是讲到第二个部分,《八大人觉经》第二节课程。这次因为是半小时的闻法,所以我们尽量把课程调到简洁明快,一闻了然。
当然还有一些同修,昨天在线上也有,今天也托人问《安士全书》就讲完了吗?没有,《安士全书》的内容很多,但是我们只不过是挑了一些比较典型,以点带面的公案。主要是针对在善恶业里边最出类拔萃的这个,可以说带头的做还是不做,来定善恶的,就是杀生和纵欲。
我想大家结缘嘛,不是说光善良,善良如果没有觉悟,没有智慧,他就一直是在世间打转,你出不了这个生死苦海。所以今天我们这次讲的《八大人觉经》,也带着其中的因果,也带着善法,而且还带着这种觉悟性的慈悲。
所以大家这样听下去,不要停留在某一个地方,听过了以后,当下跟它相应。当然诸位要是跟《安士全书》相应,你可以重复地听。因为有一些理,你明了以后,一次就明了,最主要的就是说以后万一这个事来了,你怎么做,这个是很重要的。所有的内容十三讲已经足够了,那我们把《西归直指》,《安士全书》里面的,就是念阿弥陀佛,稍微靠后一下,会跟大家讲净土的。
好,那我们今天还是闲话少说,言归正传。先说一下这部经,经题,提纲挈领。昨天我们讲到,是什么情况下说的,是世尊在涅槃的时候说的,所以我们就知道是佛说的概念是这样的。
主要就是《八大人觉经》的
八大人。什么是
大人?中国古代的话,一去县衙里边,击鼓喊冤:大人为我做主。几乎就是一个当官的就是大人。或者说他很有势力,乡里边有权威,印度不是说大富长者。或者我们说,他在各个层面,世间的技巧、技艺、竞赛里边,能够脱颖而出,作为头名状元,也算是大人。
可是诸位,这一些,只能算是世间的大,就是你是一个有本事的人,不一定是有觉悟的圣人。在生命的种类里边,我们如果把他划成十类,咱们不是叫六道轮回吗,六道轮回,我们觉得说,我们是人,它们是畜生,地狱我们也看不见,有没有,不知道,好像差别相很大。可是告诉大家,在一部分圣人的眼中,这些都是大同小异了,这六道大同小异。为什么,因为他们都不觉悟,都稀里糊涂地活着,随着活着而活着。
所以开始觉悟的大人,就是从四种圣人往上讲,比如说,我们常说的罗汉,像济公这样的人物。还有辟支佛,就是自己天生就喜欢修行,管他有没有人讲法,这个世界有没有佛法,他活着活着,他就觉悟了,有时候叫独觉。
今天讲的这个大人,主要就是以菩萨为主。诸位知道,你看我们今天添了一尊观音菩萨,虽然这个像很小,但是功德很大。因为四圣里边,四种圣人里边,佛的功德已经圆满了。在佛的眼中,他已经没有大和小的差别,没有挑选,什么是大,什么是小,大了好,小了不好,没有。只有菩萨,是这九种众生里边最高端的,而且是发心最到位的,完全是以自利利他,展开了他的这样的一种生命价值显现。所以我们常就说大菩萨,大菩萨,主要说的就是菩萨。
那为什么叫大人?境界大,诸位一说境界肯定又是说,诶呦,我没有境界,我们都是凡夫俗子。人人都有境界,你看我们做一个小小的提炼,就看一下人世间的百态。一个人吧,我们从一个凡夫俗子来讲,肯定都想出人头地。那么假如果你生活在小山村,歌里面不是唱的,我生活在一个小山村,父老乡亲,那你一辈子就是这样的一种境界。如果你家境好一点,移到县城,再好一点,移到地级市,或者到省会,最后到首都,完了以后出国,整个全球视野都提出来的时候,那就说明你的境界,心量越来越大,视野越来越广,这也是一种大小的差别。
可是诸位不要忘了,我们只在地球上,宇航员你让他去外太空,去看一次地球,感受一次宇宙,所有的人生观都变了。可是我们这一些只算是世间法,这里的大菩萨的大人,是从出世间起步了,就是直接把整个宇宙就给了如指掌了,从这儿起步。所以境界不可比,我们讲到境界就是他们所证的境界,所得的真理,有多明白吧。
当然你要做这个大人,你得从人做起。那么为什么叫大人,比如说,我们讲到他的愿和行要大,所有的菩萨都是从愿行,发起了愿望,他的愿望带着他人生观的这种格调,彻底投向了,他的人生观投向哪里。
你看我们这次又说到疫情了,大家要知道,其实每个人都是凡夫俗子,平常都在生活中,对对错错,好好坏坏。可是一旦到紧急关头,出来一种事件,就是我们所说的所对的境界,那么调动他突然发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高尚的心,广大的愿望理想。你看我们这次很多医护人员,为了疫情远赴武汉。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当然我们以凡夫来讲,大家都是人,对吧,你说平常从性格中也不一定他完全没有缺陷,或者与人的交往中,他不一定就完全没有这个,不好的印象吧。但是借着这个机缘,他突然间生起一种崇高的、为国为民的、俯视苍生的,这样的一种心态的时候,这就是大愿就开始了,心就大了。
所以你看我们常讲到,以前的说
为了祖国向我开炮,电影里边也看到了这样的,
为人民服务,这一些实际上都是带着他的愿大行大了,起悟了他觉悟性,我们讲到觉悟。所以你只有这样的话,才能支撑着你不在人的层面般般计较,真的能够发起这样的一种大心。那我们引入佛教的一个词语叫做
慈悲喜舍,你只有把自己的自私舍了,那么你才能得到这种公共的这种大爱。
你一旦入到这个境界里边,真的是一般的人就真的理解不了。你看观音菩萨,叫大慈大悲,实际上观音菩萨过去怎么启动他当菩萨的大人的这个身份呢,也是看到众生苦,就像我们这次疫情一样,苦海嘛,大家都得不到解脱,都无可奈何,没有办法。在这样的情况下,那么我们有的人就发起说,舍我其谁,就投身进去了。当时观音菩萨也是这样的,地藏菩萨也是这样的。地藏菩萨还没有这么大的事情发心,他只是心疼他的妈妈当时堕到了苦海里边。所以从这一点来讲,我们要知道,不要觉得菩萨,像观音菩萨高妙。我们说只在紫竹林中观自在,就在普陀山,整个地方,他的范围大,是遍一切处的,他的范围很大哟,所以叫做大人。
大人后面有八个点,就是觉悟的点,所以叫八大人觉悟之经。这八大人觉悟之经,实际上也隐含了我们每个人,就是人的身份,开始觉悟,就每个人都适合这八种觉悟点,提供给我们一个智慧的启发,开始要脱离现在平庸的知见吧,所以我们人人皆可以做大人。大家这次能够听到《八大人觉经》,说明你已经有大人的资历,这个不是说对着大家说好听的,确实如此。
当然刚才也回顾到了,说我们世间人实际上也有大人、英雄豪杰,他们甚至有的也不怕死,有着崇高的理想,甚至是为人类事业而付出生命都在所不辞,这样的一种人生观吧。可是诸位要知道,他们不惧怕生死倒是值得敬佩,但是他们不知道生死真的可以了,这个很麻烦。
所以为什么昨天我们讲到,大家听闻佛法来讲,第一个攻克的难题,你看我们今天要讲第一觉悟,后面缀了一句话叫做
渐离生死。就是要从生死之中抽身出来,这个不是一般人有的见识,因为我们所有的思维几乎都在生死中打转。
你看,这不是有的还觉得想听《安士全书》,他觉得修善法,然后自己慢慢地心地善良了,优越感出来了,觉得人世间十分美好,大家都幸福。可是诸位要知道,这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他没有觉悟,只有幸福。
所以我们今天看,大家看第一段经文
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
佛弟子是什么,就是大家都是释迦牟尼佛的学生。好了,你又要用这个来判了说:我还没有皈依,你们是居士,怎么怎么样。只要,大家此时此刻听到佛讲的法了,已经被释迦牟尼佛收为他的弟子了,我们就在接受他的教育。我们接受他的教育、他的理论、他的思想,那么我们就要顺着他的理论思想来对照我们当下所面临的生活,怎么去进行修改,修证。
觉悟是修证的前提,很多时候,我们听完了就忘了,今天半小时听完了就忘了,所以后面才加了一句要
至心诵念,要常记着这些话,提醒自己,念念不忘。那才能开始不断不断地来匡正我们当下的一种思维模式,实际上跟大家讲,学佛修行就是换我们的观念,置换我们的思维模式。比如古人讲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当然很多时候,我们对这句话是错误理解的,后来就形成这么一种,我们暂且借用一下。可是你要知道,佛门讲的大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这就是大和小的差别相。一贯这样各修下去,你越来越是凡夫俗子,他越来越是高境界的圣人,就这么分水岭就出来了。
好,我们今天看一下第一段。这里讲到,
第一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如是观察,渐离生死。
大家来看,我们倒叙一下,这里讲到,为什么我们觉得在世间会无常。四大也罢、五蕴也罢,这都是佛教的一些名相。四大是指的
地、水、火、风,四种造世界物质的元素,各类物质里面都会有这四个元素。我们的身体里边也有,就是坚硬的部分,比如实打实的一摸,好像胳膊、腿、肉、骨头都在,这就是所谓的地大,就是它的坚硬度,有一个触手可摸,有质有量的东西。水就是会有它的流淌性,我们都有血液,都有唾液,身体里面有水分。
火就是我们的温度,如果身体没有了温度了就成了尸体了,不是身体了。所以大家要知道,这就是我们(四大)。再一个就是风,大家都会呼吸。所以世界也是由地、水、火、风组成的,所有的山河大地间,所有的水,所有都有温度,因为它会摩擦。那么,在摩擦的过程中也会出现效应,就是风,来回移动。
那么这一些,为什么讲到
四大苦空呢。比如说我们的国土就是四大制造出来的,地、水、火、风。苦就是说这个国土,其实很不牢靠的。我们现在脚踩的大地,觉得说。诸位想一下,就是地球都是漫无目标的,在宇宙中就这么悬浮在那里。
那我们在地球上地震也很多,刚刚也有,海啸也有,火灾还正在烧,火灾。就是说这个国土上,时时刻刻,实际上是很脆弱的,危机四伏的,我们浑然不知。然后我们不但浑然不知,我们还十分享受,享受在哪里呢,这里又一个概念叫做五阴。
大家读过《心经》的都知道,有一句话叫
照见五蕴皆空。五阴就是五蕴,为什么叫五蕴呢,蕴是什么意思?就是大家聚集在一起。聚集在一起干嘛呢?合作,把这个东西不断地给它转起来,把它给搞迷糊,弄糊涂。所以又叫五阴是什么呢,就是像一个树荫一样,遮住了我们本来的觉悟。
哪五阴呢?色,还是这个身体,四大组成的身体,还有外在的世界。受、想、行、识,我们的感受,你看我们现在听法的时候,都不能往觉悟上会,说四大本空的话,说我们地水火风,原来色身很可能,我以为执着在我的感觉中,本来就没有一个我,确实五蕴无我。
但是我们往往在听说,诶,讲得怎么样呀?今天听得如何呀?长呀短呀,一会儿就没了,还没听够。所有的都在这里边,这就叫感受。一有这种感受,就会妄想不断,你看有的在听法的时候,在那下面还不断地留言。我都不知道那个留言,什么情况下,什么速度能写出来那么多,你听要好好听呀。
我先告诉你,五蕴无我,就是我们的物质,这个色身,还有我们的感受,还有我们刹那刹那的念头不断的那种想法,还有我们不断听了以后,进行第六意识的这种接收信号,说好坏对错,讲得怎么样,听得如何,就不断这样子色、受、想、行、识,意识进行了别。
当我们正当把这个五样东西,也就是我们的精神附在我们当下的物质的感官中的时候,我们非常热火朝天,正在觉得我是万物之灵的时候,突然间告诉我们,错了,根本就没有我。我是哪里来的?大家看看自己的,低下头来,看看自己的胳膊腿,我在哪里。
当我们跟别人一起在这个世界上的时候,你发现了没有,一直觉得我在认识这个世界、我在看待这个世界、我在交往一切人,可是你从来,你所有的眼中只有外在的世界,没有我,我在哪儿吗。
所以这个我,是根本经不起推敲,但是我们现在就是,我完全成了一个如影随形的一个摆不脱的绑定,绑定在一起,这就是凡夫。一绑定了我以后,大家看了嘛,
生灭变异,虚伪无主 。
什么叫做生呢?就是在我们人生里面,一会儿一出,一会儿一出。出来一件事,马上就把你引诱得,你就以为真的,就上当了。
什么叫做灭呢?说没就没,毫不客气,没有就没了,冷不防,根本就不跟你商量。大家发现了没,一切就是这样,事件的发生,最后的结局,乃至生命的消失,都不商量。
什么叫做变呢?就是不商量还也算好歹就是说给你一个接受的一个缓冲,没有,说变就变,突变,突变。
那为什么你感觉到突变这么痛苦呢,什么叫做异呢?就是一直潜移默化地,让你早早地就把它当了真了,越来越甩不开。结果它猛地要变的时候,你就转眼之间,你接受不了了。
所以说
虚伪无主,尽管它就这个百年一场春秋大梦,可是你在里面丝毫又做不得主,但是你还是不能够抽身出来,放不下。我们当下是不是这样。
那大家看到了,原来真的是这么无常,真的觉得很多时候,我们的生活也罢,秩序也罢,这个世界的呈现也罢,我们在其中,实际上极其被动的,一点主动权都没有。虽然我们号称有主观能动性,完全是一种自我的一种错觉,一点主观能动性都没有。
那好,既然说了这么多,为什么会这样,怎么来的。大家看到这两句了,
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形,就是我们的这个身体。心,就是我们的念头,我们的意识。这个心念不断地去策划,当然善法很少,恶法很多。特别是在这个时代,大家要知道,我们想做善良的人几乎是没门的。
为什么跟大家讲善法,讲善法,讲完以后赶紧再讲觉悟呢,就是很多时候你想去善良,没有办法了,只能先自己觉悟吧。因为现在整个的社会不是让你行善良法的,是大家集体结伴而行的,往恶法,往火坑里面跳。
所以你的心一直在策划,那么
心是恶源,源头是从心来的。那么
形为罪薮,就是你的身体一直在造这些策划出来的恶业。什么叫薮呢,
罪薮就是所有的集合在一起了,那没有办法。既然集合在一起,你是结合的用这个身体去造这个业,这个种子,因。那么将来还是结合的用这个身体,来感这个果,它果报还是结合在你的身体上,这就叫
形为罪薮。
大家归根结底,发现了没有,唯一的麻烦出在哪里,我们现在也在不断地感染,感染,感染。从哪里,第一个就是心,心为恶源,源头。那说到心呢,我们一般的话,总是会摸摸胸口,或者拍拍脑袋。实际上,心是整个世界的核心,是我们所有行为,我们所有命运进行曲的主导驱动枢纽,就是心。
所以大家看到了没有,心,我们体会一下,如果从最广大的来讲,就是我们整个山河大地,还有包括我们自己现在的这个认知,或者我的存在感。这个在佛教的专业里面叫做阿赖耶识,叫做集起名心。就整个我们的色身,外在的世界,所有的一切的存在,一切的森罗万象,实际上都是心的展现。它的广大,它的边边角角,它的事无巨细,都离不开我们的心,这是心的多样广大面。
但是现在我们主要问题出在哪里呢?出在心的自私面,就是我们的意。可能这个比较专业。意,我给大家说一下,你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就是有
我的感觉。刚才我们说到四大造的这个身体,还有五蕴结合的我们的精神层面和物质世界,整个这一系列的存在,是什么东西把它穿成一线,感觉到有我在从中做主呢,就是我们的意,第七识,这是心最自私的部分。
那还有一个是心最没有必要的部分就是识,它是干什么呢,不断地在分别、了别、认知,这个是什么什么,这个是怎样怎样,这是手机,这是钢笔,这是书本,就所有这些没必要的差别相,我们不断地把它投影的执以为真,是心的第三个表达。
心、意、识,这就是整个心的统称,那我们就发现了,你看我们来重组一下,整合。心的集起,根身器界,也就是说国土、四大、五蕴都是心变现的。所以为什么我们刚才讲到,如果我们真的知道,是什么东西支撑着我们这个宇宙万法在运作,你会吓死的,你就吓得根本一刻都不想待了,害怕了,为什么,太不保险了。完全是一股能量一直在纠结纠结,哪天纠结的能量发挥完了,这个世界就坍塌了,所以叫做成住坏空,成住坏空。这是心的第一个广大部分。
现在第二个是什么呢,就是有我,就是心最根本的恶源,五蕴,错认为有我。所以大家发现了没有,为什么说心是恶源,我们现在在利益面前,我们突然间原形毕露,为什么,因为有我。在地位高低人的面前,比如说地位低的人面前,我们突然间就变得好像狂妄不可一世,为什么,因为有我。
对于我们的约定,诺言的执守,突然间你不遵守了,对于诺言,你根本没有兑现,为什么,因为你逃离了,因为有我,这一切。那么人前人后,为什么表现得不一样呢?因为以为人后只有我知道,因为有我。
所有的一切,你看我们随便拈几个生活场景,突然间就感觉到了,一切的麻烦事就是出在有我。所以刚才讲到了《八大人觉经》,第一个觉悟就是五蕴无我。没有我,你能接受得了吗,没有我。越没有我,你的心量越大,境界越广,再进一步比如说,你的神通越大,你的整个的智慧越高,这就从后面的层面上讲了。这都叫做大人。为什么我们现在叫小人呢?大家发现了,世间还说小人,不要跟他打交道。为什么,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自私,因为自私,所以他想方设法完全为我服务。这就是我们烦恼的根源。
所以今天我们第一个要讲到的说第一觉悟,
如是观察,渐离生死。
如是观察,你一直这样去认识,一直这样去思惟,这就叫做如理作意,法随法行。这也就叫做正确的见解、正确的思维、正确的命运观点、人生观,正确的表达这种法的时候叫正确的语言。你如果真的调过来,就一直是这样的人生观,那么你生活的就处在一个正命,生命是正确的状态。所有的这一切都需要我们不断地观察,观察,不能够忘怀。
所以你看这里,第一个讲到说:
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今天我们跟大家讲的是第一觉,记住就是,再念一遍:世间是无常的,你什么东西都把不住,拽不牢。国土是危脆的,我们根本做不了主。作为人这个生命,太渺小太渺小,太被动太被动。四大是苦空的,五蕴是无我的,不要天天为我服务的,所有的一切生活展开,就是为了我服务。一切的罪过造下来,也是为了保障有我的幸福生活。
所以这一切,我们要反过来去觉悟,发现了
生灭变异,虚伪无主,这是它的真实状态,也是提供给我们出来的情报而已。我们现在虽然身处其中,完全不知道内情。那么根本的内情是什么呢,是心。都是我们从心念上,你要掌握好你的心,观看好你的心,起心动念。你的心一旦起了这个念头,你的行为就会跟着心走。
那么,如果你能观察到这个,觉悟到这个,渐渐渐渐会什么,就会成为大人,出生死苦海。这个效果,可能我们现在完全还没有感觉,为什么我们听到说感觉,因为我们一直在乎自己的感受,所以我们就没有那个正确的觉。那没关系,我们今天的第一个作用是什么,为什么叫第一觉悟呢,就是让你解放,大家都解放呀。歌里面都唱的,解放区的天是明亮的天呀,要解放,解放了,就自在了,就豁然开朗了。
那大家可能意识不到什么是解放,我说几个点吧。第一个,你生活得累不累,家庭的重担太大。你工作得苦不苦,因为行业竞争,这个整个一天。所以我告诉你有点类似于辞职,不干了,就是一种解放。当然这是说世间人来讲。
从和尚来讲,我不陪你们玩了,我要解脱,我要了生死,我出家了,这也叫做解放。为什么,就解除这个绑定了呀。这是我们所说的第一步,一定要开始有这个觉悟,要开始解除这个绑定,不安于现状。所以大家要知道,我们所有的讲解,就是今天提供支撑,我们一定要开始发现,现状要开始改变,不能够一直这样深陷其中,这就叫觉。这个梦不能一直做下去不醒,我们一定要开始醒,自我觉醒。那听的法就是由醒了的人,入到梦里边,带我们开始醒,讲给你怎么醒。
今天有一个问题回答一下。他话倒说得客气的,但是这个问题有点颠倒。为什么呢,他说:
讲法跟众生结缘,很好很欢喜,但是昨天我们讲到,习以为常、司空见惯或者与生俱来,这是一种错误的颠倒。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区分这个东西,就是说,都是反着,抱着怀疑的态度来看待相吗?
那这个问题算是提的也正好应景,回答一下。我们讲到说,开始觉悟的时候,让你违反常情地去看待,不是让你抹杀现在的生活。一定要记住,学佛学歪了,就是说刚刚这样,马上就不好好过日子,不是这样的。是让你从心底里觉悟,是什么,就是你依然过着以前的日子,但是你建立起来新的更加高层次、高质量的人生观,也就是一直带着觉悟。
大家现在都可以做一个实验,当我们忘我地投身到生活中的时候,所有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都是真切的,你都是当真在去演绎,完全没有一个冷眼抽身的时候。可是如果我们带着觉悟,依然继续去演绎,你就发现原来就是一场戏,一场戏,都是角色。你先把自己抽到外面来当个观众,等你观众把这个戏彻底演熟了以后,看熟了以后,你投身进去演,你也不会彻底地被这场戏给迷惑得一塌糊涂。所以说,抱着怀疑的态度,起的疑情是可以,为什么,是为了我们时时伴随着觉悟,还依然在生活的缘分中去走这个过程,这是两种境界。所以叫八大人觉。
好了,时间差不多了,那我们每日一觉,既然今天我们是讲到的四大苦空,五蕴无我。那大家觉得说,这完全是唱反调,我在听佛法都有我,怎么能够没我呢?那好,我今天给大家提供一个觉悟的机会,就是我们在过日子的时候,包括现在被窝在家里,或者疫情马上结束了以后,我们继续出去在世界上奔跑,撒欢,继续过日子。
每天都是我在干什么,我在干什么,大家都以为是这样。那我要问一下,到底这个一切,当下,是有我呢还是无我?你不要把今天当听了这个法作为分水岭,就是一直以来,什么时候出现过我?难道我们今天吃饭的时候,工作的时候,甚至上厕所的时候,我们一直在念,我我我,我在干什么,有念过吗?我们一直就那么生活的,实际上很少时候会感觉
我。
好了,实际上告诉大家,从来都没有我,一直也没有我,实际上就是没有我。大家悟一悟,我在哪里?
好,你实在悟不出来,跟着念十声佛号,去阿弥陀佛那里去结法缘,一定能够悟透,一起合掌。
南无阿弥陀佛(十称)
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好,感谢大家。今天到此结束,我们明天再会。
阿弥陀佛。
(第三讲)
好,各位,请大家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三称)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大势至菩萨。
请大家放掌。
各位,今天我们闻思每日半小时,《八大人觉经》的第三课。昨天我们讲到了四大五蕴,苦空无我,从具体的内容上来讲,大家可能会,经文上也有一个小差别相,看到了说第一觉悟,我们今天讲的是第二觉知。
今天讲的是说,
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一说自在这两个字,合在一起,都是一个引人入胜的一种感觉。但是真正觉得自在好倒是好,想要自在的,世间没几个人。我们昨天讲到说,无我,才能得究竟大自在。不知道昨天给大家提供的这个觉点,大家用得怎么样,实际上佛法很多时候就是一次提醒,一次促成我们不断地记忆。所以你看这两个,一个觉悟,一个觉知,正好也是这个意思。
昨天讲的觉悟,是指从见解上的错误,我们一直以来这个观点完全是颠倒的,那么把这个颠倒再颠倒过来,就把见解上的烦恼给降伏了。但是见解上的烦恼好降伏,思想上的烦恼,下意识的烦恼,这个就比较麻烦了。因为我们念念不息,就是欲望一直伴随着我们,只要有这口气在,那么就想有所追求,不断拥有。
所以今天讲到的
第二觉知: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是降伏我们下意识的烦恼。佛门里面有一个专业词叫见惑跟思惑,什么意思呢,见惑,刚才讲了,就是把你错误的见解给你扳正过来,就叫觉悟。觉知,这不容易了,时时刻刻,在你的生活相续中,时间、地点一切的因缘中,你能不能够意识到这个正确的见解,并且依之而行,这就叫思惑,很麻烦。说白了,就是我们明明知道这个样子是对的,但是我们一直行为走的是错的,这就叫思惑。
所以这句开始,主要就是让我们相续地记住这句佛法,把它用起来。所以你看昨天我把这个无我也感受了一下,给大家觉,我自己也感受了一下。怎么感受呢?我讲完以后呢,基本上自己不听,反正是每次讲完经呀,在讲之前,当然会认真地备课,讲完了以后,是怎样就怎样,很少很少听,几乎不听。昨天有善知识在旁边,说起了,我就打开就听了一下,听听听,听的刚好也有这个善友提携,说你感受一下,因为看着手机里面的视频,那个人在讲,然后我又在听,可是到底是视频里的那个宏海是我呢,还是我在现在听的我呢?讲的时候,好像觉得我在讲,看着他在视频里讲,就变成我变成他了,那他是我呢,还是我是我呢,也搞不清楚。这就是无我的实相。
所以虽然知道原来真的无我,但是我们不能时时刻刻把这个无我给它贯彻起来。所以今天的内容,就是从贯彻上下手,第二觉知,多欲为苦。欲望,求不得,我们一生几乎都活在这样的追求中。为什么世间有一种词叫贪得无厌,或者说得寸进尺。或者像经典里面也讲到,这个时代呀,实际上大家去翻开经教,有时候我们会觉得说经典里面的内容啊,或者理论呀,好像很古,就像我们讲《安士全书》,还要套着当下一些发生的事情,好像非要把它作一个牵强附会。
实际上释迦牟尼佛的智慧,两千多年前都是说的我们现在的事,你看他在经典里面讲到,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没有的有想要有,有了的还想要有,为什么?因为嫌少,这就是贪欲。所以他讲的说
有无同然,就是有的也想贪,没的更想贪,两个都想贪。
忧思适等,想贪的那个焦急呀,得不到呀,难受呀,再去努力呀,结果没到手呀,说所有的这些难受劲,一模一样。
当然也讲到我们这个年代的人际关系,就是说兄弟姐妹,六亲眷属,甚至父子,一家子人都是为了钱,而反目成仇。说有的六亲眷属里面想借,借点吗?不想给借,或者说借给他了,他又不还,来来回回就是撕扯,最后弄得不欢而散,还要打官司。或者说儿子骗老爸,下级糊弄上司,都是这样的。
糊弄上级,这在经典里面讲到的,大家设想一下。夫妻之间也是在骗,都是想有自己的小九九,想有自己的人际关系,把家里的日子不好好守着,不护家,在外面乱来,还是属于追求什么呀,多欲为苦。
那大环境,大家看一下,我们这段时间也随着这个痛定思痛吧,也随着这场疫情的发生,大家也都在反思。比如说我们现在所居住的地球,实际上,诸位要知道,我们现在几乎是人人在联合来摧毁地球,动力是什么呢?就是贪欲。所有我们的追求拥有,乃至一些所谓的项目吧,它都是越来越齐心协力地透支,大家要知道,所有的地球能提供给我们的是什么,就是资源,透支资源。
所以导致我们这一代就把以后多少代的东西都提前给用光了,也当然因果关系早早地就开始,遭受现在越来越不稳定,越来越隐患大的一些灾难,已经开始露出来倪端了。但是我们几乎还是死不认账,那么这个苦果,将来还是一定会自己去受的。所以说在这种生死疲劳,贪欲支撑着我们。
为什么叫
生死疲劳呢?跟大家讲,就是说生了又死死了又生,不断地没完没了,就跟说是我们在无意义地在那儿绕圈一样。大家看到那个驴呀,毛驴蒙着眼睛不是推磨吗,绕着那个磨,就来回这么转,一圈又一圈,一圈又一圈,我们都觉得它很苦,这样有什么意思。
或者我们会觉得有一些动物,它所生存的那个环境吧,看见蚂蚁来来回回搬家,你会觉得它活得一点价值都没有,实际上我们人类也是这样子的,生死疲劳。就是我们人在世间,独生独死,独来独去,共诤不急之事,就是所有计较的,都是没必要、不重要、无有意义的事情,但是我们已经非常有滋有味地投入在其中,而且还相互合作,配合着来造这个生死疲劳的业。
那说到这里,给大家插一个小曲,这也是给这个不知道的,来补一下佛学知识,生死是怎样进行的,它次序是怎么样的,它是有顺序的。我们假如果说从三个步骤,过去,这一辈子,还有来生来看的话,作为一个人,由于我们一念我执,大家实际上学佛学久了以后,我们现在是慢慢地从《八大人觉经》开始讲的,希望大家能够上道。
你如果学佛学久了以后,就是把佛学的理论备足了,大家一定要知道,不要以为说光听理论没用,理论越来越家底厚了,那么你对于理论的理解透了,你再去运用的时候,就会得心应手了,这个时候就说明你的智慧功德就上来了。
所以我们首先要知道,比如说,生死它是怎么来的呢?那它是怎么来的,过去的一念无明我执起来的。昨天就给大家交代,今天我们又作了一个开头,这个我执什么时候起来的?有我的时候,无明起来了,那么你肯定就会有行为,因为你有我的时候,你就待不住了,我们一切的状态,就是我要怎样怎样,有了行为就没完没了了。为什么?因为它形成一个相续的链条,纽带,这个纽带就牵引着我们,比如说上辈子我们有行为,这个行为会牵引着我们死了以后,色身脱离了,但是我们这个行为的那个能量,惯性呀,它还会以这个暗物质的形态存在着。
现在我们好像理解不了什么叫暗物质,实际就是心理能量,一股蓄能,就像蓄电池一样的,蓄能。你说蓄电池我们看物质电池的时候,它是这个物质东西组成的,可是这个电藏在哪里呢?你看不见,我们每个人也是一个蓄电池,过去的行为蓄在身上,这个电池坏了,这个电还在,这个电的能量就会去投胎,到了这辈子,从娘肚子里面开始出现一个胚胎,一个软组织,慢慢,这个时候叫名色,无明开始导入到行,行又链条到名色,就开始进入娘肚子里面,这辈子开始了,叫名色。
名色就是色法,一块软肉,胚胎,胚胎慢慢地开始什么,怎么出现的胚胎呢,是因为有识,意识,这个行为一下子,这个蓄电池这个电能呢,就像意识一样又穿刺到下一世,到了一个胚胎里边,开始慢慢六根就开始出现功能作用哟,眼睛,胎儿就长出来了,耳朵也出现了,慢慢在经典里面讲到怎么长出来的。
佛教,佛法,佛典讲得太细致了,大家可以去了解。我常会推荐一本叫《佛说入胎经》,里面就是把娘肚子里面怎么长长长,七天一个变化,说得非常清楚。那么慢慢生出来以后,就跟外界接触,就有了触。你的肉体,生到这个世间来了,哇哇大哭,为什么?接受不了这个温度,世界太冷了,冷冰冰的,咱们在这个世界来讲,一辈子的遭遇都是冷冰冰的。
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你有了感受了,感受你就是,好的嘛,你就舒服嘛;不好的嘛,你就难过嘛。在这样的情况下,你一定会追求那个舒服的,好啦,大家要记住,这个是突然间我们的欲望就从这里开始喷发,为了追求舒服,产生了爱欲。然后不断地追求爱欲,又去执取,造的行为,继续储存在这个电池里边,给下一辈子去生去死,又做准备,轮回就是这样的顺序,叫三世因果。
那大家发现了没有啊,我们今天讲的
生死疲劳,这个疲劳的主要的就是挑起来这个事的主要的点在哪里呢?就在这一辈子的爱、取、有,这三个环节上。因为我们有多欲,欲望,就是贪爱,那么一定会什么呢,你去执取,你看从贪欲起,起什么呢,启动你的行为呀。这个事情好,那我要努力,那么假如果说我要想方设法的时候,有可能有一些事情做得不是那么适合,但是我也不管它。假如果想方设法,谁障碍挡住了我要获取我这个欲望所进行的这个畅通的时候,你就会把它给掀开。很多时候,业就是在这个环节造下的,所以叫做爱取有。
跟大家讲,一切的佛法,都为了从中折断这个爱取有的链条,所以包括我们这里说,生死疲劳,从贪欲生,让你少欲无为,就是爱不要那么浓烈,差不多就行,够用就可以了,不要没完没了地去执取,有了就好了,不要太多,为什么,因为一旦有就会苦。所以说少欲无为,才能身心自在。
那我们今天跟大家讲一下,主要的欲望有两个层面,一个是通常人说的比较粗重的,为什么说我是凡夫俗子,你们是四大皆空,遁入空门了,色即是空了,就是财、色、名、食、睡,这个在佛门里面,专业叫地狱五条根。你不断地把理想,把你的期盼依附在这五样东西上的话,那你的人生就非常的,可以说是低级趣味吧,从一个道人而来。
那么你比如说财富,并不是说佛门就完全说就屏蔽财富,也不是这样的。因为如果从大乘佛法来讲的话,我们只是需要把这个钱用在有意义的、有价值的、帮助别人、利益众生的功德上来,可是实际上现在我们几乎,大家的金钱观,都是想据为己有,为我服务,然后由我掌控,随意地我去发挥。
所以你看,由于这个经济的发展,大家的生活越来越好,这是没有问题。可是大家发现了没有,这些年一直这样经济,我们几乎所有的目光乃至大家共同的价值取向,甚至评判一个人,他这个,我们讲叫本事吧,或者能力吧,所有的标准都用钱来作为杠杆,现在,一切都是为钱了,钱已经在我们现在这个世界首屈一指了,没有人能抵挡得了它。曾经我们至少还有一些时候,没有把钱放在第一位,说君子爱财还得取之有道,道在前面,对吧,那么你还得合情、合理、合法。所以你看,有哲人就讲过说,人到了这个利润到了百分之二百以上的时候,就随时可以铤而走险,不要命地去执取这个利益,人为财死。
那好,我今天告诉诸位,大家扪心思量一下是不是这样,财呀不是我们的。你以为你赚钱赚得多了,当然首先我们去赚钱,你还得有这个福报,现在我们很多时候没有福报,你强行拉过来,诶呦,很可怕,会出事,所以大家都知道说,横财不富命穷人,你得好好修福。
那么这个财富,在经典里面讲到说是五家共有的,不是你的,是谁?水灾给推走了,发洪水,你没辙了,一个海啸从岸边打上来,整个房子都给你推掉了,还何况房里面你储藏的财产呢。火一烧起来,灰飞烟灭。这倒是我们还说很多人可能还不是有切身体会,因为至少遭遇的还不算主流。
我跟大家讲现在还有几样,一个偷盗贼,这个盗贼包括算计你的,巧取的,豪夺的,偷的,抢的,都算,现在是不是这样?我看过几次那个视频,在银行的取款机跟前,特别恐怖。就是因为取了点钱出来,甚至钱都不多,拿着砖头呀,凶器呀,就冷不防后面就要么砍,要么砸,一条命就说没就没。
大家看,可怕不可怕。所以说就在生死疲劳中。还有败家子,你觉得能赚,好了,给你来一个冤家替你来花,替你来败,你赚的赶不上他去花。再一个,官府,给你没收了,抄家了,那你有时候,为什么要抄家了,因为你福量不够了,拥有的太多了呀,你看历史上那和珅,第一大贪官。
那我们现在这个政治很清廉,很清明,不是一直也在反腐倡廉,实际上非常好的事情,但是也从中说明了,为什么,就是从贪欲起,多欲为苦,苦就招感来了呀。财,你想拥有,对不对。色,这也是欲望,我们前几天不是在讲到这个《安士全书》里面说到这个纵欲过度。色是什么呢?就是你想占有,占有欲嘛。
名,你想听别人听说有这个你,你也得有。食,肚子里吃饱了也得有。睡,身体需要,每天都少不了,必须要睡觉睡眠的时间。所以大家看这五样:财、色、名、食、睡,没有一样不是不有,都是有。佛门里面讲到:有苦有苦,有求皆苦。所以为什么观音菩萨有求必应呢?因为你有苦,你有这个有求了,所以你心里生苦了,观音菩萨安抚你,给你有求必应,应了以后,灭你的这个苦,让你结这个有求菩萨的虔诚之心。财、色、名、食、睡,我们讲到地狱五条根。
以前讲到有一个隆莲法师,跟大家念几首偈颂,她作了一个《呵五欲》,就是对于五欲的这个财色名食睡她的看法,也是我们的正确的知见哟。她就讲到说
未必钱多乐便多,没钱了,可能不能够感受到这个,我们真的见得太多了,真的所谓的大功德主或者什么,他就是钱多,但是确实不快乐,压得呀,财会压呀。
财多累己自招魔,钱多了,压得你就不痛快了,身体会出问题,生病。所以最好啊,我觉得佛弟子,你能够舍,就做顿舍;你不能够舍,做渐舍,有板有眼地计划的舍,百分之多少的舍;你实在暂时舍不掉了,你也观想说,钱是钱,你是你,你不以为说,诶呦,我天天看一下这个数量,看一下子,钱是钱,你是你,你只是临时跟它在一起而已,它跟你待在一块,它不是你的。
那这样的话,久而久之,不要太在乎,不要怕失去,不要太得意,那么有时候,还能发点心做一些功德的事,这也不失为一个对治的方法吧。那她这里讲到说,
阮囊何事堪羞涩,最富有的是谁,诸位知道吗,是佛陀,
富有恒沙是佛陀,因为佛陀什么也不求,只是一心一意度化众生,所有众生都是他的,何况众生的这些身外之物呢,富有恒沙是佛陀。
那我们现在讲到色,我们就不讲了,前几天讲到。名,这个从一个人的贪着度上来讲,最粗重的烦恼就是贪财,其次就是好色,然后就是贪名。那么吃东西也是,我不晓得大家有见过那胖子啊,真的,胖子是吃胖的,诶呦,他就见了那吃的,哎呀,就动不了。现在眼看着我们有时候为了一顿饭,打电话,看哪儿的老字号好吃,整个去订餐,不断地去安排,然后约了人,甚至打车,甚至坐高铁,坐飞机,跑到哪儿,四川去吃火锅,都有这样的。
那说到这里,我们老听到一种人说,你们放生不要刻意,要随缘随分,不要刻意去放。大家吃肉的时候产生了这么多刻意,他不说,大老远地为一顿饭,去饱这个口腹,他不说。放生的时候,他说你们不要刻意。你说这人,这就叫欲,多自私。
所以从这点来讲,大家要知道
未必甘肥便永年,就是不一定你吃得好,养尊处优,你就活得长,我告诉大家。你看那要饭的反而不生病,为什么?因为他的业消了呀,我们天天养尊处优,在享这个福的时候,我告诉大家,他这个业也会出来的,业也会出来。
所以我们的八苦呀,都是围绕着财色名食睡展开的,你看你比如说,这个老苦,我们害怕老,为什么?就是注重这个色法,引诱对方的这个资历,一不年轻了,就觉得痛苦了呀。那么,像这个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都是属于色法。求不得,名声也求不得,财富也求不得,还是我们人生八苦都是围绕着五欲展开的。当然这是属于粗重的说从贪欲生,我们要该少欲无为。
今天还给大家进一步细分地说一下,我们作为一个修道人,你去试一试,我不晓得大家,因为有的初机听法,有的已经修了一段时间,甚至很多年了,特别灵。就是这几样烦恼呀,你去试一试,这段时间你越修得清净,那么你的心,就是这个欲念真的不能够起来,哪怕有一念起来,投放上去,就一发不可收拾。有时候,你这个贪财心起来了,宿世这种守财奴的习气泛滥了,那真的你就控制不住地就每天就想钱。
如果你宿世生生世世的这个欲海,这个淫欲心起来了,一念起来了,告诉诸位,就是翻滚得就像那个决了堤一样,你就看着自己的业习。比如说这几样你都修得比较清净,我告诉诸位,你就困得不行,你看看,你就念经也困,听法也困,念佛怎么也困得受不了,这就是我们的习气、贪欲,生生世世地把它贪成那样,训练成那样。
所以我们现在都是在有为法,而不是少欲无为。当然,从一个道人来讲,更细的呵五欲,像我们在坐禅人,真正地要去成就道业,就是作为一个专业的修行者,很多的条件先要具备,其中有一个就是开始要,呵五欲是指的什么,都不是粗重的财色名食睡了,是什么,是色、声、香、味、触。就是我们的眼睛、耳朵、鼻子对外境的境界,你不能生起一点点的贪着。
对于色法来讲,色欲我们就不用说了,这个色欲不仅仅是男女之色,一切的好看的,包括山水风景,包括这个漂亮的房间装修,包括你这个高档的开出去很牛的汽车,所有一切赏心悦目的都属于色,你不能够起贪。
这个声,对一切声音,大家要知道,为什么你看有的修行人修到一定的功夫的时候,就会旁边出现声音,这个声音就借机给他说,你要怎么怎么样,你哪儿不对了,你欠了我的什么,你给我还,都会出现。为什么?就是因为我们对声音特别敏感,所以世间讲到的说,一切的声色犬马,靡靡之音,这一些,这都是修道人的障碍。
我这几天发微信,那天想起五台山了,想念五台山了,刚好我有一个弟子在那儿念佛,他一个人住山,他给我把原来东台下面的小院给我发了一下。发了一下呢,我刚好有个歌,那我们陕北的民调,我就给它配上去,还比较应景,因为我想着爬山涉水找你说,到五台山什么时候再能去朝一朝山。
诶呦,一听这个,我不知道这辈子为什么生到陕北,可能宿世还是有缘吧,至少这辈子的习气。陕北的民歌很有名,诶呦,我一听,那一天就所有的烦恼都围在这个上面了,就想听。圆静法师都知道,我就一天听了好多遍,听听听,今天终于听恶心了。这个欲望,有时候要是你不断地增不断地增,你就盯着它听,听着听着,够了,就放下了,这也是一个方法,叫呵五欲哦。
还有香味,香本来是供三宝的上品,沉香呀,檀香呀,一切的世间香,但是我们现在把它提炼起来,反而用作男女情色的一种诱惑,香水,这都是世间的颠倒。
味道,一个吃饭做得好的,实际上很多动物尸体,我们常讲到杀生做出来的,那它身上反的都是臭味儿。你看我们有时候去放生的时候,去那个海鲜市场里面全是腥味儿、臭味儿,不知道为什么大家吃的时候就喜欢那个味儿,你说那虾米有多臭呀。有的人说,不放一点,他就受不了,就要放一点虾米,紫菜就要放一点虾米说好吃。哎呦,没有办法。
那触也是这样,这个色声香味还是说眼、耳、鼻、舌对的境界,触的话它是全方位的,前面只负责一条,见闻觉知,这个触,它是整个全身周遍的感觉。所以为什么我们喜欢说,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那个丝绸,穿在身上滑滑的,这也是一种触摸的感觉哟。睡在床上,希望说软软的,盖的被子暖暖的,枕头不高不低,现在不断地都是满足我们的触欲。可是一个道人,越在这个上面,你身越清净,微细处,你越发不能够投入,投入是非常危险的。越清净的人,一点点,一念间投入,你就是有可能把宿世所有的苦给你集中喷发出来。
过去我们佛门里面有一个高僧叫悟达国师。悟达国师,因为皇帝,这是实事啊,唐懿宗赏他了一个宝座,法座,就是出家人坐的这个讲法的座,是沉香的。我们现在就有一点点沉香都觉得,真的都美得不得了了。那会儿赏他,大家想一个沉香宝座,诶呦,一下子把他的心念给动了。他马上觉得,我是国师,我很了不起。就这一念,就把过去的命债给逗出来了,马上身上就生了一个人面疮。就是说过去你杀了我,我是谁谁,你杀了我,现在我要拿命来,因为你十世都是持戒的高僧,对这个色声香味触、财色名食睡不动心,刚才你动了一念,我就有懈可击了。所以为什么叫做
欲为苦本,生死疲劳。
甚至有一个禅师,这都是高僧了,给大家讲讲,我们的这水准就不要说了。这个禅师,他有神通,神通叫什么,神足通,就是可以飞到宫里边去,给宫里的人去讲法。结果宫里的内宫的人一听,公主也信佛,就用双手,女孩子要双手把他的脚这样接着,来给他接这个法驾,接住,让他在宫里讲法。接住的时候,他动了一念分别心,觉得我这个功德大,一念分别心,这个公主给他接法驾的时候,结果神通就失去,就掉了。
过去也有这个修仙的仙人得了神通了,在天上飞着,往过走,结果有这个天女唱的歌,唱得特别好听,这就是声音的诱惑啊,唱得特别好听,他们一听马上就浑身都麻了,沉醉在其中,一下子失去神通,就从天上掉下来。这样的例子很多很多。所以说色声香味触,这个微细处一样都不行。
有过去的修行人,在荷花池子旁边,大家都去过放生池,那我们说什么:毕竟西湖六月中,映日荷花别样红。荷花这个荷叶吹过来,清风一吹,诶呦,他觉得这个花非常香,就嗅了一下香味儿呢,当时的池子里面的这个河神就出来了,就指着他的鼻子骂,说什么呢,说你太不要脸了,你居然偷我的香味来闻,这是我管辖的地方。
你看就开始找他的麻烦。他还不服气,说照你这么说,那来来往往这些欣赏风景的人,都在闻这个荷花的味道,你不说他们,你怎么说我呢?你看人家就说了,说其他人呀,他们不上调,世间太贪着了,不计较,但是你是一个修行道人,你怎么能起这样的心呢。
所以诸位,我们昨天讲了为佛弟子,大家听了这个法,都称之为佛弟子了,我们要听佛说,在讲《八大人觉经》,今天我们讲到的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那么少欲无为才能身心自在。什么叫少欲无为?就是知足,随缘。什么叫随缘,就是怎么都行,差不多就好,够了就够了,就对了,这样随缘自在顺其自然,你的心才不会因为得不到而苦,也不会因为拥有了害怕失去而更苦。这就是欲望。
所以所谓的少欲无为,身心自在,就是这就自在了。
事能知足心常惬,人至无求品自高,这个就随缘自在,我们常讲的善解人意。昨天我看到一句话,很好,什么叫做随缘自在,善解人意就叫随缘自在,随缘自在,就是善解人意,顺其自然。
因为我们太攀比心多了,实际上人在这个世间,大家想想,活着,怎么不是活着呢?有吃有喝有穿,现在这个时代,大家的福报还能真的把你逼到绝路上吗?那真的逼到绝路上,那这确实是过去修得太差了。所以从这点来讲,我们今天讲到的这个第二觉知,就是我们在生活中要时时刻刻警觉起来。
佛告诉我们,《佛说八大人觉经》,不是佛说完了还一直管着我们,没有办法了,我们为佛弟子,师父领进门,佛领进门,修行要在个人。我们听佛说完以后,我们就是要自己给自己说服自己,要说服自己。针对自己某方面的欲望,因为每个人的欲望不一样,看你在哪方面更加突出,那么你就要对治说服自己。少一点,够了,可以了,差不多了,不要再贪了,到此为止,时时刻刻,一直要这样说。哪怕说你的福报大拥有的,那你也知道,这真的虽然现在跟我在一起,不是我的,我要用它拿来做功德,做利益众生的事。
所以说今天我们讲到这个少欲无为,当然,欲望里面还有两种,一种是我们讲到的说烦恼欲、世俗欲,就今天讲的这些内容。我们现在还有一个欲望,虽然它也算是欲望,可是在现阶段是必须需要的欲望,就是善法欲,你要喜欢听佛法,听完你要喜欢照着这么做,做完了,你觉得,真的是很自在,你的人生观都颠覆了,从来没有这么想过,今天尝试这么想,从来做不到这样,你尝试着把自己推了一把做到那儿了,你发现那个就叫法喜充满,善法欲。
当然,讲到这个少欲,我们少不了,怎么办呢?这也需要技巧的,因为就想多呀,你少不了嘛,怎么办呢?大概有两点,大家可以尝试一下,一个就是一定要发心。你不发心,你就自己都不去想这个事情,不去想把它进行改变,那没有办法。外力来讲呢,确实比不上你自己主动的力量。
所以我们假如果说在这个财色名食睡上,你觉得自己已经很贪,又放不下,自己又恶心自己,甚至讨厌自己,可是来了以后,你还是控制不住地想去再把它弄点。这个时候,首先你要生惭愧心,要对着自己说,教训自己,你要发起来说,我少一点,可以了,你自己先要主动的愿意这样。这个如果不发,那么很难见效。第二点你自己发心了以后,你自己要求菩萨,大家镜头里面看不见,观音菩萨就在我这边,后面也有,求菩萨加被,这个最好用了。
今天我给大家讲一则公案,这是刚这两天才听的,供养给大家,也随喜这位行者的修行功德。我认识一位年轻的男行者,一个修佛法,他很虔诚,确实是人中少有的精进。但是他没有出家,他一直也想这个修道,可是人嘛,宿世谁知道结的什么缘,这辈子,你看他出家的因缘没有,但是又很精进,虽然很年轻,那我还有这点法缘。他就给我讲了一次,因为他是我们师兄弟的弟子,他说他在北京工作的时候呀,那会儿一起嘛,那么已经就是说入道入得已经很精进了。
但是外面的缘份,你比如说有女孩子,男女朋友,那么这个女孩很喜欢他,他自己也觉得放不下,那没有办法。终于有一天,这个女孩就喜欢喜欢得他,要坐着火车要来北京就要跟他,就是要这个成双配对了,要嫁给他了。他拒绝嘛,他自己的心里也揣摩了一下,自己也牵挂她,也做不到。
在这个时候没有办法,他就发了一个非常勇猛的愿力,什么愿力?他说求观音菩萨给弟子作安排,说假如果我跟这个女子真的这辈子有夫妻姻缘,那我就说放弃了自己这辈子这个清净梵行的因缘,我就专度她一个人了,我这辈子学佛修行就专度她一个人了。说假如果说观音菩萨加被,让我把男女的这个因缘这个欲望给我放下,那我就自己一个人去独修清修去了,就看菩萨安排,就是您老人家看着办,怎么安排弟子,我都乐意接受,他就发了这么一个愿。
结果呢,这个心力一大,你看就真的可以把外围的东西给冲破,所以为什么我们要发愿断欲呢?你的心念一正念提起来发愿断的时候呢,那个欲就靠不近你了。发生了一个非常,真的有时候觉得不可思议的事,这个女孩买了火车票要去找他,要嫁给他。结果呢,就在火车站碰到一个从小读书就暗恋的男孩子又出现了,横插一脚,半路杀出个程咬金。
她从小就暗恋这个男孩子,但是求不得苦,没有得到。可是就在那个紧急关头,他俩在火车站碰上,那个男孩说他想通了,他就要来娶她,这次因缘已经具足了,结果这个因缘马上就反转,剧情就反转,她就跟他两个人就马上又如胶似漆嘛,从小就暗恋他。就给他发了一个信息说,我不能来嫁给你了,我要跟另外的男孩子,我们已经商量好了,我决定跟他结婚了,那我就对不起,咱们就没这事了。就观音菩萨显灵了。所以大家看,这个里面,首先我们自己要发心第一个,第二个求菩萨加被,最管用。
好,今天第二条这个第二觉知,大家一定要觉知。那么再给大家提供一个觉点啊,我们说到了说多欲为苦,说从贪欲起,然后说少欲无为,大家扪心,你的欲望是怎么生起的,从哪儿生起的,欲望是怎么来的。
好,一起合掌。
南无阿弥陀佛(十称)
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好,随喜大家。我们今天就到这里,明天再见。
阿弥陀佛。
(第四讲)
好,各位,请大家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三称)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大势至菩萨。
好,请诸位放掌。
大家晚上吉祥,今天我们还是每日闻思半小时,《八大人觉经》第四讲。昨天,我们讲到说
第二觉知,少欲无为,然后身心能够自在。佛法是我们用来实操的,在生活中,说是说少欲无为,可是他管不住呀,他想要呀,你说这个心念发在那儿,你不去满足,那么他就始终跟五花大绑绑在那里,他不甘心一样。
所以今天的第三觉知,是既要修这个少欲,还要懂知足,双管齐下,内外夹攻。因为我们这个心,大家看今天讲到了一个心的,
第三觉知,心无厌足,惟得多求,增长罪恶;菩萨不尔,常念知足,安贫守道,惟慧是业。这叫做知足守道觉。
心无厌足,很多时候,我们根本不知道自己心的这个力量之猛之大之强,或者说可怕,真的可怕。好像说
心无厌足,惟得多求,那我们得在自己的过往中仔细地想想,哪一件事好像有这么回事儿,又有时候又觉得提炼不出来。
实际上跟大家讲,我们基本上常态就是这样的,你看其他的不说,像出家人,我们跟咱们居士接触的多,我给你们举两句话的例子。一个是,很多人他就讲到说,哎呀,师父,我知道佛法好,可是我现在怎么怎么样,家里还需要什么,小孩儿怎样,老人怎样。然后就说,哎呀,等我到了一定一定,等我怎么怎么样,等我怎么个时候,然后我就不再怎么继续进行。
诸位可能这种话耳熟能详,自己都说过。那大家作意一下,一直,一直,等到什么时候?那这个什么时候是什么时候啊?难道我们现在真的就是已经丢帮跌底的,日子过不了了,或者不够了,或者儿孙就我们一定要给他打点好,从儿到孙都得打点好吗?那我们的上一辈祖辈也是给我们这样的,都不是自己自然而然,儿孙自有儿孙福,实际上就是我们这个贪得无厌的心在作祟。
我们还常听到说,哎呀,等我将来什么时候,然后我再好好学佛。等到我退休的时候,然后再到庙里,总之是一定要到一定的时候,然后再怎么怎么样。可能大家会不经意,觉得这有什么关系,这个表的就是贪得无厌法。一直给自己找借口,一直往后推移,我们一直在创造条件,让我们的心不断地相续这个贪欲,不断地让它继续膨胀,再生这个想法。所以大家要知道
心无厌足,惟得多求,就是我们自己把自己给惯坏了,一步一步惯坏了。
所以在佛陀时代,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阿含经》里面就有这样典故。就是一个国度里面的国王,那么他治国治得人的福报渐渐地损减。损减了以后,有一次,他的国土中有一个子民,实在穷得不行了,没办法,偷盗,偷人家的东西。偷了东西来了以后,这不是被官府抓了嘛,就去见王。
这个王一看,说你为什么要偷,他说我没吃的没喝的,再这样下去,我要饿死了。这国王很仁慈,可能是他暂时不善治理,他就说,那国库里面拿点宝贝,让他回去,给他点吃的喝的,够吃,这辈子就可以了,就这么处理了。结果这个事情传开以后,全国人民这些没吃没喝的,所有的人都去偷东西,他们就传开了,说为什么?说只要偷东西让大王捉到宫里面,他一定会给每个人都发。
结果就发着发着,最后没办法,止不住了,就把一个人给治罪了。治罪了以后,惩罚了,但是他们已经止不住这个贪欲了,就开始跑出去诈骗,招摇撞骗。开始恶法越来越炽盛,那么人的福报越来越损减。所以大家要知道,一个人,他的心地入到这个惟得多求的时候,他多求的心有多猛烈,他的福报损得就有多快速,速度就有多快,量就滑落得有多快。
其实这么多年来,我们回想一下,在我们生活中的种种。这些年国人,比如说随着生活条件变好,经济发展,但是我们现在的心比以前长了多少。比如就说这房子,又讲到房子,一开始的时候,小小的房子租一个也不嫌,租别人的住的,或者到了哪里创业,地下室也住着。慢慢有精力了,诶,这个收入也可以了,攒的买了一个。
买完了以后,嫌小,再换一个,又嫌地段不好,再换一个,然后就我们昨天讲的往城里买,往省会买,省会买完了,往大都市一线都市,北、上、广买,买完了全国各地都想有,风景好的地方,完了又往国外买。最后弄得全国各地都有房子,全球各地都有房子,各国都有好多房子,这样的人有。那我们一般人听到,一边觉得人家的福气大,一边还要把他嗤之以鼻。
实际上告诉大家,我们没有这个机会,也没到这个因缘中,他原来也是这样子的,但是为什么到这儿就身不由己,心不由己地惟得多求了,人人皆如此,诸位要晓得。我们到了这个地步,或许比人家更贪,所以你看为什么吃野味吃得是越吃越多,就什么都想吃,该吃的不该吃的,都要吃。
我们上一讲在《安士全书》里面讲到还说杀生的时候说,这个蛇、蝙蝠、鳖这一类的,说这些没人吃,现在什么东西没人吃?惟得多求。所以古来大德里边,这里讲到说:终日忙忙为饱饥,方得饱来又思衣,然后衣食俱足了,又觉得媳妇少了,古人一夫多妻,娇妻美妾嘛。有了媳妇多了,又觉得出门没轿子坐,有了轿子坐了,又觉得田地太少。田地太少,等成了地主、财主、员外,又觉得没个人当官,护不住,受人欺负。最后直至当了皇帝,又想长生不老。这就是人。所以菩萨早知道了,说
菩萨不尔,常念知足。
你看我们总是说古代是古代的事,现代是这样,我们一直是这样。商人那么精明,为什么特别会掌握人的心理呢?你看他们,比如说衣食住行,做汽车吧,你说汽车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款式,价位不一样,一款一款的出来,从高到低,从贱到贵。为什么?就是让人心无厌足。就一个苹果手机,他不是先把所有的功能都给你摆出来,他是出一次加一个,出一次加一个。然后你就不断地,一次又一次,一次又一次,就这样,这就是跟钓鱼一样,为什么钓呢,因为我们的心惟得多求。
不仅仅物质方面是这样的,包括精神层面同样也是如此,一颗心表达的各种层面。为什么我们坐在家里面,可能这段时间大家也看饱了吧,你看叫电视连续剧,为什么叫连续剧?就是你想知道这个剧情怎么发展,怎么进一步反转,跟你的心里不断地加码,不知足,看看下面会怎么样。就这个探奇,这个想知道、好奇的心理,实际上,也是心另外一种惟得多求的体现。所以我常说这么多年的春节联欢晚会,这个国民的大餐,过年的时候,实际上现在你回想跟八几年第一场的,你比一下,就好得不知道多了多少倍,结果人们是一年骂得比一年多,就觉得不好看,就觉得不行,还不如去年的,就是这样,为什么?心无厌足。
种种方方面面,大家知道真的是,为什么民间的这种信贷一下子断了,那么多的人受牵连,这么多人怎么进去的嘛,高利贷,跟你借一万块钱,马上就给你两千利息,他只拿八千,然后这么辗转相告,就六亲眷属都倾家荡产地给他那儿放,最后一巴掌拍没了,为什么?也是人最本能的这个能掌握住,实际上他就把人控制住。
心无厌足,惟得多求。
所以我们也前面讲到《欲海回狂》,男女关系也是这样的,一个不行,还要两个,两个不行,还要三个,越多越好,在一起吹牛还比,认为得意洋洋,不以为耻,反以为荣,都是这样子的。甚至父母让小孩去学东西,又想学钢琴,又想拉二胡,又想弄跆拳道,又想画画书法,就什么都想孩子学,就是由着自己要把他硬生生地往那儿塞,也是惟得多求。你看,所有的方方面面,就把我们这个心表达得淋漓尽致,这都在生活中,哪一样都缺不了。
甚至咱们是佛弟子,说起来,其他的不要说,就这个做功课吧。我们现在做功课,精进勇猛,量大,当然是好的,可是我们这个心就剥离不出来,就是这个心无厌足,很多时候,他就觉得,我要诵多少部,要各种都要诵一遍,然后弄多少声多少遍,今天然后一旦有事情,或者什么,就跟做买卖加码一样,马上说我今天再念几部几部。你说本来是很好的这样的一个净心的功德,结果我们都把它给摆布成一个乱心的法门了。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你就不可能出现这个安贫守道,要守道,惟慧是业,这个智慧出不来。
最近我就遇到一个微信上的道友,可能他现在也在听法,我要把他的例子供养给大家,算给他增点福报。通过了以后就不断地问我,念观音菩萨行不行,《普门品》行不行,《地藏经》还怎么样,《金刚经》,就不断地问。问着问着就觉得,哎呀,小孩要好,媳妇要好,他要调到某某局,希望回向给他的这个局领导能把他调到局里边,什么都要好,什么都要好,就每天发几条。所以大家想想这就是我们,本来是安心之法,结果我们就因为
心无厌足,惟得多求,成了乱心之道。
成了乱心之道,大家想这个罪恶是怎么生起来的?就在这过程中,我们的这个目标,一旦这个功利起来了,人就跟赌徒一样,赌徒一样。你看,惟得多求,增长罪恶,眼睛红了嘛,赌红了。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切的道德标准,法律约束,他都会跨过去,都会心存侥幸地一直视而不见。殊不知,很多时候祸根已经就埋在那儿,在这个多求的过程中埋下来的。
有时候讲讲,你看现在为什么人都相互欺瞒欺诈,没有诚信。我也遇到人总说,法师,我被人算计,或者又被人在经济上算了一笔,给欺骗了一笔,或者怎么样,也有这样的情况遭遇。
反正总是有时候我们实际上替自己想的是自己的一面,或者说的是有利于自己的一面之词,那么他们很多时候就还就感觉到说为什么观音菩萨不管不救。有一次,也有一个善知识善友也算是提醒吧,他说现在的人为什么遭那么多骗,我们感觉到这些人太坏了,心无厌足,多求,骗我,增长他们的罪恶。我们从来没有反过来说,我们是怎么来的,我们拥有的这些是怎么来的,怎么来的有时候就得怎么去。大家扪心一下,古人讲,人无横财不富,真的是实打实的。
所以增长罪恶,举几个例子,又讲到《红楼梦》。《红楼梦》这个王熙凤就机关算尽,最后把自己给算死。她还说,我是不相信什么阴司报应,结果最后就一张破席子卷走了。
还有大贪官和珅,和珅那会儿受宠受到什么程度,太骄纵。一样的大臣,两个人去朝里边见乾隆皇帝,那么这个大臣可能在地方上为官,好不容易可能是哪里进贡来的一个宝贝,那么他说想去进贡给皇帝,一块儿跟和珅往宫里走。
和珅看见了,就是这个东西好,哪里来的,就这个贪婪心就贪出来了,想要。想要呢,这个同僚很正直,他本身就看不惯和珅,就是今天给皇帝去进贡的,给皇上去进贡。结果把这个东西送到皇上那儿,皇上看了以后玩了玩,等两个人又一起出宫出来的时候,已经这个东西就到了和珅手上。他就这么得宠,越贪越贪越贪,贪得最后富可敌国。那么大家想想,惟得多求,福报多损,增长罪恶,罪恶多增。最后因缘一到,没有福报了,好了,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所以有时候,对治这种心无厌足。你看,为什么秦始皇他想的倒是美来着,秦始皇想求长生不老,成了千古的笑柄了。而且还美滋滋地觉得自己秦朝说,这个秦始皇,秦二世,就想着秦三世、秦四世,就这么一直下去了,这不就是心无厌足嘛。结果太造孽造得多了,把圣贤之书给焚了,烧掉,活埋知识分子。那你想想,这样的大业造下去,连二世都没出,那就被起义军给覆灭了。
所以,大家想想我们现在,你看说王熙凤这是小说里面的事情,实际上我们世间有多少王熙凤,正在算计,正在弄权。现在的世人,很多时候真的是现这个贪婪相,几乎是只信自己,不信因果,不信因缘,不信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没有不要强求。那我们讲讲世间你太去贪了,心无厌足,去求这个,欲无止境太多了,增长罪恶,还算是旗鼓相当,因果相当的。
在这个出世间道场里边你依然还这样,那可就没得商量了,这个罪过是成立次方的增长。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现在很多时候想在三宝道场中谋利,我跟大家讲,因为我在佛门,那么听说的也不少,见闻的也很多。就是这样来的,这个心太贪了,那么世间你做什么产业,你去辛辛苦苦赚,你去运作,对吧,你去发心去创业,都好。他非要到佛门里边来,非要立次方的增长这个罪恶。
多少开始,他一开始本来在道场里面,庙里边,诶呦,弄点项目,弄个家具,建寺院,或者说佛像,等等可能会做这些。总归庙里边十方来十方去,但是还需要具体的这一些日常运作呀,那好,他这个生意因缘做到这里来。慢慢慢慢就是这个利欲熏心,就心术不正了。怎么不正了呢,就开始觉得这个庙里师父们好说话,很慈悲,也是外行,他们说什么是什么,就开始偷工减料。大家要知道,你欺骗佛菩萨,明着欺骗,佛菩萨还大慈大悲,护法就要收拾你的呀,他看不过去啊,护法最恨的就是这种人。
所以有时候以次充好,佛像的质量甚至都不行,这还算是可以的。慢慢慢慢变本加厉到什么程度,把道场当做投资,他要分功德箱里面的钱,你说这个钱拿去,不但害自己,还害死家人,谁花这个钱谁麻烦。那么功德箱的钱完了以后还不满足,最后要自己动脑筋,自己盖庙,自己投资,自己弄功德箱,雇一些七大姑八大姨的剃成光头,当职工在庙里充和尚收钱。你说这个一念心,从开始本来是结的三宝缘,应该是生恭敬心、供养心,培福增慧的,结果他反其道而行之,最后把自己彻底是,株连六亲眷属,全部埋的下地狱种子。所以这种罪过呀,更是麻烦,切莫去动三宝常住的物,真的是把自己给往绝路上逼。
所以说,这就是说增长罪恶,在这个过程中,人家叫积德积德,我们叫造罪造罪,造得没完没了,为什么?就是因为满足这颗贪得无厌的心。所以为什么这里讲到说
菩萨不尔,常念知足,安贫守道,要知足。
我们今天实际上这个主题换成另外一种说法,就是真的是:本无外贼唯防我,我们这个心,各有因缘莫羡人。每个人到这个世间来,他都有自己的福量,你是多少就是多少,你真的是,别人的你眼红也眼红不来,你就哪怕就是想个法子用点计策给弄过来,我告诉你,不是你的,你还拿不住,不是你的拿不住。
所以为什么这讲的是
常念知足,知足就是是你的就是你的,该来的一定会来,一点也少不了,那么正正好就好了,你不要在上面再去动那个心思。你看说到这里,真的有时候为什么这里讲到叫安贫,这个安,守道这个守,就是安守在自己随缘的这个因缘中。
我给大家讲两则,这个是我亲身亲眼亲自参与的事情。在白华庵这边道场里边,十方来的师父们不是来挂单嘛,我记得两个师父特别有意思。一个师父是在这里挂单房挂了单,他来的时候我就感觉到他是另一种风格,应该在其他庙里面具体的做一些事情,或者说发心。我们这儿是阅藏,他跟这个气场就格格不入有点儿。
当时我还跟另外一个师父说,哎呀这个师父,可能咱们这儿,可能没因缘。结果果不其然,我头一天动了一念,因为挂单房叫外寮,那我们住到那边的叫内寮,就是说已经常住下来了,准备让常住了。我头一天动了一念,说希望他常住的话,就问知客师父说,要常住就给搬过去也可以,就动了这么一念。第二天他就跟知客师说,他要走,他不住了,不方便住了。
那么,有意思到什么程度呢?他在我们这住了,刚好那一天有斋主供斋,好像给一个月的下来发了五百块钱,他在这个庙里边一共就是领到五百块钱的单资,住了一段时间。可是这个五百块钱真是他拿不住,不是该他的。他拿了这五百块钱了,结果就遇到一件事,另外有一个同修道友,从佛顶山拜山下来以后,路过这儿很累坐在那儿,那么就到这个挂单房了,借着歇了一会儿,走的时候,落下一件T恤,夏天,这个T恤第二天走了以后落在那儿了,他认为走了就走了没用了,就把这T恤,穿过的旧的,那就这么给处理了,就扔了。
结果过了一天,人家又来要,说这个T恤还是什么弟子给的,很好,是洋品牌外国货,很值钱。结果最后讨来讨去,讨来讨去,没有办法,说怎么办?说你给我赔五百块钱,一共领了五百块钱,一巴掌拍过去。就是什么东西都是恰恰好,正正好,不多不少,你仔细观察去。如果您能把这个观察清楚了,自然而然心就安了,就守道了,就守得住。
还有一个法师,现在还在我们这儿住着,今天有意思的事儿,给大家说说道场里面的趣闻。因为师父们都特别的慈悲,也很纯真,实际上这里讲到的安贫守道,除了我们说在物质上知足,生活过的去,而且心地最好要单纯,守着我们的信仰心行,不要滋生那么多杂念,直心直口。这样的人是最有福报的,因为你一点儿都不要去操那个闲心。
我们这里有一个法师,他就是一个老参吧,这么多年特别精进,很有修行,现在还在我们庙里住着。他进单的时候,我们佛协进单,就是等于说给你进编制了,那每个月也要给发一点单资,他要买买生活用品、牙膏啊什么,这些。发一点单资,他有差别,因为还有一个保险,现在你看确实是,给僧人也上个保险,菩萨慈悲,道场。
因为人生是无常的,那出家人说实在的,出家这么多年了,没儿没女,如果有时候在道场还行,出去云游或者什么,没有这个打个保票的话,也是很苦,太苦了,一下子退了道心,就很可惜了,都有保险。那么这个师父他有福报,他的弟子给他做过这个保险了。按山上的规定,那么你如果没有投保了要在我们这儿保,如果投了保了就不保了,在山上不保了,他还给你补偿一点点钱,不知道百分之多少,就是补偿一小部分。结果,这个师父进单的时候,这个补偿要到五十岁,但是他差一个月到五十岁,那没有办法。法师很豁达,说,哎呀这就是因缘,没有这个福报因缘,说算了算了就不补偿了,说差一个月,进单就进单。
结果,你看这个事情,该是他的就是他的。刚好这老和尚因为他住禅堂住了好久,在我们道场里面,现在负责禅堂领众,就是带着大家一起坐坐禅,那么我们要给他挂个职叫公务,也就是等于说执事的意思。这个执事在待遇上还有点差别相,就跟比如说辛苦,更对于发心的一种,从这个俗物钱上面的一种表达,就把他正好缺的那份钱给补回来了,就不在东头就在西头补回来了。补完了以后,那我自己现在暂时当家师,我还觉得说,哎,我说真的修行人现在啊,真的修行的师父反而更不容易。因为他要用功办道,有时候脱俗,甚至不会来事儿,这个人情世故不是很通,他反而走到哪里都碰壁,都不受欢迎。
所以我有时候觉得说,这里讲到的安贫守道,就是我们说的要常念知足,但是多多少少有一点点备用金,算是,以防万一,特别越是修行的师父,我现在有时候,实际情况,因为我们这个时代,我这个是个人的意见。诶,那我想想,想照顾一下,给他再争取一下这个事情,看能不能争取回来,因为已经过了一个月了,我就问一下看我们佛协的相关制度。但是人家说不行了,那我想一个办法,有一个什么办法,除非他从我们庙里面再出单,完了再进单,诶,这就够五十岁了,能够达到那个标准。
可是后来我这个脑子进进出出一想,只要他一出单,这个公务执事又拿不到了。也就是说只要那边一补,这边又得扣,反正就这么一模一样的这么量的钱,你只能拿到一份,就不行,就这个因缘,谁都没有刻意去卡,或者是人为的为难,没有,就因缘中一切都是人算不如天算,算得刚刚好。
所以大家看,为什么叫常念知足,我们有句话说,你把这些事情,稍微你放下一些东西,就是放下这个对它的执念,实际上并不会真正的少什么,少的就是烦恼,少的就是烦恼。所以所谓的常念知足,安贫守道,慢慢慢慢,大家要知道,能够守出来一个什么呢,守出来一个
惟慧是业,智慧就会出来了。你的心知足了,那么一直是一个安静的安分的状态,慢慢心安分的状态,久了以后,心就干净了,心干净了,心就会清净,清净了,智慧就现前。
所以,大家仔细琢磨琢磨,你还不要说还跟菩萨辈说,菩萨跟凡夫的差别就在这里。我们就算一个凡夫俗子,你正当这段时间以为说,哎呀,运势来了,追求一些外在的物质的时候,猛烈得你的心都停不下来,一天都是躁动的。那么你稍微自己这么停下来想一下,琢磨一下,心往这儿会一下,就这么去作意思惟一下,你都马上会觉得是很坦然很安分的,心是一种安宁的状态,不是那种躁动的,把自己逼着好像一股力量推着就身不由己一样的。所以这就是说,世间的这种智慧清凉的感觉都会生起来,出世间更是如此,更是如此。
实际上呢,安贫守道,真的是这样。我们说有时候除了,为什么我们说物资物资,佛门里面叫道粮,道粮就是够你吃住,衣食住行够用的,或者哪怕说以防万一的有一点,剩下的不要太多。为什么,因为钱还好处理,说实在的,钱哪天一发心了,因为它可以等价代换,所以说布施就布施了。有时候你像我自己的东西,诶呦,过去我说这也是贪心招感的吧,这个东西,现在有时候是隔几天再收拾一次,能舍的就集在箱里面,跟师父们谁要结缘吧,反正也不敢说供众,因为有的是用过的,有的是不要的,谁需要,就像我们叫平心藏,有一个地方,现在没了,就是箱子放在那儿吧。
你把那个东西围在你周边,你都觉得压得不行,难受,这真正人清净一点,修道的人都有这个共感,难受。那么你清除一点,再清除一次,越来越屋里边堆积的少,你的智慧,你的这种心地上的清凉就会出来的多。它一定是成一个,像连通器一样,天平一样,这边上去了,那边就下来了,那边下来了,这边就上去了。这是必然的一个
安贫守道,惟慧是业,智慧就会现前。
所以很多时候,安贫守道,我们从外相上也是能够感受得到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如果真正是一个守道的人,他的气场,诸位特别是居士们你们去亲近三宝,都会有这样的一种感受。假如果他不杀生,常行不杀生,心慈悲,那么他的气场就是让你们特别想亲近,特别觉得在跟前,可以无猜地讲话,不会有提防感。
假如果一个道人他不贪,不贪财不贪东西的话,那么他散发出来的一个,就是说你很信赖他,或者有一些拜托他做的功德,你就会无怨无悔的,一点都不会生怀疑,或者提防地说,觉得他行不行,值不值得?是自然而然,就是顺势而为,还很欢喜很放心。甚至有时候你去供养一点什么的这些,都会觉得法喜充满,这就是说一定是他从心地上真的有这个功德。不是说东西刚拿出来眼睛就活灵活现地转,就盯着不放,这自然而然久而久之大家也会辨别,修道人。
这就是为什么说
菩萨不尔,常念知足,因为多欲不知足的人,最障的就是智慧。智慧就是所谓的道,佛法里面讲的道,戒定慧最后的落脚点就是智慧,《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不也是讲的般若波罗蜜。
所以我们要常这样去训练,因为说实在的,我们常讲,说法师讲好像我们出家人,实际上大家都是出家人,出家人就是云水生涯,我们常说走哪儿算哪儿,死哪儿埋哪儿,反正就天下的寺院丛林你就去住。我们每个人到娑婆世界来,也是来挂单来了,也是来云游来了,所以要常做这样的训练,慢慢地安贫守道。比如说,守出来一种什么效果,就是慢慢地你的心清净的无为的,我离了一切人一切事都行,你不会有空落落的感觉到没靠了,很紧张,害怕失去,在这上面没有执念。
那么一切的人或者事,不要我,我也行,离开我了,我也行,我离开也行,离开我也行,既没有期望也没有失望,一切随缘自在,这就叫
身心自在,安贫守道,惟慧是业。
真正的安贫守道,一方面是从相上来讲,就是对于物资或者这些不要太贪着。二一方面,就是你的心是坦白的,是平静的,是无为的,不要有那么多的想法,应缘应景就可以了,这个就叫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那好,今天有一个问题,跟大家分享一下。这是有同修提出来的,昨天不是说到少欲无为,前天还讲到说五阴无我,那么这位同修就问了说,既然五阴无我的话,那么,让我们跳出自我,这个世界上可是我们仍然在说我吃好了,我上班去,我做好了,我睡觉了,说如果无我的话,怎么说这个上面的话呢?
这个问题,实际上,为什么每一部经典之前都有
如是我闻,实际上阿难他也是证了阿罗汉了,人家才证的无我。但是他不是随着佛的境界,就彻底把这一切否定了一样,好像空了,不是这样,这是我们对佛境的错解。就算佛证到佛的境界,他依然还会随着世间法世间相,随着这个相,假说有我,依随情说我,随着众生的情见说有我。但是实际上在圣人的证量中,不管你说有我也罢,无我也罢,他都是实际性的无我的。我们现在在凡夫的烦恼中,不管你说有我也罢,或者思惟什么是无我,实际上我们都是有我的,你要把这个搞清楚。
我想这位同修,虽然问题好像提得很密集,但是我断定你没有好好听法。因为这些话已经讲过好多次了,每部经典开始都讲,所以我们提问题有一点,就是说大家真的是发自内心坦诚的出现了问题,而不是打妄想,为了提问题矫揉造作出来一个问题,没有必要。
那谢谢这位同修提的问题,正好让我以点带面地说一下,大家要听法,要多闻。因为后面我们就会讲到多闻很重要。
好,今天就到这里,请大家合掌。
南无阿弥陀佛(十念)
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好,随喜大家闻法,我们明天再见。
阿弥陀佛。
(第五讲)
好,各位有缘,请大家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三称)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大势至菩萨。
好,请大家放掌。
各位晚上吉祥。今天我们讲《佛说八大人觉经》的第四课。今天刚好讲到的觉悟也叫做常行精进觉,就是学佛得勤快点,太懒了,实在是不行。先读一下经文,大家听清楚。
第四觉知:懈怠坠落,常行精进,破烦恼恶,摧伏四魔,出阴界狱。
实际上,诸位如果慢慢地随着对于佛教经典的了解,你会发现佛经的合理性,或者这种次第也罢,或者它的编排也罢,是相当完美的,天衣无缝。你看虽然说《八大人觉经》好像是八条,佛就想到哪儿说到哪里,实际上它这个次第中,它是有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
你比如说,我们昨天讲到了说要少欲知足,安贫守道。好了,现在有的人他也喜欢没事干,休闲休闲,舒服舒服,结果就是享清福去了,不是去修道去了。我们把少欲知足的这个状态调好以后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腾出来我们的时间和精力去修行,去修佛法,要把它修成就。不是让你一天就美哉的就和世外高人一样,一天玄谈玄谈,吃吃转转就好了,不是这样子的。
所以今天最根本的主题是什么呢,就是要精进。那精进的反义词这是讲到懈怠,人天生就是有惰性的。咱们虽然说先且把佛法放在一边,就在世间来讲,如果一个人太懒惰了,你真的不要说修行,就是世间的事情,他也成就不了。所以常有一句话叫做
业精于勤,你勤快,世间多少话,早起的鸟儿有吃的,说勤能补拙,哪怕说你在这个上面不能灵光,好像天资次一点,但是如果你勤快,一定最后能够龟兔赛跑呀,那个乌龟的精进就是最标准的精进。所以我们看一下世间所有的这些事业,你说哪一件不是通过很勤快才能拥有得来的,任何一个行业,任何一个专业里边,所有能够出类拔萃的人,他一定会有一个共性,就是勤快,锲而不舍。
所以你看我们世间比如说去大型的体育比赛,那个比赛,到了国际顶尖的这种赛场上,就比看谁精进。我们常说,实际上就是那会儿的福报脱颖而出,能把他托出来,谁的福报最大,真正的技巧那会儿已经持平了。那么比的谁呢?就是谁因地种的精进多,他练习得多,一次又一次,一次又一次,日积月累,越积越多,就看谁积得多,在那个时候,
啪一下子他就出来了,所以这个就是完全来自于精进,真的是这样。那大家想想,我们讲世间法尚且如此,出世间法更是如此,当然大家也不要走一个误区。
实际上我们有时候在生活中观察,我们先讲世间法,精进也会出现误区的,什么误区呢?就是说你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业务水准弄好,这就叫精进。你不要顾左右,没有就自己的特长自己本分事,而去努力去发挥,没有用在正道上。现在你看很多人,比如说他去搞个人脉关系,混个圈子,乃至有时候到处去追捧什么成功学,就跟打了鸡血一样,弄一堆人在那儿说得群情激昂的,实际上就是空谈。你真正要把这个事情做出来,就是要业务要精,有把握,成竹在胸,所有同等领域里面,你是最好的,这就可以,这是我们说讲世间法。
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因为佛法出世间法里边也有这种情况,就叫无益苦行,看上去很忙很累,但是他根本的东西没有抓住,就是舍本逐末。很多我们现在的人,比如我们刚才讲说要勤快,要勤劳,大家会走到那个误区里边。当然佛法也是如此了,讲到说精进。因为什么呢,曾有一个时代,一尊佛出世的时候,叫迦叶佛,迦叶佛出世的时候是非常辛苦地去度化众生,讲了一套教法。
但是就因为他所有的弟子,他的佛法的流传中,大家都太懒了,所有的人都懈怠,明明知道这个法就放在这里,这个道理大家都知道,他就是不去修,就白白浪费了佛陀出世度化众生的这一番辛劳。大家要知道,佛陀出世一场不容易呀,释迦牟尼佛讲这个经,他得瞅准因缘,该什么时候降生,到谁家去,怎么出家,就要把这个因缘前后观得刚刚好,最适合当下的这个人间,他才出现。这就讲到说就是要我们要精进。
那为什么要精进?可能我们会觉得说,这么强调,那不是说说自在吗,什么精进,弄得苦哈哈的,为什么呢?就是为了自在,所以要精进。因为我们现在要冲破当下这个烦恼轮回的现状,诸位要知道,我们的精进能量是一直存在的,实际上,我们在现状中也是很精进,大家在生活中,你敢说谁不精进吗?都在精进地造业精进,我们现在造业是很精进的。
你看每天诸位都在生活中,你说我们睡着了这就不管了,反正也是精进地造业,造这个睡眠业,一睡就睡过去,就不管了。就光说醒来,每天早上眼睛一睁,哎呦,你感受一下,你如果有心地比较训练得好的,你看那个眼睛开始一睁,你就控制不住地这个念头开始就喷,然后动作就开始走,一起床以后,洗涮做什么,一天就噼里啪啦就这么开始了,一直眼睛一睁到一闭,这一天就没完了,就没了。这就是我们精进得片刻不停歇,造业造惯了,所以一无聊就受不了了,一没事没人了,一孤独了,他就害怕,一寂寞,他就害怕了。
到我们道场里边来,有师父们来修道,这山门一关,大家正正好,想睡觉缺个枕头,反正我是觉得这一天就是每天按部就班的,那就这么细水长流,日复一日,这就是精进。坚持持在一个水平,不要有起落,出世间法修佛法也是这样子的。不要弄到那种一股激情,好像突然间上了,猛地那么来一下,过几天又退下来了,退的时候多,上的时候少。所以大家造业是都非常精进的,你不要又这会儿听了看别人,就是说自己,造业很精进。
你看,我们说闲着闲着就想去干点什么,不如去干点什么。我们生生世世,一天又一天,一睁一闭,一生又一世,不断地轮回,你说为什么节奏这么快,就是因为造业精进。我们的心律动节奏是很快的,跟大家讲,就是比我们再高等的一个世界,像四天王天里边,人家的节奏就很慢很慢,我们就是心躁动嘛,所以就要利用这个来修行。
四天王天人家的那个,比如说,他们那个起止动作,你看我一说,手这么一挥,很快,人家这么一挥就类似于在咱们这儿那个植物,从春天到夏天到秋天,就是慢慢花开,慢慢花谢,就那么个速度,这是人家世界里面的律动节奏。所以大家要知道,我们现在造业是勇猛精进得很,打个比方,你看我常说,有一些弟子居士,跟人家说是非打嘴仗,诶呦,说起来造这个口业就停不下来,说好了行了,不要说是非了算了,旁边人劝,师父说,说到头了,还要抢着说几句,生怕占不了上风,你看多精进。这种情况很多,大家扪心自问去吧。
那么,正因为这样精进地轮回,所以我们才需要同样力量的反作用,才能成功地逆行,冲出三界。诸位要知道,咱们这个世界有三件事情胜过其他国土,这三件事情很有意思,一个就是勇猛强记会造业,就刚才说的造业精进。但是你把这个反过来用在修道上,勇猛强记,勤修梵行,他就自然而然就上道,上道他就喜欢修,也很快。
所以说一个精进的人真的是很不容易的,你既要保持初始的状态,就是一开始的那个劲儿,还不要受旁边这个作用,这些环境的影响,而且要不达目标不罢休的这个韧劲,那么才能够成功。诸位,有时间去看看那些高僧大德的年谱呀,传记呀,没有一个人不是这样的。佛陀当时王子不当,他跑到森林里面去打坐,天天修苦行,一天就吃一麻一麦,就吃那么一点儿东西,瘦得跟个皮包骨头,完全就没个人形,那是为什么,没有这个寒彻骨,不会有后来菩提树下的梅花扑鼻香,就成道了,成了大圆满觉。所以我们同样也没有一个理由不具足这样的资质,要去行精进。
那我们今天要告诉大家,到底怎么去精进,从三个方面,这也是佛陀对于我们佛弟子的教导。一个是叫做披甲精进,当然这个名词我们都听过,是一种什么概念或者状态呢?就是我们想入佛法的门,你首先要有自己修行的法门和功课,诵经也罢,念佛也罢,拜佛也罢,要形成一个常态,固定的时间,固定的数量,当然更需要我们提升质量,就是清净摄心。
那现在实际上,很多我们佛弟子是在这方面还是做得不错的,特别有一些几十年如一日的这样的坚持。你看我们这些天也在提倡大家,一百日去念阿弥陀佛,观音菩萨,或者《大悲咒》,还有《普门品》,回向武汉的疫情早日平息,现在已经开始回落了,再要不了多久这个就过去了。那么大家想想在这一场控制中,实际上真的我们这个国家人民,我们党和政府是很精进的,如果没有这么一个发心精进,就不可能有这么快速地冲出这个共业的,是非常伟大的一件事情。我们身在其中可能也不(觉得),其他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的一种集体协调的行动力,没有,这就叫精进,叫披甲精进。
那出家人大家都知道,住在庙里,人家有的是戏论叫做
和尚苦,半夜起来敲钟鼓,我们三四点就起床,大家想想,每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为什么出家好,三宝。你看居士们来到庙里面,他就喜欢跟着师父们做功课,
当然他们是体验生活的比较居多了,真正让你一天一天日复一日,你受不了了,为什么出家要有福报呢?除了能吃十方供养,还有那个韧劲呀,这个韧劲你每天都要相续在这个法上,要有很大的福报,因为他这个韧劲儿要每天都在发挥呀,你存得够不够,早上起床五堂功课,到了下午板上一打。所以只要你是过着僧侣的生活,实际上就已经相续在这个披甲精进中,五堂功课每天都是这样。
当然也有些误会,那会儿有人到庙里面,实际上师父们早就起来功课做完了,过堂完了,各行各的法了,他一看庙里静悄悄的,他还说什么
山寺日高僧未起,还以为出家人还没起床,还说
算来名利不如闲。世间多少人以为说一入空门就享受去了,就清风明月的一天,就是说度假去了,实际上每天都在披甲精进。
所以大家要选择一个法门,你自己一尊佛,相应的佛菩萨,喜欢的佛菩萨,那你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观世音菩萨,或者你喜欢读的经典,每天要读一部两部或者早晚一部,等等这一些一定要坚持。当然为什么一定要坚持呢,就是因为它让我们能够入道,第一个环节就是它有破恶的功德。
因为我们刚才讲的,在世间造业太多了,那我们这个心用在东就用不在西,用在此就用不在彼。如果你把心系在修法上,坚持功课上,那么自然而然你的心就不会去造那么多业,就相续起来,这个就叫披甲精进。
当然,诸位这个里边也有操作诀窍的,你不要搞错了,因为很多时候,我听了太多的人,那个激情来了马上就信誓旦旦,过几天就灰飞烟灭了,还用让你自己去做功课吗。听法都是这样的,你看这个人数都是这样,哎呦,一开始不知道,太相应了,过几天一部都未必能听完。
所以这一点大家要讲,要注意我们最好保持细水长流,就是那个弦呀,既不能太紧,也不能太松,太紧了绷断,太松了没声音。所以佛门有一句专业词叫绵绵密密,你就这股韧劲,反正淹不死煮不烂,我就不断,你就不断就这样,你一直就这样去修,这样的话,自然而然久久就有好风景出现了,你自己去看。
以前有老祖师爷说到,说你去用功,坚持功课,坚持观照,就是心地上要观照这个智慧,说像一片瓦扔在深渊,说你就一直这样下去,七天就能够成就。那大家要看,开悟的祖师爷说话,说得特别的精巧,为什么他不说往天上扔呢?他说往深渊下扔,是什么呢?就是一方面,这个瓦它是一直往下落的,不会往回走了,这就叫精进,披甲精进,只进不退。
但是这个瓦它是一个自由落体的,大家发现了没有,它不是在上面动用了多少的催生力量,或者今天快明天就慢下了,没有,它就一直保持自由落体。我们心地如果能调成这样,这个就叫披甲精进。披甲精进能够破恶,你破恶破得你心差不多调到一个水平了,就开始修叫摄善法精进,当然它是同步的,我们讲是这么讲。
什么叫摄善法精进呢,就是修诸恶莫作不够,还要众善奉行,该做的事情,很多善法,你也要坚持去做。因为没有善法,你的福报不够,你的福报不够,你修这个空性就修不了,就是体验无我就体验不了。你看今天的问题就是说,体会无我境界很难,为什么?就是你福报不够,修行的善法不够。
诸位我们现在在这个世界里边,你修点善法多难呀,就说等于一个人往前走,九个人后面拽着你。我们前面讲了那么多,比如说戒杀吃素,你试试,好不容易吭哧吭哧地持了几年,突然间有个什么事儿,说你营养不良了,你就会动心了。
一个人劝还不行,所有全家人来劝,再出去朋友、同事全部劝,说你不要这样。再包括你的道友们开始也劝了,因为他吃肉,他见你不吃,他觉得自己修行不如你,然后他又觉得说希望把你拉下,说不要太执着了,《金刚经》讲的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好啦,这么一说,心一退,你就持不住。这个精进就退了,精进那个心念,是一念间的事,说垮了就垮了。
我们有时候去做一点有利于大众的事儿,你付出的一点事儿,你说多少人来障碍你,你傻呀,人家都没脑子吗,人家怎么不干,就你能,枪打出头鸟,要低调,这所有就是我们中国人就爱说这些话。所以为什么大家现在集体的道德沦陷,就这样,本应该是人伦中的善事善法,他也不干,你也不干,我也不干,大家都不干。所以摄善法,就是修善法也要去精进,这就是破恶修善。
当然最后一个还要得解脱,这个更吃力,跟大家说,这个精进是什么,叫饶益有情精进,就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地去修这个法。这个法能够修成就了,你才能入菩萨位,最后成佛。那这个有多难呀,什么叫做(饶益有情精进),就是发心度化众生,可是众生难度。问题这么多,我昨天一看就生烦恼了,说为什么问题老是重复,这个问题要么是不在理,糊的,这还情有可原,初机的;要么就是说,在那儿打妄想打出来的,不是他遇到的;最让人,我就觉得弘法特别失败吗,难道,把我弘法的精进心也给我来考验了,最让人难过的就是重复,所有的问题就问了一次又一次,一直就这个问题,《地藏经》晚上能不能念,百千万次老遭遇。
所以这一点大家要记住,度化众生,说实在的是更难的,等于说不仅仅是顾一个人了,是带着大家一起。但是我告诉大家这个更快,你发大心,担当佛法的事业,带着大家一起劝化,一起修行,就比如说你一个人吃素,那你只能把你范围内因缘内的这个戒杀,你劝大家都吃素,那你救多少命。这个就是饶益有情,就是让大家都得利益。
所以我们皈依的弟子们最后一定要回向: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就是让一切的众生都能早日入到佛门里边来。这个就是观音菩萨、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地藏王菩萨,都是行这个法的。那我们听起来好像好高妙呀,觉得我是凡夫俗子我自己,我跟诸位讲我们现在都不行,可是我们一定要发心,因为你这个心不发,这个法就成不了。发心是什么呢?就至少你要想这么干,然后什么时候这个因缘对境现前了,你干这个事儿的心量就具备了,这个需要心量的,更大的福报。
诸位设想一下,你说一位我们说三宝也罢,或者佛菩萨也罢,要把心始终调频在我要发心度化众生,我要让一切众生皆成佛道的这个心要多难,要支撑这个点,因为他的力量需要很大,辐射面很广啊。可能我们没有入过这个法,就会觉得说还是不能理解,我跟大家说,其实每个人都有这个资质的,你也有这个条件的。
为什么呢?我们觉得菩萨他是放眼整个众生,佛菩萨,那我们人在世间,你有家吧,为什么叫拖家带口,拖家带口就累呀,这养家糊口,这一个就你负责。为什么一个公司的领导单位叫做整个领导一个团队,一个集体,那你如果能够把利益的心,投放在他们的身心世界上,这个时候你就是菩萨。所以你看我们佛门一样,叫做领众修行,老和尚,这叫饶益有情精进。
希望大家都能发起心来,实际上我们很多同修就是这样,当然我就近就说一个,你看我们这次讲法,那么诸位很多开始就是劝一些有缘的或者善根借此成熟了,这种机缘到了的,一起来听法,这实际上就是饶益有情呀。可是你不要以为这个事好做,有时候他听你的还行,他不买账了给你推三落四,那你就会失去兴趣了,说他这么不给面子,我何苦又倒贴着脸呢,这个时候这就退心了。
有的人除了不听,他还要说几句风凉话,还反过来给你弄点说,你们这干什么呀一天,封建迷信,那你这个心会不会退。他一次两次、三次、五次,还要你一直去叫他,请他说,好,快,到点了,听,那日日如此,也会退。但是大家要知道,你如果真能把这个法坚持起来,比前两者,进得要快得多得多,要成倍的增长,所以为什么叫十地顿超。
大家看《地藏经》里边都觉得说,诶呦,地藏菩萨发愿太伟大了。实际上地藏菩萨伟大伟大,虽然伟大,那我们说就他们两个的因缘,就是地藏王菩萨跟释迦牟尼佛师徒两个的因缘而言,还不是释迦牟尼佛伟大,为什么?他把弥勒菩萨以来的众生,都托付给地藏菩萨,就意味着就是要成就他这个饶益有情精进的,不让他放松,快速成佛呀。
所以这里讲到的说,懈怠的话就会堕落的,往下坠的,那么常行精进就能够冲出这个烦恼的包围。没有一尊菩萨不是这样的,《弥陀经》里边有一个常精进菩萨和一个不休息菩萨,阿弥陀佛就是把所有的众生都摄取不舍,就是不管你如何,买不买账,他都从来不变这个度你的心,如如不动,纹丝不动。诸位要知道这个效果不是谁都能出来的,你没试过,你坐在这儿想想容易,你去试试。
我都深有体会的,昨天就是这样,永远都是这些问题,我就觉得弘法为什么这么失败,这讲法还有意义吗?最后有居士菩萨也是菩萨,他来饶益我了,给我赶紧截屏,截了几张说,这个说法师讲的太受用了,那个说法师讲得好,我看了一下又心满意足,这心又上来了,这就是凡夫哟,凡夫需要护持,相互拉拔。
所以一定要把这个心一直保持在这个状态,里边也有几个资质,一个是你要有包容的资质。首先你如果不能够包容一切人,有的人很麻烦,或者很不入你的眼睛,或者素质很差,或者不合群,怪话多,那你能受得了吗?要包。其次,二一个就是你要发心,当然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好赖就坚持,咬定青山不放松,这样的话才能够冲出,你看这里讲到的
摧伏四魔。
四魔,我们这里讲到的这个四魔,为什么叫魔呢?大家都说有魔,魔,你入魔了,魔是什么意思?就是杀的意思,咱们说的杀人的杀。为什么?他能把我们清净的法身慧命给我们杀掉。所以你看魔里边第一个就是烦恼魔,为什么有时候我说想静一静,烦得我心烦意乱,能不能不要想了,可是控制不住。
这就是魔来杀我们的,杀我们的心地,本来我们心地是很清净的,知道吗,我们心地是很清白的,但是此时此刻所有的念头都是魔,烦恼魔,根本烦恼。那诸位时间关系不能细说,你想去了解就去看一下,六大根本烦恼:贪、嗔、痴、慢、疑还有邪见,这些烦恼。
再就是五阴魔,就是色受想行识,说白了这个魔是什么意思,就始终诱惑说,这就是你,你一定要注意你,把你保护好,你一定要自私自利呀,这就是五阴对于我们的,五条绳子绑得死死的,你解不开。
还有一个就是死魔,死亡的死,这个来讲的话,对于专业的修行者来讲危害最大,为什么呢?就是修行呀,真的就是跟我们打个比方,就像搭积木一样,小孩都看到那个积木,那个木头做的积木,假如果我们要有个图纸,搭一个房子,小孩玩,那么这个积木搭着搭着眼看就要成功了,假如果谁过来一不小心一脚踹的,或者给你胳膊一碰,咵,就塌了,这就是死亡的损害。我们修行也是这样,这一世好不容易积攒积攒积攒得快要成型一点了,到了那个,可是一旦经这个死亡,就跟塌了一样,下辈子又得从头来过。所以这个死魔大家要注意,不是说死了就没了,就像积木一样,搭的那个造型没了,但是积木一直不会没的。人的生死也是这样,这辈子修行修行,修行的功德一下子给冲散了,下辈子再做还得修,可是中间的这个折断伤害就最大最大,这个就是死魔。
还有一个麻烦就是天魔,这个大家比较好理解,就是住在他化自在天的波旬魔王,他认为所有烦恼的众生,就是他三界内的,在他的范围内归他管控。可是如果有人行精进法,要去了生脱死出三界出轮回的时候,他就害怕了,为什么?因为他们不归他管控了。所以释迦牟尼佛成道的时候,他就来想方设法恼乱,最后释迦牟尼佛冲出去了,就是因为精进。精进到什么程度,说我在这个座上一坐,盘腿坐下去,我就不起来了,如果我不成道的话我就死在这儿,这样的一种发心,这事就成了。
所以你看发心,我们叫精进叫
摧伏四魔,这四种魔,这是对我们现在而言,因为我们还是每个人都是凡夫俗子,实际上我们现在正在跟它们合作,甚至还很认同它们,所以我们只能从知识点上去了解一下,烦恼、五蕴、死亡乃至天魔。真正你要遇到它们,或者感受得到它们的危害的时候,是你要转身开始修道的时候,越精进,它们的频率越高,你的感受,就是真正的一个精进的人的话,真的你只要一念精进了,马上就把它们逼得现行了,就开始恼乱你了。
那还有一个就是说因为精进了,这个反作用出三界,是出阴界狱,牢狱呀,苦海呀。大家知道我们现在都坐在牢狱中,最典型的一个特点就是,这个世界所有的这一切都不是我们能控制的,而是在控制我们的,我们身处其中,是随风摆动的。一有什么事情,大家都是毫无办法的,实际上看上去人类好像一直在这么征服征服,什么都征服不了,最后征服的只有把自己征服得越来越差劲。
所以这里讲到的
出阴界狱,这个是一个知识点,给大家介绍一下。
阴就是五阴的意思,上一讲我们也讲过了,五阴无我,四大本空。那么这里为什么讲到个界狱呢?界是指的叫十八界,这十八界是从哪儿点够的数呢,讲俗了,就是我们当下所有这个自以为是的生活,真实的生活,把我镶嵌在里面出不来。
如果讲成知识的话,这十八界就是十八个点,这十八个点就像一个立体一样,这一下这一下那一下,就把我们人的自我感觉轮廓就给勾勒出来了,就是十八个点。所以我们住在里边就以为我在这儿,十八点是什么呢?眼、耳、鼻、舌、身,还有我们的意识,这是主动的,能的一个部分,就是主观的部分。还有色、声、香、味、触、法,这是客观的部分,外在的环境。那么比如说我们眼睛看这些东西,马上就会生起一种说,噢,这是这么多的东西,这是什么什么,这是眼识、耳识、鼻识、身识、意识,三六十八,我就出现了,我就在生活,这是一个牢狱。
跟大家讲讲呢知识上的,实际上我们也可以现前就体悟,这不是分明目前就是吗,为什么这段时间我们不能够安住在家里,有的都歇斯底里受不了,蹬胳膊蹬腿的,在那儿大喊大叫,连狗都,我看到他们拍的照片,到十几层的楼里面,就趴在那窗户阳台上看着那个大街,待不住了,为什么?就是因为我们一天狂心太合作得厉害,就是六根六尘生六识,每天它们的合作经验太丰富了,困扰得我们,所以一旦静下来,它们没有合作的机会了,它们就不甘心了,这体现在我们人身上,就是搁不住了。
真正的修行人,特别是精进地去闭关修行,住山里面修行的,都有时候如果把握不好,调不好,就在这方面出问题,有时候在精神上出问题,色身上出问题,不知道问题应在哪里。就是本来它们合作得好好的,为什么有时候我们学佛不修行还好像这事也好,那事也好,一修行,麻烦就来了,试过几次,发现不修就没事,一修就有问题,这就是这个牢狱捆着你不放,不让你轻易地出走。如果你能够冲过去,就彻底摆脱它了。
所以闭关的人,刚进去的时候,到闭关房里边,这是一种佛门里边发大心的师父们的一种修法,都会有这么一种情况,如果大家尝试过短期闭关的也有,就是突然就发现手脚,六根就浮在那儿,没地落,你都不知道该干什么,马上就觉得这人生的意义在哪里,然后不断地心里发狂发癫的一样,老想破门而出,或者怎么样去找人去交谈,做一件什么事情,都会生起,每个人都情况不一样,都跟你过去造的业力有关。
所以这个十八界就是我们的牢狱,要想冲出去,那么一定要配着精进,当然精进要体现出来我们第一个,对佛法正确的理解力。我们这些天给大家讲,一直在强调为什么叫觉悟觉悟,你要有正觉,不是错觉和偏觉,对佛法正确的理解力。
第二个,要咬定一个法门,比如说念阿弥陀佛,那么你就念阿弥陀佛,你诵《弥陀经》,诵《普门品》,就一心一意,不断地刨地,就跟打井一样,打打打打井一定会出水的。但是你不精进了,刨两下,铁锹扔在那儿就不管了,那过两天这个又埋起来了,你还得重新去调,所以这个精进主要的部分就在这里。大家知道释迦牟尼佛为什么比弥勒菩萨早成佛吗?本身他们原来是师兄弟,一块出去还行脚云游,结果就因为释迦牟尼佛比他精进了七天七夜,精进了七天,结果就比他成佛早了九劫时间,这就是得益于精进。
希望大家能够看在我们给大家做这个法布施供养,那么我们也带出来自己的那份精进心,已经懈怠的了,再捡起来,不要老是依附在这种激情中,就是把它习以为常地贯彻在每天的生活中。该干啥干啥,功课照做,该做的善法,该行的佛弟子的事儿,那么来了因缘就去做,有可以利益到别人的,不要错过一次,这就叫精进。不是说你天天去找着干,正好需要你做的时候,如果你错过了,这个就没有精进。你把每一件事情,都当之无愧地对得起自己的发心了,这就精进圆满了。
我们今天有一个问题,那特别是说一下,我昨天也有一点点说话过火,我说我们提问题真的不能够太刻意娇柔造作地去提。实际上是这样子的,就是大家学佛提问最好是真的,你提的问题我们能感受得到,是你真的是在理论上碰到了,或者是你在修行中碰到了。
你是在那儿想出来的问题,我们一听也就明白了,这点经验还是有的。所以大家一定要是说,首先你得去学呀,你为什么在世间工作,所有的工作工种或者技术含量的活儿,你都是学会了,人家才聘你,你才去再解决什么问题,或者说出什么产品。不是说你到了这个公司或者单位里边,才什么不会了学一点,什么不会了去问领导,有可能吗,没可能。
所以我们有的给大家讲的,是希望大家先就要多听法,你如果不嫌弃,不嫌酸臭了,那我上面这么多的视频,在这个芬陀利讲堂上面都有,或者其他大德法师的都可以去听。至少我们有一些佛学知识,佛学素养,你要懂了,要不然话都说不成。世间人学外语都学得那么精进,你得背几个单词吧,你不能说,我去看外语,这个单词我问一下,那个单词又问一下,这就不像话了。所以大家首先一定要去听法,要闻,多闻,这样慢慢地,那么再才能提出来真正有意义的问题。
那好歹也得回答一个,说:
体会无我境界有点难,可有什么好方法?
我纠正一下用词,体会也可以说,但是一定要精准的话,应该叫体悟,因为无我的境界不是你想的,思维的,它是要你去悟的,那么不要说方法了,所有佛说的法门教法都是为了无我服务的,就是让我们达到无我的境界。那我就近推荐你一个,就是念南无阿弥陀佛。
我假如果再比一个精进,今天我们讲到精进的主题,比如说念佛,我们很多人念着念着,忽然感觉到有问题了,或者哪儿不对了,前思后想哪儿不对了,赶紧就问。实际上你感觉到不对的时候呢,这个时候你就懈怠了,再到处去找答案的时候更懈怠。你怎么想来思去问来说去,都不如继续把一句佛号念起来,你就不要管它是净心还是散心,你管它什么净心散心,你就只管念,只要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的时候,这个时候就不打妄想,你一打妄想,你心肯定就不在念阿弥陀佛。
所以我们很多时候,因为念着念着,突然间突发奇想,就觉得这是一个问题,就要到处解决,你不要管它,你再念嘛,这个时候这就叫精进,就叫披甲精进,就叫摄善法精进,就叫饶益有情精进,饶益自己啊,用佛的功德来饶益自己。所以这个就叫精进,那我告诉这位姓朱的居士,叫妙如。可有什么好办法?有,最好的办法就是常念南无阿弥陀佛,念得念得,念得忘我了,就入道了,就是这个意思。
那特别说一下,《八大人觉经》讲完了,我们要讲《弥陀经直心解》,这可是一个高难度浓缩的法课,为什么要设这个法课呢?有可能有一大部分人就会掉队,跟不上,因为讲的会完全不往铺开讲,就直戳我们的心地法门,佛法讲的心法。那么有一部分人可能就会借机就把你给提上来了,希望百尺竿头能更进一步。
但是,今天借机说一下,如果你愿意认真听,想听,当然非常随喜赞叹,可是你最好把,现在网上我有讲过《佛说阿弥陀经》,还有佛说阿弥陀经《弥陀要解》,这两部,你认认真真去听一遍,好吧。反正这段时间也没事,那一天你多听几节,就看连续剧也是三集五集,你只要想看,一不小心就看完了,那么把这个听一下,为《八大人觉经》讲完的下一个回合的课程作一个准备。
好,今天时间关系就到这里,请大家合掌。
南无阿弥陀佛(十念)
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好,感恩大家,那我们明天晚上再见。
阿弥陀佛。
法门无量。而有大小乘之分。小乘但求自利。独善其身。大乘志在利他。广度群品。或问念佛之人。厌苦求乐。愿生净土。舍此娑婆。取彼极乐。但求己利。是为小乘。而菩萨发心广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2
众生的别业和同分妄见因为有毛病了,才有虚妄生出来。在《楞严经》里,有一段文是讨论二种颠倒妄见的。什么是二种颠倒妄见呢?第一是“众生别业妄见”。别业就是和其他人不
宣化上人时间:2024-11-22
佛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祗因无明妄动,是为大咎。从真起妄,迷上加迷,依惑造业,依业受报。由因感果,以善恶而定升沉;随业受身,现轮回而招生死。胎卵湿化,诸趣纷然;大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1
1、与佛有缘,一切生命平等受用有友问了一个问题,俺就这样为您作答吧。先认识什么叫佛教?佛教——是佛陀对生命的教诲而不是仅对佛教徒。所以,若信佛、若敬佛、若学佛、若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17
1927年秋,弘一法师到上海,寓江湾丰子恺家。印光大师阴历七月十七下普陀山,七月十九到上海,处理《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印光法师文钞嘉言录》等书的印送事务。七月二十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3
编者按:《不食肉经》全名《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缘不食肉经》。《大乘入楞伽经》中《断食肉品》记载:食肉者口气常臭,睡梦不安觉已忧悚。夜叉恶鬼夺其精气。心多惊怖。食
佛教知识时间:2024-11-05
世尊的开示:警惕——若谤法师即是谤佛 若以嗔心看法师者,恶业过彼挖一切众生眼罪聚看到多有一些学佛的同修,言语极其的随意、浅薄无智、斗争坚固,真的是造业无量,自己
佛教知识时间:2024-11-04
法师品第十此品明五种法师:一受持,二读,三诵,四解说,五书写。大论(大智度论)明六种法师:一信力故受,二念力故持,三看文为读。四不忘为诵,五宣传为说,六圣人经书难解须解释。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5
第四卷 阎浮众生业感品注解1)白佛言:白,表白;向佛陈说,恭敬发问,表白自心的意思。又,赞叹佛的话语,也称为白佛。2)唯然:应答之声,表示服从,表示同意,含有恭敬之
地藏经感应时间:2024-10-25
只要皈依三宝,能念三宝,都是修行;能这样的思想,这样的用心,不贪财,不恋色,这就叫修行。常时观身体是无常的,是不干净的,是幻化的,是要死的。你这样观,你的烦恼就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0-21
善恶因果不能抵消,这是一定要懂的。那不能抵消怎么办?佛教导我们,对于善因加强,对于恶的,过去所造的,不再做了。让善的力量强大,恶的力量薄弱,将来往生的时候,力量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20
【解】因果相背,为是处,作恶业希望乐报,因果相背,为非处,犹言“无有是处”也。“无有是处”是没有这个道理。这一条,诸佛如来,法身大士没有疑惑的,“十力”这个摆在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8
大修行人指的是谁?诸佛如来、法身菩萨、阿罗汉这些人,应化到这个世间,与没有成佛时的这些众生又碰头了,有缘,都遇到了,这时候还有没有因果?有,清楚。我们在《高僧传》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7
从众生心佛心分析比较谈成佛之道单培根南佛学众生心是怎样?佛心是怎样?一个要求修学成佛的人,应当首先知道。然而从来一般学佛的,却没有於此注意。现在是科学的时代,受科学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4
文博文化驿站12月24日,由瑞安市文广新局主办,瑞安市博物馆承办的文博文化驿站禅心氤氲香道禅舞沙龙在博物馆举行,这是文博文化驿站今年举办的最后一场活动。香道,是历史
香道培训时间:2024-10-14
弘一大师是中国佛教史上的高僧,对佛教的弘扬贡献颇大,他致力于南山律学的研究,著书立说;采用西洋音乐创作佛教歌曲,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出版《护生画集》;以书法弘
文化资讯时间:2024-10-12
宋朝僧人释僧俊,俗姓王,是京师人。他出家后,不守戒律,也未曾修善,结果,因为患了一点小病,就死了。他死后三日,又奇迹般的醒来,啼哭忏悔!自己说,他将要死的时侯,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05
这位大神既称菩萨,又是佛,几度现身红尘道场开示众生这位大神既称菩萨,又是佛,几度现身红尘道场开示众生 | 文 三只眼读史弥勒佛的道场在梵净山,此山有“天下众名岳之宗
金玉良言时间:2024-10-02
佛经每一本都提及佛陀与诸菩萨的神异,神通与瑞相。佛陀每次说法,都显露大光明瑞相,例如妙法莲华经,大方广佛华严经,楞严经等等经典,都有提及的。佛菩萨的超自然大能力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01
黄念祖:净土法门特别适合于在家人为什么在这里头特别标出十六正士做为上首(这里注解没有发挥)?这就表示净土法门特别适合于在家人,因此这个法门也就契会于当前的社会环境
佛本生故事时间:2024-10-01
佛宝网讯 近日,首届海峡两岸佛门书画艺术展作品征集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目前已陆续收到很多书法家、画家作品,投稿作品题材丰富,艺术表现形式多样,佳作精彩纷呈。现选
文化资讯时间:2024-09-27
文:梦参长老昨天我们讲菩萨度众生不见众生相。为什么?说我们发三藐三菩提心,帮助一切众生,让他消业障得福德,那这些个帮助别人或者度别人没有一个我相,意思是说我没有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09-26
勉强找时间来学一学,不能一心一意去做,拔除“根本业缘”是不可能的,刚强众生难调难伏就在这里。不说一般的道友,我们出家弟子对这种道理人人都懂,也知道修行好,也是下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09-25
1在因果法则里面是不成立的。作善就在自己心田里落下善种子(善因),作恶就在心田里落下恶种子(恶因),善种子和恶种子不能互相抵消,到它们因缘成熟时,各结各的果报,不会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22
一个大灾难来了,许许多多人丧失了生命财产,但是还有少数人很平安,没有受到大灾难。这些人,你仔细去观察,你去做一个统计,然后你就晓得,从统计上看到,绝大多数心行善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20
问:“佛菩萨还受不受因果报应?”答:这个问题,过去百丈大师遇到老狐狸曾经问过,问的话就是“大修行人还落不落因果”,跟你这话的意思完全相同。老狐狸过去生中是讲经说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20
阿弥陀佛,大家好。修学必须要按照,经典中的理念,进行深入,千万不要自编自演。因,果是自然规律,是真理。关于因果,大家千万不要误会。有的人误认为,身体得到了不同疾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19
1 佛教给我们用心,要用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要如何落实在生活上、工作上、处事待人接物上?佛指示我们,我们把它归纳成四点:看破、放下、自在、随缘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15
明华居士整理于无量寿经再者,极乐世界所有的众生,或已经往生的,或现在往生的,或将来应当往生的,他们都能得到如上所说,远胜第六天王千万亿不可计倍的种种微妙色身。相
佛教知识时间:2024-09-12
达真堪布:与你最有缘分、最需要自己照顾的众生是谁?一定要把握住自己的心,要知道一切都是自心的显现、自心的幻化。我们能在日常的生活工作当中,接待人处理事的时候把握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4-09-06
一生我没有怨恨过人,这是真的。毁谤我的人、障碍我的人、陷害我的人,我都感恩。为什么?他帮我消业障,他帮我增福慧,所以我每天讲经拜佛,都回向给他们,我供他们的牌位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03
我们想要消除我执,必须得到解脱,这就叫智慧。“无我”得有智慧,没有智慧,处处把我摆在第一位,没想到别人。菩萨不是这样,而是“一切众生就是我,我就是一切众生”,所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08-31
梦参老和尚:念佛的障碍(下)自心念自己的自性佛,要承担,自己念了,阿弥陀佛佛性,就是我自己的佛性。要自己念念地把自己的佛性,念得能定下来,巩固了;定就发生慧。这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08-30
近行定与安止定慈济瓦法师讲郑栢青译按:慈济瓦(Sujiva舍弃我)法师是一位马来西亚籍佛教上座部比丘,献身于佛法内观的教导。法师在1975年完成大学学业不久后,就出家。在修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9
2011年6月22日隆波通尊者关于手部动作的特别开示时间:2011年6月22日下午地点: 镇安寺翻译: 邓虹嵘居士有些学员曾参加过别的老师教导的动中禅,学习的是14个动作,现在想拜隆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8
财富是你命里有的,不用去争,命里有的丢都丢不掉,命里没有争也争不来,所以你要跟人竞争那岂不冤枉?《了凡四训》把这一桩事情讲得透彻、明白,把《了凡四训》多看几遍,
因果报应时间:2024-08-27
《佛说梵网经讲录》◎慧僧法师一九八O年讲于万佛圣城法界大学养秋堂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诸佛子。是四十八轻戒。汝等受持
因果报应时间:2024-08-23
3-5排除障碍由于心的变化太快,加上每个人无始以来所累积的种种烦恼与习气,禅修当中有时会出现一些障碍。了解处理障碍的方法与善加运用才能有效地克服困难,超越障碍,使禅修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2
轮回真实案例:北京催眠案例之附体众生个案是一位49岁的女士,离异,有过堕胎两次的经历。是因为儿子在大学毕业后一直找不到工作,因此来催眠。个案说,她外甥在十六岁时被
因果轮回时间:2024-08-22
要常念弥陀,心里上真有阿弥陀佛,不要放别的东西。放别的东西就是染污,把染污统统清除,全部放下。心上只有阿弥陀佛,口念阿弥陀佛,身礼阿弥陀佛,你看身口意全落在阿弥
向生净土时间:2024-08-22
问:底下一个问题,修学应常生忏悔、感恩之心,可是因为烦恼重重,这个感恩、忏悔之心难以生起,请老法师慈悲开示。答:这是真的,而且非常重要,感恩的心为什么生不起来?
向生净土时间:2024-08-21
第二章 四圣谛在佛陀的教法中,四圣谛可算是其中的心要了。他在波罗奈附近的鹿野苑(今印度沙纳特地方),向他的老同修----五苦行者作第一次说法时﹝注一﹞,所讲的就是这个。这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0
1. 总论这世间上的一般人常认为可以从财富、权力和社交活动中得到快乐、安祥与调和,也想由家庭关系、职位、朋友和感官得到快乐。他们试着运用各种方法来改变自己的物质、社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18
来看省庵大师的一首净土诗:都言净土唯心是,十万余程是外求。但执妄心居在内(若言十万亿佛国之西方是外求者,则认方寸妄心居内,便同阿难所计七处之一),不知真性体全收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4
没有出离心能往生吗?这是绝大多数净业行人非常关心的问题。当然这里要注意,我们以下根据《观经四帖疏》疏文作的分析,虽然是在讲中品下生是否要求出离心的问题,实际上,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4
元朝至顺(元文宗年号,13301333年)庚午年间,浙江西部连年饥荒,当时杭州城中有许多人饿死。于是官府就雇人把这些尸体丢到六和塔后山的大坑中。其中有一个老太婆的尸体,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4
三主要道佛教的经典非常的多,如果你现在去寺庙的藏经阁,或者图书馆,佛教的书整个屋子都摆不完。如果你学的是天主教、基督教,事情还好办,也就一本圣经;偏偏你接触的是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3
学习奉献自己,要用智慧去奉献自己,把最美好的自己奉献出去,奉献给你最亲爱的人,奉献给在这个世界跟我们有缘的人,甚至奉献给这个世界上我们不喜欢的敌人。这个奉献自己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3
平衡的自在当心和外在的事物互动的过程能够保持平衡,自在才会生起。种种不满足的心、嫉妒的心、傲慢的心,当你有这些心念的时候你就会痛苦啊!是不是?我们现在生活里面经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2
护念众生一个菩萨去观照众生苦的时候,就像是看着一个迷路的小孩。他跟我们一样,想要得到一个最圆满、平安的快乐,想要远离所有人间的烦恼和痛苦,但是用错方法了,一直不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2